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十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2151352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15 13:56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十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2151352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十恶的讲记敬摘点滴


...生,念咒可以立即帮助众生,请问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古大德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念咒不如念佛”,急难的时候愈简单愈好,咒比名号多,名号好念,只有“阿弥陀佛”四字,紧急关头时,“南无”二字都不要念了。
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记载,有人向他请教:“您老人家如何教人念佛?”大师说:“我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他又问:“您老人家自己怎么念佛?”大师说:“我念“阿弥陀佛”四字。”他问:“为什么教人六字,自己念四字?”大师说:“别人未必这一生中求生极乐世界,加“南无”是皈依、礼敬,这是客气话。这一生决定要求生净土,客气话统统免了,就是这一句佛号。”
弥陀经的“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字,多简单!愈简单愈有力量,六字不如四字,四字比六字更有力量!咒更长,愈长你的心力就愈散,愈不能集中;愈简单,你心的力量愈集中,才能产生力量。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念咒不如念佛”。念经不如念咒,因为经比咒长。念一部《阿弥陀经》,哪里能比得上念一遍“往生咒”简单?往生咒比《阿弥陀经》简单多了,佛号又比往生咒简单。记住!愈简单愈有力量,这个不能有疑惑,不能有误会。
614. 请问皈依证可随着亡者入土吗?
皈依证上面没有印佛像就可以,如果印上佛像就不可以。实在讲,先人的皈依证,儿孙留下来也是最好的纪念。如果儿孙也学佛,可以把它供养在佛像的旁边,这是孝心、孝思,常常念着过去的父母,把自己修积的功德回向给他,也常提醒自己断恶修善。
615. 请问往生极乐世界是否指神识去西方极乐世界?人死后身体留在世间,神识又怎么能够生出另外一个身体?
神识投胎就是换一个身体,到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你的神识去换一个身体,那个身体非常庄严,《无量寿经》讲:“庄严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
616. 我负责送往生、助念的活动已有三年,都是按照祖师的仪规,现在有人提出要我只念一句佛号送往生。但是我们作佛事是:第一唱莲池赞,第二念弥陀经,第三念《心经》,第四念往生咒、赞佛偈、念佛号,每天念二十几个小时的佛号,然后唱三宝回向,请问可否?
这是嫌多了一点。古大德教导我们:“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在紧要关头,愈简单愈有力量,愈复杂力量就消失了。最紧要关头只抓住一句佛号,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你念这句佛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全都在一句佛号里面。佛号是大总持法门,是佛法的总纲领,一个都不少,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句佛号就好!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往生之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四十九天不间断,真的是空前绝后,以后也没有这种场面了。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韩馆长往生,也是四十九天一句佛号日夜不断,这都是希有的因缘,可以提供你做参考。不要搞得这么复杂,四十九天之内最好就是一句佛号,无量无边功德!
617. 一个道场中,送往生的知见不同,请问是否对超度亡灵不利?
知见不同,确实是对超度亡灵不利,这个伤害很大。
618. 请问吃荤是否可以帮人助念?尤其是葱蒜之类,有人说护法神一闻到就跑开了?
吃肉食可以帮人助念,但食五荤菜不可以,这个气味不好,鬼神都讨厌,《楞严经》说得很清楚。
现在人讲“吃荤”,意思非常含糊。吃荤不是肉食,荤是蔬菜,不要认为“我吃肉叫吃荤”,这搞错了。肉食叫“腥”,不叫“荤”。荤是蔬菜里面的五种,叫“五荤”,这五种是葱、大蒜、小蒜、韭菜、洋葱,这一定要辨别清楚。
619. 《地藏经》说:“善男子、善女人临终有无数鬼神来障碍,若每天念一千句地藏名号,共念一千天,就可以得到鬼神拥护。”请问修净土法门可以念吗?
可以念。佛经教我们修行的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想到自己有无数鬼神会来障碍你,你就修这个法门也行。你能信得过阿弥陀佛也有地藏菩萨这个能力,你专念阿弥陀佛也行,这个事情完全由你自己的信心来决定。
620. 年轻时曾做见不得人之事,为此寻死未遂。学佛后仍疑神疑鬼,总觉他人在背后指点,羞愧难当。思及此事,无法念佛,生活非常压抑,请问该如何?
根据你的说法,这确实是魔障,必须有善知识开导,把情结解开。在外国遇到这种事情,可以看心理医生,但在美国可用催眠术把症结解开。过去、今生我们遇到的缘不一样,如果将前后事实都搞清楚,这个情结就能化解。当然佛法比这些心理医生更高明,所说的更透彻,但是遇不到善知识就比较困难了。
佛法讲极重的五逆十恶罪都可以忏悔。《观无量寿佛经》讲的阿阇世王,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合作破坏僧团,五逆十恶罪造全了。阿阇世王临命终时至心忏悔,念佛求生净土,结果往生了,品位是上品中生。我们透过这样的学习,真正了解忏悔功德不可思议!
621. 佛法不离世法,佛法不坏世法,佛法求明心见性,世法追求五欲六尘,请问这当中是否互相矛盾?法师说:“随缘是指随顺佛法的道理,而非随顺人情。”这是一个充满人情的社会,如果随顺佛法而不随顺人情,往往不尽人情,使周围的人离你而去,请开示。
佛法不坏世间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怎么会不顺人情?不顺人情不是佛法,佛法是顺人情。以智慧顺人情,他不迷,那是佛法;以迷情顺人情,那是世法。世间人不能通情达理,迷惑在里面,跟佛菩萨不能相比,所以世人必须要学佛。佛法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佛法应用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才真正得到幸福美满。若学佛是不近人情,把人都得罪了,让人远你而去,这是不通佛法。
惠能大师讲:“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你懂得世法与佛法是一不是二,才真正了解佛法。既然是一,为何又分世法、佛法?就是觉、迷而已。觉,世法就是佛法;迷,佛法就是世法。佛说:“迷悟不二”。为何说迷悟是一不是二?事是一桩事情,迷是它,悟也是它,所以迷悟不二。法有没有改变?没有。迷,法也不会变成迷;悟,法也不会变成悟。诸位细细参这个道理,离心意识参,才能将这个道理搞得透彻明白。
世间人追求五欲六尘,五欲六尘是不是佛法?觉了就是佛法。每天诵经、念佛、拜忏是不是佛法?迷了就不是佛法。世法、佛法在迷悟,不在事相。事相当中没有迷悟,迷悟在人心。《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追求的是五欲六尘,就是贪嗔痴,但那是佛法,因为他不迷,他觉。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有作天王、人王,有经商、做工,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全是佛法。
譬如,永明延寿禅师未出家前,是一位小公务员,每天偷盗公款去放生,它是佛法还是世法?是佛法,因为他不迷。世法、佛法不在事相,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为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佛法;一念迷,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是世法,所以世法与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
622. 请问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的?与画像上画的完全一样吗?
西方世界是真的,与画像上画的未必相同。因为画像的人没有去过极乐世界,是他看经上所说的,凭自己想像画出来的,我们应当要理解。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实在说,释迦牟尼佛也无法完全说出来,也只能说个仿佛。我们只要念佛生到极乐世界,就见到了,这要亲证。
念佛功夫深的人,也能在定中见到。过去庐山远公大师一生在定中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临终往生时才跟大众说。他所见到的,大致情形与《无量寿经》讲得相同,这个证明是正确的,没有错误。
623. 有一位老板经常做坏事,只因为他是老板,我们又不好开口,使他变本加厉。但我觉得不讲出来,就等于给他机会让他做坏事,但听人说:讲出来他会更恨你,会更伤害你,不知如何是好?
你还是不说的好。你可以把我们流通的《了凡四训》光碟片给他看,让他自己去反省、觉悟,这比什么都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不要直接说他,直接说恐怕他不太容易接受,会起反效果。
624. 从画像上看,佛菩萨的身体也像有血有肉的凡人身体,请问何以会不生不灭?
你看的画像、塑像是有生有灭,佛菩萨的应化身也是有生有灭。阿弥陀佛虽然寿命很长,将来还有入灭的一天。阿弥陀佛入般涅槃时,上午入般涅槃,下午观世音菩萨就补佛位,示现成佛,谁说没有生灭?
不生不灭是讲法身,“法身”没有生灭,“报身”有生不灭,“应化身”有生有灭。西方世界讲佛有四土,阿弥陀佛的应化身还是有生有灭。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有三身,我们的肉体身是应身,有生有灭;我们的报身有,但没有证得;我们的法身也有,也没有证得。“法身”是我们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灭,在眼称为“见性”,在耳称为“闻性”,见闻觉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是不生不灭。
世间人也说“精神不灭”,精神与肉体合一,但肉体有生灭,精神不灭。我们看外国讨论轮回的书,他们说“灵魂”,灵魂是不生不灭的。“灵魂”就像驾车的人,“肉体”就像车,你千万不能把车当作自己,否则就错了。车走了几十万里,不能再走了,丢掉再换一部车,就是“投胎转世”。这个身不要了,再换一个身。身有生灭,灵魂没有生灭,这种认知比一般凡夫高得多。可是佛法告诉我们:灵魂还是有生灭的,真正没有生灭的是灵魂的性,在佛法称作“心性”,这是不生不灭。
625....(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就学不成;纵然是出家,依旧搞生死轮回。所以,我们为求佛道、求智慧、求解脱,只要我们的目标纯正,决不是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与来生享天福,这就对了。这种事要用智慧去辨别,不可以感情用事。
我自己的例子可以给你们做参考。我学佛七年,出家因缘才成熟,出家之后也遇到障碍。我的常住及剃度师不希望我学经教,希望我留在寺庙做经忏佛事。这不是我的志愿,我就跟常住师父讲:“我出家是求智慧、是求佛法,我的愿望是弘法利生。若叫我做经忏佛事赚钱,我没有出家的必要。我不愿意搞这些,我在家有正当的职业,我可以还俗回去工作。”因此,我毅然离开僧团,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这前后有十年的时间。
我离开僧团之后,遭遇到很大的困难,当时面临的抉择,第一是还俗,我还是回到台中跟随李炳南老师,以居士的身份学佛,他不会反对我;第二是听从常住做经忏佛事,将经教完全舍弃。当我面临抉择时,正好遇到韩馆长,她成全我,要我住她的家里。我特地带着她一起到台中见李老师,请问李老师这样作法是否妥当,李老师说可以,所以我就住在她的家里。她替我找道场,替我找听众,我讲经将近五十年没有中断,这是得力于韩馆长的护持。我住了十七年后,自己才有了“景美华藏图书馆”这个小道场,真是不容易!
我在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就讲得很清楚:“你将来讲经说法,讲得不好,还没有问题;如果讲得很好,听众都赞叹,你就走投无路了。”老师的话一点都不错,果然走投无路,若遇不到韩馆长,我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也没有今天这一会。我得力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深深体会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古人比喻:“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个意思我们引用到学佛:“弘法的人才常有,护法的人不常有”。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若没有李木源居士真诚地护持,我们在新加坡有机会讲经、办学吗?不可能!我们做经忏佛事,搞水陆法会,放焰口,新加坡许多寺庙都欢迎,若要到寺庙讲经说法,没有人欢迎。由此可知,讲经的人很多,护持的人极少。
我为什么这样感念韩馆长?无非是提醒护法的功德。我们弘法的人知恩报恩,永远不忘护持的功德,希望这个世间多一些护法的人,弘法人才能够大展鸿图,光大佛法,利益众生。
763. 师父讲《地藏经》,提到布施财物时不可因贪其功德而布施,否则便是用地狱之心来行布施。我想起以前助印经书,就是因贪图布施有大功德,因此非常惭愧。请问若劝别人助印经书,应如何做才不会覆蹈这个错误?
你觉悟就好了,怕的是不觉悟,觉悟就是真实功德。劝别人修布施,要把这个道理讲明白,我们布施不是为自己,是为帮助众生觉悟。世间的劫难,是众生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所感,只要众生能够觉悟、回头,并断恶修善,劫难自然就化解,这是真实功德。不贪图自己的小利,所得的利益是无比殊胜;贪图自己小利,所得的利益是微不足道。所以,帮助众生,帮助社会,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
众生没有见性之前,果报都是业力所感,修善就感善果,造恶就感恶报。善是正,恶是偏,以恶心行善事是“偏中正”,若以善心行恶事是“正中偏”,必须辨别清楚,晓得什么是真善、伪善的道理,真实功德就容易修得。
你因听经明白布施的功德,能生惭愧心,回头是岸。由此可知,讲经是法布施,真正利益一切众生,比一切布施都殊胜。《普贤菩萨行愿品》云:“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四句偈可以帮助人觉悟,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能帮助人觉悟,道理在此。
我们帮助别人,第一殊胜是帮助他明了佛法。特别是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我们用《认识佛教》、《了凡四训》、《感应篇》和《安士全书》,帮助他了解业因果报,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觉悟,他就会积功累德,这一生他就能够改善命运;他的命不好会变好,他的命很好,好再加好,再增上。
劝人印经书,若贪图眼前的功德福报,也未尝不可。这是偏中正,发心虽然不好,也是做好事,能得人天福报,但得的福报小;若不贪图名闻利养,得的福报就大。你本身是个例子,你因为贪图功德才印经布施,现在觉悟了,你也回头了。那些因贪图功德行善的人,将来接触佛法后也会觉悟,这一觉悟,小功德就变成大功德,假功德就变成真功德,都在一念之间,就有不可思议的转变。所以,这是好事情,都可以去做。
764. 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错误。我跟他有两个孩子,也因孩子的因素而继续维持关系。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应如何修持?
净宗法门讲带业往生,就是过去所犯的过失,即使犯五逆十恶的重罪也能往生,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忏悔改过,而真正依教修行?佛为我们比喻,我们的罪业就像“千年暗室”,比喻我们造的罪业之重、时间之长,但只要我们点一盏灯,这个暗室就照明了。这个比喻是说,只要你一觉悟,业障就消除了,因为罪业都是从迷惑产生的,一觉悟就能消除。
罪业消除之后,过去我们所造的罪业还有没有果报?还是有这个果报,但是果报现前,你就不在乎了,因为你明白了。这就是古德讲的“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欠钱的还是要还钱,但我知道过去生我欠他,这一生我应该要还他。欠命要还命,在安世高的《传记》里记载,他曾经两次到中国来还命债。所以,诸佛菩萨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果报还是要受。这就是告诉我们,恶业不可以造,造作恶业,成佛还是要还债,还是要还命。不过你很清楚,还债之后,你还是生死自在、福慧无量,与凡夫不同。凡夫遇到冤亲债主会不甘心、不情愿,所以要受许多折磨。总而言之,一定要断恶修善,要依照佛经的教诲去落实。佛法入门是《十善业道经》,一定要将十善做到。
765. 念佛时常会浮起淫念,深感自己业障深重。听师父的话,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来制止,但是效果不彰。请问如何对治?
效果不彰是你的功夫不得力,还是要用这句佛号制止,用久了功夫就得力。千万不要认为:“我用了几天不得力,恐怕靠不住,再去找别的方法。”要知道,消除业障最殊胜的无过于佛号,前清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说:“众生造作的罪业,任何方法都消不了的业障,最后念阿弥陀佛能消除。”所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晓得这句佛号功德最大,所有一切忏法都不要了。所以,你做水陆法会,不如念一天阿弥陀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总认为:“念佛功德小,这个功德大。”错了!你看灌顶法师的讲法,你就知道了。
我们念佛号,烦恼还是控制不住,这是烦恼习气重,佛号力量薄弱,我们要加深念佛,这样念佛就决定有信心。你念上一年半载就不同了,烦恼轻,智慧长,真正能将妄想、杂念控制住,这就是功夫得力。所以,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被外面境界动摇,你会有成就,你的业障会消除。
766. 《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书中记载:一位病者临终厌恶听闻佛号,助念团则改念《地藏经》替他忏悔,之后病者就欢喜听佛号。请问如果以上状况出现时,可否念其他经典,如《心经》、《普门品》等,或只能念《地藏经》才有效果,原因何在?
《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是佛法的根本。念《地藏经》能够行地藏行,那个效果无比殊胜。
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众生的根性并不相同,尤其是无始劫业障习气差别很大。遇到这种情形,这是魔障现前,也就是说冤亲债主来障碍,使你听了佛号就生厌烦心。而要解冤释结,《地藏经》很有效果,因为应机。
世尊灭度后,将佛法住持在世间的这桩大事委托给地藏菩萨;换言之,佛不在世,地藏菩萨是代理佛。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序分看到其殊胜庄严,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唯独讲《地藏经》是十方诸佛如来都来当听众,连《华严经》也没有这么殊胜,你就晓得这个庄严是希有,当然这部经典的功效也是希有。所以,念《地藏经》产生不思议的效果,这是有道理的。
念其他经典也有效果,这是你与它有缘。譬如,观世音与我们这个世间有特别的因缘,你不念《地藏经》,念《普门品》,我相信也是有相同效果的。
至于感应,画符、念咒和念经有异曲同功之效。怎样才有感应?真诚心,没有一个杂念,这个经咒就有效果。若一面念经一面打妄想,就是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念经就是训练把妄想止住。而《地藏经》相当长,念得很熟念一遍也要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当中不起一个妄念,这个功德相当殊胜,这样才能有感通。假如妄念很多,没有办法摄心,可以改念往生咒、或弥陀经,因为经咒较短,摄心比较容易。总而言之,散乱心决定没有感应,一心才有感应。
由此可知,我们祈求烦恼轻、智慧长,为什么求不到?心散乱。真正用功的人,二六时中都是清净心,或是念佛、持咒、参究,不论用什么方式,目的就是保持清净心。清净心能生智慧,魔不得其便。我们无量劫来冤亲债主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想认真修行,要魔不来扰乱,没有这个道理。释迦佛示现成道,魔还来干扰,所以这一关一定要通过。
我们用什么方法度过?真诚心,不为自己,为度众生。我修行为度众生,我学教为度众生,我念佛为度众生,乃至于我生活也...(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