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智度论大意(第十六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2-3 09:56
標題:
大智度论大意(第十六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智度论大意讲记三十四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智度论大意 (第十六集) 1980/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11-0016
《大智度论》第十六卷,「释初品中毘梨耶波罗蜜之余」,经文继续解释精进波罗蜜。在前面已经将精进度介绍过,今天一开端要广说精进之相,使我们初学的同修有所取法。精进相,在论文前两行把纲领说出来:
【问曰。云何名精进相。答曰。于事必能。】
着重在『必』。
【起发无难。】
不畏任何的艰难。
【志意坚强。心无疲倦。所作究竟。如是等名精进相。】
下面所说精进相就一直到这一卷的终了,可以说从各方面来给我们解释,第一句是总纲。凡是修精进度的人,他发心做一桩事情必定做成功,绝不至于半途而废,这才叫精进。纵有艰难,难关由于精进之力可以突破。在下面有一段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为商主修精进波罗蜜的一段小故事,可以给我们做参考。第二页第二行:
【于善法中。】
要注意这个『善法』,恶法不名精进,一定是善法。
【初夜中夜后夜。诵经坐禅。求诸法实相。】
这一句很重要,不管你修的什么行门,目标是一个,是『求诸法实相』,这在禅宗里面就是明心见性。
【不为诸结使所覆。】
『结使』是烦恼,如果我们修学要是愈修烦恼愈多,那错了,那不是精进。精进法里面没有烦恼,精进法里面一定是清凉法。
【身心不懈。】
后面会给我们讲到什么叫身精进、什么叫心精进。
【是名精进相。】
再看第六行:
【于五根中。名精进根。根增长名精进力。心能开悟。名精进觉。能到佛道涅盘城。是名正精进。】
这地方所提示出来的,根、力、觉、正精进。接着下面给我们讲精进门,六波罗蜜里面的精进波罗蜜,文诸位自己去细细看。修学的次第在第三面第一行:
【初发心菩萨。于一切善法中精进。渐渐次第得精进波罗蜜。】
向下的文诸位自己可以读去。这一段当中教给我们修学次第,首先要在善法当中去修学。如果世间的善法都不能够精进的修学,至于出世间的善法、清净法,那是做不到的。因此『精进波罗蜜』是菩萨所修的,不是二乘修的,二乘人没有精进。第三页倒数第三行:
【复次。菩萨精进。不休不息。一心求佛道。如是行者。名为精进波罗蜜。如好施菩萨求如意珠。】
底下的文诸位自己可以看,这地方我要把『如意珠』给大家解释一下。如意珠在此地是个比喻,什么是如意珠?解脱、般若、法身,这就是如意珠。证得之后才能够传授给一切众生,这就是得如意珠以给众生。佛法里面经论表法的义趣很多,我们必须要明了。在第四页所说的六度实在是不二法门,每一度都可以圆摄其余的五度,所以六度是一。如果我们说六度是六桩事情,那就错了,它的真实相是一而六、六而一。第四页第三行:
【但行精进。不能行五波罗蜜。】
就是其余的五波罗蜜。
【是不名菩萨精进波罗蜜。】
实在讲,这个意思在前面布施里面说过,持戒里面也说过,此地不要再细说了。精进一定要依真实的智慧起善巧方便的权智,这才是菩萨所修之精进度。第四页倒数第四行:
【菩萨精进。以实相智慧为首。行六波罗蜜。是名菩萨精进波罗蜜。】
在第五页第三行以下,说明六道轮回的因果依正果报如是,在这一段讲得非常的详细,希望同修要细读深思。为什么?你才晓得世间种种的果报,造哪些业要受什么样的果报,这里面的话句句真实。这段文一共有六张,有十二面,一直到第十八页,这是把六道轮回的因果说得相当的详细。说这一段的目的是叫我们增长悲心,由于悲心增长,才能够生精进的力量。从第六面倒数第四行以下,我特别要给诸位介绍一下,这是天眼所见六道轮回的变相图,这以下有十二面,各有因缘果报。可惜世间人不知,对佛所说的话不能够相信、不能够理解,自作罪业。这样下去只有是加苦蓄苦,不能够离苦。智者他懂得这个道理,他认识这桩事实,他能够理解佛菩萨所说,所以他有方法出离,同时也有方法教别人出离之道。这段我不必细讲,但是文非常的重要,希望诸位要好好的多念几遍。这段的结论在第十八页第五行:
【菩萨见此。如是思惟。此苦业因缘。皆是无明诸烦恼所作。】
这些苦业因缘就是指六道轮回种种善恶业的果报,这都是我们眼前之事。要找它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是『无明诸烦恼』所作。所以佛菩萨度化众生要从根本上去度化,救众生之苦要从根本上救,与众生之乐也要从根本上与。根本是什么?就是破无明烦恼,破无明烦恼必须要开智慧,没有智慧是除不了无明的,唯有智慧可以破无明烦恼。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都是以教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开智慧,开智慧的目的就是破根本无明。
【我当精进勤修六度。集诸功德。断除众生五道中苦。兴发大哀。增益精进。】
『大哀』就是大悲,就是大悲心、怜悯众生之心。
【如见父母幽闭囹圄。拷掠搒笞。忧毒万端。方便求救。心不暂舍。菩萨见诸众生受五道苦。念之如父。亦复如是。】
所以读这段文,其目的是增长我们大悲心,同时更重要的是教我们自己觉悟,善业应当勤修,恶业切莫去造,你要造作恶业,必定有恶果报。
向下文是说精进度遍摄六度,这个文也不必细讲。二十面第三行以下是别名身心精进二相,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应当要学习。
【身心精进。不废息故。】
下面设的有问答,什么叫做身精进?什么叫做心精进?在这一面倒数第三行:
【为福德精进名为身。为智慧精进是为心。】
这两句说得很好,因为众生所求的不外乎福德、智慧,佛法里面常教给我们福慧双修,福慧双修就是身心都精进。而世尊福慧圆满了,所以称之为「二足尊」,足是满足,就是智慧满足,福德也满足了,到圆满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二足尊。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不可以偏在一边,一面求慧,一面要修福。在第二十一面第一行:
【种三福因缘。布施、持戒、善心。渐得福报以施众生。】
这是菩萨之行。不是菩萨,他修这三种因缘得福,他自己享受,这是一般人;菩萨所修得的福报是叫大家享受,是供养大家,而不是自己去享受。
【众生未足。】
『足』是满足,我们把自己福报布施给众生,众生不满足,不满足怎么办?
【更广修福。发大悲心。一切众生不足于财。】
对于财富他不满足,这才:
【多作众恶。我以少财不能满足其意。其意不满。不能勤受教诲。不受道教。不能得脱生老病死。我当作大方便。给足于财。令其充满。】
下面讲菩萨如何的艰苦,在艰苦困难当中去求财宝,为了要满足众生,使众生物质生活感觉到满足了,他才能够接受圣教,唯有圣教才能叫我们了生脱死,得究竟的利益,这就是大经里面常讲的「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所以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不一样,小乘佛法着重在苦行,真正有道心的他愿意去修,一般人不能够接受,他受不了这个苦。大乘佛法他不是以苦来接引众生,他是以乐来接引众生,这是大乘法跟小乘法完全不相同的所在。大乘菩萨着重在享受,诸位要知道,不是大乘菩萨自己在享受,他是要叫一切众生都舒舒服服,众生才能够接受教法。
今天东山中学两个老师来看我,淡江的同学代表也来看我,下个星期他们在此地开一个筹备会议,想利用我们这地方来办一个讲座。我就告诉他们,我说我们人数不超过六十人报名参加,人数少一点,我们这个环境就舒服;人统统坐满了,冷气统统开了也不凉。何况现在政府提倡节约能源,我们要是都开了,人家也会骂我们。所以我们的冷气机只能开三个,我们交换着开。交换着开也有好处,这个机器使用的寿命长久。开一个,在这一点钟开这个,下个点钟开那个,采取这个方法。报名参加的六十个人,其余旁听的是我们自己老同修,所以说我们这个讲堂我预计是一百个人。一百个人在我们这个讲堂是舒舒服服的,我们座位有桌子的是八十个人,另外再加个二十个小椅子,没有桌子,这大概是一百个人的场合,坐得也非常舒服,也不很挤,我们采取这样的一个方式。这个讲座定在星期天,所以以后星期天课程可能还要调整一下,我在外面还得请几位老师,下个星期研究研究开什么课程。不过我们《六祖坛经》是照讲,我们是继续往下面讲。
这一段就是说修福,为众生修福,这是大小乘接引不相同的所在。小乘人一看到,你这么享受,这还修什么行?他就跑掉了。所以小乘人偏重在苦行上,在佛法表法里头,诸位也能看得到,小乘表法是须菩提尊者,大乘的表法是善财童子。你们诸位把《四十华严》前面翻开来看,你就晓得善财童子是有很大很大的福报,他一降生,他们家花园里的树,开的都是金花银花,都是七宝,树上都结七宝,地上草也是七宝的,都变成七宝,这是福报太大了,所以有这样的依正庄严。须菩提代表是小乘,空生,他家里本来很有钱,他一出生,他家里仓库空空的,什么东西都不见了。一个是代表苦行,一个是代表享受,这是大小乘义趣不相同。
再给诸位说,苦行容易修,乐可不容易享受,能够在享受的福里不动心是真正大福德之人,这里显示出大乘菩萨的境界比小乘人确实要高得多。在身心精进里面有一段故事,在二十二面,此地我不必多说,给诸位介绍出来,希望诸位自己去看。这也是菩萨在畜生道受生作鹿王,修布施、忍辱、精进的一段公案,这是一段小故事。这一段以下又举了一段爱法梵志,这一段文少,在二十四面第五行「复次」开始,到倒数第二行偈颂为止。接着后面举第三个公案,前面是鹿,这是兽,这一段讲的是禽鸟。由此可知,菩萨真的是无类不受生,六道里面哪一道他都受生,哪一道他都去,他不怕苦。为什么?要想普度众生必须要受众生的同类身,才能够度化众生。菩萨要去度那些猪,菩萨一定要变个猪跟牠在一起,天天给牠讲经说法,那些猪才能得度。
这个是确实的事情,现在肉食比过去普遍得太多,每天杀害的众生真是无量无边。在过去我听说有一个外国人提出的报告,说我们台湾吃的是世界第一,从我们人口比例,每天所杀的牛羊鸡鸭鱼肉之类,是全世界之冠。所以现在我们看许多,一个个都吃得肥肥胖胖的。由此可知,在近几年我们本省杀业很重,这对一切众生来说特别的苦。我想象菩萨也特别悲心,在这些众生当中一定是很多很多,也许你今天在市场上买只鸡,那不晓得是什么菩萨化身,你也就把他吃掉了;也不晓得是哪一尊佛再来的,你也把他吃掉了,这都是非常可能之事。一般人看到这些苦事,他逃避都来不及,他还肯去参与吗?唯有这些大智大觉他能够忍受得了,示现畜生身在畜生类当中给牠们说法。这些公案我们佛门里有个小册子《物犹如此》,也许有不少同修看过这本书,这本书的公案有许多都是从经典里摘录出来的,说明菩萨在畜生道里面示现畜生身度畜生的种种情形。在二十六面倒数第一行,有一些文是我们现前的境界,学佛的同修要特别的留意,要牢牢的记住,认真的学习。
【复次。菩萨未得菩萨道。】
要记住,没有得菩萨道。
【生死身。】
就是我们现在没有得菩萨道,我们的身是生死身。
【以好事施众生。】
处处为众生做好事,方便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得的结果怎么样?
【众生反更以不善事加之。】
众生不但不感谢,不感恩图报,而且以不善的事来加给菩萨。这个我们也不要细说了,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这句是总说,下面才别说,二十七面第一行:
【或有众生。菩萨赞美反更毁辱。】
你修菩萨道,你赞叹他,他心里听了并不欢喜,反而来侮辱你,我们世俗所谓恩将仇报。
【菩萨恭敬而反轻慢。菩萨慈念反求其过。谋欲中伤。此众生等。无有力势。来恼菩萨。】
这是总结,这一类众生他并没有势力,是一个普通之人,处处找菩萨的麻烦,求菩萨的过失。所以说菩萨道难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修菩萨道绝不能以此退心,要是以此退心,那就大大的错了。应该要怎样修学?要自反,我以善事加给他,他以不善事来报我,我自己心里要生惭愧,大概我用心不真,我用意不诚,我的善事没有能够满他的意。处处责备自己、体谅他人,这是修菩萨道,这真正是难上之难。你要是不学,不学你就不是菩萨,你就不能成就。你要是菩萨,必须要修学。如果你真是菩萨,你看到那些背叛的人、忤逆的人,世间人看法是如此,菩萨的看法不是如此。菩萨看那些背叛忤逆的都是大善知识,为什么?考验自己境界,就是说那些都是诸佛大菩萨来试验试验我,看看我动不动心。真正如如不动,自己成就了,道业上有成就;如果一试验,自己还动了心,或者退转了,那自己就根本不成器,佛法里面叫法器,不是法器。真正是法器,那真是不屈不挠,勇猛精进,决定有成就。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菩萨,没有一桩事情是难住了菩萨,没有一桩事情是障碍了菩萨,没这个道理。可以说能障碍小乘人、能障碍凡夫外道,没有一法能够障碍菩萨,没有一法能够阻挠菩萨,这是菩萨精进之相。
【菩萨于此众生。】
就是这一类忤逆背叛的众生,我们看看菩萨是什么态度:
【发弘誓愿。我得佛道。要当度此恶中之恶诸众生辈。】
菩萨发愿成佛之后头一个来度他,为什么?现在没本事,发心勇猛精进快快成佛,成佛之后有智慧、有能力,可以度这些恶辈的众生。由此可知,这个是孽缘,愈是孽缘自己愈发愤愈精进,没有这些孽缘,勇猛精进很难。现在人怎么样?稍稍遭一点小小的孽缘就退转了,如果是以佛法来说,非法器。这句话还说得太重,就是过分的赞叹他了。那是一些自甘堕落而不能成就的人,菩萨遇到这些人,只有警惕自己、勉励自己,更发愤、更努力。菩萨示现在世间,当然第一桩大事是续佛慧命,续佛慧命就是传道,传道必须有学生,要有真正的法器才能够把道承传下去,如果一生遇不到这个人,那也就无可奈何。再给诸位说,一生遇不到传授的人,这样的菩萨多,多得太多了。能够遇到好的学生,这是因缘成熟机感相应,把佛法传下去,这种机缘少。我们读《六祖坛经》,诸位晓得五祖忍和尚会下一千多人,没有一个够资格来续佛慧命传祖师之法的。这是因缘殊胜,好,遇到了能大师;能大师法缘殊胜,有四十三个人传他的法,这在禅宗可以说最盛的一个人。在过去都是一个传一个,一个人传四十多个人的,在中国禅宗只有六祖一个,可见得法器不容易。
在佛法一般讲,意思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能够成就一个法器。善根福德因缘有宿生的,过去世修的,现在遇到缘起现行,遇缘起现行前面我们曾经读过,要精进。如果不能够精进,过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缘也不能现前;譬如你在银行存了不少钱,存了千万亿,太多太多了,可是你很懒,不愿意去拿。多生多劫所修的善根福德,我们这一生当中要精进,前生所修的善根福德才能现行。假如我们这一生懈怠、放逸、懒惰,多生多劫修的善根福德再多,我们这一生用不上。由此可知,「勤」这一个字非常重要,要勤奋!求学的过程当中这个「学」,求学不一定说读书是求学,把读书看作求学这个求学太狭隘了。求学原是广义的,读书是求智慧,还要修福,要学办事、要学待人接物。换句话说,行门与解门要相应,这样才叫求学。现在有许多人在观念上都渐渐成了狭隘的求学,认为只有在课本上念书这叫求学,除这个之外都不是求学。佛法给我们讲福慧双修,他修的是慧,福到哪里修?没有福报,智慧也不能完成,也不能圆满,所以福与慧要双修。修福,服务于一切众生就是修福。我们要勤快的读书、要勤快的做事,要诚诚恳恳勤快的去为一切众生服劳役,这才是真正的求学。尤其是为那些恶劣的众生,我们以善法善心去为他服务,不管他用什么样的态度报答我,佛菩萨是尽义务的,并不求报答。以善法报答没有欢喜心,以恶劣手段来报答也没有瞋恨心。为大众做事这是修福报,心地清净这是求智慧,所以说以清净心为众生服务,这就是菩萨行。
【于此恶中。】
恶人恶事之中。
【其心不懈。生大悲心。】
菩萨的悲心反而增长了。
【譬如慈母怜其子病。忧念不舍。如是相。是为菩萨精进。】
这些境界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初学菩萨的,尤其是没有得菩萨道,还是以现前的生死身,时时刻刻遇到这些事情。今天在此地读到了,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我们一定要以善心待人,要以善法待人,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这是我们自己修菩萨道,绝不为外面境界所影响,就是心不可以为境界所转,心在境界里头要能够做得了主宰。二十七页第五行:
【复次。行布施波罗蜜时。十方种种乞儿来欲求索。不应索者皆来索之。及索所重难舍之物。语菩萨言。与我两眼。与我头脑骨髓。爱重妻子。及诸贵价珍宝。如是等难舍之物。乞者强索。其心不动。悭瞋不起。见疑心不生。一心为佛道故布施。譬如须弥山。四方风吹所不能动。如是种种相。是名精进波罗蜜。】
这一段教我们能放下。什么人来问你要?不应该问你要的人他来要。应该问你要的,他有所缺乏到你这里来求布施,那没话说。他有,他多的是,他贪而无厌,一定要问你要,你肯不肯布施?这是难行之行。要你两个眼睛,肯不肯给他?要我们脑袋,脑袋肯不肯给他?不肯,那你不是行菩萨道。为什么?你不肯布施。也许要问,脑袋布施给他,那我要死了?真正行菩萨道的没有生死,这个身布施掉立刻又转个身来,舍身受身就跟穿衣服、脱衣服一样。迷人爱这个身体,舍不得给人;觉悟的人晓得这个身体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人要都可以布施给他。以身布施给人,这是内财布施,内财都能够施舍了,何况身外之物!什么不能施,什么放不下?你愈是施,给诸位说,你所得的果报愈殊胜;愈不肯施,所得的果报愈有限,就是眼前的。你要是懂得这个原理,我们就应当勤修布施,晓得布施得愈多,所报得的也愈多,总得要明了这个道理。
后面这几句话说得是非常之好,说『乞者强索』,就是强求,『其心不动』,心是清净的,不为别人的强求而动了心。动什么心?贪瞋痴慢疑。『悭瞋不起』,悭是悭贪,瞋恚不起,就是对自己的财宝没有贪悭之心,对于这些恶人强求的没有瞋恚之心,心是清净的。『见疑心不生』,见到这些事、见到这些道理,自己丝毫不怀疑,这是般若智慧光明的照用,没有一丝毫有疑。『一心为佛道』,所以他可以布施,强求者都可以布施,何况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当然更应该布施。末后几句是一个比喻,自己的身心要像须弥山一样,境界是风,所谓八风吹不动,这是菩萨精进相。
经论念了,像这些重要地方要记住,过去也给诸位说过,最好用个笔记本,要紧地方把它抄在一起,天天可以温习。抄在一起天天温习就是修行,我今天有没有遇到这件事情?我是不是这样做的?所以行门的功夫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在一切境界之中。第二十八面第一行以下,答复全是防止一些问难,破除我们疑障,这一节是说明理论实际的精进,是一真法界里面菩萨之所行。我们纵然做不到,一定要晓得,尤其从这些事相当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在第二十九面倒数第三行,有几句话提示我们:
【菩萨行出世间般若。于持戒布施心不染着。】
六度里面只举出两个,实际上全都包括到。
【何以故。施者、受者、所施财物。】
三轮体空。这是讲布施,下面是讲持戒:
【于罪不罪。】
『罪』是有罪,『不罪』就是无罪,于有罪、于无罪。
【于瞋不瞋。于进于怠。】
『进』就是精进,『怠』是懈怠。
【摄心散心。】
『摄心』是禅定,『散心』就是乱心。
【不可得故。】
为什么不可得?哪一样都是三轮体空,布施三轮体空、持戒三轮体空,乃至忍辱、禅定、般若,无不是三轮体空。所以菩萨的心清净,菩萨的心平等,菩萨的心是真正的慈悲,不是相对的慈悲,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可是三轮体空确实不简单,三轮体空要无我相之后才能够做得到。无我相是谁?在圆教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像《金刚经》里面讲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非菩萨实在是要加以批注,是非见性的菩萨,在圆教里面讲非菩萨是非初住以上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那是有的,十信位的菩萨他都有这四相,四相没破。破了四相在圆教是初住菩萨,是真实的菩萨,不是权教菩萨。权教菩萨四相没破,真实的菩萨四相破了,所以到圆教初住才算是真实,真正的菩萨,他们才是三轮体空。我们现在没到这个程度,我们三轮不空,虽然不空,咱们三轮执着的成分总得要一天比一天轻一点,不要一天比一天增长,那就有进步了。这都是教给我们怎样检点自己的身心,警策自己的精进,我们对人、对事、对法门,执着确实一天比一天轻,那就是说明我们的功夫得力,我们真正有进步了。如果我们的执着跟过去没有两样,换句话说,我们的功夫没有增长,学得多、念得多、背诵得多没用处。
那些言教所真正表现到受用之处是实际功夫,实际的功夫是真正受用处,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解门,它的功德是在行门上。有解无行,古人有个比喻是「说食数宝」,那有什么用处?一点用处没有。行门在什么地方用功?就是天天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你的修行功夫得力,天天有进步。我也有不少这些老同修们,常常碰到我来跟我说:法师,你要写点东西。我自己感觉到的是我不能写,我也没法子写。假如以这部《大智度论》来说,我前面所写的跟后面所写的境界会完全不相同,什么原因?智能天天增长。我在讲台上所讲的这些东西,诸位要学也很难,难在什么地方?你把这些年所讲的东西比较比较看,同样这一部经,每讲一遍不一样(这个有录音带可以去考察的),这是很困难的一桩事情。我想不想写?我也不想写。诸位要问,这是不是没有慈悲心?确实是比较懒惰懈怠一点。可是虽没有,这大概也是龙天八部暗中安排,晓得我写东西不勤快,懒惰,所以送了一套电视设备叫我在那里讲。讲可以,写懒得动笔,好,那就现在在电视里面讲。
而电视里面所讲的跟讲堂讲的不一样,电视讲得很浅显,时间很短,每一部经时间都短,对象是什么?对象是给初学人,是给外国人学的。因为现在这个录像带每一部都要寄到国外去,这样细讲别人听了受不了。外国的朋友见到我的时候告诉我,到外国去讲一点东西人家非常欢迎,但是怎么样?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分钟,超过二十分钟别人就会受不了,就不厌烦了。外国人心不定,心浮气躁,他那个定力只有二十分钟,超过二十分钟就没有了,你讲得再好,他也不能接受。所以我们现在对外国人弘法的时间要短,要简单明了,不必深度,深度他听不懂,所以讲一些很浅的东西。深经浅讲,长经短讲,守这个原则。
不像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我们在台湾的同胞有大福报,有甚深的定力,一部经讲了几十年,你们还有精神坐在那里如如不动。台中李老师讲《华严经》,从民国五十三年开始讲,讲到今天三分之一还没讲到,你看道场那么多大众,一个个如如不动像须弥山一样。你到世界上哪个地方能找得到?找不到!老师这部经要继续把它讲完,我估计还需要三十年,现在才讲到二十六卷。就算四十卷不讲,讲八十卷,加上末后这一章八十一卷,八十一卷才讲到二十六卷,从五十三年,你看到今年多少年了!所以全经讲完当然还要三十年,李老师今年九十三岁,活到一百二十岁不成问题,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所以要有定力,没有定力哪能成功?定就是福报,所以这个人有福,没有定力就是没有福报。外国人没有耐心,就说明外国人没福报。三轮体空是大定,是大福德不是小福,这是我们应该要学的。我现在虽然做不到,要向这个目标去精进,烦恼一天要比一天少。昨天到今天保持着都不行,保持是说我今天一天没进步。不能保持,要往前精进。烦恼少一分智慧就增长一分,智慧增长一分烦恼就少一分,烦恼增长、智慧就减少,智慧减少、烦恼增长,互为消长。为什么叫无明烦恼增长,而不叫智能增长?智慧增长就是从清净心中得来的,从六根接触一切六尘境界如如不动当中得来的。为什么要叫境界染污自己的心?为什么要叫境界动了我们的心?菩萨修行的功夫在此地,这叫功夫,这叫行门,这就是修行。
初发心的人对大菩萨用功修行精进,他看不出来。为什么?你看,又没有看他打坐,又没有看到他念佛,又没有看他拜佛,他修个什么行?成天到处乱逛、串门子,这叫修行?人家修大行,我们天天在那里又拜佛、又念经、又修忏悔,那是幼儿园的修行。结果怎么样?我们还在毁谤别人,以为自己了不起,他不修行。人家不修行,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增长;我们天天修行,愈修烦恼愈多,愈修愈迷惑颠倒。到底谁在修行?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三十一面有几句话,后头这一段境界愈来愈高,愈来愈真实,愈来愈接近果地上的境界,在第一行:
【觉无所作。是名寂灭诸精进。】
由此可知,精进修到寂灭忍的功夫,这就是接近圆满了。寂灭忍有的经上讲有三品,上中下三品,也有经里面说两品,像《仁王经》里面只说两品,上品与下品。我们说三品比较圆满,下品的寂灭忍是法云地的菩萨,圆教十地菩萨,中品的寂灭忍是等觉菩萨,上品的寂灭忍是如来果位。这是精进到寂灭忍,精进波罗蜜这是究竟圆满了。
【所以者何。知一切精进皆是邪伪故。】
到了寂灭忍才晓得。这就是你往上面走一步,看前面就不满意了,前面是不到家的功夫,不成熟。上品寂灭忍看中品都是不圆满、不到家的,所以人家要舍。
【以一切作法皆是虚妄不实。如梦如幻。诸法平等。是为真实。】
重要这八个字,『诸法平等,是为真实』。
【平等法中。不应有所求索。是故知一切精进皆是虚妄。虽知精进虚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菩萨真实精进。】
这就是理完全通达之后,诸法实相现前,知道万法平等,无有一法可得。可是菩萨所修精进之相,他绝无退转,这就是无作而作、作即无作,也是真正圆满究竟的三轮体空。到这时候才讲了一句真精进,这是如来果地上。换句话说,只有如来果地上是真精进,等觉以下都是妄精进,并不是真精进。这才把精进波罗蜜说到登峰造极处,究竟圆满。底下几行还是发明这个意思,诸位自己看就可以了。到此地我们是把精进度讲完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