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自己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9102136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9-10 21:37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自己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9102136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自己的讲记敬摘点滴
...色,对于家庭、国家都不顾了。
“攻劫杀戮”。在古代楚文王的时候、晋献公的时候、春秋战国,都能看到为女色引起的战争。
这些杀业都是归到‘邪淫恶’里面。
“强夺迫胁”。像殷纣王时候的酒池、肉林一类的事情。以及现在的贪污,贪赃枉法。
“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这些人都是极聪明的人,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造作这样重的恶因。社会大众那有不厌恶,那有不怨恨的道理?所以积这些怨恨、众怒,于是家破国亡。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例子。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
人看得很清楚,鬼神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神明记识。自入三途。
地狱里面有炮烙的刑罚,畜牲有鸳鸽之报,都是与这些恶业有关联。
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佛每一段的结语,都告诉我们这些恶业决定不能造。恶业不除,‘痛、烧’是决定不能避免的。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第四段是讲‘妄语恶’。言语造业最容易。世出世间的圣人对于这桩事情都非常重视。所谓‘口为祸福之门’,说话不能没有分寸,不能不谨慎。那些话当说,那些话不当说,当说、不当说都有后果。业报一定要自己去承当。
“两舌”是挑拨是非,无论是有意、是无意的,对人都有伤害。有意的两舌,罪业当然很重。无意的两舌,要看它的演变,如果演变后果非常之恶劣,罪业也就很重。
“恶口”是说话伤人、粗鲁。
“妄言”是欺骗众生。
“绮语”是花言巧言,话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用意是害人。
现在的社会,像流行歌的歌词,唱得很好听,内容都教人杀、盗、淫、妄。现在的电影、小说都是属于绮语。害社会、害大众,果报一定在阿鼻地狱。这是我们一定要小心、要谨慎的。
佛教我们,佛菩萨的言语,决定是至善,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这是我们应当学习。不但害人的言语我们不能有,与一切众生没有利益的言语,我们也不可以有。
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这些都是因为自欺欺人而生的这些过失,所以归到‘妄语恶’这一类。
“憎嫉善人”。为什么会嫉妒善人?别人比我好,显得我不如人,想掩盖自己,就得去毁谤别人。
“败坏贤明”。‘败坏’就是破坏。这是因为嫉妒,所以毁谤。嫉妒是因为自欺欺人而起的,自欺就是妄语之因。人为什么要妄语?为什么要骗人?犯口的四种过恶,就是因为自欺欺人。
“不孝父母”,是欺骗父母,不知道孝敬父母。
“轻慢师长”。‘轻’是轻视。在师长面前傲慢,不懂得尊师重道。
“朋友无信”。所谓是轻诺、无信,不守信用。
“难得诚实”。对于任何人都没有诚意。实在讲,他对自己都不诚实,怎么会对别人诚实?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
“尊贵自大”。这是傲慢。
“谓己有道”。这是妄语之中的大妄语,罪过很重,是佛家的重戒。出家有‘四重戒’,里面有‘妄语’。那个妄语不是指普通的妄语,专指大妄语,就是此地所讲的“谓己有道”。自己没有证果,欺骗别人说自己证果了,这是
大妄语。现在我们在社会上常常听到,有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又有人说某人是佛再来的。这都是属于大妄语。
在历史上我们确实见到有人说他自己是什么佛菩萨化身来的,但是说了就走了。像很有名的净土宗永明延寿大师,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怎么知道的?永明大师在世的时候是帝王师。皇帝有一天修福供斋,...(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
“绮语”是花言巧言,话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用意是害人。
现在的社会,像流行歌的歌词,唱得很好听,内容都教人杀、盗、淫、妄。现在的电影、小说都是属于绮语。害社会、害大众,果报一定在阿鼻地狱。这是我们一定要小心、要谨慎的。
佛教我们,佛菩萨的言语,决定是至善,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这是我们应当学习。不但害人的言语我们不能有,与一切众生没有利益的言语,我们也不可以有。
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这些都是因为自欺欺人而生的这些过失,所以归到‘妄语恶’这一类。
“憎嫉善人”。为什么会嫉妒善人?别人比我好,显得我不如人,想掩盖自己,就得去毁谤别人。
“败坏贤明”。‘败坏’就是破坏。这是因为嫉妒,所以毁谤。嫉妒是因为自欺欺人而起的,自欺就是妄语之因。人为什么要妄语?为什么要骗人?犯口的四种过恶,就是因为自欺欺人。
“不孝父母”,是欺骗父母,不知道孝敬父母。
“轻慢师长”。‘轻’是轻视。在师长面前傲慢,不懂得尊师重道。
“朋友无信”。所谓是轻诺、无信,不守信用。
“难得诚实”。对于任何人都没有诚意。实在讲,他对自己都不诚实,怎么会对别人诚实?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
“尊贵自大”。这是傲慢。
“谓己有道”。这是妄语之中的大妄语,罪过很重,是佛家的重戒。出家有‘四重戒’,里面有‘妄语’。那个妄语不是指普通的妄语,专指大妄语,就是此地所讲的“谓己有道”。自己没有证果,欺骗别人说自己证果了,这是
大妄语。现在我们在社会上常常听到,有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又有人说某人是佛再来的。这都是属于大妄语。
在历史上我们确实见到有人说他自己是什么佛菩萨化身来的,但是说了就走了。像很有名的净土宗永明延寿大师,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怎么知道的?永明大师在世的时候是帝王师。皇帝有一天修福供斋,请出家人吃饭。古时候这供斋是修福,叫无遮大会。无遮大会是平等的,只要是出家人,这一天国王平等供养。这一天来应供的出家人很多。座位里面总是有上席,大家都谦虚,互相推让,都不肯坐上席。大家让来让去,都不愿意坐。这个时候正好从外面来了一个和尚,大家也不认识。这个和尚看他们让来让去,他就到当中大位子上就坐下来了。国王心里想这个大位子应该是他老师坐的,看到都是出家人也不好讲话了。斋罢,国王就问永明延寿大师,今天供斋,有没有圣贤来应供?要有圣贤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永明大师说,有。谁?他说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那一位是定光古佛?他说就坐在当中大位子那个。那时他穿得破烂像叫花子一样,也没有人认识他。不过他长相很奇怪,耳朵特别大,所以叫他大耳朵和尚。
这时候晓得大耳朵和尚是定光古佛再来的,所以国王立刻就派人去到处打听。被他们找到了。他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在那里打坐,看到这些人来了,身分露了。大家都晓得他是定光古佛,国王要请他到宫廷里面去供养。大耳朵和尚说了一句:‘弥陀饶舌’,他就灭度了,就在那里坐化了。
大家一看,找到他,死了。他的身分是永明大师说出来的...(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有没有圣贤来应供?要有圣贤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永明大师说,有。谁?他说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那一位是定光古佛?他说就坐在当中大位子那个。那时他穿得破烂像叫花子一样,也没有人认识他。不过他长相很奇怪,耳朵特别大,所以叫他大耳朵和尚。
这时候晓得大耳朵和尚是定光古佛再来的,所以国王立刻就派人去到处打听。被他们找到了。他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在那里打坐,看到这些人来了,身分露了。大家都晓得他是定光古佛,国王要请他到宫廷里面去供养。大耳朵和尚说了一句:‘弥陀饶舌’,他就灭度了,就在那里坐化了。
大家一看,找到他,死了。他的身分是永明大师说出来的,那永明大师就是阿弥陀佛了。不要紧,定光古佛走了,原来家里还有一尊阿弥陀佛。回去赶紧去报告国王。国王听到定光古佛入灭了,最后说了一句‘弥陀饶舌’。他心里想原来永明国师就是阿弥陀佛,欢喜得不得了,赶紧去见永明大师。他走到门口遇到一个报信的人,来得很匆忙,几乎跟国王撞了一跤。国王说:‘什么事情匆忙?’他说:‘报告国王,永明大师圆寂了。’
在中国古时候,身分一露马上就走了,这是正确的。现在人身分露了,他也不走。这很奇怪。这不走,就靠不住了。如果一说出来马上就走,这个可靠。说出来之后而不走,靠不住。在中国历史上这些事实很多。
自己没有证果,说证果了;没有得定,说得定了,这都是属于大妄语。为什么要说大妄语?他的目的不外乎欺骗众生,求众生对他恭敬,对他供养,对他称赞。无非是为这些,所以完全是欺诈。这都列入在妄语这一条里面。这种罪行果报很重,一定堕阿鼻地狱。所以自己没有证得,而说证得,罪过很重。
“横行威势,侵易于人”。这就是一般所讲的虚张声势,恐吓于人,甚至于还用巫术、暴力来胁迫。
这些罪行的衍变都是由于自欺欺人,所以都归到妄语这一类里面。
欲人畏敬。不自惭惧。
‘惭’是惭愧,‘惧’是舆论的议论。他也不在乎别人的议论。
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
“难可降化”。就是佛菩萨、善知识也没有办法教导他。为什么?他不能接受。
“常怀骄慢”是贡高自大。他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受果报?佛在这个地方说得好。
“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他前生修的福修得多,所以他这一生虽然造这样重的罪业,他还在享福,他还没有受到恶报。这就是赖他前世的福德。‘营’是经营,来保护著他。是这么回事情。虽然过去生中修的福德很大,可是消得也很快。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他多生多世所修的福德,在这一生当中造作这些罪业,福德在这一生就享尽了。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福享完了,他的罪报现前了。我们如果留意的去观察,他一定不是好死,这能看得出来。不是好死,显示他命终尽的时候福报尽了,“诸恶绕归”。所以只要我们留意去观察,不难看到事...(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讲大多数的人,也有比四十九天更长的,也有不到四十九天的。但是他都有一个间隔。入无间地狱没有间隔,这里一断气马上就入地狱。到达地狱里面,他是化生。地狱有多大,他就觉得他的身体有多大,跟地狱一样大。因此地狱里头所有那些刑罚一时同受。这些刑罚都是要命的。像刀山、剑树、油鼎,一下去就死了。地狱有风,死了风一吹又活了;活了再下去。所以真是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一直要受到罪报满的时候,他才能出来。到什么时候能满?那就难说了。《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
佛在《楞严经》里面也讲得很清楚。《楞严经》里,特别警惕我们千万不要造地狱的罪业。为什么?入地狱很容易,出来太难了。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劫才能出得来。一定要小心、要谨慎。
“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堕到地狱受这么多的苦难,这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
所以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听到佛的教诲就知道回头。佛所说的这些话是不是真的?是不是佛用这些来劝我们行善、不要做恶?是不是拿这些地狱果报来吓唬我们的?如果这样想法那就错了。为什么?
佛教化众生,句句话都是真实的。像《金刚经》所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就是事实是怎样,佛就说出怎样。佛也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就把这事实真相完全为我们说出,这叫‘如语’。佛教我们不妄语,佛自己怎么会妄语?我们一定要相信佛的真实语,是句句真实,字字真实。照佛的教诲去奉行,我们才能得真实的利益,才能免除今生后世无穷的灾难。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二卷)
净公上人讲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第十二卷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这第五段是‘饮酒恶’。我们细心地的观察这一品经,经义实在包含了‘五戒’与‘十善’。前面三段讲杀、盗、淫。第四段‘妄语恶’里面说到两舌、恶口、绮语。而在这一段‘饮酒恶’里面说到贪、嗔、痴。这个贪、嗔、痴,都是因为饮酒的过失而引起的。所以这一品经的意思是非常的圆满。
‘戒’跟‘善’,似乎是相同,其实不一样。‘善’的果报是人天福报,所以叫十善。修这十种人间善业得人天福报。而‘戒’的目的跟‘善’的目的不相同。戒是要得‘定’,因戒得定,所以它的果是要得定,而不是在福报。戒决定是善,善不一定是戒,它的结果不相同。我们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
我们念佛人所求的目的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属于‘定’。怎样才能得念佛三昧?当然‘正因’是信、愿、持名。持戒是‘助缘’,把我们不能得三昧的种种障碍除掉。用戒...(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菩萨的经验、方法,认真修学,也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这些人他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这是‘不信大道’。
第二句是‘不信因果’。“不信生死善恶”。他不相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以为人死了一切就完了。他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六道轮回,不相信还有来生。于是造作这些恶业,毫无顾忌,真的是无所不为。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
这是‘憎恨’。酒喝醉了,没有理由发出来这些憎恨心。酒喝醉了,看不顺眼就杀人。“真人”是修行人。他要害修行证果之人。
“斗乱僧众”就是破和合僧。像五逆罪里面杀阿罗汉,是破和合僧。这都是造无间的罪业。
这是酒后乱性,很容易造极重的罪业。
愚痴蒙昧。自为智慧。
这是讲痴恶之‘痛’。
“愚痴蒙昧”是心不开窍,我们常讲的糊涂。自以为有智慧,自以为聪明。实在是糊涂到极处了。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
这是说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生从那里来,死之后到那里去。清楚、明白,这才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不仁不顺。希望长生。
“仁”是爱人。他不能爱护大众,不能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意思。这一个字是属于会意。‘仁’是两个人,不是自己一个,从自己本身要想到别人。“不顺”。是讲不顺人情,不顺法度。
他还“希望长生”。这是打妄想。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
这一句是讲父母、师长对他慈悲,教诲他,他不能接受,不能信受奉行。
苦口与语。无益其人。
乃至于亲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他也不能接受。或者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接受,回过头他的毛病又犯了。始终是“无益其人”,对他没有帮助,没有好处。原因就是底下所讲的。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这个人心里面像有茅塞一样。在佛法里头说是业障重。什么业?恶业。前面讲的饮酒恶业,贪念杯中之物,被嗜好蒙蔽了心窍。所以对他的教诲,对他的劝导,他都没有办法开解。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这是讲到‘果报’现前了。饮酒吃肉与众生结的怨就很深了。如果这一生又没有善业、没有善行,果报现前就不好了。这个时候后悔、恐惧,也没用处。
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地藏经》里面讲有烊铜地狱,渴饮烊铜,饥吞铁丸,就是这一类人的果报。铜是金属,高温之下烧成液体了。渴的时候,饮这个烊铜,这是地狱里头的刑罚。这是饮酒所造一切过失演变的一些罪业,就要受这种果报。所以不可不谨慎。到那个时候...(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
这一句是讲父母、师长对他慈悲,教诲他,他不能接受,不能信受奉行。
苦口与语。无益其人。
乃至于亲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他也不能接受。或者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接受,回过头他的毛病又犯了。始终是“无益其人”,对他没有帮助,没有好处。原因就是底下所讲的。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这个人心里面像有茅塞一样。在佛法里头说是业障重。什么业?恶业。前面讲的饮酒恶业,贪念杯中之物,被嗜好蒙蔽了心窍。所以对他的教诲,对他的劝导,他都没有办法开解。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这是讲到‘果报’现前了。饮酒吃肉与众生结的怨就很深了。如果这一生又没有善业、没有善行,果报现前就不好了。这个时候后悔、恐惧,也没用处。
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地藏经》里面讲有烊铜地狱,渴饮烊铜,饥吞铁丸,就是这一类人的果报。铜是金属,高温之下烧成液体了。渴的时候,饮这个烊铜,这是地狱里头的刑罚。这是饮酒所造一切过失演变的一些罪业,就要受这种果报。所以不可不谨慎。到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这是说明酒恶要除。
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交际应酬,几乎都免不了饮酒。自己要提高警觉性。如果受了五戒、菩萨戒,就决定不能饮酒。纵然在应酬之中,是礼节不得已,也决定不过量。换一句话,饮酒只限于一杯。中国古时候宴会当中也有酒,但是古圣先贤都知道饮酒不好,醉了之后会乱性。中国古时候酒杯的两旁边有两只角上来,叫‘止酒’。挡住你喝酒,让你没有办法干杯,只能尝一点点,酒倒不下去,止住在那里。所以古人这个用意很好,那种酒杯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在应酬当中只一杯。别人干杯,我们随意就好,决定不能过量。这些事情实在讲我们要认真去做,反而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上一次在达拉斯有一位同修告诉我。他公司里有宴会,招待国外的经销商。他刚好代表公司分派在新加坡代理商那一桌。他说新加坡人跟其他的商人不一样。第一他们穿著很整齐,非常有礼貌,不像其他桌,谈话说笑声音都很大。第二他们不喝酒。他们说,在新加坡的时候不喝酒,在国外也不多喝酒,免得养成习惯。这是经销商在国外应酬当中,他们怕饮酒失了礼节,都能自动保持规矩。所以他对他们很尊敬。这是很值得我们做榜样的。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这一些所说的都是事实。“五道”就是天道、人道、畜牲、饿鬼、地狱。通常我们讲‘六道’,还有一个阿修罗道。这个地方阿修罗道怎么不见了?佛在《...(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