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1-11 11:49
標題: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
敬摘自《乾隆大藏经之小乘单译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小乘单译经?第0675部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一 观天品第六之十(三十三天之七)
时天帝释。复示诸天上布施果。思心具足。福田具足。财物具足。思心功德皆悉具足。福田胜者诸如来等。物具足者谓饮食财物。思具足者深心信等。而修供养。如是布施。于人天中得大果报。或生天上。有大威德。或生人中。为转轮王。七宝具足。主四天下。七种下宝。是转轮王。顺行正法。一切具足。持戒修智入于涅槃。是名上施。如是等施。于镜壁中见其果报。
时天帝释。复于清净毗琉璃壁。示于三种布施之果。镜壁中现。所谓资生布施得大富。果报如前所说。无畏布施。生于大国为王领主。无有兵刀灾俭疾疫横死。不畏怨敌。无病安隐。离于火畏及以水畏。无疾疫畏。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久住于世。是为无畏施之果报也。于镜壁中见如是业。
又于镜壁见胜布施。所谓法施最为无上。能出一切有为生死之种子也。此无上施得无上果。三菩提中随心成就。于镜壁中复见业果。若为财物故。与人说法。不以悲心利益众生而取财物。是名下品之法施也。是下法施。不以善心为人说法。唯为财利。不能自身如说修行。是名下施。若以说法而得财物。或用饮酒。或与女人共饮共食。如伎儿法。自卖求财。如是法施。其果甚少。于镜壁中。见如是等法施之人。生于天上。作智慧鸟。能说偈颂。是则名曰下法施也。
云何名为中法施耶。为名闻故。为胜他故。为欲胜余大法师故。为人说法。或以妒心为人说法。如是法施。得报亦少。生于天中。受中果报。或生人中。如是帝释天王。于镜壁中皆悉示之。是则名曰中法施也。
云何名为上法施耶。以清净心。为欲增长众生智慧。而为说法。不为财利。为令邪见诸众生等住于正法。如是法施。自利利人。无上最胜。乃至涅槃。其福不尽。是则名曰上法施也。复有法施。时天帝释。复示诸天余法施报。知下法施说布施法。不说智慧。中法施者。说于持戒。上法施者。说于智慧解脱。下智慧者。为人说法少人解悟。说布施法。唯说布施。不说余法。说法因缘。令知持戒。后得智慧。其人信顺。得阿罗汉。尽诸结漏得二解脱。是则名曰下法施也。何以故。说于布施相应法故。
云何名曰中法施耶。说于持戒相应之法。以修其心。是中智慧。于镜壁中。见如是等业之果报。顺于智慧。得阿罗汉。速尽诸漏。或得缘觉。是中法施。于镜壁中。见如是相。是则名曰中法施也。云何名为上法施耶。说智功德。以修思心。不求恩惠。唯为利他。而演说法。说欲过恶。欲味系缚。出离为乐。令邪见者住于正法。说于清净离垢之法。是上法施。得无上菩提。等正觉果。明行足无上调御天人之师。无上正法调伏之法。初中后善。无上成就。一切知见。为诸众生。广说法要。是则名曰上法施也。
尔时天主释迦提婆。复于镜中。观业果报。时天帝释。示诸天众。诸天见之皆生愧耻。时天帝释告诸天众。汝等天子。莫得放逸。何以故。以造其因。生生之处。得相似果。汝等天子。应至我所视汝业报。汝观是业上中下报。汝今应修不放逸行。时诸天众。见此业报希有之事。于生死中。皆生厌心。而说颂曰。
欲乐虚妄 本性羸劣 欲乐所迷
不见怖畏 若信欲情 无所利益
善业既尽 临终乃觉 胜乐充满
必有衰变 如是着乐 失之增恼
若天世间 堕于地狱 身心大苦
一切逼恼 此苦难量 第一辛酸
爱别离苦 复过于是 爱离现前
诸天常有 愚者不见 爱心所诳
初美虚诳 为欲所欺 百千万亿
京垓兆载 得欲还失 不可常保
善业为因 得乐果报 无因无果
亦如无树 如毒害命 放逸亦然
如火焚烧 如刀如戟 初如亲友
后成怨敌 如鱼吞钩 放逸亦然
天龙人鬼 及阿修罗 皆为放逸
得大衰恼 天王当知 我等福祐
令王于此 示生死狱
时诸天子。说是偈已。复作是言。天王。云何得知。谁示天王如是之法。时天帝释告诸天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吾于此天初生之时。宿旧天子。名须摩罗。是吾第一之亲友也。从彼次第闻如是事。如迦叶佛。为调诸天。来至于此。迦叶如来。见诸天子心大放逸。为欲利益诸天子故。以忆念神通。化作如此业影之壁。留此树中。我于尔时其心放逸。须摩罗天。示我此法。汝于今者勿得放逸。何以故。一切有为。无常破坏。汝等天子。若心放逸。当入此树。自观己身上中下色。则自愧耻。若有天子。信不放逸。当示此法。何以故。此是如来。为利众生。示如是事。调伏诸天。于业镜地。令住善道。还阎浮提。我从如是大德之天。闻此希有难见之事。我时闻已。为离放逸。与诸天众。来至于此。令诸天众皆得惭愧是故我今示于汝等业镜之壁上中下业。汝等天子。慎勿放逸也。尔时天帝释复告天众。当共汝等。诣第二树。观诸业镜。往昔之时。迦叶如来。于此树中。示现变化。利益一切。放逸诸天。观于生死诸业之网。我今示汝。释迦天王。说是语已。头面顶礼迦叶如来。即出其门。出已还闭。有余天众。歌舞戏笑。作众伎乐。欢娱受乐。见天帝释。即来亲近。头面敬礼。乐行歌舞。互相娱乐。以钵头摩诸莲花等。互相打掷。时诸天众。从树出者。向放逸天。说其所见希有之事。是时放逸诸天子等。以心放逸。于希有法。不听不信。时天帝释。为摄放逸诸天子故。亦共游戏于莲花池。种种音声。天诸伎乐。互相娱乐。以天鬘天衣而自庄严。入于种种园林之中。游戏受乐。以善业故。时诸天众。与天帝释。入于业镜。见业报者。皆不游戏。如无学人。所作已办。离放逸行。安立而住。见诸天众耽着放逸。生悲愍心。作如是言。此诸天子。心着放逸。不知当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顺烦恼业。不离一切生死业行。随业所作。或善不善。如是之业。得如是报。如是天子。观放逸天。生悲愍心。
时善法殿诸天子等。白帝释言。以天王恩。令我天众受五欲乐。游戏诸天。种种园林。游戏受乐。云何天王。不摄我等。尔时天帝释。为诸天众。而说颂曰。
天子汝着乐 多行于放逸
放逸爱着故 不见真实谛
若常放逸心 则无有善报
离于善业者 则堕于地狱
一切诸爱着 皆当有别离
汝等不觉知 须臾必终没
命欲临终时 诸根皆坏灭
方乃知苦恼 忽至无能免
譬如旋火轮 如乾闼婆城
三界皆无常 亦如水泡沫
譬如水聚沫 愚者依覆护
于无常法中 而心生喜乐
非天亦非人 夜叉龙鬼神
临终业所系 无人能救护
念死时未至 当修于善业
死王甚暴恶 莫于后生悔
我今教敕汝 慎莫行放逸
汝为爱所覆 驰骋诸境界
境界系缚汝 是诸地狱因
是故应舍离 以求安隐处
时天帝释。为诸天众。说是法时。诸天放逸。曾不在念。唯除已见业镜地者。皆生厌心。白帝释言。愿入第二娑罗之树。此树乃是迦叶如来为欲利益放逸诸天所化业网。示生死报业镜之壁。示诸天众。时天帝释。知放逸天乐于游戏。令诣异处。与不放逸诸天子等。至第二树。至于树已。手执金刚击此大树。其门即开。释迦天主及诸天众。心生欢喜。共入树中。天众入已。见诸园林。昔所未睹。甚可爱乐。一切所须皆悉具足。多有种种无量众鸟。莲花池水。众花庄严。无量金树。一切爱乐。微风来吹皆大欢喜。七宝山峰。众鸟妙音。如意之树。犹如日光。其光普照。如日之光。是娑罗树。复有饮食。充满河中。香味流溢。最妙第一种种妙香。五根所得。五种境界相应之乐。甚可爱乐。大德诸天。闻之乐着。何况余天。时天帝释。示诸天众。一切园林。可爱殊妙树外莲花园林流池。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时天帝释。悉共诸天。复往诣于毗琉璃山。其山清净第一无比。于其山顶。有千柱殿。毗琉璃宝之所成就。赤莲花宝以为栏楯。黄金为地。其琉璃殿。长五由旬。广三由旬。迦叶如来。化所成就。时天帝释。共诸天众。乘七宝阶。升琉璃殿。得见迦叶如来影像。如迦叶佛在殿说法时。天帝释及诸天众。合掌恭敬。礼如来影。深生信敬。礼拜既讫。以偈赞佛。
如来世间无上尊 得真解脱如实谛
其影寂静妙无比 能开无上解脱道
若人常礼如来者 净信无垢心寂静
其人永脱怖畏有 常得安隐胜乐处
如是寂静奇妙法 演说此句寂灭处
此佛如来所说法 示诸众生涅槃道
若有众生念此法 是名勇健无畏人
则能得于无上处 常乐无恼心安隐
若有众生念真谛 则如渡者升船筏
三界之海恶洄澓 如是之人能超渡
如来正觉世间眼 普观诸法无不遍
此佛光明无伦匹 一切诸光无与等
众生忆念自浊心 愚痴嗔恚欲垢等
智慧大水甚清净 洗除一切众生垢
一切众生不能见 外道慢心莫能了
其法清净离尘垢 世尊普示诸众生
喜乐放逸无救者 如是众生导师救
渡于生死到彼岸 能度无救诸众生
饶益一切诸世间 唯有如来无上尊
以能利益众生故 是故如来最殊胜
如是天帝释。以净信心。叹佛影像。低头合掌。与诸天众头面敬礼如来影像。复与天众低头合掌。礼于如来所化天衣。如是衣者。如来神力之所任持。时诸天众。见影像已。皆得离慢。离于放逸。如来所化。影像之色端严殊妙。千帝释天。不得为比。何况余天。时天帝释。见如来像神通化影。以此影像。示于憍慢放逸诸天。令离憍慢放逸心故。
尔时诸天子。白天王言。憍尸迦。迦叶如来。以何因缘。于此阎摩娑罗树中。示于业网生死之化。何故不于树外而化。时天帝释告诸天子。我亦如是。先疑斯事。彼天示我。令离憍慢。我于往昔。亦问斯事。时彼天子即答我言。希有之法。不可常见。不常见故。见则深信。以是因缘。如来留化。不在于外。非一切人皆悉能见。若化在外。诸天见之。不生希有。或生过恶。以是因缘。于此阎摩娑罗树内。示留化像。此二树中。希有神化。树内之化。第一希有。一切诸天。所不能见。以是因缘。迦叶如来。于此树内。化留影像及以镜壁。示生死业。时诸天众。闻天帝释说如是事。远离疑悔。
时天帝释。复示诸天宫殿之壁。广五由旬。于此镜壁。初观见于活地狱十六隔处。杀生之人。堕此地狱。具受无量种种楚毒。如前所说。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多起嗔恚。妒心增长。以刀相害。业网所系。生畜生中。互相残害。为人所食。以肉因缘杀害其命。或受恶兽虎豹之形。嗔恚增多。为人所杀。畜生中死。生于人中。常爱斗诤。其心鄙恶。兵刃中死。不得长寿。有余善业。生于天中。威德色相减劣不如。寿命短促。若诸天众。与阿修罗共斗战时。被伤而死。于殿壁中。皆悉具见。如是黑绳地狱十六隔处。亦如前说。杀生偷盗因缘力故。堕此地狱。具受无量种种楚毒。受苦既毕。从地狱出。生饿鬼中。以诸刀杖。互相杀害。如前所说。或食屎尿不净之物。求之难得。有余饿鬼。互相掴裂。身体破坏。或丧身命。饿鬼中死。生畜生中。于旷野中。受遮吒迦饿鸟之身。焦渴烧身。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刀兵之处。弊恶国土。或中兵刀。饥饿而死。勤苦得食。为他所夺。设使得食。食不能消。从人中死。若有余业。生于天中色相颜貌。减劣粗恶。所食之味。不如余天。见余天时。生大愧耻。伎乐之音。皆悉不如。寿命短促。如是之业。于此壁上。皆悉见之。时天帝释。复于殿壁中。见众合地狱十六隔处。如前所说。杀生偷盗邪淫之人。堕此地狱。具受无量种种楚毒。受苦既毕。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受于食吐饿鬼之身。寿命长远。若得饮食。为余饿鬼之所劫夺。若有眷属。亦为饿鬼之所欺夺。复有异鬼。以刀斩截。受大苦恼。辛酸而死。从此命终。生畜生中。受于水牛牛马之形。寿命长远。设得饮食。为他所夺。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寿命短促。贫穷下贱。妻不贞良。如是之业。于殿壁中。皆悉具见。
时天帝释。复观业果。于殿壁中。见叫唤大地狱十六隔处。如前所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堕此地狱。具受众苦种种楚毒无量辛酸。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寿命长远。或受锥身饿鬼之形。或受针颈饿鬼之形。随业所受。常困饥渴。若有眷属。为他所夺。或生食毒饿鬼之中。毒火所烧。饿鬼中死。生畜生中。在大旷野。互相残害。迭相食啖。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无有威德。若有余业。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减劣。一切众宝庄严之具。光明微少。不为天女之所爱敬。天女背叛。舍至余天。须陀鲜味。智慧薄少。心不正直。为余天子之所轻笑。若诸天众。与阿修罗斗战之时。为他所杀。以余业故。
尔时释迦天王。复共诸天众。于宝殿壁。见大叫唤地狱十六隔处。是中众生。受种种苦。如前所说。若有众生。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醉乱。堕此地狱。具受无量种种楚毒。受苦既毕。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处处逃走。有大恶鬼。拔出其舌。出已还生。饿鬼中死。生畜生中。受迦频阇罗雉鸟之身。以自音声。而丧其命。以其妄语余业缘故。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受业果报如前所说。有所言说。人不信受。若有善业。生于天中。其声嘶破。粗恶鄙浊。不善歌颂。一切天众不信其言。不能宣说美爱正语。如余天众。以本妄语余业缘故。
时天帝释。复于殿壁。观焦热地狱十六隔处。是中众生。具受种种无量苦恼辛酸楚毒。业之果报。如前所说。受罪既毕。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受食不净饿鬼之身。受大苦恼。五倍于前。饿鬼中死。生畜生中。在于大海。受摩竭鱼身。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容貌丑陋。唇口粗大。人所恶见。人中命终。若有余业。得生天中。身光减劣。如前所说。一切天众之所轻贱。
大焦热地狱。阿鼻地狱。此二地狱。业之果报。不作化现。何以故。恐天心软。见之丧命。若见如是二地狱者。则大怖畏。是故不化此生死报。时天王释观察是已。以偈颂曰。
譬如诸微尘 在于虚空中
风吹而旋转 诸业亦如是
和合有别离 苦乐亦如是
因业之所转 非是无因缘
今此业化处 牟尼如实知
化无量业网 诸心之种子
心集业难知 唯除诸如来
种种诸业系 轮转于世间
业网有大力 能受百千万
那由他劫数 种种诸生死
譬如绳系鸟 虽远摄则还
业绳系众生 其事亦如是
尔时天帝释。示诸天子希有事已。众生无量决定之业。及不定业。现报所受。生报所受。余报所受。复有三种。善不善业及无记业。示如是等无量业网。迦叶如来。所化影像。与诸天众。礼拜既讫。从此阎摩娑罗树中而出。天众出已。帝释还闭娑罗树门。帝释既出。见余天众放逸游戏以自娱乐受五欲乐。尔时天王。见此事已。心生怜愍。而说颂曰。
畜生杂形类 为放逸所诳
若食若爱欲 贪心常爱乐
本行于善业 天中食报尽
如是放逸人 命终何所趣
放逸怨自坏 业风之所吹
犹如树倾倒 堕于诸道中
百千那由他 天中受生死
而不起厌离 不生忧怖心
尔时帝释。说此偈已。至诸放逸天子众中。诸天子等。心生敬重。供养恭敬。时天帝释。为摄其心。与此天子游戏种种园林之中。不入阎摩娑罗树间。诸园林中游戏受乐。时天帝释。与其眷属诸天大众。诣善法堂。阎摩娑罗所住诸天。受天之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受第一乐。主大园林。常受安乐。以余业故。生摩罗耶国。主栴檀林。大富丰乐。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二十五地名速行地。众生何业而生彼天。见有众生。行于善业。其心质直。离于谄曲。不恼众生。信于果报。行正见业。大修布施。大富饶财。见有众生。入于大海。以求财宝。以大船舫。施此商人。诸商人等。得此船舫。多获财宝。持用布施。修诸福业。如是船主。以船施之。不求恩惠。不受其报。云何不盗。若行道路。有诸贼军。破坏村栅。或畏官军。逃避村栅。入此村中。乃至不取糠秸草叶。信业果报而生怖畏。非畏王法。是名不盗。云何不杀生。乃至湿生蚰蜒之类终不故杀。心不念杀。若有众生。造作罝罗罟网机拨坑陷。杀诸虎狼禽兽之属。即以财物。赎命令脱。其心不悔。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作如是等种种善业。是持戒人。不杀不盗。忆念善业。皆得成就。若有所作。一切天众。皆共赞善。颜色清净。诸天供养。是则名曰现业果报。是善业人。从此命终。生于三十三天之上。名速行地。生彼天上。以善业故。第一庄严。一切众生。不能分别如是天处甚可爱乐。天子既生。其身光明。受第一乐。身无骨肉。亦无垢汗。无有怨敌。亦无怖畏无所追求。离于嫉妒。无不爱乐。无病怖畏。唯除退时。无有王怖。心多放逸。遍见诸地皆可爱乐。五欲自娱。无量境界。游戏受乐。毗琉璃楼。黄金栏楯。种种树林。莲花林池。七宝所成。鹅鸭鸳鸯。以为庄严。出于种种微妙音声。山谷之中。多饶众鸟。须弥山峰。七宝庄严。莲花池中。金银真珠。以为底沙。种种宝树。如日光明。金毗琉璃。以为树枝。众花庄严。无量众蜂。以为严饰。须弥山窟。第一众宝。以为庄严。其地柔软。七宝高峰。其高峰中。众华妙香。周匝严饰。随念而生。复有异处。灯树庄严。如意之树。百千光明。庄严奇特。百千天女。以为围绕。歌众妙音。共相娱乐。如是天众。随所触见。皆受快乐。耳闻众音。心皆爱乐。若闻诸香。无量功德。皆悉具足。若以身触。无不爱乐。随心所念。一切皆得。无有因缘能夺其乐。如是天子。百千天女。而为围绕。共余天众。往诣山峰。其峰名曰一切势力。一切皆是如意之树。庄严山峰。流泉河池。生众莲花。以为庄严。无量百千天众围绕。毗琉璃宝。以为树枝。遍覆其上。百千重阁。以为庄严。无量众鸟。出妙音声。以善业故。此山峰中。成就如是种种诸乐。善业为本。非无因生。亦非他作。此人受报。非自在天欢喜故与。
尔时天子。上此山峰。见诸天子无量百千光明悉等与已无异。于此峰中。与诸天子天女。作众伎乐。出妙音声。娱乐受乐。此诸天众。其身光明。色量受乐。皆悉具足。谛视瞻仰。众莲花鬘。以为庄严。闻众歌音。心生爱乐。皆服天衣。无有线缕经纬之别。如是诸天。其身皆悉具足光明。
尔时天子。升山峰已。见诸地界。各各差别。见诸河流光明之轮。以善业故于此天中。住于二处。种种清净庄严之地。众乐成就。如前所说。何故名曰速行地耶。如此天众。有大势力。若诸天众。与阿修罗斗。能于人中。一眴目间。打阿修罗。还至本处三十三天。故名速行。以前业故。得相似果。以本施人速行之船。令渡大海。多获珍宝。布施修福。是故得此速疾果报。如是天子。手执器仗。甚大迅速。以善业故。久受天乐。善业既尽。五衰相现。身体汗流。身光卒灭。如灯油尽。一切诸根。亦复如是。于五欲中。悉无乐味。见余天众。即生愧耻。一切天女。皆悉背叛。是时天子。见其天女。背已趣他。生二种苦。一者妒嫉苦。二者爱别离苦。此二种苦。自烧其心。过于猛火。若于先世。有偷盗业。尔时自见诸天女等。夺其所著庄严之具。奉余天子。若于先世。有妄语业。诸天女等。闻其所说。生颠倒解。谓其恶骂。若于先世以酒施于持戒之人。或破禁戒。而自饮酒。或作麴酿。临命终时。其心迷乱。失于正念。为如是等二倍悔热之所恼乱。堕于地狱。若于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速疾命终。若于先世。有邪淫业。见诸天女。皆悉舍已。共余天子。互相娱乐。是则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种缺故。业网所缚。受如业报。若行放逸。死王所牵。如是一切缺漏持戒。为生天故。而持禁戒。无常速坏。尔时则为业绳所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是观天无常之乐。如目所见。初虽有爱。毕归磨灭。动坏无常。如电不住。观于一切诸欲过恶。而说颂曰。
饮于放逸酒 诸天嗜痴饮
退堕于地狱 大猛火围绕
初染于爱欲 嗔恚热恼心
痴心所迷惑 但空无有实
为伎乐音声 虚妄所诳惑
不觉退没苦 毕竟不可免
见诸天女时 令天心转变
毕竟当舍离 退堕于异趣
观诸女人性 不离于女人
富乐则亲近 衰变则舍离
如野鹿信游 信欲亦如是
后若得衰变 心轻而舍之
不念恩敬养 亦不念亲友
若遭衰变时 即舍不复念
犹如众蜜蜂 舍于萎变花
女人亦如是 衰至则舍离
不观善爱心 轻躁念爱欲
女人性如是 如蜜杂毒药
惑欲致愚痴 巧辞增痴惑
女人难可信 智者所远离
女色诳天人 悉令心迷惑
至于未来世 不能少利益
天人及夜叉 龙阿修罗等
罗刹毗舍遮 皆为女幻诳
如是诸欲乐 从于境界生
临至命终时 诸乐皆亡失
一切诸天众 园林而庄严
为死绳所缚 欲系而将去
欲乐不能救 何用诸彩女
溥天诸世间 死王悉将去
如是比丘。观诸天子退没相已。生慈悲心。厌离欲境。如是天子。自业所资。随其至处。业绳所牵。常不放逸。复有余天放逸爱乐游戏受乐。驰诸境界。如人乘马。游戏一切园林之中。受放逸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生乐处第一富乐。多饶财宝。或为国王。或为大臣。多有象马驼驴骑乘。行不步涉。无有疲惓。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二十六地。名曰影照。众生何业。而生彼天。若有众生。能总护持七种之戒。得相似果。以思修心。正见相应。不杀不盗。善持禁戒。是持戒人。作乐因故。持世间戒。乃至不盗微细之物。离于偷盗。若其住止近于海侧他摄之地。海潮所出。珂贝鱼蚌。如是种种一切众物。不以盗心取此诸物。此善业人。信于未来。畏业果报。非为王法。是名不盗。云何不杀生是善业人。信于未来。畏业果报。善思直心。不恼众生。离恶知识。以求乐故。不杀众生。或游河中。或行山谷其人为于影鬼所执。宁舍自身。不害影鬼。不以毒药置于影中。恐害鬼命。虽知方便。而不残害。若单都鬼。知杀方便。守戒不为。或以水照。或以镜照。或以日光。其人知杀而不加害。亦不报怨。自舍身命。不杀众生。是善业人。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影照之地。生彼天已。以善业故。其身光明。五乐音声。受第一乐。众乐具足。于须弥地游戏娱乐。与千天女。以为围绕。阎浮檀金。以为其地。间错庄严。复于阎浮檀金山峰之中。游戏受乐。如意之树。随心所念。悉从树生。如是久时。与诸眷属。受于天乐。复往诣于外影之林。阎浮檀金。以为树林。庄严园苑。金树银叶。青毗琉璃。以为其果。银树金叶。毗琉璃果。以为庄严。外影林中。既游戏已。复诣异处。渐次游观。孔雀众鸟。七宝杂色。种种厕填。庄严其身。天子见已。入彼林中。与孔雀诸鸟。互共游戏。时孔雀鸟。见天子来。出于种种美妙之音。天女歌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是时天子作如是念。我今当乘此孔雀鸟。与诸天女游戏山峰。处处游观。以善业故。随其所念。孔雀天鸟。即近天子。化为大身。有大色力。端正庄严。殊特转胜。尔时天子。与诸天女。乘此孔雀。于须弥山。处处山峰。随心所念。悉往观察。一一花池。一一山峰。如是一切。山峰花池。皆遍瞻视。
尔时四大天王。护世界者。欲至三十三天。说阎浮提法以非法。是时天子。于虚空中。路逢护世四大天王。而问之言。汝等相随从何所来。尔时护世答天子曰。我从第一善业可爱处来。其处多有莲花园林河池具足种种庄严。而从彼来。欲诣三十三天。向释迦天王。说阎浮提法以非法。尔时天子。闻于护世四大天王说是语已。生希有心。乘于众宝大力孔雀。随念而行。无所障碍。从天来下。向阎浮提。如第二日。以希有心。遍观一切阎浮提中。园林花池。河流泉源村营城邑。具足观之。阎浮提中。诸婆罗门。邪见外道。诸相师等。见此相已。作如是说。是八臂天。乘伽楼罗金翅鸟王。从天来下。向阎浮提。观于世间。但作如是妄分别说。复有邪见异道诸婆罗门。作如是说。此是摩醯首罗自在天子。名鸠摩罗童子之天。乘于孔雀。从天来下。向阎浮提。拥护世间。复有邪见异道诸婆罗门。作如是说。摩醯首罗。乘于白牛。造作世间。能坏世间。名为作者。能作世间。如是邪见外道诸婆罗门。种种分别。种种赞叹。造作诸论。非实见实。如是一切。诸婆罗门。破坏正法。第一愚痴。亦教他人。令其邪见。
尔时天子。既观察已。还于天宫。如是外道。以愚痴心。不实说实。不如实见。于劫初时。此天来下。外道见已。不如实知。如是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自生分别。转为他说。如是外道。不如实见。尔时天子。既至天宫。向余天众。说如是言。我至阎浮提见其国界。其地平正。园林花池。柔软可爱。时诸天子。闻其所说。或乘白象。或乘孔雀。种种骑乘。或身乘空。悉遍观察须弥山已。次第而下。至阎浮提。或于河池山林静处。暂下止住。令诸外道婆罗门等。皆名此处。为福德地。在此地中。苦行持戒。谓福德处。如是虚妄。次第相传闻之心着。谓有真实。
尔时天子。初下之时。有婆罗门。见此天子。自生分别。或言。此是大梵天王。或言。此是摩醯首罗。或言。此是八臂天王。或言。此是自在天子。鸠摩罗童子天。各生分别。此是梵王所住之地。此是摩醯首罗自在天王所摄之地。此是八臂天王所摄之地。此是鸠摩罗童子天所摄之地。既分别已。或作邪论。或作赞叹。或自立宗。或自说因。自说譬喻。种种邪见。既自邪见。复以邪见。转教他人。余人闻已。展转相教。如是次第。非如实见。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二 观天品第六之十一(三十三天之八)
尔时天子。念其天宫。还于天上是时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言。此诸地某天某天之所摄受。或作诸论。或作赞叹。如是林中。所住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见之敬重。头面顶礼。但观其相而生敬信。不如实知。是第二天。复生分别。见此天子处处游行。身如火聚。谓阎浮提人身入火中。以是因缘。生于善道。受诸天身。外道邪见诸婆罗门。即作邪论。或自立宗。或自说因。自说譬喻。或作赞叹。既自邪见。复为他说。令他受行。以火烧身。望生天上。如是不能如实见知。说邪因果。非实果报。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复次邪见外道诸婆罗门。住林中者。生于邪见。睹此天子。从天来下。向阎浮提。以远见故。见不明了。遥见天子。从于庄严山峰来下。至阎浮提。后还天上。林中所住诸婆罗门。见是事已。自生分别。谓阎浮提人。投赴高岩。以是因缘。生于善道。受诸天身。是故邪见诸婆罗门。自坠高岩。欲求生天。复以此法。为他人说。造作邪论。或作赞叹。说此邪法。以为业果。以其邪见。妄说因果。身坏命终堕于恶道地狱之中。是名邪见。
时林中住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见此天子从天来下。向阎浮提。去之遥远。不见正色。但见大光。犹如火色。妄生分别。便谓阎浮提人供养火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何以故。火是一切诸天之口。是故供养火者。得生天上。作如是等妄生分别。不如实见。造作邪论。或自立宗。或自说因。自说譬喻。自作邪见。复教他人。令入邪见。如是邪见诸婆罗门。自无利益。令他衰恼。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复有邪见外道诸婆罗门。住在林中。见此天子。妄生分别。遥见天子不饮不食。时婆罗门作如是念。阎浮提人不饮不食。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我今亦当不饮不食。复教他人。令学其法。造作邪论。或作赞叹。说此邪法。以为业果。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外道。不如实知。开恶道门。
若此天子。或住少时。或须臾顷。于阎浮提。过于百岁。外道邪见诸婆罗门。便作是说。如是天子。常住不动。不破不坏。造作世界。能坏世间。外道见之。便作邪论。或作赞叹。说于邪因。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无量不如实见。造作邪论。不如实见。自心欺诳。不如实见。如是比丘。观诸众生。为心诳惑。以偈颂曰。
心为恶蛇 爱毒周遍 螫人五体
虚生大悔 爱河广大 五根津济
此岸恐怖 彼岸安隐 见之妄解
不如实知 是邪见人 堕于地狱
是邪见人 非因见因 堕于地狱
颠倒见故 愚痴之人 迷于因果
有狱所缚 受诸苦恼 业之果报
则有生死 若如实见 则到彼岸
愚人求欲 为欲所惑 堕于地狱
如蛾投火 人中持戒 奉修正见
而得生天 非由苦行 此诸外道
行邪见行 恃智邪慢 诳惑他人
入于愚痴 黑暗大海 世间受苦
以邪见故 非以苦身 而得解脱
智者所说 调伏其心 烧烦恼山
则得解脱 修行正见 灭诸烦恼
见于实谛 则得解脱
一切外道 惑诸世间 无有寂灭
不妄语处 世间外道 虚诳甚多
百劫求之 无有少实 出世之法
皆是真实 世间言说 系缚如毒
爱心造福 得无常乐 出世之法
则得常乐 不净众恶 因缘和合
空有言说 而无诚实 如是妄说
虚诳之人 堕于黑闇 可怖畏处
如是比丘。实谛见之。说如是偈。云何众生。得真实知。得真实见。不起邪见。邪见之论。自无实见。令他邪见。以邪见论。或自受行。或为他说。自堕地狱。亦令他人堕于地狱。时诸天众。观察一切阎浮提已。乘诸天鸟。还归三十三天。至于天宫。向余天众。如前所说。复于园林游戏受乐。妓乐自娱。种种功德。皆悉具足。一切众宝庄严之处。游戏受乐。乃至可爱。善业坏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乐。无有病恼。离诸衰乱。丰乐国土。而于中生。受丈夫身。诸根具足。或为国王。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二十七地。名智慧行。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以闻慧。见有众生。大心持戒。修行善业。如实见于业之果报。心有信乐。常行善业。舍于不善。其心质直。远离恶友。及至不与同路而行。不共言论。不与同住。如是善业。悉遍修习。如炼真金于现在世。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以修善故。
若有比丘。常修读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如是比丘。精勤修习。若昼若夜。心不懈息。若夜闇冥。废其读习。若有众生。敬重佛法及此比丘。施僧灯明。敬重法故。敬信三宝。复行布施。令得增长读习之善。若盛热时。以扇布施。令无闇冥。亦无热恼。闻诸比丘谈论圣法。心甚喜悦。二种功德因缘力故。是善业人。自利利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慧行之地。生彼天已。以善业故。其身光明。胜于日光。满足十倍。一切天众之所供养。无量百千天女。围绕供养恭敬。皆是天子。先所亲友。和悦含笑。种种庄严。其身胜妙。色相威德。皆悉庄严。离于妒嫉。互相爱敬。不离须臾。皆生欢喜。亲近天子。手执莲花。或执金花。或有银华。毗琉璃花。颇梨迦花。或杂宝花。若金莲花。白银为茎。赤宝为须。毗琉璃花。真金为茎。青宝莲花。白银为茎。砗磲莲花。青宝珠玉。以为其茎。赤莲花宝。金刚为须。如是天女。至天子所。以所持花。散天子上。犹如盛夏降澍洪雨。诸天女等。以诸宝花。散于初生天子之上。亦复如是。
尔时天子。见诸天女。心生欢喜。欲心即动。恶欲心发。从其座起。得未曾有。诣诸天女。踊跃欢喜。皆共和合。娱乐受乐。歌舞戏笑。游戏娱乐。令此天子欲心增长。如是天女。周匝围绕。游于园林。天诸园林。众宝光明。一切诸欲。皆悉具足。于此树下。游戏受乐。种种众鸟。歌众妙音。与天女音不可分别。庄严欲具。花果充足。种种流泉。莲花河池。有百千种。围绕园林。如是天子。与诸天女。游戏娱乐。受无量乐。以善业故。
是时天子。复与天女。更诣异林。伎乐自娱。随念具足。受天之乐。圣人所爱持戒之果。成就果报。如是天子。天女围绕。复往诣于摩尼支罗游戏之林。先旧诸天。见此天子。皆出往迎。心生欢喜。犹如见于亲族兄弟。安慰问讯。共入林中。五乐音声。受天之乐。如是天子。受种种乐。复于摩尼支罗林中。无量欢喜。目视众色。心生喜乐。其地园林。皆以七宝。而为庄严。金色宝衣。庄严林树。如是种种。宝树庄严。其地柔软。无量饮食。从河而流。目视如是。一切众色。眼甚爱悦。如是初生天子。与诸天众。娱乐受乐。天子复诣毗琉璃地。共天女众。次第见于摩尼宝衣。从树而生。其色明净。甚可爱乐。微风吹动。随风上下。无量色蜂。以为庄严。光色如灯。诸天见之。发希有心。生大欢喜。共天女众。往诣此树。作天伎乐。游戏受乐。是时诸天。于此林中。心生希有。即于花中。出天摩偷。具足一切上妙之味。一切天众。昔所未见。色香味触。见之皆生百倍悦乐。饮天摩偷上味之酒。天子饮之。共诸天女。游戏受乐。歌众妙音。赞天王释。以天帝释因缘力故。令我于此摩尼支罗园林天中受五欲乐。味若摩偷。色香美味。从树花出。最为希有。我今饮之。百倍受乐。尔时天子共诸天女。以毗琉璃器。盛满摩偷天之上味。迭共相劝。饮此天味。此诸天众。于人中时。布施持戒今得如是胜妙色香上味果报。随其本业上中下报。心生愧耻。树上有鸟。名饮摩偷。见诸天子。心生愧耻。即为天子。而说颂曰。
众生痴所使 饮于摩偷酒
现观痴所系 贪着于美味
摩偷痴罥网 饮之至命终
退堕于地狱 诸龙亦如是
若见触嗅尝 令人心痴醉
是故众罥网 智者所舍离
见之生贪着 触之则嗅尝
嗅之心贪味 着味为衰恼
一切系缚中 无过贪嗜味
坏名闻色力 以其着味故
着味所迷乱 目瞢常惛醉
心迷致痴荒 不知善恶法
女人所轻笑 眠卧于粪秽
而无所觉知 不能自动发
酒能坏名闻 踰过于死畏
犹如饮毒药 亦如死网罥
饮酒之为患 三十有六失
既知此过恶 应当速远离
大姓智慧人 为酒之所污
众人所轻忽 如草随风转
如是天鸟。虽是畜生。毁訾诸天。何况余天。此诸天子。饮于天味。上中下味。色香具足。如其善业。愿行种子。饮已复诣陀罗殿林。于此林中。欲行游戏。闻种种音。心生欢喜。青优钵罗。以为首鬘。天子天女。共相围绕。欢喜游戏。心常念欲金色光明陀罗林殿。既受乐已。复往诣于弥伽云林。既至弥伽云林之中。见百千殿。天鬘庄严。
尔时天主。释迦提婆。乘伊罗婆那大白象王。共诸天子天女眷属围绕。心生喜悦。为欲利益放逸诸天。时诸天众。见帝释来。悉皆出迎。皆以头面。顶礼天主。于天主前。出众妙音。歌舞戏笑。欢喜叫呼。时天王释。以柔软言。慰问诸天。在于伊罗婆那白象之上。告诸天曰。汝以自业。受于天乐。我今欲还欢喜之园。除阿修罗嗔恚。恃怙大力慢心。时诸天众白帝释言。天王。我今亦当随于天王。除阿修罗嗔恚憍慢。时天帝释告诸天曰。汝勿急速。我今自能破阿修罗。时天帝释语诸天已。入欢喜园。见阿修罗。在欢喜园。犹如云聚。渐渐增长。时诸天众。骂詈毁訾。转增高大。时诸天众。见其增长。骂詈不息。倍更增长。颜色丑恶。帝释见之。告诸天众。此阿修罗。以女嗔故。身增转大。我当方便。令离嗔慢。时天帝释。而说颂曰。
不嗔能伏嗔 忍伏粗恶心
法能伏非法 光明破闇冥
成实胜妄语 正语伏绮语
软语胜恶口 能禁两舌过
慈心断杀害 布施除悭贪
正念胜邪念 善念破恶念
明能破无明 白日除黑闇
白月胜黑月 如是常得胜
智慧知真谛 胜于邪见欲
贤圣八分道 能破诸恶道
如来四无畏 能破诸怖畏
忆念破忘失 智能破愚痴
若住阿兰若 则能破诸欲
须弥胜众山 及以众园林
大海胜涓流 及以诸河池
日光胜众星 亦胜于余宿
法式胜无法 布施破贫穷
质直胜谄曲 实能破妄语
吉能破不吉 火能烧众薪
水能破于渴 食则能除饥
师子心勇健 胜于一切兽
知足胜悕望 智者如是说
悲愍者常胜 无悲为减劣
智慧能调伏 智者如是说
众恶邪见业 多作诸妄语
如是外道中 如来最殊胜
天胜阿修罗 以其法胜故
我当破一切 何况汝一身
汝阿修罗使 汝勿生悕望
令此师子座 智者所应住
时阿修罗。闻释迦提婆说是语已。不复增长。以得闻于实语缚故。减劣不增。色力勇健。悉不增长。见其劣弱。时有天子。手捉其足。曳令下座。即时驱出天欢喜园。时天帝释。心生欢喜。复往诣于摩尼支罗所住之地。乘于伊罗婆那大白象王。腾空而游。向于摩尼支罗之林。所作已办。与诸一切天子天女。至摩尼地。摩尼地天。见天王释。皆悉出迎。头面顶礼。修敬既毕。皆往诣于弥伽云林。其地一切众欲具足。柔软广博。众花遍覆。以莲花枝用为宫室。一切爱处。释迦天主。共诸天女。种种乐音。歌舞游戏。娱乐受乐。乾闼婆王。围绕帝释。歌众妙音。赞叹天王五乐音声。以为娱乐。时天帝释。在于伊罗婆那白象之上。其象端严。胜于宝山。行步进趣。如动玉山。其象鲜白。踰于雪山。如春末时。日光照曜雪山之峰。如是天众。天子天女。围绕帝释。游于园林。其诸园林。毗琉璃宝。白银颇梨。因陀青宝。大因陀宝。赤莲花宝。真金砗磲。以为庄严。释迦天王。共诸天众天子天女。游戏园中。闭恶趣门。心生欢喜。虽得见谛。犹受欲乐。而常思惟众生生死。既思惟已。不恚不悦。观诸乐受。皆悉无常破坏离散。如是知已。内自思惟。诸天退没。因于自业。为何所至。受自业果。业风所吹。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流转受苦。而无伴侣。一切诸天及诸天女。皆悉如是。会当别离如是之业。大作乐具。戏弄一切愚痴凡夫。时天帝释。思惟是已。而说颂曰。
譬如虚空云 为风之所吹
和合须臾散 生死亦如是
时时如众花 见人有生死
一切皆磨灭 如去来亦然
如是善业熟 则受于天乐
善时既尽已 乐受则亦失
时节如树林 生时甚敷荣
时节既过已 一切皆堕落
诸天如树叶 树如受乐处
受乐则有堕 无有常乐者
犹如夏降雨 不住于空中
诸乐亦如是 念念不暂停
譬如孔雀鸟 风云则出声
风止声则灭 天乐亦如是
譬如以干木 而置于火中
天乐亦如是 为时火所烧
生已复归灭 已经百千返
为爱之所欺 而无有厌心
痴爱网所覆 一切无免者
戏弄于诸天 受诸不善业
如是天帝释。愍诸天故。说是偈已。乘于伊罗婆那大白象王。天众围绕。奏诸音乐。出妙音声。还善法堂。以得胜于阿修罗故。心生欢喜。诸天恭敬。到善法堂。摩尼支罗所住诸天。受欲无厌。受于色声香味触等游戏园林。乃至可爱善业坏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大种姓。受第一乐。端正殊妙。生在中国。正法行处。大富饶财。子孙具足。寿命延长。眷属和顺。世间所有一切资具。皆悉具足。一切众人之所爱敬。或为大王。或作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乐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二十八地名曰众分。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以闻知。见有众生修行善业。正身口意。质直不谄。不恼众生。常行善意。其心质直。离恶知识。亲近善友。不近恶友。不共言论。不与同住。亦不同行。常避恶人。恶人所友。亦不亲近。亲近贤善。听闻正法。闻已思惟。心入于法。善不善无记。若有善法。则便摄取。知不善法。则便舍离。正念观察。调伏其心。不贪不欲。持七种戒。微细不犯。乃至小犯。常怀大惧。一切善业。如炼真金。清净无垢。如是之人。不杀不盗。布施修福。见杀害者。救令得脱。云何救于杀害众生。若有丈夫。侵他妇人。为官所收。打恶声鼓。从右门出。欲断其命。无救无护。无所悕望。愁悴忧恼。欲至冢间。将至杀处。如是善人。赎令得脱。复行布施。修诸福德。云何善人修行福业。若僧住处。旷野无水。渴乏苦恼。如是善人。或为作井。或为造池。若有水池。若井崩坏。若多细虫。为僧修治。以诸细虫置余水中。如是微细。皆不杀害。若以漉囊。漉诸水虫还置水中。是名不杀生。云何不偷盗。不以盗心取他草叶。若旷野中种种果菜。故村聚落疑他所护。亦不故取。是名不盗。是人修行一切善业。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众分之地。生于右门。真金为座。白银琉璃。或以颇梨。或车磲宝。或赤莲花宝。以为其座。青因陀宝。大青宝王。真珠之座。如是珍宝庄严之座。而于中生。既生天已。而自思惟。我以何业。而来生此。即自念知。我于前世。作斯善业。供养众僧。如是善业。犹如父母。清凉之宝。生于天上。决定受乐。如是天子。作是念已。即自现见业之果报。见果报已。赞叹善业。毁訾恶业。念本生已。念人业地。无量善业地。如父如母。尔时天子。念本生已。而说颂曰。
以善得人身 得已不放逸
造作众善业 因是得生天
人身甚难得 得已行放逸
为放逸所迷 命终堕地狱
作三种善业 修行七种戒
杀于三怨家 则受诸天身
若人伏烦恼 未断于爱心
是人爱因缘 则生于天中
破坏于嫉妒 大苦之窟宅
种种行布施 是人生天中
观他如己身 悲愍护众生
慈心常调伏 是人生天中
观偷盗如火 布施于一切
以自修其心 是人生天中
观他妻如母 常思惟真谛
欲泥不能污 是人生天中
火从自心起 由舌赞燧生
若离此妄语 则生于善道
恶口破慈心 智者能舍离
常乐说软语 则生于天上
观绮语如刀 一切常远离
常行于正语 是人生善道
若有行善人 不行于两舌
实说谛知时 是人生天中
若人护如是 七种身口戒
其人谛知戒 则生于天中
如是初生天子。思惟既讫说此偈已。观本生处。念生处已。着欲境界。以前习故。说如是偈。尔时初生天子。威德殊胜。一切皆集。天女见之。速疾驰奔至天子所。犹如众蜂驰奔莲花。诸天女众。驰奔天子。亦复如是。手中执于种种伎乐。琴瑟箜篌。鼓众妙音。是诸天女。花鬘庄严。散以末香。手执花鬘。复有天女。散花供养。初生天子。如是天女。以种种供养供养天子。不可譬喻胜上天女。或百或千。见此天子初生天中。心生爱乐。又见本所奉事天子死相已现。舍本天子。驰向初生福德天子。譬如渴牛。舍于枯池。走趣清水。此诸天女。亦复如是。舍本所事。驰速往诣初生天子。
尔时初生天子。闻诸天女庄严之具。出美妙音。欲心即发。何况见色。及其音声。尔时天子。见诸天女。及闻乐音。恭敬供养。心生爱乐。悉忘本生。犹如隔于百千生死。何以故。以生天中放逸地故。性如是故。尔时初生天子。为诸天女。以诸欲法种种情态不善观故。欲心增长。时诸天女。说于种种欲心相应不净之语。如是受于放逸之乐。天子天女。互相随逐。天女围绕。一切诸欲。皆悉具足。如是之乐。昔所未得。今既得已。心生欢喜。为欲所牵。随诸天女。不得自在。时诸天女。奉给天子。歌舞戏笑。种种吟咏。鄙亵调话。令此天子心意迷惑。随诸天女所至之处。常随其后。欲网所缚。如鸟在网。如是天子。爱欲所缚。亦复如是。随其至处。天子随之。如是地处。七宝庄严。昔所未见。见之爱乐。既见此地。于此地中无量天衣天鬘庄严。受无量乐。复往诣于度旷野林。作天伎乐。共此天子。至旷野林见此林中。一切众鸟。种种相貌。以为庄严。其音美妙。出种种声。与诸群鸟。游戏娱乐。诸鸟亦复雄雌相随。若至华中。饮摩偷酒。雄鸟随之。若于诸花。亦复如是。若鸟游空。雄雌相随。亦复如是。随其至处。若食美果。鸟亦随之。若复游戏莲花池中。亦复如是。于山峰中。二鸟双游。如是天鸟。亦为爱网之所系缚。将至异处。众蜂之类。亦复如是。群鹿麚麀。相随游戏。亦为麀鹿欲网所缚。亦如天子。迷天女色。譬如夏时降雨满池。充遍盈溢。是诸天子。为诸天女欲爱充满。亦复如是。爱欲系缚。虽复舒缓。甚为难解。如是比丘。观此事已。而说颂曰。
如是女欲网 系缚甚坚牢
能令诸众生 轮转于有狱
身缚尚可解 心缚不可脱
心既为欲缚 常受诸苦恼
罥网尚可断 欲网不可烧
随其所行处 不离三恶道
罥网但缚身 爱网甚广大
虽非是色法 能缚一切人
罥网缚众生 尚可现睹见
如是爱缚心 求之不可见
初染生爱着 心着甚难解
人为爱所缚 不能脱生死
女色大罥网 缚众生六根
罥但缚一身 或缚或不缚
若枷锁杻械 圣说非为坚
痴人爱染心 系缚甚坚牢
如是比丘。毁訾爱欲。尔时天子。为爱天女一切爱网之所系缚。将至园林。见种种林。甚可爱乐。无以可喻。尔时天子。游于花池。其池名曰白鹅之池。与诸天女。至此池边。天子天女。游戏娱乐。受五欲乐。种种乐音。出众妙声。众分天子。复往诣于金山之中。互相娱乐。受五欲乐。既受乐已。作如是念。我今当与一切天众诣善法殿游戏受乐。作是念已。与诸天众。诣善法殿。或游虚空。或乘鹅鸟。或乘孔雀。或乘宫殿。如是种种诣善法殿。见天帝释种种伎乐歌众妙音。至善法堂。尔时释迦天王。闻众乐音。告诸天子。大仙。如是音乐。是谁乐音。何地天众。来至于此。时诸天子。闻是语已。皆出观之。既见天众。还善法殿。白帝释言。天王当知。众分地天众。今来至此。奉问天王。时天帝释。告诸天子。汝今应当发胜欢喜。以诸乐器。作诸伎乐。出迎众分所来天子。种种游戏。共相娱乐。时诸天子。闻帝释敕。即奉其教。手执种种琴瑟箜篌。种种乐器。种种天鬘。庄严其身。其身流出种种光明。身光鲜白。晃曜照明。出迎众分所来天子。二众相见。和合游戏。作诸神通。种种伎乐歌众妙音。至善法殿。尔时天主释迦提婆。坐百千柱宝殿之上。其师子座。名曰得胜。天王坐上。安隐快乐。威德光焰。百千天众。周匝围绕。受善业果。威德殊胜。过于和合百日并照。虽处天宫。而不放逸。如是天众。既见天王。皆大欢喜。过先十倍。即以头面顶礼天王释迦提婆。歌舞游戏。以诸偈颂。赞叹天王。
天主憍尸迦 常护于世间
法行常寂静 境界莫能坏
以法调世间 不以非法教
顺法常安乐 违法受苦恼
行法则安乐 修智亦如是
不侵不妄语 常受于安乐
若世间功德 出世间功德
此一切功德 天王悉具足
怖者为作归 苦者示善道
天王持世间 天人阿修罗
天王最殊胜 离诸不善法
洗除三恶垢 受于三归法
如实知三业 行胜三菩提
虽生放逸地 不乐于放逸
天王持世间 法行离怨敌
尔时众分之地诸天子等。胜智慧等。赞天王时。尔时释迦提婆因陀罗。观诸天众。善言慰喻。告诸天曰。诸天子。莫行放逸。若放逸者。则无利益。时诸天子赞帝释已。与天帝释。乘于虚空向众分地。帝释为首。诸天随从。往诣众分。时天帝释。作如是念。此诸天子。心行放逸。不知退苦。我当示化退没之相。令生厌离。时天帝释为于游戏放逸诸天子等。化中阴有。时诸天子游戏园林山峰花池。时诸天子各各自见一切众具胜相庄严。皆见失坏。一切乐具亦皆磨灭。惶怖苦恼。身被系缚。怖畏涕泣。烟焰俱起。来绕其身。阎罗王使之所执持。饥渴自烧。行大怖畏。火来烧身。犹如烧林。阎罗使者。丑恶可畏。种种恶色。手执刀杖。弓刀矛槊及捉黑绳。赤棒网罥。或有上升。或有下行。时阎罗王。所遣使者。遍须弥山。时诸天子。见阎罗使从于天上缚诸天子。加诸楚毒。骂詈挝打。遍身火起。其焰猛炽。时阎罗使。手把刀戟。奋目大怒。互相告曰。诸阎罗使。速缚如是放逸天子。我当戮之。将入地狱。令其不复得行放逸。如是大唤。上升虚空。上须弥山。遍于诸地皆令摧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阎罗使者。伺命之官。丑恶狱卒。遍坏诸地及以山侧。遍于虚空。或上或下。恼诸天子。语诸天子。汝等所受五欲之乐。种种音乐。今何所在。汝等今为阎罗使者。将诣地狱。受大苦恼。若诸天子。将堕地狱。则见狱火来烧其身。若诸天子。有善业者。但见地狱。不见自身为火所烧。时诸天子。自见中阴。被大系缚。尔时狱卒阎罗王使。为此天子。而说颂曰。
汝爱于欲乐 而不作善业
是故得苦果 今日已成熟
汝若乐放逸 而行于非法
至于临终时 心乃生悔热
悔热喻火烧 亦喻于刀戟
从于五根生 而还自烧灭
于苦谓为乐 贪怨为亲友
观放逸如是 是故应舍离
放逸爱和合 为欲之所缚
三种大怨家 能破坏大乐
憍慢近恶友 懈怠及贪心
远离于持戒 是地狱因缘
持戒清凉触 得报甚清凉
愚人不修行 临终生悔热
见于他妻妾 而生贪着心
饮酒行劫盗 因此堕地狱
恶口亲恶友 邪见无正信
其心多躁扰 此法失人身
贪心及绮语 妄语无诚信
今世若后世 无有少安乐
远离于善友 亲近恶知识
根本无利益 不信业果报
不识业果报 苦乐非众生
是人迷因果 临终生悔热
若人常妄语 恃智生憍慢
后得大衰恼 乃觉其业果
若流转世间 具受诸苦恼
皆由无明力 大仙如是说
尔时释迦提婆因陀罗。化作如是阎罗使者。为诸天子中有说法。折伏呵责。时天帝释。复为诸天众。示现变化。若诸天子。有先世业。应堕畜生。示于无量种种业相。如印印泥。中阴之相。互相残害。共相食啖。生大怖畏。令诸天子。皆悉见之。若诸天子。无畜生业。但见畜生。互相残害。不见自身作畜生形。时天帝释。复为放逸。诸天子等。示化中阴。若诸天子。当生饿鬼。为于饥渴。焚烧其身。长发覆面。其形丑恶。此诸天子。见虚空中。乌鸱诸鸟。来啄其眼及耳鼻舌。是时天众。见向所化如是恶相。生大怖畏。余天见已白帝释言。释迦天王。何故舍诸天子。而自止住。此诸天子。皆被系缚。或阿修罗。或余恶人。将之欲去。遍须弥山一切诸地。我亦曾与阿修罗斗。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1-11 12:11
未曾睹见如是恶相。又阿修罗及其军众。未曾俱来至此天中。云何世间失正法耶。不孝父母耶。不敬沙门婆罗门耶。不敬耆旧长宿耶。天王。今诸世间不供养如来及法僧耶。不知因果。不知真谛耶。如护世天王。常说此法。今阎浮提不修行耶。今诸天众。皆被恼乱。天王。何故不严器仗。乘于伊那大龙象王。身服铠钾。击天战鼓。庄严斗战。有诸天众天主同业。向天王释。作如是说。复有诸天。睹此希有未曾见事。心生厌离。极大恐怖。诸根振动。归依帝释。作如是言。唯愿天王。救护我等。此诸天众所住之地。悉为阿修罗之所劫夺。未曾见此阿修罗等可畏之身。如是怖畏。诸天子等。皆向帝释作如是说。复有天子。见是化已。向善法殿。速疾驰奔。取诸器仗斗战之具。复有天子。诣杂殿林。取诸斗具。向阎罗使。若打若捉。不能加害。譬如镜中所见色像。不可捉持。不可打害。如是天王。示如斯化。
是时天主释迦提婆。复示天子。化阿修罗。胜于罗睺勇健阿修罗等。被缚挝打。斫刺骂詈。悲泣忧恼。如诸天子。化受苦恼。时诸天子。见阿修罗受大剧苦。百千万倍。过诸天子。时诸天子。见阿修罗受大苦恼。未曾所见。生大怖畏。复往诣于释迦天王。白天王言。我今不知。是何丈夫。有斯大力。皆能系缚诸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勇健阿修罗王。系挝打棒。斫刺骂詈。云何有此未曾有事。令诸天子身毛皆竖。唯愿天王。为我说之。我今亦畏得此衰恼。天王。何者为知不耶。诸天之众及阿修罗。皆悉破坏。一切世间。恐皆摧灭。天王若知。愿为我说。释迦天王。若不知若不知者。愿善思惟。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三 观天品第六之十二(三十三天之九)
尔时天主释迦提婆。告天子曰。此诸天子。以放逸行。不如实知。不行正法。我为如是放逸天子。欲令离于憍慢放逸。示如是化。此诸天子既生厌离。其心调伏。我今说法。必能信受。时天帝释见诸天子心调伏已。告诸天众。汝等谛听。当为汝说。如此丈夫。第一大力。形貌丑陋。能坏他人。难以为敌。非咒术力所能调伏。一切天众。无如之何。复有胜天。过于汝等。亦不能遮。复况汝等色力减少。无自在力。是丈夫者。名阎罗使。名死时使。以烦恼业。缚诸众生。缚之而去。将至地狱饿鬼畜生。有八种法。摄于一切生死众生。何等为八。一者一切生者。皆归于死。二者无有强健而不病恼。三者一切少壮。皆归衰老。四者具足财富。当有贫穷。五者皆由业故。有诸世间。业之所得。随顺于业。随所作业。或善不善。如是如是。得业果报。六者一切恩爱。皆当别离。无有坚固。七者自作之业。决定受报。无有他作我受其果。无有自作他受其报。一切诸法。决定如是。八者世间放逸。无有安隐。必受苦果。是名八法。如是之法。于世间中。流转生死。从因缘生。如是之法。不可以力而抵捍之。非咒术力所能调伏。如是阎罗使者。非力能敌。非咒术力之所能遮。生死之法。法皆如是。若人造恶。能加苦恼。无量楚毒。诸天阿修罗人龙夜叉毗舍遮等。如是阎罗使者。皆能加害。令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时诸天众白帝释言。天王。我于如是阎罗使者。不得自在。唯愿天王。以方便力。令我得脱阎罗使者。我当随顺天王之教。尔时天王释迦提婆告诸天曰。有大方便。若能修者不为阎罗使者所害。云何方便。能得自在。谓断一法。言一法者。谓断放逸。复修二法。谓舍摩他毗婆舍那。复断三过。谓贪嗔痴。观四圣谛。苦集灭道。知五善护。谓五境界。复有六护。所谓六根知七正智。谓七觉分。行八圣道。谓正见等知。九众生居知。十业得果知。十一修知。十二入知。十三念随顺系念知。十四禅善修其心知。十五法知。于十六阿那波那知。十七中阴有道相续轮转行法知。十八界知。十九中有知。于欲界众生所居有。二十处知。其行业如是知者。则得自在。若天若人。能如是知。能断三恶道。能生一切善法。摄诸善法。若天若人。能断恶道。死则不为阎罗使者之所怖畏是故应舍放逸之行。放逸能断一切善法。犹如怨家。放逸之人。不得世乐及出世乐。放逸覆人。犹如畜生。未睡如睡。不知应作及不应作。福德非福德。亲友非亲友。福田非福田。应说不应说。不知利益。不知损减。不知功德。不知过恶。是名初恶。一切无利。衰恼之根本也。应断放逸。一切诸天。皆行放逸。云何不为阎罗使者之所系缚。尔时天主释迦提婆。而说颂曰。
若天人放逸 乐行于非法
至于临终时 则见阎罗使
放逸如毒害 智者所舍离
临于命终时 则无众苦恼
放逸死受苦 不放逸最乐
若欲求乐者 常应离放逸
诸天子。断一法者。谓断放逸。则有六种。何等为六。眼见色已。生放逸心。非如实见。或见好色。或见恶色。若黄若黑。若赤若白。若长若短。若方若圆。如是世间。不如实知。以放逸故。亦复不知出世之法。以放逸意。虽复见色。不如实见。于己身色。不能正观。不乐观于四真谛法。于诸色中。不实见实。心放逸故。不能观于世间之法及出世法。耳闻声已。不知其义。或歌或语。若义若非义。不解如是世间之义。若修多罗。若伽陀。若祇夜。若毗伽那。若忧陀那。若尼陀那。若毗多迦。若阇多迦。若毗佛略。若阿浮多达摩。闻如是法。不解其义。以放逸故。命终之时。为阎罗使系缚将去。复有放逸。既闻诸香。鼻即贪嗅。不知花香及以果香。不知如是世间之香。先以烧香供养布施。以放逸故。不知诸香。复以放逸。不知诸味。其所食味。若甘若酢。若碱若苦。若辛若淡。若涩若滑。不知差别。心放逸故。不知如是世间之味。及以不知出世法味。以放逸故。复以放逸。不知身体。不作身业。修治宅舍。不修作业。不作众善。是人宅舍。物不具足。不知世间。所不应作。不知出世间所不应作。不近耆旧。亦不恭敬礼拜问讯。以放逸故。
诸天子。复以放逸。不知心法。若善不善若无记。不知临命终时。死杖所害。受大苦恼。为阎罗使。自在将去。是故天子。应断一法。所谓放逸。修二法者。一者赊摩他。二者毗婆舍那。如是二法。示涅槃道。赊摩他者。能断生法及未生法。能令寂静。毗婆舍那者。见心见法二种身故。名毗婆舍那。如是二法。以为善伴。能断三过。若着欲者。教不净观。若嗔恚者。教慈心观。若愚痴者。教以智慧。如是三法。对治三法。令其不复起于放逸。若临终时。不复畏于阎罗使者。云何四圣谛。四圣谛者。谓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者。苦有二种。一者身苦。二者心苦。集谛者。谓阴界入。灭谛者。所谓寂灭。道谛者。谓八圣道。是名四圣谛。善护五境界者。所谓色声香味触等。云何六护。所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于境界处善守护之。何等七法。谓七觉分。如人身分。亦如城分。亦如众分。是名菩提分。何等为七。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念觉分者。有何等相。所谓念于有为过恶。念于实谛。念于涅槃寂灭之法。是名念觉分。择法觉分。有何等相。以智慧简择。云何简择。以如实相法。简择此法。思惟其义。心念其义。念念不离。既思念已。复修精进。是名精进觉分。念此法已。希欲心生。念如是义。而生欢喜。是名喜觉分。复于此义。心思惟已。身法心法。如实调伏。柔软轻乐。修行不乱。是名猗觉分。复于此义。心思惟已。缘于住心。以摄其心。是名定觉分。复舍定意。及以余念。是名舍觉分。如此之法。若果若智。及断烦恼。皆悉差别。其果亦别。上上转胜。一缘而生。其用各异。如是天子。是名七觉分。若有念者。能舍放逸。
诸天子。云何八圣道。能离放逸。怖畏未来。以求安乐。求涅槃道。正见圣谛。如实见。正思惟圣谛。正语圣谛。正业圣谛。正命圣谛。正精进圣谛。正念圣谛。正定圣谛。云何正见。如实见相应义。是名正见。云何正思惟。如实见如实法自相平等相。于如是法。心念种子。是名正思惟。云何正语。思惟四种口业。舍口四过。护持禁戒。是名正语。云何正业。舍于三种身不善业。护持禁戒。是名正业。云何正命。乃至失命。持戒不舍。是名正命。云何正精进。于如是义。其心忆念。而起精进。是名正精进。云何正念。于如是法义。忆念思惟。不忘不失。是名正念。云何正定。于如是法义。以实念心。一心忆念。法定一相。是名正定。是名贤圣八圣道分。若能忆念。则不畏于阎罗王使。复观九种众生居处。
诸天子。又观十种大地之法。何等为十。一者受。二者想。三者思。四者触。五者作意。六者欲。七者解脱。八者念。九者三昧。十者慧。是名十大地法。共心而生。各各异相。汝等当知。何等相。如是之法。一缘而生。犹如日光。如是之法。共心而生。有增减相应相。云何名想。知差别相应。故名为想。云何名思。意缘三种。善不善无记。复有三种。谓身口意思。所依止而无相貌。云何名触。三种和合而生于触。起三种受。故名为触。天子当知。云何三触生三种受。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云何名作意。摄取于法。故名作意。云何名欲。忆念所作。故名为欲。
云何解脱。能辩了故。亦名为信。以能信故。亦名为力。以能持故。云何名念。若攀缘处。心不迷乱。是名为念。云何名三昧。若心一缘。是名三昧。云何名慧。分别观法。是名为慧。
诸天子。复有十种烦恼大地。若有受行如此法者。临命终时。为阎罗使。自在系缚。何等为十。一者不信。二者懈怠。三者不念。四者乱心。五者愚痴。六者不善观。七者邪见解脱。八者不调伏。九者无明。十者放逸。是名十法烦恼大地。染生有法。为阎罗王使者所缚之因缘也。诸天子。如我所说。云何十种不善大地。云何不信。不信解脱。若不信于解脱之法。故名不信。云何懈怠。舍离精进。故名懈怠。云何不念。以忘失法。故名不念。云何乱心。其心不正。故名乱心。云何愚痴。无方便心。故名愚痴。云何不善观。不正观察。思惟非法。不行正道。不净见净。故名不善观。云何邪见。取颠倒法。坚着不舍。故名邪见。云何不调伏心。不寂静故。名不调伏。云何无明。迷于三界。故名无明。云何放逸。不作善业。故名放逸。是名十种烦恼大地。甚可鄙恶。
诸天子。复有十种染地之法。何等为十。一者嗔。二者恨。三者不悔。四者坚。五者幻。六者谄曲。七者嫉妒。八者悭。九者憍慢。十者大慢。是名十种染地法也。何故名曰染地法耶。大地所摄。故名染地。云何名嗔。其心粗恶故名为嗔。云何名恨。其心结缚。转成怨结。故名为恨。云何不悔。乐作众恶。作已欢喜。故名不悔。云何名坚。作诸恶业。执着不舍。是名为坚。云何名幻。诳众生故。为十二入之所诳惑。故名为幻。天子当知。云何十二入。所谓内有眼耳鼻舌身意。是名内入。外有色声香味触法。是名外入。二种分别。一者相。二者自体大。所言相者。四大因缘。而生眼识。是名为眼。当知耳鼻舌身意。分别境界。各有自相。云何当知。自体相耶。言自体者。名不颠倒。以五因缘。而生眼识。何等为五。有眼有色。有明有空。有忆念故。眼识得生。耳则不尔。耳识之生。明闇俱知。不因于明。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意识于明或时有用。或时不用。云何有用。云何不用。若眼识见色。意识决了。是名为用。云何或用。或有不用。眼识观色。若无光明。则无所见。余根所知。不因光明。是名识大。诸天子。复有四大因缘。各各相依。云何四大。互共相依。或增或减。眼增火大。鼻增地大。身增风大。舌增水大。耳增空大。此法增胜。耳中空界。意得取声。是故当知。故有增减。复次观入。何者近缘。何入远缘。鼻舌及身。如是三根。对触乃知。眼之所见。非近非远。耳之所闻。远则不了。近则能知。内亦自闻。鼻之所闻。近则能知。内亦自了。如鼻内有病。亦自闻臭。如耳中风声。亦皆自闻如是识。二种所摄。眼识意识。如是尽摄。譬如一火。随然得名。或名木火。或名草火。一切诸识。亦复如是。因于意识。各各差别。天子当知。如是诸入。既得知已。莫得放逸。不放逸行。不贪不嗔不痴。如是善人。命终之时。不畏阎罗王使者所缚。不见可畏狱卒恶相。不见阎罗王恶境界也。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受安乐。乃至涅槃。成就无量。欢喜安乐。不放逸故。
复次天子。观十二入。无常苦空无我观其依止因缘而生。如是观已。离于放逸。观眼识生。犹如幻法。空无所有。非坚非实。破坏之法。眼识灭已。而生耳识。空无所有。不坚破坏。如是观内六入。外六入。或生或灭。斗诤爱味。衰变无常。从因缘生。如实知之。如是见已。不贪于色。若见爱色。不生染着。不放逸者。诸天五欲。尚不生贪。何况人欲。尔时释迦天王。而说颂曰。
迷惑于界入 妨于涅槃道
以此放逸故 失一切善法
若有三种过 是大恶道使
痴为第一恶 放逸故流转
愚痴放逸行 死常在手中
若有乐放逸 一切尽破坏
若人过一法 思惟于二法
知于三处相 是人则受乐
若天福德尽 放逸所破坏
堕落痴所诳 无人能救护
一法常最胜 能忍而修行
若与忍相应 悲念诸众生
命终怖畏时 得如是大力
是故离放逸 精进修诸行
若能舍无明 当守护明智
以知明无明 放逸不能坏
若人舍放逸 决定得大利
如是不放逸 则能自利益
放逸网自缚 勤修则解脱
如是缚解相 我今总略说
天子既已知 若有行放逸
至于临终时 乃知其果报
如是天帝释。广说十二入相。调伏放逸诸天子等。若诸天子。曾种善根。少行放逸。闻此法已。心自觉悟。不复放逸。诸根淳熟。皆能受行。若诸天子。根未熟者。如破生痈。破捺之时。捺已洗治。无所利益。亦复如是。
复次帝释天王。从一渐增。次第说于十二入法。十二入相。已于诸天大众之中。作神通力。示希有事。次第令入。系心正念。觉因缘相。离于放逸。令其利益。见此变化。心生厌离。时天帝释。方便利益。为诸天众。广说妙法。诸天子。云何谄曲心不正直。坚着生死。故名谄曲。云何名妒。于他热恼。故名为妒。云何名悭。惧己物尽。而生贪惜。故名悭。是名三界染地之法。分别则有三界所摄。嗔恨悭妒幻。欲界所系。谄曲一法。遍于欲界及于梵天。憍慢大慢。遍于三界。诸天子。是名十种不善大地法也。复有十种善大地法。何等为十。所谓不贪不痴。有惭有愧。有信调伏。不放逸精进。舍离不生侵恼。是名十种善大地法。如是十法。各各异相。谓不贪者。一切善法之根本也。犹如梁柱。不痴善根。亦复如是。惭者自守正直。愧者愧于他人。信者于一切法。其心清净。调伏者。身心调善。离于恶法。依清凉法。不放逸者。勤修善法。舍者于作不作。因缘之中。其心舍离。不侵恼者。不恼众生。是名十种善法大地。若有心念如是法者。于命终时不畏死怖。不畏阎罗使者所缚。何以故。摄善法故。如向所说心心数法。善大地法。染大地法。自相总说。是名十法。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为修十一法若有比丘。观于自身。自见其身。不爱不迷。心不坚着是名初修。
复次诸天子。若有比丘先受所欲。毁訾不味不着不念。生厌离心。是则名曰第二修也。
复次诸天子。若有比丘。常不放逸。不着境界。尽诸结使。是名修于不放逸行。是则名曰第三修也。
复次诸天子。若有比丘。忆念善法。修行善法。如是善法。能生乐报。乐因乐缘。如是乐报。我当受之。断不善法是则名曰第四修也。
复次诸天子。修行乐受生受有何力。云何而生。何因何缘。云何因缘。云何而生。如是受生。莫为妨碍。如实观受。不坚不实。空无所有。是则名曰第五修也。
复次诸天子。若有比丘。修行一切诸行。无常苦空无我。无所有。互相因缘。而得有生。非一力生。如是修行。如是修已。心不爱乐。是则名曰第六修也。
复次诸天子。若有比丘。作如是念。我生善念。生善因缘。既生此念。异念所坏。我今所缘。生灭不善之念。坏我善念。妨我善法。如是常念所缘。是则名曰第七修也。
复次诸天子。若有比丘修第八行法相。平等相。住自相法。不颠倒。一切诸法。性无垢故。如是比丘。复自观察。我既有生。毕定当死。有为之法。无非三相。如是修行。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是则名曰第八修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为第九修耶。三烦恼根。三种对治。所谓贪欲嗔恚愚痴。贪欲之人。教不净观嗔恚之人。教以慈心。愚痴之人。教观因缘。是名对治。如是修观。心常思念。是则名曰第九修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为第十修耶。念佛功德。安乐世间。是故修行利益自身。是则名曰第十修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为第十一修。从他次第。闻无常法。念念不住从于处胎。生灭不住。如始处胎。童子少年乃至老时。如是比丘。及余修习。既修习已。临命终时。不畏阎罗王使者。自在所持。不见丑恶怖畏之相。是则名曰十一修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为十三系念善修利益安乐。乃至涅槃。何等十三。念不放逸。念生住灭。念不散乱。如是念已。若见好色。若见恶色。若见女人。观其身内。脓血不净之所住处。大小便利不净之处。如是系念。令不散乱。若入城邑聚落乞求。行色境界。不应行处。若不系念。则着色欲。以是因缘。系心不散。是名第一一心系念也。
复次第二系念。思惟观外境界。可爱园林及莲华池可爱河泉游戏之处。见已作如是念。如是可爱游戏之处。以愚痴心而生贪着。必当衰坏。树叶萎黄。失其本相。雕零堕落。状似枯死。荫影希疏。如是有为。一切无常。空无所有。何况爱法。如是作心系念。作是念已。心不贪着内外境界。魔不能乱。是名第二一心系念。
复次第三一心系念。利益安乐。云何系念。缘何等法。若食若眠。曾见美色。念不分别。心不系念。作如是念。愚痴凡夫。诸根贪着。不知厌足。如是系念。是名第三一心系念。
复次第四一心系念。随何等处。得供养利。衣服床褥。卧具医药。心不欢喜。不喜不乐。何以故。供养之利。利养疮深。割皮坏肉。坏肉断筋。断筋破骨。破骨伤髓。利养因缘。能坏善法。亦复如是。是名第四一心系念。
复次第五一心系念。若游城邑聚落村营。不住城邑。若有众人。往至其所。不与多言。不乐多语。何以故。若人游行城邑聚落。心则散乱。不能自利。如是一心系念。如实观之。是名第五一心系念。
复次第六一心系念。见如是过于冢间树下。若草[卄/積]边。若山涧边。若住空舍。无所爱着。亦无亲爱。不亲近他。善法增长。得自利益。远避众人。是名第六一心系念。
复次第七一心系念。闻说天报。心不爱乐。而生厌离。乐闻说于地狱苦果。其心无厌作如是念。天退衰没。为阎罗使自在将去。我今不复作地狱业。亦不随喜。见有作者。教令舍离。如是比丘。闻天不喜。闻地狱苦。不生怖畏。离忧离喜。常念善法。是名第七一心系念。
复次第八一心系念。我起善念。舍不善法。悉令尽坏。离于余气。生余善法。系念善法。若不善念。妨于善念。我已断不善念。如是攀缘。想念次第之数。一心系念。调伏其心。是人能于洄澓涌波。怨家之心。令住境界。是名第八一心系念。
复次第九一心系念。念佛功德念敬重法。念敬信师。随善师行。正意修行直视一寻。利益一切众生心念。度脱如是系念。得果不空乃至涅槃。是名第九一心系念。
复次第十一心系念。善修正行。如有四种大怖畏至。谓衰老病死。怖畏死怨。不喜忆念。见四种法。流动无常。于寿命安隐。少壮具足。如是四种。如前所说。常有怖畏。如是修无常想。不乐五欲。不为爱怒之所使也。常行正念。则能碎于烦恼大山。是名第十一心系念。
复次第十一一心系念不生分别。此是精进。此是懈怠。若生是念。则自毁伤。不恼他人。其心清净。系念调伏不恼众生。是名第十一一心系念。
复次第十二一心系念。常听正法。闻已受持。既受持已。坚持不忘。是人知于善法及不善法。如是之人。如大闇中大灯明也。善不善法。于佛法中。皆能了知。犹如明灯。是名一心系念。如是一心系念。不为爱怒。不为魔使。是名第十二一心系念。
复次第十三一心系念。念身受心念如是处。知于自相。正心系念。离放逸行。既不放逸。不为阎罗使者自在将去。以自在故。不失忆念。无非时行。不行非处。不行恶境。一切系念。是名第十三一心系念。
复次诸天子。有十四种善修其心。善调伏心。善清净心。离于放逸。何等十四。一者知足。二者精进。三者寂静。四者亲近善师。五者离恶知识。六者修习佛法。七者善观修习。八者舍于憍慢。九者信于因果法及非法。十者念于善欲。十一者不观女色。十二者不近亲族。十三者正住一切境界。十四者畏于生死。是名十四法善修其心。以此因缘。调伏其心。临命终时。不畏恶道阎罗狱卒。不开恶道门。不断正法。不为阎罗使者之所系缚。随意将去。不作恶业。能得一切善法者。所谓善调伏心。令修善业。能将众生至人天中。开涅槃门。后得涅槃。是故诸天子。汝等应善调伏其心。心调伏故。尚不见于阎罗使者。何况将去。时天帝释为诸天众。说恶道畏。见阎罗王使者怖畏。我已如是一一渐增次第为汝说十四法。今当为汝说十五法。如我往昔。从佛所闻。我今当说。何等十五。若出家沙门。毁于法式。亦令他作。被袈裟法。所著袈裟。令他爱欲。乐好袈裟。以自庄严。其音粗恶。犹如驴声。细步徐行。端严威仪。为爱欲故。庄严其身。如是沙门。不勤精进。乐见女人。憍慢自大。其心轻躁。欲心放逸。是故所著衣服。为遮寒热。才得覆身。不生贪着。不为爱着。放逸所诳。临命终时。不生悔心。是名初法。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二法。知于知足。持何等戒。出家修行。或修智慧。既自知已。于施主所。施卧具医药。知足受畜。相应受施。如法受施。如是受施。不妨出家沙门之法。是名知于第二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三法。不以贪心念于卧具。若聚落城邑非功德处。为饮食衣服故。舍离阿兰若处。入于聚落城邑。妨修善法。失于知足。沙门法中第一胜者。所谓知足。及不放逸。若人乐贪。不乐知足。为贪所诳。害于善法。如是之人。犹如痴狗。还自食吐。是名沙门第三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四法。所读经典。不言多读。恐于施主多设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恐其难消。妨出家法。非我所应。自知止足。是名沙门知第四法。复有第四少欲之法。若有比丘少欲知足。于何等法。不放逸行。如是沙门。或为僧使。或为病人。至施主家。乞求财物。于施主家。若饮一水。妨于善法。唐劳行使。虚作勤劳。而无福德。何以故。以贪味故。至施主家。令诸施主。心生轻贱。如是比丘。非自利益。不利病人。非利众僧。此是第一轻慢因缘。所谓至檀越家。贪于食味。轻躁不正语。此三种法。世间出世间之所轻贱。是故知足不放逸行。舍于此法。是名沙门第四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知第五法。少欲知足。依止乞食。受出家法。唯受一食。不举宿食。若举宿食。心则贪着。不乐禅诵。贪着食味。恐后不得。如是少贪。妨沙门法。何况比丘。多贪供养。若畜此法。为于爱网。坚牢系缚。是名沙门第五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六法。若有沙门大姓出家。少欲知足。我既出家。已不自说言。我是某甲大姓出家。亦教弟子。不令宣说。若受法弟子。若出家弟子。教令不说。恐诸施主多设供养。卧具衣服饮食医药。若我受取。妨于善法。若我不受。坏弟子心。若生嗔恚。妨其善法。于未来世。得不饶益。如是之人。知足受施。不为爱摄。心不散乱。于正法中。生正念心。乐于林中。修学禅观。观身循身观。观心循心观。观受循受观。观法循法观。如是比丘。于有为狱。则能超越。以行少欲知足行故。是名沙门第六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七法。少欲知足。畏大利养。舍利养已。知何等法。若有比丘。多有知识。乐多事务。乐多弟子。多利供养。贪乐请食。数见亲旧。如是比丘。修行之人。不应与之共为行伴至聚落中。何故不得与其相随。恐放逸故。如是比丘。乐于利养。众人所知。同处行故。亦谓此人多贪无厌。以供养故。敬重其人。二俱妨碍。若多事比丘。受他利养。若此行人。不受其物。令多事者。其心忿恚。言此比丘谄曲不实。诳于聚落诸施主等。谓是比丘。内心贪浊。以是因缘。令他见者内自毁伤。是故少欲知足比丘。不应与彼多事比丘同止共住行来出入。以生过故。是名沙门第七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八法。少欲比丘。怖畏生死。远于利养。常念一心。云何知法。若在家时。种种技术。既出家已。不复自说。所谓医方工巧伎乐刀槊。如是种种技术。不自谈说。何以故。恐诸施主知我技术。多致供养。妨沙门法。或以如是世俗技术。心乐习行。毁坏善法。不得一心。不得禅定。心不清净。妨沙门法。自利利他。亦皆损减。不能利益调伏弟子。是故应舍不说技术。是名沙门第八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九法。少欲比丘。智慧之人。远离供养。见塔寺中。若城邑内。若聚落中。若近聚落。若栅邑中。若近栅邑。见有僧寺。若有众多破戒比丘。多欲无厌。多畜饮食。食不净食。饮酒放逸。治生贩卖不净之物。出入财产。亲近俗人。以为知识不乐住寺。多乐住于施主之家。少欲比丘。不应与此多欲比丘共住一寺。若有欲得寂静之心。欲离魔缚。不应住于如是之处。何以故。恐城中人。若聚落人。栅邑中人。知诸比丘破戒行恶。谓我一人。持戒第一。多施供养。若我受此供养之物。不名少欲。若我不受。如是利养。众人嫌恨。亦令多人嗔恨施主。何故以物乃施一人。不施多人。知此过已。少欲比丘。不应共于不净比丘同处而住。是名沙门第九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十法。若有比丘。得世俗通。能示异相。少欲比丘。不应宣说。何以故。恐诸闻者。谓我当是阿罗汉人。多设供养。妨沙门法。或失神通。坏少欲法。是名沙门第十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十一法。若有比丘。持佛舍利。从城至城。从村至村。从邑至邑。从乡至乡。以实神力。示于世间。如是舍利。是大福田。当设供养。如是比丘。少闻无智。称美赞叹少欲比丘。言此比丘多闻智慧。能为汝等。演说正法。施主闻已。敬重舍利。及多闻比丘。广设供养。若此比丘。受此供养。非少欲法。少欲比丘。不应与此游行比丘共行共住。何以故。诸施主等。见此比丘不持禁戒。谓少欲者。亦破禁戒。是故不应与破戒者行住坐卧。恐阎罗使狱卒缚故。恐放逸故。是名沙门第十一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十二法。受乞食法。头陀功德。无知识处。游行乞食。不行放逸。舍于着味。是名沙门第十二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十三法。知足比丘。受粪扫衣。知足受衣。畜陈故衣。于物知足。是名沙门第十三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少欲比丘知第十四法。知足比丘。能破魔众。是名沙门第十四法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沙门知第十五法。少欲比丘。独行无侣。舍恶知识。摧破无始烦恼坚山。如是知足。得第一乐。临命终时。则不为于阎罗使者自在所缚。不见丑恶大怖畏相。心不怖畏。尔时释迦天王。即说偈言。
少欲知足法 出家应修行
如是持戒人 则近涅槃道
所作不悕望 勤求涅槃道
不为魔境缚 不至魔境界
若人常修行 不生悕望心
修行勤精进 则无有众苦
念已作怖畏 思惟于现在
亦知于未来 则脱烦恼缚
常乐不放逸 畏于不信法
修无垢净智 则近涅槃住
诸天受快乐 犹起放逸行
何况愚痴人 为放逸所使
若人行放逸 是为已死人
若不放逸行 常住智慧人
放逸懈怠心 精勤能断除
放逸众苦本 舍之如弃死
如是释迦天王。为诸天众化阎罗使。怖诸天子。为之说法。尔时帝释知诸天子于正法中心生信乐。见阎罗使。渐欲消灭。既见此事。复往诣于释迦天王。复有诸天。恐怖隐藏于园林中。一切皆往诣帝释所。尔时帝释知此诸天心之所念。随诸天众心渐清净。渐渐灭化。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 观天品第六之十三(三十三天之十)
时诸天众。心生敬重。复听帝释所说法要。合掌顶上。白帝释言。我今现见此法势力。天王说法。随我等心。得信清净。阎罗使者。亦随渐灭。随闻如来所说法力。即皆消灭。何况修行。若有修行至不灭处。尔时帝释心生欢喜。作如是言。我于今者。所作已办。我为如是放逸诸天。除断放逸。得不放逸。令其欢喜。我今当为此诸天众说深妙法。如我往昔。于大师所。闻正法要。解脱城门。念出入息安那波那。于昔旧天。次第所闻。既得闻已。复见世尊为我宣说。是故我今为诸天。说杂四圣谛法。于一谛中。四种分别。我今当说。利益如是一切天众。亦自利益。亦利益他生死行众生。种种方便。为之说法。令诸众生心得淳熟。我已如是。说十五法。我今次为诸天众等。说十六法。阿那般那出入息法。分别四圣谛。方便自因之相。云何名为次第说也。是修行者。观于自身。缚心猕猴。诸天子。云何缚于觉观心之猕猴。缚何等心。所谓缚识。如是一心。次第观身相。观身循身观。染不染无记观。受善受循受观。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受自相观。法循法观。善不善无记。如自相。是名四念处。是修行者。入如是法。一心观察一切有为。自相寂灭。观四念处。是四圣谛相。如是念处。遍一切处。所谓次第行相。常无常。合和聚散。空无作者。空无我者。破坏衰恼。如是观苦无常。见四念处已。观四圣谛自相。如实观察。生于暖法。从于暖法。生于智慧。譬如钻火。先见烟相。后乃见火。如钻如燧。先生热气。后乃生火。以信乐故。于一切烦恼无知法中。未来能生圣法毗尼。亦复如是。以十六种观四圣谛。如是暖法。云何生耶。云何观于四圣谛耶。诸天子。所谓是苦圣谛因缘有故无常。败坏故苦。离人故空。不自在故无我。如是四种分别。观苦圣谛。行者观苦圣谛已。观集圣谛。四种分别。云何分别。所谓行相续转故。集相似果流转诸有故。因一切性流转有故。势力不相似相续缘有故。行者复观苦灭圣谛。四种分别。诸天子。云何行者分别修行苦灭圣谛。舍一切衰恼故。灭烦恼火离故。一切法第一寂灭故。清净法出生死故。行者复观道圣谛。四种分别。诸天子。云何行者分别观察。所谓得不退处故。道不颠倒故。一切圣人所住法故。以无碍断除生死衰恼出世间故。是名十六种修行之法。我已说之。汝等天众。勤修精进。观现暖法。展转相教。从出入息。生于暖法。从于暖法。生于顶法。以信系念三宝功德。聚等胜过前观如是。行者云何观察。名顶法道。如山顶上。顶法增长。次第得生忍法善根。以得忍故。住第三处。名生现前。非现法忍。以现忍法。故名忍法。忍增长故。名世间第一法。于一念时。心心数法。名得世间第一法。次第得成须陀洹。如是之法。我自证之。若人能证如是之法。不见阎罗可畏使者。亦不怖畏。如是诸天子。以不放逸故。得如是法。是故诸天子。莫得放逸。尔时释迦天王。而说颂曰。
若于出入息 善知十六断
暖法及顶相 忍法逆顺观
知世第一法 次第知真谛
知次第正法 不失于善道
解脱于三结 破坏八种有
勇猛断恶道 故名须陀洹
有漏不善法 决定行恶道
流趣于涅槃 故名须陀洹
尔时天帝释说此偈已。告诸天众。如是十六种念。阿那般那。我已具说。汝当思惟。此道寂灭。入涅槃城。无所怖畏。一切圣人之所爱念。是故汝等。应当决定修行此道。若汝畏于阎罗使者。应当次第忆念如是阿那般那十六之行。
复次诸天子。有十七种中阴有法。汝当系念行寂灭道。若天若人念此道者。终不畏于阎罗使者之所加害。何等十七中阴有耶。所谓死时。见于色相。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乐相。见中阴有。犹如白氎。垂垂欲堕。细软白净。见已欢喜。颜色怡悦。临命终时。复见园林。甚可爱乐。莲花池水。亦皆可爱。河亦可爱。林亦可爱。次第闻诸歌舞戏笑。次闻诸香。一切爱乐。无量种物。和合细触。如是次第。即生天上。以善业故。现得天乐。得此乐已。含笑怡悦。颜色清净。亲族兄弟。悲啼号泣。以善相故。不闻不见。心亦不念。以善业故。临命终时。于中阴有。大乐成就。初生乐处。天身相似。天众相似。如是之相。生处相似。如印所印。亦如一切天众色相。亦如欲界六天受乐。亦如游行境界相似。触亦相似。天色相似。又住中阴。见诸天中生处胜故。即生心取。爱境界故。即受天身。是则名曰初中阴有。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二中阴有耶。若阎浮提人中命终。生郁单越。则见细软赤氎可爱之色。见之爱乐。即生贪心。以手捉持。举手揽之。如揽虚空。亲族谓之两手摸空。复有风吹。若此病人。冬寒之时。暖风来吹。若暑热时。凉风来吹。除其郁蒸。令心喜乐。以心缘故。不闻哀泣悲啼之声。若其业动。其心亦动。闻其悲啼哭泣之声。业风吹令生于异处。是故亲族兄弟。临命终时。悲泣啼哭。甚为障碍。若不妨碍。生郁单越。中间次第有善相出。见青莲花池。鹅鸭鸳鸯。充满池中。周遍具足。其人见之。即走往趣。如是中间。生于善心。命终即见青莲花池。入中游戏。若于郁单越。欲入母胎。从花池出。行于陆地。见于父母染欲和合。因于不净。以颠倒见。见其父身。乃是雄鹅。母为雌鹅。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作雄鹅身。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作雌鹅身。若男子生。于父生碍。于母爱染。生郁单越。是名第二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三中阴有耶。若阎浮提中死。生瞿陀尼。则有相现。若临终时。见有屋宅。尽作黄色。犹如金色。遍覆如云。见虚空中有黄氎相。举手揽之。亲族兄弟。说言病人两手揽空。是人尔时善有将尽。见身如牛。见诸牛群。如梦所见。若男子受生。见其父母染爱和合而行不净。自见人身。多有宅舍。见其父相犹如特牛。除去其父与母和合。瞿陀尼人男子生者。有如是相。若女人生瞿陀尼界。自见其身。犹若乳牛。作如是念。何故特牛。与彼和合。不与我对。如是念已。受女人身。是名瞿陀尼国女人受生。是名第三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四中阴有耶。若阎浮提人命终。生于弗婆提界。则有相现。见青氎相。一切皆青。遍覆虚空。见其屋宅。悉如虚空。恐青[疊*毛]堕。以手遮之。亲族兄弟。说言遮空。命终生于弗婆提国。见中阴身。犹如马形。自见其父。犹如父马。母如草马。父母交会。爱染和合。若男子受生。作如是念。我当与此草马和合。若女人受生。自见己身。如草马形。作如是念。如是父马。何故不与我共和合。作是念已。即受女身。是名第四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五中阴有耶。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见上行相。诸天子。若大业大心。心业自在。生于天上。临命终时。以手揽空。如一梦心。梦中所见种种好花。见之欢喜。又闻第一上妙之香。第一妙色皆悉具足。第一庄严。青黄赤白。第一香气。在其手中。是人见花。生于贪心。作如是念。今见此树。我当升之。作是念已。临终生于中阴有中。见莲花树。青黄赤白。有无量种。复作是念。我当升树。作是念已。即上大树。乃是升于须弥宝山。升此山已。见天世界花果庄严。作如是念。我当游行如是之处。我今至此花果之林。处处具足。是名郁单越人下品受生。是名第五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六中阴有耶。若郁单越人。以中业故。临命终时。欲生天上。则有相现。临命终时。见莲花池。甚可爱乐。众峰庄严。一切皆香。升此莲花。升已须臾。乘空而飞。犹如梦中。生于天上。见妙莲花。可爱胜妙。最为第一。作如是念。我今当至胜莲花池摄此莲花。是名郁单越人中品受生。是名第六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七中阴有耶。郁单越人以胜业故。生三十三天。善法堂等三十三处。从郁单越。临命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妙。其人尔时即升胜殿。实非升殿。乃升虚空。至天世界。见其宫殿。心念即往生此殿中。以为天子。是名郁单越人命终之后生于天上。受上品生。是名第七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子。其人见于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故。其心不浊。以清净心。舍其寿命。受中阴身。见天宫殿。作如是念。我当升此宫殿游戏。作是念已。即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或走或住山峰之中。或身相触。处处游戏。住于中阴。自见其身。升于天上。犹如梦中。三十三天。胜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作如是念。我今当至如是之处。作是念已。即生天上。取因缘有。如是有分。有上中下。生天上已。见于种种殊胜园林。悕望欲得。从郁单越死。生此天中。如是一切郁单越人。生此天已。余业意生。乐于欲乐。贪五欲境。歌舞游戏。受爱欲乐。喜游山峰。多受欲乐。爱一切欲。何以故。由前习故。爱习增长。如是诸天子。是名郁单越人命终生天。生此天处。熏习游戏。及死时相。是名第八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九中阴有耶。若瞿陀尼人。命终生天。有二种业。何等为二。一者余业。二者生业。生于天上。其人云何。中阴受生。临命终时。则有相生。现报将尽。或中阴有。则有相生。动乱如梦。诸天子。瞿陀尼人。临命终时。以善业故。垂舍命时。气不咽浊。脉不断坏。诸根清净。于时次第见大池水。如毗琉璃。入池欲渡。其水调适。不冷不热。洋洋而流浮至彼岸。如是如是。近受生处。既至彼岸。见诸天女。第一端正。种种庄严。戏笑歌舞。其人见已。欲心亲近。前抱女人。即时生天。受天快乐。如梦中阴即时灭坏。无量乱心。生已即觉。见众妙色。受胜妙身。是名第九中阴有也。瞿陀尼人。生有三品上中下业。同一光明等一中阴。等同一见。同一生行。一切相似。不如郁单越人三种受生差别相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中阴有也。若弗婆提人。临命终时。见于死相。见自业相。或见他业。或见殿堂。殊胜幢幡。栏楯庄严。于中阴有。心生欢喜。周遍游戏。欲近受生。于殿堂外。见业相似。见众婇女。与诸丈夫歌颂娱乐。第一庄严。歌舞戏笑。于中阴有。作如是念。我当出殿见诸婇女。及诸丈夫。共其游戏歌舞戏笑。何以故。以诸婇女与诸丈夫第一游戏歌舞戏笑。念已即出。入游戏众。尔时其人。自知我入。犹如睡觉。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中阴有也。是名四天下中阴有也。如是光明中阴有生。我微细知。余不能了。诸余外道。莫能知者。虽世间法。无人能见。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一中阴有耶。诸饿鬼等。以不善业。生饿鬼中。恶业既尽。受余善业。本于余道。所作善业可爱之业。犹如父母。欲生天中。则有相现。云何尽有而心相现。诸天子。若饿鬼中死。欲生天上。于饿鬼中。饥渴烧身。嫉妒破坏。常贪饮食。常念浆水。但念饮食。余无所知。命欲终时。不复起念。本念皆灭。其身无热。柔软清凉。身有长毛。遍身恶虫。皆悉堕落。面色清净。凉风触身。临至命终。悉无饥渴。诸根净洁。雕鹫乌鸱。诸恶禽兽。常啄其眼。至临终时。皆悉不近。见饮食河。盈溢充满。入中阴有。以前习故。虽见饮食。不饮不食。唯以目视。如人梦中见食。不饮不食。或如梦食。虽食不饱。如是虽见。而未饱满。唯生欢喜。见天可爱。如觉见色。心即生念。走往趣之。悕望欲往至于彼处。念已即趣。生于天上。是名十一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二中阴有耶。希有之业。以愚痴故。受畜生身。无量种类多痴因缘。业成熟故。余业受于无量百千亿生死之身。业成就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于无量劫所作之业轮转世间。不可穷尽。不可思量。无始邪曲。不作利益恼害众生轮转无穷。于畜生中。无量种类。无量种食。无量诸道。无量种身。无量种地。有无量种诸心种子。造无量业。或教他不信。作诸恶业。受报既尽。犹如渧于大海之水。令海枯竭。业海生渧。畜生业尽。以余善业。畜生中死。生二天处。或生四天王天。或生三十三天。于畜生恶道苦报欲尽。将得脱身。则有相现。其相所缘。有无量种。不可具说。畜生中死。生于天上。甚为希有。非谓饿鬼地狱中也。何以故。以痴心故。多作恶业。堕畜生中。于一世中。所作恶业。百千亿生。受之不尽。或于一劫。至百千劫。生死流转。从生至生。业锁所系。流转世间。受畜生身。是故宁堕地狱饿鬼。不受愚痴畜生之身。以是因缘。畜生之中。命终生天。甚为难有。非地狱也。如是畜生。苦处临终。见光明现。以余善业。痴心薄少。本智少增。智心渐利。临命终时。见光明相。若见山谷。见诸树林。种种流水。种种河池。及见饮食。若忆念见世间智故。见有乐处。或在山中。或在林间。或忆饮食。或见乐处。即走往趣。如梦所见。走往趣之。如是如是。近受生处。即受天身。如从梦觉。见众色相。于百千亿受生之处。悉皆未曾见如是色。见已欢喜。发希有心。此何等物。云何有此。何因有此。以不习故。诸识钝故。是故生于希有之心。我当至此。尽摄此物。余善业故。起如是心。以此因缘。生如是意。生此念时。即生天上。是名十二中阴有也。第一难有。第一希有。第一难知。戏弄之中。业最第一。种种业处。心大幻师。游戏诸道生死之处。戏弄众生。尔时诸天闻天帝释说此语已。心生深信。而说颂曰。
天王如父母 利益天世间
天王利我等 此世及未来
为我等说法 断于放逸心
我等必当得 尽苦涅槃道
以现业果报 为我等宣说
以生死之法 示世令解知
天王见实谛 饶益于我等
以我愚痴故 示之以智慧
贪心爱婇女 常求于欲乐
天王示我等 生死之因缘
王如盲者导 病者大良药
演说正法道 利益诸天众
天王既如是 说法以利益
令阎罗狱卒 悉灭不复现
尔时诸天众。说此偈已。尔时天帝释。复告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三中阴有。道地狱众生。希有难得。生于天上。余业因缘。善因缘故。如业成熟。第一清凉。第一利益。先堕地狱。善为出缘。从于无量苦恼之中。既得脱已。生受无量快乐之地。地狱众生者。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大地狱等。及众隔处。受大苦处。第一可怖毛竖之处。焰火炽然。周匝围绕。是地狱人。以业尽故。将欲得脱。从此地狱临命终时。则有相现。云何中阴有。生于天上。业因缘故。舍于大苦。受第一乐。诸天子。地狱之人。恶业尽故。命欲终时。若诸狱卒。掷置镬中。犹如水沫。灭已不生。若以棒打。随打即死。不复更生。若置铁函。置已即死。不复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复更生。若铁棒打。随打即死。灭已不生。若铁嘴鸟。铁乌食啖。食已不生。若师子虎狼。种种恶兽。取之食啖。食已不生。是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狱卒。何以故。以彼非是众生数故。如油炷尽。则无有灯。业尽亦尔。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如阎浮提。日光既现。则无闇冥。恶业尽时。阎罗狱卒。亦复如是。恶口恶眼。如众生相。可畏之色。皆悉磨灭。如破画壁。画亦随灭。恶业画壁。亦复如是。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可畏之色。以如来说。阎罗狱卒。非众生数故。是名地狱。众生得脱地狱。生于天上。尔时天帝释。以偈颂曰。
如人值怨家 得脱无众难
如得多知识 一切方便利
既得脱恶业 大力狱卒处
今已得善业 生于天世间
其人生天上 无量诸庄严
常受于天乐 乃至善业尽
其人不自在 业尽还退没
如灯油炷尽 光明亦随灭
业风之所吹 从上而退下
风力之所转 流转于世间
若人有智慧 不为业所缚
诸业不能缚 不流转生死
如以藕根丝 欲系须弥山
其人渡旷野 无忧及衰恼
智者不流转 犹如须弥山
尔时天帝释为诸天众。说是偈已。复说地狱中阴有相。本所不见。忽于虚空中。见有第一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受第一乐。众妙音声。谓乐器音。种种音声。闻如是等。风吹乐音。闻可爱香。见妙色相。园林花池。闻众妙音。自见身相。忽生妙色。威德第一。见身香洁。花鬘庄严。一切无碍。见诸虚空。清净无垢。星宿满空。闻河流声。鹅鸭鸳鸯。出种种音。皆悉闻知。如是中阴。闻当生处。有诸音乐。琴瑟箜篌。种种乐音。先于无量百千亿岁。未曾得生。如是欢喜。遍生善相。如自见身。在于兄弟亲族知识。念念之中。生大欢喜。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天王天。至此天已。见众园林。及闻香气。七宝莲花。天子端正。作如是念。我今当至如是之处。念已即生。如是有分。取因缘有。如是众生。恶业既尽。从地狱出。于不可说大苦恼处。命终生于大乐之处。是名十三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四中阴有道相续。云何知耶。若人中死。还生人中。有何等相。云何悕望。其人死时。若生人中。则有相现。云何悕望。若生人中。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兄弟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氎。即升此[疊*毛]。乃见赤[疊*毛]。次第临终。复见光明。以少习故。临终迷乱。见一切色。如梦所见。以心迷故。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见之生念。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则坏。生阴识起。次第缘生。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是名十四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第十五中阴有道相续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苦恼。如余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不见种种苦恼之相。所坐之处。无余天生。此天命终。生于胜天。若四天处。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可爱胜相。闻众歌音。先所未闻。见五欲境。皆悉胜妙。次第命终。见中阴有。第一天女。种种音声。手执莲花。色相殊胜。河池流水。园林胜妙。昔所未睹。如梦所见。是中阴有。见如是事。若近生有。如从眠觉。见于正色。见五欲功德境界具足。本所未见。呜呼叹言。如是希有。昔所未见。我当往至如是之处。念已即往生于天中。是名第十五中阴有相续道也。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云何有耶。若从上天。退生下天。见众莲花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虽同生天。二种阴有。二种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阴有相续道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七中阴有道相续。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何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何相。诸天子。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临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见之。以手揽捉。是人尔时。现阴即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身。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或见二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阴。如是诸天子。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汝等当知。既知此法。勿得放逸。何以故。放逸之人。不得脱于生老病死。于世间法。不得利益。如是放逸。永无安乐。若欲脱苦。当自勉力。舍于放逸。若天若人。有智慧者。应舍放逸。天子当知。是名十七种中阴有道相续不断。汝等应当舍诸放逸。诸天子。如是十七中阴有道相续。汝等应当思惟观察。既观察已。则如实知。如实知已。勤修精进。
复次诸天子。于二十法中。从一渐增已。为汝等次第宣说十七中阴有道相续。今为汝等。说十八界。何等十八。众生无量。信解不同。无量种性。怖畏三过。三聚众生。三种自在。微细信解。种种所作。种种性。种种业。种种道。种种苦乐。种种色。种种增上。一切众生心界之性。心界广多。身体各异。如是无量众生心界。总略粗数。有十八恶。心过所使。以广心界故。有地狱饿鬼畜生。天人轮转。总说诸法。十八所摄。初界性中。欲为增上。天之与人。欲心增上。一切鬼女。及畜生女。能变化者。慢心增上。嗔恚增上。以嗔心故。欲心薄少。是则名曰畜生。非人初界性也。于畜生中。复有多欲。欲心增上。谓孔雀鸟。俱翅罗鸟。鸠鸽鸡雀鹅鸭鸳鸯众蜂鱼等。迦陵频伽鸟。其性多欲。是名上欲。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二心性界也。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为中欲。所谓猫狗猪牛。水牛骆驼。象马骡驴。乌鸱雕鹫。鹦鹆鸟等。是名中欲。是名第二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三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下欲心。所谓师子虎兕。狼狗熊罴。豺豹狐狸。摩伽罗鱼。俱赊耶鱼。吉利斯摩罗鱼。摩伽罗鱼。屯头摩罗鱼。如是等类。时节行欲。非时不行。是名下欲。是名第三心性界也。诸天子。于畜生中。有无量种。无量生处。无量名字。不可具说。不可数知。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四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嗔心偏多。非欲心多。此第四界。所谓师子虎狼。狗蛇黄狖。兕豹熊罴。角鸱乌雕。失收摩罗。及野猪等。如是众生。嗔心偏多。是名第四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五心性界耶。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为中嗔。所谓牛马水牛。迦陵频伽鸟。娑林陀鸟。迦卢陀鸟。孔雀鸡雉。及猫鼠等。中嗔恚性。是名第五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六心性界耶。谓下嗔性。所谓下嗔者。鹅鸭鸳鸯。食鱼白鸟。俱翅罗鸟。雀娑罗鸟。驴鹿龟鳖。兔猬山乌。雁鸟虾蟆。如是等比。名为下嗔。是名第六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七心性界耶。于鬼神中。若有神通。行于欲心。阿修罗神。畜生之数。欲性增多。名为上欲。是名第七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八心性界耶。若食香饿鬼。名曰中欲。是名第八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九心性界耶。若悕望鬼。食弃食鬼。是名下欲。是名第九心性界也。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心性界耶。迦楼足天等。名曰下欲。嗔心则多。好爱斗诤。常欲与诸阿修罗斗。以其嗔故。欲心则薄。是名第十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一心性界耶。谓鬘持天。中欲中嗔中性。是名第十一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二心性界耶。所谓常恣意天。欲性则多嗔恚性少。不善斗诤。行使诸天。多嗔少欲。是名十二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三心性界耶。所谓一切三十三天。欲性则多。嗔恚薄少。是名第十三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四心性界耶。谓郁单越人。嗔恚心薄。欲性界多。是名第十四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五心性界耶。谓瞿陀尼人。一切嗔恚心多。欲心亦多。二性同等。是名第十五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六心性界耶。弗婆提人。欲心嗔心。二俱杂有。是名第十六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七心性界耶。谓阎浮提人。种种性。种种行。种种信解。是名十七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第十八心性界耶。一切余天。及地狱人。虽受苦恼。见业幻女人。犹生欲心。以业作故。如是地狱。欲心亦多。四天王天。众生心性。如是界。如是依止。如是信解。是名总说一切十八界性。如是一切有欲有嗔。则有痴心。以痴因缘。而有贪嗔。若离痴心。则无贪嗔。以痴心故。或贪或嗔。如是诸天子。是名分别三种之过。以依过故。无量分别。
复次诸天子。复有十八界。所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