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2-21 21:17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05-126)》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二一集)  2013/6/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121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看三百一十八句,「圣人蹈机握杼」,刚刚念错了,很抱歉,「蹈机握杼」。其实我念错了好多次,还没改过来。孔子说「过则勿惮改」,有决心,有勇气,还是能改过来。但是自己一个字念错那么多次,另外我写一个字也连续错了很多次,自己改过都这么不容易,就更不能苛刻去要求别人。

  「圣人蹈机握杼」,我们想一想,每一句经句跟自己有没有关系?「位也者」、「势也者」,我们自己有没有职位?有没有权势?可能在座有家庭主妇说,我没当官,我也没哪个职位。有,您的位置叫妈妈、叫太太。「势也者」,教育孩子,你有妈妈的权利教育孩子。可不可以「织成天地之化」呢?可以。因为你假如效法孔子的妈妈、孟子的妈妈,那您的天地之化绵延了两千多年。包含宋朝的范仲淹(范公),他的母亲带着两岁的孩子被整个家族抛弃。诸位女同胞,假如是你,你当下什么心情?会不会很难过?会不会很怨恨?假如会,范仲淹先生就出不来了。一个妈妈怨恨,决定教不出圣人;就是母亲的宽容,不只没有抱怨整个家族,还期许孩子要振兴整个家族。确确实实是化悲愤为力量,自己受到这样的际遇,然后期许她的孩子,以后不要再让自己家族的人受到这样的对待。

  所以诸位长辈、学长们,请问大家这一生有没有受过伤?有。还在滴血吗?还是已经止血了?看刚刚大家说有的人不少。请问这个伤口会不会再发作?会。那化悲愤为力量就很重要,我们那个伤就转成慈悲,不要再让其它的人受我们这样的伤,你的伤口就痊愈了,而且你更有生命的动力。所以学圣学,圣狂之分在一念之间,是在那里痛苦、怨恨,还是转成整个生命的动力跟价值,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而已。请问大家:你现在还受伤吗?大家功夫太厉害了,听完全部转成力量,难怪额头发亮。可是那个伤害我的人很过分。所以学圣教首先要学宽恕,「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而且学圣教就是要有智慧,不能执着,不能着相,着在他那句伤害我的话,着在他那伤害我的表情,然后连作梦都会惊醒,那你不是折磨自己吗?那是剎那不住的幻相,拿一个虚幻的相来折磨自己,这个不自爱,更不可能去爱人。所以不要着这个相。有智慧的人有前后眼,第一,可能我以前对不起他,你就不会跟他计较;第二,可能他人生很凄惨,因为他没有好的教育,他人生没有遇到好的老师,他不懂这些道理,才会做出恶劣的行为,他就变成可怜的人,而不是可恶的人。所以看前看后。后是什么?他这样错误的人生态度,他一生要造作多少罪业,他以后是最可怜的人。他以前也可怜,以后也可怜。所以这个世上,我们想清楚了,没有可恶的人,只有可怜的人。我们对一切人宽恕,进而变成怜悯,仁者无敌,仁慈的人不跟任何一个人对立。

  刚刚我们讲到,其实经句对每一个人都有受用,家庭主妇看到这一句,就是期许自己要做圣母。看看好像有女学长马上深呼吸:怎么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其实您在任何一个角色、任何一个行业,最终对你自身的目标就是成为圣贤人,这样我们的经书才没有白读。因为大学之道在哪里?在每一个行业,在每一个角色。大学之道就是圣人之道,在每个角色做什么?明明德。明德本有,不断放下自己的分别执着、放下习气,扩宽心量,扩得跟圣人一样大的心量,明德就恢复了。就像刚刚跟大家举的张发厅长,他在他的位置当中心量愈来愈大。我记得跟他谈到戒毒的问题,他运用儒释道的教诲,那个戒毒的效果,全世界最好的效果。为什么?他从人本善当中、孝心当中,引发出来的决心跟力量不一样。他很用心,希望往后海南戒毒的经验,能够推展到全世界去。他就在他这个职位当中看到了众生的悲苦,不只是服刑人员的苦,还有他家人的苦。我想为人父母者,他的孩子在监狱当中,他很可能在二年、三年之内就满头的白发了。而且他的担心还不是孩子在监狱而已,更担心什么?出狱之后假如没有转恶为善,那更让他没有安宁的日子可以过。所以让一个浪子回头,真是莫大的功德,因为让他全家人都见到了光明。我们马来西亚的学长们,很多好像有到国民服务营去讲传统文化,是不是也有到监狱去讲传统文化?这个都很重要,让浪子回头。再来,国民服务营是不是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少年?这个时候能够把这些正确的价值观,深植在他的心中,对他一生的影响会很大。

  其实我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大家回想一下,假如传统文化在你小学就学,你会不会很欢喜?你们怎么这么不相信自己?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我的理化老师,还不是中文老师,讲了一句话:「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骨气。」他才讲一遍,我就记一辈子。我们不是不愿意听这些教诲,不是不愿意学,老师一有讲,心里有感应。你们猜猜看,我初中最崇拜的人是谁?孙中山先生。因为孙中山先生说:「宁愿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人不能白白来世间一遭,应该要对社会、民族、世界做出贡献。我自己跑到我们高雄左营中山堂看「国父传」,看得痛哭流涕。结果上了高中,我们有一门课叫「三民主义」。我打开第一页,「思想、信仰、力量」;你的思想,你所信奉的人生价值,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相信我扮演每一个角色都不会空过。结果《三民主义》我就很认真读,发榜之后,全班聚会,我们《三民主义》的老师很高兴,过来敬我一杯饮料,他说:「你《三民主义》全班最高。」其实我挺百感交集,因为《三民主义》全班最高,但是国文不及格,其它科目考得也不怎么好。后来因为考得不好,就到比较不好的学校去念大学。但是我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幸好没有考到台北的花花世界,不然照我的定力,决定是死得很惨。所以这冥冥中有祖宗安排,让我不要到花花世界去。

  我们的民族是伦理道德起家。《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伦理道德起家,所以他的后代子孙最有福报,整个文化承传五千年不衰。这不是偶然的,全世界只剩我们这个民族。真的是伦理道德起家,当君王就是圣王,叫内圣外王,内圣是明德恢复,外王是亲民。内圣外王,明明德、亲民都做圆满,叫止于至善。不是只有君王可以达到止于至善,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止于至善。所以在医学界有医道,孙思邈、张仲景、华佗,这些人是医学界的圣贤。教育界代代都有圣贤人出来,孔子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包含我们的师长,承传孔子还有释迦牟尼佛的精神,他老人家这一生智慧这么高,明明德做得很彻底;再来利益到天下的苍生,亲民;止于至善,确实是他人生的写照。

  商业界也出圣贤,春秋时代的范蠡(陶朱公);包含清朝同仁堂的负责人,他们的修养都不简单;还有这个时代的胡小林董事长,包含吴念博董事长,他们真的不简单。吴念博董事长自己当班长,每期员工一百六十几个人,他有两千多个员工,每期他都亲自带。我听到他的事迹,马上想到师长讲,清朝的皇帝带着文武百官,请儒释道的专家在宫廷里讲学,《四库全书》里面都有宫廷讲学留下来的经典讲义,都可以做证明。包含我们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清朝的文物,其中清朝皇帝的帽子正中心,在他的额头位置刻着一尊佛。他们都是儒释道三教圣人的好学生,念念不敢忘了圣人的教诲,所以能够创出康熙、雍正、乾隆的康乾盛世。

  商业界像吴董亲自带班教,自己不断提升,结果他底下的员工效法他的爱心。「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他的员工在当地贡献很大,环保义工,包含当地的养老院、孤儿院,甚至于是先天智障、残障的儿童,他们都很用心去照顾。有一个脑瘫的孩子不会讲话,他们的员工常常去关爱这些孩子,结果这个孩子本来不会讲话,现在见到他那个员工就叫她妈妈,她那个员工上台分享痛哭流涕。我感觉他们的员工都很有爱心。所以他的目标就是希望他所有的员工都变成圣贤,人生都是幸福的。结果他带了几个班,转变非常大。有一个员工二十几岁,从来不叫他的父亲;学了以后,很惭愧,回去叫父亲,懂得尽孝。有一个媳妇,结婚很多年,从不叫她的公公。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一个孩子二十多年都不叫父亲,您看那父亲有多痛苦!父亲生我们、养我们,我们还这样对待父亲,那不知道折了人生多少福,再这样下去,我看都没福报了。所以这个吴董,是他员工人生的贵人。员工本来好几个人都钓鱼,学了《了凡四训》,要改造命运,要爱惜物命,听完以后,不钓鱼了,参加放生活动,转恶为善的力量很大。包含很多抽烟几十年,学完之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戒烟了。吴董都在关键时刻推员工一把,员工(抽烟的)上台去:好,我一定下定决心,慢慢改。吴董就马上上去:不要慢慢改,现在就下决心。这些员工确实在整体氛围的感染之下,成长得都很快。所以企业家是圣贤。

  包含当妈妈、当太太是圣贤,周朝有三太。所以诸位女同胞,你们为什么结婚、当妈妈?开悟了没有?就是为了当圣母、当圣人,恢复明德,然后把孩子教成圣贤,国家的栋梁,去利益天下,就是亲民。所以止于至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生意义所在。当领导,为君者,君道,为君就是契入圣贤境界。当臣子,可不可以当圣人?可以。孔子说商有三个仁德之人(圣贤人),比干、箕子、微子,他们都是为臣者,但是契入圣贤境界。包含范公、林则徐,他们都是为臣者,都是圣贤人,因为他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所以五伦关系都是一分缘分跟位置,都有一分本分道义要去亲民、要去利益对方,在利益对方的当下又不断提起自己的道义,最后能够无私无我,恢复明德。所以交朋友也是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假如我们的朋友,跟我们相处愈来愈堕落,我们损阴德。我们交朋友,让朋友的德行愈来愈好,这个才是学传统文化的好样子。夫妻之间亦如是,「领妻成道,助夫成德」。

  所以现在想起师长老人家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伦理道德起家。」这句话意味深长,甚至于乞丐都是圣人,只要他明理。清朝有一个乞丐叫武训,他自己没读书,看到别人没书读,感同身受的痛苦。所以他就开始乞讨,把乞讨得到所有的钱盖义学,还盖了好几家义学,也栽培了不少人。所以上到国君,下到各行各业,到乞丐,只要有承传传统文化的精神,都可以契入圣贤的境界。所以大家可以从每一句经句,再回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角色,相信都会有很大的受用,每一句自己都是当机者。最近在跟一些传统文化的同道交流的时候,大家也会自我观照,感觉经教读多了,反而容易见人家的过失。所以古人留了一句话提醒我们说,「人皆好为人师」。从根本上、心地上看,就是你的傲慢容易因为一些缘分就起现行,而传统文化是减法,不能学了以后反而染上一些习气,这个就不自爱,这就学错了,应该愈来愈放下,不能增加这些习染。怎样才能在学习过程当中道理懂得多,但却不增长傲慢?其实师长老人家的教诲当中,都给我们指导了。比方老人家讲,我们学每一句、读每一句经句,自己是当机者,都是讲给自己听,都是对照自己的。假如我们在听课的时候、读经的时候脑子里都想,这个是讲我儿子的,这个是讲我媳妇的,这是讲我先生、太太的,那是边懂礼、边傲慢、边指责别人。

  所以修道的路上不要要道,也不要要情。王善人有提醒到,「不要要求别人行道,而是自己先做。」所以师父留给我们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从自己心地先下手,因为只要要求别人,傲慢就增长,人家不顺我们意,瞋恨心可能随之而来,「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先从自身。《群书治要360》「反身」、「正己」这两个单元的经句就非常多的提醒,这两个单元我们有时间可以多读、多提醒自己。不要情,这一点也不容易做到。不要讨人情,这个朋友我以前对他很好,他现在怎么可以对我这样?其实我们冷静想一想,这个念头是什么?是利害。请问大家:我们对人好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要求?付出求别人回报叫利害关系。而整个传统文化做人的标准、君子的本职就是义,义是应该的,不是附带要求的,义所当为。我们面对所有亲朋好友,还有念头说「我对他付出很多,他应该回报我什么」,那就是要情,这个时候贪起来了,对方又不顺我们意,瞋这些念头都会跟着起来。所以佛法,还有道家、儒家的教育,都是心性之学,都时时反求诸己,在心地当中去观照。

  所以,第一个,我们在听经、读经,不是去想这句话讲谁,谁没做到,是讲给自己听,句句都有我们的学处。第二,假如我们有在跟大众分享,这个时候讲给别人听是我们把修学心得向大众汇报。师长以他自身现身给我们说法,老人家讲经典五十五年说到:讲了五十五年,最重要的是劝自己,都是把自己给唤醒,不是去教别人的。而且师长说:所有听课的人他们是监学,来监督他的学习。这个态度就不容易在讲台,在讲师、老师这个因缘当中增长傲慢,这是第二个重点。第一个,自己是当机者;第二个,纵使讲都是劝自己最重要。因为我们假如着在都是讲给别人听,那有一句经句提醒我们,「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都分析别人很清楚,可能分析自己不容易,因为精神都耗在看别人,怎么还有时间看自己?其实我们冷静、沉淀下来的时候,都感觉人内心深处的习染是很深的,用全部的精力来对治都有点感觉力道不足。古人讲到,光调伏自己的脾气,调伏了二十年都还没得力。「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都知道火烧功德林,那应该从那一天开始就不能再发脾气,这样才是自爱。但是理有顿悟,事还得渐修。《了凡四训》讲「明须良朋提醒」,身边共同目标方向的同参道友、同道中人互相提醒。再来时时善观己心,观照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老人家一生谦卑、恭敬,这是我们很佩服,真的是温良恭俭让。所以老人家这段话,也是对我们后面所有学生的护念,我们没有老人家的德行基础,再不有老人家这样的自学态度,能不傲慢,不大可能。

  再来,第三,老人家常讲,时时以儒释道三教圣人的标准来对照自己、来要求自己,人就不容易傲慢。一跟孔子比、释迦牟尼佛比,就觉得很丢脸。像清朝林则徐、曾国藩先生,从他们留下来的这些教诲文章,比他们差远了。人觉得自己不足,不可能会傲慢,「德比于上则知耻」。其实师长老人家这些话给我们讲了不少次,我们听到要以三教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的提起来,马上生惭愧心,不生傲慢心。第四,要有看一切人都是老师,唯我一人实是学生、实是凡夫。你说,奇怪,这个学生,我是老师,我教他,他怎么是我的老师?比方我们教他,我们起了情绪、没有耐性,就是这个孩子的缘提醒我们最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耐心),这个孩子就在成就我们的道业,他当然是我们的老师。生命当中每一个人,我们跟他们相处,习气一起来,他们就是我们的贵人。平常遇到其它的人,还发现不了自己的习气,结果他们出现了,我们马上可以感觉,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习气。一个人修身,发觉不到习气,怎么改?所以发现自己的习气叫开悟(发现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习气叫真修行。今天假如自身没有发现自己的习气,朋友也不敢劝我们,一日不知非,这一天就空过。《了凡四训》讲,「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假如我们觉得《了凡四训》这一段话很好,我们可以每天在自己的日记簿上,反思今天哪个念头不对、哪句话讲错、哪个行为不妥当,每天这样观照,那观照力会提升得非常快。以后不是每天反省,会提升到什么?念念都能观照得到,这个就得大受用,念头都观照得到,就不会有错误的言行。所以第四点,其实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精神。也就是《弟子规》讲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而且要见人恶即怜悯,见人恶即为人演说,更积极的去利益到他。

  我们回到「法古」的二百五十句:

  【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弗迷。】

  其实不只是为官者,不管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本分,比方说做母亲的人,能够去看三太的行持,能够把班昭的《女诫》好好深入,我相信这个母亲的角色会扮演得非常好,一定要从古人的风范、经验跟经典当中汲取宝贵的智慧。为官最重要的选拔人才、提拔人才,因为为政在人。而几千年来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是举孝廉,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结果现在举人才的标准不是这个,所以政治要找到很有德行的人就没有以前那么多。所以这些都不能改,一改就出情况,就迷惑、错误。传承几千年的东西一改,问题就出来。现在很多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不是孝廉,是学历高、是才能,忽略了德行。甚至于我们还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到,比方官员不孝,居然现场有一个贵宾(那地位都很高的人),他说:不孝是他家里的事,不要跟他为官扯在一起。这种说法,在西方很多国家是这个论调,但是在中国的经典不会这样判断事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一个人的爱心原点是孝悌,是父子有亲,怎么可能他父母、兄弟都不爱,然后他就能够去爱社会大众?无有是处。西方很多这种论点,他根本就没有判断力,难怪现在社会都说,很少找到政治家,都是什么?政客比较多。他就是谋私利多,所以贪污的现象现在在全世界已经不是少数的现象。

  『政乃弗迷』,办政治迷了,办商业也迷了。徽商、晋商,这些承传几百年的商道这么兴盛,都是有承传传统的伦理道德在他的商业里面。现在商人没有承传,所以现在企业的寿命愈来愈短。而办政治当中,最重要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整个国家中央级干部,尚书就是部长,在古代最重要的部长,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其它所有的部门都是为教育服务的。因为重视教育,人就有德行,人有德行,什么问题都解决;人没有德行,你有钱,你有任何的制度、手段,都解决不了家庭跟社会的问题。所以要重视教育。现在教育要怎么办?读书志在圣贤,这个教育办对了;假如读书志在考试、志在分数、志在学历、志在以后大学毕业赚钱,这个教育的方向、目标,可能不理想。因为假如是这个目标,这样的教育根本、基础是什么?是功利。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假如我们教育孩子,他的整个人生态度是以功利为基础,我们不就是教出家庭的小人跟社会的小人吗?现在家庭、社会的矛盾冲突这么多,因为是小人。有时候这些冲突很严重,但是他并没有犯法,他把父亲气得快吐血,可是他也没犯法。

  我们几千年的教育,根本是什么?基础是什么?是天伦,是人伦,教他五伦大道。这在我们下个单元,「纲纪」当中第一句就讲到。二百五十三句,「天下之达道有五」,就是五伦大道,「其所以行之者三」,就是三达德。教育的内容,教五经、十三经,教《礼记》、《礼经》,让人庄俭恭敬,节俭不奢侈,对父母、对一切人都恭敬;《诗经》让人温柔敦厚;音乐,好的音乐教化,让人广博易良。诸位学长,你们听过古琴吧?要常听,那是中正之乐,真正深入学习古琴,很多人本来心里很郁闷,很多事情想不开,那曲子一弹完,心里就舒坦了,自己心眼怎么这么小。音乐,乐和明心,调人的心性;礼节人欲,让人懂得分寸,不要放纵欲望。所以礼乐教化在整个政治是重头戏,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但很可惜我们民国以后没有制礼作乐,所以人都不知道哪些是礼,哪些是做人应对进退的标准。结果反而靡靡之音都变成排行榜第一名,中正之乐反而没有人学。所以振兴乐教非常重要。

  大家要了解,谁能制礼作乐?圣人。所以圣人制礼作乐,怎么可以不从圣人制礼作乐这些智慧来办政治?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没有通达人性。大家学「礼乐」那一篇里面提到,不重视婚义,不重视婚礼,淫乱的现象太多。现在未婚怀孕太多了,就是没有礼教,天下乱象层出不穷。古人通达人性,防微杜渐。当然慢慢有这些正确认知的人多了,影响愈大,开始整个国家、民族会调整。从我们自己家里做起。家里可不可以制礼作乐?可以,学《常礼举要》、学《弟子规》,家教、家规树立起来,家庭里面放的都是古乐(中正之乐),你们家的孩子跟人家的气质已经不一样了。所以现在明白多少,从自身、从自己家做起、从自己团体做起,就不要再去批评、再去责怪任何人了。

  所以师长讲到,他的老师方东美教授说,全世界最完整的宪法就是《周礼》。其实我们《弟子规》里面好多经句,都是从《周礼》来的。古人知道圣贤的智慧,他们就懂得代代承传。所以「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弗迷」。包含办外交,《论语》说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现在的外交动不动就要打人、就要发动战争,这是很没有智慧的。我们看到发动战争最多的地方,他的国家最不安宁。这次到欧洲去,我感觉不大舒服。为什么?因为法国只有十一、二度,结果我要回来的时候要过海关,我比较怕冷,穿的衣服比较多,好像是穿四件。结果他看到我,比比我的衣服,我就把第一件脱掉;他再比,我又把第二件脱掉;他继续比,我把第三件脱掉;只剩最后一件衣服,他才放过我。这种感觉很不舒服,就想起师长老人家说他到美国去,看到连袜子都要脱下来,所以人感觉没有被尊重了。这个根源是什么?外交政策错误,树立了太多的对立。

  老祖宗告诉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中国强盛的时候,郑和下西洋,走过那么多国家、地区,跟人家结了这么深的友谊,甚至于六百年之后,这些地方还这么感他的恩德,还给他立庙。哪有像很多西方国家强大以后,强占人家的地方,奴役人家的人民,还把当地好多资源都运回国去。我们中华民族的人不会做这种事情。而且他们抢回去很多中国的宝贝,还在他们的博物馆展出来。我觉得不能苟同。抢人家的东西摆出来,是不是告诉世界的人,我们抢人家的东西,那不是很奇怪吗?请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去过台北故宫博物院?你们有看过哪一个展的东西是从人家国家里面跟人家拿来的吗?都是强盛的时候,人家很欢喜到我们国家来进贡的,哪有这种行为出现?那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所不耻的。所以汤恩比教授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它的根源是孝、仁爱的精神,不会去伤害别人。

  我们有四天的课程,听了很感动。我们马来西亚一位女士,自己学了传统文化,还跑到英国去开课,而且是挨家挨户拜访华人,了解他们的需要,然后才开课。真是用心良苦,她做事的精神叫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而且她还说:「师长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真的举一反三,这句话用在,「我到英国去,要帮他们培养出讲课的人才行,不然我离开之后,他们就不能继续了。」举一反三到弘扬文化她也应该帮当地培养出人来。所以诸位马来西亚的同胞们,你们的English is very good(英语非常好),这些地方的甘露要靠你们去洒,我到欧洲去只能跟他们Say hello(说你好),再讲什么,我就接不下去了。

  所以老祖宗讲,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决定不可能这样去处理外交的问题。刚刚提到的这些点,其实都是我们古代办政治的重点所在。

  二百五十一句,我们一起来念一下: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经文里讲到,当时候有一句格言讲到的,人能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就能成为他以后做事的借鉴,做事的一些提醒、启示。一个人如此,一个家亦如此,一个团体,甚至于一个朝代也是这样。清朝皇帝看懂这一点,太宗皇帝也看懂这一点,这两个朝代都有盛世,都是花很大的工夫编辑古籍。太宗皇帝也讲,他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以古代整个历史、经验,「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以人为镜,除了他接受身边大臣,甚至他妻子的劝谏之外,他能虚心的从每个人的人生当中汲取经验。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经验都不同,有些人在某方面经验特别丰富,刚好是我们不足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放下嫉妒心去欣赏、去效法,自己就得大受用。

  『是以君子为国』,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观之上古』,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之当世』,客观、审慎的验证当代的情况,因为任何一个决策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所以我们曾经有的经验,在面对未来的因缘,可不可以全部照搬,来做下一个因缘的事情?照理来讲,应该不可能,因为因缘已经变化了。所以应该是从过去的经验当中,总结不变的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然后在未来的因缘去运用。不然我们就会执着在以前的经验,而不能「验之当世」,不能客观了解情况,然后硬是把自己的经验,套在别人的头上,这样就会愈帮愈忙。其实人为什么不能客观观察人、事、物?还是有可能自满、自傲了,觉得自己的经验最好,就硬是要套下去。比方说,你办这个事情,小事一件,想当年多难的我都办过了。其实不要看表面上的大跟小,大的活动有大的活动的办法,小的活动有小的活动的做法,假如我们不放下这些经验,硬套上去,给人家添乱了。所以佛家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要放空,不能住在自己这些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这些种种经历积累当中,还要能放空之后,客观去评估这一方,客观去评估每一个人。

  所以中国的教育强调了几个重要的理论,「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所以行行出状元。但功利主义之下的教育变成什么?变成了每个人都是灌输知识、技能多,慢慢的变考试的机器了。大家冷静观察一下,小学生的心比较敏锐、体贴,还是大学生?我们不要说别人,说我们自己。昨天我们一个同仁生日,他才在反思,他说以前曾经听一个故事,东北有一个董事长,他当了董事长以后拿回家的钱比较多,所以对父母讲话比较大声,后来学了传统文化,反思到自己态度不对。东北人比较直,学了以后回去就要干,回到家里当天端了一盆热水,「妈,我给妳洗脚。」他妈妈瞬间把身体转了九十度说:「我不敢给董事长洗脚。」请问大家:现在在她面前,这个人是谁?不是她儿子,是董事长。可见得他回到家还是董事长,连讲话的语气都一样。其实他就是没有明白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当董事长应该是愈来愈有德行,为什么?他的社会责任愈大,他造福的人群愈多。他当了董事长,他更能够把孝子的角色扮演得更好,反而变得不能体恤父母,那个态度都压到自己的母亲,董事长就变成他堕落的因缘。所以这位同仁就说,当时候听到这个故事,住在董事长这个身分跟因缘,所以要应无所住,不能在身分、因缘当中产生分别、产生执着。结果昨天他反思到自己,也住了,住在自己是传统文化的学习推广者,打电话回去,他也是在想,怎么把这些道理好好的跟妈妈讲一讲。那一天他打电话回家,他觉得他道理开得很透、开得很好,但后来了解到,他家里的人给他讯息,他母亲挂完那个电话,差不多一个礼拜都笑不出来。他听了之后很难受,突然间反思到,那一席话给他母亲很大的心理压力。他觉得自己学了以后,反而没有更柔软体恤母亲的心,住在了传统文化的身分,反而傲慢。所以这个观照对他来讲就非常的可贵。

  人能时时归零,客观的去判断当前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因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于要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不同家庭环境成长,甚至于不同国度、不同地区成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诸位学长们,你们觉得你们的思惟状态跟大陆的人一不一样?跟台湾的人一不一样?跟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华人一不一样?都不一样。我们在这些因缘当中,您能马上设身处地他的成长状况吗?还是刚好跟你住的人就是不同地区、国度的人,反而让你很烦恼,这些生活习惯,我很不适应。处众最好堪验自己的德行,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思惟方式不一样,你能不能去欣赏别人的长处、去包容跟你不同的地方?你包容,你的心量才能扩宽;还是住在一起几天,气得牙痒痒的,那就麻烦了,那就火烧功德林。

  『参以人事』,就是通过人事加以检验。比方吴念博董事长,他在自己的单位落实传统文化、在学习传统文化,他也要客观的去了解大家学习之后的情况再做调整。不能都听好的,不听不好的,他就不能客观去调整。我遇到一个长者,他有一次办了一个课程很成功,大家赞叹声如潮水一般。结果身边的人要来跟他报喜,要讲这些赞叹的话,他马上说:「赞叹的都不用讲了,不足的你赶紧给我好好讲。」当时我们听了都非常佩服他,这些都是「参以人事」。就像我们带一个班,出现种种情况,也都是在调整我们自己的不足。

  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刚刚讲到的因材施教,行行出状元,但是现在变功利之后,把孩子教成考试的机器,他以后工作还是机器,他不懂得怎么做人、怎么处理五伦关系,他的人生也不大可能会幸福。所以不能把人当机器,人可以成圣人。整个工业革命无形当中对人的尊重度会受影响。比方工业革命整个生产线里面,有材料,还有什么?还有人在里面。人跟材料、机器一不一样?他有灵魂,你不能把人只列为生产成本之一,当中要花多少钱,去算这个成本而已。假如我们的员工在我们的团体里面,为我们团体效力,最后他德行一直下降,让父母操心,让妻儿不安,我们为君者情何以堪?这个失职。假如我们只想着,我们要赚更多的钱,怎么会去体恤到员工的成长?中华文化是很尊重人的。以前的员外面对他底下的婢女,都是把她教育好,以后找个好人家让她嫁,把那些妇道的东西在自己的家庭里面把她教好,希望她以后有幸福的人生。「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他的尊贵在哪?慈,慈爱底下的人,为她一生着想,而且宽容,包容他们,教育他们。所以几千年来在祠堂里面立的牌位,天地君亲师。为君者、为领导者,为什么尊贵?就在于他利益人民、利益底下的人,把他们当亲人一样的爱护。

  再来,「参以人事」,还要汲取成功的经验。比方海南省监狱系统的经验,不只在监狱系统适用,应该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适用、任何一个因缘都适用。张厅长带着他八个干部,九个人在二00六年五月一号,在汤池听了五天的课,他们坐在第一排,九个阿Sir(男警察)坐在第一排,他们穿那个警服上面是有徽章的,精神抖擞,全神贯注。那一次,后面的人大家精神都很好,都受到感染。回去以后自己带头学,把整个海口市所有监狱系统的干警全部轮训,十五天轮训了一次。接着,从一个监狱里的一个监区开始做。第一个原则,教育者首先受教育,而他们教育者当中又以领导者先带头。再来,不要急于求成,《群书治要》里面讲,「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们从点,从一个监区到线,一个监区推到整个监狱,再面,推到海口市,再推到整个海南省。所以这些方法,都是符合重要的做事规律,这个都可以参照。

  包含吴念博董事长他现在在做的,还有以前他整个幸福企业的经营,都能提供我们家庭、团队来落实家文化。这次去法国,我也挺幸运的,又跟吴董事长同寝室。这次我有个任务很重要,就是邀请吴董事长,到我们大马来分享他的幸福企业的经验。他很欢喜答应。十月份,应该是十五号前后会来,我们到时候再来安排。您身边有一些企业家,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你跟他讲半天真的还假的?现在这个时代受科学教育的影响,研究物理、化学可以怀疑,研究圣教不能乱怀疑,一怀疑就有障碍。这次到法国去,刚好跟法国的汉学家(那些汉学家都很优秀、顶尖的汉学家)吃了一餐饭,真的是行万里路,那个感觉非常深刻。我旁边坐了一个汉学家,我在跟他交流的时候,我跟他说:「汉学是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可以让事业愈做愈好。」他眼睛瞪得很大说:「汉学跟做事业有什么关系?」圣教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个汉学家研究了几十年,他都还没有体悟到整个汉学的这些经教,可以让他整个事业愈做愈成功,所以他很惊讶看着我。这个时候要怎么办?要for example(举例),你不举真实的例子,他疑心不能去掉。

  比方这个部门本来要把一台机器报销,这台机器几十万人民币,可是去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要敬天、敬一切人事物,又好好的检查了一下,发现问题,把它修好,现在正常运作。请问省了多少钱?诸位学长,省了多少钱?告诉大家,不是几十万人民币,省了太多钱,Computer(计算器)都不一定算的出来。为什么?这个员工以后还会负责很多采买工作、报销工作,他这么恭敬这些用品,他可以省多少台?而且他以后做主管,培养出来的人都有这个观念,又省多少?再带动整个公司,这个例子一出来,全公司都鼓舞,全部效法;然后这个故事又让我们知道,又去告诉别人。这个做出来的人,做出来的单位,是不是功德无量?对!其实我讲这个例子,是因为吴董事长他的员工发过来的E-mail(电子邮件)里面有照片,那台机器还传给我看,我印象深刻,现学现卖。幸好吴董事长跟我讲,不然他说:「跟做事业有关吗?」我刚好没有例子,先喝杯茶,这样就不好。结果我一跟他讲完,他说很有道理。我说这家公司的老板,就坐你对面。他一听很兴奋,之后就不理我了,都跟吴董事长讲话。不过我不会嫉妒。聊到一半,他说:「我要到你们公司去看。」告诉大家,一个落实传统文化的单位,会震动全世界的汉学院,因为你做给他看,事业愈做愈好,原来汉学可以做事业!他不就开窍了吗?他就会从只是把它当知识跟学术拉回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可是你不做出来,他还不相信。比方说,我没有做出这样的企业出来。他说:你说可以做事业,我看你也只是穷书生一个。他就不相信。所以现在整个我们华人界,所有立出来的榜样,那都是功德无量!像我们新华华小,已经有很多其它地区的华人学校去参观,很受益。从他们的经验当中,汲取很多的智慧,少走很多弯路。

  『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这个从朝代,再从这些做得好的样板,都可以洞察得出来。然后『审权势之宜』,就是审慎的权衡与之相应的这些形式。像推展传统文化,你都要审查社会,包含整个国家法律,种种这些形式,你不能忽略了反而把事情给搞砸就不好。而且在审慎权衡与之相应的形势的时候,我们要了解整个形势的发展最关键的,在于主事者有没有正确的认知,正知正见。一个校长有对教育的正知正见,他绝对领得好。一个传统文化的领导者,他对传统文化的修学、弘传有正知正见,一定可以走得顺利。现在你要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方你要推展有机事业,最重要的基础都在正知正见的弘扬。你要做这些事,你一定要有团队,这个团队首先要建立在正知正见、见和同解,从见和同解可以培养出很多弘法、护法的人才。所以这些步骤很重要。都没有人,就把因缘推展开来,到时候护念不好,自己也会很难过。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蒙古,它的国土太大太大了,但是它没有人才,所以整个蒙古四大汗国很快就瓦解掉。这些都是『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去就有序』,客观判断因缘,对人心也有所掌握,什么该重视、该吸纳、该采取,什么该先放下,不要着急,他都有认知、有主意。比方吴念博董事长,以前传统文化都是五天密集培训,这是方法,这是经验,在他的企业能不能照搬、套上去?这又像我们刚刚讲到的,假如他去问一个学传统文化的人,他说「一定要密集培训,依我以前的经验。」可是大家要了解,我们一般传统文化的课程,来上课的人都是自愿的,你把他封闭起来,他反而觉得这样心更专注,他欢喜接受。可是他的公司,刚开始推展,认知的人也不多,有些人当媳妇,还要回家煮饭、还有小孩,种种因素也比较复杂。他假如一下子没有体恤,马上封闭,可能很多人就生烦恼。所以,他说一开始要慎于始,要先让大家生欢喜心。你有没有看到,抓住做事的原理原则,但是经验不是完全照搬。再来,他说:全部用上班时间,不用工作,只要听课,还有薪水可以领皆大欢喜。就没有采取全封闭的,这叫『去就有序,变化应时』,随着客观形势变化,再制定相应策略。他现在慢慢慢慢接受的人愈来愈多,他也会慢慢再修正做法。『故旷日长久』,整个因缘事业可以历时长久,包含朝代就可以兴盛久远。周公制礼作乐,当然也都借鉴之前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经验,所以周朝的国祚有八百多年。『而社稷安矣』,国家也能够得到长远的安定。好,今天这个「法古」,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