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十善业道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051252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0-5 12:54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十善业道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051252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十善业道的讲记敬摘点滴
...你自己怎么念?我自己只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教别人要加南无?莲池大师说,我真信切愿,这一生唯一的方向、目标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是阿弥陀佛,南无不是名号,所以我执持名号决定求生。教人为什么念南无?他未必有发心往生,加个南无,跟阿弥陀佛结缘,皈依阿弥陀佛,未必他求往生,原因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看到祖师他的想法、他的做法。如果我们决心求生,这个念字愈少愈好,愈简单,愈是简单就愈管用。你看六个字,省了两个成四个字,愈简单愈好。特别是在临命终时,这个时候太多了不行。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咒短,「念咒不如念佛」,佛比咒更短。阿弥陀佛只四个字,一句,这精中之精,精华里面的精华。所以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
「又彼观察有三种」,观察就是此地讲的思惟,昼夜思惟。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这就是依报,十七种;「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有八种;「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有四种,总共二十九种。一部《往生论》就讲这二十九桩事情。「今经所云,正是第四观察门」,这行经里面所说的,『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是《往生论》里头五门里头的第四门,观察门。「或兼口念」,兼口念那就兼第二门,第二是赞叹。「如是观察或赞叹,昼夜相续,故云昼夜思惟等等」。
实在这个五门一门都不能缺,而且五门里头,每一门里头都含摄其余四门,《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礼拜,早晚课我们一定拜佛。这个礼拜除了定课之外,有散课,就是不定在早晚课里头,拜佛愈多愈好。拜佛里头有没有忆念?有,每一拜都是拜阿弥陀佛,心里面想阿弥陀佛,口里头念阿弥陀佛。拜佛的时候,念佛不要出声,出声伤气,默念,心里头念。现在有念佛机,打开念佛机听,听念佛的声音,听着拜,心里头跟着念,口里不出声,这赞叹都有了。第三,我们拜佛的目的,没有别的,就是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就是作愿。一天所修的善业,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五门。所以统统具足。
专修净土,真正专修的人,我们可以把世间一切,真的都放下,世法、佛法一切随缘,全心全力念佛求生净土。大经大论喜欢,留着到极乐世界再学,不耽误我眼前的时间,我眼前决定到极乐世界去,这真去得了。如果还要兼学其他的,行,也行,得有这个因缘、有这个条件,也可以学。那往生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很难讲。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就是临终最后这一念。最后这一念是念佛,决定往生;最后这一念想到别的地方去,这因缘就错过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古往今来,多少念佛人最后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他们到哪里去了?大多数到天道去了,欲没有断干净,就是见思烦恼没断干净,都在天道。如果对于人间还有情执,念佛人投胎又到人道来。这些事相我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底下一段,「志心归依」。
【志心归依。顶礼供养。】
这个里头就兼礼拜门。『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第一礼拜门。论云: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又归依即归命。《往生论注》曰:故知归命即是礼拜,但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归命比礼拜重,因为这里头有恭敬,确实里头有愿生,那就是发愿,求生净土,求佛摄受。「今经云,归依顶礼,复是志心,更兼供养,弥显精诚」。「志心」也可以做至诚皈依,至诚的意思非常广泛。净宗的志心,志是你的愿望,愿望就是求生净土,就是亲近弥陀。更兼供养,供养就是身业礼拜。弥显精诚,精诚至极,求愿往生。前面是讲的修因,后面讲「妙果」。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种修行方法,最好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作往生想。为什么?这个经上所说的,『不惊不怖,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人到临终一怕死就完了,随着业力走了,念佛功夫全用不上。这就是念佛念一辈子,临终不能往生,这样的人非常之多。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台北圆山临济寺,这个寺院里面都是福州人,法师福州人,信徒统统是福州人。信徒他们有个念佛会,每个星期天就在寺庙里头,这个大殿他们要用一天念佛,念佛会在这里念佛。这些居士都是这个寺庙的护法,那个时候寺庙经济来源很差,没人供养,所以这些在家居士,出家人看作衣食父母,每个星期天大殿给他们用。这个念佛会的副会长林居士,也很有身分地位,他是一家银行的襄理。对佛法通,不是不通,而且法器敲得好,星期天念佛会,他做维那。
临命终时怕死,你看,天天求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不愿意去,叫同修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念阿弥陀佛,他不想走,最后还是走了。我们当时看到这个现象很惊讶,一生求往生,最后怎么不愿意往生?情执没断,对这个世间有贪恋,这叫贪生怕死。我们回头想想,几个人不贪生不怕死?太少了。所以平常每一天我都作往生想,躺在床上,今天就往生了,明天早晨起来,我又乘愿再来了。要做这种想法,养成一个习惯。「不惊不怖」,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心不颠倒」,正念分明,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极乐世界。所以《往生论》里头,这个五门说得好,五念门说得好。
我们看注解,注解就是引用《往生论》的。「《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你看这个善,这善什么意思?具足十善业道,才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你看修五念门,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没有十善,这个五念门修的是形式,实质很难讲。如果具足十善业修五念门,那有实质,能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肯定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阿弥陀佛要不来接引,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去不了。「妙因感果」,五念门是妙因,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是妙果。「是故临命终时,蒙佛本愿加威」,佛发四十八愿,这个四十八愿加持你。「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一句要紧。因为《弥陀经》里头罗什大师的翻译有「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不容易得到。如果用这个标准,往生的人就少了。《弥陀经》的原文,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不是一心不乱,是「系念不乱」,就是一心想念的意思,这个容易,这容易做到,一心不乱不容易。
可是,鸠摩罗什大师为什么把系念不乱改成一心不乱?是不是他搞错了?我们从经的义理上来讲,罗什大师翻译是意译,玄奘大师翻的是直译,原文怎么说就怎么翻法。意译,他译的一心不乱实际上也有道理,不能说错。我们的功夫实在是一心系念,心里头没有杂念,就想阿弥陀佛,就想极乐世界,一天到晚就想这个。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首先佛光照你。佛光一照,这就是加持,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一心系念就变成一心不乱,一心系念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就变成一心不乱。这就是一般净土里面所讲的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最低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不能小看,真正到这个境界,往生就有把握,随时可以往生。真想去了,我这个世间还有寿命不要了,我想早一天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的来接引你。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心、坚定的决心,真的有求必应。这些例子古时候有,现在也有,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你就能见到。
所以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不惊者,不惊慌失措。不怖者,不畏怖恐惧。不颠倒者,心不错乱」。临终决定是忆佛念佛,所以感得佛现前,佛来接引你往生。每天都作如是观,天天想佛,最后真的看到佛现前,欢欢喜喜,天天想你,终于把你想来了,这往生了。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在这个世间每天随缘度日,这是祖师教导我们的,一丝毫都不强求。普贤菩萨十大愿里头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守住一个原则,就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做出个好样子给大家看。「本品经文,未言临终见佛,但既得往生则佛必然来迎。因佛本愿,临终接引。若无佛迎,则凡夫自力不能往生。今不言者」,这经文里头没有说佛来接引,「以此品专论因行,故不多涉往生之果境」。佛来接引是往生的果境,这里经文只说往生,没有提佛来接引,可是我们知道佛是决定来接引你。
下面这一大段是「忙里偷闲正念得生」。这个对于一般生活繁忙,又不能不做工作,为了养家活口,必须要努力工作,他能不能念佛求生净土?能。我们看经文怎么说法。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
这是他没有时间、没有这个缘,他做不到。可是下面说:
【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这是在家学佛,在有空闲的时候他就修。怎么个修法?这十二个字,『端正身心』,就是端身正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我们看注解,「上第三类」,工作繁忙的人,「有二句」,第一个,「修行世善」,第二个,「忙里偷闲,正念得生」。「此类指事物繁多之人,平素暇时甚少」,就是他有空闲的时间很少,「未能大修斋戒」。斋,本意是过中不食叫做斋。现在人一般叫斋是什么?斋是素食。其实素食跟斋是两回事情,不是一桩事情,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斋是一定在日中之前,日中之后就不吃东西了,这叫持斋。南洋小乘,他们托钵,什么时候出去托钵?大概上午八点多钟就出去了,他要走路。所以居住的地方,世尊在世都是住在山林,这个山林离城镇不会太远,太远,托钵不方便。一般大概是三里路,三、四里路这样的距离。三、四里路大概相当现在的两公里,走半个小时,来回走一个小时,是这样的距离。这是托钵最方便的,佛选择一定选择这样的距离。托钵是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选择。
不吃众生肉,是大乘经上所说的。中国的佛教完全采取素食,这个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读大乘经,读到经文,菩萨慈悲,不忍心吃众生肉,所以他就改成素食。他是佛门大护法,经过他一提倡,好,出家人就响应了。所以,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出家人吃素,外国学佛的没有。我们就到近邻,韩国没有,日本也没有。越南是学中国大乘的,可能还有,越南周边是小乘国家,都没有。所以这个一定要晓得,不吃肉是好事。佛在经教里只讲斋戒,没有说素食,因为是托钵,就不能讲素食。素食到哪家去托?哪一家吃素不知道,素食人毕竟是很少。所以佛有三净肉,你去托钵的时候人家给你肉,符合三净肉。为什么?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不是为我杀,这叫三净肉。没有看见,没有听到杀的、叫的声音,不是为我杀的,这可以吃。为我杀的就不可以吃,这个一定要晓得。
不能够大修斋戒,便难于一心清净。我们从这里也知道,斋戒的目的在哪里?在一心清净;就是说帮助你一心清净,所以要修斋戒。「如是之人当努力行善」,一心清净他做不到,持戒、修斋他也很困难,这样的人应当努力行善,善的标准就是十善。生活不离十善、工作不离十善、待人接物不离十善,这叫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