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八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2-18 18:58
標題: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八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太上感应篇 (第一四八集) 2000/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48
请看《感应篇》第八十二节: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这一节说了两桩事情。『负』是欠的意思,像借钱不还。凡是借别人的器用(器皿用具),没有偿还的意愿,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一类都是属于偷盗的业行。佛家讲偷盗范围非常的广泛,而古德跟我们说明,这个盗戒叫「不与取」,这个意思非常的完备。凡是有主之物,无论你用什么手段得到,主人没有答应给你,你得到的都叫做偷盗,都属于这条戒律范围之内的。我们向人借东西,借钱也好,借物品也好,这是主人同意借给我们的,不是给与我们的。借给我们,那将来一定要奉还的,如果没有还的心,这个心就是盗心,也是犯偷盗之罪。如果说是借人的财物不想还,还希望他早死,这个罪过就更大了,佛在经上说,生这种心的人,已经是畜生了,来生的果报必堕恶道。
所以世间人眼光很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不知道后患无穷。畜生,堕落到畜生道容易,要想在畜生道再回来作人,可就难了。原因在哪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畜生道的业因虽然很复杂、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愚痴。诸位想想,欠人财物不想还,这个心就是很愚痴;再要咒人死,这是愚痴到极处。所以堕落到畜生道,畜生的愚痴要跟人比,要超过很多倍。愈是低级的动物,愚痴愈严重。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园修房子,佛跟几个弟子们在一起,看到地上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就笑一笑。弟子们在旁边看到佛笑这一窝蚂蚁,就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为什么要笑牠们?佛就告诉大家,这一窝蚂蚁七尊佛出世都过去了,牠还没有离蚂蚁身。我们就不说多吧!一尊佛是三个阿僧祇劫,七尊佛是二十一个阿僧祇劫,牠还没有离蚂蚁身,不是说牠寿命长,蚂蚁死了来生还作蚂蚁。这个道理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什么原因?过分的执着,牠执着那个身就是自己,所以永远换不了第二个身体;执着那个窝是牠的老家,永远不离开牠这个处所,死了以后投胎,还投在蚂蚁里头,这真是愚痴到了极处。所以佛在大小乘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要能体会、要知道佛的苦口婆心,三恶道易入而难出,这是事实真相,很容易堕三恶道。三恶道的业因是贪瞋痴,所以佛教我们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目的在哪里?不堕恶道。
所以人一定要守住人的本分,人的根本。人的根本是什么?在佛家是五戒,在儒家是五常,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人道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把基本条件失掉了,来生决定不能得人身。诸位要晓得,我们这一生能得人身,是过去生中修的有这个条件,这一生当中遇到了缘,父母跟我们有缘,父母属于增上缘,真正到人道投生,是过去生中的业因,五戒十善的业因,所以到人道来,不错。但是我们这一次到人道来,就相当不幸,什么原因?社会环境不好,没人教我们。古时候确确实实,诸位你读《礼记菁华录》就晓得,《礼记》这部书要以现代的学术界来看,它是属于杂志,古老时候的一本杂志,里面记的东西很琐碎、很多,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杂志。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前人生活状况、文物制度。你看看古人多么重视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纵然从前人念书的机会比较少,有很多父母不认识字,但是他受到社会上一代教育的熏陶,他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懂得给儿女做一个好榜样,基本的圣贤教诲五伦、五常他懂。
五伦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你一定要认识清楚,五常是基本做人的道理。第一个是「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念过书的也懂得,他也能把这几句话记住。对待任何人,他会设身处地的想,我这样对待别人,人家愿不愿意接受?人家不能接受的,我们就不可以做;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不能接受,我就不可以用这种心态对人。「义」是为社会、为别人服务,不求报偿的,我们今天讲尽义务。我们这个道场有许多义工来为道场服务、为大家服务,不求报酬的。「礼」是有分寸、有节制,自卑而尊人。「智」就是今天讲的理智,而不是感情,感情里面过失就太多了,凡事他有理性。最后这是讲「信用」,「人无信而不立」。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教人做人的道理,这五个字总要守住。所以在从前古老的那个时代,无论念过书没念过书,识字不识字,都懂得这个道理,而且都能够遵守,所以社会安定。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物质文明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可是人与人的关系不知道了,道德更是疏忽了,甚至于遗忘了。尤其现在社会所提倡的竞争,竞争,这一争,仁义礼智信都没有了。所以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动乱的时代,后人写历史,写这个时代是乱世,人不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今天我们念这一段,可以说这是社会上常常见的,许许多多人都是这么一个心态,我们要晓得,这样的心态后果不堪设想。用偷盗的心,这个人哪里能发财?哪里能过幸福的生活?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桩,『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这也是我们今天很常见的。有事要求人帮忙,别人不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你就生怨恨了。批注里头给我们提示得很好,我把这段念一念,「干求指一切大小之事,凡有干恳求托于人者皆是」,所以这个范围很广泛。「不遂」是不如意,你求人帮助,人家没有满你的愿望,于是你就诅咒他,你就恨他,这是自己造罪业。后面这一段,「君子达理安命,岂肯向人干求」,这是个明理的人。明理的人,真的一生自己纵然穷困潦倒到极处,自己晓得这是自作自受,也不会去求人,能够安心随缘,知命乐天。纵然有不得已的时候要求人,人家肯帮助,很感激;人家不肯帮助,是他的本分,决定不可以有怨恨之心。如果稍稍有怨恨之心,古人说这是小人,不是君子。什么叫君子?明理的人叫君子。小人是迷惑颠倒,不懂道理,怎么可以责怪于人?
学佛的人更不可以有这种念头,如果有这样的念头,他不是一个学佛的人,他对于佛法、对于佛陀的教诲,根本就没有能够理解,不要说做了,佛所讲的这些教诲,他不懂。我们在经典里面看看佛菩萨,他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恶人,诸位都念过《金刚经》,《金刚经》里头有个例子,歌利王割截身体。《金刚经》里面说得很简单,这一段公案详细记载在《大涅盘经》里面,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前世,没有成佛之前,在修学过程当中,修忍辱波罗蜜,大家称他作「忍辱仙人」。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我们常讲无道之君,暴君,横暴而不讲理的。忍辱仙人没什么过失,将他凌迟处死,仙人对他有没有咒恨?没有,不但没有咒恨,而且非常感激。感激什么?感激他这种心态,自己能忍受得了,这是忍辱波罗蜜圆满之相。我们明白了,如果没有歌利王这种横蛮无理,加给他这种是最严厉的侮辱,怎么知道他忍辱的功夫?这等于考试一样,他能忍,丝毫怨恨的念头都没有,而且还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要度他。所以世尊成佛第一个度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就是当时的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就是忍辱仙人,他说的话兑现了,成佛第一个度他。
所以古德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人生在世决定不要跟别人结怨;跟别人结怨,错了!别人纵然对你不满意,侮辱你,毁谤你,陷害你,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这是过去生中造的业报,过去造的不善业,今生受的果报,欢喜接受,罪报就报掉了,没有一丝毫怨恨之心,结就解掉了,就化解了,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如果有一念心不平,这个结还在,没有解开,没有解开将来还要报,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多可怕。我们学佛最低限度的受用要能够获得,这是最低限度的受用,我明白了,所有一切冤亲债主加给我种种不如意,我都欢喜承受,恭敬赞叹,我们的帐结了,也成就自己的忍辱行。六度的「忍辱度」到哪里修?就在这个境界里面修,所以那些人是我忍辱波罗蜜的老师,是我修忍辱度的善知识,我们恭敬感激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有丝毫怨恨之心?这是我们得佛法真实受用。我们要明了、要理解,使我们自己一生都能生活在感恩之中,我们的道业就不难成就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