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安法師:現代人心裡空虛迷茫的原因 [打印本頁]
作者: edmcany 時間: 2012-4-19 09:39
標題: 大安法師:現代人心裡空虛迷茫的原因
本帖最后由 edmcany 于 2012-4-19 16:38 编辑
大安法師開示
[attach]1701[/attach]
問:現在社會上大多數人心裡都很空虛,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怎麼解決?
大安法師答:現代人大多內心很空虛,尤其是青年人的迷茫,其形成之因與解救之方,這兩大問題非只語片言所能說清。這裡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心理的、宗教的諸多因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大問題其由來也漸,療治亦頗棘手。然此問題關係著個體的休咎,民族的興衰。於此不妨從佛教文化理念的視角,略標一二。
現代中國人迷失了深層心性的依托(或謂安心立命之所),在感官物質的迷宮裡,受與生俱來的盲目力量(貪欲)的驅使,加速度地追逐五欲(財色名食睡)的最大化享樂。然而五欲的享受是暫時的,是無常的,是會樂極生悲的。更何況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要獲得五欲的滿足,是非常不容易的。以至於有些人採取非道德的手段達到其目的,美其名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這種生存狀態中,道德的觀念,精神的價值,審美的好樂,生命意義的探索,這些概念對現代人是那樣遙遠、疏離。人人每日都心系名利,我們可以看看鬧市中匆忙的身影,繃緊的臉龐, 警覺的眼光……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人到底為了什麼呢?難道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幸福麼?高科技的便捷,高消費的奢靡畢竟不能填補心靈的空虛,反而形成一個悖論:追逐外境的程度越高,迷失內心的程度就越深,所謂“嗜欲深則天機淺”。於是,現代人內心的空虛與迷茫在所難免。
拯救之路究竟在何方?從哪裡跌到,便從哪裡爬起。我們迷失心性,追逐外境,遭受諸苦。現今一念迴光,尋找精神家園,獲得安心立命之所。從體起用,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事業,方能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特別重要的是,我們要深刻了知一件事情(此事由世尊金口所說),在法界中,有一位慈悲超逾父母的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都在慈悲關顧著我們,隨時給予救助,令我們在一切厄難痛苦中,獲得大安心、大安樂(“一切恐懼,為作大安”,這是彌陀因地之大願)。只要我們至誠皈投阿彌陀佛,一切身心的苦惱都會得到圓滿的解決。我等奉行淨業三福,世界也會變得祥和美好。深信切願,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安養樂邦,即是無與倫比的良方。
大安法師:人從哪裡來?
《起世因本經》中說,地球上的人是從光音天下來的。光音天是初禪天。光音天的人就是在空劫(成、住、壞、空)快到成劫的時候,飛行過來的。那個時候,地球上還沒有人,但是有很多的豐茂果實。他們吃了這個地面上的果實之後,就飛不動了:因為濁重了。地球屬於欲界,欲界的植物果實都有雄雌的差異。光音天是色界天,色界天人無男女區別,但是吃多了欲界的植物果實之後慢慢就有了男女的差別。慾望輕的轉為男的,慾望重的轉為女的。
有男女相之後,就有了世間的感情、愛欲,慢慢地家庭也產生了。有了家庭就有私有財產,家與家之間就有糾紛,於是產生裁判官(剎帝利),而後慢慢形成了國家。
原本從光音天過來的人,壽命都很長。古人的壽命也比現在的人長。我們讀中國的古書,就會知道三皇五帝的壽命都很長,做天子的時間都是上百年,短的也有八十多年。而且在福報方面,古人的福報也比我們大。跟古人相比,我們的生存資源是越來越匱乏。陸地面積越來越小,金銀財寶越來越少,水資源越來越缺,糧食產量越來越不足,連空氣也是越來越差。於是疾病、怪病頻增,天災人禍不斷,道德感越來越差,壽命也越來越短。可以說,人是在退化,而不是達爾文說的在進化。
處在減劫的時候,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每百年平均人壽減少一歲。到了人壽平均三十歲的時候,饑饉災就出來了;人壽平均二十歲的時候,瘟疫災就到了;人壽平均十歲的時候,即有刀兵災,這時一草一木都變成了殺人的凶器,人類互相嗔恨,互相殺害,直至人類所存無幾才止。因此,人會活得越來越痛苦。
所以說,我們佛弟子要明了這種生存的真實狀況,要生起猛厲的出離心,信願持名念佛,儘早離開這越來越濁重的娑婆世界,早日到達清淨、莊嚴的極樂國土。
大安法師:經常做夢睡眠質量差怎麼辦?
問:我經常在睡夢中做很多夢,造成睡眠質量很差,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不是因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要如何念佛,令自己安眠?
大安法師答:做種種雜七雜八的夢,這確實說明你的心散亂。這裡面有日常生活的情況烙下的印子,日常生活烙下印子,或者日常需要追求的目標沒有實現的一種境況在夢中的反應,也有多生多劫的一些前塵影事在那裡翻捲。出現這麼多夢不是好現象。
莊子也說:至人無夢。我們做不到至人但至少夢要少一些,不要天天做那些亂七八糟的夢。出現這種情況要生慚愧心,要用佛號,要認真地念這句佛號,使這句佛號在我們這種雜亂的心裡面使念頭逐步地有序化,逐步地清淨,逐步地平和,那麼我們的夢境會改變,做夢會少。念佛的心有智慧、友善,所以他就做出一些好的夢。那麼這是需要一個過程,你慢慢來,你一定念佛要有數量。在這個妄想雜念很有力量的時候,你念佛的力量要慢慢地從很微弱的情況變成跟妄念能夠力量相持,最後做到念佛的力量蓋過妄心的力量,你的夢境就改變了。那麼你現在就老實地從一天一萬聲佛號開始念起,一定要堅持數量,慢慢地心性轉變。要咬緊牙關,要一個過程才會轉變得過來的。
大安法師:一定要天天作淨土得生想?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縱生到至極尊貴之非非想天,天福一盡,仍復輪迴六道。若具志誠懇切念佛,縱將墮阿鼻地獄,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萬不可卑劣自居,謂我業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無真信切願,無由感佛故也。】(增廣卷二复裘佩卿居士書二)
印祖在這裡這個開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往生只要信願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夠往生。你如果總是懷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夠啊,我功夫沒有成片啊,我沒有得到清淨心啊,我臨命終時可能這一念不在阿彌陀佛上啊,我怎麼能往生啊,我業障深重啊,你老是天天這樣暗示。要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你這個老是覺得自己不能往生,你還真往生不了。你這個一念懷疑是對佛的不可思議威神願力的懷疑,你信不及,所以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哎呀我能不能往生啦,我業障深重啊,我功夫不行啊,什麼什麼的。你一天到晚,這樣這樣的。這不能往生,這個印祖講的話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聽祖師的話,包括善導大師說:一個真心念佛的人,作得生想,一定要天天作:我一定往生,我一定能往生,決定往生。由於這個往生不是自己傲慢,我有什麼功夫,是由於阿彌陀佛太慈悲了,他不忍我在這裡輪轉,一定要令我往生,是阿彌陀佛的力量令我往生。我是相信阿彌陀佛故,才決定相信我自己一定往生,是這樣的事情。那麼印祖這個開示是非常精要的,對治眾生的很多知見上的不正。這個跟《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所說是沒有衝突的。
講邊地疑城有兩種,一種是對佛的四種智慧,不可思議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不能相信,不能生信,但不是說他一點都不信,他只是信不及,中間可能還有懷疑還有後悔,但是他斷斷續續還在念,由於這樣的因緣,阿彌陀佛還慈悲不捨這樣的眾生,臨命終時佛力加持,讓他往生。由於他的疑心沒斷,由於他的一念疑惑心,在西方淨土它所變現的是一個兩千里的宮殿,他住在宮殿裡面也是蓮花化生,也是各種資生用具自在如意,如忉利天這樣的福報,但是在那裡面不能見阿彌陀佛,不能聽聞法,不能見菩薩聲聞眾,這是一種不能信他。還有一種不能信自,不能信自就是,對自己本具的無量光壽性德產生不了信心,但是對阿彌陀佛他有一定的信心,當他信自不足的時候,信他肯定會打折扣,但是他認為阿彌陀佛還是能解決他的問題,所以他這裡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但他還能念佛,願意去,覺得這個世界很苦,以此因緣到西方極樂世界邊地疑城,所以這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有一定的懷疑,但是對於往生這個事情他還是有一定的信心的,而且他還是在斷斷續續地念,阿彌陀佛能加持他。你像印祖講的他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這個疑,就使他與阿彌陀佛的加持產生了絕緣體,把他隔開了,所以阿彌陀佛的願力在他身上就由他的疑障把它隔開了,就不能往生了。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才能感應道交?
問:法師慈悲,我們常聽您講念佛要感應道交,到底怎樣才算是感應上了彌陀的慈悲願力?
大安法師答:我們講念佛法門的奧妙,理則是感應道交,這是這個世間上、這個法界當中,最深邃的心性上的學問,屬於悟境的範圍,不屬於第六思維邏輯範圍。是用我們至誠懇切念佛的心,此為能感之機;法界存在一種所應之力量,這種力量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的願力,這就是所應。這個道,是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願體乃是同體,這就是深邃之道,或曰清淨之道。透過這樣的同體的渠道,我們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能交融在一起,能互動,能溝通,這就叫感應道交。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念佛,也不要去追求什麼境界,你說在念佛的時候,能在這句佛號當中找到一種安心、獲得一種歡喜,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歡喜光就在我們身上體現了。
我們這句佛號能夠念得綿綿密密、不中斷、相繼,那麼這是阿彌陀佛名號當中的不斷光在加持我們了,我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上了。在念佛的時候,這句名號讓我們生起了這種慚愧心、悲痛心、感恩心,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的力量,願力名號在我們心性上開顯出我們自性的一些善的力量,這就是感應道交了。這是一般的用平常心去理解感應道交。再就是如果從瑞相上來看、靈驗上來看,也是具有的。但這不要去追求。比如我們念得比較清淨的時候,會忽然聞到一種異香。這個如果是有心去求,一定聞不到,往往在無心的時候,會忽然傳過來。名號溝通著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在我們的一種無作妙用的心性當中,名號法爾自然地把西方淨土的寶香傳到我們這個地方。音樂、光明、蓮華,這些也都是存在的。你出現這些境界,也不要去執著它;沒有出現這個境界,也不要懊惱。我在彌陀心中念佛,佛在我心中應和;即念即應,妙感難思。是故,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就是最好的境界,也就算最妙的感應了。
大安法師:八萬四千法門只須淨土一法就可以嗎?
問:藏傳淨土法門,特別強調往生事因,明觀福田積資淨障,發菩提心,發願迴向。其中特別強調發菩提心,不知法師如何看待?法師昨天說往生,完全仰賴阿彌陀佛,不知往生是不是全靠他力,還是也需要自己積集資糧,信願具足,發菩提心才能往生?法師說只需信願,雖說是臨終一念,可死亡是件極恐懼的事情,到時能否把握得住,能不能提起念佛的念頭,是不是還要靠自己的福德,機緣?若一味強調往生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們平時即對福德、智慧、資糧還需要嗎?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只須淨土一法就可以了嗎?信心的建立是不是靠平時聞、思、修串集才能得到?若平時不修行,臨時抱佛腳可以嗎?修淨土法門往生的成功率有多高?能夠統計嗎?請開示。
大安法師答:好,看來你學藏密還是學得很深入。藏傳淨土法門當然我們也會跟上人,這個西藏的一些法師,堪布做些交談。藏地的淨土法門跟我們漢地的淨土法門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他強調這個因,那個因,甚至還要強調觀喜,發菩提心,其中特別強調發菩提心。好,就對菩提心怎麼看。我們淨土法門也會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輩往生的共同特徵。但,對菩提心怎麼理解?發菩提心是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曾經就有人說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這些涉及到往生的重大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加以明辨。如果是通途的菩提心,所謂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心。菩提心說起來,又有很深廣的內容,有發心菩提,有明心菩提,有伏心菩提,有出到菩提,有圓滿菩提等等啊。它的次第很多。我們在淨土往生一法當中,單刀直入,就談信願。而且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你具足信願,你就能往生。如果就從通途佛法的菩提心來看,你能發起通途的菩提心當然也很好,那就能夠提高往生的品位。但萬一中下輩的行人發不起通途的菩提心,他能不能往生呢?他只要具足信願,照樣可以往生。觀經講下品,下輩三品往生都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再發通途的菩提心的。到彼土去發菩提心的。所以千萬不要說,沒有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我們正面說應該提倡發菩提心,但是萬一這個菩提心發不出來,具足信願照樣往生。那麼往生一事全靠他力,但是這個他力如何感召的過來?也要自己信願持名。這個信願持名里面當然也包括他力,自力在裡面。所以,你說是自力和他力。實質上都是自他不二的。全體的他力就是自信的力,你很難在他力和自力去劃一個明顯的界限。你具足信願持名,阿彌陀佛感通上了,哎,臨終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
那這裡要不要福德,因緣呢?這裡你不要打成兩截,你能夠信願持名就是你的大福德,多善根。不在信願持名之外去談福德,善根,因緣。所以,往生一法,確實是容易往生的。你信願具足,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但是也確實很難的,因為你不具備信願。像你能夠提這麼多問題說明你有很大的懷疑,那既然有懷疑,你就要廣修福德來破你的懷疑。你的懷疑破了,就可以往生了。佛是說了八萬四千法門,正因為對淨土法門難以產生信心,就讓他修通途的八萬四千法門。如果他對淨土法門當下就相信了,就這一個法門就足夠就可以了。就是由於信不及,才要循循善誘,才要講八萬四千法門。是這麼一個道理。
哦,所以也不能說只要淨土一法。所以八萬四千法門也需要,因為眾生無量,眾生的根基無量,眾生的好要無量,所以八萬四千法門,乃至更多法門施設也是必不可缺少的。那麼信心的建立,他是表現形態很多,你可以靠平時的聞思修串行來得到,他有的就是多生多劫就有那個善根,忽然聽到了,馬上產生信心,不需要平時的熏習他也能夠得到。他有的沒有這個善根他靠這一世積累有時候也不一定達到能產生信心的目的。就好像世間有一個大學問的人,你說他就靠這一輩子讀書就能得到嗎?當時袁枚講那個黃庭堅,談他,是前身就是讀書過來的。說了一句話“今生讀書方已遲”一個大學問者他不可能靠今生幾十年就成為大學問人,都是他前生讀了很多書,今生再以一個接上,你今生才讀書已經遲了。這個淨土法門的這個信心也是這個樣子,你今生才開始接觸,它實現是很困難的。有很多他一听就產生相信,就是他有多生多劫的累積的結果,那你有信心,有信願,臨時抱佛腳是可以的。我們常常講臨時抱佛腳是嘲笑一些人不管用,實際上淨土法門,觀經就講:五逆十惡的罪人,地獄相現前,地獄猛火現前,這個時候聽往生善知識跟他介紹阿彌陀佛,他趕緊念阿彌陀佛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地獄猛火變成清涼風,風吹來陣陣蓮花,蓮花上有化佛菩薩,化佛菩薩接引他往生。這可不是臨時抱佛腳也能產生效果嗎?所以這是一個大不可思議的法門,不能用通途的佛法來比量他。那麼修淨土法門往生的成功率有多高?這個統計釋迦牟尼佛跟我們早就統計好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娑婆世界那些大菩薩,就是不退轉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有六十七億菩薩,那些小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數不可計數。這個就不需要我來做統計,釋迦牟尼佛統計好了,我們就听釋迦牟尼佛的統計就好了。所以,萬修萬人去真實的。
[attach]1714[/attach]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