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華人首富李嘉誠:我是學佛的人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4-19 00:31
標題:
華人首富李嘉誠:我是學佛的人
華人首富李嘉誠:我是學佛的人
[attach]1693[/attach]
人們發現,在這個世界,誰布施的越多,誰的財富就越廣大!
誰捐獻了自己的財富,便得到了全世界回饋的財富:比爾蓋茨捐獻了90%的財富,巴菲特捐獻了92%的財富,李嘉誠捐獻了70%的財富……這些數據,正說明了“布施得財富”的真實因果,世界頂級的首富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洛克菲勒、卡耐基等等,他們的現身說法,難道還不足以觸動您的心嗎?
李嘉誠先生少年經歷憂患,12歲便輟學到社會謀生,深深體會健康和知識的重要,同時認為對無助的人給予幫助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及醫療兩者更是國家富強之本,他也認識到個人力量到底有限,惟有事業成功,才能對社會和國家作更大的貢獻。
所以,早年隨著事業進展、行有餘力的時候,李先生便熱心公益,支持內地及本港的教育醫療事業,於1980年成立了李嘉誠基金會,藉以對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作更有系統的資助。
歷年來,捐款累積逾港幣50億元,其中約佔70%透過李嘉誠基金會統籌資助,其餘30%則在李先生推動下由旗下企業集團捐出。2006年,向世界宣布將捐出自己資產的70%——大約350億元股權!
李嘉誠先生是香港首富,也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富豪之一。他掌控著香港的經濟命脈;經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壟斷著面向中國內地的輸電線;享有著來自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以及擁有著最大的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他大概是香港市場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貧寒者,少有的長青樹,在市場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都成功過的佼佼者。
事業輝煌的李嘉誠夫婦,是眾所週知大慈善家和學佛居士。他曾捐資三千幾百萬港幣建立“李嘉誠護理安老院”,該院規模宏大,設備齊全,佔地約一千五百平方米,可收容幾百名老人在此接受護理和安養。在該院建設過程中,李先生特委派李嘉誠基金會的進階職員、計劃經理、辦公室經理、進階秘書等專職籌劃,使該院在短時間內建成啟用,許多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李先生在香港和內地也廣種福田,常常捐助上億元的巨資,用來做造佛像、修寺廟、造橋鋪路、興辦教育、支援醫療、贊助科研、弘揚文化、賑濟災民等等慈善布施。號稱世界第一的香港大嶼山大佛,李先生是一大功德主。
他的夫人也虔誠信佛,臨終遺囑,後事按佛製辦理,李先生及家人一一遵囑,助其往生。
請記住李嘉誠先生的座右銘:“人生在世,能夠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時候,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為無助的人尋求及建立較好的生活,我會感到很有意義,並視此為終生不渝的職志。”
李嘉誠所關心的,並不是自己能掙多少錢,而是關心他手下的員工每一個家庭能生活得好。
李先生的富豪佛教家庭,在港台地區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深信三世因果,深信布施和富貴的內在必然聯繫,深知慈悲喜舍的精神和舉止是佛菩薩的特色。
事實也證明,唯有如此,才能得天時、地利、人和;唯有如此,事業才能興旺,社會才會祥和。
李嘉誠,身居華人首富的位置,他總是非常坦然地告訴別人:我是學佛的人。(文章出處:
佛弟子文庫
)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4-19 00:39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李嘉誠:真正的財富存在於內心
[attach]1694[/attach]
有人以“富可敵國”來形容“超人”李嘉誠,但對李嘉誠而言,生命的豐盈並不僅在於金錢的多少。
“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
李嘉誠直言:“富貴兩個字,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李嘉誠引用中國哲學家的觀念來加以說明:“貴為天子,未必是貴;但是,賤如匹夫,不為賤也。關鍵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講的話,怎樣對人對事。這個是我自己領悟出來的。”他笑稱,若自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對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有所貢獻,這便是內心的財富。“這個才是真財富,因為金錢的財富,你今天可能漲了,身價高很多,明天掉下去,可能一夜之間,減少一半,這種例子有的是。但只有你做些讓世人得益的事,這就是真財富,任何人都拿不走。”
李嘉誠說到自己人生中的兩個關鍵時刻:“一個是我12歲的時候,一個天真、充滿幻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見到另外一個世界,不是我所希望的世界,令我轉眼之間就變為成年,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滿責任感,這個是第一個關;第二個關應該是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那個時候,開始離開貧窮。可以說以後都不需要做事了,可以退休了,一生所需的花費都已經足夠了。”但也就在這個時刻,他驟然發現即使財富一直增加,卻沒有什麼特別快樂的地方。由此他領悟出,當一個人在這個世上,具備了條件,便應該對社會多一點關懷,這是義務,也是責任。
做公益不惜花費時間精力
捐錢容易,親力親為地做則需要耗費極大精力,然而李嘉誠樂此不疲:“幾十年來,有時我是日以繼夜在做,一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現在大概有最少30%的時間是在做公益。”推己及人,他期望凝聚社會力量:“我自己的力量畢竟非常小,希望多一點人跟我想法差不多,甚至比我更好,那麼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才大。”他更稱,“助人自助”,為受助人提供融入社會的機會和服務,重建信心,也非常重要。“我們都是平常人,我們如果能夠改變人家一生的命運,你說多值得。”
至於“名聲”,他卻毫不重視:“如果有人可以跟我一起去做到最好,我出錢,他出名,我在後面,都可以。甚至可以說,如果能夠幫助很多很多人的話,在醫療、在教育方面,你叫我給他叩頭都可以。”
李嘉誠還說:“其實我這個人非常簡單,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話,我還是走這條路。”
痛心的往事令他熱心奉獻醫教
分析李嘉誠基金會的捐助項目,不難發現教育、醫療是重中之重。這與他幼年的痛苦經歷有關。讀書是李嘉誠不可割捨的牽掛和愛好,但他幼時無法接受正規教育,令他至今引以為憾。這個遺憾,讓他在有能力後,對教育事業投入了無限關注。就個人而言,即使在最困難、最繁忙時,他也一直儘量多讀些書,儘量“搶回”多一點學問。李嘉誠還透露,二戰時日本人佔領香港,媽媽帶著弟弟、妹妹回家鄉去,他跟爸爸兩個人留在香港。“但是每天晚上都聽到爸爸咳嗽……心裡面難過……”醫藥不足加上經濟困難,使父親在半年後與世長辭。李嘉誠談到此處,流露出哀傷神情。這段痛苦經歷讓他自小許下願望:“如果有一天,我的事業有大發展,環境有大改變,那一定要牢牢記住,教育、醫療都是最重要的。”
加倍愛護“第三個兒子”
基於取諸社會,還諸社會的理念,李嘉誠近年來傾注更多的精力在公益事業上,更視一手創立的李嘉誠基金會為心中的“第三個兒子”:“我都告訴我的兒子,這個跟家庭(沒有關係),基金會的董事,也不會從這個基金會得到一個銅板的便宜,沒有。”
李嘉誠基金會成立於1980年,主要在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上進行有系統的資助。這是他的“第三個兒子”,自然得到他的加倍愛護:“有一個晚上,(我)無端端想起,對這個基金會每年都投入,它不就一年年大起來了嗎?但是,世事難料,你坐飛機也可能出意外,你驟然之間有個疾病,也可以離開這個世界。”驟然而來的思潮讓李嘉誠輾轉反側:“快天亮的時候,我說傻瓜,為什麼要這麼艱難?你有這麼多不同的投資、不同的事業,你從這些投資中拿出一部分,給了(基金會),當你有第三個孩子就行了呀!”言及此,他開懷大笑:“如果我生多一個孩子,無論男的、女的,也一樣(會給他資產)。你也希望他有事業,也希望他有一個基礎,那麼,你當基金會是你的孩子就行了。”
為了基金會的持續運作,他定下規則:“基金會現有的資產和它增長的利息,都是一直不用的,今年它用多少,捐多少,我是一年內就還給它……這個基金會假如今年做10個億,我加10個億給它。”這些年來,基金會已捐出和承諾捐出的款項達到約76億港元。(文章出處:
佛弟子文庫
)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