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听经集第二一〇卷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1-28 12:40
標題: 净公上人讲听经集第二一〇卷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听经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听经集第二一〇卷







...一遍呢,再讲一遍,这有讲几十遍的。给诸位说啊,那个遍数讲久了,他就开悟了。我们不能说是听了一遍,这一遍一点悟处都没有,那不可能的,总有一点悟处。哎,这一遍听了,悟了一点点;再听第二遍,又悟了一点点。积小悟就成大悟啊!积大悟就大彻大悟!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你再研究研究?不研究!就是多看、多听,你要发心讲经的,多讲。啊,多看、多听、多讲。
那么研究讨论的时候,人家听了有问题了,马上提出来,提出来随时答复,这是悟处。提出来,我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答复他,这个落在意识里去了。不能答复的,不知道的,不知道就不知道,正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啊。要这样地学才行,要这样的学法。
那么换句话说呢,就是听经,真正这个修学的,所以从前呢,这个机缘好,从前这个丛林寺院里,它是天天讲经,一年三百六十天,没有一天放假的。大年三十、初一,也不放假,没有放假的。每一天有讲经,你每天听经,每一天念佛、参禅、听经,你这个功夫啊,它是继续不断的,所以人在那个环境里,容易开悟。他不要想啊,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他不会去研究,他不会去想的。不懂吗?再听一遍。从前的不懂的,哎,这一遍听懂了,他悟过来了。这个是真的懂了,如果自己思维想象,那不是真的懂,那不是真悟。那么我们要学呢,要晓得这个原理原则,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要悟其义理啊!
我们今天虽然查资料、查东西,那是什么?名相。名相是要查的,名词、术语、生字,这个东西是要查的。不能说我不认识,随便念个半边,这个不行的,啊,这个不可以的。这个名相不懂,再望文生义啊,去胡诌去,这个也不行,这个是一定要把它查清楚。我们常常赞叹外国人做事情很认真,所谓具有科学的精神,...(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83-b/133–会通四科之二 六入即如来藏性 眼入》)


...苦修的,那么佛就有五净肉。五净肉再加一种什么啊?这个野兽自己死的,自死的。还有一种叫鸟残,鸟残是什么?互相残杀。互相残杀的时候,这个野兽吃剩下来的、残余的,你也可以吃。那么这叫五净肉。
所以像这些都是我们普通的常识。我们要到国外去,哦,看到人家那个佛教徒都是吃荤不吃肉的,我们就讥笑人家,这是错误的,人家并没有错。那么我们素食呢,我们也没有错,彼此都没有错。千万不可以讥笑别人,要晓得这个制度的起源。
可是在大乘佛法里,这个饮食是功课,所以在中国佛法呢,这个饮食列为五堂功课之一啊。为什么说它是功课呢?舌根尝味尘啊,他就开悟了。凡是能叫我们开悟的,这就是妙法啦。所以这个能够叫我们开悟的,不一定是听经、读诵、拜佛、念佛,任何因缘,都能够帮助我们开悟。所以佛法里面一切的设施啊,全都是功课,真是二六时中,绝没有一时一刻空过的,绝无空过,这才叫精进不懈啊。
但是,我们吃东西呢,不悟。为什么不悟呢?我们染着在味尘,讲求色香美味啊,讲求这些。吃东西啊,那个心啊,总是“哎呀这个好吃,那个味道不错,这个菜做得很好。“我们的心啊,都被那几盘菜勾引去了,在那里面起分别、起执著,那这怎么能开悟呢?!这叫不会吃饭啦。会吃饭的怎么样呢?这个舌根尝这个味啊,是如如不动。他用的是什么?用的是舌根的根性,所尝的五味的味性,那不明心见性是什么呢?!这叫会吃。就在饮食之间呢,常生智慧啊。
我们的饮食啊,是常生烦恼。...(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2-a/133–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舌味处》)


...万象,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你要说佛法繁琐,佛法真的不繁琐,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它说尽了。所谓繁琐啊,是因为你听了之后没有法子体会,只有再加以解释。解释还不懂,解释里头再做注解,才有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啊。
但是诸位要晓得,佛法没有浅深,为什么呢?佛说经的义趣,是处处指归,换句话说,句句里面都有悟处,这才叫善巧方便。所以,这一句里头没悟,不要紧,哎,也许在别的地方就开悟了。甲在这个地方悟,乙没有悟到,那么佛另外一种说法,也许乙就悟到了,还有丙没有悟到,这才开无量无边的方便门。但是总而言之一句话,其目的,都是叫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悟入自心啦,如此而已啊。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这个听经啊,研究经啊,就是不开悟。今天上午,我们在研究法华经的时候,我为这个问题给大家讲得很多啊。你为什么不开悟呢?因为你有障碍。障碍在自己啊,障碍不在境界啊,障碍不在别人,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了。如果说我们的障碍是别人障碍我们了,环境障碍我们了,这是你自己愚痴,你自己必然更造罪业。什么罪业呢?怨天尤人。哪里晓得这个境界对我们一点障碍都没有。
蕅益大师说得好啊,境缘无好丑,好丑生于心。可见得障碍在哪里?障碍在心啊,自己的心啊。什么心呢?妄心。就是在境界里头起虚妄的分别、执著、妄想,障碍在此地啊。去掉了障碍,你就开悟;障碍不去,你开不了悟啊。所以我们学佛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到关键的所在。去掉自己...(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2-a/133–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舌味处》)


...那么诸位要善听了,要会体会这个意思。
我在讲堂里头常常给诸位说,自己心地清净,在一切法里面一念不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念不生,自己这个心是平的;一念不生,万法平等。极乐世界里头,没有乐受,你有乐受,你生灭了。阿鼻地狱,叫你去上刀山、下油锅,你没有苦受,不起一念。天堂地狱平等,都不受嘛,苦乐忧喜舍,都不受嘛。这个时候叫什么?叫正受。那么你的法界,是一真法界。这就是心达到了极平等啊,一心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都现前了。十法界依正庄严,也都现前了。我们现在,只看到眼前这个,其余的九法界,我们看不到。你到一心啊,十法界都现前。
如果我证到一心,我就可以给诸位说,我们这个讲堂里面,你们在座听经,还有他方的天人,有他方的诸佛菩萨,乃至于饿鬼、地狱、畜生,都在这听,确实都有。我说法这个音声,遍十方法界。十方法界众生不到此地来,我也不到他那里去,却如同对面,是这个境界。这一点都不假的,这是真实的。才起一念呢,迷了,呵呵,一现九影。而这个一现现的这个很小,现的这个圈子很小。所以你心在一的时候,这个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经上常讲啊,心包太虚,量周法界,一心的心量就是这么大。而这个一心所现的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通通在里面,你看得到、听得到。你这个一句话,小小地咳嗽一声,尽虚空遍法界每一个人都听到。
六根的能力,广大无边,为什么呢?称性。华严里面讲周遍含融啊,这是什么呢?这是空,这是无说。说是...(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2-b/133–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舌味处》)


...十年二十年,都是一部经;贤首就是一部华严经;宗密大师一生,就是一部圆觉经。都是一样啊。
刚才讲了,这个戒律的基础,它就是五年背诵,以这个来修戒定慧。以这个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啊,作为行持的准则,在这上面扎根啊。我们要是把这个原理原则给它疏忽了,这一辈子不会有成就。如果你有成就,那可以说是很侥幸地带业往生,也不过就是如此而已。这就说你修学的时候没有根、没有本啦。
那么你们同学们,年纪轻的,你现在觉悟,还来得及。你花上五年的时间,好好地把根基奠定好。至于我们讲堂里讲经,你来听。听懂就懂,不懂也不必去问,不要去研究。为什么呢?没有用处的。你到讲堂里来啊,随喜功德就好了。你这个根基奠定之后,再来听经,就不一样啦,古人所谓是言下大悟啊,你听了会开悟啊。这个听了不开悟啊,讲经的人讲得没意思啦。
我讲经讲了二十三年了,听我讲经的一个开悟的都没有,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啊…你说六祖大师当年讲经,他讲了三十七年,有四十三个人开悟,嗨呀,平均下来一年还有一个多呢。三十七年有四十三个开悟嘛,所以他越讲越起劲啊。这个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如果不从根底上来打基础的话,这个是误了我们一生。真正误了一生啊,倒不要紧啦,来生也误了,生生世世都误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那么这个学,也许有人说了,那我们现在没有修学的环境,也没有人指导。这个不是修学的态度,为什么呢?这完全是依赖心理嘛。什么地方不是修学的环境呢?...(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4-a/133–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意法处》)


...分,就是开示;悟入啊,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啊。老师没有办法帮你开悟啊,没有办法帮你证入啊,这个悟入是自己的事情啊。古人所谓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领进门是什么?开悟。门好像开开了,打开了,替你打开了,指给你这个路了。那以后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修行在个人啦。
那么每一天在讲台上讲的时候,就是开示,就是把这个门敞开了,每一条路都指给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应该会走啊。如果说是我们以前不晓得,不知道我们初学应该怎么个学法,我在讲席上讲了多少遍,连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我在每一个地方讲经,我都讲,我都劝大家。那么做不做呢?那是你的事情。初学,就需要打根基!初学,最忌讳的,就是到处听经。天天在那里看经,这是最大的忌讳。为什么呢?你看得越多,刚才讲了,就跟阿难一样啊,增长分别,增长执著,增长妄念。你接触得越多,分别妄想就越多,这不是糟了糕了吗?!
根基是什么呀?根基是要去分别妄想。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参学?参学就是博学多闻。到善财童子那就可以了,可以参学了。为什么他有资格呢?他什么地方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接触,什么书他都可以念,人家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有这个本事啊!你现在听了,就落印象、就执著、就分别,这你没有资格。为什么不叫你到处听经?你没有资格听经,你听经,只有害处,没有利益,这个道理在此地啊。你们今天这个修学,可以说是真的没有遇到老师啊,没有人指导啊。
你要是想求我指导,我不敢。为什么呢?你要不服气啊。我求学的时候,李老师指导。我们跟他学的是,一进门,他就告诉我们,只准听他的;除他之外,任何人讲东西,不准听。你要想看什么书,要经过他同意;没有经过他同意的话,任何书不能看,大藏经都不能看。我们依教奉行,这是他的学生。到我们自己智慧开了,有了见地了,不会受影响了,他就说,哪个地方有讲经,都可以听,什么书籍都可以看。就开放啦,所以他并不专制啊。可是我在他会下,受他这个约束,整整十年,十年的基础啊。
所以如果你这个基础不稳固啊,实实在在是难。你有...(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4-a/133–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意法处》)


...啊。可是我在他会下,受他这个约束,整整十年,十年的基础啊。
所以如果你这个基础不稳固啊,实实在在是难。你有深厚的基础啊,学佛这个事情不难,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问题就是你的根底要坚固,你要认真的学习。老师为什么要你完全听他的,甚至于看一本书都要得他的同意?那就是他指导你,就是对于你心里头的思想,他大致上都晓得。你看过哪些东西,看过多少人的著作,你会受哪一方面的影响,他通通知道,他才好指路子给你走啊。你要是什么都看,看得一团糟的时候,你叫他指路子,他没有法子指给你啊。就是你的思想太混乱了,太复杂了,理不出一个头绪出来,他想教你,没有办法教,无从下手。那么对于这样的人呢,见了面就很客气,欢迎你来听经,其他一概不问。为什么呢?没有法子教。
所以这个师承,不简单啦。我是把我自己这个修学,老师指导的方法、原理原则,全盘都告诉大家了,我怎么个修学法的。你再看看古人,古人修学的时候,也是这个方法。真正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那你们自己还不肯干,那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心里啊,不看看的时候,不舒服啊。总是东看看、西看看,这儿也打听打听,那也去打听打听。将来搞一辈子,你还是在这个境界上。你要不相信,你们自己可以问问自己,自己省察省察,“我学佛这些年了,有些什么进步?”就知道了。
怕的是什么呢?不但没有进步啊,退步了。这个退步是什么呢?学佛之前好像烦恼没有这么多,这一学佛,越学烦恼越多,越学疑惑越...(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4-a/133–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意法处》)


...的。所以说【彼诸闻性,毕竟虚空】,为什么呢?没处所。就像经的前面,佛叫阿难找心,心在哪里?不管真心妄心,真心也好,妄心也好,心在什么地方?阿难七处征心,了不可得。
【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那么这是我们明白了闻性三处都无。可见得,鼻香以及鼻识,都无自性。既无自性,当然就谈不上因缘自然这些戏论了。
那么学佛的大前提,我们也常常与同修们提示,要紧的是要开悟,是要有悟处。那么这个悟处呢,又不能勉强,不是强求得来的。我们之所以不悟,诸位要晓得,不悟啊,这个里头有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呢?就是分别、妄想。去掉分别妄想啊,才有开悟的可能。我们听经,特别是大乘了义经典,这个楞严也是其中的一部,处处都是启发我们开悟。每讲到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个都是给我们开悟的悟门。所以这个经从头到尾可以说处处在指引我们,一处错过了,哎,还有,底下还有,底下错过了,下面还有,这个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啊。
我们在这个里面呢,可以有疑情,不能有疑惑,这个是必须要把它搞清楚的。疑惑呢,是迷。疑情呢,是求悟,这个是不相同的。什么叫疑情,什么叫疑惑呢?疑惑,或者是没听佛法之前,迷惑在里面,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或者是听了佛法之后呢,又迷惑了,对于佛所说的这些事理啊,莫知所云,不晓得他在说些什么,这都是疑惑。
那疑情又是什么呢?疑情就是听了佛说的话,听得清清...(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6-b/133–会通四科之四 十八界即如来藏性 鼻香识界》)


...,大家晓得,依照经文、依照注解来讲,没有味道啊。你说依照经文,人家都拿着经本子,他也会看,要你讲什么?依照注解,那别人也有注解,看注子就好了,来听你看什么?那么你要是离开了经注自己去发挥,嘿,毛病就出来了,问题就来了。到你能发挥的时候,是你有悟处才能发挥。你有一分的悟处,你就能发挥一分;你有十分的悟处,你就能发挥十分。你不开悟,一发挥,就错误。所以我们初学,特别是学讲经的,初学讲经,千万不能发挥啊。
台中李老师教学生,千言万语的告诫,决定不能发挥;一发挥,错误了,就得要背因果。那么初学的人讲什么呢?哎,就是讲注子,句句话都依注解。那么这样说,别人不看注子吗?看注子的人,到底是少数啊。所以这个听经用的经本,白文经本,不发注解的,发注解就没得讲啦,就是发经文给大家,讲注子。注子啊,古人的注子都是文言文,换句话说,我们在讲台上当翻译,把文言文翻成白话文。只要你翻得有技巧,嘿,底下听的人,还是津津有味啊,做这个事情而已啊。说错了,呵呵,说错了,古人负责,我们不负责任;他背因果,我们不背因果,这个法子很妙啊。
那么你讲古人的注子,你讲个十年二十年,你就开悟了。天天讲嘛,天天在熏习,所以不求开悟,自自然然就开悟了。你要是求开悟啊,你就不会开悟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个求的心,是个妄心,这个妄心就障碍了你的悟门。所以说不求,它就现前,心清净了,就开悟。悟,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起的。求开悟啊,那...(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98-b/133–会通四科之四 十八界即如来藏性 意法识界》)


...都记住,这是一个目的。阿难用的是这个,用的这么个心,所以他样样都记得,但是就是不开悟。可是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呢,叫你背诵经典,是叫你开悟的,不是叫你记诵经文。同样是念书,两种不同的目的啊。
但是这两种当中呢,这个记,容易,给诸位说,背的时候,记东西容易,开悟难。开悟要什么呢?开悟要念到把妄想都念完了、念尽了,妄想都念没有了,就会开悟。你这个记诵里头啊,记忆啊,还是打妄想,与你第六意识完全相应。所以为什么要念几千遍、几万遍,才能把你这个第六意识的妄心伏住啊,叫它不起现行,才能开悟。妙观察智,才能现前,平等性智,才能现前。
那么换句话说,阿难没有明了佛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意思,他是完全著相。听经,著言说相,读诵,著文字相,这是麻烦事情啊。你看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教给我们,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样受持如来的教法,你才能开悟啊。不但一切这个妄想,我们要远离,连佛的言说文字,都不执著。要不要呢?要。我们在起信论里给诸位说得很清楚,要,我们要文字,要言说,我们天天要讲经,天天要读诵,要。要,而不执著。
编号100-b/133–圆彰七大 即性周遍
昨天我就开始,因为有几个同学来谈到这个华严经的问题,我就仔细算了一下,刚才我还给严文彦讲,我们讲堂讲的这个九十九卷本的华严经,我们差不多已经讲了一半多了。由过去这个经验来看,这一部经讲下来,大概需要两千五百个小时。两千五百个小...(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0-a/133–圆彰七大 即性周遍 》)


...,哎,好像没多久,他就成功了。那么有很多人修得很苦,很长时间的修行,连消息都没有,原因在哪里呢?没开悟,有疑不懂。换句话说,处处都是疑、都是障。所以古德才讲啊,那个修行啊,叫盲修瞎练,他当然不能成功啊。所以从前,这个寺院丛林里面,每一天,我给大家提过,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修行,他功夫不间断,所以他能成就。而且利根的人,你们去看《高僧传》,看《禅宗语录》,三年到五年,开悟证果的人,多得很啦,三五年当中成就啊。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人,也很多。根性比较钝的,他熏修的时间长啊。
那么从前丛林里面,三五年就能够开悟。要是在我们现前环境里面修行,他一生都不能开悟。就是像我们讲堂里头长期讲经,你每天都来听经,都开不了悟,一生都不能开悟。为什么呢?一天二十四小时,你在此地听这个一个半钟点的经,还有二十二个半小时在打妄想,这怎么行呢?!这太不成比例了嘛。
所以人家从前的时候,二十四小时,他有十六小时心在道上,不打妄想。剩下的时间,我看大概妄想也没有什么了。为什么呢?筋疲力倦了,赶紧要去睡觉去了,他不打妄想啊。想打妄想,没有时间给你打妄想,这个厉害啊。这个三年,绝不是我们现在三十年能跟它相比的,三十年,也比不了之前的三年。
那么我们将来终极的目标,图书馆在此地是个临时的,在此地是奠基础,培福啊,修福,总希望将来我们能够有个小道场,不要大。这个我非常的有信心,能够有一个小道场,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在...(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0-b/133–圆彰七大 即性周遍》)


...这个机会去一下。我这个消息传到那里去,他们那边说要请我讲经。你想想看,跟着旅行团,这个大团体,六十多个人,节目都安排好的,哪有时间去应付他们,只能够在开会或者旅馆里见见面,没有时间。
因此呢,我就录这个录像带,带这个录像带,这是临时匆匆忙忙给他录的,另外我们这个录音带我带六十片去,就是送给他们。同时我到那边去跟他们联络联络,如果那边这个方法要是可行的话,将来我们图书馆可以不断地把这个录像带寄过去,可以寄过去。
寄过去后,一年呢,我可以到那里去看情形,到那里去住个半个月、一个月。去干什么呢?专门答复问题,采取这个办法,专门答复他们的疑问。因为在那个地方讲经很困难,昨天我也给诸位说了,他们那边听经的人很少,工作很忙碌。所以我就想,把我们视听这个方式来推广,我到美国去做我们图书馆视听推广工作,去做这个工作去的,这是很有意义的一桩事情。这个开会倒是没多大兴趣,我们还是推展我们佛教的教学,帮助那边人来修学佛法,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
前面把「观世音」这三个字讲清楚了,这是非常的重要。今天要跟诸位讲的发心,这里说『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就是指古观音佛,观世音佛。他的老师叫观世音,学生也叫观世音,我们要依照这个法门去学呢,我们也是观世音。此地这个观世音菩萨是等觉菩萨,我们现在是初学的,初发心的观世音,必定有感应道交,必定有感应,只要诸位真正的发心,发心非常之重要。发什么心?诸位就要记...(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8-a/13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音广陈》)


...
菩提心一发,给诸位说,你呀,就开悟了、就证果了。为什么呢?我们晓得,菩提心现前的人,圆教初住菩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是得理一心不乱,这菩提心现前。那么由此可知,这是大彻大悟啊,觉而不迷了。事一心还迷,理一心不迷了,是圆初住的境界,别教初地以上的境界,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这样一说,诸位听了以后决定不可以生自卑自屈之心。一听,圆初住、别初地,哎呀,那我怎么行啊,那我差得太远啦!我们不能生这个心,为什么呢?圆初住、理一心我们可以证得,人人都有分。不要这一听,吓唬住了,哎呀,这个境界太高了,地位太高了,我们没有份。没有份那我们讲它干什么?!
我们既然在此地讲解,当然我们有分。纵然你是今天才来听经的,过去从来没有听过,你也有份!你要没有份啊,这一会的因缘你就遇不到,你遇到了就表示你有份,你过去世有这个善根福德,才遇到这个因缘呢。
直心,怎样才叫做直?佛在《观经》里面,他老人家自己讲的这个菩提心,他说至诚心,《观经》里面讲的这个菩提心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跟《起信论》一对照,彼此互相一批注,就明了了。什么是直心?直心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什么叫大悲心?大悲心是回向发愿心。
诸位要记住,这不是一桩事情,发愿是一桩事情,回向是一桩事情,是两桩事情。发四弘誓愿,或者是依《普贤行愿品》发十大愿,十大愿王,要发愿。回向发愿啊,这就是大悲心。这么一看呢,这个意思就很明显。
可...(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8-a/13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音广陈》)


...给我们说破。说破,他是说破了,我们自己要悟入这个境界,才有用处。佛给我们讲「万法皆空」,我们哪一桩空了呢?没有一样空了。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把一切有为法都当作真实,几个人把一切有为法看成梦幻泡影?这就是不晓得一切法的真实相,自自然然迷在外面境界里面。
修学,这就有善巧了。像以前灌顶大师告诉我们,修行人没有其它的念头,唯守一法,然后见真。这个法子看起来好像很笨拙,看不起眼,实在是有道理,真正去用会很得力。为什么呢?那就是训练一心的办法。我们今天学佛,所用种种的办法,都不是修一心。不修一心,换句话说,增长分别执着,那怎么会成功?!增长分别执着是凡夫啊,不是佛菩萨。我们今天在这里听经,增长分别执着,读诵大乘经论,也是增长分别执着,天天干这个,那怎么得了!这个问题就大了。
换句话说,我们不懂得守一法的妙处。表面上看起来,现在这个佛教挺兴盛的,特别是在我们台湾,到处都有人在讲经说法,有人在领众修行,好像是很盛,其实很衰。原因在什么地方呢?都不得法,都不能够守一法。譬如我们在民国初年大陆上,只有一个道场它提倡的守一法,那就是苏州的灵岩山,印光法师,它就守一个办法,念佛。所以灵岩山的道场是长年佛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打佛七,它叫长年佛七道场。道场里只有念佛,它没有经忏佛事,它也没有讲经,唯守一法,的确也成就了不少人。
那么你要问为什么守一法就能成就?我们要追究这个病根...(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11-a/13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音广陈》)


...会讯》,这是几位年轻的同学们他们发起的,用意非常好。他们感觉到我们图书馆的会员呢,遍及全省,所以希望用这个刊物将我们图书馆的活动给大家做一个翔实的报告。我们是以会员为主,所以叫会讯,对内的刊物。实在讲呢,这个一般办刊物,这个稿源是一桩很头痛的事情,要到外面去找文稿。那么我们这个小刊物呢,可以说内容太丰富了,只要诸位每一天写五十个字,这个刊物就容纳不下了。我们讲席,一个星期固定的有四次,还有你们许多同学的实习讲座,的确内容非常丰富。所以希望这个刊物将来能够把我们图书馆所讲的这些经论,摘要地给会员们做一个报道,那么这个就是无量功德了。不但图书馆本馆的这些出家人每个人要负责一部分,更希望凡是在图书馆听经的同修,都可以随便写一写,你听经的心得,你听经的感想,都可以写一点,那么这个内容的确我觉得是相当之丰富。现在这个刊物是月刊,每个月出刊一次,如果大家写的东西很多呢,我们一期出个八版,出两张也可以。可以随同我们所印的经典,寄给外县市的会员,他们没有机会来听的。最近呢,我们在淡江大学也有一个圆觉经的长期讲座,那一部分呢,就是圆觉经的心得与感想呢,就请淡江的同学们来负责任。我想你们一个月提供一个版面,应该不成问题。如果有更多的呢,都欢迎,我们这个四版不够印,就印八版,就再增加一张。
我们看今天的经文,这个『生灭既灭』,就是生灭的两边也离开了,所谓是能空的觉智、所空的理障。这个能与所虽然都离开了,如果以为这样就是圆满,这个境界就算圆满的、就算是...(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12-a/13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音广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