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了凡四训(第七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4-1-6 17:08
標題: 了凡四训(第七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10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七集)  198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19-001-0007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页第六行。昨天讲到忏悔的效验,举了几个例子,一个就是有一种心安理得,轻安愉快的,这是好现象,另一种就是智慧开了。今天我们接着再看,「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这一句是讲繁杂琐碎的事情,一般人处这个事情觉得杂乱无章,你去办就很容易就把它理出一个头绪出来,这也是一个好现象。在平常如果我们多留意,的确能够看得到,有许许多多人,明明是很容易处理的事情,他去办就办得很乱,愈办是愈没有头绪。在过去我们常常想,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到以后看多了,确实是有这种事情,所谓是不善处事。待人也是如此,人事上的纠纷,有些人很好处的,他跟他一交往,麻烦就来了,像这些相都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以往我们处人接物都是心情很杂乱,也没有方法,这个时候忽然觉得很顺利,这也是一个好现象。

  「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这里有个批注,「此大福德、大智慧相」。但是这里要记住,不是遇到那个怨家对头他对你回瞋作喜,而是我们见到他的时候自己回瞋作喜,这是真正的福德,没有相当的修养功夫到不了这个程度。而且在修学法门里面,也可以说这一关很难突破,就是怨家对头,恨之入骨,你能够把这个怨恨的心放下,这是在修行里面初步功夫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修怨亲平等。要真正去做,这个事情要不认真的做,是很大很大的障碍,我们自己应当要觉悟。

  「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这都是好现象。作梦,梦到见到佛菩萨,像孔老夫子作梦,他梦到周公,可见得人家这个梦是个吉祥的。学佛的人能够作梦,常常梦见佛菩萨,这也是吉祥的,这是好事。你梦到佛菩萨,佛菩萨当然给你开示,当然给你说法,这是可以相信的。梦鬼神就不太好,这是要记住,与鬼神交往好处少,一旦鬼神翻脸了,这事情就麻烦了,就是说他的心情不稳定,不像佛菩萨。「或梦飞步太虚」,在空中飞行,这是好梦。「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这个都是稀有殊胜之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换句话说,业障重的人,他就是天天想佛菩萨,晚上也梦不到佛菩萨,为什么?业障重。业障轻的,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以这个梦里头有这些现象。底下两句话是很重要的。「然不得执此自高」,不能因为你有这些瑞相就觉得跟别人不一样,反而增长贡高我慢,那就错了。「画而不进」,画,好像自己画一个界限,止在这个地方,不再往前进了。

  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了,诸佛菩萨为什么不常常现身给你看?就怕你这个毛病。你自己没有能力,一见到佛菩萨就贡高我慢,就瞧不起别人,所以诸佛菩萨决定不现身。如果现身的话,你要觉悟到,决定是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萨,他叫你自己画个界限,把自己封锁起来,不再求进取了,那你就上他的当了。妖魔鬼怪才干这个事情,诸佛菩萨不干这个事情。因此有一些学佛的人,在初学佛的时候有很多瑞相,到后来的时候没有了,最初的二、三年有,到后来十几二十年都没有了,心里很紧张,我是不是退步了?你们想想他是不是退步了?刚刚学佛有这个事情是常见的事情,为什么?给你起信,使你相信这个是真的。常常有,这个就怪事了,那就不是好事情。所以这种事情只能够偶尔有个一次、二次,决定不能常有。你说我们净土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他一生见到阿弥陀佛示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相只有三次,他在一生当中只见过三次,并不常见,那就足够了,见一次就够了,他见三次。像这些情形正是佛菩萨大慈大悲。

  我们在初学的时候遇到这些瑞相,后来遇不到,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决定不是自己退心了,不是,那是正常的现象。什么时候你才会再遇到?像远公大师这样的人物,见到这些相不动心,就会多见到几次,见到这个相跟没有见一样,如如不动,也不会对这个说、对那个说,不会讲的。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打佛七的,我也参加过几次,佛七当中有人说,我见到莲花了,我见到佛像了,到处宣扬,唯恐人家不晓得他的境界。所以有人来问我,他是真见到还是假见到?我就想可能他在那里幻想,幻觉,不是真见到。为什么能够判断他不是真见到?感应道交你自己要有程度,这个一点程度都没有,他怎么会见到?就是真正他见到了,这是魔变现的,不是真正的好境界。程度够的人见到的时候决定不说。他什么时候说?他临命终时往生的时候才会告诉大家,我什么时候见到什么瑞相,什么时候见到,他才会告诉大家。告诉什么?要走了。决定不是见到的时候马上就告诉人,这里头生贡高我慢的心。好像这个佛七当中,我有成就,你们都不行,都不如我。所以我们一看到这种态度,就晓得他程度不够,不应该有感应,应该有感应是心地清净的人。

  下面举出几个人来做例子,「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这是举古人勇于改过的一个例子。二十岁很年轻,就能够自觉,这是相当不容易,他就晓得自己有过失,知道过失他就肯改。我们讲到忏除业障,要有这样的勇气才能将业障忏除得尽。「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你看看这个改过,天天改,改不尽。从这个地方看,就是人家的境界天天在提升,这个在佛法里面讲「勇猛精进」,你要一天不改过,一天就没有进步;天天有过可改,是天天在进步,希望我们了解这点意思。「古人改过之学如此。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猬是像刺猬一样,这里小注有。「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这是讲我们一个平常人,我们的过失太多太多了,可是自己不晓得,好像自己没有过失,为什么?没有反省、没有检点。「心粗而眼翳也」,我们的确是这个样子,心太粗了,眼睛好比有翳,见不到自己的过失,这个是罪相,不是福相。福相的人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能够改过自新,这个人才有福,断定他有好果报。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这个就是能看得出来,你自己不晓得,别人能看得出来,这个是业障重的人。底下举了几条,这些我们都要检点,我们有没有?如果有,就要晓得是很重的业障,有这样的业障,你说学佛,没有法子开悟。所以入佛要以智慧为根本,没有智慧不能入佛,唯有智慧才能破我、法二执,定功没有法子破的,智慧才能破。可是智慧必须要以福德为基础,没福的人哪来智慧?所以我们对于福德要重视,不能以为我修慧就可以,我不必修福了,你修慧不修福,你那个智慧不是真智慧,真正的智慧是要福德为基础,有福之人这些相没有。你看第一个,「或心神昏塞」,昏是昏昧,塞就是不开窍,智慧不开。「转头即忘」,学一个什么东西,没有记性,学着就忘掉了,忘失,心太粗,这是业障重的相。「或无事而常烦恼」,你有事情烦恼这还有个因缘,没有事情自己生烦恼,这个不是有福的相。

  「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这就是见到了正人君子,自己什么?自己感到好像不愿意跟他接近,见到那些小人他精神百倍,见到正人他畏缩、回避,这都不是好相。有福报的人他所接近的都是正人君子,跟他们往来自己得利益。这些人怎么样?这些人要求,这些人很愿意接近年轻人。我那时刚到台湾来,一个人到台湾,谁也不认识。可是我结交了一批大学教授,有二十多人,都是名教授。先认识一个、二个,彼此就可以往来介绍,他们朋友之间也往来,也会把我介绍去,所以就认识很多。有空的时间跟他们在一块聊聊天,听听他们的话,自己长许多学问,长很多见识。那是捡现成的,我们自己要去读书要读多少书!古人所说的,「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个一点都不错,你常常跟那些人接近,自己才能长学问。所以我年轻的时候,一有空闲就去找那些人,向他们请教,没有事跟他们坐在一起,听,不问,听,听他的高谈阔论。所以要自己争取,这样的人真是求之不得,见到他怎么能够说是拒绝?

  「或闻正论而不乐」,这也是没有福报之相。譬如讲经说法,这完全是正论,纯正之论,你看有一些人到道场来,勉强人家把他介绍来的,拉他来的,我在这里看得很清楚,坐个几分钟坐不住了,他就走了,下次再不来了。某人告诉我,我好不容易把他找来,拉过来,你看他没有听几分钟他就走了,他坐不住,他外面去玩去了。纵然是有地位、有财富,没福,他那个地位财富保不了多久,这是我们能看得到的。「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布施给别人,好心送礼给别人,人家不但不欢喜,还要抱怨你,这没福。照理说的时候,帮助别人,送别人礼物,人家一定高兴、感激才对,为什么人家会抱怨?这里头一定有道理,人与人往来是如此,国家与国家也是如此。你看二次大战之后,美国人,美国最富有,到处帮助别人,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凡是受援助的人没有不痛恨美国人的,所以美国人没有福报。中美断交的时候,我也发表了一篇不太长的评论,我就说明我们跟他断交是我们之福,因为我们有福,他没有福报,他跟我们没有法子做朋友。我们是根据正论来说法,确实是如此。美国今天的国力走下坡,我们台湾真正是福地,这是我们自己要觉悟、要晓得。这就是施惠而人反怨。

  「或夜梦颠倒」,晚上作梦很多、梦很乱,这个也不好。「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茍一类此」,如果我们万一有这个现象,「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有这个相不怕,没有关系,只要你明白了、知道了,知道了就可以改。怕的是什么?有这些相自己不晓得,换句话说,你这个改过的念头就发不起来。知道了,这就是改过的机缘成熟了。上面这是讲的改过的方法。

  改过之后,再要讲到「积善之方」。两个大题目,把改过放在前面,积善放在后面,过要不能改,你虽然行善,善跟过恶抵消掉,所以善没法子积,做再多的好事都被你的过失抵消了。这就是说明为什么积善之前先教你改过,道理就在此地,你能够把过恶都能够革除了,你所修的这个善才能够积得住、才能保得住。诸位请看底下这一篇。「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易经》里面的两句话,世出世间的圣哲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深达因果的道理,深深的通达,这才称之为圣、称之为贤。如果要想深达因果之理,这是学问,这是功夫,没有相当的学问功夫你看不到,你也说不出。你的学问功夫到达这个程度了,这个境界是你亲自见得的,你自己信得才深,你教给别人,无论在言语、在态度上,决定没有疑惑,听的人才能相信。如果对这个问题自己都有疑惑,怎么能叫别人相信?我跟你讲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自己还没搞清楚,自己没有搞清楚,怎么能叫你清楚?特别是因果报应这个道理。

  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首先讲这是讲孔夫子家里。「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这是孔夫子的父亲。「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果然他生了一个小孩,这就是孔子。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说积德最深厚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孔子。孔子一直到今天,他的后代孔德成还是受人尊敬,祖宗积德,积的德太厚了,这一家七十多代不衰,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印光法师文钞》里头有记载,他答复哪一个人的我不太清楚了,我有这么一个印象,他叙述这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老人家举出三个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孔子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范仲淹,范仲淹他是宋朝人,你们在《宋史》里头读他的传记,在古文里头念他的文章,你就晓得这个人的为人,他的家道一直到清朝末年都不衰,这是范仲淹积的德大。另外一个我们就不太清楚,印祖说清朝初年有一个姓叶的状元,叶状元,他这一家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不衰。他就举出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三个人,非常非常难得,来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只要真正做,历史上确实有例子给你做证明,这是我们一定要相信的。在整个世界上来说,我也可以告诉各位,三次大战事件之后,这个世界上第一等的强国是我们中国,不要看到我们现在衰弱。为什么?就这两句话你想通了你就相信。我们古圣先贤代代祖宗都积德、都积善,在一个国家里面讲,我们是积善之国,必有余庆。

  「孔子称舜之大孝」,孔老夫子称扬大舜,我们中国讲孝一定是以舜为榜样,如果大家以舜为榜样,才能真正讲到尽孝。如果你们觉得这个家庭好像父母兄弟很难相处,你把《史记》里头舜王这一段你把它抄起来,天天去把它念一遍,你能够效法舜王,我想你家的父母兄弟对待你,绝不会像舜王的父母兄弟对待他那样子,那简直就是没法子可忍,处心积虑要置他于死地,他有没有瞋恨心?他责躬反省,总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心,从来没有怪父亲,没有怪他的继母,没有怪他那个继母的弟弟,没有,都是认为总是自己错,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这才叫孝顺。所以到后来他的父母兄弟都被他感化了,这是大孝,真正是个尽孝之人。「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这是从古圣先贤他们所见到的,所教导我们。

  下面了凡居士又举几桩比较近代一点的事情来证实。他举的一共有十个人,这十个人在了凡居士那时候都是很近的人,这是就近举比喻,大家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些人有的当时都还在世,一提起来大家都晓得。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去读历史,这一部《二十五史》,说实在话,就是因果报应的记录。你要是用《易经》的这两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二十五史》就是证明,也就是这两句话的批注,我们怎么能不相信?

  他举出第一位,杨荣,「杨少师荣」,名字叫荣。「建宁人」,建宁是现在的福建建瓯县,我在那个地方住过六年,杨少师的家里我还去过,他家里匾额很多,皇帝送给他的匾额,挂在他家门口,门口还是大的灯笼,上面写个「杨」字,我们那时候很小,常常经过他门口过。「世以济渡为生」,这是讲他的祖先是摇渡船的,是以这个维生。「久雨溪涨」,福建的河流比台湾稍微好一点,好不了太多,因为它是丘陵地带,这个河流水急,在建瓯那个地方已经没有办法行船了。所以你看这个船,大概从福州闽江口只能够到延平,就是到南平,南平到建瓯这一段船就不能通了,水势太急了,那个雨要是下多了就涨水,这就是叫发大水。「横流冲毁民居,溺水者顺流而下」,这是讲有水灾的时候。「他舟皆捞取货物」,发横财了。杨少师的祖先呢?你看看,「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这是救人为第一,别人就是捞取财物,他什么都不要,专门看哪个地方有人淹在水里面,专门救人。

  「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这就是指他的祖父跟曾祖父,在一次水灾里面救了多少人性命,不贪财物。「子孙当贵显」,所以这个贵显之家都是多少代积的阴德,前面也给诸位提起过,决定不是偶然的,他的先人一定有做阴德,子孙才有发达的。这个地方就谈到了风水,谈到地理、谈到风水了,这个事情也确实是有。可是在佛法里面,你们刚刚念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学佛的人心地纯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吉祥的。佛法讲到殊胜之处是讲心地清净,这是世间真正是大意里面所讲的积善余庆,这是讲到果报。这是遇到有个人指点他,叫他把祖父葬在什么地方,指给他这个地方,这就是现在建瓯的所谓是白兔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弱冠是二十岁。「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这是举出这一个人,这个杨少师,这是积善之家,所以到后来才有这样的富贵。

  第二位讲「鄞县杨自惩」,鄞县这里批注上有,就是现在的浙江宁波,这个人「初为县吏」,在县政府做一个小差事,并不很显耀。「存心仁厚,守法公平」,心地很厚道,真是公门之中好修福。在当时司法与行政是合并,没有分开的,所以这个知县,县太爷,那真是父母官,不但他管行政,也管司法。分开是到民国以后,司法跟行政才分开,在民国初年的时候还没有分开,所以有很多诉讼案件,刑事案件,都是县长来审理。「县宰」,县宰就是县长,「严肃,偶挞一囚」,偶是偶然,打一个囚犯。「血流满面,而怒犹未息。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他就替这个囚犯说了几句公道话,这个就是我们存心要仁厚,要能够原谅人。他犯了过失,为什么他会犯过?过失,难道这个责任完全怪他吗?环境之所使。今天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犯罪的,如果把这些人把他放在过去这个社会里面,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犯罪,社会要负责任,家庭要负责任,学校要负责任,决定不偶然。你要能够说是多方面去想想,对于那个犯罪人犯得再重,你也会同情他,也会可怜他。这个说的是很有道理,你真正了解他犯罪的前因后果,知道他的这些情形,那就不一样了,你就会同情他、就会怜悯他。这个知县也很不错,也很好,听了之后,也就动容了,「宰为之霁颜」,被他所感动。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他常常为这些罪人开脱,那些罪人对他感激,也常常有礼物送给他,他一概都不收。因为他这样的廉洁,所以他说出这个话县太爷才服。如果他收这个囚犯的礼物,大概你是得他的好处,你帮他说话,你说的人家不服。人家送一点礼物,他一介不取,可见得并没有收人家的好处,说的话是公道话,这个能服人心,连他的长官都服他,自己做得正,救人要这样的救法。家贫,你看,他不是家很富有,家很清贫,人家送的礼物都不取,这个人廉洁可知。「遇囚人乏粮」,从前的囚犯可怜,发配的时候是要自己带粮食,公家不招待你,路上不管你粮食的,他常常总是想很多方法来帮助他们,不叫他们在路上受饥寒之苦。「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可见他家真是清寒。自己想一想,囚犯太可怜了,跟他太太商量商量。他太太就问,这囚犯从哪里来的?「自杭而来」,从杭州那边来的,这个路相当之远,「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太太也好,「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这就是把自己家里的米分一半给囚犯,实在是难得。

  「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吏部就是我们现在的内政部,侍郎就相当现在的政务次长,这是先人积德积善。也许诸位会发现一个问题,祖先积善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家会发达?这里头关系大了,这些子孙是什么子孙?都是他积善的时候,受他恩惠的,报恩而来的,他怎么不善?孝子贤孙,报恩来的。你要是祖先作恶,跟人家结的冤仇,那个冤仇没法子报复你,好,碰到了,投胎做你的儿孙来报仇,这个就是败家子,会搞得你家破人亡。

  你们读历史,方孝孺就是报仇来的。方孝孺的曾祖父葬他父亲的时候,那就是方孝孺的高祖,这个坟地,他要开这个坟地下葬的时候,头几天的时候,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来求他,求他怎么样?他说你葬你父亲的这个地方,正好地底下是我的家族,我的家族人口很多,希望你能够把这个时间延三天,我们搬家把这个地方让出来让给你。好像是梦过有二、三次,他不相信,结果那天葬的时候,挖这个坟的时候,挖到底下是蛇,看到一窝蛇有七、八百条蛇,还有许多小蛇。结果就是因为他开这个地葬他父亲的时候,把这些蛇都杀了。所以说方孝孺就是蛇来转世,方孝孺的舌头就跟蛇一样,当中有个裂口。所以你看历史上,犯最重的罪灭九族,方孝孺灭十族,哪来的十族?老师算一族,你说教他的老师也倒霉,灭十族。我们中国历史上灭十族只有他一个人,报怨而来的。你晓得这个道理了,积善之家,受他恩惠最重的必定来报恩,所以出这些孝子贤孙,来报恩来的,这么一个道理。

  也许诸位又要问,报恩,他那个祖父已经过世了,那怎么个报法?这一点诸位就要想到,在以往这个时代,子孙发达了,能够追封到七代,你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你是多大的官爵,皇帝一个个追封你这个官爵,虽然他在世没有能够受到,死了以后,这种荣耀是大家称赞的,这是福报。所以名也是福,无论你在世的时候是享大名,或者是你死后享大名,都是福报。千万不要认为死后这个荣誉、这个福报是假的。在世的时候又何尝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要说得更实在一点,这个身后的荣誉还倒是真实,为什么?能够传到千年万世,在生的时候享的这个荣誉,说不定死了之后就没有了,所以说留名于千古,这个是大福报。在生享受的,这个人未免太现实了一点,所以要有长远的影响。

  这是讲到他儿子做到相当于现在的内政部的政务次长。「长孙为刑部侍郎」,刑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司法部,也是侍郎,也是政务次长这样的地位。「次孙为四川廉宪」,廉宪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省主席,但是他并不是省主席,地位相当于省主席,他是属于皇帝钦差一类的,我们常讲钦差大人,这是属于钦差一类的。「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今是指现在,他写这个文章的当时,楚亭也是他的后人,这是人的名字,做官有德政,这都是他家的后人。证明祖先积德,家里有这么多人出来,余善!

  第三位是讲,「昔正统间」,这是指过去英宗的时候,也是明朝。「邓茂七倡乱于福建」,这是一个土匪头,号召叛变、造反的这些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这些都容易懂。「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布政司是从前官的名字,相当于现在的民政厅长、财政厅长这一类的,这个批注里头有,管理全省财政、民政,这是布政司,他在这里,这就是积了德。「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这讲用兵的时候,一定要爱护老百姓。

  这桩事情你们诸位要读《宋史》也很明显,赵匡胤当时起兵的时候,他底下有两个大将,两个都姓曹,一个是曹彬,一个是曹翰,你们看《宋史》都有,《资治通鉴》里面也都记载得很多。曹彬非常仁慈,绝不滥杀,他这个军队非常有纪律,爱护老百姓,尽可能的不多杀人,所以曹彬的子孙都好,子孙多少代都是为将军。曹翰这个人也是很有能力,杀戮太重,他攻一个城,人家守城守得很坚固,费了很大的力气把它攻下来,攻下来之后,他很生气,下令屠城,无辜的老百姓都被他杀掉了。所以曹翰,没有等到他死,他的儿孙就有沦为做乞丐的,女儿沦为娼妓。这两家的后人简直不能比。这个公案将来你们在《历史感应统记》里能看到,好像《感应篇汇编》里头也有,在哪一段我不清楚,《安士全书》里头都有记载,用兵要谨慎。

  我们今天看以色列对巴游太过分了,滥杀无辜,你看那无辜的老百姓死了多少,以色列会有好处吗?这些冤魂将来投胎都投到以色列去,都做以色列的国民,内部给他作乱,谁懂得这个因果报应?所以你晓得这个因果,因果三世这个果报,决定不敢害人。你害一个人,他现在没有抵抗力,一转世到你家里来,以后会整得你家破国亡。害人之心不可有,别人害我们,我们要原谅他,不要去报复,因为这个报复冤冤相报,永远没完没了,生生世世纠缠不清,非常之可怕。

  他的子孙就得了好的果报,他能够不妄杀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这是一代的宰相,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院长。「孙丕,复中探花」,探花就是殿试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第四名以后都叫进士,由此可知,探花是进士的第三名,状元就是进士的第一名。

  第四位讲「莆田林氏」,这个也是世家,这是莆田的世家。「先世有老母好善」,这个林家有个老太太喜欢行善事。「常作粉团施人」,布施贫穷饥饿之人,谁要去问她要,她都欢欢喜喜的送给你,让你吃个饱。「无倦色」,你天天到她那里去要吃的,她也不厌倦你,不会说你怎么老到我这来,不会,没有这种辞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这是变化的一个道人,天天到她那里去讨,每天去讨六七个粉团,这个老太太天天给他,一天都不缺。「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试验她,真正是诚心,没有厌倦。我们现在也有行善的,也很喜欢布施,二次、三次很欢喜,如果天天来,他就烦了,好吃懒做,你为什么不去找个工作做,天天来吃闲饭?就加以斥责,心地不诚,没有像这个老太太心地诚实,没有分别心,只要你来她都欢喜。所以你们行善也有仙人变化人来试验你,这一试验,不行。所以你的好果报就得不到,你厌烦了,那怎么行?你不是真正的修善,真正修善是决定不变心的。

  「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我怎么报答妳?说妳的府后,妳住的地方后面有一块地,这个地方风水很好,你们先人可以葬在这个地方,「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麻子是芝麻,一升芝麻,那有多少?太多太多了。你后来的子孙世世代代做官,做官的人数有一升芝麻那么多。「其子依所点葬之」,就是葬这个老太太,老太太死了以后,她的儿子就依照这个人指点他,去葬在那个地方。「初世即有九人登第」,这个是实在不容易,我们一直到民国初年,大概连我们民国初年林主席林森,他的祖籍恐怕还是莆田林家的。所以福建林家是第一大族,子孙很多,在社会上都相当有地位。「累代簪缨甚盛」,簪缨是古时候做官戴的帽子,这就是说他家代代读书登第做官的人很多,「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他家里可以夸这样大的海口,这个也是事实。

  第五位举的是冯琢庵太史,太史相当于我们现在国史馆的馆长这样的职务,说他的父亲,「为邑庠生」,庠生是秀才。「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殭矣」,这是救一个人的命。「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这是一个穷秀才,穷秀才干什么事?在过去多半都是教书,自己家里住的房子很小,不能招学生,总是找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在那里开个馆,或者是借用公共设施,在从前祠堂比较多,利用祠堂这个地方办私塾。他去教学的时候,路上遇到这么一个人,快要冻死了,他把他救活。他梦到一个神人告诉他,「汝救人一命」,救人一命怎么样?「出至诚心」,这一点不容易,一心一意只救人,绝不希求什么报答,也不希求阴功。如果你们将来碰到的时候,这是我的大好机会来了,我可以积阴德了,你有这个心就不诚了,为什么?你是有代价的、是有条件的。人家那个时候救人,可没有想到我后来有什么果报,没有,哪里想到这个事情!这才叫真心,这个心可贵。「吾遣韩琦为汝子」,韩琦是宋朝的名臣,我们在《宋史》里读过的,韩琦死了在鬼道里头,派他来投胎,来做你的儿子,你看轮回转世,韩琦再转世到他家去了。「及生琢庵,遂名琦」,琢庵是他的别号,名字就叫琦,这个就是冯太史,冯琢庵太史,他父亲救了一个人,出于至诚心,韩琦到他家来投胎。

  第六讲「台州应尚书」,尚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部长,侍郎是政务次长,尚书是部长,我们现在叫部长,那个时候叫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这个业是读书。「夜鬼啸集」,鬼神真有,不是假的,「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人心清净、正直,不怕鬼。你要是怕鬼,你心邪,行为不正,这才怕鬼。正大光明,怕什么鬼?我问你们怕不怕鬼?鬼有什么好怕的,鬼怕人是真的,人怎么会怕鬼?俗话说得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可见得鬼怕人比我们人怕鬼要严重得很多,所以你不怕他,他就怕你了。你要怕他了,他心里一想,你比我还胆小,可以跟你开开玩笑,可以欺负欺负你。尤其是心地清净行为正直的人,没有怕鬼的理由。这个应尚书他壮年时,年轻的时候,他不怕,别人在那个地方怕,他不怕。

  「一夕闻鬼云」,听到一个鬼在商量,说「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就是她的公公婆婆,因为他的儿子出门去了,很久没有回来,不知道生死下落。在从前交通不方便,书信往来根本没有邮政,要托人寄一封信,只有熟人经过你的家乡,托人带一封信,相当不容易,确实很困难,没有现在这样方便。所以出去多少年,连消息都没有,不知道死活,逼着他的媳妇改嫁。可是媳妇很贞洁,没有办法,准备上吊,已经动念头了,公公婆婆逼得急的时候,明天夜晚准备上吊。大概这些鬼是吊死鬼,有替身了,很欢喜。「吾得代矣」,我明天有替身了。相传这个吊死鬼如果找不到替身他不能够轮回,不能投胎,这很苦很苦的事情。所以诸位要晓得,无论遭什么冤屈,决定不可以上吊,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你不晓得这个后果不堪设想,这个事情要不得的。

  他听到鬼说这个事情,就晓得明天这个人,这是好人,就想办法救她。可是自己没钱,赶紧跑回去卖田,得了四两银子,把他的田卖掉,卖了四两银子,就假造一封书信,明天就到她家里去,你的儿子托我带信给你,还寄了四两银子来。他父母看那个笔迹不是儿子的,但是银子总是真的,这就好,儿子有消息了,媳妇不要改嫁了,做了这个阴德,积了这个好事情。所以你看看,他父母见了这个信,笔迹不对,可是想想,信可以假造,银子不是假造的,这一想,大概是儿子不得空,叫朋友代写的,托人寄钱回来了。这一想,儿子一定还平安,还在世间,这媳妇可以不要改嫁了。儿子以后真的回来了,「夫妇相保如初」,这是救了一个人的命,也成全了一个人的家庭。

  以后他又听到鬼在说话,我应当这个替死鬼代我,奈何这个秀才坏了我的事情。旁边就有一个鬼说了,你为什么不嫁祸于他,不找他的麻烦?这个鬼说,上帝以这个人心太好了,命他作阴德尚书,那我想找他的麻烦也找不到了。这个应尚书自己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为善更加努力。「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胀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这一条最难,其余的真是都容易做,这个很难。横逆是什么?无理的来找麻烦、来侮辱他,他不反驳、不辩白,反而自己来反省,总是责备自己照顾得不周到,「怡然顺受」,这很了不起。「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下面再看,「常熟」,这是江苏县名,现在也叫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这是出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他家里富有,田地很多,当然不是自己种,是贫民去种,种的时候,他收租。遇到荒年了,庄稼没有收成,他首先就提倡,今年的年租我们不要了,让老百姓好过日子。不但不要这个田租,而且自己家里的谷仓打开来,「分谷以账贫乏」,还来救济这些贫困之人。这个事情也是出于诚心诚意,真正的善行。夜晚就听到有鬼在唱歌。见鬼这个事情是真有,现在有很多人都见过鬼,这个是一点都不假的。鬼说话能够听,听得很清楚的,大概不太多,见到鬼是很多人,很多人见到鬼。唱歌唱些什么?「千不诓」,诓是欺骗人,「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继而呼,连夜不断」。这一年凤竹果然做了举人,中了举。

  他的父亲听到这个事情,行善的确有了效应,于是乎「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这是便利于行人往来,这是很大的功德。「斋僧接众」,这个底下有批注,僧是人中之福田,人天师范。诸位记住,这是明朝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出家人还要经过皇帝考试,随便普通人想出家那是做不到的,还是在度牒这个时代。废除度牒是清朝顺治皇帝以后,出家人就随便了,顺治之前,出家人要经过政府考试,皇帝颁发度牒,才有资格出家。所以那个时候出家人的地位在社会上是很高的,一般人见到出家人没有不恭敬的。所以斋僧这个事情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乐意去做。接众,这个也是对出家行脚的参学的人,他遇到了,他招待,接待他们,供给饮食,四事供养,接待这些参学的人。

  「凡有利益,无不尽心」,这个利益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之事,利益大众的事情,无不尽心尽力去做,所以才有效验。今日之下,有钱的人家也在做,说老实话,他之所以没有效应,因为不是诚心诚意的,做一点好事,后面附带的条件都很多,而且条件都很苛刻,就好像商场里面一样,我这个资本下去了,一定要有多少利润赚回来,斤斤计较,这哪里会有果报?你看人家行善的时候,无条件的,所以果报才这样的殊胜。后来又听到鬼又在说了,「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这个都堂相当于现在的我们监察院的长官。「凤竹官终于两浙巡抚」,这是讲他做官,他是死在任上,这个时候他的身分是两浙的巡抚,这是在地方上的首长,巡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主席。

  后面还有两段,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诸位从这里看,所举的,你看真正诚心诚意去积善,去做好事的,后来的果报,确实如圣人所说「丝毫不爽」。这些话了凡先生勉励他的儿子要积德行善,我们读了也要认真的反省,也应该要学习。回向,我们也以很诚敬的心,这个回向才有功德,以我们的清净心来加持他,祝福他。这与鬼神也有相应之处,所以回向不可以流于形式,形式就没有意义了。我们要以真心来祝福他。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