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父母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923212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9-23 21:03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父母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923212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父母的讲记敬摘点滴


...无知。就看你怎么个教法。所以圣贤是人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人教出来的,坏人、恶人也是人教出来的,看你怎么个教法,你不要怪他。回过头来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怎么教他的。

  主持人:家长和老师要反省。

  老法师:没错,要负责任。

  主持人:就是教育的人和教育的方法至关重要。

  老法师:没错,我们现在很想建一个小学,就用中国古老这个方法来排课程。

  主持人:可以在汤池镇来做这个试验吗?

  老法师:这个我们国家还做不到,现在就是澳洲陆先生他对我这个想法他很喜欢。我就想搞一个老人院、搞一个小学,为什么?养老、育幼是现在全世界两桩大事,老人如果晚年生活很愉快,他绝对不堕三恶道。

  主持人:那是每个子女都希望能够看见的。

  老法师:对,如果他有怨恨、有不平的话,肯定堕三恶道。所以我想搞一个小型的,做个试验,养老的试验。老人院就是老人大学,天天给他讲经,天天给他教学,各种东西都有,什么味道都有,他才生活得快乐。

  主持人:过世之后不受痛苦。

  老法师:对,不错,是!旁边办一个小学,让老人天天看到小孩,小孩可以天天敬老。

  主持人:天伦之乐。

  老法师:尊敬老人,天伦之乐。让小孩学得像《弟子规》他就能做到,就落实,他用什么态度对待这些老人,老人都是自己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

  主持人:您这个试验准备在哪里做?

  老法师:准备在澳洲。

  主持人:在中国不能做吗?

  老法师:中国比较困难一点。先做一个点,这个东西要有支持,在澳洲,总理支持,这好办。做一个小型的,做成功之后,总理会带着他们国会议员来参观,议员参观之后,在议会里面就可以立法,就可以向全国推动。

  主持人:扩大推广。

  老法师:不错,就是这种经验可以全国推动。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缺乏大师是因为缺乏教大师的妈妈,缺乏教大师的母亲。

  老法师:对,环境重要。

  主持人:也就是说中国古人历来是对教育女孩子是很重视。

  老法师:比教男孩子还重要。

  主持人:现在应该有个说法要给它平反,应该是个误会,说中国自古以来是重男轻女,轻视女性。

  老法师:叫「太太」这两个字就不是重男轻女,「太太」这两个字是圣人之母。

  主持人:故宫的大匾上,「太和殿」的「太」字就是最高的意思。

  老法师:对,不错。

  主持人:「太太」那就是最高荣誉。

  老法师:对,太太是什么?就是周家的三太。周朝八百年,最初这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是周公。

  主持人:这三个伟大的政治家给老百姓带来了八百年的好处,八百年的福祉。

  老法师:对。这三个人的母亲都有一个「太」字。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自己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所以以后「太太」是从这儿来的。这三个人养的儿子都是圣人。所以「太太」是什么?圣人的母亲。所以说,妳结婚之后,妳要学三太,妳要把妳的儿女培养成大圣大贤。

  主持人:能不能这样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发达,前提是要有好的教育,就是对这些女孩子们要有好的教育,她当了好妈妈,她才知道怎么去培养大师。

  老法师:不错,是的。

  主持人:现在天下很多的家长就想请教您,包括一些领导人也想请教您,您能概括的、简要的给大家说一下,怎么才能教育好现在的女孩子?因为现在社会太乱了。

  老法师:对,现在不要讲太高深了,如果自己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你什么就懂了。

  主持人:还是《弟子规》。

  老法师:教育是要从自己做出来,才会影响你的儿女,你自己没有做到,你叫他做到,他不相信,他要亲自看到。而且教育,如果小孩从三、四岁开始,已经迟了。所以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的时候她就开始了,叫胎教。你千万不要疏忽,在怀孕,他还没长成人形,他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有灵性,他什么都知道,他已经在开始学习。最晚,一出生。怎么教法?在他面前,言谈举止都要端正,都要有规矩。他已经在看,他已经在听。所以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扎根教育。中国古人的谚语常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这个话现在讲没有人懂,三岁怎么能看到八十?古时候是真的,三岁这一千天的根扎得好,他是圣人,他是大贤。所以这个老师是谁?这个老师是父母,是他家里面的长辈。

  主持人:三岁之前只有他的家人、父母,谁帮他扎这个根,就是父母。

  老法师:没错,所以教育第一任的老师是父母,最重要的是母亲,因为跟父亲接触的时间还少,跟母亲几乎是不离开的。所以现在母亲不会教,母亲自己也不懂,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主持人:您知道现在的社会,我们刚才看到这个,比如说五伦八德,我们看到五伦八德,尤其五伦,我们看到五伦,体会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本分」,就是大家各安各的身分,各安自己的本分,就会很好。

  老法师:没错,这就讲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妇有别就是夫妻两个结合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工作是有差别的。家庭生活最重要是两桩事情,一个是经济生活,一个是教育,家庭没有教育就完了;家庭教育是落在太太身上,家庭经济是先生去负担,一个是出外谋生,一个在家里头教育儿女。你看母亲这个责任多重。

  主持人:中国有个词形容夫人叫「相夫教子」,能不能这样解释,相就是帮助自己的先生。

  老法师:没错。

  主持人:相很像是宰相的意思,教就是老师的意思。能不能说,一个太太在一个家里又是宰相、又是老师?

  老法师:对,没错,「君、亲、师」这三个字,她都要承担下来。君是什么?领导,妳怎么带这个孩子,妳怎么样把他带到圣贤之道。

  主持人:按照这个标准,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这个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妈妈,可能很难有称职的。

  老法师:没有,一个称职都没有,这三个字一个都没做到。

  主持人:结果就是家庭乱了,社会乱了,灾难来了。

  老法师:不错,灾难来了。

  主持人:您是说如果不恢复到这种本分上去,家庭的各个成员不各就各位的话,那很难避免灾难?

  老法师:没法子避免。

  主持人:孩子也不可能安身立命?

  老法师:不错。

  主持人:现在这个社会有个特点,不管走到西方还是东方,如果这个人很本分,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别人会奚落他。但是还有一些家庭,他们就是愿意做本分人,他们家传是厚道,忠厚传家久。我很想替这样的家庭,替这些人们向您老请教,就是这些家庭他们这一家人这一辈子,而且永远想世世代代这样做下去,永远想做一个本分人、厚道人,缺德的事情他们也做不了。现在请您老对着天下有这些想法的这些家庭、有这些愿望的家庭,您能不能给大家一些鼓励,给大家一些勇气?

  老法师:有,在中国这样的家庭,第一个家庭是孔家,孔子的后代,第二个是范仲淹家,这是印光大师讲的。范家确实来找过我,我上次在庐江,他们把他们的家谱带了一份来给我看。我看了很受感动。范仲淹的家谱非常的完整。我就问他,我说你的家谱印了多少份?他说两百份。我说希望你们的家族永远保持你们祖宗的这种德行,所以我希望你们家谱能够在世界上广泛的流通。他告诉我,他们力量很有限。印一套一百块人民币,当时我是叫他印三千套,三千套好像是给他三万块钱,不错。我说这个事我帮助你,希望你印好之后,能够把你的家族,好好的把家道、家学、家规、家业发扬光大。他们也很受感动。

  主持人:说到家谱,我们了解到最新的一个信息,就是您老人家回到故乡,发现了自己家族的家谱。

  老法师:对。

  主持人:这个家谱就证实了一个

  老法师:家庭历史。

  主持人:这个家庭历史就证实了您老人家的家族,就是您这个庞大的家族,祖上是黄帝,就是轩辕氏。

  老法师:对,轩辕氏。

  主持人:很多人他们都非常的震动,非常的感动,说老教授是真正黄帝的后裔。

  老法师:对,是的。

  主持人:到您老这一代应该是多少

  老法师:一百三十六代。

  主持人:是黄帝的

  老法师:一百三十六代,到我这一代是一百三十六代。我们相信,有理由相信,大概汉族都是炎黄子孙,炎是伏羲,伏羲、黄帝的子孙。因为伏羲到黄帝没有文字,文字是黄帝时候才发明的,所以那时候有传说,没有记载。我们的传说,宗谱里头第一句话,「伏羲之后」,从黄帝就一代一代有记载了。黄帝有四个妃子,二十五个儿子,每个人以后都是不同的姓。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汉族是一家人,炎黄子孙。

  主持人:您这个家族保持这个家族的历史纪录这么完整,从黄帝那时候一直到现在

  老法师:没错,对,一直到现在。

  主持人:到您这一代都有。

  老法师:对,都有,是的。

  主持人:代代不断。

  老法师:对,不错。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他疏忽了这一点。

  主持人:从黄帝到...(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9-23 21:05
你怎么能教导你一家人和睦相处?所以才说「壹是以修身为本」,这是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底下讲怎么修身,怎么修身就是怎么做人,怎样做个好人,与性德完全相应的人,那你要先正心。正心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才是真人,菩提心是佛心,菩萨、阿罗汉都在这学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把修身的功夫,修身的先后次序,讲得清清楚楚。那么我们就晓得,修身的根本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意思?古时候朱夫子(朱熹)解释「格物」的意思,他说是「穷究事物之理」;要用佛法来说,就是诸法实相,通达明了诸法实相,这叫格物。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很多儒家依照朱夫子这个指导去做,几乎没有一个人做得通。宋朝司马光说得好,司马光他是学佛的,他用佛法来解释,他说「格」是扞格,扞是捍卫、保卫,格是格斗,「物」是欲望,他说欲望。我们要想修身,首先要跟物欲来打一仗,决定不能让物欲战胜,物欲战胜那我们就被它迷了。这个说法说得很好,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常常讲的,跟司马光说的意思完全相同。印祖常说「革除物欲」,我们相信东西方的圣人观点是一致的。朱夫子解释这个不妥当,朱熹解释不妥当。

  人的智慧不开,什么原因?被物欲迷惑了,物欲锢蔽真智,蒙蔽了我们自性本有的智慧,就迷失了自性。因此格物,用我们佛法来讲,离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格物,我们佛门祖师大德这样替我们解释。也就是说,你要真正修身从哪里修起?从断烦恼下手,格物就是断烦恼,物欲是烦恼,你要从这下手。烦恼轻,智慧就长了,致知是智慧生起来,烦恼轻智慧长;烦恼要不除,哪来的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学来的。我们今天学了很多东西,那叫什么?那叫常识,那不是智慧,儒家讲叫「记问之学」。你记得很多,你念得很多,不是从你自性里头悟出来的,那都还是外面的染污,知识的染污。所以讲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不是你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一定要断烦恼,佛家讲烦恼轻,智慧长。

  你看看佛门里面讲的,三大类的烦恼,每一类里面,烦恼的头数无量无边。见思烦恼,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执着是见思。如果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执着这个念头都放弃了,你的心清净,你就不生烦恼。你烦恼轻,智慧透出来的时候,叫正觉,你就觉悟了;换句话说,你只要有...(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