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常作天人师2023100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0-5 18:13
標題:
常作天人师20231005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
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落实。『天人师』是佛十种德号里头的一种,前面学过。佛的身分,就是天上人间,代表六道轮回,就是六道众生的老师。这什么意思?有义务、有责任、有使命要教化六道苦难众生,就这个意思。所以听到这句名号,看到这一句「天人师」,决定不能够产生误会,生起贡高我慢,我这一下是天人师了。只要有这么一念,你就堕落了,护法神就远离你而去,为什么?傲慢心生起来了。从这桩事让我们想起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真天人师,自己心目当中没有天人师这个概念,这是真天人师。别人赞叹他是天人师,他还要谦虚不敢当,但是他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的确是天人师,道道地地的天人师。心里头有众生,念念不舍苦难众生,众生造作罪业愈重,受的苦难愈多,他的慈悲心愈深,怎么样去帮助他。
『得为三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回的事情,没有人能做到,佛能做到,这称为大英雄。佛陀在世,一生没有住宅,每天住在树林底下。而且戒律上告诉我们,住在树下只有树下一宿,这只有一个晚上。明天要搬家,不能在这棵树下坐。佛为什么制这条戒?让弟子们不要贪恋这个环境。这个树很大,树荫很好,我天天都在这里。佛不许可,你对它生贪恋了,烦恼起来了。制定这条戒律,把你这个烦恼断掉,任何树下只能住一宿,第二天找地方搬家。世尊自己给我们做榜样,他做到了,他说的话大家不能不听。不能说这一棵大树要特别留给他,不可以,那就不平等了。这都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他都能做到。所以佛灭度之后,后人给他盖大殿,塑个佛像代表他,让他住在那里头。这些事情佛统统知道,前面说了,他的智慧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距佛才三千年,不算很长的时间,他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今天社会发生这些状况,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因、什么样的缘、什么样的果,全清楚。今天这种局面,如何清理、如何转变,实际上他都表演给我们看了,就是教学。只要把教学搞好,社会上什么问题都摆平了,没问题。人人心地清净平等觉,还有什么问题?找问题找不到了。所以,教学的目标就是清净平等觉。
「三界雄亦为佛之德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众生佛统统都度。「《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不可度量,不可测量。他的智慧、神通、道力、慈悲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不可量,这完全是自性圆满的显露。「《净影疏》云:世雄,佛之异名」,是佛名字。「佛断尽一切烦恼,故为三界中之大雄。总之,此一段是大愿之总结」。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了,佛能称之为天人师、三界雄,是因为他能够断尽一切烦恼,也就是了生死出三界。六道凡夫做不到,十法界的小圣也做不到,佛能做到,称他为大雄。他真的是当之无愧,真是大雄。这一段总结上面的大愿,前一科无碍智,求智慧;这一段表誓愿,慈愍行,他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愿愿兑现。「愿是万行之先导」,有愿而后才有行,「慧即佛道之眼目」,你要没有真正智慧,你看不清楚、看不明白。「愿以导因行,慧以照佛道」,慧能够认识路,能明了,行能够达到你的愿望,「愿慧成满,即名如来,故谓得为三界雄」。「盖誓愿与智慧,成佛正因」,慧圆满了,愿也圆满了,「两俱圆满,从因得果,故为三界之雄」,这个是自己圆满成就,圆满成就才能够度众生。
『说法师子吼』。成佛,哪尊佛不说法?不说法,成佛干什么?我们就明白了,成佛就是教学的。好比我们在世间读书,读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念出来干什么?教学,专门从事这个行业,一生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很辛苦,特别是教儿童。但是这个行业,在古时候的中国,地位是最崇高的。现在人称老师,古时候不称老师,称夫子,非常尊敬的称呼。人家一听说称夫子,没有不恭敬的,就是肃然起敬,虽然生活清苦,他得到大众的尊敬。那就是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这个工作没有名利可图,智慧、慈悲的付出,把下一代教好,自己的理想、愿望让下一代去落实。现在人称之为教育家,就是古时候称为夫子。现在人所谓孔子,在从前人不是说孔子,孔夫子。这些称呼都非常重要,能看出我们现在人对传统文化、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那种心态。古人称孔夫子都很恭敬,肃然起敬,社会能长治久安,能造成一个时代太平盛世,夫子的贡献太大了!
今天社会的动乱,根源是什么?因素虽然很多,我是总结成一个,就是教育失败。怎么失败?没有教育了。学校很多,是教你做事情的,没有教做人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懂得事怎么做法,不知道人与人应该怎么相处,不知道。所以社会乱了。中国古人教育是把做人摆在第一,夫子的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第三个才是做事,政事,最后一个是文学;文学放在最后,德行放在第一。现在教学,德行没有了,言语没有了,只有政事,文学也没有了。中国教育是四个科目,现在教育只有一个科目,其他三个都不要,问题出来了。前面两个太重要了!
所以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学过传统文化的人心里头都非常清楚、都非常明了。但是怎么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是教学不能不做,还是得坚持下去。国家不做了,地方上人士不做了,社会不做了,家庭也不做了。可是世界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毕竟还有少数同志的朋友,对于圣贤教育有仰慕。这些同学,这叫有缘人,我们可以藉着卫星、网络,虽然不居住在一处,可以分享大家学习的心得。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愿这些少数人做圣贤教育播种的工作,重新播种。当然传统文化再复兴不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相信会复兴,应该在往后三代、四代、五代,至少一百年之后。中国古人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说得有道理。
「说法师子吼。愿己说法,能如世尊,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希望自己说法能跟佛一样,这是自己一个愿望,必须自己有慧、有德、有慈悲,还得众生有福,这个愿才能现前。如果众生没有福,众生造的业太重了,佛菩萨不来。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令众生造更重的罪业,不但不能给众生带来好处,带来负面作用,这就不可以来。因为众生不相信,众生会毁谤,毁谤三宝,那个罪在无间地狱。佛菩萨绝对不希望众生因他而堕无间地狱,他回避,他不来,等到你有一点恭敬心他再来。「师子吼」是比喻,师子,这下面说,就是动物里面的兽中之王狮子。「师子一吼,百兽畏惧」,牠有那么大的威力,狮子一叫,小动物腿都软了,都跑不动了,想逃都逃不掉。「故称世尊决定无畏之说法,为师子吼」,用师子吼比喻如来讲经说教。《涅槃经》第二十七卷说,「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决定没有错误,决定是正确的,决定契机契理,这才能称为师子吼。这个标准只有佛陀一个人,再引申那就是法身大士,权教菩萨不敢说师子吼,声闻、缘觉就更不必说了。
「又《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演是表演,身教。教学里头一定是以身教为主,身不能做学生的榜样,你就没办法教人。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从事夫子这个行业,被社会大众那么样的尊重,就这个道理。一般行业,行住坐卧可以随便一点,做夫子的人不行,无论在什么地方,行住坐卧要严守戒律、威仪。就譬如说《弟子规》,不论在哪个场所他都做到,你一句都挑不出他的毛病,不能不让人尊敬。他是社会一切大众的榜样,他把标准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才是夫子。社会大众向谁学习?向他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都做到了,圣人;做到了,还没有尽善尽美,贤人;能做到六、七成,叫君子。可是从事夫子这个行业,他一定要做到,这是他的外表。所以教学,一面教学一面从事于著述,是他自己的心得,他学习的一些启示,流传给后世。这种人在社会上并没有崇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一生物质生活勉勉强强能过得去,安贫乐道。教下一代是一桩乐事,他的期望、目标就是学生当中能成就。
「又《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肇公注曰」,僧肇大师的注解,「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百兽下之」。这些小动物对狮子都有畏惧,这是猛兽。用牠来比喻世尊说法,他有理论依据,他有无碍辩才,不怕别人问难。这是一般演说都担心这么个问题,听众当中来找麻烦的,来挑剔,来难你。早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第一天到香港,住在畅怀法师的中华图书馆,佛教图书馆。晚上畅怀法师陪我吃晚饭,就告诉我,香港这个地区讲经的风气不盛,国内外有名的大法师到这边来讲经,大概头一天人家来捧场,来的人很多,圆满那天也是来捧场,当中很少人来听。他告诉我,他说你也不出名,有名的大法师都这样的,你心理要做准备,可能在当中一个听众都没有。我说没有关系,没有听众,那个椅子摆好,我对那些椅子讲可以了。畅怀说,那这个没有问题。没有想到我的法缘不错,天天都满座。所以畅怀法师说,法师,你的法缘没想到,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来。连续讲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在图书馆,后面两个月在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那个时候过海要渡船,没有隧道,要坐船,就是自己有车都很不方便,车要停在码头上的停车场,坐船过来。所以我们迁就两面的,香港跟九龙这边的听众,两个月在香港,两个月在九龙。
还有,畅怀法师告诉我,专门有一批找麻烦的人,他们来听经,来找麻烦,来提问题来问你,把你问倒,给你难看,叫你下不了台。他告诉我,这个都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好在那个时候我在台中学《楞严经》,在台中就讲过一遍,在台北好像也讲过一、二遍,到香港来讲应该是第四遍。这个经讲了几遍,有底子了,胆子就比较大一点。但是,四个月没有人来问难。挑毛病问难的这些来了没有?来了。畅怀法师他告诉我,哪些人,专门找麻烦的。可是他们听了之后没找我的麻烦,不但没找麻烦,还请我吃一次饭,很难得。所以,结法缘确实很重要,要多结法缘。
「如是说法,故能广度诸有情。且此广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愿之根」,为什么?法藏的心就是为度众生。为度众生才发愿的,为度众生才学佛的,为度众生才去参访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为度众生才建立极乐世界,一切统统是为度众生,没有一念是为自己的。实际上法藏完全明了,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为众生是真正为自己;换句话说,为自己是真正障碍自己、是损害自己。这个里头的道理只有菩萨知道,为自己确实障碍自己。为什么?这个自己是迷里头第一个因。怎么迷的?就是因为为自己迷了,现在还为自己,迷上加迷,你什么时候能开悟?要想开悟,首先把自己放下。第一个破身见,只要身见一破,念佛往生净土,不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身见没破,身见破了,生方便有余土,你看差多少。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清楚了,但是事上没转过来,没放下。这什么原因?虽懂这个道理,没透。如果透彻了,自然放下,不需要人教,也不需要人劝,自然就放下了,这是事实真相。
「故云:四十八愿,愿愿皆是为众生」。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众生知见来说,弥陀起心动念全是为一切六道苦难众生,从来没有一念是为自己想着的。我说这是随我们俗人的说法,要是随阿弥陀佛的说法,阿弥陀佛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话怎么说?只可以用一句,不可思议。或者是他真正了解、真正彻悟了,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也能讲得通。后面这一句,这一句真的是究竟圆满,科题「一切成佛」。经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