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五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15 19:10
標題: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五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十二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五集)  1996/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15-011-0005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最后一行看起。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

  这几句话是总结前面的一段经文。世尊赞叹弥勒菩萨说得非常之好。接着世尊再告诉弥勒菩萨,说: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使我们能够清楚容易辨别是佛法,还是非佛法。「辩才」,佛有辩才,魔也有辩才,没有辩才,他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那么多人崇奉?他也有无碍辩才。所以佛在此地说,有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这是佛法;另外有四种辩才也是无碍辩才,是诸佛如来所禁止的,决定不许的。如果是佛的弟子、比丘或者是菩萨,说法与佛所说的不相应,那我们就很清楚,他说法不如法,必须与佛所说要相应。我们看看下面经文: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涅盘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这是佛赞叹的,诸佛如来所宣说的。

  第一,「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目的是要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所谓真实的利益,如果说现前佛给我们得利益,来世不得利益、后世不得利益,这不是佛说的。佛所说的决定能教我们来世、后世、生生世世都得利益,这个才是佛法。所以「非不利益相应」,不是与那个没有利益的相应。

  佛的话意思很深很广,世间人往往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一点小利,而没有仔细去省察,他得这一点小利要付出多少代价?他没有从这上面去想!如果冷静的观察,就知道这种小利的确是得不偿失。如果心地不清净,来生因此而堕三途,那这个损害就太大了,这个决定不是佛所说的。

  就眼前来说,眼前得利益,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佛法是令人常生欢喜心,佛法决定不会给人有压力。如果生活上有压力、精神上有压力、物质上有压力,这决定不是佛法。佛不与人压力。

  这个话说出来,诸位同修恐怕还有少数听不懂的。什么叫压力?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们到佛堂来要不要布施、供养?多少要布施一点、供养一点。有些人碍于面子,在自己财力不足的时候,背高利贷来供养,要付很重的利息!这是不是压力?这是佛决定不许可的。

  你进佛门来需不需要供养?说实在的话,佛不需要你财供养。佛要的是什么?依教奉行供养。你看《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到「广修供养」,一切财供养都不如法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条就是如教修行,佛在经上怎么讲的,我们就怎样照作,这是真供养!

  这个经我们刚刚念过,佛教给我们,在这个时代,怎样修学才能够免除一切障碍,而得到有所成就?佛教给我们四法。四法里面第一个,「不求他过」,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是不是处处找人家的麻烦、处处看人的缺点?你能做到这一条就真供养,哪里会给你压力!这就叫相应,利益相应。

  第二,「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这是说决定不会与法不相应,决定与法相应。法是指什么?诸佛如来所说的经典。一定跟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都相应。若有违背,这个辩才就不是佛菩萨所赞叹的。

  第三,「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这一点诸位学佛总要记住,特别与第一句讲的利益相应。你学佛如果功夫得力,也就是说你学得很好、你修得很好,从哪个地方看出来?你的烦恼少了。大的阶段来看,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少,烦恼少了。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身心就清净,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功夫更好的,那是月月都不一样。如果你能够觉察到月月有进步;这个有进步就是烦恼轻,一个月比一个月轻,贪瞋痴慢逐渐没有了,身心健康,智能增长,你念佛就真有把握了,决定得生。

  所以佛法一定是教你断烦恼、开智慧。假如你学佛学得烦恼一年比一年多,那就坏了,你不是学的佛,你是学的魔。魔跟佛恰好相反,魔是教你烦恼要增长,一年比一年多。佛是教你烦恼少,一年比一年少。这是佛跟魔很明显的对照。我们从成果上来检点、来观察,我们到底是学的佛,还是学的魔?

  第四,「涅盘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涅盘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能求得到吗?求得到。这是佛法修学的最后目标,就是要入涅盘的境界。涅盘就是没有生灭的这个境界。佛告诉我们,六道有生死,生死轮回!十法界里面也有变易生死,像声闻、缘觉、菩萨有变易生死。在如来果地上,两种生死都没有了,分段生死灭了,变易生死也灭了,这个就叫做大涅盘。佛所讲的一切法,一定是循着这一个方向,一定是向着这一个目标。

  假如魔说法,那就不一样了。魔是教你生生世世不要离开生死轮回,永远在六道里面打转,在魔掌控制之下!特别是大乘佛法,经上常说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然很多很多,目标方向是一个,「大涅盘」。因此《金刚经》上,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有法门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帮助你证得大涅盘的境界。

  为什么我们在这么多的法门里面,还要选择?法门是平等,我们的根性不平等。如果这个法门不适合我自己的根性,我修学起来就困难。人生时间很短,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要是修不成功,这一生就空过了。因此,选择法门就非常重要。

  这么多的法门,我们到底选哪一个法门好?实在说我们的烦恼很重,习气很深,也没有善根福德,更没有智慧,这么多法门摆在那里,怎么个选法?

  这一桩事情,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已经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了。他老人家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在《大集经》上就有一段开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选择法门,你就遵循佛这个开示。

  佛说在正法时期,佛灭度后第一个一千年,「戒律成就」,你能够严持戒律,就能证果。这个证果不要说得很深,在一般讲是阿罗汉果,就是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即使不能证阿罗汉果,如果证得须陀洹果,那也很可观。须陀洹入流,入圣人之流。证得须陀洹之后,在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超越轮回,这算是成就了。

  佛说像法时期,「禅定成就」,就是佛灭度第二个一千年。这个时候正是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所以中国的禅宗特别兴盛,这是在第二个阶段成就的法门。

  第三个阶段,就是末法时期,佛灭度二千年以后,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烦恼习气特重,持戒不能成就,参禅连得定都得不到。佛告诉我们,这一个时期,「净土成就」。你能够老实念佛,带业往生,这个成就超越前面两种之上!前面两种只能脱离六道轮回,还不能脱离十法界。净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超越十法界。所以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自己没有智慧、没有能力选择,听佛的话。佛替我们选择净土法门,我们就依教奉行,就可以了。这个就是与大涅盘相应,绝对不是与生死轮回相应。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以上这四种辩才是诸佛菩萨所宣说的正法。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把出家在家的两种菩萨都说了。

  「欲说法者」,你们要发愿,弘法利生为别人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

  佛在此地特别嘱咐,「应当安住如是辩才」。你要牢牢记住佛讲的这四个原则,一定要遵守!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这是说听众。作听众的,应当有什么样态度?讲经说法的人,要依据前面四个原则。而作听众的,佛在此地也说,应当相信、应当要顺从,对于说法的人要尊敬,要把他当作佛来看待。因为升座说法,代佛讲经,一分恭敬心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这个恭敬,实在讲并不是恭敬讲经的这个人,而是因这个人把自己的恭敬心引发出来,恭敬是性德,是真如本性里面良知良能,用这个来引发起来!

  「作教师想」,把他看作老师。

  「亦于是人听受其法」,向他学习。

  「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这个人依照经教来宣讲,没讲错,句句话都没有离开经义。经文的意义是如来真诚之语,他没有讲错。这是教给我们,在这一个时代说法、听法的态度,心态都说出来了。我们能够如法修学,就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这是从反面来说。的确在这个时代,常常会发生这些事情,有人诽谤,诽谤这四种说法:与利益相应、与法相应、与烦恼灭尽相应、与涅盘功德相应。

  哪些人诽谤?当然是魔!「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怨是埋怨,憎是憎恨。说这四个原则非佛说。

  「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坏法业就是破坏佛法。

  「作坏法已当堕恶道」。经上讲得很清楚,必定堕阿鼻地狱。这些事情跟这个经一开端,佛所讲的公案没有两样。

  「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这一段的开示太好了。这是说,已往我们没有闻到正法,造了诽谤三宝的罪业,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如果有,今天读到这个经,听到这个佛法,自己省悟过来,要忏悔自己的业障。有没有方法?佛在此地就是教给我们这个。如果我们有意无意诽谤了佛法,谤法罪业很重!能够觉悟过来、能够回头,还是善男子、还是善女人;毕竟你还有很深厚的善根。

  所以,「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过去曾经诽谤正法,现在想把这个罪业解脱,解除造的这个罪业,免堕地狱。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

  不但佛这样教给我们,在中国古老的时候,古圣先贤也是这样教给我们,所谓「不迁怒」!佛在此地教我们不迁怒,不贰过。我们讨厌这个人,但是这个人说的法是正法,不是邪法,不能因为讨厌这个人,我也讨厌这个法了;不因这一个人有过失,我们认为他的法也有过失,这样做就错了。所以,我们讨厌他这个人,人有过失、有缺点,仔细听听他说的法有没有过失?如果说的是正法,我们可以跟他学,不必学他的做人,我们听他说法,我们跟他学法。

  「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这是因人怨,怨憎这个人而诽谤法,那就大错特错!这是佛教给我们,如果过去曾经有意无意诽谤三宝,我们把这个观念改过来,这就是忏悔的第一步!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生死相应。不与涅盘功德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这是佛所不许可的,佛决定不赞成的这四种辩才。这四种辩才不是诸佛菩萨所用的,这四种跟前面四种恰好相反。

  第一,「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他所讲的绝对没有利益。没有利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他学?这就是我刚才讲,这个利益是很浅很小的利益,利益的时间很短暂,但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生决定不得利益,后生就更不必说了。这个就是不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

  第二,「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他跟佛所讲的理论、方法与境界一定是相违背的,这就是跟佛说的不一样了。

  第三,「烦恼相应」。如果你对佛法没有深刻的研究,你不知道他讲的如法不如法,但是这个地方你很容易检查得出来。你跟他修学多烦恼,这是与烦恼相应。他们提倡的是增长贪瞋痴慢,而不是断贪瞋痴慢。也许他的话说得很好听:「我们是在烦恼中断烦恼」,你能断得了吗?这个话下面弥勒菩萨有问。

  所以佛教法身大士、大菩萨的那一些言语,都被他们学去了。学去之后仿冒佛法,欺骗众生。你跟他学决定是烦恼天天增长,你心不会得清净!所以他「不与烦恼灭尽相应」。

  第四,「生死相应,不与涅盘功德相应」。他跟你生死相应,来生还要继续不断搞轮回。这不是佛说的,这个要记住!不但有法师这样教信徒,法师自己也发这个愿,他不求了生死,他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求的是什么?我要生生世世当法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个世间众生太苦了,他来生转世还要来当法师。话是满好听的,你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如果不得人身,那好了,就算你当法师,你到畜生道当法师,饿鬼道当法师。地狱道里面没有法师。你究竟到那哪一道去?这个决定不是佛说。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决定不是佛弟子,与佛教诲完全相违背。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上面讲的这四种,都是佛完全禁止的,决不是佛说的,也决不是佛弟子所说的。

  下面弥勒菩萨代我们提出一个疑问,我们要仔细的来听: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你看,佛讲了四句,他只取这一句,因为这一句最明显最容易检查。

  「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这个话问得很好,好像跟佛前面所讲的话完全有矛盾。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平常常常听到的:「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不要断烦恼,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盘,也不必了生死。这个话是不是佛说的?的确佛说过。

  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个不是佛对初学人说的。佛这个话是对谁说的?对法身大士说的。试问你是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样的人,佛才跟他讲「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你们也许听说过入「不二法门」,这不是初学人的境界。这是什么人的境界?起码也要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那样的人,遇佛才给他说这个法,这叫不二法。

  如果我们拿《坛经》六祖惠能大师对印宗的答复,用那个模式来套,你就很清楚。他们两个第一次见面,就是在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风动、幡动的故事。印宗知道他是五祖大师的传人,对他非常恭敬礼遇,向他请教:「你在黄梅常常听五祖开示,五祖有没有讲禅定、解脱?他是怎么讲的。」惠能大师没有直接答复他,他只说:「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你要知道生死跟涅盘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烦恼跟菩提也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不是对普通人说的。我们是烦恼业障深重的凡夫,怎么能学那些人!佛说的没有错,我们不懂佛的意思、不解佛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此地提出这个问题来,非常重要!免得我们在末法时期被这些邪师所迷惑。

  差不多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情。当年我在学佛的时候,出了家,我出家两年才受戒。受戒之后,我住在大溪香云寺,那个时候的香云寺破破烂烂的,没有人管理的一个破庙;不像现在修得很漂亮。我们住在那里,生活非常艰苦。我在大溪关帝庙讲经,一个星期讲两次,收一点供养维持生活。那时候庙里住了五个人。

  大溪有个斋明寺,屈上师在那里传密法,派人来通知我们,希望我们五个人去拜他作老师,跟他学密。他提出条件,每一个人津贴我们三百块钱伙食费。我们那个住持济光老和尚(现在都不在了,都走了),听到这个话很高兴:「我们一个月有一千五百块钱的收入。」那个时候一千五很值钱!就召集我们几个人来开会,说是上师有这个好意,想收留我们。

  我听了这个话之后,原本对上师很尊敬的;上师这一个举动,我对他那个尊敬心没有了。所以我就给我们庙里几个人说:「假如我们去拜他作老师,想跟他学法,他一脚把我们踢出来,我佩服他,他真的是上师。现在我们没找他,他还来利诱,诱惑我们去,我们这个人就只值三百块吗?三百块就卖身投靠了吗?」以后这些人都不敢讲话。要知道密是最上乘的佛法,我们有没有资格学密?我们自己问自己,没有资格。

  我学佛第一个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所以密里面的情形,我知道的很多。密好像是我们学校的研究所、博士班一样,我们是什么程度?小学程度都没有,他居然叫我们念博士班,发博士学位给我们。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欺骗别人可以,欺骗不了我!这一段里面就是说这些事情。

  今天这个社会,许许多多迷惑人的事情。有说「即身成佛」,你能成得了佛?说实在话,即身堕地狱,不是即身成佛。要知道,什么是密?密是《金刚经》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个标准他做到了,这有资格学,这个可以不要断烦恼。为什么不用断烦恼?没有烦恼,菩提也没有;烦恼、菩提俱不可得,你入这个境界了。这那里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所以,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了,你才有资格学密。如果你还有妄想、分别、执着,显教里面的利益你都得不到,那个密就更不必说了。

  密宗里常讲,不学密不能成佛,这一句话对不对?对,一点没错。每一个人都要学密,你才能成佛。什么时候学密?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你将来证到八地,佛就教给你这个法门。你现在是哪一地的菩萨?所以千万不要被人骗了。

  我的老师,好!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没有传我密,知道我不够资格!你才开始学。他教我学什么?教我在戒律上打基础。密法是建立在显教的基础上,显教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础上。所以这是真正的好老师,他教给我基础。现在无智之人,被蒙骗、迷惑的不晓得有多少?这一段经文在此地太好了。

  弥勒菩萨这一提出来,你看下面世尊怎样教导我们: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我今问汝随汝意答。若有说言。菩萨为欲圆满成就菩提分故。摄取生死。又复说言。以诸烦恼为利益事。如是说者。为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为与法相应。非法相应。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正说者。则与义利相应与法相应。能令菩萨菩提分法得圆满故。】

  佛反过来问他,告诉他,随你的意思答复。

  「若有说言:菩萨为欲圆满成就菩提分故,摄取生死。又复说言:以诸烦恼为利益事」。佛法里确实有这个讲法,但是底下的话重要了。

  「如是说者,为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为与法相应,非法相应」?佛这两句话问得很好。这两句话与利益相不相应?与法相不相应?相应的是佛说的,不相应的非佛所说。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正说者,则与义利相应」,就是与利相应。「义利」是正当的利益。

  「与法相应,能令菩萨菩提分法得圆满故」。这个没错,这是法身大士,对他们来讲这是正说。

  【佛言弥勒。若说菩萨为欲圆满菩提分故摄取生死。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如是辩才诸佛如来之所宣说。何以故。弥勒。此诸菩萨得法自在。所起烦恼无有过失。是为菩萨善巧方便。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像《地藏经》上地藏菩萨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行。我们听了这个话也发起大慈悲心,跟到地藏菩萨一起入地狱;那就完全错了。所以那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事情,不是凡夫有这种能力。

  「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如是辩才诸佛如来之所宣说。何以故?弥勒,此诸菩萨得法自在」。你看,佛说这种法是对哪些菩萨说的?得法自在,是对这种菩萨说的。如果于法还不自在的,佛决定不说这个法。得法自在的是什么菩萨?法身大士,也就是刚才讲了入不二法门,这种人最低限度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佛对他们所讲的跟对我们初学人讲的不一样,不是一个讲法。

  你看看,他们「所起烦恼无有过失」。他们表现的这个烦恼还没有过失,为什么?他的心清净,心很自在!换句话说,这一些法身大士是「烦恼即菩提」,他烦恼是度众生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甘露火王用瞋恚度众生。瞋恚是大烦恼,他有瞋恚之相,他的心地清凉自在,一片慈悲。

  这个话我们很难理解。你想一想,父母教训儿女,有的时候有打有骂,也是一副很难看的面孔,为什么?爱护他,成就他,不是真的恨他。他对别人为什么不用这个手段?对自己儿女用这个手段是爱护,别人儿女与自己不相干,所以笑脸常开!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此地所说的跟《华严经》对照一下,很有趣味。所以他们「所起烦恼无有过失」。

  「是为菩萨善巧方便,非诸声闻缘觉境界」。声闻、阿罗汉、辟支佛不是他们的境界,他们做不到!他们尚且做不到,我们凡夫怎么能做到?这个一定要知道。那个高级的佛法,我们应该知道、应当明了,但是决定不能学习,我们没到那个境界。

  【弥勒。若有烦恼。不能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满菩提分法。而发起者。不与义利相应。不与法相应。但为下劣善根因者。菩萨于中宁舍身命。亦不随彼烦恼而行。何以故。弥勒。有异菩萨得智力故。于诸烦恼现有攀缘。有异菩萨无智力故。于诸烦恼增上执着。】

  这一段开示非常要紧。我们今天如果听到有人来给我们说这些话,我们不能够随顺!你要是随顺的话,你是随顺做恶,你是随顺堕三途。如果是逼不得已,自己心里面要明白,要真正忏悔。善的我们要随顺,恶的决定不能随顺。你要随顺的时候,那就是「但为下劣善根因者」。「下劣」是三途、恶道!一个真正佛弟子、真正修菩萨道的,「宁舍身命」,我们也不能够随顺烦恼行。

  「何以故?弥勒,有异菩萨得智力故,于诸烦恼现有攀缘」。这是讲法身大士他们是示现的。「异菩萨」是已经得清净心的菩萨,像《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他真的得清净心、平等心,一切境缘当中觉而不迷,这个菩萨有智慧,他的般若智慧现前。「于诸烦恼现有攀缘」,那是利益众生,他是用这个做手段,所以他没有过失。他能干,我们不能干!

  诸位在历史上看《济公传》,现在好像有拍成电视剧。济公喜欢喝酒,他有没有因酒误事、有没有喝醉过?没有!近代的,我们晓得有一位金山活佛,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他的那个行为跟济公差不多,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邋里邋遢的。他的饮食、生活起居非常随便,没有一点拘束,这是我们学佛的人不能学的。你看他吃饭,一次可以吃二、三十碗没事,几天不吃饭也没事。

  在台湾,曾经有一位乐观法师跟他很熟,跟他在一起住过。乐观法师写了一本《金山活佛的传记》。有一天他拉到乐观吃饭,一碗一碗给他装,不知不觉的吃了十碗,那是他加持的。

  乐观曾经问他,「吃这么多难道不胀吗?」

  他说:「你没有听说佛法里面讲不增不减吗?」

  人家有不增不减的本事,这是我们不能学的,我们像他那样一定会生病。他能够到不增不减,吃再多都不增,不吃又不减,他有这个能力,这是我们普通人不能学的。

  「有异菩萨无智力故」,就是说没有智能、没有神通道力这一类的菩萨,他有妄想、分别、执着。「于诸烦恼增上执着」。你要这样学的时候,那个烦恼更增加了。

  这一段开示太重要了。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无论在哪个地方都见到这些现象,自己一定要明白、要了解。

  再看底下这一段,说明法身大士与初学的菩萨不一样: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诸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乐欲离诸业障缠缚。自无损害而得解脱。是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于他过失不生分别。志求如来真实功德。佛言如是如是。弥勒。是故当于诸菩萨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何以故。慧行菩萨方便之行。难信解故。】

  「若诸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就是指我们现代这一些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

  底下讲了五桩事情。第一,「乐欲离诸业障缠缚」,乐是爱好、希望,希望我们离开业障缠缚。我们就是这个希望。

  第二,「自无损害而得解脱」,能够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没有损害而能够得解除烦恼,脱离生死轮回。

  「是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如果你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达到这两个目标,这两个目标是非常纯正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消业障。说消业障,大家都懂。这一句话就是「乐欲离诸业障缠缚」,就是消业障;第二句就是了脱生死轮回。下面菩萨就说出,如果你学佛以这个为目标,你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行,「是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

  这一部经所讲的就是菩萨行。你对于这一部经上所讲的要深深的信解,要相信,要明了。世尊在这一部经上第一句话教给我们的,「不求他过,不举人罪」,摆在第一条!弥勒菩萨在这里也重复「于他过失不生分别」。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不要找别人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过失,不要说别人的过失,从这个地方下手。我们想想,这一句话的意思太深了。因为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说人家的过失,张家长,李家短。不碰头就罢了,一碰头总是说别人的过失,都不说自己过失。佛所以把这个列在第一条,就是治你这个重病。你这一条病治不好的时候,其它的病没救了。你们今天明白了,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不要说人家过失,从这里学起。

  这个毛病习气太重了,天天注意看人家的过失,你是什么心?你的心怎么会清净?心不清净,念佛也不能往生,这一条是大病,我们都疏忽了,都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今天读这个经的时候,仔细想一想,真有道理!再想到六祖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看跟此地佛讲的完全相应。

  第二,「志求如来真实功德」。我们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就是求如来真实功德。如来是谁?真如本性。《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是讲「如来」都是从自性上说的,讲「诸佛」是从形相上说的。此地不说「志求诸佛真实功德」,说诸佛是从外表、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心性自性的真实功德。这个开示就重要了。

  「佛言如是如是」。弥勒菩萨这个说法,世尊给他印证。印证就是佛说的,佛讲弥勒菩萨所讲的完全正确。

  「弥勒,是故当于诸菩萨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佛给他作证,也特别强调一下,就是「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前面弥勒说了,后面世尊又说,让我们断疑生信。

  「何以故?慧行菩萨方便之行,难信解故」。慧行菩萨就是法身大士,佛对他们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不是对别人说的。他们是方便之行,这个意思太深了,不是声闻、缘觉、凡夫所能够理解的。我们看起来,他们的行径不可思议。

  【弥勒。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凡夫愚人。以贪瞋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瞋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弥勒,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这是佛举一个修行证果最低位次的例子。最低的须陀洹跟我们就不一样,须陀洹示现凡夫,假装凡夫,他不是真凡夫!

  「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真的凡夫跟须陀洹两个比,差别就很大。

  「凡夫愚人,以贪瞋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动念,贪瞋痴慢。学佛也是贪瞋痴慢,甚至于出家还搞贪瞋痴慢,讲经说法也是贪瞋痴慢。前面不是说,供养恭敬多了,讲的声音就大;供养小了,就不想讲了,赶快要走;都是搞贪瞋痴慢。将来到哪里去?堕诸恶道,这是凡夫。

  「而须陀洹于贪瞋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小乘须陀洹已经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统统没有断,他贪瞋痴都有,贪瞋痴没断。虽有贪瞋痴,他明了通达了,所以虽起贪瞋痴这个念头,他也不堕三恶道。人家的本事在此地,你怎么能比得上人家?我们对于贪瞋痴慢是迷而不觉,他们对于贪瞋痴是觉而不迷;觉而不迷,他就有能力不堕三恶道,这是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凡夫比不上须陀洹,何况慧行菩萨!慧行是法身大士。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于贪瞋痴习气未断。彼亦别余初业菩萨。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于恶道。】

  这个慧行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贪瞋痴断了,确实没有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断了。虽然断了,他还有点习气,习气没断,这个不碍事。习气很不好懂,古人有个比喻,让我们从比喻当中体会。譬如酒瓶,酒倒得干干净净,一滴都没有了,里面也擦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了,闻一闻还有味道,那叫习气。习气还有,实际上他真的断掉了,他确实没有了,他还有点习气。

  「彼亦别余初业菩萨」。他也跟那些初业菩萨不一样。

  「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慧行菩萨习气不断,而烦恼真的断干净了,确实没有了。他跟初业菩萨不一样,别就是差别,不相同。为什么?

  「其心不为烦恼所覆」。覆是障碍。烦恼再不会对他产生任何障碍了,所以他不同于初业菩萨。

  钝行菩萨就是钝根的菩萨,就是这个经上讲的没有智慧的菩萨。初学的菩萨跟没有智慧的菩萨,跟凡夫一样,「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不能出离六道,不能脱离三界。

  「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重罪是习气里面所现的。像《华严经》上五十三参,我们看到这些慧行菩萨。胜热婆罗门的愚痴、甘露火王的瞋恚、伐苏蜜多女的贪爱,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三毒烦恼,这是「一切重罪」。

  「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于恶道」。智慧力是他们观行离相,虽然表现的是造作恶业的样子,但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对一切众生真的是大慈大悲,只是用这个手段来教化众生而已。所以他们不堕恶道,不但不在六道里面,他也不在十法界里,他们常住一真法界。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不要在这个地方产生误会,那就错了。晓得自己的身分、自己的能力,我们对这些人只有敬仰,决不能够学习,学习就坏了。

  【弥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

  「弥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这是举一个比喻。譬如有人烧着一盆火,不断的在加柴火,于是这个火愈烧愈猛愈盛,火的光明愈来愈明亮,这就是「烦恼即菩提」。烦恼是薪、是柴火,投在火里面使这个光明更炽盛,是这个意思。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烧烦恼薪」。火光代表智慧。添的薪、柴木,那就是烦恼,烦恼投进去,他的智慧更大,所以「烦恼即菩提」。

  「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这是普通人不知道的。他们的境界太高了,他们所证的太深了,所以烦恼对他是增长智慧的。烦恼对我们是帮助我们要堕三途,要感苦报的,完全不相同。

  底下这一段,佛特别教诲我们,初学的菩萨要明了名闻利养的过失。因为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出家在家,发心行菩萨道,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名闻利养可以说很快的就现前。你要不知道这个利害,往往就被它拖下去了,那真正可惜!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提出警告。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当舍何法。当修何法。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

  他问的正是我们心里面所希求的。初业菩萨就是初学的菩萨。既然出家了,这个出家的意思是广义的,并不是剃了头,穿上宽袍大袖就是出家人,这未必是出家。此地这个「出家」,确确实实心里面把烦恼、贪爱舍掉了,这叫出家。出烦恼家、出生死家,六道轮回是家,超越六道轮回那就是出家。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你还是在家。

  六道轮回怎么造成的?烦恼造成的。所以心里面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你就没有出家。如果心里面舍掉了是非人我,不再有贪瞋痴慢,你就出家了。

  初出家的人,智慧没开,希望开智慧。那就是「当舍何法,当修何法」。我们应当舍哪些?应当修哪些?使我们能够得到「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没有生的智慧能够生起来,已经生的智慧会增长,不会退掉。所以弥勒菩萨问的这个,正是我们所希求的。

  底下佛的开示,我们就要注意了。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长。当于利养知其过失。应须舍离。若好愦闹世俗言话。耽着睡眠广营众务。乐诸戏 论。如是过失皆应远离。是故应舍利养。修于少欲。舍诸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实义。初夜后夜远离睡眠。观察思惟随行修习。舍于众务及诸戏论。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菩萨问当舍何法?佛在此地明白告诉我们,要舍名闻利养。舍名闻利养之先,先要晓得名闻利养的过失。你知道它的过失,你自自然然就会舍离了。

  「若好愦闹世俗言话,耽着睡眠广营众务,乐诸戏论,如是过失皆应离,是故应舍利养」。后头特别加一句「是故应舍利养」。你看佛在这一句话里面,把利养重复两句,这就知道这个过失的根本在利养。如果不贪利养,其它的过失很容易舍掉。贪着利养,其它的这些过失也不容易舍掉。此地所讲的这些过失,卷下这一卷专门说这问题。

  「愦闹」就是热闹,毫无利益的热闹场所。

  「世俗言话」,言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言论,这一些言论都不能帮人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世俗言论的范围非常之广,可以说除了佛法之外,都是世俗言论。因为你没有离开三界,没有离开六道。

  「耽着睡眠」,贪睡。

  「广营众务」,营是经营,务是事务,广是多,众也是多。一天到晚去经营,许许多多都是与道业不相干的这些事业,做这些。

  「乐诸戏论」,喜欢戏论。

  这些都是过失,重大的过失。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皆应远离」,不能够贪着,要远远的避开。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利养,「是故应舍利养」。这是讲你当舍何法,这些东西要舍离。

  下面是当修的,应该修什么?所修的就是跟这些相反的,反面就是你所要修的。

  「修于少欲」。真正修行人,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少欲」。欲是欲望,欲望要减少。少到什么程度?我们这一天三餐饭吃得饱,有一件衣服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够了!你的心就安了,心安了才能办道,也就是说,你才能够得清净心。

  不要看别人住大房子,出门开高级轿车;不要去看这些,不要跟人家比赛这个。你不要看那个车很漂亮,往哪里开?往地狱、饿鬼、畜生道在开。你看清楚的时候,不对劲!别看我们没有车,我们走路,我们往西方极乐世界走,不一样!方向目标不相同。一定要看清楚。他们天天在搞贪瞋痴,烦恼增长。我们是智慧增长,一天心比一天清净,要懂得少欲,要知道知足,少欲知足是我们修行的根本。

  「舍诸愦闹」,要离开热闹的场所,。

  「乐于寂静」,他心是定的,他能够在很安静的环境里面,住得很自在。现在人的话,就是甘于寂寞,这个人有功夫!有多少人受不了寂寞,他要热闹,不热闹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他要烦恼!

  「舍诸世话观于实义」。实义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用智慧去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诸法缘生,当体皆空」,那是实义,那是诸法的真相。

  「初夜后夜远离睡眠」。这是佛劝我们,最好每天睡眠四小时。四小时就是中夜,中夜就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这是中夜。这是睡眠的时候,不要把大好的光阴浪费掉了,应当把这些宝贵的时间用来念佛。

  「观察思惟随行修习」。「观察思惟」都是正智慧,八正道里面的正思惟,正智慧。「随行修习」,行是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修,去学习。

  「舍于众务及诸戏论」。事愈少愈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这个不是消极,人人无事,天下太平!个个人都安居乐业。世界为什么这么乱?好人太多了。什么是好人?好人好(耗)事,好(耗)事的好人太多了。无事的人得自在,那得真的享受。

  「修出世道慈念众生」,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能够慈悲一切众生,就是把念佛法门尽心尽力劝导一切众生,这就是「慈念众生」。唯独这个法门,能帮助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