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十地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8232032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8-23 20:34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十地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8232032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十地的讲记敬摘点滴
...第趋入真实之道,而宣说了诸蕴等等一切万法都是真实实有的理论。之后为了令其舍弃这些耽执,又阐述了这一切并非真实的道理;
其次针对中等根基者,为了令其将前两种耽执一并抛弃,而宣说了在名言中真实存在,在胜义当中却并非真实的两种道理;
针对利根者,为了驱除一切戏论之边,从一开始,就宣说了既不是真实,也不是非真实的,远离一切边戏的道理。
因此,诸佛为了对应所调化者的智慧水准,采取随机宣说或次第宣说的诸种方式阐演了佛陀之圣教。这一切教言,都是证悟真如法性的方便之法。
己二、(宣说真如性之法相):
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
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如果对方提出:那么,所证悟的真如法性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已经宣说过,它是超离于一切思维与诠说的。
但总应该随顺世间名言而说明其法性吧。
用因以及比喻等等所做的描述,他人不论怎样也是不能完全通达的。如同向有眼翳者描述没有眼翳的景象,即使用尽浑身解数来表达他们不能现见其本体的,无眼翳者之所见,他们也无法完全领会,最多只会产生一个自己所见这一切,都是颠倒的分别念。只有用清除眼翳的药物将眼翳彻底清扫以后,真实的情形才会一目了然一样。
所谓“真如性之法相”,应当具备以下五种法相:(一)虽然圣者们以语言文字描绘了真如实相,但是,用比喻、因以及言词等等来加以描述,他人无论如何也不会通晓与承受;(二)寂灭了四边自性;(三)无有“此法与彼法”等语言戏论;(四)如同经中所云“若无心之行境,言语岂能解述?”,所以不存在任何的所缘有境分别妄念;(五)其义并非相异个体的平等自性。以上特征就是真如的法相,这样的真如,也叫做圣者的真如性。这些特征是以后后来解释前前的。
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
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
如果仅仅随顺世间名言,真如法性就是依某法之缘而产生某法,如同因为苗芽既不是种子,也不是种子之外以本体成立的异体他法,所以既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
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
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
世间怙主诸佛所宣说的,永断老死的甘露一般的甚深真如法性,也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既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彻底远离了一切边戏。
种子与苗芽之间并非一体,否则会有能生所生为一体等过失,所以不存在种子(不毁灭)而迁移至苗芽的恒常;也并非异体,否则会成为种子不存在而苗芽却依然尚存等情形,所以也没有种子断灭的过失。
归根结底,在圣者根本慧定中,寂灭实相是二谛无有差别,恰似虚空一般的;后得的一切万法都是缘起而生,犹如虚幻,远离常断的。
己三、(修习真如性之果):
感悟到真如法性之义的菩萨们,即能究竟五道十地,证达无住涅槃。
作为声闻缘觉种姓者,也即仅仅以自身的寂灭作为追寻目标的补特伽罗,如果能趋入佛陀所宣说的无我真如法性,就能以该真如法性,而得到永远摧毁老死的涅槃。即使因为善根尚未成熟,而不能在今生获得解脱。但以今生修行的因缘力,也必定能在他世获得解脱。
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从无依而生。
(原译: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
如果对方提出:这不一定,因为有可能在来世不能具足解说真如法性的善知识等因缘。
以修习法性而摧毁三有的真理,在任何时候也是无疑或无欺的。即使圆满正等觉诸佛没有出世,声闻已经灭尽而没有住世,前世修行过的辟支佛之智慧,也会在没有其他导师的情况下产生,也即该智慧的产生,无需依靠寻找善知识等其他外缘。
这一切表明,因为真如法性之力量巨大无比,一旦与此甘露妙味相遇,就一定会获得涅槃,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应当像常啼菩萨寻找智慧佛母一样,不惜舍弃身命地去寻求真如法性之义。以上所宣说的,就是声闻行人所理解的真如法性之重大意义;
而作为菩萨,则应当了知(《般若摄颂》所说的:)“无量盲人无引导,不能见道入城廓,阙慧五度无眼等,无力能证菩提果”的道理,(一切行为都要以智慧为基础。)如果能对缘起之法进行观察,就必定会获得正等觉之果位,这是任何人都不可阻挡的;
缘觉所理解的真如性,并不是前面通过观察我而灭尽我与我所的智慧。
因此,归纳本品之宗旨,即主要宣讲了两种无我的修法精要。在“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以前,为补特伽罗无我[人无我]的共同观修次第;其后至“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为法无我的不共修法。
《中观根本慧论》之第十八观我法品释终
十九、观时品
丁十九、(观时品)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般若经》云:“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以及“三时平等性故”等宣说了时不存在的道理。
戊二、(品关联):
如果对方提出:诸法是存在的,因为诸法是建立三时的因。而且,包括佛陀不是也提及过“三时”吗?
为了证明时不成立,本为空性而宣说本品。
此品分二:一、遮破时之本体;二、遮破时之能立。
己一、(遮破时之本体)分二:一、观察三时之理;二、以此理亦可遮破他法。
庚一、(观察三时之理)分二:一、结合过去而破;二、类推余法。
辛一、(结合过去而破)分三:一、遮破观待而成立;二、遮破不观待而成立;三、摄义。
壬一、(遮破观待而成立):
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
时间是不可成立的。(我们可以用下...(●四训序文讲记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能立,
即似论式之法相。义理思路语言分,
相似论式亦三种。说过而除邪思维。
对境本体用词分,故真能破有三类。
似能破过不说过。外道藏地个别师,
虽作定数不合理。即不说过说非过,
详细分类不可思。自续论式前已说。
谓应成四分十四,诸雪域派如是许。
能遮不能遮遣中,真似应成各有七。
六种与半不招引,第七之半则招引。
自续因亦同等故,因无周遍相违故,
似能破定非理故,应成份四不应理。
分二不成属多余,相违似应成减缺,
无因遍成实错谬,是故应成非十四。
说承许而立不许。建立应成具三相,
虽非真实证成语,反之则有立法相。
有谓应成法倒转,引出建立之言词。
应成语引自续因,宗法失毁诸论式,
应成语引自续义,语言反之非如实。
真应成反不引义。当知果因自性因,
法相不得不招引。余真因皆引能立。
倒转四种引自类,招引异类有十四 。
说许未立不承许。谓若承许乃是因,
则成容有第四因,承许若不堪当因,
以应成证不合理。于他遍计之假立,
以应成证无过失。雪域诸师如是说,
应成答复三方式。相违不成变成一,
若许似因变成二。最终一切相似因,
皆摄不成一者中。若谓不成份二同,
抑或相违彼成错。是故智者应成答,
以四方式而答复,以答不能颠覆者,
随从彼乃智士轨。何者了知诸破立,
正理论典之教义,彼等智者得受持,
圆满正觉教真义。
第十一品终
以往生世反复依,精通智者潜研习,
今生略闻一二次,根嘎嘉村论遍知。
全胜陈那法称师,集量释量彼诸释,
通达了知因明理,造此正理胜理藏。
为摧淡黄足目师,裸体派师鸱枭子,
受持现世美论士,声闻雪域诸论师,
彼等恶劣邪寻思,方造此部大论著。
虽具些微智力未得善说髓,
日夜勤奋论典略知未究竟,
时刻精进禅修背离佛喜道,
浊世满足之士慎思依智者。
弃说七论正理即如此,老生常谈我说此法理,
知理智者纵然欢喜此,多次听闻亦非愚行境。
依凭善说启开慧眼已,如实善示所知真如义,
以此善愿得见万法智,而成一切有情之依处。
此《量理宝藏论》,乃出生于印度北方雪域,于声明、因明、声律学、诗学、修饰词、辞藻学名言之一切学问无所不知、具有讲辩著才华、无误通达《集量论》与因明七论、于教理窍诀获得智慧光芒的释迦比丘根嘎嘉村吉祥贤,舍弃措词语调,浅显易懂而诠释,于萨迦寺撰著。
解义慧剑论释
——普照佛教之日
拉色丹毕嘉村尊者著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译
依凭其意无二智,降伏无余诸魔军,
摄受一切诸含识,怙主文殊前敬礼。
天王成就仙人圣声闻,住十地大菩萨诸有情,
恭敬稽首礼拜其莲足,释迦佛前三门齐敬礼。
救度脱离深不见其底,无边无际三有之苦海,
趋至遍知宝洲赐慰藉,持彼妙法僧众前敬礼。
彻知无余佛教智慧藏,以其大悲开示之善说,
除善缘者心中之贫困,文殊怙主上师足下礼。
以简短语开显诸佛理,二谛实相殊妙之含义,
前所未有论典善说句,依师威力尽己所能释。
具有智慧的补特伽罗依靠曾经累积善根之因作为前提,根据各自的缘份品尝到如来教甘露的所有这些人首先认识到,众生在欲、有、见、无明四大瀑流盈盈充满、无边无际的三有之处周而复始地流转,与水车有六个方面的相同点(故如水车),随之带着极不悦意的念头渴望弃离痛苦的惊涛骇浪,而弃离的办法只有如理如实洞悉万法的佛陀所宣说的妙法,除此之外,被数论派等宗派视为天尊的遍入天、自在天等天神,以及名扬世界的人间转轮王等,他们谁的教派中也不具有。从而将独一无二本师佛陀的圣教视为殊妙绝伦,倍加珍惜爱重。依照(《俱舍论》中所说:)“守戒具足闻思慧,极为精勤而修行。”作为有幸步入如意宝般佛门的我们,相应各自的智力,在不久的将来必能越过轮回、寂灭二边而自在富有圆满功德法。佛教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堪为包括天人在内一切众生唯一的吉祥依怙,甚至佛的名号也是千载难逢,远远超胜遍满奇珍异宝的大海与甘露汪洋。因此,我们要原原本本地按照闻思修的次第来进行。佛教也包括所诠与能诠两个方面,我们要通过认认真真、详详细细辨别这些道理的方式来品尝正法的美味。有关在闻法阶段重要性的问题,当参阅至尊上师(麦彭仁波切)所著的《声明论》来了知。
此处讲解通过思维的途径通晓意义要点的论典《解义慧剑论》分三:一、能说之名;二、所说之论;三、圆满末义。
甲一、能说之名:
解义慧剑:
其中的“义”,通常而言,就是世间上人们共称“句义”中的“义”,它是指能诠与所诠中的所诠。而这里的“义”,是指世尊所阐示的因法相乘与果密宗金刚乘即显教密教如意宝以及解释它们密意的所有注疏。成为如实地通达佛法一切要诀的障碍,就是未证与邪证,由这种垢染导致我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品味到世尊的妙法甘露,而彻头彻尾地消除这所有障碍之后,再通过正理的渠道来抉择佛陀及其追随智者们所承许的意义所在,进而毫不颠倒、毫无怀疑地生起定解,就像白天现见眼前存在的色法一样。而通过听闻等途径深入研学此论结果必能在自他相续中生起这样的定解,故为“解”。
如果有人想:怎样才能生起定解呢?
依靠无误通达二谛实相的智慧来生起定解。由于凭借这种智慧能够顿时斩断不悟识、颠倒识与怀疑等愚昧之网,为此从同法的角度而称为“剑”,因为与锋利的宝剑劈斩莽莽密林的...(●四训序文讲记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