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打印本頁]

作者: 蓮華種子    時間: 2012-4-18 21:53
標題: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作者:聖嚴法師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化,推展到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淨化,始能落實、普遍、持久。

所謂「心靈環保」,是一個現代的名詞。其實,佛教很早就主張,要把我們的心清淨,必須將煩惱心淨化,成為智慧心,這就是心靈的環保。

心靈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動和精神的活動。如果我們的心理環境或精神環境常常困擾我們,心靈就不健康了。為了保護我們的心靈環境,變得有智慧、清淨、自在,就必須從人心的淨化做起。

(二)發菩提心

人心的淨化,必須放下自私自利,確信利人便是利己,故當如《金剛經》所鼓勵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這是《金剛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要發成佛的無上菩提心。

要發成佛的心,必須先學菩薩的精神,菩薩的精神就是「以利他為利己」,菩薩發愿並不是急著想要自己先成佛,而是希望先度眾生。諸位一定聽過地藏菩薩發的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就是菩薩精神,是以利益眾生來利益自己,也就是不為自私自利,只為利他。這種觀念正是我們現在的社會,以及永遠的人間社會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能不為私利,而致力於利他,這世界當然就不會有什麼紛爭了。

利他行,並不等於做濫好人。必須智慧與慈悲兼顧,方能使我們的世界真正的淨化。

(三)保護初發心

發了無上菩提心,應當知道如何時時保護此一「初發心」,是故《金剛經》說:「云何應住?」
這個「住」和前面的「住」不同。前面提過的「住」是「在乎」,這裡的「住」是不要離開、不要退心、不要忘掉。要住於無上菩提心,不要忘記自己最初所發成佛的願心。要時時提醒自己,不可忘記自己是一個發愿成佛的人,如果能夠這樣,便能時時以利他為利己。

(四)降伏煩惱心

住於無上菩提心者,必須知道如何處理心猿意馬的虛妄煩惱心。《金剛經》說:「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使我們心猿意馬的煩惱心、妄想心、自我執著心平伏下來、化解開來呢?這就是《金剛經》的內容,也是最重要的主旨。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2-10-10 16:22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10-10 16:23 编辑


生命泉源 】《金剛經》的心靈環保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無私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切事物。

(二)「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當我們行布施、做好事、發起慈悲心的時候,不要有一定的對象。「色」就是一定的對象,紅的、綠的、方的、圓的、長的、短的、親的、疏的……等一定 的對象;「聲」就是各種聲音;「香」就是諸般氣味;「味」就是酸、甜、苦、辣等味道;「觸」是感觸、身體官能的接觸;「法」是自己心裡的想法或觀念,一切屬於心理或精神部分的,宗教或哲學上的最高原則或「神」。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合稱為六塵,都應該全部擺脫,這樣心靈才能得到清淨,這樣行布施才不會生煩惱心。

(三)「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意思是說,如果心仍然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就是「非住」,就是「不住於菩提心」。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應該以「無住心」布施,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本文摘自《福慧自在:金剛經生活》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29&ClassType=1&CommId=1065

資料來源: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