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说六和敬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18 20:11
標題:
佛说六和敬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六和敬诸经集录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僧伽』,翻成中国意思叫做和合众。『和合』里面它有理事七条,理是同证无为,就是同证涅盘的意思,这是理上的。在大乘法里面是同证无上菩提,或者我们说同证无上正等正觉,目标是共同的。在事上讲有六条,我们讲六和敬。「六和敬」,这是事上所说的,「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要守这六条才算是一个僧团。一个僧团要四个人以上,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住,在一起修行,遵守这七个条件,也是七个戒条,这个团体就是「僧团」。”“六和敬 ,我们要特别留意,要认真的去学习,大力的提倡,从本身做起、从家庭做起,逐渐的影响到邻居,推广到社会,要存这个心,要认真去做。实在讲,真正佛弟子才能做得到,为什么?佛弟子觉不迷,佛弟子明理。不明理的人做不到,为什么?不明理的人,他这个执著很坚固,他不能够打破,也就是我们常讲自私自利的这个观念,有这个观念就是迷、就是不觉。他不知道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本是一个自己,是一个不是两个。果然他体认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就是清净法身。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就证得法身,法身不是我们这一个身。承认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己,你对於任何一法哪有不爱护的道理?我们那个私心就没有了。证得法身,没有私心!我执破了,法执也破了。”“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就是六祖对神会所说的,他说:我亦见亦不见。我亦见,是见自己过;我不见,是不见别人过。可见得这六祖一生的行持就是标准的善财童子,六祖不见众生过,只见自己过。人人都是善财,这个团体就是六和敬的僧团。佛法实在讲比世间法高明太多,世间法订个章程一定要大家遵守,佛法不是的,佛法说出章程是叫每个人自己遵守,不叫别人遵守。我自己遵守,别人他成了佛,他是菩萨,他还要守什么?他不要遵守。我是一个初学的人,我要遵守。人人都能回光返照,这团体是佛菩萨的团体,所以六和敬是这么修的。所以佛法讲的戒律跟世间法律规矩不相同,它是自律而不律人,所以他不见别人过。”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六和敬or身和同住or口和无诤or见和同解or戒和同修or意和同悦or利和同均”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4日
...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答曰:‘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曰:‘何谓也?’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直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具足精进以办众事故。菩萨具足禅以调心故。菩萨具足慧以灭诸结故。菩萨具足闻为阿僧祇辩才故。菩萨具足功德润益一切众生故。菩萨具足智为阿僧祇智故。菩萨具足止随心作故。菩萨具足观为除疑惑故。菩萨具足慈为心无碍故。菩萨具足悲为度化无疲厌故。菩萨具足喜为乐法喜故。菩萨具足舍为除爱憎故。菩萨具足摩沙门为除障碍故。菩萨具足出家为舍一切有为故。菩萨具足闲居为灭不善业修益善业故。菩萨具足念为得持故。菩萨具足意为觉深解故。菩萨具足强志为觉义故。菩萨具足念处为观身受心法故。菩萨具足正舍为舍一切不善法修满一切善故。菩萨具足神通为轻身心故。菩萨具足根为满摄根故。菩萨具足力为伏一切结使故。菩萨具足觉分为觉实法故。菩萨具足六和敬法为净应度者心故。童子。是名总具足净度生死法门。彼白师言。闻世尊说。布施得大富饶益诸眷属。持戒得生天。多闻得大慧。世尊说修净为度生死故。大师告曰。童子。有乐生死施者如汝所说。童子。善男子善女人。信菩提道施者。为调伏心故。持戒为灭心故。求闻为除心浊故。修悲为大悲心故。余法以智慧方便具足集行。童子。此是菩提道具足集。如是德如是修如是念。乃逮菩提。诸童子。菩提道行如是。诸童子。可求菩提。诸童子。菩提道净。应至意立愿必当得满。诸童子。菩提道净以意净故。诸童子。菩提道直净除诸结无谄伪故。诸童子。菩提道乃至安隐无上涅槃际故。是故汝等。今可立愿随取严净不净佛土。善男子。尔时月忍童子。至宝藏如来前。右膝着...(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名青叶髻王如来。我当于尔所时行菩提行难行苦行。布施持戒修定多闻精进忍辱。随福德智慧我当具满。于彼贤劫一切成佛未久我先施供养。彼般涅槃后如舍利法。供养舍利护持正法。乏戒众生劝令持戒使住其中。少见困厄众生。劝令正见使住其中。少意众生劝住正意。无威仪者令住威仪。当为众生示现种种若干善行。彼诸佛世尊涅槃未久。我当复正法眼正法摄正法兴正法灯炽然于世。刀兵劫时我当劝化众生。使住不杀乃至正见。以十善业于邪迳路拔出众生着善道中。除彼恶行闇冥。开示善行法劫浊乃至命见结众生浊世。我当灭除。饥馑劫时我当劝化众生。行檀波罗蜜令住其中。我以六波罗蜜。除灭一切饥馑之劫浊乱斗诤及与怨嫉。于众生所除灭结垢。疾疫劫时。我当以六和敬四摄法劝化众生令住其中。除灭众生疾疫闇冥乃至灭结。一切娑呵佛土半贤劫中。如是救济众生困厄。千四世尊出现涅槃。彼一切正法灭已。于贤劫中。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贤劫千四诸佛寿命限量。我逮菩提已。寿命与等如彼所有声闻僧数。我声闻众亦当与等。如彼半劫千四如来所度众生独我与等彼诸佛世尊。学声闻者。设违失戒坠邪见林。不敬诸佛多憎嫉心。恶心害心伺求法僧。失心过心诽谤贤圣。非毁正法作无间业者。愿我逮菩提时。于生死中拔彼一切。安置无畏涅槃城中。乃至我般涅槃。随正法几时灭贤劫俱尽。我正法灭贤劫尽已。当令我齿及身舍利。变成无量阿僧祇化佛。具足三十二大人之相以庄严身。令一一相八十种好而自庄严。令诸化佛...(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解法性不隐说。于法退转者解坚固说。不达法性者。解通说。舍誓者。解不退说。道隐者。解无貌说。求等虚空智者。解无所有说。未满波罗蜜者。解净住说。未满摄物者。解善摄说。未住梵行者。解等作说。未满助菩提宝者。解不住行说。忘失善说智心者。解海印说。悕望无生法忍心者。解决定说。如所闻法广分布心者。解不忘失说。更相善说无厌足者。解无障说。未得敬信三宝者。解集福德说。法门雨不知足者。解法云说。三宝断见者。解宝庄严说。不作智业者。解无生说。一切烦恼缚者。解空门说。于一切法轻心者。解智印说。未满如来德者。解世谛现门说。于先佛所未积德者。解必变化说。未说一法门究竟念者。解一切法性说。一切经未了者。解法实等说。离六和敬法者。解一切法相说。不为思惟解脱者。游戏神通说。欲入如来秘密者。解不求他说。不勤修菩萨行者。解得智说。不现生者。解至一切处说。行菩萨行有残者。解受职说。如来十力未满者。解最胜说。未得四无畏者。解勇进说。未得不共法者。解阿僧祇意说。无愚闻见者。解愿道说。不能现前觉一切佛法者。解白净无垢印说。有余萨婆若智者。解善觉意说。未逮如来一切作者。解无边尽法说。有无量阿僧祇求大乘菩萨不谄曲不幻伪端直者。令彼菩萨以一句音得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三昧。七万五千陀罗尼。以是功德诸菩萨摩诃萨。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令勇发不可思议妙愿。令菩萨不可思议知见功德以自庄严。谓身庄严以相好。口庄严以如意善说。令众欢喜。心庄严...(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中。现在住世说法诸佛。令我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以净心施与乞士。若受施者。于信施堕障碍善法。乃至析毛亿分一者。令我永已不见诸佛。世尊。受施者乃至毛亿分之一障善法者。令我堕阿鼻地狱中。如施饮食衣服亦尔。乃至乞者从我求头或以软语。或以粗语。或轻弄语。或以正直语。从我索头。世尊。若我于求者所有一念顷若生嗔恚不爱敬心愿求果者。令我永已不见诸佛。世尊。乃至令我入阿鼻地狱。如我行施戒亦如是。乃至惠乃至舍亦如是说。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赞大悲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善丈夫。以大悲意立是妙愿。善男子。时一切大众天乾闼婆阿修罗世人。合掌而住。赞言。善哉善哉。仁善丈夫。以大悲意立是妙愿善胜坚固。仁亦以六和敬法满足众生。善男子。如坏想邪命立愿受菩萨施。八万四千众生亦立愿。善男子。时大悲菩萨摩诃萨。闻八万四千众生立如是如坏想所立。生大欢喜。起叉手立。观一切大众已。悲喜交集而言。甚奇未曾有。我当于彼穷法困弊大结散乱五浊恶世。为导师商主。为照为灯。无力无觉悟者我为示导。我乃能于初发心得此如是无上菩提行。及在所生处能受我头眼耳鼻舌手足血肉皮骨。乃至受我饮食。善男子。时彼大悲菩萨摩诃萨。还坐宝藏如来前。白佛言。世尊。我在所生处无量阿僧祇那由他百千劫中。其有求索来至我所从我受施。若食若饮乃至受头。从我手中受施。乃至析毛亿分之一者。乃至菩提际。若我逮菩提已。从生死中不脱彼众生。不授彼声闻乘辟支佛乘大乘记者。...(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烦恼之患。等观三界空无所有。知一切法悉皆寂灭。无相无为无因无果。无取无舍无缚无脱。去诸分别远离颠倒。坚固不动如须弥山。智慧明了如日月朗。广大如海出功德宝。炽盛如火烧烦恼薪。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如水洗诸尘垢。如虚空无边不障一切故。如莲华出水离一切染故。如雷音震响出法音故。如云叆叇降法雨故。如风动树长菩提芽故。如牛王声异众牛故。如龙象威难可测故。如良马行乘无失故。如师子座离怖畏故。如尼拘陀树覆荫大众故。如优昙钵华难值遇故。如金刚杵破邪山故。如梵王身生梵众故。如金翅鸟胜毒龙故。如空中禽无住迹故。如雪山照功德净故。如慈氏观法界等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暗。修六和敬常为师导。为世灯明最胜福田。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德殊胜莫不尊重。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赞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及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举要言之。若广说者虽历一劫不能穷尽。
泥洹去者分第三十五
尔时座中有阿逸多菩萨。即从座起。合掌问佛。阿弥陀佛刹中诸声闻。有般泥洹者否。佛言。此四天下星汝见之否。答云。皆已见之。佛言。如大目犍连飞行四天下。一日一夜可尽知其星数。彼刹声闻之众。尚百千亿倍。于四天下星。不可尽知其数。其一声闻般泥洹者。犹如大海减去一渧不觉其少。其般泥洹者数虽众多。犹如大海减去一溪之水亦...(第0199部~大阿弥陀佛经二卷)
...
有转轮王名慧御 夫人月观次名炎
舍离家爱求正法 于一亿岁常护持
六十万亿三十万 于此诸佛护正法
三十恒沙未来佛 护持正法不断绝
时慧御王阿閦佛 汝等于彼常俱生
以护法缘舍女身 当生无量极乐国
此众护法亦当生 汝将欲灭为已住
必生极乐千叶华 相好庄严为佛子
既得生彼供正觉 庄严王劫无荆棘
于彼得成无上道 执持正法及天人
彼佛国土无魔事 无恶业报无胎生
日有无量菩萨集 又无声闻缘觉名
不惜身命护佛道 不为名誉而退转
为无上道速成就 又欲疾成一切国
汝等和合信敬佛 恭敬无依护菩提
大法将坏世末时 不应从彼贪利养
我于亿劫妻子施 舍头目体求佛道
非法为利说法过 吝惜施主生嗔嫉
八万亿人起悲涕 当护灭法依菩提
三千界动天雨华 爱敬此经寿命最
如此佛土恒沙等 满中金施无量劫
若能信此智印经 恒沙宝施无与比
勿妄授与不乐道 闻佛希有生道心
应次第学此经典 如说而行成菩提
旷野持戒修恭敬 三业于众如亲想
修六和敬生佛想 欲求妙法学此经
若有书写此法印 读诵宣示为人说
此功德身不可议 佛子当生极乐国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当有几数菩萨受持此三昧。佛告弥勒。未来世中少有信乐。多坏善根断灭正法。行此法者甚难甚难。佛告弥勒。我若尽说未来菩萨不相应行。不可穷尽。弥勒白佛。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愍我等故。未来世中或有修习真实行者。得闻此经。如说修行应无上道。佛告弥勒。如汝所说。若有菩萨已于百佛发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忘失道心。弥勒。复有菩萨于千佛所发无上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不信大乘轻弄摩诃衍。弥勒。复有菩萨于万佛所发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信重大乘。而...(第0251部~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说。弥勒。若有菩萨于百佛所。共作功德不欲[虛*予]失。以是因缘互相毁坏。况不作者。如是弥勒。应坚精进以正忆念起大忍力。成就深法妙智方便。于未来世欲持此法当起精进。尔时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喜王菩萨。如是等六十菩萨为上首。白佛言。世尊。我今闻此护法功德。于未来世护持此经。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少欲无垢无邪谄 常正忆念远离行
深忍坚固无动摇 为护十方珍宝聚
威仪静默无染着 无求无欲离诤讼
心等如空无辙迹 行应真如体三昧
坚固菩提常现前 解了甚深名正觉
不观憎爱无所著 乃能获得此三昧
于怨亲中心平等 于佛善友无异想
修六和敬戒清净 是能速解此三昧
明了世间最殊胜 应辩印法百亿相
智慧照明喻日光 于此中说入智门
日月昼夜处虚空 又如雪山常处地
帝释梵王转轮王 如医善治此亦然
此经净心灭业报 此经降魔名甘露
此神足眼知他心 一切异类若干应
此能忆知那由劫 此能灭除一切爱
此佛所赞如来印 此道相应如观掌
此经撰择诸空义 此是空寂真实住
有无二边名戏论 永舍无著持正法
佛涅槃后有说言 我见诸法空如梦
诸法不起无作者 于中施设作想住
法空无生无作者 无见无来亦无动
凡所著法名法贼 ...(第0251部~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文殊师利。我为众生作佛事。化众生令住三乘。为说本愿。文殊师利。我于尔时亦得菩提。亦入涅槃。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能与此相应 自觉福无量
十方百亿佛 皆护念此人
不退转甘露 不思显百相
修习必获得 无尽总持王
此智三昧定 解一切言音
能坏诸法相 解脱灭众结
善寂不起灭 不着除众疑
成十力相好 一切佛功德
善静解众音 种种异类声
次第解令喜 净有无二边
决定智最胜 灭除一切结
若能学此经 决了道无疑
若于三七日 专心学此经
不懈不睡卧 不随亲爱乐
柔软和悦言 慈悲不嫉妒
修习六和敬 持戒得三昧
等心具威仪 直心乐解脱
不造作缘起 知足垢不着
坚固不轻躁 不现邪伪相
如禽无系着 必获总持王
三千界震动 天奏众乐音
雨散妙香花 并幢盖百千
又雨妙天冠 车磲宝璎珞
摩尼及真珠 圆宝光悦衣
于上无量天 诸龙金翅鸟
龙阿修罗王 比丘清信士
尼及清信女 各脱身上衣
圆宝以散佛 愿求无上道
我说无限量 亦不可显示
若发菩提心 即得不退转
调伏得罗汉 其数如恒沙
百世界众生 闻法逮欢喜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阿僧祇众生。...(第0251部~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授行者记而作是言。汝今念是二菩萨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是时行者闻授记已。身心欢喜即得三昧。此三昧名惟无庄严。因是三昧力故倍更增进。普见十方无数诸佛。时十方诸佛或为行者说檀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尸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羼提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毗梨耶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禅那波罗蜜。或为行者说般若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方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力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智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慈悲喜舍。或为行者说四念处。或为行者说四正勤。或为行者说四如意足。或为行者说五根。或为行者说五力。或为行者说七觉分。或为行者说八正道分。或为行者说苦圣谛。或为行者说集圣谛。或为行者说灭圣谛。或为行者说道圣谛。或为行者说六和敬法。或为行者说六念法。如是种种分别广说无量法门。复因此惟无三昧海庄严力故。广为行者分别解说甚深十二因缘法。因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威神力故。复见东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身紫金色相好无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悉睹见一一如来身相众好。广说如观佛三昧海。若有行者称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名者。若有念是二菩萨者。若有持是二菩萨名者。若有观是二菩萨身者。若诵是二菩萨所说陀罗尼神咒者。舍身来世得净六根。恒得生于大菩萨家。面貌端严犹如帝释无可恶相。身力强壮。如那罗延威伏一切。其所生处恒得值遇诸佛菩萨闻甚深法。闻已欢喜即得无量妙三昧门及陀罗尼。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但闻是二菩萨名。得福无量不可穷尽。何况具足如说修行...(第0301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
...生。教化一切修习善行。悉令一切永离恶道。勤修精进超出众难。贪欲多者教离欲观。嗔恚多者教平等观。邪见多者教因缘观。欲界众生。教离欲恚恶不善法。色界众生。教增上观。无色界众生。教细微智慧。乐声闻缘觉教寂静行。乐大乘者教以十力庄严大乘。如初发心时。见有众生堕诸恶道。大师子吼。我当知其心病。以诸法门而济度之。菩萨具足如此智慧。皆能度脱一切众生。佛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者。则能兴隆三宝永使不绝。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能令佛宝不断。开示甚深诸妙法藏。是故能令法宝不断。具足受持威仪教法。是故能令僧宝不断。复次悉能赞叹一切大愿。是故能令佛宝不断。分别解说十二缘起。是故能令法宝不断。行六和敬。是故能令僧宝不断。复次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生正觉芽。是故能令佛宝不断。不惜身命护持正法。是故能令法宝不断。善御大众心无忧恼。是故能令僧宝不断。去来今佛所说正法不违其教。是故能令三宝不断。菩萨如是不断三宝。一切所行无有不善。彼能悉行一切回向。决定究竟无上菩提。菩萨如是安住清净身口意业已。所说善根教化众生。种种方便所言不虚。能令众生皆得欢喜。彼菩萨摩诃萨诸所施行。乃至无有一念错谬。如是一切诸深妙行。皆为智慧方便摄持。悉能回向无上菩提。如是菩萨安住离痴清白法已。于念念中。具足出生十种庄严。何等为十。色身庄严。随应示现。语言庄严。除众疑惑悉令欢喜。意行庄严。于一念中入诸正受。佛刹庄严。灭除一切诸烦...(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驰骋故。不轻三品善根是功德具。善巧方便回向菩提故。于邪定犯戒众生不起轻慢增长大悲是功德具。显现大人法故。恭敬供养一切如来。于一切菩萨起如来想。于一切众生所作究竟是功德具。长养守护正直心故。菩萨摩诃萨。于阿僧祇劫。具足修习一切善根。皆悉能舍与一众生心无忧悔。如一众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为第十虚空界等大功德具。具足成就广大智慧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功德具。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大功德具。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具。何等为十。所谓亲近真实多闻善知识。恭敬尊重礼拜供养。奉给随顺不违其教。是第一智具。远离谄曲故。离慢下意心无放逸。身口及意皆悉柔软。无有轻躁心。常欢喜护持净戒。和颜爱语先意问讯。远离邪伪。是第二智具。自然成就佛法器故。安住念慧不舍正觉除灭乱想。修习六念行六和敬不求其报。是第三智具。出生长养十种智故。乐法乐义勤修正法。学无厌足。远离世论及世间语。乐闻离世间语。远离小乘乐求大乘。是第四智具。修习正念不可思议故。正求六波罗蜜受持修习具足成就四种梵住。顺诸明法能问智人。远离恶趣专向善趣。慈心调伏。离诃责讥论。防护他心。是第五智具。如说修行诸佛真实法故。常乐出家不乐三界。守护自心远离三觉不生恶心。身口及意皆悉柔软。善知心性。是第六智具。令自他心俱清净故。观阴如幻界如毒蛇入如空聚。观一切法如化如焰水月镜像。如梦如电。如呼声响。如旋火轮。如空中字。如因陀罗阵。如日月光。非常非断。无来无去无住。深心信解不起诽谤。是无生住灭第七智具。具足成就一切法空净智慧故。无我无...(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进;多贪众生,示无贪法;多瞋众生,令行平等;著见众生,为说缘起;欲界众生,教离欲恚恶不善法;色界众生,为其宣说毗钵舍那;无色界众生,为其宣说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静行;乐大乘者,为说十力广大庄严。如其往昔初发心时,见无量众生堕诸恶道,大师子吼作如是言:‘我当以种种法门,随其所应而度脱之!’菩萨具足如是智慧,广能度脱一切众生。
“佛子,菩萨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宝种永不断绝。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教诸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善持教法,无所乖违,是故能令僧种不断。复次,悉能称赞一切大愿,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分别演说因缘之门,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常勤修习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种不断。复次,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种不断;统理大众,无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种不断。复次,于去、来、今佛所说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舍离,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菩萨如是绍隆三宝,一切所行无有过失,随有所作,皆以回向一切智门,是故三业皆无瑕玷。无瑕玷故,所作众善,所行诸行,教化众生,随应说法,乃至一念,无有错谬,皆与方便智慧相应,悉以向于一切智智,无空过者。
“菩萨如是修习善法,念念具足十种庄严。何者为十?所谓:身庄严,随诸众生所应调伏而为示现故;语庄严,断一切疑,皆令欢喜故;心庄严,于一念中入诸三昧故;佛刹庄严...(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住诸如来境界光明守护法城。广宣法教。
尔时善财童子。至观世音菩萨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合掌恭敬。却住一面。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毗罗摩伽三昧大悲法门。善男子。此毗罗摩伽三昧大悲法门。是菩萨行。一切菩萨功德智慧。悉入其中。三昧力故。不移此座。普现一切清净色身。以普现法门清净光明之行。于十方世界。教化成熟六趣众生。常于一切诸佛所。随所应化。普现其前。或以布施摄诸悭贪。或以持戒摄诸毁禁。或以忍辱摄诸恚恼。或以精进摄诸懈怠。或以禅定摄诸乱心。或以智慧摄诸愚痴。以六和敬善顺众生。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放大光明网除灭众生烦恼热痛。以方便波罗蜜行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摄取众生。以一切光明网微妙音声。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一切圣解脱法。成就一切诸波罗蜜。随诸众生。应以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形色威仪。而得度者。皆为现身。坐金刚座。手执白花。为说毗罗摩伽菩萨本行大悲法门圣解脱法。若有众生。应以六趣形色威仪。而得度者。现六趣身坐金刚座。手执白花。为说毗罗摩伽大悲法门圣解脱法。令彼众生皆得悦乐。以妙色身。变现自在。示同类身。普度一切。随其威仪。乃至同心。摄取众生。善男子。我常行此大悲法门毗罗摩伽菩萨圆满智慧光明三昧。我于往昔。发清净誓。满足愿故。以此净愿果力。住此法门。是故此三昧门...(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非法。如是众罪。今悉忏悔。诸世雄前。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佛。合掌长跪当作是语。此舌过患无量无边。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珐輪从此舌起。如此恶舌断功德种。于非义中多端强说。赞叹邪见如火益薪。犹如猛火伤害众生。如饮毒者无疮疣死。如此罪报恶邪不善。当堕恶道百劫千劫。以妄语故堕大地狱。我今归向南方诸佛发露黑恶。作是念时。空中有声。南方有佛名栴檀德。彼佛亦有无量分身。一切诸佛。皆说大乘除灭罪恶。如此众罪。今向十方无量诸佛大悲世尊。发露黑恶诚心忏悔。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复礼诸佛。是时诸佛。复放光明照行者身。令其身心自然欢喜。发大慈悲普念一切。
尔时诸佛广为行者。说大慈悲及喜舍法。亦教爱语修六和敬。尔时行者。闻此教敕心大欢喜。复更诵习终不懈息。空中复有微妙音声出如是言。汝今应当身心忏悔。身者杀盗淫。心者念诸不善。造十恶业及五无间。犹如猿猴。亦如黐胶。处处贪着遍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业。枝条华叶。悉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处。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难无不经中。汝今应当忏悔如是恶不善业。尔时行者闻此语已。问空中声。我今何处行忏悔法。时空中声即说是语。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不见有无诸法相处。如寂解脱。乃至般若波罗蜜。是色常住法故。如是应当观十方佛。时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头作如是言。...(第0390部~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无目犍连佛 南无无忧国佛 南无意思佛 南无法天敬佛 南无断势力佛 南无极势力佛 南无灭贪佛 南无坚音佛 南无善慧佛 南无妙义佛 南无爱净佛 南无惭愧颜佛 南无妙髻佛 南无欲乐佛 南无楼至佛
一千佛竟
此贤劫中。诸佛出世名号如是。若人闻此千佛名字。归命顶礼必得涅槃。诸有智者闻诸佛名字。应当一心勿怀放逸。勤行精进。无失是缘。还堕恶趣受诸苦恼。安住持戒随顺多闻。常乐远离具足深忍。是人则能值遇千佛。若持诵此千佛名者。则灭无量阿僧祇劫所集众罪。必当得佛诸三昧神通无碍智慧。及诸法门诸陀罗尼。一切经书种种智慧。随宜说法。皆当从是三昧中求。修习此三昧当行净行。勿生欺诳离于名利。勿怀嫉妒行六和敬。如是行者疾得三昧法。
...(第0402部~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皎然。而信悟者鲜。既共生此五浊恶世。五阴烦恼三毒炽盛。轮转生死无有竟已。昔佛在世时。人民数如恒沙。今渐凋微万不遗一。何以故尔。为善者少作恶者多。死堕三涂悉为鱼虫畜生。不复得人身。故法华经云。三恶道充满天人众减少。劫尽不久长衰可悲。是以如来随方教化。敦慈尚善不吝躯命。勤行精进可得勉度。礼拜俄顷之劳。能却无量劫罪。罪灭福生以致无为。此未来星宿劫中。当有千佛出世。名字如是。若人闻名一心礼事不生懈怠必得涅槃。永离三涂生死之患。安住慈忍具足多闻。若能受持习诵之者。是人则必历值千佛。获灭无量阿僧祇劫生死重罪。得诸佛神通三昧无碍辩才诸大法门陀罗尼门。一切经书种种智慧。随宜说法不自欺诳。离于名利勿怀嫉妒。行六和敬一心奉持。无失是缘。如是行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日光佛 南无龙威佛 南无华岩佛 南无王中王佛 南无阿须轮王护佛 南无作吉祥佛 南无师子慧佛 南无宝意佛 南无成办事佛 南无成办事见根原佛 南无种姓华佛 南无高雷音佛 南无无比辩佛 南无智慧自在佛 南无称成佛 南无威怀步佛 南无福德光明佛 南无月摩尼光王佛 南无目犍连性佛 南无无忧忖佛 南无思惟智慧佛 南无意智佛 南无诸天供养法佛 南无勇悍佛 南无无限力佛 南无智慧华佛 南无强音佛 南无欢乐佛 南无说义佛 南无净怀佛 南无师子口佛 南无好结佛 南无不取诸法佛 南无波头摩上星宿王佛 南无上弥留幢王佛 南无因陀罗幢王佛 南无香...(第0403部~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一卷)
...是声闻法。不取证者是菩萨法。作是语已佛身光明益更明显。从佛心端诸光明中生诸宝华。一一宝华恒沙宝华以为眷属。一一华上无量无边微妙化佛。方身丈六如释迦文此相现时。佛身毛孔八万四千诸宝莲华。一一华上八万四千诸大化佛身量无边。如是化佛身诸毛孔。及心光明亦如向说。
如是光明遍照十方从佛顶入从佛眉间白毫相出。从白毫出遍照十方犹如金幢。令十方地作真金色。卷诸化佛入佛口中。从佛口出亦照十方来入佛胸。从佛胸出复照十方来入佛脐。此光入时佛身之内如琉璃水澄清不动。三界五道一切众生映现佛心。见诸化佛乘大宝台。犹如宝船游佛身间。一一化佛赞说不杀。赞叹念佛。赞叹念法。赞叹念僧。赞叹念戒。赞叹念施。赞叹念天。赞六和敬。赞慈三昧。如此六念能生善法。此六念者是诸佛因。佛心者是六念心。因六和敬而得此法。欲成佛道当学佛心。
说是语已。如来身光倍更明显。佛身化佛及宝莲华数不可知。一一华光如杂华说。如是观者名为正观。若异观者名为邪观。佛灭度后佛诸弟子。修六念者名念佛心。念佛心者除十二亿劫生死之罪。作是观者生生之处。终不邪见心不僻谬。恒得值遇无生菩萨。如是之人若生边地无佛法处。念佛功力自然悟解成辟支佛。尔时世尊说是语已。还摄身光如本无异。
佛告父王。如大人相白毫光明及一切相。有能逆观顺观分别观者。全观圆光及丈六者。但发是心如见不见除却众罪。如向所说。设有施主具五神通。得如意珠飞遍十方。十方世界一一世界。众生之数不可得知。但以无量无边总为其数。如是众生皆是罗汉。是大施主尽...(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过算数劫当得作佛。号三昧胜幢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次第作佛凡有一亿。彼佛出时娑婆世界清净庄严。犹如圣伏幢世界光明佛刹。等无有异。是诸菩萨得佛道时。国土无有毁禁乱意不善之名。纯是菩萨。虽有声闻不谤大乘。时诸释子。闻佛授记心大欢喜。各脱璎珞以散佛上。是诸璎珞。当佛上住化成花树。一一花树有恒沙花。一一花上有恒沙宝楼。一一楼中有恒沙化佛。一一化佛演说八万四千诸波罗蜜。
复有化佛教诸声闻数息安般。流光白骨白骨流光。心净想心不净想。起结使想灭结使想。断使支想杀使根想。如是诸想九百亿尘数。如数息安般。说是名声闻法。菩萨法者唯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昼夜六时说罪忏悔。二者常修念佛不诳众生。三者修六和敬心不恚慢。四者修行六念如救头然。
佛告父王。如是等名未来世观佛三昧。亦名分别佛身。亦名知佛色相。亦名念佛三昧。亦名诸佛光明覆护众生。说是语时。天龙夜叉八部鬼神。十二亿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发誓愿。愿于来世常入三昧。见佛色身如今无异。
时梵天王释提桓因无数天子。为佛作礼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得见如来色中上色。愿当来世浊恶众生。系念思惟见佛色身此愿不虚。我今所说及我所见真实不虚。愿令我等及诸天众犹如佛身。作是语时。自见心中百万光出。一一光明化成无量百千化佛。自见己身身真金色。犹如难陀等无有异。
时诸梵天白佛言。如来世雄出现于世。必当利益一切众生。...(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不舍于法修无相三昧,三者、求于诸有修无愿三昧。”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调伏众生修集空, 护持法故修无相,
不舍诸有修无愿, 是人则得是三昧。
“复次,善男子,复有四法,菩萨具足则能获得如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具足四谛方便,二者、具足四无量心,三者、具足四无碍智,四者、具足四摄之法。复有五法,菩萨具足得是三昧。何等为五?一者、具足五神通,二者、具足五根,三者、具足五力,四者、具足真智观于五阴,五者、具足五眼。复有六法,菩萨具足得是三昧。何等为六?一者、具足六波罗蜜,二者、具足六念,三者、具足智慧观于六入,四者、具足远离六道,五者、具足六通,六者、具足六和敬法。复有七法,菩萨具足得是三昧。何等为七?一者、无贪远离烦恼,二者、于众生所无有瞋恚,三者、于诸法中无有疑心,四者、具无碍智无有五盖,五者、观十二因缘无有疑网,六者、成就无上智慧,七者、成就无上三昧。复有八法,菩萨具足得是三昧。何等为八?一者、修集八正道分,二者、离八邪道,三者、远离八难,四者、具足八大人觉,五者、具八解脱,六者、具八胜处,七者、专念菩提,八者、断烦恼习。复有九法,菩萨具足得是三昧。何等为九?一者、不失念心,二者、解甚深义,三者、破坏魔业,四者、具佛三昧,五者、净身口意,六者、具足方便,七者、威仪纯善,八者、勤行精进具六波罗蜜,九者、远离声闻、辟支佛道。复有十法,菩萨具足得...(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诸佛界者?若菩萨知一切法无界无非界,至一切处无至无不至。若菩萨见法发六情皆知是佛法,亦不见凡夫法、佛法有异,作是念:‘此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至一切处故。一切诸法及佛法但假名字,亦非是法亦非非法,是故我等不应取著。’以自界净故知诸佛界净,此法与平等等。‘眼界是佛界,耳、鼻、舌、身、意、法界是佛界,我不应分别有尊有卑。’菩萨如是至一切法平等界。是为菩萨自净其界如诸佛界。
“善男子,云何菩萨得陀罗尼终不失念者?若菩萨已得成就陀罗尼行。云何陀罗尼行?善男子,陀罗尼行有三十二。何等三十二?修于得法为陀罗尼故,修于欲法,修于尊法,修于向法,修敬仰法,修于乐法,修求法无厌,修亲近供养多闻智慧者,修于和尚阿阇梨所无憍慢心尊重给侍,修如来教诲无所拒逆,修于说法人所生世尊想不求其短,修于受持正法开示解说,修所得法无所吝惜,修无希望而行法施,修求智慧根栽,修如所闻法善顺思惟,修于诸法坚固受持,修于梵行无有休息,修乐远离行阿练若行,修心常寂静,修勤行诸念,修顺行六和敬,修于诸长宿无调慢行,修于一切众生中生无碍心,修缘生法得,修顺忍,修三脱门正观心无惊怖,修四圣种顺行不惊疑,修勤受持诸佛正法,修为众生行于大慈,修受持正法不惜身命,修大智行不生憍慢,修常教化众生而无厌惓。善男子,是为三十二种修陀罗尼行。菩萨修已得如是陀罗尼门,以得是陀罗尼门故,能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不忘不失陀罗尼者,所谓于如所闻法不忘不失,以念而念,以意分别,以进能觉;于诸文字入无边崖,于诸言音随类善解,言辞辩说无有滞碍;于不了义经善能进入,于了义经进入微觉;于世谛有分别智,于第一义谛知无言说,于诸谛有分别智;于四念处有不忘智,于四正勤等无坏智,于四神足有游戏智,于诸根门有差别智,于诸力中得无胜...(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随逐如是星宿书籍。仙人,星宿虽好,亦复生于牛马狗猪,亦有同属一星生者,而有贫贱富贵参差,是故我知是不定法。仙人,汝虽得禅,我是一切大智之人,何故不问解脱因缘,乃问是事?”
光味又言:“汝今现身如世无异,而尊其事与仙无别,我今真实不知汝是天耶仙耶?龙耶?鬼耶?声如梵音,色如古仙,我从昔来未曾见闻如是色相、如是事业,是故今问,汝为是谁?系属于谁?姓氏何等?宣说何事?唯愿广说,我当听受。”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有学习著相书, 是人不能知此彼;
若有烦恼所缚者, 不得解脱常受苦。
我今具足六神通, 是故名大婆罗门;
六波罗蜜是我性, 以六和敬调诸根。
我已受持三种戒, 行空无相三脱门;
我往初发菩提心, 尔时得名大出家。
我都不觉一法相, 是故不说星宿书;
法无众生无寿命, 是故演说无我净。
已度三受三行岸, 断诸根故无有相;
我已真实知诸法, 是故获得大寂静。
若无挂碍如虚空, 虽行菩提不学法,
修集禁戒大忍辱, 即得无想大智慧。
若不觉业求果报, 如法不转得菩提!
心不贪著一切阴, 亦复不观于此彼,
又不觉知菩提道, 是能速得菩提道。
无有相貌无想念, 于一切法无觉观,
亦不贪著于诸法, 即能获...(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作金刚,尚不能动乃至一尘,况能多也!魔王复以瞋怒之力,向阿修罗所住之方,放口嘘气成黑气云,令其城邑宫殿阴闇,使诸阿修罗重复迷惑不能去来。尔时,世尊即复变其所吹气云,令作种种天妙华云,尔时于彼四阿修罗城邑宫殿,复雨种种天华之雨。其华雨中演出百千微妙法门,所谓佛声、法声、僧声,檀那波罗蜜声乃至般若波罗蜜声,三善行声、三归依声、三律仪声、三不护声、三依止声、三种菩提声、三乘声、三修声、三种善根声、越度三界声、三受声、三解脱声、三示现声、四念处声、四正勤声、四如意足声、四不坏信声、四禅声、四梵住声、四摄声、四无碍智声、四无色定三摩跋提声、四圣谛声、五根声、五力声、五支三昧声、五解脱入声、显示六根声、六和敬声、六念声、六通声、七圣财声、七识住声、七觉分声、八圣道声、九次第定声、十圣处声、佛十力声、大慈声、大悲声、因缘生起声、心不可坏声、舍一切恶见声、不忘菩提心声、不退转声、忍声、三昧声、陀罗尼声、授记登祚声、无生忍声、苦行声、十地声、十八不共佛法声、到菩提声、转珐輪声、不可坏佛声、舍声、厌声、解脱定声、灭声、成就众生声、摄受正法声、辩才声、无常声、苦声、无我声、空声、无所作声、寂静声、无生声、如声、实际声、入法界声,无众生、无命、无养育、无受者、如如、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去不来、不住不行声,大神通变化声、加护三宝种声乃至大般涅槃声,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苦五阴重担声,数数流转生死与爱别离...(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于菩提,悉得众宝严饰佛国,宝树具足,无我我所无取无著,成就一切众生行业,无我所、无所受、无寿、无众生,而悉调伏于彼佛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轮也。若菩萨成就此轮,于声闻、辟支佛乘悉无阙失,乃至如来声闻弟子亦无讥嫌,而自于彼摩诃衍乘无有厌足,悉得一切诸三昧门及陀罗尼忍地,亦不舍于一切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终身远离邪淫,一切众生皆为欲流之所沉没,而能施于无畏无嫉无热恼害,于己妻色恒生知足,无非法欲。以是善根果报力故,若有宿世邪淫果报,六趣生死流转诸有,自作教他见作随喜,而令悉离诸邪淫轮,辗断恶业令无有余,乃至成菩提道,生于净国无女人处,第一清净,彼诸众生皆悉化生,不从父母和合受身。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轮也。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乃至不舍一切愿行。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尽其形寿,离诸妄语,常随顺语,以是因缘人天欢喜,乃至逮得菩提,不谄众生而生其国,所言真实无有虚伪,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轮也。若菩萨成就此轮,乃至常求一切菩萨愿行,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终身中常离两舌,乃至以此善根至成菩提,调伏众生,修六和敬,来生其国,皆共一心互相恭敬,而无违失修质直法。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轮也。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乃至常求菩萨行愿,无有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远离恶口,乃至成就菩提,耳终不闻不适意事,常生佛国,恒闻种种柔软人声及音乐声,闻诸法声周遍佛国,志念成就梵音清彻,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轮也。若有菩萨成就此轮,从初发心乃至成佛,恒求菩萨一切行愿,而无厌足终不舍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绮语,乃至菩提,常于佛国闻诸菩萨摩诃萨百千法音周遍佛国,而恒远离一切绮语,成就善语法语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轮也。若菩...(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 施戒及忍辱, 精进禅智等
常勤精修习, 成就此诸度
不久当得斯, 功德定法行
若舍内身分, 及外财眷属
不久得菩提, 最静心三昧
若人心如地, 水火风空等
皆悉当速疾, 获此妙三昧
若有诸人等, 身心甚端直
不贪著衣食, 床褥及医药
是人当疾得, 如此之三昧
成就四正勤, 具足四如意
舍于四颠倒, 及四烦恼刺
永度于四流, 弃舍诸受取
修行五根力, 除断于五结
不求五欲报, 舍诸烦恼心
应修五解脱, 及五身三昧
谛知五阴法, 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 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 舍彼六爱身
成就于六通, 深修六念处
亦复勤专行, 六识之法分
修七菩提分, 复行于七财
念舍憍慢处, 除断七种使
当修如此行, 以求胜三昧
舍彼七识住, 除此八妄语
常修八正道, 得三昧不难
得八大人觉, 行八解脱门
知世间八法, 即为最胜智
如此常修行, 得三昧不难
自离于九恼, 亦不恼他人
修喜等九法, 次当得三昧
聪慧舍十恶, 修行十善业
又能遵十力, 得三昧不难
常受持善...(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尔时世尊告仙人曰。此是愚痴凡夫所见。依心随着住分别行。凡夫热病之所妄见。如彼狗蛇鱼鳖之类。若复其余种种众生。此富沙星之所生者彼非乐分。如汝神通得定解脱。我复能为一切示者。汝今何故不问于我。时光味仙人生大欢喜以华散佛。即便以偈而赞请曰。
仙人人形相 我见最上相
不知彼种姓 为天为人耶
音声言语法 犹如大梵天
持行持色相 久远仙相似
昔所不闻见 具足牟尼相
所师何所说 及说汝之姓
尔时世尊。即便以偈答仙人曰。
不知此彼岸 故有相建立
被缚一切苦 汝非解脱器
六度是我姓 六通婆罗门
说彼六和敬 六根分别修
三法三解脱 平等知无我
菩提心发时 彼时我出家
我相不可得 善修于无相
无人无寿命 知无我亦空
三受三行法 分别修所空
我度智彼岸 此为无等说
无所著如空 菩提心作者
彼忍力具足 当得如是智
不着于诸法 得报者亦无
如是解顺如 菩提不难得
不立于诸法 及不依彼此
真际分别修 此当得如来
无相无想相 离于有所得
诸法非和合 此当得如来
汝舍此等相 自心惑亦舍
汝觉等虚空 如是当得佛
尔时世尊说此偈时。时中无间。光味仙人并诸眷属。即见世尊形相威仪。还如佛住复得忆念。自念久远先种善根而得现前。时光味仙人即得菩萨三昧。名曰宝星。所得三昧于菩萨三昧一切观见。如在高幢。观见一切三昧。自在境界无所系属。不依他见。无人能坏无人能夺。时光味仙人即于佛前合掌而住。两手捧华以偈赞佛。
无边称实说 世间善依怙
如来慧眼光 照一切众生
出过众生上 精进常慈悲
稽首坚固者 导师尽诸着
紫磨金色光 触众生清凉
觉一切众生 以菩提功德
佛转...(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难,应修念佛,如是清净。修信心施,修一切信解,见如是行相者,是初地;若卒有所作,是二地;若庄严,是三地;若见庄严竟,是四地;若见四众聚会,是五地;若见天众,是六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得盖,是初地七地。见佛所持,多艰难,不为所屈。彼于说法人不应起恶意,如是清净。若见华盖,是初地;若见琉璃盖,是二地;若见华及盖,是三地;若见物盖,是四地;若见画茎盖,是五地;若铃网盖,是六地;若见宝网盖,宝网垂覆,是七地。除魔业、不勤精进。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自梦与多人说法,此菩萨一切十地。见彼地地,应觉知魔业、业障。欲得决定辩,当出推求,于一切物不应爱著,于求法人生清净信心,修六和敬戒,如是清净。若梦说云何修行施,此是初地;云何十善法,是二地;云何闻,是三地;云何头陀德,是四地;云何说空,是五地;云何说诃责习,是六地;云何说无染著,是七地;云何说庄严定,是八地;云何说庄严佛,是九地;云何说妙时,是十地。初地施财,二地戒财,三地方便财,四地具七财,五地奉给财是,六地决断财,七地决定财,八地通无碍财,九地行财,十地得财。彼初地善根增上,二地戒增上,三地方便增上,四地所作增上,五地十二因缘增上,六地甚深忍增上,七地坏智增上,八地坏教化众生增上,九地调伏增上,十地坏净国土增上。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自梦见初立城郭,此菩萨是八地,受不退转记。应亲近供养,甚深信解。人多...(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闇,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第0024部~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缘故八法具足。善男子。菩萨所以求于长命。欲为众生赞不杀故。菩萨所以求上色者。为令众生见欢喜故。菩萨所以求上种姓。为令众生生恭敬故。菩萨所以求具足力。为欲持戒诵经坐禅故。菩萨所以求多财宝。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所以求男子身。为欲成器成善法故。菩萨所以求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故。菩萨所以求不畏大众。为欲分别真实法故。善男子。是故菩萨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行。是名实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乐以化人。具足受持优婆塞戒乐以化人。虽得妙色终不以是而生憍慢。虽持净戒多闻精进大力好姓多饶财宝。终不以此而生憍慢。不以幻惑欺诳众生。不生放逸修六和敬。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如是菩萨终不为他作恶因缘。何以故。惭愧坚故善男子。在家之人设于一世。受持如是优婆塞戒。虽复后生无三宝处。终不造作诸恶因缘。所以者何。二因缘故。一者智慧。二不放逸。善男子。于后恶处不作恶事有四因缘。一者了知烦恼过故。二者不随诸烦恼故。三者能忍诸恶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菩萨具足如是四法。不为诸苦一切烦恼之所倾动。善男子。不动菩萨有五因缘。一者乐修善法。二者分别善恶。三者亲近正法。四者怜愍众生。五者常识宿命。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八法。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行道时欢喜自庆不生憍慢。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不为世事而作咒誓。少恩加已思欲大报。于已怨者恒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愍。见他偷时默然不动。见来打者生于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宁丧身命终不虚言。何以故。知果报故。于诸烦恼应生怨想。于善法中生亲旧想。若于外法生于贪心。寻能观察贪之过咎。一切烦恼亦复如是。虽复久与恶人同处。终不于中生亲善想。虽与善人不同居止。终不于彼而生远想。虽复供养父母师长。终不为是而作恶事。乏财之时见有求者不生恶想。虽不亲近凶恶之人。而其内心常生怜愍。恶来加已以善报之。自受乐时不轻他人。见他受苦不生欢喜。身业清净持四威仪。即以是法用化众生。口业清净诵读...(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憍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出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先当教造不放逸法。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18 20:13
受苦乐时常当共俱。设在穷乏有所须者。六物之外有不应惜。病时当为求觅所须。瞻病之时不应生厌。若自无物应四出求。求不能得贷三宝物。差已依俗十倍偿之。如波斯匿王国之正法。若不能偿。复当教言。汝今多负三宝之物不能得偿。应当勤修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若能至心发菩提心。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家菩萨能教在家如是等事。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善男子。在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有德。复当供给兄弟妻子亲友眷属。欲行之人及远至者。所有僮仆作使之人。先给饮食。然后自用。又复教令信向三宝。苦乐共俱终不偏独。随时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苦楚。应当软言敦谕教诏。设有病者应当瞻疗。随所乏少当为求索。世间之事悉以教之。婚姻求对无求卑下。教以如来五部经典。见离坏者能为和合。既和合已令增善心。一切出家内外诸道。随意供养终不选择。何以故。先以施摄后当调故。以六和敬而教诏之。若求财物商贾农作奉事王者。常当至心如法而作。既得财已如法守护乐为福德。见他作时心生欢喜。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在家菩萨如是事者。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善男子。在家菩萨若得自在为大国主。拥护民庶犹如一子。教离诸恶修行善法。见作恶者挝打骂辱终不断命。财物六分税取其一。见嗔恶者教修忍辱及不放逸。经言柔软。又能分别善恶之人。见有罪者忍而不问。随有财物常行慧施。任力读诵五部经典。善能守护身命财物。能化众生不令作恶。见贫穷者生大怜愍。自于国土常修知足。恶人谗谤终不信受。不以非法求觅财物。如法护国远七种恶。一者不乐樗蒲围棋六博。二者不乐射猎。三者不乐饮酒。四者不乐欲心。五者不乐恶...(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皆如幻化者。五阴色识受想行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
佛子。三善习佛道法。所谓观十一切入。四大四色空处识处。皆如宝相故。佛子。四一切佛前受法而行。所谓八胜处。内实五阴中广相略相二胜处。外假众生法中广相略相二胜处。四大法广略四胜处。如是观一切法空无相故。
佛子。五修诸清白法。所谓八大人觉。少欲知足寂静精进正念正定正慧不诤论。顺一切法故。
佛子。六为诸佛所护。所谓八解脱观。闻慧得内假外假二相不可得故。一解脱思慧。内五法外一切法不可得故。二解脱修慧。六观具足色界五阴空。三解脱四空五阴及灭定观皆不可得故。五解脱如相故。
佛子。七广正法。所谓六和敬。三业同戒同见同行。同入此法和。毕竟空故。住不退位故。
佛子。八信喜大法。所谓三空。一切因空故无作。一切果空故无相。因空果空复空故空空。如是法如虚空故。
佛子。九心住四等法。所谓化众生教四谛法。三界非乐为苦。无明习因受生无穷。三空道品无为寂灭。四谛无二一合相故。
佛子。十好求佛功德。所谓六念。佛法僧戒舍天。得一切佛功德。念念入不幻三昧。常所习现前修故。佛子。吾先忉利天说十观名。初十住凡夫行。若一切菩萨无不入此门向萨婆若海。
佛子十行心者。一欢喜心行。二饶益心行。三无嗔恨心行。四无尽心行。五离痴乱心行。六善现心行。七无著心行。八尊重心行。九善法心行。十真实心行。
复次即十观心所...(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宝满佛,是一切佛化身主,复见千华叶世界上佛,其中诸佛各各说般若波罗蜜,白佛言:“如是无量般若波罗蜜,不可说,不可解,不可以识识。云何诸善男子于是经中,明了觉解,如法为一切众生开空法道?”
大牟尼言:“有修行十三观门,诸善男子,为大法王。从习忍至金刚顶,皆为法师依持建立。汝等大众,应如佛供养而供养之,应持百万亿天华、天香而以奉上。
“善男子,其法师者是习种性菩萨,若在家婆蹉、优婆蹉,若出家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复观十四根,所谓五情、五受、男、女、意、命等,有无量罪过故,即发无上菩提心,常修三界一切念念皆不净,故得不净忍观门,住在佛家,修六和敬,所谓三业、同戒、同见、同学,行八万四千波罗蜜道。
“善男子,习忍以前,行十善菩萨有退有进,譬如轻毛随风东西,是诸菩萨亦复如是。虽以十千劫行十正道,发三菩提心,乃当入习忍位,亦常学三伏忍法,而不可字名,是不定人。是定人者,入生空位,圣人性故,必不起五逆、六重、二十八轻,佛法经书作返逆罪言非佛说,无有是处。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道忍行,始得入僧伽陀位。
“复次,性种性,行十慧观,灭十颠倒及我、人、知见分分假伪,但有名,但有受,但有法,不可得,无定相,无自他相故。修护空观,亦观亦行百万波罗蜜,念念不去心。以二阿僧祇劫,行十正道法,住波罗陀位。
“复次,道种性,住坚忍中,观...(第0014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不能发无上心。何以故。是人于生死已作障隔。不复往来生死。发无上心先以财施。摄者。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所须之物摄。出家者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杂香涂香摄。在家者以摄因缘生亲爱心。所言信受然后法施。令发无上道心果。僧者四向四果。众者于佛法中。受出家者相。具持诸戒未有果向不分别。如是僧以离恩爱奴故名为贵僧。信乐空无相无愿。而不分别戏论。依止是僧名为归依僧。求声闻功德而不证解脱者。知是僧持戒具足禅定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三明六通心得自在有大威德。舍世间乐出魔境界。利誉称乐不以为喜。衰毁讥苦不以为忧。常行六舍得八解脱随佛所教。有行道者有解脱者行一道者。破二种烦恼。善知三界。善通四谛善除五盖。安住六和敬法。具足七不退法八大人觉。舍离九结得声闻十种力。成就如是诸功德者。名为佛弟子众求如是功德。不求其解脱。何以故。深心信乐佛无碍解故。是名归依僧。复次若闻章句文字法。即得念实相法。名为归命法。若见声闻僧即念发菩提心诸菩萨众是名归依僧。见佛形像即念真佛是故归依佛。问曰。云何名为念真佛。答曰。如无尽意菩萨经中说念佛三昧义。念真佛者。不以色。不以相。不以生。不以性。不以家。不以过去未来现在。不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以见闻觉知。不以心意识。不以戏论行。不以生灭住。不以取舍。不以忆念分别。不以法相。不以自相。不以一相。不以异相。不以心缘数。不以内外。不以取相觉观。不以入出。不以形色相貌。不以所行威仪。不...(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除却睡眠。出家菩萨住如是等法中。应修习是三昧。复次。
余修三昧法 亦应如是学
能生是般舟三昧。余助法亦应修习。何等是。一缘佛恩常念在前。二不令心散乱。三系心在前。四守护根门。五饮食知止足。六初夜后夜常修三昧。七离诸烦恼障。八生诸禅定。九禅中不受味。十散坏色相。十一得不净相。十二不贪五阴。十三不着十八界。十四不染十二入。十五不恃族姓。十六破憍慢。十七于一切法心常空寂。十八于诸众生生亲族想。十九不取戒。二十不分别定。二十一应勤多学。二十二以是多学而不憍慢。二十三于诸法无疑。二十四不违诸佛。二十五不逆法。二十六不坏僧。二十七常诣诸贤圣。二十八远离凡夫。二十九乐出世间论。三十修六和敬法。三十一常修习五解脱处。三十二除九嗔恼事。三十三断八懈怠法。三十四修八精进。三十五常观九相。三十六得大人八觉。三十七具足诸禅定三昧。三十八于此禅定无所贪无所得。三十九听法专心。四十坏五阴相。四十一不住事相。四十二深怖畏生死。四十三于五阴生怨贼想。四十四于诸入中。生空聚想。四十五于四大中生毒蛇想。四十六于涅槃中生寂灭想安隐乐想。四十七于五欲中生涎唾想。心乐出离。四十八不违佛教。四十九于一切众生无所诤讼。五十教化众生令安住一切功德。复次。
如是三昧报 菩萨应当知
菩萨行是般舟三昧。果报亦应知。问曰。修习是三昧得何果报。答曰。于无上道得不退转报。复次如经所说果报。佛语颰陀...(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恼乱不随顺
我今应悲愍 还救其苦难
婴愚作过恶 智者应忍受
譬如人抱儿 怀中种种秽
不可以粪臭 便舍弃其子
说是偈已从草敷起。欲还僧坊。尔时天龙夜叉阿修罗等。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呜呼有大悲 大仙正导者
彼诸比丘等 放逸之所盲
竞忿心不息 触恼于世尊
如来大悲心 犹故不背舍
悲哀无嗔嫌 意欲使调顺
如似强恶马 捶策而令调
尔时如来既至僧坊光明照曜。诸比丘等知佛还来寻即出迎。头顶礼敬而白佛言。我等斗诤使多众生起嗔忿心。极为众人之所轻贱。我等今者皆堕破僧。唯愿世尊还为说法使得和合。于时如来为诸比丘说六和敬法。令诸比丘还得和合。是故佛说断于嗔恚。
(五二)
复次应当观食。世尊亦说正观于食。我昔曾闻。尊者黑迦留陀夷为食因缘故佛为制戒。佛说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少欲知足行头陀事。佛集比丘僧。赞一食法。乃至欲制一食戒法。时比丘僧咸各默然。犹如大海寂默无声。时诸僧中有一比丘名婆多梨。白佛言。世尊。莫制是戒。我不能持。佛告比丘。于过去生死为是饮食。生死之中受无穷苦。流转至今。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有四禽兽仙人。第五尔时乌者作如是言。诸苦之中饥渴最苦。劫初之时光阴天下。时有一天。最初以指先尝地味。既尝其味。遂取食之。尔时彼天者今彼婆多梨是也。即于彼时彼婆多梨先尝地味。今亦复尔。但为饮食。彼婆多梨不为法故从坐而起。更整...(第1176部~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故恒住生死
故菩提长时 智人心不沈
为灭恶生善 是时无间修
贪嗔及无明 愿汝识舍离
无贪等众善 知应恭敬修
由贪生鬼道 由嗔堕地狱
由痴入畜生 翻此感人天
舍恶及修善 此法是乐因
若是解脱法 由智舍二执
佛像及支提 殿堂并寺庙
最胜多供具 汝应敬成立
坐宝莲花上 好色微妙画
一切金宝种 汝应造佛像
正法及圣众 以命色事护
金宝网伞盖 奉献覆支提
金银众宝花 珊瑚琉璃珠
帝释青大青 金刚贡支提
能说正法人 以四事供养
六和敬等法 常应勤修行
于尊恭敬听 勤事而侍护
菩萨必应行 亡后亦供养
于天外道众 不应亲事礼
因无知邪信 莫事恶知识
佛阿含及论 书写读诵施
亦惠纸笔墨 汝应修此福
于国起学堂 雇师供学士
兴建永基业 汝行为长慧
解医巧历数 皆为立田畴
润老小病苦 于国有济益
起诸道伽蓝 园塘湖亭屋
于中给生具 草蓐饮食薪
于小大国土 应起寺亭馆
远路乏水浆 造井池施饮
病苦无依贫 下姓怖畏等
依慈悲摄受 勤心安立彼
随时新饮食 果菜及新谷...(第1246部~宝行王正论一卷)
...听许我忏布施欢喜。时彼大众即听许忏。是苾刍得清净已。彼上座谓言。汝见是罪相不。苾刍答言。我已见是罪相。彼上座复言。汝当如法奉持律仪。苾刍答言。我今如法奉持律仪。如是三说时他朋中亦如此朋。耆年者耆年者一处。知法者知法者一处。上首者上首者一处。于是朋中有苾刍为利养故而起诤事。起诤事已。于自众中作如是言。某白衣舍利养易得。我于彼中如法律说。有余苾刍以是缘故起斗诤事。如是乃至第二第三问答等事广如前说。阿难。彼彼苾刍知自有犯往来陈忏已。互相见时恭敬问讯。息灭诤缘止诸语论。无复少法而起分别。如是名为如草覆地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阿难。如是等七灭诤法汝诸苾刍应当记念。
复次阿难。有六种和敬法。汝等谛听。如理作意如善记念。今为汝说。何等为六。所谓于其身业行慈和事。常于佛所净修梵行。于诸正法尊重礼敬。如理修行。于苾刍众和合共住。此名身业和敬法复于语业。出慈和语无诸违诤。此名语业和敬法。复于意业起慈和意无所违背。此名意业和敬法。又复若得法利及世利养悉同所受。或时持钵次第行乞。随有所得饮食等物白众令知。与众同受勿私隐用。若众同知者即同梵行。此名利和敬法又复于戒不破不断。戒力坚固离垢清净已。知时知处普遍平等。应受施主饮食供养。如是净戒同。所修。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戒和敬法。又复若见圣智趣证出离之道。乃至尽苦边际。于如是相如实见已。同一所作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见和敬法。如是等名为六和敬法。阿难如先所说斗诤根本。汝诸苾刍应当断除。于七灭诤法应当了知。诸有诤事若已起若未起悉令息灭。已同修六和敬法汝诸苾刍。若如是行乃于东西南北。随往方所若行若止。令汝苾刍悉得安乐离诸诤事。乃至我涅槃后。亦复令汝诸苾刍众。于一切处常得安乐。如我现在住世说法教化众生等无有异。
...(第0940部~佛说息诤因缘经一卷)
...尊重礼敬。如理修行。于苾刍众和合共住。此名身业和敬法复于语业。出慈和语无诸违诤。此名语业和敬法。复于意业起慈和意无所违背。此名意业和敬法。又复若得法利及世利养悉同所受。或时持钵次第行乞。随有所得饮食等物白众令知。与众同受勿私隐用。若众同知者即同梵行。此名利和敬法又复于戒不破不断。戒力坚固离垢清净已。知时知处普遍平等。应受施主饮食供养。如是净戒同。所修。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戒和敬法。又复若见圣智趣证出离之道。乃至尽苦边际。于如是相如实见已。同一所作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见和敬法。如是等名为六和敬法。阿难如先所说斗诤根本。汝诸苾刍应当断除。于七灭诤法应当了知。诸有诤事若已起若未起悉令息灭。已同修六和敬法汝诸苾刍。若如是行乃于东西南北。随往方所若行若止。令汝苾刍悉得安乐离诸诤事。乃至我涅槃后。亦复令汝诸苾刍众。于一切处常得安乐。如我现在住世说法教化众生等无有异。
...(第0940部~佛说息诤因缘经一卷)
...菩萨道。恒河沙菩萨现身成佛。
奉持品第七
尔时波斯匿王睹佛神变。见千花台上遍照如来。千华叶上千化身佛。千花叶中无量诸佛。各说般若波罗蜜多。白佛言世尊如是无量般若波罗蜜多。不可识识不可智知。云何诸善男子于此经中。明了觉解为人演说。佛言大王汝今谛听。从初习忍至金刚定。如法修行十三观门。皆为法师依持建立。汝等大众应当如佛而供养之。百千万亿天妙香花而以奉上。
善男子其法师者习种性菩萨。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十住行。见佛法僧发菩提心。于诸众生利乐悲愍。自观己身六界诸根。一切无常苦空无我。了知业行生死涅槃。能利自他饶益安乐。闻赞佛毁佛心定不动。闻有佛无佛心定不退。三业无失起六和敬。方便善巧调伏众生。勤学十智神通化利。下品修习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善男子习忍以前经十千劫。行十善行有退有进。譬如轻毛随风东西。若至忍位入正定聚。不作五逆不谤正法。知我法相悉皆空故。住解脱位于一阿僧祇劫。修习此忍能起胜行。复次性种性菩萨住无分别。修十慧观舍财命故。持净戒故心谦下故。利自他故生死无乱故。无相甚深故达有如幻故。不求果报故得无碍解故。念念示现佛神力故。对治四倒三不善根。三世惑业十颠倒故。我人知见念念虚伪。了达名假受假法假。皆不可得无自他相住真实观。中品修习八万四千波罗蜜多。于二阿僧祇劫。行诸胜行得坚忍位。
复次道种性菩萨住坚忍中观诸法性得无生灭。四无量心能破诸闇。常见诸佛...(第0960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
...除诸邪见离五欲盖。能安有情住真实际。恒求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听闻正法顺第一义恒乐修行达于彼岸。圆满具足喜庆心生。譬如世间大节会日。一切亲族善友集会。胜妙五欲欢娱喜悦。菩萨亦尔起大神变游戏之时。八部龙天四众云集。戒定智慧解脱知见。悦乐其心是名大喜。又此喜者于诸有情无损害心。勤求一切诸佛妙法。已得未得心无暂舍。于大乘法心恒正解。于二乘法不生取着。舍离悭吝增长檀那。见乞者来心乐惠施。于他持戒生净信心。见毁禁人极怀怜愍。于己尸罗清净圆满。离三恶怖回向法身。设有毁骂安忍受之。于轨范师奉顺言教。顶戴尊重勤而行之。于诸有情善言含笑远离嚬戚先意问谇。住真寂定无谄无诳。不粗不曲常赞人善。不说他过乐与众同。行六和敬作大法师。开示涅槃显真实相。于尊重所起父母想。等视众生犹如一子。于亲教师尊重如佛。于修行者犹海导师。诸波罗蜜如无价宝。于说法人如如意珠。无漏法林自在游戏。教授我者深自庆喜。闻说过非如医示病。闻说正法如病获药是名为喜。了苦无常无我不净。随顺涅槃常乐我净。一相一味故名为喜。又大喜者体真胜义性无生灭。不沈不举无去无来。常尔一心名真喜悦。又大喜者如闻善言身心适悦。安住不动犹若须弥。又大喜者明了因果无迷谬故。又大喜者如地不动为所依故。又大喜者如威德人无能敌故。又大喜者如胜义谛不毁坏故。又大喜者如佛法僧功德圆满求无厌故。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大喜无量。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忍即为讫。若不知讫云何能忍。汝言忍时未了。汝法中以忍断结。如其不了何能断结。汝言忍时疑犹随逐。若尔见谛道中皆有疑随。是中智生皆应非智。又无有分别是忍是智。如世间观随顺四谛。亦名为忍亦名为智。无漏忍智亦应如是。问曰。尽智无生智但智非见。答曰。有何因缘。问曰。经中别说正见正智。故智非见。答曰。若尔则正见不名正智。若汝谓正见是正智。正智亦应是正见。又五分法身从慧品中别说解脱知见。应当非慧。然则尽智无生智亦非是慧。今即正见以异相故说名正智。谓尽一切烦恼于阿罗汉心中生。故说名正智。问曰。若正智即是正见。则阿罗汉不名十分成就。答曰。体一而异名。如法智苦智。又说阿罗汉名八功德福田成就。是故正智即是正见。又六和敬中第六和敬说名同见。若如汝说则尽无生智不名和敬。又正观故名正见。尽无生智以正观故亦名正见。问曰。五识相应慧但智非见。答曰。何故非见。问曰。五识皆无分别。以初在缘故见名思惟观察。又五识但缘现在。是故非见。答曰。是中无觉观故不能分别。若言初在缘故非见。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汝法眼识有相续缘。如意识故。不应言初在缘。若尔意识亦不应有见。又汝说缘现在故非见。是亦不然。他心智亦缘现在。是亦应非见。五识中无真实知以无行故亦常随假名。故见智慧等一切皆无。况但无见。问曰。有人言眼根名见。是事云何。答曰。眼根非见。眼识能缘随俗言说。故曰眼见。问曰。有人言有八见。谓五邪见世间正见学见无学见。除此八见余慧不名为见。是事云何。答曰。若见智得解了通证皆是一义。若言...(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2)
...无所藏隐者,云何名为于如是戒?
答:谓平等戒,平等戒者,谓八圣道支中正语正业正命名平等戒。
与诸有智同梵行者,谓解憍陈那等,皆名有智同梵行者。
等共受持无所藏隐者,谓于此戒与诸有智同梵行者,共一义利共一所趣,彼此相似。
是名第五可喜法等,如前广说。
诸所有见者,云何名为诸所有见?
答:若依出离远离所生善法,于诸法相诸简择极简择,乃至广说,如是名为诸所有见。
是圣出离等,如前广说。
于如是见与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修学无所藏隐者,云何名为于如是见?
答:谓平等见。
平等见者,谓八圣道支中正见名平等见,余如前说,如是亦名六和敬法。
六通者,云何为六?
一神境智证通,二天耳智证通,三他心智证通,四宿住智证通,五死生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
云何神境智证通?
答:领受示现种种神境,乃至广说,是名神境智证通。
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
答:于诸神境所有妙智。
云何天耳智证通?
答:以天耳闻种种音声,谓人声非人声远声近声等,是名天耳智证通。
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
答:于天耳境所有妙智。
云何他心智证通?
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如是,有嗔心离嗔心,有痴心离痴心,略心散心...(第1269部~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
...
什曰。无相则绝为。故诲令不舍也。肇曰。即有而无。故能起无相。即无而有。故能不舍。不舍故万法兼备。起无故美恶齐旨也。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
什曰。无作不作受生行也。无作则绝于受生。故诲令为示现而起无作也。肇曰。作谓造作生死也。为彼受生者非作生而受生也。是以大士受生常起无作。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
什曰。无方便慧则取相。取相则坏正法。有方便慧则无取相。无取相则是持正法。
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肇曰。非方便无以护正法。非四摄无以济群生。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
肇曰。念佛法僧施戒天六念也。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什曰。欲令众和要由六法。一以慈心起身业。二以慈心起口业。三以慈心起意业。四若得食时减钵中饭供养上座一人下座二人。五持戒清净。六漏尽智慧。若行此六法则众常和顺无有乖诤。昔有二众共行诤。佛因是说六和敬也。肇曰。以慈心起身口意业为三也。四若得重养与人共之。五持戒清净。六修漏尽慧。非直心无以具六法。非六法无以和群众。群众不和非敬顺之道也。
正行善法起于净命。
肇曰。凡所行善不以邪心为命。
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
肇曰。近圣生净喜。见恶无憎心。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
什曰。出家则能深入佛法具行净戒。肇曰。出家之法非浅心所能弘也。
以如说行起于多闻。
肇曰。闻不能行非多闻也。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
什曰。与物无逆又不乖法是名无诤。当为此而起闲居也。肇曰。忿竞生乎众聚。无诤出乎空闲也。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肇曰。佛慧深远。非定不趣。
解众生缚起修行地。
什曰。谓修禅定道品法也。当为兼解众缚起修行地。不...(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 用心杀此毒
味毒无味毒 破灭入地去
此偈佛说此。恒晨朝时清净已诵一七遍。得无量功德灭一切恶能令人长寿。
佛说一切大吉祥灭一切恶陀罗尼
南无佛陀 南无达摩 南无僧伽 南无蛇尼浮弹 娑摩伽檀(昵声反)浮梦(暮音)阿多婆勒叉 鸠梨槃陀 弥帝梨 娑呱达 不梨咶(成萨反)蛇娑遮啰 嘟嚧吱(针施反)昼那提 檀暮。
佛说观佛三昧观四威仪品中出
复有化佛教诸声闻。数息安般流光。白骨白骨流光。心净想心不净想。起结使想灭结使想。断结使支想杀使根想。如是诸想九百亿尘数。如数息安般说是名声闻法。菩萨法者唯有四法。一者昼夜六时说罪忏悔。二者常修念佛不诳众生。三者修六和敬心不恚慢。四者修行六念如救头然。佛告父王。如是等名未来世观佛三昧。亦名分别佛身。亦名知佛色相。亦名念佛三昧。亦名诸佛光明。覆护众生。
陀罗尼杂集卷第十
定志慧见陀罗尼一首。
八兄弟陀罗尼一首。
观世音说应现与愿陀罗尼一首。
日藏经中除罪见佛陀罗尼一首。
获果利神增善陀罗尼一首。
善护除病陀罗尼一首。
进果获证修业陀罗尼一首。
结缕除睡蒙护陀罗尼一首。
咒苏除睡不饥益乳陀罗尼一首。
见佛随愿陀罗尼一首。
观世音现身施种种愿除一切病陀罗尼一首。
散华观世音足下陀罗尼一首...(第1474部~陀罗尼杂集十卷)
...不见一切众生。将不违我往昔誓愿。作是念时。十方一切现在诸佛。即现色身。同声赞叹此菩萨言。善哉善哉。大善男子。念本誓愿莫舍众生。我等诸佛初学道时。发大誓愿广度众生。勤心学道既证涅槃。深入实际不见众生。忆本誓愿即生悔心顾念众生。是时即见十方诸佛同声赞叹。我亦如汝念本誓愿。莫舍众生。十方诸佛说是语时。菩萨是时闻诸佛语。心大欢喜即得大神通。虚空中坐尽见十方一切诸佛。具足一切诸佛智慧。一念尽知十方佛心。亦知一切众生心数。一念悉能遍观察之。一时欲度一切众生。心广大故名为大忍。具足诸佛大人法故。名曰大忍。为度众生。色身智慧对机差别。一念心中现一切身。一时说法一音能作无音音声。无量众生一时成道。是名神通忍。柔和善顺者。一者自柔伏其心。二者柔伏众生。和者。修六和敬持戒修禅智及证解脱法。乃至调众生嗔恚及忍辱持戒及毁禁皆同涅槃相。所谓六和者。意和身和口和戒和利和及见和。善顺者。善知众生根性。随顺调伏是名同事六神通摄。柔和者名为法忍。善顺者名为大忍。而不卒暴者。学佛法时。不匆匆卒暴。取证外行威仪。及化众生亦复如是。心不惊者。惊之曰动。卒暴匆匆即是惊动。善声恶声乃至霹雳。诸恶境界及善色像。耳闻眼见心皆不动。解空法故。毕竟无心。故言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者。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中诸烦恼法。毕竟空故无心无处。复于禅定解脱法中无智无心亦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者。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皆是真如实性。无本末无生灭。无烦恼无解脱。亦不行不分别者。生死涅槃无一无异。凡夫及佛无二法界。故不可分别。亦不见不二故言不行不分别。不分别相不可得。故菩萨住此无名三昧。虽无所住而能发一切神通不假方便。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初入圣位即与等。此是不动真...(第1475部~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
...断。是名为生。
十二老死 次第断故。名之为死。生死因缘。众苦所逼。名之为恼。乃至意法因缘生贪。亦复如是。
是十二因缘。一人一念。皆悉具足。并出大集经文。未有一句私语。读者善寻。此与常所说三世因缘迥异。若有欲学因缘佛道者。上来至此三种辩因缘。相随用一门修学。即证缘觉智也。
法界次第初门卷下
四弘誓愿初门第四十一。
六波罗蜜初门第四十二。
四依初门第四十三。
九种大禅初门第四十四。
十八空初门第四十五。
十喻初门第四十六。
百八三昧初门第四十七。
五百陀罗尼初门第四十八。
四摄初门第四十九。
六和敬初门第五十。
八自在我初门第五十一(亦名八种变化)
四无碍辩初门第五十二。
十力初门第五十三。
四无所畏初门第五十四。
十八不共法初门第五十五。
大慈大悲初门第五十六。
三十二相初门第五十七。
八十种好初门第五十八。
八种音声初门第五十九。
三念处初门第六十。
四弘誓愿初门第四十一
一未度者令度 二未解者令解 三未安者令安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次十二因缘。而辩四弘誓愿者。上二卷所出法门。或是凡夫共法。或与二乘同有。并未明菩萨诸佛不共之道。故今此一卷。略出二十科法门。皆是别明菩萨所行。...(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摄 菩萨以无所舍心。行于二种布施。能摄众生。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若为乐财众生。即以财施。而摄取之。若以乐法众生。即以法施。而摄取之。以此二施。能利益一切众生。既蒙恩利。因是生亲爱心。而随受道。得住真理。故名檀布施摄也。二者施相。略如前檀波罗蜜中分别。
二爱语摄 菩萨若以善软之言。随顺一切根情。安慰开喻。则一切众生之所乐闻。因是生亲爱心。依附菩萨。而随受道。得住真理故名爱语摄。
三利行摄 菩萨随起身口意行。能令一切。各沾利益。众生既蒙胜利。以欣所得利故。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真理。故名利行摄。
四同事摄 菩萨用法眼。明见众生根缘。故一切随有同欣之者。即分形散影。普和其光。同彼事业。各使沾益。既巧同其事。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涅槃。故同事益物。名为摄也。
六和敬初门第五十
一同戒 二同见 三同行 四身慈 五口慈 六意慈。
次四摄而辩六和敬者。菩萨既能善用四种同情之法。摄得众生为成就。故必须久处。若不和同爱敬。则两不和合。不得尽成般若。是为魔事。若善用六和。则与一切冥同。必得善始令终。则能安立一切于菩提大道。故次四摄而明之也此六通名和敬者。外同他善。谓之为和。内自谦卑。名之为敬。菩萨与物共事。外则同物行善。内则常自谦卑。故名和敬。
一同戒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理。以戒方便。巧同一切。持诸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不断不常。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戒为和敬。
二同见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不得诸法。不知不见。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见。方便巧同一切。种种知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因此知见分别。增进开解。必得种智圆明。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见为和敬。
三同行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无念无行。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行。方便巧同一切。修种种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诸行。渐渐积功德。皆当成佛道。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行为和敬。
四身慈和敬 菩萨住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身...(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摄也。
六和敬初门第五十
一同戒 二同见 三同行 四身慈 五口慈 六意慈。
次四摄而辩六和敬者。菩萨既能善用四种同情之法。摄得众生为成就。故必须久处。若不和同爱敬。则两不和合。不得尽成般若。是为魔事。若善用六和。则与一切冥同。必得善始令终。则能安立一切于菩提大道。故次四摄而明之也此六通名和敬者。外同他善。谓之为和。内自谦卑。名之为敬。菩萨与物共事。外则同物行善。内则常自谦卑。故名和敬。
一同戒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理。以戒方便。巧同一切。持诸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不断不常。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戒为和敬。
二同见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不得诸法。不知不见。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见。方便巧同一切。种种知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因此知见分别。增进开解。必得种智圆明。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见为和敬。
三同行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无念无行。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行。方便巧同一切。修种种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诸行。渐渐积功德。皆当成佛道。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行为和敬。
四身慈和敬 菩萨住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身。慈善根力。能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与一切乐。故身与九道和同。亦知前得乐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定当得金刚之身。是以敬之如佛。故说身慈为和敬。
五口慈和敬 菩萨以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口。慈善根力。能不起灭定。普出一切音声语言。与一切乐。故口与九道和同。亦知前所得乐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定当得无上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口慈为和敬。
六意慈和敬 菩萨 心常在无缘慈三昧。以修于意。慈善根力。能不起慈定。现诸心意。与众生乐。故意与九道和同。亦知前所得乐众生。悉有佛性。如来藏理。未来必定当得心如佛心。是以敬之如佛。故说意慈为和敬。
八种变化初门第五十一
一能作小 二能作大 三能作轻 四能作自在 五能有主 六能远到 七能动地 八随意所作。
次六和敬而辩八种变化者。菩萨善住和敬之法。则与一切。犹如水乳。众生心既亲爱。故易可...(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正见。方便巧同一切。种种知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因此知见分别。增进开解。必得种智圆明。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见为和敬。
三同行和敬 菩萨通达实相。无念无行。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行。方便巧同一切。修种种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诸行。渐渐积功德。皆当成佛道。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同行为和敬。
四身慈和敬 菩萨住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身。慈善根力。能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与一切乐。故身与九道和同。亦知前得乐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定当得金刚之身。是以敬之如佛。故说身慈为和敬。
五口慈和敬 菩萨以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口。慈善根力。能不起灭定。普出一切音声语言。与一切乐。故口与九道和同。亦知前所得乐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定当得无上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口慈为和敬。
六意慈和敬 菩萨 心常在无缘慈三昧。以修于意。慈善根力。能不起慈定。现诸心意。与众生乐。故意与九道和同。亦知前所得乐众生。悉有佛性。如来藏理。未来必定当得心如佛心。是以敬之如佛。故说意慈为和敬。
八种变化初门第五十一
一能作小 二能作大 三能作轻 四能作自在 五能有主 六能远到 七能动地 八随意所作。
次六和敬而辩八种变化者。菩萨善住和敬之法。则与一切。犹如水乳。众生心既亲爱。故易可化度。若欲生物希有之信。必须现大神通。大神通者。即六通也。六通名目。并已前列。今不重出。但八种变化。自在之用。利物功深。二乘所不能测。故次和敬而辩之也。此八种通名变化者。变化之名一往既与前十四是同。无劳重释。而八种力用自在巧妙。非二乘所得。是以别出。故大涅槃经中以此八法。释于我义。
一能作小 以变化力。能自作己之小身。亦化作他之小身。或化作世界所有小物。乃至皆如微尘。是为能作小。
二能作大 以变化力。自化作己之大身。亦化作他之大身。或化作世界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是为能作大。
三能作轻 以变化力。能自轻己身。亦轻他身...(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无上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说口慈为和敬。
六意慈和敬 菩萨 心常在无缘慈三昧。以修于意。慈善根力。能不起慈定。现诸心意。与众生乐。故意与九道和同。亦知前所得乐众生。悉有佛性。如来藏理。未来必定当得心如佛心。是以敬之如佛。故说意慈为和敬。
八种变化初门第五十一
一能作小 二能作大 三能作轻 四能作自在 五能有主 六能远到 七能动地 八随意所作。
次六和敬而辩八种变化者。菩萨善住和敬之法。则与一切。犹如水乳。众生心既亲爱。故易可化度。若欲生物希有之信。必须现大神通。大神通者。即六通也。六通名目。并已前列。今不重出。但八种变化。自在之用。利物功深。二乘所不能测。故次和敬而辩之也。此八种通名变化者。变化之名一往既与前十四是同。无劳重释。而八种力用自在巧妙。非二乘所得。是以别出。故大涅槃经中以此八法。释于我义。
一能作小 以变化力。能自作己之小身。亦化作他之小身。或化作世界所有小物。乃至皆如微尘。是为能作小。
二能作大 以变化力。自化作己之大身。亦化作他之大身。或化作世界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是为能作大。
三能作轻 以变化力。能自轻己身。亦轻他身。或轻世界及所有。乃至令如鸿毛。是为能作轻。
四能作自在 以变化力。能以大为小。以小为大。以长为短。以短为长。如是等种种中。能作自在也。
五能有主 以变化力。能化为大...(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若言上能见下于净见秽。何不妙音于秽见净。复能见秽。其心净故故佛土净。若犹见于秽则知妙音心不净故。而佛尚诫之。妙音见秽尚生讥毁。岂得名为上能见下耶。下生下想非上人也。尚生讥毁。岂上人耶。次涉法师更加二难。总成十难。故云十不可。先破总叙。次翻二难。先破叙者彼先叙云。什公安嘱累品在神力品后。自是已来皆共信受。并云。移着此中善得经意。若在后者所列诸妨。略如向述。而云以义判文。正应安此。唯我唐代慈恩法师。不许斯义。法师又云。妙音被诫若是秽者。文殊海来何有灵山。秖云唯留此会不云唯留灵山。当知内外俱净。但是仍旧而说。又云。分身即是释迦。若多宝全身亦与一分。释迦分身唯与一分。若受多分者便是释迦长受利养。修六和敬讵应然耶。故但与一分。又云。若嘱累在此如来起立不云更坐。分身佛去不应立送。受观音施不应立受。又云。大众皆喜唯少奉行不应安此。又云。神力去秽未必全除。要若全除并之何处。何处净土容此秽生救曰。正本法华自西晋至唐都不行用。此妙法经后秦译讫。四海盛传天下仰止。况流行之处必藉冥加。冥加已遂安可议耶。况复受持应验无量。普贤尚授以句逗。而不责移品。况复尔后名僧继踵硕学如林。共许嘱累安着此中。岂至唐朝所见乖昔。然此经以常住佛性为咽喉。以一乘妙行为眼目。以再生败种为心腑。以显本远寿为其命而却以唯识灭种死其心。以婆沙菩萨掩其眼。以寿量为释疑断其命。以常住不遍割其喉。以三界八狱为大科。形斯为小。以一乘四德为小义...(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3)
...。正本法华自西晋至唐都不行用。此妙法经后秦译讫。四海盛传天下仰止。况流行之处必藉冥加。冥加已遂安可议耶。况复受持应验无量。普贤尚授以句逗。而不责移品。况复尔后名僧继踵硕学如林。共许嘱累安着此中。岂至唐朝所见乖昔。然此经以常住佛性为咽喉。以一乘妙行为眼目。以再生败种为心腑。以显本远寿为其命而却以唯识灭种死其心。以婆沙菩萨掩其眼。以寿量为释疑断其命。以常住不遍割其喉。以三界八狱为大科。形斯为小。以一乘四德为小义。无可会归。据斯以论诸例可识。言仍旧说者。妙音未曾于此生慢。若土犹净满中诸佛释迦及塔众又在空。神力所现十方通达。何须仍旧枉诫妙音。彼佛现见高下不平。而掩佛智能言土犹净。而言释迦不长受利。顺六和敬者。乃是令圣效凡。若言分身即是释迦。释迦开塔亦即分身。何须更集。若据应迹各别。为是分身恐释迦偏多而不受。为是观音恐诸佛多受而不与。若观音不与乃表观音施偏。何关六和少欲。若分身不受应先施而后让。何故但分为二分耶。故知令分二分表现表当。其义已圆分身已去。其理善成何须此难。若言不应立送分身。及立受施纵品移在后。免斯过者。受观音施容可尚坐。摩顶之际仍立唱散。经后正当立送之咎。徒设谑并嘲调尊仪。于此妙经未成弘赞。若且顺凡情释迦与分身齐肩。坐送便成疏阙。故立送客正当其仪。况立送立受何教所制。云送受不成。又云。已有众喜唯少奉行不合安此。秖缘少奉行故不应在后。又云。何处净土容此秽生者。何不问劫烧担草不同灰烬。毛孔。纳海身不随波。凡此诸释并任己心。不顺经文其例若是。次别破第九第十者。第九佛无就座难云。开塔蒙命释迦入坐。闭塔还出亦宜复座。岂得立说下诸经耶。如涅槃经如来现卧还...(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3)
...不空则见思惑。空若不色。即无知惑。不得中道则无明惑。三皆是门。如是三观即三智开。大略如是也。文三。初总标。次别释。后总结。初文三。一标文可见。从习忍下。二别叙。依谓依止。持谓摄持。言此法师为众生依止建立正法也。汝等大众下。三劝供养。善男子其法师者下。二别释十三法师。即为尔别。今初第一习种性法师文为五别。一标位。二辨差。三行业。四举劣明胜。五入位时节。今初第一法师习种性。标位也。若在家下。二辨差也。婆差即优婆塞也。优婆差即优婆夷也。修行十善下。三明行业文三。初修十善行。谓十善即十信心也。自观己身下。二修不净行。初观六大。次观诸根。后观三界。五情即五识。五受即苦乐忧喜舍也。住在佛家下。三生佛家行六和敬也。善男子习忍下。四举劣况胜文二。先举劣次况胜。初文二。先正释劣位。法喻合可知。虽以十千劫下。二通伏难文二。初征伏难。三伏忍法云何。向言有退有进。而不可名字下。二释。通有三而不可名字故有退。是定人者下。二显其胜位文二。初明得者。谓十住菩萨初证生空理得圣人性。故名为定。异前十信不定。以十信未解纯修假入空观也。必不起五逆下。二明离过文四。一不起五逆。二不作六重。三不作二十八轻。四不谤佛法经典。初文可见。六重者。如优婆塞戒经第四卷受戒品说。一杀二盗三淫四妄语五沽酒。六说出家在家四众过失。二十八轻者。亦如优婆塞经说。一不供养父母师长。二专饮酒。三不能瞻病苦。四不能多少舍施。五见四众不起承迎礼拜。六...(第1499部~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明寂用同起印诸万法无不明了。如大海水而现万像。净智普印一切万法。皆能了知。而无能所。亦无作者。经云。善观诸法得实相印者。以无作无依无想大智印印诸万法。起唯法起。无有无明三世系着。名实相印。经云。入真三昧者。无三界及三乘染净沉掉是也。离诸僻见者。有无二见是。内见外见身见边见戒取见取等总是。乃至六十二见是。六十二见者。于一切法上系有四见。一常。二无常。三亦常亦无常。四非常非无常。于五阴上各有四见。四五二十。三世五阴上合为六十。本二见共为六十二见。一切僻见不离此也。普门慧者。遍知众生诸根及法智一切智智种种差别智也。色界众生为住定故。教令起观。无色界众生为修无相观故。教微妙智。慧为相不当情智慧利故。六和敬法者。一身。二口。三意。四戒。五施。六见。名为六和敬法。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者。示一切众生菩提理智故。及微少善根为胜缘故。六通前已释讫。如十通品说。十神通如经具明。已下颂中两行一颂文自具足。随文称叹。最下长行一行。明大众闻法欢喜奉行分。此之一会升忉利天宫品是序分。从偈赞品以下是正说分。动地兴供是流通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卷第二十四
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十行法门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
一释品名目者。何故名夜摩天宫。明以处表法。此天名为时分天。为此天无日月晦明以莲华开为昼合为夜故。名时分天故。为表十行法门知时而应总化不可不知时故。故以时分天。以表知根而对行不可一...(第154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四十九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许以救方。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今当说者。正是许词。救济法者。是所许事。令一切等者。千钧之弩。不独为鼷鼠发机。三界之尊。岂偏令汝母离苦。六示其正法。示正法于中分二。初教孝子献供之法。后教众僧受供之仪。初复有五。一定胜时。二发胜意。三设胜供。四赞胜田。五获胜益。谓自恣日为胜时。如春阳之月孝心为胜意。如精新种子百味五果等为胜供。如好牛犁以之供养。如能耕垦贤圣为胜田。如膏腴之地。存亡父母六亲眷属。乃至七代离苦生天为胜益。如千箱万斛秋收冬藏。经文意势。岂不然乎。智者详之。如指其掌。初教孝子献供法(五)。一定胜时。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梵语僧伽。此云众和合。谓若众而不和。如群商群吏及军众等。不名僧宝。若和而不众。如二人同心之类。亦非僧宝。众而和合为福之因。方名僧宝。和合者。此有六种。谓身和同。事语和同。默意和同。忍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也。儒说小人君子。或和或同。今释子比丘和而同也。今云十方者。法无限局岂隔亲疏。众僧者。唐梵重标译人之拙。七月十五日者。前三月夏安居竟故可自恣。自恣有三日。或十四十五十六。今举中间也。此剩僧字。去之又句阙。亦是译人之失也。何不云共自恣时。自恣者。自己之过恣他所举。谓一夏安居九旬加行。不阶四果亦得四禅。佛设教门本意如此。正像末法僧等皆然。虽后五百岁。亦有持戒修福者故。然将超苦海谨护浮囊。犹恐当局者迷。必藉旁观得失。纵不断惑证果。还希罪灭福生故。褊袒于众中白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语我。我当忏悔。如此则身心清净。犹如琉璃。禅定解脱或有之矣。供养此者力用可知。岂不拔济先亡资熏现在。故三藏云。比丘受岁之日。大众自恣...(第1564部~盂兰盆经疏一卷)
...烛关闭殿宇。障佛光明如是等罪今日至诚皆悉忏悔。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于法间以不净手把捉经卷。或临经书非法俗语。或安置床头坐起不敬。或关闭箱箧虫蠹朽烂。或首轴脱落部帙失次。或挽脱漏误纸墨破裂自不修习不肯流传。如是等罪今日志诚皆悉忏悔。或眠地听经仰卧读诵。高声语笑乱他听法。或邪解佛语僻说圣意。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或抄前着后。抄后着前。前后着中。中着前后。绮饰文词安置己典。或为利养名誉恭敬。为人说法无道德心。求法师过而为论义非理弹击。不为长解求出世法。或轻慢佛语尊重邪教。毁呰大乘赞声闻道。如是等罪无量无边皆悉忏悔。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于僧间有障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害发无上菩提心人。断灭佛种使圣道不行。或剥脱道人鞭拷沙门。楚挞驱使苦言加谤。或破净戒及破威仪。或劝他人舍于八正受行五法。或假托形仪窥窃常住。如是等罪今悉忏悔。或裸露身形轻衣[仁-二+唐][仁-二+突]。在经像前不净脚履踏上殿塔。或着屧屐入僧伽蓝。涕唾堂房污佛僧地。乘车策马排揬寺舍。凡如是等于三宝间所起罪障无量无边。今日至祷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愿承是忏悔佛法僧间所有罪障。生生世世常值三宝。尊仰恭敬无有厌倦。天缯妙彩众宝缨络百千伎乐。珍异名香华果鲜明。尽世所有常以供养。若有成佛先往劝请开甘露门。若入涅槃愿我常得献最后供。于众僧中修六和敬。得自在力兴隆三宝。上弘佛道。下化众生。如上所说。于三宝间轻重诸罪皆已忏悔。其余诸恶。今当次第更复忏悔。经中佛说有二种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又云。有二种白法。能为众生灭除众障。一者惭自不作恶。二者愧不令他作。有惭愧者可名为人。若不惭愧与诸禽兽不相异也。是故今日至诚归依于佛。如法忏悔。某甲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信邪倒见杀害众生。解奏魑魅魍魉鬼神。欲希延年终不能得。或妄言见鬼假称神语。如是等罪皆悉忏悔。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行动傲诞自高自大。或恃种姓轻慢一切。以贵轻贱用强陵弱。或饮酒斗乱不避亲疏。惛醉终日不识尊卑。如是等罪今悉忏悔。或嗜饮食无有期度。或食生鲙。或啖五辛。薰秽经像...(第1570部~慈悲水忏法三卷)
...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敷演正法度诸有情。等观三界空无所有。知一切法无相无为。无取无舍远离颠倒。坚固不动如须弥山。智明如日广大如海出功德宝。炽盛如火烧烦恼薪。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如水洗诸尘垢。如虚空无边不障一切故。如莲花出水离一切染故。如雷震响出法音故。如云叆叇降法雨故。如风动树发菩提芽故。如牛王声异众牛故。如龙象威难可测故。如良马行乘无失故。如狮子王无怖畏故。如尼拘律树覆荫大故。如优钵罗华难值遇故。如金刚杵破邪山故。如梵王身生梵众故。如金翅鸟胜毒龙故。如空中禽无住迹故。如雪山照功德净故。如慈氏观法界等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冥修六和敬。常为师导为世明灯。最胜福田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重。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赞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远离声闻缘觉之地。佛告阿难。彼诸菩萨以念佛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举要言之。若广说者虽尽亿劫不能穷尽。
净土增修圣果
大弥陀经云。诸念佛人生净土已。即入七宝池中澡雪形体。荡涤情虑各座一华上。自然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出微妙音散诸宝华。异香芬馥皆作佛事。闻者喜悦无量。自然心开各往修进。有在地讲经者。有在地诵经者。有在地说经者。有在地口授经者。有在地听经者。有在地念经者。有在地思道者。有在地坐禅一心者。有在地经行者。有在虚空中讲经者。有在虚空中诵经者。有在虚空中说经者...(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亦曾如此。昔于迦尸国。时有龙王。兄弟二人。一名大达。二名优婆大达。恒雨甘雨。使其国内。草木滋长。五谷成熟。畜生饮水。皆得肥壮。牛羊蕃息。时彼国王。多杀牛羊。至于龙所。而祠于龙。龙即现身。而语王言。我既不食。何用杀生。而祠我为数语不改。兄弟相将。遂避此处。更到一小龙住处。名屯度脾。屯度脾龙。昼夜嗔恚。恶口骂詈。大达语言。汝莫嗔恚。比尔还去。优婆大达。极大忿怒。而语之言。唯汝小龙。常食虾蟆。我若吐气。吹汝眷属。皆使消灭。大达语弟。莫作嗔恚。我等今当还向本处。迦尸国王。渴仰我等。迦尸国王。作是言曰。二龙若来。随其所须。以乳酪祀。更不杀生。龙王闻已。即还本处。于是大达。而作是偈言。
尽共合和至心听 极善清净心数法
菩萨本缘所说事 今佛显现故昔偈
天中之天三佛陀 如来在世诸比丘
更出恶言相讥毁 大悲见闻如此言
集比丘僧作是说 诸比丘依我出家
非法之事不应作 汝等各各作粗语
更相诽谤自毁害 汝不闻知求菩提
修集慈忍难苦行 汝等若欲依佛法
应当奉行六和敬 智者善听学佛道
为欲利益安众生 普于一切不恼害
修行若闻应远恶 出家之人起忿诤
犹如冰水出于火 我于过去作龙王
兄弟有二同处住 若欲随顺出家法
应断嗔诤合道行 第一兄名为大达
第二者名优婆达 俱不杀生持净戒
有大威德厌龙形 恒向善趣求作人
若见沙门婆罗门 修持净戒又多闻
变形供养常亲近 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持八戒捡心意 舍己住处诣他方
有龙名曰屯度脾 见我二龙大威德
知己不如生嫉恚 恒以恶口而骂詈
膖颔肿口气粗出 嗔怒心盛身胀大
出是恶声而谤言 幻惑谄伪...(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
最先破彼无明卵 随觉一切诸法者
觉了众生大正士 觉悟微妙诸法尊
于无我理已觉明 善觉诸业自性者
觉了一切界分量 了知生灭本来性
于诸苦法如实知 善悟真实自性者
善能觉悟无娆恼 世间自性悉觉知
破诸恶见智开明 觉了一切因果者
觉了三界出离相 故复修诸极难行
身无疲倦执相工 然于小法不厌离
毕竟方便善摄益 宣说中道诸法门
善哉释迦牟尼尊 顶礼归命应供者
最上说者寂默者 最上最胜我大师
善摄众生诸意乐 于诸事相悉不取
具足一种称赞者 善能成就四摄法
六和敬法善宣扬 六常行行已圆满
安立甚深正知见 得诸等持寂静善
善法中无放逸心 已证先佛所成道
觉了甚深正道者 开发甚深智光明
于彼无寻无伺道 稽首如来证悟者
总聚智者所知境 微细甚深悉觉知
显示二种涅槃界 尽证一切涅槃道
众生长夜起虚妄 佛方便说无妄法
众生没在生死泥 佛为垂手善接度
众生堕在恶趣者 佛方便力为拯拔
诸众生起生等怖 佛为引示无畏处
自具广大威神力 身现一切色相宝
内藏心宝妙圆明 宣说无比正法宝
佛不为他所摄伏 一切无能违佛者
安住一切欢喜门...(第1451部~佛吉祥德赞三卷)
佛说六和敬诸经集录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18 20:14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