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如是我闻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8-27 20:16
標題: 如是我闻
敬摘自《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讲记三十七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法华经》到今天我们才算是正式的讲到了经文。上次给诸位介绍过,本经序品里面也是先介绍六种成就,这个六种成就就是所谓信、闻、时、主、处与众成就。『如是』这两个字是「信成就」,在《大智度论》与《华严经》里面我们都能看到,所谓「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所以一切经的开端都用「如是」两个字起头。这两个字浅而言之是指法之词,就是指这一部经。说到信,才说这个事情如是;如果要不信,我们就说不如是。佛法无量无边,信是入佛的初阶,如果要没有信心,纵然是得闻佛法,也不愿意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在佛法当中十一个善法里面,信是列在第一,我们每天念《弥陀经》,经里面讲的「五根五力」,也是信摆在第一位。由此可知,在信心之前,不能建立一切善法;依信心为根本,然后才能够起解、修行、证果。所以《华严》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因此说之为能入。佛在《金刚经》里面跟我们说得更透彻,「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两句话非常要紧。过去江味农居士作的《金刚经讲义》就是用这八个字做为一部经的宗旨,也就是大般若修行的方法。

  「如是」这两个字意思非常的深,过去我们在《弥陀疏钞》里面也曾经细说过,这两个字把诸法实相全都包含在其中。《法华》讲的十如是,天台大师将十如是展开来为百界千如,百界千如给诸位说依旧是大纲,细说就是一切法,无法不如,无法不是。所以这两个字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全都含摄在其中。所谓凡圣,简单的说,对于「如是」迷了就叫做凡夫,对于万法皆如要是悟了就叫做佛菩萨,佛菩萨与凡夫的差别就是对这如字的迷悟。「除如之外」,就没有法,所以说「惟如为是」,这就称之为「如是」。就本经来说,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也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刚刚读过去不久,印象还很深刻。本经是以因缘为宗,所谓一大事因缘,因果,这是说我们世间法因缘果报,与本经开权显实所说的一实相不异不二,这叫如。六祖在《坛经》里面也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因果与实相不二,这是佛法,佛法就是如!心境诸法不二,这就是如,这就是是。如果就本经教义上来讲,一乘因果就是如的意思,无二亦无三这就叫是,这是就本经教义简单的来说明「如是」的含义。

  下面我们讲「闻成就」,『我闻』,「我」这是阿难尊者结集经的时候自称。在佛法里面说我有四种,第一种就是我们一般凡夫概念当中的我,把这个身执着为我。第二类就是外道,这里说的外道比我们现在所讲的外道实在是要高明不少。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确实有些外道他们有相当的功夫,有能力到达非想非非想天,所以他们真正了解这个身体不是我。什么是我?我们中国人讲的灵魂,印度外道叫「神我」,他说那个神我是我,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身常常变,那个神我不变。就好像我们穿衣服,我们天天换衣服,我们这个人不变,衣服是常常换。这些外道晓得,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好像衣服一样,在六道里面常常换,而穿衣服的本人他不换,他认定了那个就是我。这是比我们要聪明得多了。但是佛给我们说,这还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些道理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得很透彻,执着神我的还是我执。

  第三种就是二乘人的「假我」。二乘声闻、缘觉,这是阿罗汉以上的,确实破了我执,证得人空,他在接众的时候还是自称我如何如何。这个我确实没有执着,既不执着这个身是我,也不执着神我是我,这种说明为我是随顺众生执着而说的,不是真有执着。所以这个我们称之为假名为我,或者是假说为我。第四种,给诸位说有个真我,真我是什么?是法身本性,这是真我。真我必须要明心见性才能够证得,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证得理一心不乱就证得真我,就是「法身真我」才能够现前。阿难在此地称「如是我闻」,这个我就是刚才所讲的四种我当中的第三种,是假我。阿难尊者在结集经典的大会上,他是证得四果罗汉,上次给诸位说过的。大迦叶尊者把山洞封住,阿难在这外面证得阿罗汉果之后,迦叶尊者要他从开门的钥匙洞里面进来,他以神通从钥匙洞里面进去。结集经典的时候推他为主讲,实际上他是复讲,推他来复讲。阿难确实这是记忆力非常好,绝顶聪明智慧的人,将佛一生所说之经重复说一遍,由大众记录下来,流传到后世,这就是经典。

  这种复讲是重复,到后来在佛门当中培养弟子、训练学生,也常常使用这种方法。但是诸位要晓得,如果要在复讲当中真正有成就,并不是说我听了之后我上台把它重复讲一遍,这样的学习那是敷衍、草率,而不能成就。真正的复讲,就是我们现在所谓是学讲经,在听讲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准备听讲。试问问我们今天想学讲一部经,在听讲之前有没有做预备功夫?听完以后要做充分的复习,我们有没有做过?否则的话,这个复讲怎么能讲得圆满?现在科学发达给我们帮了很多忙,有录音机把它录下来,以后我们再可以重复听个几遍。在以前没有这些机器,凭一个人在讲堂所听的记忆,要想完完整整的讲下来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们过去在学经的时候也经过一段相当苦的日子,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机器,学习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把经讲一遍,我们同学是每个人记笔记,这是我们刘同学在此地,她晓得的。大家记笔记,记完之后这部经是哪个人学讲,我们大家把所记的笔记统统交给他,统统给他,他拿了这些笔记回去再写讲稿,讲稿写成之后再上台来复讲。复讲完了之后,同学提出修正,老师提出改正,这样才能够上讲台对大众来复讲,经是这么学成的。一部经学好几个月,这几个月当中,你到台中去问问那些人,你问问他吃饭知不知道味道?哪一天他睡觉能睡得安稳了?食而不知其味,睡觉作梦还在那里向人请教,还在那里练习,不经过这样一番磨炼,上台那复也复不出来。这点我是贡献给诸位,这是我们在台中学习亲身的经历。在一般的情形之下,最低限度就是用这种方式要学十部经以上,而且每一部经还要讲十遍以上,这个根才能够扎稳。学个一部、二部,根基不稳固。根本不稳固,以后的进步就非常缓慢,不容易有成就。凡是有成就的人一定他根本坚厚,所谓是根深蒂固,他才会有成就。

  阿难尊者既然是在那里担任结集经典大会上的主讲,所以一开头就宣布「如是我闻」。也许别人要问,阿难是释迦牟尼佛成道那天出生的,他到二十岁的时候才出家为释迦牟尼佛的侍者。这样说起来,佛成道之时就开始讲经,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是示现,二七日中在定中为那些法身大士讲《华严经》。这是我们世间凡夫没有法子觉察得到的,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在那里盘腿打坐,不晓得他在那里讲《华严经》。从迹相上来看,是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所谓转四谛珐輪,这就是阿含教。到阿难出家为佛的侍者,世尊已经说法二十年了,诸位要记住,佛陀在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已经过去二十年。这二十年佛所说之法阿难尊者没有听到,为什么在结集经典的时候,小乘《阿含经》也是阿难尊者结集的,那个经的前面也有这么样的「如是我闻」,或者说「闻如是」,我们在《阿含经》里面也常常看到,有这个起头,这是什么缘故?实在世尊早就晓得后世一定有这样的疑问,于是也就有很圆满的解答,让我们断疑生信。当年世尊叫阿难为侍者的时候,阿难向释迦牟尼佛提出条件,条件里面就包括二十年前他所没有听到的那些法,求佛要重复给他讲一遍。释迦牟尼佛接受他的要求。所以他没有听到的那个二十年,在平常的时候,释迦牟尼佛都给他补出来,这很难得,真正不容易。所以这个二十年当中所说之法,阿难也听得圆满。这个确有其事。

  第二,佛在《金刚华经》里面说,「阿难得法性觉自在三昧力故」,这个意思如果我们简单的来讲,阿难是大权示现,他不是普通人,他是大彻大悟的人,自在解脱。如果以《般若经》里面来讲的,阿难已经证得清净心,所以纵然是没有听的佛法,要晓得诸佛所说之法都是从法性清净心中流出,阿难是证得了自性清净心,心与佛心是一样的,纵然不闻也能忆持。所谓是心同此理,既与佛同心,当然也能够同其理,这样就说闻与不闻都没有关系。而本经里面也说,「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这是阿难尊者的两句话。所以尊者与释迦牟尼佛是多生多劫的因缘,不仅仅是这一世。这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在《不思议境界经》里面说,「佛有百千万亿菩萨,现声闻形,其名曰舍利弗,乃至阿难」。这个话说得就太明白了,目犍连、舍利弗是古佛再来,早已经成了佛,观世音菩萨也是早成了佛的,像释迦牟尼佛说法,他闻与不闻确实是没有关系。阿难尊者也是大菩萨示现,并不是真正的声闻,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既然是大菩萨示现的,换句话说,他们都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戏上那些台词都在剧本上,剧本他们大家都看过的,你唱的那段,他听不听都没有关系,他都知道。世尊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领导这些出家大众,在家的这些护法、国王、大臣、长者,是唱的一台戏,那个剧本他们每个人都熟,都很熟悉。由此可知,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法他们心里头都有数,都通达,而说「如是我闻」这有什么问题?纵然不听也可以说如是我闻,为什么?那剧本已经看过,虽然没有听到唱,在剧本看过了,说个如是我闻也是非常恰当。

  说到本经,本经在前面我们玄义里面说过,这是属于圆顿大教,所说圆的是「无我真我」,众生与佛同一法身,「能闻所闻,心境不二实相」,这是本经我闻之义。合前面所谓如是之法,「我阿难亲从佛闻」,这也显示他所说的是有依据的,决定不是自己胡造谣言。这四个字说出了,使我们对于这部经典能生起清净信心,诸位要晓得,唯有清净信心才能够契入。《金刚经》上所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个生实相,在禅宗里面就是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里面就是理一心不乱。

  再底下一段这就是「时成就」,『一时』。往往我们在初接触佛法展开经典,对于经典里面起头的部分怀疑的还少,唯有对这两个字总免不了要生起疑惑,阿难的记性这么好,能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句句都记住了,那为什么时间没记清楚?到底是哪年哪月哪日所说的?为什么只含糊笼统的记个「一时」?有这种疑问的人,给诸位说,大有人在。我自己当初接触佛法看经,对于这一句就很不满意,认为阿难尊者没有把年月日记下来。虽然古人的批注里面有一说,印度当时并没有统一,那个时候相当于我们中国周朝的时候,中国在周朝也没有统一。我们读历史晓得,周朝时候八百诸候。而那个时候中国的版图,仅仅是在黄河流域,长江不是中华民族版图之内的。黄河流域现在来算算看,不过是五、六个省,五、六个省分里面有八百个国家,所以说是大国也不过是百里,小国只有几十里,还没有我们现在一个乡镇大。印度那个时候的情形也是如此,都是部落的时代。

  但是在中国黄河流域这个范围之内,我们的历法是统一了,这八百诸候都采用周朝的历法,所以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年月日是很正确的。但是在印度则不然,印度那些部落并没有一个领袖,没有一个共主,因此每个国家它自己有一个历法,这个样的历法就非常混乱。我们现在晓得,现在我们世间所用的历,在我们中国有农历、有阳历,就两种不同的历法,阿拉伯国家用的是回历,跟我们的历法又不相同。这就讲记载日期比较上困难,因为佛说法不是在一个地区,恒河流域佛是走遍了,南印度,佛曾经到过锡兰岛,《楞伽经》就是在锡兰岛讲的。因此在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历法,要记载年月日时当然有它的困难。不过还是可以记载的,总比这个一时要来得好一点,这个一时实在是太笼统。这是我们完全以凡夫知见,从迹相上去看,令我们所感觉得遗憾的一桩事情。

  这几个字的样子也是世尊亲自告诉阿难的,这我们前面都已经说过。佛法里面,刚才所说的是不二法门,佛法教我们修什么?就是修一。所以「一时」在此地的意思妙极了,一与如就相应,二与如就不相应。你看在《华严》里面讲一真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法界,一才是真的法界。所以说几时到心境一如、理智一如、凡圣一如、本始一如、万法一如,就是这个时候,所以叫一时。我们是心境万法都归了一,跟诸位说,释迦牟尼佛灵山一会我们就亲自参加。你看净土里面讲的一心不乱,那就是一心不乱之时,到这个时候,不但《法华经》是自己心性显示出来的经典,就是灵山一会,佛与大众也是我们心中所现之物。净土经里面常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灵山一会又何尝不是自性如心!

  由此可知,一时是正确的,要记载某年某月某日,那真是没有意思。可见得佛经它所用的字、所用的词都有极其幽深的道理,叫我们一看、一听就破迷开悟。就本经来说,这个一时就是正说《法华经》的时候。《法华经》是世尊在一代教学当中晚期所说的,大众根机都成熟了,在这个时候开权显实,不但一切声闻授记成佛,连一阐提也有佛性,亦当作佛,所以后人称这部经叫「成佛的法华」。说到成佛之理、成佛之事,这部经讲得最圆满、最究竟,确实能教我们断疑生信。这时成就的意思。就像开会一样记录时间,阿难尊者就好像是个记录的人一样。

  还得有个主席,这个主席就是『佛』,这个地方的「佛」就是专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这个字平时我们说得很多,大专讲座「十四讲」这第一讲就是解释这个字,这个字常常讲,在此地我们也可以省略一点。佛这个字是佛陀耶的略称,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觉有觉察、觉悟,悟是指对于本体上的觉悟,察是对于事相本空的觉解,知道万法皆空,心就不会再逐万法,这叫觉察。真性是本有的,觉到了真性本有,不会再迷于真,这叫觉悟。真妄彻底明了,原非是二,唯有一觉,这个时候就称之为佛。单从觉上来说,我们又把它称作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这一般讲三觉。唯有自觉之后才能够觉他。什么时候叫觉满?得破了生相无明之后,这个时候才叫觉满。带一分生相无明,还没有破,通常称为等觉菩萨。在此地这是专指人,指我们本师,为说法之主。

  下面这是介绍说法的所在,「处成就」,『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如果要讲佛住,我们在大经里面常常读到,佛是住在性空大悲之中,此地是从迹相上来看,所住的是在「王舍城」。王舍城是摩竭陀国的首都,佛在这个地方讲过不少经,这个地方是一个圣地。要说这个所在,还有一段很长很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此地我也不能够细说,说起来太长了。过去我们讲过《仁王护国般若经》,《仁王经》里面在「护国品」就讲到斑足王,斑足王他的父亲就是摩竭陀国的国王,故事说起来很热闹。王舍城这是个都市,佛的道场,就是说法的道场讲堂,究竟在哪里?也记载得很清楚,「耆阇崛」。耆阇崛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翻作灵鹫,鹫是老鹰,鹰一类的,所以这个地方也叫做灵山,灵山是灵鹫山。这个所在是在王舍城的城外,在南边,那个地方有个石头林。

  印度的风俗跟我们中国的风俗不一样,像我们中国老人过去了,中国所流行的都是很隆重的土葬。可是在印度它的风俗跟我们不一样,印度一般的是火葬,再有个叫风葬,风葬就是人死了之后,把他的尸体挂在树林里面,挂起来让这些鸟兽去吃。所以说每个地方风俗不一样。这个山就是大家葬尸首的地方,山上的老鹰很多,专门吃那些尸体的,所以那个地方叫尸陀林。鹫鸟很多,这个鹫是鹰的一类,所以也叫做鹫山。这座山离城不太远。山拿我们中国话来说,风水很好,山里面有五个天然的山洞。自古以来都是佛菩萨、罗汉修行的所在,他们就住在这洞里面修行。没有佛、罗汉住世的时候,有仙人、有鬼神住在这个山洞里。因此这个山人家称之为灵山。这是灵山一点简单的介绍。

  经中还有一段记载,说这个山是每个人去游历,去见这个山,也是各个人所见的不一样。有些人见到是土石之山,有的人见到七宝庄严,也有人见到佛菩萨在那里游行,见到不思议境界。我们今天听到这些话也许认为这是神话,不能叫人采信。但是诸位要晓得,这种境界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多得不胜枚举。在中国,诸佛菩萨的道场也非常多,五台山的普贤菩萨道场大圣竹林寺,就有人去过,七宝庄严。《慈悲三昧水忏》里面所记载的迦诺迦尊者,阿罗汉的道场,也是清净庄严,悟达国师见过的,他那个人面疮在那个地方治好的。可是我们凡夫到那边去看,一座荒山,什么也没有,悟达国师在那里见到是阿罗汉的大道场。在我们佛教史记里面,所记载的这些不思议的境界太多了,我们应当要相信。

  还有一桩事情,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所谓受过科学洗礼的,那是什么?迷信科学,不相信这些事实。什么事实?我们是人鬼杂居。虽然杂居在一起,在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如果有特殊的因缘能遇得到,能见得到,这个也是事实。外国那些见神见鬼的事情也有不少,你们看看汪居士写的那本书,他搜集的是外国的,给鬼照相、给鬼录音,还有真凭实据,确实有。事实确实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不肯相信?人跟鬼可以杂居,凡与圣就可以同居,我们这个国土叫凡圣同居土。所以诸位要去看看《聊斋志异》、《子不语》,跟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所记载的,我看了以后,我认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事实,我很相信。我过去也曾经遇到过两桩怪异的事情,所以我对于那些记载很相信,那些不是传说,全都是事实。

  灵山佛菩萨、罗汉、神仙居住在那个地方,有缘的人遇到,见到七宝楼阁、见到诸佛菩萨;无缘的人到那里去,土山一堆。我们现在有不少人常常到印度去朝圣,一年也有好几次,你看他们到灵鹫山照的照片,山上都是石头大一块、小一块,茅草生满了,照片里头没有照到七宝宫殿,也没有照到诸佛菩萨,无缘。有缘就见到了。所以这个事情我们要相信。也许说今天世界大乱,工业的严重污染,这些诸佛菩萨会不会搬了家?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七宝庄严的道场,我们这些工业还污染不了他,他还住在他的老地方,那个地方万古常新。我们如果要想见到,首先像经典里面常讲的,先要修清净心,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这是介绍的处所成就。

  下面这是六成就里面最后的一段,就是「众成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这个众成就,是佛当年说经与会的大众,与阿难尊者一同在听经,列举出来给我们做为一个证明,佛讲这个经决定不是阿难一个人听的,当时有这些大众在。这段文比较长,在这一科里面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声闻众,二乘圣者们,第二部分是讲的菩萨众,第三部分是讲八部鬼神这些护法大众,这是与会大众有这个三大部分,也就是有这三类。在声闻众里又分为比丘众,这是出家的男众;比丘尼众,出家的女众。这里头还分有证阿罗汉果的,我们称他作无学众,已经证了四果罗汉的;还有三果以下还在学,我们叫他做有学众。先说比丘众里面的无学众,这个数字有「万二千人俱」,单单说出家比丘无学里面就有一万二千多人。佛经常记的数字是记整数,零头就不记。在此地需要给诸位解释的,什么叫做比丘、什么叫做「大比丘」,「比」字里面含的些什么意思,都要一一的说明。

  「与」是共同,大家在一起,在经典里面它要含着七个条件。第一个是时间相同,同一个时候。第二个,同一种生活规范,譬如我们在一个讲堂,要同守这个讲堂的规矩,没有特殊,也没有例外的,同守一种规矩。第三是同在一个处所,在一个讲堂。第四个,是大家都同一心,都是一心向道,一心来求法的。第五个要同一个见解。第六要同一道,所学的宗旨要相同。最后说同一解脱,自在解脱相同。具备这七同才能称之为与会,可见得与会的因缘是很殊胜的。佛陀在世,这些人得具足这七种因缘才能够大家相处在一块。我们今天要想成就又有什么例外,我们相聚在一起,也是同一个时,同一个规范秩序,同一个处所,也是同心、同见,也能讲到同道,顶多我们的解脱还没有证得。所以这种因缘是非常殊胜,很不容易的,依佛法说,这是多生多劫我们所结殊胜的法缘。所以大家在一起相处要相敬、相亲,要珍惜过去所结的善缘,我们在一会当中同证解脱。大比丘的意思,以及一万二千人的来历,今天时间到了,在下次给诸位介绍。今天就讲到此地。   
   
   

妙法莲华经  (第二十四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文件名:08-001-0024

  请掀开经本第一页第一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