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无明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0141947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0-14 19:49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无明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0141947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无明的讲记敬摘点滴
...指的时间就到了。
下面,「又《圆中钞》曰」,幽溪大师的著作,「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持名一心不乱,这是念佛功夫的标准。一心不乱有浅深次第不同,有理一心,有事一心,后面会说到。最浅的叫功夫成片,这个我们可以做到。昼夜二十四小时,除一句佛号之外没有第二个杂念,这叫事一心,我们能做得到。那么得一念,得一念是功夫成就,得一念就是得一心。我们从最浅的来说,功夫成片,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如果说事一心、理一心,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把烦恼念掉了。我们虽然念,念是伏烦恼,心里头有这一句佛号,烦恼不会起来;佛号没有了,妄念就起来。所以这是伏,这不是断,这不是真正一心,这叫功夫成片,也可以说一心不乱的第一个阶段,这最浅的。但是有这种功夫,往生就有把握,何况真正得一心不乱。
「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这就是刚才讲,它能够伏烦恼。得一心,得一心烦恼灭了,烦恼断掉了,没有了,这个很难。烦恼断掉了,那是什么?就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了是阿罗汉,尘沙、无明断了是菩萨,大菩萨,不是小菩萨,法身大士。「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这个就是功夫成片得到了,你要好好的保护它,为什么?你保护不了它的话,它会退心,它会退转。得一心就不会退心,真正得事一心不乱不会退心,功夫成片会退。所以得到功夫成片,念佛依旧不要间断,天天要念。对于世缘一定要淡薄,日常生活得过且过。苦一点好,为什么?苦一点,对这个世间不会有留恋。所以,富贵人念佛不容易往生,为什么?他留恋。贫穷人念佛很容易往生,因为他日子过得太苦,他不想再过苦日子,所以他往生的心很切。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叫我们修苦行,他道理很深!佛教导我们,他都做到了,他不是叫我们修苦行,他去享乐,没有。你看,他全部的财产就三衣一钵,都在身上。一生没有住处,释迦牟尼佛没有房子,人家要送给他都不要。晚上住哪里?住大树底下,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苦行!这种苦行让我们对这个世间无有丝毫贪恋,目的在此地。人一定要知足,释迦牟尼佛那个知足是达到百分之百,究竟圆满,这是为了容易脱离六道轮回,对...(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个境界。往生真不难,成佛真容易。
理论上讲,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这桩事情六祖惠能可以给我们作证,他就是一念。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大概四分之一,没讲完,四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什么叫开悟,我们现在知道,在这一句之下,他就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这一放下就明白了。他有本事能放下,我们今天这一点不如他,我们听了之后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听懂。这是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没看破,真看破了,哪有放不下的道理!大师这个教训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自己知道自己的程度有没有达到,我还没有放下,证明我没有看破。如果说我看破了放不下,那是骗人的。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不是知易行难,知难行易。因为知难,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知难!行易,你看六祖惠能,行不是很容易吗?他放下就是。
这才告诉我们什么叫知,真放下就真知,没放下没真知,不知,那是无知。真知道的时候,你决定放下,放下就是。你看,放下见思烦恼就是阿罗汉,放下尘沙、无明就是菩萨,放下无明习气就成佛。这个在大乘经里面,这些东西我们总算是搞清楚、搞明白了。清楚明白怎么样?不是真的明白,真明白就放下,就成佛了。就是说阿罗汉怎么成阿罗汉的,怎么成菩萨的,怎么成佛的,凡圣同居土怎么来的,方便土怎么来的,实报土怎么来的,常寂光是怎么回事情,算是概念上搞清楚、搞明白。所欠的,功夫!没放下。但是我们今天要往生,真正求往生,必须把这个世界放下。就是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毫贪恋,你就能往生,还有一丝毫贪恋,那个贪恋像根绳子一样绑住你,你跑不掉。必须把这些绳索统统斩尽,这个世间没有一样贪恋的,往生没障碍了,阿弥陀佛看见了他就会来接引你。还有一根绳子绑到,阿弥陀佛不来,为什么?你去不了。
上上根人容易,智慧高,一闻千悟;下下根人,愚夫愚妇也容易,他老实、听话、真干,没障碍。当中这一节占决定大多数,这知识分子,不上不下,这很麻烦,我们恰好就是这里头的分子。这里面的分子有一个方法,就是用大乘经教长时间的薰修,我们要不是有这六十多年的薰修,不可能!这六十年的薰修让我们有把握...(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一个人在做实验,前念跟后念不一样。我们就用真诚心,都是真诚心,前念跟后念的真诚心有微弱的差别,它就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雪花结晶决定相同。那就是说,我们念念都不一样。
这个微细的念头,弥勒菩萨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要记住。为什么?这是最重要基本的概念,那就是整个宇宙所有现相全是从波动产生的,它不是真的。这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给我们做了个总结,这个波动频率多快?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你想想看,那叫一念,念念不一样。一秒钟多少个念头?一千六百兆个念头,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整个宇宙就像脉搏一样跳动,所以科学也叫它做脉动的现象,但是这个脉动,它的频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钟它波动的次数是一千六百兆次,所以才产生意念的现象,念头的现象,产生物质现象。物质、念头全不是真的,全都是假的,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因为佛在经上并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除外,没说这个话;没说这个话,实报土当然也包括在其中。
现在我们知道,实报土是怎么来的?是无始无明习气造成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实报土就不见了。就好像作梦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境界?常寂光。那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实报土里我们称为一真,因为它变化不大,只有两个变化,一个是境界现前,一个是境界没有了,就这两个变化,当中没有变化,不像我们现在,当中是刹那刹那都在生灭。说刹那已经太长了,时间太长,科学是用秒做单位,每一秒钟都不一样。佛说得详细,科学还没有说到这个,科学家现在能捕捉到的这个频率,频率已经有办法捕捉到,一秒钟一千兆次的频率,也就是一千兆分之一秒,现在科学家捕捉到了,佛经上讲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还有差距。所以我们相信科学还可以提升,已经快到极限了。
这个念佛一声灭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让我们想到惠能大师,你看,他给我们展现的是顿舍,也就是说,无量劫所造的这些罪业,能够在一念当中统统放下,让自己的真诚心圆满现前。顿舍就是放下。他放下,连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放下了,无始无明的习气是不是圆满的放下我们不知道,但是肯定有放下,放下多少我们不知道,执著、分别,执著的习气、分别的习气,这肯定全部都放下了。顿悟是一下明白了,明白什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真明白了。我们看到经典,我们也听到这句话,我们也会说这句话,真正意思我们没有明白。为什么?如果真明白了,就跟惠能大师一样,你就统统放下了。放下叫顿修,明白叫顿悟,放下之后叫顿证,他就成佛了,五祖将佛的衣钵就给他,认定他为第六代祖师。能大师那个时候二十四岁,我们一定要知道,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可是,证得之后他什么都知道。听无尽藏比丘尼念《涅盘经》,他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他能把他所听到经文里头的意思讲给无尽藏比丘尼听,这个比丘尼听了之后非常惊讶,念了多少年都不知道这里头的意思,他这一说就明白了。不但是佛经,世俗的这些典籍你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懂。这是什么?智慧开了。
智慧开了为什么样样都没有障碍?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只要把真心找到,一切法全是真心变的,真心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尼念《涅盘经》,他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他能把他所听到经文里头的意思讲给无尽藏比丘尼听,这个比丘尼听了之后非常惊讶,念了多少年都不知道这里头的意思,他这一说就明白了。不但是佛经,世俗的这些典籍你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懂。这是什么?智慧开了。
智慧开了为什么样样都没有障碍?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只要把真心找到,一切法全是真心变的,真心所变、所现,哪有不懂的道理!他自然就明了。又何况佛在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要你回头,回头是岸。回头在哪里?回到真心。六道轮回是用妄心,从妄心回过头来用真心。用真心就成佛了,用妄心就六道。妄心六条路,回过头来一条路,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要有信。从这个道理上建立我们自己坚固的信心,永远不会被外面干扰的信心,成佛不难,化解这个世间灾难不难。
下面说,「若事一心,虽能灭罪,为力稍疏,罪将复现」。事一心能灭罪,但是它不圆满,它灭罪灭一部分,没有完全灭掉。三大类的烦恼,它只灭见思烦恼,它还有尘沙、还有无明,尘沙、无明没有灭,所以叫事一心。「多多之念,止可灭少少之愆」,就是罪业,这讲凡夫用功。为什么?不是至心,不是一心,所以念得很多,灭罪灭得少,道理在此地。「此之至心,正属理一心」,这真心。《观经》上所讲的,《报恩论》上所讲的,都是讲真心,菩提心里头的真诚心,实在就是这段经文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菩提心比什么都重要。菩提心用在学佛上,学佛是学什么?怎么学?给诸位说,学佛是生活,学佛是工作,学佛是处事待人接物,离开生活你到哪里去学?换句话说,菩提心要用在生活上,要应用在工作上,要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这叫真发。不是我发菩提心,我专门念佛,我专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我用真心,对其他一切人我还照旧,这个菩提心没发出来,这个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大乘经上常说,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有没有真妄和合的人?没有。我们也听见,佛在经上讲真心里面掺杂着妄念,这个说法把我们的疑惑就化解了。每个人掺杂妄念多少不一样,妄念掺杂太多,真心现不出来。真心不生不灭,妄念有生有灭。生灭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为什么他会找到你?因为你有我,他就找到你。我没有的话找不到,他附不了身。就是因为有个我在,这个我就是个麻烦事情。
所以入佛门头一个破身见,身见破了才证须陀洹,才真正入佛门,身见没破没有入佛门。身见破了,你看第二个破边见,边见就是对立,对立没有了。对立没有了是什么境界?自他不二,万物跟我是一体,从这个里面慈悲心生出来了。为什么?慈悲是自性第一德,就是爱心。中国五伦里头讲的父子有亲,那种亲爱生出来。你会爱一切人,这个爱里头是智慧的,不是感情的。智慧就是你爱他、你关怀他、你帮助他,你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将来要他报恩的念头,没有。真的就同母亲照顾她的婴儿一样,无微不至,那是至心,那是真心。所以我们从年轻母亲照顾婴儿,你看三、四个月那个时候特别看得清楚。这是真正的慈悲心,从自性里流出来,能够把它保持这就是菩萨。
所以五种见惑放下了,这才成为真正佛弟子,大乘初信菩萨,小乘须陀洹。不要认为他地位低,这种人念佛往生不是凡圣同居土,他是方便有余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往生是实报庄严土。所以佛门讲的什么叫功夫,功夫不在念佛多少,不在这个,是在你用的什么心,你看在心。在缘,我们看到母亲照顾婴儿,那在缘。她那种爱心,真诚的爱中,真正的心她在那个时候现出来;不是在她那个时候,她又是用妄心,她不是用真心。真心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理由,决定就是专一。所以这是闻实相法生,依实相而生。
「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这不能比。念佛是用真心,造罪业是用妄心。造什么样大罪业,妄心造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心念的,用心不一样,缘不一样。下面说,「何者?」底下举个比喻说,「譬如千岁暗室」,一千年,这个房间黑暗一千年了,这时间久。「光若暂至,即便明朗」,点一盏灯这房间就亮了,就照亮了,黑暗就没有了。不能说这个黑暗一千年,我点一盏灯照不亮,一盏灯立刻就照亮了,这就是真跟妄的比较。千年暗室是妄心,这一盏灯是真心,真心一点,妄就没有了,妄总是假的不是真的,妄想不是真的。「岂可得言,暗在室千岁而不去也」,灯照的时候它还不亮,没这个道理,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生,不须疑也」。我们没破相,没破相就依相,净宗法门指方立相,指方指定西方,我们就照西方,不要去怀疑,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相,相是什么?极乐世界是相,阿弥陀佛是相,我们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真有极乐世界就行。生到极乐世界,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到极乐世界再学。「是故本经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也」,这句话念老在这个注解里面常常提,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要发心,发菩提心就照蕅益大师所说的,真信、真愿就是无上菩提心,用这个心念阿弥陀佛,决定得生。
「至于末世,持名者虽广,而往生者不多」,这是事实真相。我们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台中莲社是老师创办的,我到台中的时候,那年正好是台中举行莲社成立十周年纪念。老师常说,台中莲社的莲友多,人数很多,莲社的莲友都有名册,大概将近二十万人,在台湾是个相当大的团体。老师常说,他不说别人,说自己的莲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他说一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个、五个,不是每个莲友都往生。这个地方举《安乐集》「亦有问答如下:若人称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得往生者。然有众生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者何意?」这就说两种念佛人,前面这种称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这是什么?一心专念,这得往生。第二种,有众生忆佛念佛,无明还在,无明没破;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具足,他不能往生。这什么原因?
下面解答,「答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他不是真修,不是真修我们现在常讲杂修。念佛法门,在遍法界虚空界,第一个带头提倡的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用这个法门成佛的,他早都成佛了。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菩萨身来协助阿弥陀佛,他表智慧。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这部经上的「一向专念」。都摄六根就是万缘放下,摄是摄受,六根不往外面六境去跑了。不是说眼不看、耳不听,不是这个意思;眼也看、耳也听,不放在心上,这叫都摄六根。看得很清楚,为什么?那是观,眼观色,耳观声,鼻观嗅,六根观照外面六种境界,不放在心上是止,叫止观,那个观是智慧,止是定。我们念佛的时候一心不乱是止,决定不放在心上,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心上,这是秘诀,往生的秘诀,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不放在心上?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放在心上干什么?生活当中,有很好,没有也很好,都不能放在心上。只许可把阿弥陀佛放在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