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称赞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172012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2-17 20:13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称赞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172012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称赞的讲记敬摘点滴
...解决问题,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完全错误。你要能够忍受,忍受就是消灾免难,消业障。你要依靠圣贤教诲,提升你自己,这就对了,不可以用消极的行为;积极的断恶修善,赶快回头,回头是岸。
我们把三个根扎下去之后,这个很重要,要把其它的放下,你才能把根扎好。你先试试看,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别的都放下,专门学《弟子规》,读诵受持。读诵是先决条件,你要把它念熟,念到能够背诵最好,文字不多,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句句都要把它做到,要落实在生活上。然后接着落实《感应篇》、《十善业》,你有这个基础的根,那两部就不难。第一部选《弟子规》可以,选《感应篇》也可以,《十善业》决定是在第二部,没有前面两个基础,《十善业》不行,你学不到,所以它有先后次第。这三个根扎下去,我们相信一年就成就了,然后你在大乘经教里头选择一门,一门深入,我相信小林居士能够两年的时间有这么好的成就,你不会输给他。你的两年也能达到他的效果,那你对佛法就充满信心,你对于古圣先贤的教诲你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古人不欺骗人,句句都是老实话。
然后你要学净宗,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缘分,你就把我们净宗五个科目学好,这也是真实的佛法的基础,就是三学、三福、六度、六和敬、普贤菩萨十愿,这些东西全都要落实。十愿里面头一个「礼敬诸佛」,毋不敬,我们怎样对佛菩萨礼敬,要用那种心、恭敬的心对一切众生。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我心里很敬佩的人我对他恭敬,我心里很不喜欢的人,对他也一样恭敬,你才学会。所以,他叫礼敬诸佛,为什么?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记住《华严经》上这句话,不是假的,你轻慢一个人,你就是轻慢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为什么?他有佛性,只是他现在自己迷惑了,他有妄想分别执着。他要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不就成佛了吗?没放下,没放下他还是佛,总有一天他会放下,肯定他会放下,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我们明白,我们觉悟,我们的知见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他怎样设计,想方法来害我,我对他还是尊敬,为什么?他是佛。他现在为什么有这种行为?那是他迷惑颠倒,他要放下分别执着的时候,他的思想见解是佛的思想见解,不是这样的。这是在迷惑的状态之下做错了事情,不要放在心上,好像一个人酒喝醉了发酒疯,你得要原谅他,他清醒过来了,他就是很好的人,很有理智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不可以跟人计较,跟人计较,你跟他一般见识,他迷你也迷,两个人才会发生争执。如果一个是迷惑,一个是觉悟,觉悟的人一定会让,一定不会跟他争执,所以什么样的冲突都不可能发生。
觉悟重要!觉悟就是菩提,对人要有礼貌、要有恭敬。即使在一个公司里面,机关里面同事,自己是长官的身分,对于部属也要恭敬,也要懂得。现在职位不相同,工作性质、任务不相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异。从我们现前来看,差异之所在是我们修行功夫不相同,可是从自性上讲那就丝毫差别没有,总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把礼敬摆在第一,世间法也把礼敬摆在第一,你看儒家《礼记》,你翻开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跟礼敬诸佛意思相同,没有不值得我们礼敬的,一切都要恭敬。世出世法圣人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教给我们,对人要有礼貌。海口的教育成功,这是监狱,成功在什么地方?执法的人员对于受刑人有礼貌,他成功了。在过去没学《弟子规》,他们认为受刑人是比他们低一等,他是来管他们的,所以态度都不好。学了《弟子规》之后,人都是平等的,你一时犯了错误,现在判刑到这个地方来,来接受好的教育、改造教育,出去之后你就变成善人、变成良民,所以尊重人格。所以执法人员对犯人也行鞠躬礼,让受刑人感动,他教育成功。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要懂得礼敬。
第二「称赞如来」,你看第一句诸佛,第二句是如来,他为什么不用诸佛?礼敬诸佛、称赞诸佛不是很好吗?他换个名词,换名词一定有道理,一定有意义,要不然就不能换。真的是这样的。称「诸佛」是从相上讲的,称「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一样。从相上讲平等恭敬,赞叹那就有影响,不能从相上说,相上会把社会搞乱,善恶都不分,所以他从性上讲。他的形象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你看它就有差别,不像礼敬诸佛是普遍的,没有条件的,赞叹是有条件。譬如与性德相应的,孝悌忠信与性德相应,礼义廉耻与性德相应,他的行为合乎这个,值得赞叹。他要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赞叹他,这社会就乱了。所以这个赞叹,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也就是善的那一面我们赞叹,鼓励他,恶的那一面不提、不毁谤,就是不赞叹,我对你有礼貌,没有赞叹。如果你是善的方面,与性德完全相应,礼敬后头有赞叹,这个用意很深。赞叹是给你宣扬,希望大家以你做榜样,向你学习。善跟恶,在根本上讲,佛常常讲贪瞋痴叫三毒,毒是什么?恶到极处,才叫毒。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贪瞋痴相应,佛不赞叹;与不贪、不瞋、不痴相应,肯定有赞叹,礼敬之后有赞叹。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有三位善知识是代表贪瞋痴的,善财童子去参学,有礼敬没有赞叹,有供养,就是没有赞叹。于一切善德的人,参访的时候都有礼敬、都有赞叹,这个诸位细心去看经就看到了。但是你要晓得,那个贪瞋痴的人还是菩萨,菩萨为什么要有这种行为?有一类的众生要用这种方法去度他。而且这种众生还不少,现在社会上很多,你找贪瞋痴的人,很容易找到;找不贪、不瞋、不痴的,不容易找到。在从前的社会里,用这个教育教得好,贪瞋痴的人少,不贪不瞋不痴的人多,所以社会安定。现在这种人多,里头有没有菩萨?我相信肯定有,这种人一回头就是大菩萨。我看到有个信息,是一个同学从网络上下载的。在香港好像是个赌王,靠赌博起家的,那还是命里有的。有一天被黑社会找到,勒索,把他的手砍断,他就变成残障,没有杀他,受了重伤。他一下被害,人觉悟过来,就到处劝人家不要赌博,把赌博里面的黑暗面说出来。他自己是个赌王,全是骗人,把他骗人的技巧、方法都公开告诉大家,劝人不要赌博。他这一回头,我们就称他赌王菩萨,这值得赞叹。他前半段不可以赞叹,他这一回头就是菩萨,拯救这些好赌博的人,你看这一回头就是菩萨。他救了不少人,以前是害人,现在回过头来救人,不敢再做坏事。人真的叫回头是岸,浪子回头,那就是菩萨再来。所以我赞叹他,那是菩萨来示现的,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教我们从这上回头。哪一个行业都如此,真正回头之后,好人当中的好人,先是害社会、扰乱社会,一回头,拯救社会、救助社会,这是无量的功德。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一切不善不放在心上,心上都没有,口上当然就没有,行为上不会表现。所以礼敬是很可爱的,不善的人接受你的礼敬他也很欢喜,为什么?你是真诚心。
第三是「广修供养」,供养是布施,用恭敬心来布施就是供养。所以普贤菩萨高,他是平等看一切众生,我对佛是供养,对所有众生也都是供养,没有差别的。大乘菩萨还有差别,上面供养诸佛,下面布施众生,他有分别。普贤菩萨没有,修普贤行的人没有,修普贤行的都叫做普贤菩萨,用平等心、恭敬心。而供养里面,所有大乘经里面佛讲得好,法供养为最,最大的功德是什么供养?法供养。为什么?财供养固然能帮助人解决问题,是解决你现前生活上一点问题,不能解决你了生死出三界的问题,更不能帮助你成佛作祖的问题,这个做不到,法供养可以做到。法供养一时做不到,但是阿赖耶里面你已经种了佛法的善根,这就很可贵。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来学习《华严经》,这什么原因?阿赖耶里面有「大方广佛华严」,阿赖耶里面这个善根种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一定是学过这个经典,听...(●[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度的善根。如果能够坚持不中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会有悟处。如果你勇猛精进,真的接受,我花一年的时间扎三个根,把《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修好。这一修好,我们净宗这五门功课马上就相应,一点都不难,也就是跟你讲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不难,你有基础。现在听到是容易,做起来困难,你没有从基础上扎根,如果从基础上扎根,一点都不难。然后你能够一门深入,一部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小林居士学《无量寿经》,他就一部经,他其它的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就这么一部经。他告诉我,这些年来专听我讲《无量寿经》的光盘,我还特意把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跟他的《白话解》都送给他,他手上有,他不看,他说我只看你这一样,一门深入。我说:好吧,你继续再看两年,然后再可以广学多闻,触类旁通。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修定,一门才能修定,看二、三个人的东西,心就定不住。经上这句话,你看这是怎么讲的,那些又是一个讲法,会扰乱,这真的,一点都不假。过去我们学佛学教,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做法虽然也专,没有像胡小林这么样的专,他的真的专。我学习的时候,专是以一部批注为主,我还要参考其它的,这就差了。他这个专做得比我还好,他所悟的境界我知道,他给我一说我就明了。我在佛法上用了五十八年的时间,他才两年半,我看他再有两年半就赶上我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道理我很清楚,他是真的专,我们专里头还夹杂一点,夹杂得不多就是。一夹杂多,那就不行。
我们为什么夹杂?这是因为要出来讲经,老师告诉我,我讲《弥陀经》,老师告诉我,用莲池大师的《疏钞》,或者是用蕅益大师的《要解》。我《弥陀经》讲过很多遍,有时候专用《疏钞》,有时候专用《要解》,但是有些比较难讲的地方、难体会的地方,我还得看看像圆瑛法师的、谛闲法师的,看看这些老法师他们的讲记里头这一段有没有值得参考的,我还得看看。我顶多找两个帮忙,我不会找第三个,像胡居士他一个都不找,这个很厉害。但是他要出来讲经的时候,我要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一定要找两个现代人做帮手。我们能理解、能讲的不必参考他的,遇到困难,看看他怎么讲的,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能触动我们的善根,会有一点小帮助。所以,一定要懂得取舍,不是真正有修有学的人,他的东西就靠不住。最好是证果,证果古人里头才能找到,今人太难了。今人我们找到什么?他有修、他有学,也就是他做到信、解、行,我们要找这样的老师。只有信解没有修行,这个不行,这决定靠不住。古人是有信解行证,这样的善知识就太难得,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肯定成就。
所以供养里面法供养是第一,我们要懂得如何在古大德里面选好的东西,而现在人能看得懂,太深了现在人看不懂,有困难,要现在人能看得懂。像明清还可以,注疏就比汉唐那时候要浅得多,汉唐时候难懂,明清距离我们近,近代,民国初年也有些大德,他们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供养是以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当然还是要用钱,你看就有财供养。法里面,大乘佛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断烦恼、学智慧,这里面就有无畏的意思在。所以一举三得,圆圆满满包含了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果报是圆满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神通等』,是十波罗蜜最后的三种:愿、力、智。前面我们学普贤十愿,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略略的说过,接着是第四「忏除业障」。十愿里面,每一愿都是其余的九愿,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法都圆满含摄一切法,为什么?我们到底下一段就看到了,自性法尔如是,确实法法圆融,没有障碍。在修行来说,忏悔可以说是这十愿里面最主要的一条,前面是助缘、是善根、是福德,到这个地方真的成就了,业障除掉,不就成就了吗?十方诸佛如来与我们差别在哪里?可以说诸佛是把业障除尽,就像我们这篇文章题目上讲的妄尽,妄尽是什么意思?业障统统忏除了,没有业障,那就还源,还源就是回归自性,圆成佛道,这不是菩萨,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在现在这个社会,健康的人不多,不健康的人到处都是。这个不健康是怎么说?就是有业障;换句话说,就是有病,不是身病就是心病。实际上讲,因为你有心病,所以才有身病;心要没有病,身体怎么会长病?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这里得到一个光盘,刘有生先生讲的,人家称刘善人,说病。他给人治病,疑难杂症,医院中西医没有法子治疗的,找到他了,他用什么方法治?把你得病的这个原因说出来,让你自己生惭愧心,真正忏悔。这一忏悔,身体马上就有反应,你就会呕吐,吐出来这些脏的东西,那就是身体里的病,把它吐光了,身体就好了。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的时候一身都是病。遇到一个老人给他一本书,王凤仪老先生着的。实在讲,这个说病最早是王凤仪先生,在中国东北一带,也是年轻时候受了病苦,得到高人指点,真心忏悔,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后就用这个方法帮助别人,人称之为善人。他的学生代代相传,刘善人也是王凤仪再传的学生,现在在国内很有名。他的光盘没有版权,欢迎拷贝流通。我看了,只有一片,我看了。还有一些同学看了之后,把它写成文字,很好,因为北方口音,有些人还是不能完全听懂,用文字写出来。我看了,我把它做了一个删节,一共有二十页。可是现在确实有许多工作非常繁忙的同修,这二十页对他来讲太长,他没有时间看;所以第二次再做一次删节,这次删节是八页,这就容易多了,希望从这个地方来入门、接引。看出兴趣了,你再看第一次的删节本二十页,如果再喜欢,你看他的原文,听他的光盘,大概是两个小时,这一堂课。
有同修告诉我,看了他的文字文件,或者看了光盘,真的受了感动,感到自己一身病苦,听听老先生所说的话,很有道理,自己一反省,痛哭流涕。反省什么?真的是自己错了。以前都是认为别人错,我没错,所以得一身病。现在认真一反省,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别人没错。有这个勇气承认,承认过失,向父母忏悔,或者向兄弟忏悔,做对不起兄弟事情,对不起朋友的事情;在单位里面服务,对不起长官,对不起同事,总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重的自己得病,有的时候影响你的家人得病,影响你的小孩得病。小孩在十二岁以下,他要是得病,多半是父母的业障。这样一忏悔,真正是痛哭,痛哭这五脏六腑它就起作用,就起反应,里面这些脏东西(业障)就往外吐,吐得很难过。刘有生先生他的报告里面,他在二十几岁看到王凤仪这本书,感到惭愧,他吐了好几天,吐得很难过,真的把病统统吐干净了。从此之后,他这些病不要治就好了,自己好了。这个光盘应该是不太远,最近录的。我听他讲,他今年六十七岁,这四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生过病,没有打过针,没有吃过药,身体健康,哪个地方人找他,他就到哪去。他那个时候,二十几岁时候,那都要死了,活不成了,他活过来了。活过来他就发了一个愿,我要是不死能活过来,我这一生不为自己,我为别人,我要把这个好方法普遍传授给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每个家庭快快乐乐,远离病苦。所以他给人说病、给人治病不要钱,不收钱的。我们想想,这个人虽然他不是佛教徒,他是不是在行菩萨道?是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都回归自性。住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戒律就是最好的榜样。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就是最好的榜样。可是我们知道,众生烦恼习气深重,学好还算不难,把那个好保持那可就不容易!遇到外面境界,顺境、善缘好,你起不起贪心?你会不会起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那一起完了,你又回到六道去了。如果是逆境、恶缘,你会不会瞋恚?你会不会怨恨?甚至于还报复,那就演变成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难!要能够一生保持着,这非常不容易,那靠什么?靠教学。而教学里面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这是对于大多数人,这个社会上大多数是平凡人,极少数是杰出的人,所谓上上根人那是少数,中下根人是最多。对于中下根性的人,要用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能产生真正的效果,那就是真实的教育、最好的教育。
这桩事情,印光大师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是在中国近代佛门里面第一位大德。以前李老师告诉我,近百年当中这些祖师大德们,哪一个人没有受到别人批评?真的都有!有尊重你的、赞叹你的,也有毁谤你的、批评你的。唯独印光大师这么一个人,你只听到对他有赞叹,没有听到毁谤的,没有听到批评,这真正德行。老人一生谦卑、一生苦行,没人知道,在普陀山是藏经楼的管理员,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经,看守藏经楼。反正去看《藏经》的人也不多,他自己反而有机会去读经。七十岁才被人发现,有几个居士确实有德行也有学问,他们到四大名山去朝山,偶然之间在藏经楼上遇到印光法师,向他请教佛法,谈吐不凡,起了恭敬心皈依他,向他请教,印光法师用书信来解答。他看到好,就把这些书信在报纸、在杂志里面发表,这样很多人知道他,到普陀山去向他请教。七十岁才出名,八十岁圆寂,他老人家弘法利生只有十年,真正是古人所讲的「厚积薄发」,这个力量太大,他积得太厚!你看默默无闻七十年,最后被人发现,所以大家跟他学习的人就愈来愈多,愈来愈感觉他东西实在。所以晚年声望、地位起来,供养也多了,可是这个老人一生都守着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把这些供养,他做了一桩事情,印经布施,做法供养。他把这些钱拿去开了个印刷厂,成立一个机构叫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自己有印刷厂印经。版本好,可以说得上是近代的善本,校对很认真,纸张、印刷都很考究。
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讲经的场所就在香港九龙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创办的。我到香港,倓老也过世几年了,没见到他。在图书馆里面看到,他搜集弘化社出版的书很多。对我来说也有个特别的因缘,就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皈依印光大师,李老师的净土是印光大师传给他的。所以他在台中成立莲社,一生弘扬净土法门,承传印光大师所学。所以我们有这个因缘,对于弘化社的书特别有这么一分感情,我没有事情的时候天天在那里看。那次在香港住了四个月,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他老人家将《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汇编》,这三样东西印的数量最多,每一版那个数量都是五千册、一万册,印了几十版。我看其它的书,那些经论善书印得很多,都是一千册、二千册,顶多三千册,而且印的版不多,有第一版、第二版。这三种书印了几十版,我概略统计一下,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这么大的分量,我感到惊讶,这是我们佛门一代祖师,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教的。
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叫《了凡四训》,儒家的;他用的功过格,是《感应篇》,是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安士全书》前面一半,占的分量二分之一还多一点,「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讲因果教育。后面周安士自己的著作,「万善先资」不杀生,「欲海回狂」断淫欲,后面最后一篇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印光大师称赞这本书,这在近代天下第一奇书,印这么多分量。所以我就想他为什么这么做?佛经都没有这么大分量,他一生念佛求生净土。到最后我们也知道,他的身分渐渐暴露,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学佛多年之后恍然大悟,他是来救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大灾难,用什么救?因果教育。人要真正懂得因果,会诚心诚意的去改过自新,哪个人不想好?好什么?要好心,好因才有好报。你心行不善,求好哪能好得了?所以人真正知道前因后果,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善有善果,恶有恶报」,那我们决定不会做坏事情。为什么?做坏事情对自己不利。你命里没有财,你用非法的手段取得财富,有没有好处?没好处,灾难就来了,没这个命!你命里面譬如你做官,你做到什么样的阶级都是命中注定的。命里没有这么高的层次,你得到,大概得到的时候不会到半年你死了,你不应该得的。所以人真正懂得这个,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命算定,很准确,他相信,他一生对名闻利养不再求。二十年,年年他参加考试考第几名,每年他所得的俸禄跟孔先生算的丝毫不差,所以他什么念头都没有。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一个念头都没有,云谷禅师很佩服,一个普通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这是很大的功夫。他就问他:你怎么修的?了凡先生说老实话,「我没有修行,我只是命被人家算定,我想也没用,所以就不想。」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原来认为你是有功夫的圣人,原是你还是个凡夫俗子。了凡先生说:什么叫做凡夫俗子?「你一生二十年来都被命运拘束,没有稍微改动一点,你是凡夫。」所以你就晓得,人真正相信命运,相信因果,绝对不会做坏事。
所以在教学,我们讲教伦理、教道德,要以因果的底子,这个伦理道德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没有因果的底子,这个道德不是真的,很容易流于形式,我们中国人所讲的伪君子,不是真的,懂得因果那是真的。所以《弟子规》好不好?好,《弟子规》必须要有因果的基础,它是真的。没有因果的时候,还看看能不能禁得起考验?人家一赞叹、一恭维、一供养,你的贪瞋痴慢马上起来,完了,你就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做得再好,别人称赞,自己还得谦虚,我做得还是不够好,这就对!怎么不够好?要好好问问自己,人家这种恭维、赞叹、供养,还动不动心?还有动心,还动念头,那就不够好。如果起了傲慢、起了贪瞋,大家都赞叹我,你没有赞叹我,我对你就不高兴,这种事实就是难免。所以一个人修行得要禁得起考验,谁考验你?境界考验你。这个世界上五欲六尘在考验你、名闻利养在考验你,你能不动心吗?
印祖倒是有个好妙法,他有个法子,这个法子是什么?我到苏州灵岩山寺去访问过,看到老和尚的关房,他关房很小。一个小房间里面很简单,都保持老和尚在世那个样子,一个小佛堂、一张佛桌,桌子比我这个桌子稍微大一点,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像,不很高。一对蜡烛台、一个香炉、一杯净水,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佛像后面老和尚自己写了个字,「死」字,他用这个方法,天天看着这个、天天想着这个,「我就要死了」,你还有什么贪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常常想到死,对名闻利养就放下了;要想到我还有明天、我还有明年,麻烦就来了。没有明年、明天的想法,过一天算一天,这一天不能白过,怎么不能白过?老实念佛就没白过。佛号忘掉,还在五欲六尘里头起心动念,那就白过、空过了。这是印祖自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他那个时代,比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不相同!那个时代,虽然说是传统文化渐渐衰微,还很像个样子。我到台湾是民国三十八年,那个时候台湾人口六百万人,淳朴!我们到这边来人地生疏,问个路、找个朋友,无论在哪里问哪个人都非常亲切,不但给你指点清楚,怕你不会走,他还带我走一程。现在没有了,现在你问人没人理你,你就看这个风俗、人情差多远!
台湾这个地区还算是不错,要跟国外其它地区比,还很难得,毕竟是学佛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很难得的是很慷慨、很大方,喜欢布施,布施就有福报!所以金融危机传过来,有很多人问我,我说「台湾人不要担忧,不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为什么?不相干,你们有福报。」这佛说的,财富从哪来?布施来的,愈施愈多。外国为什么会发生?外国人不肯布施,生日庆典的时候送你一朵花,就不错了,写一个贺卡那就很大的礼物,跟中国人不一样,所以这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之后,第一个晓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要培养自己的爱心,一定从家里做起,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儿女、爱邻里乡党,你要从这边下手。然后做到真的「凡是人,皆须爱」,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信仰,清净平等的爱心,为什么?知道我们是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要学习谦卑,你看释迦牟尼佛多谦卑,你看孔子、孟子多谦卑,这是性德。学习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轻视别人就是作践自性,这个道理要明了。学习关怀别人、照顾别人、互助合作,我们这个世界逐渐逐渐就跟极乐世界接近。怎么教人?自行就是化他,我们自己做好了就是教别人;自己没做好,想教别人,不可能!所以自行化他是一体,化他必须从自行做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你看他没有展开教学之前,他自己自行,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三十岁才开始教人,三十岁之前成就自己的智慧德相,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样子。
经教里面最重要的,他也很具体跟我们提出学习的纲要,前面我们学过的,文殊菩萨的十度,普贤菩萨的十愿。十度里面后面四个:方便、愿、力、智,那就是真实智慧。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活活泼泼,它不是烦恼是智慧,圆满的智慧、自在的智慧,这里面看到乐。智慧从哪来的?智慧从清净心来的,清净心是禅定。你心不清净,哪来的智慧?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修什么?修清净心,不能离开现实环境,环境里面特别是人事环境。在我们现在重视生活质量、物质环境,环境好,你每天遇到的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对你都很关心。你对于你...(●[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无量无边的这些法门全都是方便门,到最后,就像《华严经》上的,到末后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我们就能想到,无量无边法门都是绕圈子,在兜圈子,到最后遇到文殊、普贤的时候,还是念佛归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我们就遇到了,我们就深信不疑,这种人是什么人?上上根人,使那些在华藏世界兜圈子那些菩萨们佩服你、赞叹你,你太幸运了,你怎么一圈就到中心点。他们在旁边兜圈子,兜无量劫都没有碰到中心点,你怎么一下就碰到?我们与净土有缘,缘的浅深不一样,缘深的那就一向专念,他这一生很快就成就;缘浅的、业障重的,他还要兜圈子,他还要在经教里面去打转,在无量法门里面去选择,这个高,那个低,在互相比较,不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总觉得我这个法门殊胜,别的法门不如我,净土法门太容易了,老太婆教,不屑一顾,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
所以佛随心应量,应以山河大地身他能觉悟的就现,应以花草树木身得度的就现花草树木,我们一般讲灵气,山川灵气、树木的灵气,那种灵气是佛菩萨加持的,让这个有缘人接触到的时候豁然大悟。所以众生根性不一定,佛菩萨的示现也没有一定,乃至于虚空,虚空里头日月星辰,包括云彩、霓虹,我们讲自然的天象,空中的这些现象,无不是诸佛菩萨在做种种示现,帮助我们起信、帮助我们悟入,这是无情的国土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三集) 2009/6/1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前面我们学到:
【即三身即十身。】
『十身』,我们前面学过「众生身、国土身」。今天我们从第三看起,「业报身」,业报,什么叫业报?「业报身者,谓烦恼为因,所感业报身也」。我们先看这一段,因为六道众生都是属于业报身,你造善业,感得三善道身;你造恶业,就感得三恶道身。所谓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是六道里面的事实真相,这个说法是讲总的纲领,细说真的是说不尽!这一段里面「一尘出生无尽遍」,我们想想,六道里面多么复杂。单说人道,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六十七亿,每个人的业报都不一样。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业有两大类,第一大类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譬如人,你有这个人道,还得有你到哪一家去投胎,不会投错的,你跟哪一家有缘分;没有缘分的,不会变成一家人。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遇到的人很多,有陌生人,有有缘人。陌生人对面相逢,招呼也不会打一个;有缘人,你虽然不认识他,你见到他的时候,他跟你笑一笑,这有缘。或者他看到你讨厌,瞪你一眼也是缘,你就晓得这个问题多么复杂,这引业。我们一生寿命是一定的,寿量这都前生修的。福报是一定的,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今天吃多少粒米、喝多少滴水,都是命中注定,它也不会多,它也不会少。
人真的懂这个道理,真的通达明了,一点怀疑都没有,在我们中国确实有这么一个人,袁了凡先生。你们看他老人家的家庭四训,他写了四篇文章教导他儿子的,《了凡四训》。他自己叙述,他在年轻的时候被一个算命先生,孔先生算得非常准确,给他排定一生的流年,就是每一年你的生活状况。他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每年要参加考试,考第几名命里注定,考得上、考不上、考第几名都是命里注定。二十年一丝毫差误都没有,他的念头就没有,所以心就死了,不再竞争,他知道争不到,把竞争这个念头统统放下,心地很清净。有一次,他到栖霞山去拜访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禅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对他很佩服,一个人能够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想,不容易!就问他,称赞他修行的功夫。了凡先生是个老实人,「我没功夫」。为什么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他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妄念没有用处,干脆就不打妄想。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他立刻就追究:为什么我还是凡夫?云谷禅师说:「你命被人算定了,凡夫!」于是就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
命运谁给你定的?自己定的。自己过去生那个行业是因,这一生就是果报,这个果报叫满业。两种业力,一种是引导你来投胎,叫引业;在这一生的状况,你的富贵穷通,这叫满业,满业就是善恶果报。有人发财的,过去生中修财布施,财布施修得多,这一生当中得财富,果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聪明智慧是过去生中修法布施,健康长寿是过去生中修无畏布施,你不修哪来的有?不可能有。佛法里有两句话说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道我前世造的是什么因,我这一生果报就是的。「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想想我来世果报怎么样,你就想想你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这一生造的因,来生你就享受果报。所以命运不是佛菩萨给我们定的,也不是上帝他能够管的,更不是阎罗王,与他们统统不相干。确确实实一句老实话,自作自受!懂得这个道理,纵然我们这一生苦一点没有关系,为什么?过去生中没修。这一生当中认真努力去修因,来生果报就殊胜。
来生果报,我是想来生发大财,可是财布施,我没有财布施,这一生当中命里没有财富,用什么布施来生得大财富?这些话是我年轻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这些老人都不是平常人,他们看看我们这些年轻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像李老师这些人都是这样的,看看我们的相,看看我们的举止,就知道你有没有福报。以我自己来说,我命里没有财富,前生没修;还没有寿命,短命,这很多老人看我都知道,好在还有一点点聪明。大概过去生中知道修法布施,不知道修财布施,不知道修无畏布施,所以命很苦。大师教我修布施,我说:我没钱,一个月赚的一点钱,勉勉强强过生活,没有多余的。他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也还行。他说:「你就从一块一毛布施起。」那个时候刚刚学佛,寺庙里面有放生的、有印经书的,我们就有这机会去捐一点钱,捐一毛、两毛、五毛、一块,只有这么大的能力,诚心诚意去做,恭恭敬敬的去做。老师头一天见面告诉我,他说:「我今天跟你讲的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干,六年感应就现前,以后年年收入增加,增加怎么样?增加的统统布施。自己依旧是省吃俭用,养成一个节俭的习惯,全心全力去修布施。
出家之后到处讲经,供养也慢慢多了,出家人没用钱的地方。我就学印光老法师,印光老法师一生他所接受的四众供养,全部都用在印经布施,做法布施。我想想这很有道理,这种做法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纵然印的书人家拿去卖钱也是好事,有人买去他都看,那怎么不是好事!所以我一生就向老和尚学习。愈施愈多,我学佛到今年五十八年,现在居然布施《大藏经》将近一万套。这些年来,我们在国际上与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我们希望世界宗教是一家,给社会带来永久的安定和平。我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的范围扩大,扩大到所有宗教,真的也做出成绩出来。命里过去生中没修财布施,这一生有,虽然不多,如佛家所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好!没有贪心,没有嫉妒心。法布施的果报是聪明智慧增长,我自己能感受得到年年不一样,月月不相同。健康长寿,我原本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年真的害一场病,我心里有数寿命到了,所以也不去找医生、也不吃药。我相信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你寿命到了,所以也就念佛求生净土,念一个月病好了。我这一生没有进过医院,没生过病,这第一次,这关突破了。
还有一次,七十...(●[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无量寿经》是最早的翻译,依《无量寿经》修念佛法门。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人,个个成就,你说多殊胜!我们就知道,远公大师那个时候,庐山东林念佛堂就是极乐世界的缩影,确实是时间、空间都没有。「尘含十方」、「无亏大小」,空间没有了,「念包九世」、「延促同时」,时间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突破时空的界限,突破时空的维次。
『故得殊胜微言』,微言大义,微是精微,无比的殊胜,就像经上讲的,一尘里面,里面圆圆满满含容着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前面说得很清楚,一尘如是,一一微尘无不如是,「当知一一尘等亦尔」,也都是这样的。所以明心见性,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无一不是。『纤毫』,这是说在物质现象里面的一粒微尘,在正报现象里面的一根汗毛,毛端或者是毛孔,『彰于圆教』,彰是显彰,圆教是大乘圆满的教化。这一句把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一切教化统统包含在其中,所以叫圆教,一乘圆教。这是说纤毫里面见到无量无边的佛法,是这个意思。
『奇特圣众,轻埃现于全躯』,「奇特圣众」是指诸佛如来,因为讲圣众,阿罗汉算圣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算是圣众,他加个「奇特」,那就不是普通圣众,大圣,那是证得究竟圆满果位的诸佛如来。他们在哪里?「轻埃」是什么意思?埃是尘埃,一粒微尘很轻,这些诸佛如来现身,「全躯」是全身现前,就在一微尘里头现全身。一微尘里头现全身,一微尘里面具足一切大乘圆教。所以这些事,我常讲这是佛经里面的高等科学,现在科学家纵然是讲到量子力学,从微观世界做出相当可观的成就,但是跟佛经一比他还差得很远。他现在只发现佛经上讲的微尘,微尘里面有这么多东西,他没说过,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里面有圆满的佛法,微尘里有不思议的诸佛如来,这没说过。
在《华严经》上,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清楚,一微尘里头好热闹,谁能去?佛在经上说,普贤菩萨能去,这句话意思很深,普贤菩萨能去。谁是普贤菩萨?我们念佛同学都是普贤菩萨,你念《无量寿经》不要白念了,《无量寿经》第二品「德尊普贤」,你看看,净宗法门没有一个不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我们晓得,极乐世界是修普贤法门的,普贤法门的纲领就是十大愿王。你再细细观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是十大愿王的落实,十大愿王怎么修法?你一看四十八愿就知道了。所以,净宗同学都是修普贤行的。我们现在是不是真修?有问题,问题大了。普贤菩萨跟别的菩萨有什么两样?普贤菩萨没有分别心,普贤菩萨没有执着,普贤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一点我们没做到,我们分人、分我,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讨厌,这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教给我们从哪里修?
「礼敬诸佛」,自己谦虚、谦卑,对一切众生都礼敬,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对一个众生不恭敬,我就是破坏自己的普贤行,我修什么?唯有普贤行才能够契入微尘世界,才能能够见到这样殊胜的境界。我们要能够入佛境界,跟诸佛如来打成一片,你离开普贤行可不行。第一个就是有恭敬心,绝不敢轻慢一个众生,对于蚊虫蚂蚁,我们念佛人看到都合掌,蚊虫菩萨、蚂蚁菩萨。有没有感应?有感应,我们这个心对牠,牠知不知道?知道,牠也很欢喜,因为别人都瞧不起牠,我们对牠这么尊重,牠很高兴,牠就跟我们很合作,牠不会妨碍我们,有灵性!不但动物有灵性,树木花草都有灵性,我对它恭敬,我对这个树恭敬,树有树神现在我们知道,他对我们也恭敬,他的回报也非常好。为什么?树长得茂盛,树叶绿,遮荫,开的花特别香,果特别甜,这是什么?那是对我们的酬报,我们对它好,它对我们好。我们菜园里面种的蔬菜比别人的菜就好,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肥料,没有;爱心,爱心种出来的,真诚心种出来的,它怎么会一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称赞如来」,人的好处、长处我们要赞叹,人的不善处不但不能说,都不可以放在心上,那你心多快乐!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垃圾桶,专收别人坏东西,你的心就坏掉了,你怎么可以干这种傻事情!专收别人好的,收佛菩萨的,那你就是佛心、菩萨心肠,绝不收这些拉拉杂杂的,这是称赞如来。真干,像王凤仪一样,学一条我就真正做一条,他是做出来的。做久了,心地清净,智慧现前,世出世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二集) 2009/6/2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十面第二行,从第四这个地方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自下依此能遍之境而行四德。谓依前一尘能遍之境。而修四种行德。】
贤首大师这篇文章总共给我们讲六桩事,也就是六大段。前面三段所说的,就是《般若经》上讲的一句话「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从缘起到形成都说尽。第一段给我们讲本体,第二段给我们讲现相,第三段给我们讲体相的周遍含容。文字虽然不多,用现代科学的术语,就是了不起的科学与哲学,从事上讲是科学,从理上讲是哲学。这是古今中外多少这些哲学家、科学家,包括神学,都在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这生命当中我从哪里来。禅宗确实有用「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当作一个话头,多少人参究,有开悟的,也有很多没开悟。为什么有些人开悟,有些人不开悟?这里面的关键、秘诀就是他用心专不专?《弥陀经》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如果他的心真到一心不乱,没有一个不开悟;凡是没有开悟的,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才是真正的秘诀。我们要在这些地方留意,用心到纯一就是到开悟的边缘,继续绝不放松就有豁然大悟的一天。彻悟之后就是前面讲的三种周遍,你就证得。无论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从烦恼这边讲的;从自性那边讲的,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从自性上说。这是一大段,这是道,中国人讲道、讲德,这讲道。从这以下,四、五、六这三段这就讲德,什么是德?随顺自然的规律就是德,那就是正常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究竟圆满的幸福,真实的受用。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也有受用,什么受用?六道三途苦海无边,就变成这样的受用,这样的受用是悖德,与性德完全相违背。
在这里面,这一段是讲『行四德』,这是讲的总纲。诸佛菩萨,不但是诸佛菩萨,我们讲证果,证果证什么果?小小果。小小果在小乘是须陀洹,初果;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华严经》讲十信、十行、十回向,十信的初信位得小小果,就具备这个四德。如果没有这个四德,纵然是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我常讲的修得最好的在门口没进去,那算不错!你已经望见门墙,可惜没进去。要进去呢?进去就证得了初果,就是《华严经》上的初信位的菩萨,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在三不退里面,你证得第一个位不退,就是你永远不会再堕落到凡夫位,你是圣人,从此之后你是节节往上提升,你不会堕落,这是位不退,所以非常可贵。不要小看他是刚刚入门,刚刚入门就了不起,没出六道,但是他们绝不堕三恶道,在六道里面人间天上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相当于《华严经》上十信菩萨的第七信,第七信见思烦恼统统断了,超越六道。小乘阿罗汉断了,大乘七信位的菩萨,也是在讲断烦恼的层次来讲,跟阿罗汉相同,相等的。可是在智慧上来讲那差别很大,大小乘不能同日而语,大乘的智慧太高,小乘是望尘莫及,这我们要晓得。大乘毕竟天天亲近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每天受他们经教的熏陶,所以他们的智慧高。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记住的,要认真努力去做的,你才能入得了门。我们先看第一,四德先看第一:
【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
这是头一个,你看要『随缘』,随缘里头最重要的要『妙用』。『无方』是没有边际,跟前面三种周遍相应,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身就转,外面境界跟着转,这真修行,是真功夫。
要是转,这句话就很重要,乐欲我们得要换换,世间人的乐欲是什么?他享受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他搞这个,他的爱好、他的欲望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呢?佛菩萨教给我们享受要从自性里面流出去,不一样。他的水是从外头挑来的,现在不要挑了,用自来水,还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渴了要喝水,从心性里头流出来,像泉水一样,从自己身上流,那真乐!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佛法不向外求,佛法永远向自性当中求,为什么?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你不从自性求,你从外面去求,从外面去求就叫外道,佛门这个外道不是说其它的,不说外面的人,现在人都搞错了,佛家讲外道,你心外求法这是外道。所以佛法里面,一切教你从内心里面求。
你看王凤仪王善人给人治病,现在他的传人刘有生先生刘善人,你看到处给人治病,真有效!他们不用外,他们用内,告诉你,你病从哪里来,都有原因、有源头。源头给你说出来之后,源头都是不善的,你忏除业障,病就好了,你忏悔就好了。这病从不孝父母得来的,你向父母忏悔,从今而后克尽孝道,病马上就没有了。从兄弟姊妹上来的,你明白了,跟兄弟姊妹不再搞矛盾,和睦相处,忏除业障,病也就好了。不是没有道理,他那个道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所以我们一听就懂,一点怀疑都没有,是真的。为什么我们忏悔没有效?你没有真忏悔,你忏悔是假的,搞形式的,不是从内心里真正放下错误的习气。只要真干它真有效,真心忏悔。
在《华严经》,这大乘教里面讲,整个宇宙是一体,不但是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家亲眷属是一体,要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佛告诉我们,我们前面这三段念过,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为什么?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佛法,你看看许许多多的忏仪,忏法里面的仪规,第一句「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就这个意思。天地鬼神不能得罪,你不要说他没有,你得罪的时候日子不好过,会得一些怪病。树木花草有灵,前几天我们在信息上看到,中和市的市长去砍一棵树,这是个老树,听说有五百多年。这个树根没有保护好,把它砍断,树神就惩罚他,让他的脚背筋裂开,痛苦不堪。这个树神托梦来告诉他,是因为你伤了他的根,他也叫你受罪,让你了解树神的痛苦。这个树根大概总得三个月才能够复原,慢慢才长好;你的脚三个月之后就不痛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敬,你就相信普贤菩萨讲的话对了,「礼敬诸佛」。诸佛是谁?《华严经》上说的,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切众生不但是包括有情的一切众生,他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没有这样说法,只说一切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所以这个范围很广大。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山河大地、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那我们的礼敬怎么礼敬法?这一切的一切,宇宙之间一切一切都要用恭敬心对待,这就对了。不能轻慢,蚊虫蚂蚁不可轻慢,花草树木不可以轻慢,泥沙石块不能轻慢。《华严经》我们看佛菩萨举例子都举微尘,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现在讲的什么?矿物。佛经上讲的一微尘,用现在话说,它是有机体,它不是死的,它有见闻觉知,也就是说它有意识。
整个宇宙一切现象统统是有机体,而且是跟自己同一个自性,怎么能不尊敬!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自性,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灵性。我们身上有病,想一想,从哪得来的?对不起父母你会生病,对不起兄弟姊妹会生病,对不起亲戚朋友会生病,对不起天地万物也会生病。如果你有个恭敬心,真的把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前面四条真做到,礼敬,对于一切众生、天地万物恭敬,恭敬心;称赞,赞美,祈祷里头是赞美;供养、忏悔业障。只要这四条做到,你会得金刚不坏身,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我们学习《妄尽还源》,学到这个地方,对这个应该没有疑惑,十愿前面四条做到了,成就自己!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我们真正想修行,我们天天想什么?想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想不到、想不出,想不出看别人,看别人的过失,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看别人的过失,不要记别人的过失。用别人的过失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这就对了,我自己要有的话赶紧改,改过自新。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别人的好处,别人的好处我有没有?有,要保持;没有呢?没有要学习。外面环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要会照!最怕的是挑别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过失,那你就是起心动念都在造业。真的像《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就错了。
我们乐欲要从哪里学?我们这一生真是不容易,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大乘,又遇到净宗,又遇到《华严》,这稀有难逢,我们这个缘多么殊胜。这样殊胜的缘分,如果我们当面错过,这个罪就很重。为什么?这一生永脱轮回、永脱十法界的缘分你得到,你在这一生可以成佛,可以成菩萨,你为什么不干?我记得我在从前曾经讲过一个题目,「闻经学佛是人生第一乐事」,那就是乐欲,应该排在第一。每天能够听经,听经是跟佛菩萨往来,听佛菩萨的教诲,生活是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修,人数多少不拘。你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当年在世,他一个小道场只有八个人,八个人个个成就,很值得我们做榜样,有志一同都成就。在东晋时代,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建念佛堂,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这个山上建念佛堂念佛共修,依靠的经典只有一部《无量寿经》。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无量寿经》是最早翻译的,就依这一部经,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远公大师往生的时候,他们念佛堂前面往生的人,都跟佛一起来迎接慧远大师,你说这多么殊胜!远公往生的时候跟大家说,「我们同修前面往生的全都来!」这不是假事情。
所以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我觉得他老人家讲的话,是针对我们现实环境来说的,道场不要大,同修不要太多,二十个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因为小道场,在现在这个环境很容易维持,你省心省事,不要攀缘,有三、五个热心的同修来护持就够了,自己不求别的。现在因为我们烦恼习气重,信心还不是十分的坚定,听经研教就有必要。听什么经?听净土经,五经一论,或者是五经一论里面选一、二种。选《无量寿经》,选《阿弥陀经》,选《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一章,「上品上生章」够了。反复的听,一遍听完从头再听,一直听到往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经完全听明白、听懂了,我们念佛的心坚定,往生的心不变,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这叫真正的道场。人多麻烦,人多意见多,很不容易成就。
所以我们可以以印光大师这个教诲,做为一个限制,就是不超过二十人,三个、五个也行。前面我跟诸位报告,黄忠昌就一个人,他闭关,你看二年十个月预知时至就往生,一个人,小道场,小茅蓬,好!志同道合,大家互相在一起生活照顾,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样修行,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不会漏掉的,个个有成就。真正有这么一个道场,这样的殊胜,就会影响整个净宗,有这么个好样子,树立这个典型,大家都学!心定下来,不再攀缘,我们一生当中有方向、有目标。所以我们学这句「乐欲」,我自己喜欢什么?我的喜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求生净土,我的欲望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古人讲的话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个开悟是大彻大悟,明心...(●[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