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照顾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1720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2-17 20:07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照顾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17205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照顾的讲记敬摘点滴


...情况会愈演愈烈。

  我们自己说实在的,很多社会的状况,我们没有身历其境,很难感受;可是问题是你感受不到的事,不代表跟你没关系。这些孩子再过三十年之后,他可是社会的中坚,那时候我们已经几岁了?五十多岁。假如这群孩子没有仁慈之心,处处就想着竞争,他想着我每天有没有好吃的、好穿的,当他要决策重要政策了,他说这群老头子就把他放一边!到时候的社会福利从哪里来?整个社会、国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息息相关,所谓「牵一发,动全身」。

  我们是北大、清华的学子,我们也代表着中国算是最有成就的学子之一,我们就有所谓带头的作用。假如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自私自利,那整个社会会走成什么样的态势?你看连北大、清华的人都这么样急功近利,那我们这么做也是应该的。读书人都了解到他的使命在移风易俗,这是读书人的态度。我们常常说我是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学历高叫知识分子吗?每个称谓的背后,都含有一种责任。父亲这个称谓后面,含有着应该把我的孩子教好。孩子教好,可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家,他还要为社会,以至于为他整个宗族、甚至民族做交代;他可不能教了一个孩子,侮辱了他列祖列宗。

  父母的背后,这个称谓的背后,含有着责任。一个总经理的背后,含有着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家庭的责任。相同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中国几千年来,这么受到群众的尊重?而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有没有受到像以前一样的礼遇?为什么没有?这不能怪外在环境。我们学圣学贤,最重要的要契入那份存心,这是会学的人。只学那些枝枝末末,学十年、二十年可能是徒劳无功,最直截了当是学存心。在《孟子》有段话,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你看圣人在教诲,他的言语都是去芜存菁,他都是把他一生当中领会出来最精髓的智慧告诉我们。所以确实,一个人肯老实受教,那是人生最大的福分,你不一定要到垂垂老矣的时候,才会学有所成。

  古往今来,太多的读书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很高深的学问,我们在古书上看到,十八岁的人就能当县长。为什么?因为他从两岁、三岁,他读书的目的在哪?诸位同学,我们读书的目的在哪?这句话,我读了十八年的书,没有老师问过我;假如有老师问过我,我相信我会思考一下。但是每天过的日子,像初中,一天考五科、考六科,同一个题目做了多少次。训练出来是什么?是个写考卷的机器。而我们回首来时路,这些数学题、这些考试卷,里面的内容有百分之多少对你的一生有长远的影响?没有,几乎没有。

  我们刚刚读《大学》,「其所厚者薄」,「厚」是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没有读,「厚者薄」;反而人生的枝末,这些知识、技能是枝末,「其所薄者厚」。会有什么结果?这叫本末倒置。所以现在出来很多的大学生的状况,以至于我们听到很多的讯息,都会觉得这样的状况不能再下去。比方某所大学,刚开学一、两个月,一个学生因为学校餐厅的菜不好吃,又要自己洗衣服,所以他很烦,最后他自杀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你看现在的大学生承受挫折、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此之差。

  再来,有个大学生打电话给他父亲:父亲,我生病了,必须要一千两百块的医药费,父亲,你赶快帮我寄过来。这个父亲听完之后心急如焚,开始在他们故乡里到处借钱。可是因为他的孩子去念大学,已经让他该借的钱都借得差不多了,可以借的钱都借了。所有的村民看到他父亲,都有一点怎么样?一点害怕。但是确实他是为了孩子读书,有时候也会两肋插刀借给他,但是也已经快借不出来,最后只借到三百块钱。这父亲回来以后,眉头深锁,孩子的爷爷看到了,了解了情况。孙子要一千两百块的医药费,这样吧!把我那副棺材也卖了。那叫棺材本,乡下地区老人家的棺材都先买好了。结果又把棺材卖了,勉强凑到了一千两百块。

  这父亲不放心,汇过去,老人家怕汇丢了。自己还没跟孩子打招呼,已经心很急了,直接自己坐车去,要亲手把钱拿给孩子。到了宿舍,他去找孩子的同学,就进去,很紧张。然后问他的同学:我儿子在哪间医院?他的同学莫名其妙,说你儿子又没生病,你的儿子跟女朋友去拍那种艺术照。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大家都没有照过,所以我们清华的校风就是好,没有虚华、没有奢靡之气。去拍那种装作好像很美丽、很英俊的照片,照起来还要蒙蒙的,怕把青春痘都照出来。拍那种照片很贵,一千多块。

  他的父亲因为几天来极度的忧虑,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昏过去,就倒下去了。过了没多久,才慢慢苏醒过来。醒过来的时候,刚好他的儿子回到宿舍,他的父亲跟他讲:儿子!你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他儿子不只没有惭愧,还跟他父亲讲:父亲,我的同学都这样。这个大学生这个言语的背后,代表着多少的大学生现在是用父母的血汗钱在那里挥霍。我们思考一下,这样的大学生纵使踏出社会,我们能期望他利益社会吗?读过《大学》都知道,不可能!因为家齐而后国治,连自己的家,连自己最亲的父母,他都不会去关怀、照顾,我们还期望他能够利益这个社会,无有是处。他的父亲听到了这个话以后,非常的无奈,对着他儿子讲:你简直不是人,你比畜生还不如!气得就走了。

  诸位同学,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是结果,原因在哪?一个大学生,年龄也不大,他这样做出忤逆父母的行为,请问他愿意吗?但是已经有一个力量超过他尊重他的父母,什么力量?欲望的力量。我们教育都非常清楚,「禁于未发之谓豫」,习性不能让它发作,发作起来要再把它压下去,容不容易?难。所以中国人的思惟相当的不容易,都是防微杜渐,所以教育叫「禁于未发之谓豫」。

  我们常常挂在口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诸位同学,我们学习当中,首重专注,有专注,心才定得下来,定静安虑。有同学上去擦黑板,你们不能专注度就飘到那里去,我的心灵非常的脆弱,我会觉得受伤了。所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今天去谈生意,好不容易来个欧洲的客户,谈了半天,突然有个清华的美女走过去。你实在忍不住,抬起头来,看了两秒又回过来,这个客户心里怎么样,好不好受?他本来很有灵感,都没灵感了。所以我们的举手投足,都会让人产生对我们的一种印象。

  所以《中庸》才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道是什么?恭敬心是道,仁慈的心是道,孝心也是道。仁爱的心从哪里出来?仁爱的心,当我们使用完这个教室,我们会想到,我们出去以后又有其它的同学会来用。所以我们应该不要搞脏,应该给后来的人留一片清洁的学习环境。这颗心是什么?仁慈之心。我们可以想到,我们不把教室弄得太乱,服务劳动的这些长者,他们就减少很多的辛劳。所以仁慈之心在哪?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所以诸位老师,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什么时候提升?绝对不是念了《大学》一千遍,境界就提升了。最重要的是落实到什么样的程度,那叫实学。读了一千遍,都没有做到,不只没有好处,很可能形成坏处。因为《弟子规》告诉我们,「不力行」,你不照着《大学》里去做,《大学》教我们什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要让家庭好,不是去要求家人;要让团体好,不是去要求别人。我们今天当会长,当某个社团的负责人,莫向外求,要了解「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我们有仁慈之心,我们有礼让的态度,整个团体的氛围就会带动起来,这是你懂得,怎么样才是正确处世待人的态度。

  当我们时时能够仁心、能够礼让,我们每一年的境界都会不一样。所以,读书常说贵在变化气质,一个人有没有学问,看脸就知道。为什么贵在变化气质?气质会变的根源在哪?还是在心。所以十年以后,你的朋友看到你说:你怎么跟十年前一样年轻?那你的学问不错。为什么?最起码代表你的忧虑很少,忧虑少,心才会正;忧虑多,心不能正;心不正,身就不能修;身不能修,家就不能齐。

  我们注意去观察,当为人父母者,每天杞人忧天,每天在那里唉声叹气,请问他能不能教出很乐观的孩子?不可能!,怎么样让自己的心正?确实我们愈深入经典,才能真正对我们的老祖宗生起无比的崇敬之心。不是我们在那里念课本,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然后就生起恭敬心,不可能。因为世间好话,中国的圣贤都说尽了,而这些好的话,都足以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诸位同学,人生这二十多年走过来,你们走得很轻松吗?我觉得我走得很累,而我累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累?为什么看起来会这么样的苍老?后来才知道根源所在,一个人的苦就苦在求不得,求不得苦。结果老祖宗一帖药就把它治好了,「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人生假如懂得知足常乐,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忧虑、这么多的牵挂?可是很多人又想,知足,吃得又不够好,穿得又不够好,这样会不会很委屈自己?其实真正知足的人,他在当下已经在积累他的福分,知足的人有德行,就有福;知足的人能以他的有余,去奉人家的不足,去接济一些生活更贫苦的人。但是愈接济人,他的福分就愈大,他走到哪都有福,因为他为人着想。「我为人人」,招来的结果是什么?「人人为我」。

  人为什么不能契入那种圣贤的人生境界?你看圣贤的人生境界是什么?他爱人、敬人。我们孟夫子这段话:「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什么?「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有礼貌的人懂得恭敬别人。而爱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诸位同学,当我们整个周遭的亲友都对我们爱敬,日子好不好过?太好过了!问题在于人因为自私放不下,所以他就不肯知足,不愿接济别人的不足,他当然就感不得所有人对他的爱敬。

  你看古代有些员外特别乐善好施,一看到有贫苦,一看到灾荒来了,马上开仓救人。我们观察一下他的后代子孙,都可以兴旺好多代,《易经》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且假如他们家突然起了点小火苗,因为他是用至诚的心去帮别人,这些人时时想着我有什么机会可以帮帮他。你用真诚对人,人家也...(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2-17 20:08
到父母这里来给父母拜年,给父母磕头,然后献上红包和礼品,最后孩子们都要表演一段节目,有的献词,有的献文。茂森当时就献一段短文,他的短文写的就是「怎样孝敬父母」:

  锺博士:怎样孝敬父母,《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敬,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全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敬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

  赵女士:这就是茂森,当时他十一岁,在我们家族的春节聚会上的一个发言。在我们家庭的文化箱中都保留着这些资料。后来事隔十年以后,在一九九四年,茂森二十一岁了,他那时正在中山大学读书,在那一年我生日的时候茂森给我一个特大的贺卡,那个贺卡就好像现在的一个大画报的封面,他上面写着:献给我亲爱的妈妈,小牛茂森。同时接到孩子给我人民币三千元的红包,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孩子对我的供养。他贺卡里面的贺词写得很长,我节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锺博士:亲爱的妈妈,在我眼里,您是母亲,也是菩萨!您对我无私无求的布施,给与我衣物、财帛、吃穿用具,使我的血肉之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您教我风度礼仪,人情练达,办事思惟,人生规划。您领我走入佛法的殿堂,教我认识三世因果的道理,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您赐给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拥有应付命运风浪的勇气和能力,立志远渡重洋,求学深造。啊!亲爱的妈妈,您是位育我、教我的母亲,您是位度我、觉我的菩萨!您的恩赐,不仅使我一生受福,还使我百生千生受福。这样似海的恩情,千生难以图报!您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我发愿为您做护法人。我要在世间取得大成就,以此来供养我最敬爱的菩萨妈妈。儿茂森叩呈。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

  赵女士:茂森当时是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他利用业余的时间为美国一家着名公司在广州的分公司,就是宝洁公司(P&G公司)打工,当时茂森带领一支中山大学的自行车广告队,为这间公司派送洗发和护发的试用包,当时是全广州市挨家挨户的派送。当时在那个时代国家有规定,如果大学生毕业以后直接自费到国外留学,而不能马上为国内服务的话,大学本科四年毕业以后要向学校里面缴回一万元的教育培养费,要退这一万元的培养费。茂森就是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所以他就利用打工的时间就赚回这一万元,缴给了学校,然后顺利的出国留学。

  什么是孝?善事父母是孝,再说得清楚一些,孝就是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的通称。《孝经》是儒家的经典着作,在「开宗明义第一章」孔老夫子就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和教育的源头。

  锺博士:《孝经》并不算长,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个字,可是它在儒家十三经里面地位非常重要。儒家的十三经是指什么?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因为历代的帝王都纷纷为《孝经》作过注解,比如说有魏文帝、晋文帝、晋孝帝、梁武帝、梁简文帝、唐玄宗,以及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等等。据说《后汉书》里面记载,汉朝当时天下都在读诵《孝经》。我们会问为什么皇帝都对《孝经》这么重视?这是因为提倡孝道就能够使人民心地淳厚,就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社会,《孝经》里回答的就是这些问题。孔子所说的,圣明的君王是以孝来治理天下,如果说儒家是以仁为核心,仁就是以孝为根本。

  《孝经》可以说概括了人生所有的这些行为,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个人的行为要落实到孝道,首先对自己的身体、毛发、皮肤都要爱护,因为这些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这是让我们懂得自爱自重,这是孝的开始。然后把孝心逐渐扩大,乃至效忠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如果能够进一步修身行道,建功立业,而实现圣人的主张,不但使我们自己扬名于后世,而且也能为父母增光,这就是孝德的最终目标。所以说孝开始于奉事双亲,中间经过奉事国君,也就是服务国家和人民,最后达到立德、立功、立言,建立千秋的功业。

  孝的层次是不断的提升,可以分为小孝、大孝和至孝。能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小孝;把孝敬父母的心扩展至孝敬天下的父母,这就是大孝,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能立志成为圣贤,而做到普利天下的众生,使千秋万代都能够获益无穷,这就是至孝。

  赵女士:孝本源于亲子之爱,《孝经》上说父子之道是天性也。茂森在十七岁的时候,他那时候还在中学读书,当他父亲过生日的时候他填了一首词,叫《念奴娇.子承父志》,献给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广州人,曾在北方工作,也参过军。下面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首词:

  锺博士:父亲大人,今天是您生日的喜庆日子,儿感念您养育的恩情,特填词一首,并用以自勉、发愤立志,以报答您似海的恩情之一粟。「念奴娇.子承父志。辗转北南,冒风雨,为国重任勇担。半生辛苦,鬓已苍,熬尽人世艰难。少小凄凉,年长从战,踏遍沪粤甘。保家建国,安图名利饱暖?曾忆窗前月下,谆谆育爱子,哪计冬伏?逝者飞逝,转瞬间,健儿已代小犊。子承父志,岂惧寒窗苦,愿仿鸿鹄。恩深...(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