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10-3 21:40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9
请掀开经本,时分天王偈颂第三首:
【生老病死忧悲苦。逼迫世间无暂歇。大师哀愍誓悉除。无尽慧光能觉了。】
这是第三位天王,无尽慧功德幢天王,他所修学的是「灭除一切患大悲轮解脱门」。在灾患之中,无过於生死,所以生死是一切众生的大患。前面两句提醒我们,第一句就是说八苦,『生老病死忧悲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学佛的同修也常常听到,也能够道得,但是警觉的心依旧不够。从什么地方看出我们的警觉心不够?脱离生死的心不切,依旧还要造生死轮回的业因,这就是警觉心不够。八苦交煎,『逼迫世间无暂歇』,这句话说得好,这种逼迫一时一刻都不放松。我们念念都在造生死业,所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没有出头的日子。在六道里面,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暂。几个人真正觉悟?佛菩萨真正觉悟了。由此可知,真正觉悟的人,这个人就是菩萨。不觉悟的是生死凡夫,他还要继续不断去搞生死轮回。觉悟的人的心行,决定跟佛法相应,与佛的教诲相应;不觉悟的人,他的心行决定与他的烦恼习气相应;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区分觉与迷,就很清楚的显现出来了。舍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诸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开始觉悟了。
觉悟的人一定欢喜读诵大乘,为什么?读诵大乘是亲近佛菩萨,时时刻刻跟佛菩萨在一起,时时刻刻不离佛菩萨,这是读诵大乘。与佛菩萨作伴,与佛菩萨同在,这是觉悟的人;不觉悟的人恰恰相反,与魔王相处,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跟魔王、魔鬼为伍,跟他们在一起。何以见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十恶怨家,十善厚友」。远离十善,喜欢十恶,就是跟魔王、魔鬼在一起。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应该反省检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跟哪些交情厚,跟哪些人密切的往来,这些人是善是恶,古人说观其交游,就知道这个人贤、不肖。他所交游的人是贤人、是觉悟的人、是菩萨,他是菩萨一类的根性,是菩萨一类的人物;他要是跟这些造恶的人、自私自利的人,跟他们为伍,这个人决定是凡夫,不是菩萨。身还是造杀盗淫,口还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充满贪瞋痴,跟这些人往来,这就是跟魔王往来、跟魔鬼往来,所造的是生死业,以轮回心造生死业,后患无穷。
『大师哀愍誓悉除』,「大师」是称诸佛如来,《华严经》上称的大师是毗卢遮那如来,一尊佛可以代表一切佛,佛佛道同。诸佛如来哀愍六道十法界这些众生,六道众生有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生死苦都要受;六道以外,四圣法界分段生死苦他断了,他没有了,他有变易生死苦。诸佛如来因地上有大愿,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诸佛如来在因地上所发广大誓愿,无量无边,但是把它归纳起来,总而言之,不出四弘誓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不出这四愿。所以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总愿,也是诸佛菩萨的大菩提心。四弘誓愿就是大菩提心,究竟圆满的菩提心。所以我们要问,我们有没有发心?就看我们的心行跟四弘誓愿相应不相应。佛以真诚、清净、平等、觉,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我们有没有这个愿心?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其实佛不度无缘,只是在形式上说,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佛不度他,无缘也度。无缘怎么度?帮助他下种子,帮助他下佛种。怎样下佛种?我们造佛菩萨的形像,他看到这个形像,「一历眼根,永为道种」;我们念佛菩萨的名号,他听进去了,一历耳根也永为道种。所以方便法门无量无边,让他在阿赖耶识里面落下佛法僧三宝的种子。出家人穿上这个衣服,具足这个形象走到外面去,人家一看这是和尚,这是佛教出家人,他心里就下了种子。已经有佛种的人,帮助他增长,要教导他。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有利根的人一接触三宝就生欢喜心,欢喜闻法,欢喜修行;中等根性的人,接触到三宝也能生欢喜心,但是不愿意学习,必须要劝导他;下根人接触到三宝,不但不能生欢喜心,还要排斥,佛菩萨也不会遗弃他,为什么?知道他时节因缘没到。
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我们要明了。印光大师,大家知道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是等觉菩萨,可是他示现给我们是像一个凡夫人一样,年轻的时候毁谤三宝。他读儒书,以儒家为正统,以佛道为偏邪,排斥佛法,这种人很多。唐朝时候我们读古文,韩愈就排斥佛法,他有没有善根?有,时节因缘没成熟。到后来遇到大颠和尚,皈依三宝,改过自新,这在中国。在印度也不例外,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记载,许许多多过去修学其他宗教的,最初接触三宝,大力的毁谤排斥,到后来接受佛陀的教诲,知道自己错了,皈依三宝,认真修学,弘扬佛法,这个例子太多了。天亲菩萨是了不起的人,最初学小乘,执著小乘,毁谤大乘,后来他的哥哥教导他,他觉悟了,他哥哥是无著菩萨。他知道他毁谤大乘罪业很重,在佛菩萨面前求忏悔,用什么方法忏悔?他要把舌头割下来,舌头造业。他的哥哥就给他说:你过去用舌头毁谤大乘,你现在为什么不用舌头去赞叹大乘?这想想也没错,所以往后就赞叹大乘,为大乘造五百论。所以我们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什么时候成熟也不相同,唯有真正的善知识能观机,有善巧方便来诱导他,来成熟他。佛法的教学,它的枢纽、它的中心是破迷开悟。一个人在没有觉悟的时候,劝他断恶修善,总带一些勉强,自己修学也很勉强,所谓是用理智来克服自己的情欲,修学过程当中感受到许多的困难,时时刻刻要控制自己、压抑自己,勉强的修学。可是觉悟之后就自然了,不是勉强的控制;觉悟之后,自自然然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悟得愈高愈深,你的断恶修善愈趋於自然;高度觉悟的人,断恶修善痕迹都找不到,与法性相应了。这桩事情要不是诸佛菩萨来帮助我们,没有人能做得到。
所以天王的名称是无尽慧功德幢,无尽的智慧才成就高显的功德,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把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的忧患彻底解除了,圆满解除了。诸位要知道,这是佛陀的教育,唯有佛陀教育才能解决问题。这是世间六道里面一切众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不但六道众生不能解决,四圣法界的圣贤也不能解决,唯有佛陀出世,教导十法界的众生,使我们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所以唯有佛法教学第一真实,佛家讲功德,佛陀教育是十法界世出世间第一功德。我们在这里看到,天王有智慧、有能力,他才能够觉了。我们再看第四首,善化端严天王的报告,他的赞颂:
【佛如幻智无所碍。於三世法悉明达。普入众生心行中。此善化天之境界。】
善化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众生心」,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得道的。『佛如幻智』,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真心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经文第一句,是从自性本具智慧起的作用,作用我们叫权智,又叫后得智,所以称作「如幻」,《金刚经》上讲「如梦幻泡影」,因此它没有障碍,如果要是有个实体,它就有障碍了,没有一个实体。一切诸法都没有实体,所以清凉讲这部经,给我们介绍四无碍,不但是理事无碍,实际上是事事无碍。佛以这四种无碍智慧,这个「幻智」就是指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於三世法悉明达』,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大乘经上说三世决定包括十方,说十方决定包括三世。十方三世一切诸法明了通达,他为什么能明了通达?因为他有如幻无碍的智慧。
我们今天心行恰恰与佛菩萨相反,我们坐实了。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他批评《金刚经》的《心印疏》,《心印疏》算不错了,他说这个注解不是很好的注子,原因在哪里?坐实。他坐实有几分,我们今天坐实几乎是百分之百,所以智慧不开。什么叫坐实?把一切法都看作是真实的,不知道一切法是虚妄的,连我们的身体也不是真实的,梦幻泡影。他坐实是什么?「般若智慧是真实的」,错了,般若智慧也是如幻,只要有这个念头在,就叫坐实。你的智慧虽然开了,没有圆开,你只是局限的、局部的,不是圆满的智慧,而且不是真实的智慧;换句话说,你的智慧见解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是个界限,你的智慧是相似即,不是分证即。所以般若最怕的是坐实,可是我们很不容易脱离;如果我们说般若智慧是如幻的,你要执著一个如幻,还是坐实了。要怎样才真正超越避免这个过失?诸位自己去参,二边不住,中道也不存。二边不住,这是中道,又执著一个中道,中道跟二边又对立了。中道也没有,这个没有跟有,又成了对立。所以你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能够言说的,全是相对的。怎样才能离开相对?相对的对面有个绝对,绝对跟相对还是对立。佛最后没有办法,只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假的,你要以为真的,你又坐实了。从这个里面更进一步,才是真的言语道断,真的心行处灭。只要执著名相,就坏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教人,「离言说相」,有没有言说?有,有言说而不执著言说,有言说而不分别言说,有名相而不执著、不分别名相,有心缘也不执著、不分别心缘,那是真智慧,那是无碍智慧,你才能够通达明了一切法。
第三句是这首偈关键的所在,菩萨修学成就就在这一句,『普入众生心行中』。诸位想想,怎么普入?只有一个办法,为人演说,这才能普入。所以佛苦口叮咛,教导我们「受持读诵」,自度,受持读诵是自己修行,「为人演说」是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桩事情,只有受持读诵,不肯为人演说,你只修了一半,你还缺一半,你成不了正果,你也开不了智慧,必须那一半跟这一半合起来。要知道为人演说就是受持读诵,受持读诵就是为人演说,决定是一桩事情。「入众生心行」,众生见闻能契入,这是你教学成功了,你的教学达到圆满的成就,这不容易。我们今天教初学,让初学的人对佛法生起信心,相信佛法好,相信佛法殊胜,相信佛法应当学,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他相信之后帮助他深入,解,更深入的明了佛家的理论方法。什么方法?做人的方法,生活的方法,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他明白了。境界,对於我们一般人来讲,这个境界就是吉凶祸福,善恶报应,这个他明白了。明白之后,第三要劝他去做,要行。真正欢喜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放弃自己的成见,这个人在行,行佛法。行了之后,他就能证,证什么?把他所信、所解、所行的融合成一体,那就是证。信解行证,证最可贵,证是超凡入圣,这四个合成一体了。再跟诸位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融合成一体了,圆证,究竟证,那就是佛华严。佛华严确实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叫深入众生心行中。此地用「普入」,深是对一个人讲,普是对一切众生讲。由此可知,不分族类,不分人群,不分宗教信仰,普度众生。如果还有拣别,喜欢的人我帮助他,不喜欢的人暂时不要去理会,这个不行,这个不是菩提心,不是菩萨心。真正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人,无论什么众生,看到畜生也会合掌给它做个三皈依,何况是不同族群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信仰的人,都要平等的去普度,这才是菩提心,才是菩萨行。
度众生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里头第一条就是形象,与一切众生接触要给他最好的第一个印象,这个很重要,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有没有照这个方法去做?什么是好形象?诚恳,不是装出来的。这个东西装样子做出来,人家一看就看穿了,假的不是真的。出自於真诚心,真诚的尊重,真诚的爱护,真诚的帮助他,一丝毫的虚假都没有。出自於无私,无条件的,你要能给对方有这个感受。真诚心能感动天地鬼神,能感动一切万物,古人所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至,所达到的;诚,真诚到极处,金石为开。我们要问,什么叫真诚?一个妄念都没有,这真诚心,真能感动人。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注解里头,古人注得好,讲到真诚他举例子画符,这个符画出来的时候,符很灵,鬼神看到这个符他就回避。这个符什么人都可以画,但是画符的时候真诚心,这个笔从下去之后,一道符画下来,一个念头都没有,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符就灵。如果你一面画符,一面打妄想,这个符不灵。念咒也如此,这个咒念下来之后没有一个妄念,这个咒灵。你们看到有很多人念大悲咒,用水做代表,大悲咒加持这一杯水,这水就可以治病。什么原因?他念大悲咒的时候一个妄念没有,念一遍、念三遍、念七遍、念二十一遍,遍数愈多那个力量就愈大;但是不可以有一个妄念,有一个妄念这个大悲水就不灵,跟普通水一样,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你念一句佛号,念一句菩萨名号,加持这些动物、植物,它有感受。
我们在平常要训练自己,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句佛号里头不会有杂念,但是十句、百句里面就有妄想,就夹杂了,夹杂就没有效果;但是凡夫决定会夹杂。《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就讲得好,念佛念个三年、五年,一支香,在大陆是长香,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念一个半小时还有五、六个妄想,印光大师说不错了,你功夫很好了!如果念到一支香,一个半小时,念阿弥陀佛不起一个妄想,你的功夫是上乘的功夫。我们做功夫,要在这个地方用,在这里下功夫。研究教也如此,心一定要清净。不但学佛如此,世间许多专业的人士,他们用心都是专注,专注就是三昧,专注就得定。许多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全心投注,他那个也入定,所以他才有发明,才有发现。他要没有很深的定功,他发现不了。我们今天讲学佛修定,念佛人比起科学家,这个功夫上差得很远,他们有定,他们有慧,在佛家讲三昧。我们看西方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很深的三昧功夫。他们吃东西,我能想像得到他不知道味道,因为什么?他想他研究的东西,实验的东西,吃饭不知道味道。你问他的话,有的时候颠三倒四,所答非所问。为什么?他专注。他听你的,听到有声音,没听清楚,他不是把他的东西放下来应酬你,不是;全心专注,终日专注,他才有发现,他才有发明。我们今天做功夫,连他们不如。
我也常常提醒同修们,一切经典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你为什么见不到?你没有禅定的功夫,你没有般若智慧。换句话说,你虽然在研教,在学讲经,并没有真心全心全力投注。你要是真心全心全力投注,不需要很多时间,你会开悟。禅宗六祖惠能,大家晓得他在黄梅只八个月,八个月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五祖忍和尚衣钵就传给他了;他还没出家,还没剃头,还是个居士身分。什么原因?专注,没有别的,全心投入。我们今天障碍在哪里?障碍是散乱心修学,无论干什么都是散乱心,所以不能成就。外缘太多了,让你身心不能安稳。诸位要晓得,大道是戒定慧,我们今天没有定,没有慧,戒也没有。每天我们的心、我们的行为,与戒定慧完全相违背,怎么会有成就?戒,广义的讲是如法,我们不如法,不如法怎么能得定?怎么能得清净心?没有清净心怎么能开智慧?要怎样才能如法?最简单的说,要随顺佛陀教诲,以佛陀教诲为标准,谨守莫犯,这就如法,这是先决条件。参禅有参禅的方法,学教有学教的方法,念佛有念佛的方法,但是所有法门根本法,基础是《观经》上讲的三福,三福是根本法,「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根本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所以三福不修,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不能成就,像盖房子一样,那是地基、基础。你没有地基;没有地基,只能盖个茅蓬、搭个帐蓬,可以不要地基;盖什么样的房子,都盖不成功。三福是地基,所以叫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不能很认真的做到、很自然的做到,我们想道业增长就难了,想开悟、想契入法界就难了。
所以第三句「普入众生心行中」,佛与大菩萨们他们才能做到,我们虽然做不到,总而言之,要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做,时时刻刻有帮助人学佛的心。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决定没有任何希求,无有希求就是清净心,不分别族类就是平等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定要学,以这样的心面对一切众生,时时刻刻不中断,所谓念兹在兹,这是念佛。有这个心念,接触到事相,你一定就有行为,就会认真的去帮助他。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助他增长,已经增长的人帮助他成熟。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首,第五首,总持大光明天王的赞颂,他得的是「陀罗尼门光明,忆持一切法无忘失」,他从这个地方证果的。
【总持边际不可得。辩才大海亦无尽。能转清净妙珐輪,此是大光之解脱。】
总持大光明天王。『总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抓总纲领,掌握到总原则。哪一个是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给诸位说,处处都是,没有一法不是。就好像什么?好像是一个圆球,圆球上任何一点都通到圆心,你掌握到之后,你就得到圆心。得到圆心,就得到一切,全都得到了。我们今天在圆周上,你要抓住一点,这就是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行了。所以总持,不是专讲一个法门。佛法里面讲一,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专一你就有分别、就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任何一法,你只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没有不成就的。通常我们讲总持,是应付娑婆世界现前这些众生根性,都介绍他念佛法门。这不是我说的,《华严经》上说的。《华严经》有最圆满的理论、最究竟的理论,有最精密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入法界品」是表演给我们看,把方法、理论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我们看;以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知识做代表,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的法门不一样,各个不相同。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介绍念佛法门,以念佛为开端,这个意思就很深。换句话说,专门为我们娑婆世界,尤其是末法众生来说的,叫我们抓住这个法门,以这个法门做大总持法门,你就专修这个法门。
下面讲『辩才大海亦无尽』,你能不能得四无碍辩才?能,任何一门通了都能,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门入了,一切法门都入,就怕你一经不通。通到什么地方?通到自性。不是说这本书念得滚瓜烂熟,从头背到尾,从尾背到头,那不叫通,通是要通到自性。哪一法都能够明心见性,见性就叫通。怎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性就是性识,达到性识,还有哪一法不通?法法皆通。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一门深入。所以执持名号,一句佛号念到底,把自己的见思烦恼念掉。我们再说浅一点,是非人我念掉了,自私自利念掉了,贪瞋痴慢念掉了,杀盗淫妄念掉了,这个念佛才叫功夫。然后更进一步,见思烦恼念掉,六道就没有了;尘沙烦恼念掉,十法界没有了;无明也念掉,一真法界四十一个阶级也没有了。「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他怎么不成就无碍辩才?所以佛法,每一个法都是总持法门,总持并不只一个。宗门里面开悟的大德常讲,悟了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话很有味道。为我们印证,《金刚经》佛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由此可知,抓总纲领,掌握总原则,都是在自己一心一念,然后才有能力弘法利生,教化众生。
第三句,『能转清净妙珐輪』,你有能力了。「清净妙法」就是佛法,何以说它清净?佛法里头决定没有丝毫的污染。什么是污染?起心动念就污染了,这个理要清楚。世间人起心动念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那是最严重的污染。所以佛讲这个污染,叫五浊恶世,最严重的污染。这个东西离了之后,是稍微清净了,还不是真清净。你起心动念跟诸佛菩萨教诲相应,还是污染,它是轻度的污染。我们现在从严重的污染,提升到轻度,慢慢提升。像在六道,我们摆脱六道,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还是污染,他比我们轻,我们比他重。还要往上提升,那真正的清净,一真法界才是真正的清净,无佛无众生。完全随顺自己的法性,不是随顺诸佛如来的教诲,随顺自性,随顺性德,那叫真清净。佛法能够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这叫妙法。世间所有之法,决定不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那个法就不妙。世间法、世间圣贤能帮助你脱离三恶道,能帮助你得人天福报,但是没有办法脱离六道,所以那个法不妙。佛法之高妙,就是能够帮助你脱离轮回,脱离三界;更妙的,能帮助你脱离十法界,帮助你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在一切法里头,最直捷的、最稳当的、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靠得住的,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把念佛法门做为大总持法门,道理在此地。
隋唐大德们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演,实在讲,那些人在我心目当中看到,那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决定不是凡夫。因为我们在佛陀遗教,遗留下的经典这么多,看到佛常常讲总持法门,我们总是想抓到,究竟哪一个不晓得?心里面没有智慧、没有主宰,今天听人说这个法门好,明天听那个好,到底哪个好,到最后算了,不学了,不知道哪个好。所以这些佛菩萨来给我们做示现,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一个总检讨,哪个第一殊胜?大家承认《华严》第一殊胜;换句话说,在一切经里面,大总持法门就是《华严经》。《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比《华严》更好,为什么?《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华严》所归是极乐世界,这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我们现在采用的本子,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夏老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决定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帮助我们末法时期(还有九千年)这些众生平等得度,所以将五种原译本做一个集大成的工作,让我们有所归依。这个本子里面分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找第一,找总持,这也是大家公认的,「四十八愿第一」。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哪一愿第一?古大德也公认,「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烘托出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所以「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佛法的真正大总持法门。四十八愿就是名号的注解,《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整部的《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古大德是绕这么大的圈子,让我们肯定,深信不疑,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加上南无;南无是恭敬,是皈依的意思,不是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所以六字洪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大总持法门。总持大光明天王他从这个地方解脱的,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我们听了之后,读到之后,应该知道怎样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