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大乘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872153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8-7 21:55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大乘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872153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大乘的讲记敬摘点滴


...法会时处’一科讲完。
丙二、引大众同闻分三
丁一、声闻众 丁二、菩萨众 丁三、天人众
丁一、声闻众分三
戊一、明类标数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此为声闻众的第一科,明类标数。声闻众即指这些‘大比丘僧’,这是‘明类’,‘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标数’。‘比丘’是梵语含有三义。第一怖魔,第二破恶,第三乞士。第一怖魔者,即出家后要受比丘戒,登坛正受具足戒白四羯摩的时候,第六天的天王,魔王波旬的天宫便会起大震动。因为他认为欲界的众生都是他的子孙,凡是有人出家,他的子孙就少了一个,所以他会惊怖,这叫‘怖魔’。第二破恶者,出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断烦恼,烦恼是恶法,所以要‘破恶’。第三乞士者,释迦佛规定出家人要去托钵化饭吃。化即是‘乞’,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称为‘士’。出家人的托钵化饭与社会上讨饭的贫人不同,因为出家人虽然托钵乞食,但是具有学问道德,而且受人尊敬,故称为‘乞士’。具足以上这三种意义,叫做‘比丘’。这部阿弥陀经是大乘经,而参加弥陀法会的都是回小向大的比丘,故称之为‘大比丘’。
‘僧’是梵语‘僧伽耶’的略译,华言和合众。和合众分事和、理和。理和者,同证无为之理;事和者有六种,即身、口、意、戒、见、利,称为六和僧。就是要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六种事和再加上理和,即是和合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此为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佛成道后,度了舍利弗、目犍连两位尊者出家,他们两位未出家前皆是外道的首领,有外道的弟子各一百人,出家后就带来了二百个弟子。以后再度三迦叶,即‘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这三兄弟也都是外道的首领。优楼频螺迦叶带了五百个弟子来,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各带二百五十个弟子,三迦叶共带了一千个弟子,与舍利弗和目犍连的二百个弟子加起来,就有一千二百人。还有耶舍长者子带来五十个弟子,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人。这些弟子在没有见到佛之前,皆是学外道的,受些无益的苦行。见佛之后...(●[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持‘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而得天眼,能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故称‘天眼第一’。在阿冕楼陀尊者用功的公案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用功不能太缓,亦不可太急。四十二章经有说,用功就像弹琴调弦一样,弦线上得太松,就弹不出声音。若上得太紧,一弹线就会断,要不松也不紧,才能弹出好声音来。所以你们听经时不用心听,一直打瞌睡,那就太缓了。假若你受了呵责,七天七夜不睡觉,把眼睛弄瞎了,那就是太急了。太缓太急都不如法,要不缓不急,才能用功,而得到真实的利益。
‘如是等诸大弟子’,这里是做个总结。‘如是’者,指以上所提的十六位尊者,‘等’者,等于一千二百五十位‘诸大弟子’。引大众同闻分三科,‘丁一,声闻众’,讲演已竟。
丁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诸菩萨摩诃萨’,梵语‘菩提萨埵’,略译菩萨。‘菩提萨埵’翻成中国话为‘觉有情’,就是‘上求觉道,下化有情’的大乘弟子。‘摩诃’是大,‘摩诃萨’即大菩萨。在菩萨众中有三贤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等觉菩萨都是大菩萨,下面列举的四位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也都是菩萨众中的大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妙’者不可思议,文殊菩萨,为过去八佛之师;现在于释迦佛座前,示现菩萨之身,其功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又译妙吉祥,凡有见其相,乃至闻其名,皆发菩提心,永脱轮回苦,其吉祥不可思议,故称妙吉祥。佛称为法王,为何他在众菩萨中独被称为‘法王子’呢?因为他在菩萨众中智慧第一,故称为‘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梵语‘阿逸多’,华言‘无能胜’,‘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弥勒’是他的姓,翻到中国话称为‘慈氏’,名‘阿逸多’。没有那一位菩萨能胜过他的,因为他是补处菩萨之故,所以名为‘无能胜’。
‘乾陀诃提菩萨’,梵语‘乾陀诃提’,华言‘不休息’,就是精进用功不休息的意思。
‘常精进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前一位‘乾陀诃提菩萨’...(●[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众’讲演已竟。
丁三、天人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华言‘能为主’,他能为天主。欲界有六层天,他是第二层‘忉利天’的天主,就是社会上所说的玉皇大帝。既然欲界有六层天,他不算最高的一层天,为什么把他列举出来做代表呢?因为每一尊佛出世,都是释提桓因出来请法的,而且佛讲经说法时,他们就来做护法,所以就把释提桓因列出来作为天人的代表。‘无量诸天大众俱’,指天众的人数很多,即有无量的诸天和无量的人众。‘大众’,包括四众弟子都在内,‘俱’就是俱集在一起听释迦佛说这部阿弥陀经。讲到这里把众成就讲完了,就是把六种成就讲完,也就是把‘通序’讲完了。
六种成就以‘主成就’为重要,但比较起来,仍以‘众成就’为重要。因为前面五种成就,皆为‘众成就’做准备,前面五种成就都准备好了,设无听法大众,讲经法会还是不能成就的。
(释疑)问:经中列举听法大众有三类,第一声闻众,第二菩萨众,第三天人众。声闻众是小乘弟子,菩萨众是大乘弟子,为什么把小乘弟子列在前面呢?
答:对于这个问题,蕅益大师各举三种理由,加以解释。声闻众列为第一者:为‘一、出世相故。二、常随从故。三、佛法赖僧传故。’一、出世相者,就是出家相,因为佛示现的是出家相,故将声闻众列为第一,以表僧宝之重要。二、常随从者,这些声闻众就是经中常提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只要佛走到什么地方,他们就随从到什么地方,所以称为常随众。三、佛法赖僧传者,这个理由很重要,佛教要具足佛、法、僧三宝。佛宝就是释迦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就是佛说的一切经典,僧宝就是出家的弟子。佛宝和法宝必须依赖僧宝,才能流传到十方,流传到后世。佛在世时,以佛宝为重,佛涅槃后,以僧宝为重。因为没有僧宝,佛宝、法宝都不能住世,三宝就会灭亡的。有了僧宝,若没道场他会建立道场,并供佛宝让人礼拜;若没有经典,他会去印经典,这样三宝就具足了。若道场里没有僧宝,大家就不知道佛殿里所供的是什么佛,世人就会将佛像当神像来礼拜;也不了解佛经...(●[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宝楼阁,就是极乐世界众生所住的房屋。七宝者,第一黄金。第二白银。第三琉璃,华言青色宝,仿佛我国的翡翠。第四玻璃,华言水玉,犹如水晶。第五砗磲,即大贝,为白色宝。第六赤珠,即红色珍珠。第七玛瑙,为结晶石英,玉髓和蛋白石的混合物,颜色由红、黄、白、灰混合而成的,非常美丽。七宝池上所有楼阁皆用七宝庄严交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我们到极乐世界,是由莲花化生出来的。普通我们看见的莲花,只有饭碗那么大,而极乐世界里的莲花,则如车轮那么大,这个车轮是指转轮圣王的宝轮。最小的一由旬,有四十里大,这就是不可思议,莲花怎么会有四十里那么大呢?因为极乐世界的佛菩萨身量非常高大,其国众生的身量亦甚高大。莲花是众生的母亲,因此莲花必须要大,如转轮圣王的车轮那样大。‘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极乐世界的莲花有四种颜色,四种光明。为什么分为四种呢?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入‘正定聚’。正定聚就是入了三贤十圣位的菩萨,其国众生都是大乘根性的。三贤位的菩萨有三种,再加上十圣位(十地)菩萨,共有四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样分就分成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以代表这四种菩萨‘微妙香洁’,这是莲花的四德。先讲娑婆世界的莲花,也有微、妙、香、洁这四德。‘微’是精细,莲花的体质,非常的精细。娑婆世界的莲花,体质比其他的花都精细,这是‘微德’。‘妙’者,娑婆世界的莲花,怎么妙呢?花果同时,别的花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莲花是以莲蓬为果,花一开里面就有莲果,所以不可思议,此为‘妙德’。‘香’者,莲花有幽雅之香,有‘香远逸清’之称。它的香气很清雅,而且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此为‘香德’。‘洁’者,莲花有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沾染,此为‘洁德’。这是说到娑婆世界莲花的四种德。那极乐世界莲花的四种德呢?第一‘微’,微即精细,精细到有形无质,你看到的这四种莲花,有四种颜色,四种光明,但是它根本没有一个体质。为什么它会没有体质呢?因为我们在娑...(●[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此科征问解释极乐世界何以有鸟说法。‘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佛告诉舍利弗,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前面所说的那些鸟,实是罪业报应而转生的。‘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为什么呢?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叫一声舍利弗,极乐世界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那里有个实实在在的恶道呢?‘何况有实’的‘实’,是对著前面‘实是罪报所生’的‘实’而解释的。这就是怕众生会起怀疑心,鸟是属于畜生道,畜生是罪报而生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念佛生去的,怎么会有罪报生的鸟呢?这是需要详作解释,不是由罪报而生的。那么这些鸟从那里来的呢?‘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些众鸟,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了要使法音宣扬流布,以不思议力,变化出这些鸟来说法的。
(释疑)问:三十七道品,乃小乘法相,往生极乐的众生,皆是大乘根性,何必说此小乘法呢?
答:三十七道品,乃三乘共修之法,大乘人以此为基础,再进修六度万行。
问:既然需要三十七道品,为什么由五根、五力说起,而不说前面十二种道品呢?
答: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即已超越四念处等十二种道品。例如,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极乐世界的众生,皆是莲花化生,身体清净,用不著「观身不净’。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用不著「观受是苦’。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不退有三:一、‘位不退’,已入圣人之流,不退堕凡夫地。二、‘行不退’,恒度众生,不退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念不退者,既能念念流入如来果海,用不著「观心无常’。行不退者,既能超越二乘,是‘我执’已破,用不著「观法无我’;所以不说‘四念处’。正定聚的众生,自然断恶,任运修善;故用不著再修‘四正勤’。极乐世界的众生,悉皆具有神通,故用不著再修‘四如意足’。因此不说前面十二种道品。
问:极乐世界有佛菩萨说法就好了,...(●[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释迦佛已涅槃,弥勒佛尚未来,要想见佛闻法是很困难的。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能亲近阿弥陀佛,常闻妙法。
己二、伴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声闻弟子是小乘众,都是已证得阿罗汉果的。究竟有多少阿罗汉呢?‘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不是算数所能算出的,极言其多。‘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极乐世界不只有声闻众无量无边,而诸菩萨众,其数甚多,亦非算数之所能知。
(释疑)问: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论,他说西方极乐世界里没有声闻、缘觉等二乘人,那不是与阿弥陀经互相矛盾吗?
答: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第一、释迦佛说阿弥陀经,是以声闻众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当机者。这是释迦佛有大慈悲心,权巧方便,要度这些声闻众,希望他们也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才说极乐世界的声闻弟子都证得了四果阿罗汉,而且多到‘非是算数之所能知’的数目。等他们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没有不发大乘心的;发了大乘心,以声闻乘四果为基础,修大乘行便修得快,所以就劝他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第二、就是众生的根性不一,有些是声闻乘根性的,听阿弥陀佛说了大乘法,在修大乘法的时候,任运自然的会先证得阿罗汉果,证得了阿罗汉果,却不入偏空涅槃,更进一步的修大乘法,然后再证大乘果位,等证了大乘果位,根本不是声闻众了。阿弥陀经上所说的声闻众,乃是回小向大的声闻。往生论所说的乃是定性二乘;例如,法华会上五千退席之类,他们根本不发大乘心,如何能生到极乐世界去呢?如是融会贯通,阿弥陀经与往生论,并不冲突。
戊二、结示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么多的阿罗汉和众多的菩萨,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讲到这里,已将正宗分第一大科,‘乙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一科讲完了。今天就讲到这里,话说多了打闲岔,大众好好念佛吧!
第五天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将‘乙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一科讲完,今天接讲‘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分二
丙一、揭示无上因缘 丙二、特劝净土殊胜
正宗分依信、愿、行分为三大科。第一大科,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广为陈说极乐世界之‘依报’是如何庄严,及阿弥陀佛之‘正报’如何庄严,以启发众生的信心。信心生起之后,第二大科,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设若不发愿往生,则信了等于无信。因此,揭开显示往生极乐世界的无上因缘,共有六种:
第一...(●[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