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二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30 12:23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二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二集) 2012/1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6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八十八页,第二行中间看起:
从「《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从这里看起,「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又金刚智之《五秘萨诀》曰:金刚萨埵者,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亦名一切如来长子,亦名大阿阇黎」。普贤菩萨是净宗娑婆世界的初祖,在娑婆世界,世尊为大家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他第一个响应,在华严会上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娑婆世界净宗初祖是他,普贤菩萨。他是密宗的初祖,密宗金刚萨埵,就是金刚手菩萨,就是普贤,在密宗是初祖,在净宗是娑婆初祖。净宗还有个法界初祖,比他还早,那就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法界初祖,普贤娑婆初祖,慧远大师中国初祖,法然上人是日本初祖。所以初祖要问哪个地区的,什么时代的。今天这个地方讲到普贤菩萨。
这几天,很多人都认为会有灾难。我们趁这个机会,祈请全球净宗同学,从今天起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把这个功德回向,希望这个劫难能够化解;不能化解也能够减轻,减到最低的程度。二六时中心里头有阿弥陀佛,口里头有阿弥陀佛,默念也可以,出声更好,不出声就默念,不要间断。断了,会中断的,这是什么?我们没有定力,没有养成习惯,会失念。失念之后,一下想起来,赶快就接着念,这就好。没有任何忧虑,没有任何怀疑,一直念下去,功德不可思议,真是自利利他第一法门。
普贤菩萨是一切如来的长子,一切如来就是一切诸佛。诸佛的心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我们要用佛心做自己的心。佛是什么心?佛是念念教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六道众生太苦了,佛就是为这桩事情来的。他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帮助我们大家离苦得乐,大恩大德,我们要欢喜接受。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迷从哪里来的?迷从怀疑来的,信心没有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父母没有信心,对老师没有信心,对祖宗就更没有信心,所以这就愚痴。怀疑是愚痴的核心,只要怀疑,这人就愚痴,没有智慧。所以灾难是从迷惑来的。快乐从哪里来的?从觉悟来的,不迷、觉悟就快乐。你看觉悟的人有信心、有定力,纵然有灾难,自己晓得。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我们心往好的地方想,一切境界都美好;如果是负面的思想,那就是灾难。为什么要想不好的?为什么不去想好的?什么是好?与性德相应就是美好的。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五伦五常是道德。五伦是道,今天五伦乱了,叫乱伦,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情。随顺五伦就是德,古人定了一个标准,实际上这是自然的,不是哪个人定的、哪个人创造发明的,五常就是德,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义者循理,就是讲道理;礼者不淫,一切事情都不过分,这就是礼;智者不迷;信者不妄语。仁义礼智信是做人基本的道德,人要是把这个东西失掉,五个都没有了,社会就乱了。
今天的社会怎么乱的?这五个都没有了,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天下大乱,感应地球上许多的灾变。不是自然灾害,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怎么会有灾害?破坏自然,灾害就来了。今天仗着科学技术,破坏大自然,带来了许许多多麻烦。现在人还不觉悟,还继续在破坏,那我们就晓得,我们这种念佛祈祷,只是把灾难延缓,不能消灭。消灭,必须人心都向善,灾难就没有了。这是缓一个时期,推迟一点,希望在推迟这一段时间当中,我们认真努力修行、努力修善,那这个灾难就还会往下推迟,而且还会减轻。到我们哪一天完全认识祖宗的智慧德行,我们对祖宗产生信心,产生恭敬之心、孝顺之心,这灾难就没有了,就完全化解。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如何去应对。
普贤是我们娑婆净宗初祖,我们接受他的教诲,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十大愿王是法身菩萨所修的,我们实在做不到。礼敬,普贤的礼敬不可思议,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的现象,这一切现象在普贤心目当中就是诸佛如来。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包括全宇宙一毛一尘,一根汗毛、一粒微尘,普贤菩萨心目当中都是如来,都是妙觉果佛。我们哪里能做到?我们能把一切人看作诸佛就不错了,对待一切人就像对待佛一样,我们跟普贤还是差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一切万物当中,只有人这一部分而已,没有包括完全。普贤是包括完全的,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个心量大!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普贤菩萨。我们做不到,努力去学,先把范围缩小,对一切人类,然后再扩大对一切畜生、一切动物,再扩大到植物,再扩大到矿物,再扩大到虚空法界,才达到普贤的境界。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超过一切法门,原因很容易觉察到,它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什么人都能学习。只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相信,信就是真实智慧;对于净土宗不怀疑,对于极乐世界不怀疑,对于阿弥陀佛不怀疑,对自己不怀疑;我念佛将来决定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一生当中完成,不要等第二生,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修其它的法门得生生世世,一世一世接着修,这个机会不容易,多少人一转世,前世的事情忘干净了,甚至于一生没有机会接着修,就退转了。只有这个法门真正帮助你不退转,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理太深,事太复杂,而且是这么容易修学、容易成就,断烦恼、消业障就在这一句名号当中不知不觉的消失掉,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一切如来、一切诸佛示现在世间,都是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佛知道苦乐的来源,所以佛根据的理念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人觉悟了,乐就得到。所以真正的乐,与社会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也不相干。释迦牟尼佛是第一个快乐的人,他在世没有地位,他的形象现在人看起来是乞丐,每天捧着钵到外面托钵、讨饭,所以出家人叫乞士,他是乞丐。但是他跟乞丐不一样的地方,他有道德,他有学问,他有智慧,这样的人他乞食,所以出家人称为乞士。释迦牟尼佛示现一辈子,全部财产是三衣一钵。他不是争取不到地位,他不要。他是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他是个国王,是大国的国王,他不要。十九岁舍弃王位,舍弃宫廷荣华富贵的生活出去托钵,为什么?快乐,真乐。佛菩萨之乐、圣贤之乐,不是世间人所能理解的。
在中国读书人,口里头都羡慕,心里头未必,羡慕什么?孔颜之乐。孔子在世的时候没有地位,他在鲁国只做了三个月的司寇。鲁国还没有现在一个县大,国君就是县长,司寇是什么官?警察局长,管治安的,只做三个月就下台了。不富裕,家里生活很清苦,靠什么生活?靠教书。学生家里面富裕的,逢年过节送一点礼给老师,这就是老师生活的来源。学生当中有贫穷的,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师收的东西多了,就分给这些穷学生。所以我们了解夫子一天到晚快乐,那快乐从哪来的?不是地位、不是财富,是智能、是德行、是学问,天天增长,这个快乐。学生当中物质生活最苦的是颜回,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那种生活是一般人不能过的,太清苦、太苦了,颜回不改其乐。你见到颜回从来没有愁眉苦脸,没有这种现象,你见到他都非常喜欢、非常快乐。他们乐从哪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喜悦。从哪里来?从学,学了之后真干,把学到东西落实在生活,你就快乐!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乐不是世间人能想象得到的,这是真乐。
名闻利养,那是外面来的乐,那不是真的乐。好像现在吸毒、打吗啡,他干什么?乐,吸毒很快乐,这就上瘾了;不吸,痛苦就来了,非得要吸,那个毒愈陷就愈深,到最后就送命了。可是儒跟佛之乐跟这个完全不一样,身心健康,快乐无比,不真干的人享不到,他享受不到。学了,学了不干,学而不习,这个悦乎就没有了,还是生烦恼。学了要真干,像佛菩萨一样,起心动念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都是想到怎样帮助别人离苦得乐、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用什么手段?用教学。教学里头第一个手段,是自己先做到,就是做好样子给人看。把仁义礼智信做到、做出来,把孝悌忠信做出来,礼义廉耻做出来,仁爱和平做出来,这是圣人,圣贤事业无过于是。在佛法里头,把净业三福做出来,把六和敬做出来,把三学六度做出来,把十大愿王做出来,这是佛菩萨,他怎么会不快乐!先做出来,然后再教别人。教是怎么教?不是主动去教,别人看到你这个样子,对你的德行、对你的为人处世生起恭敬心,看你这么样的快乐,健康快乐,他会向你请教,你就给他说,这叫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不主动去教你。为什么?你未必肯接受。你要来求学,老师就会教你;你不来求学,他不教你。他做样子给你看,你什么时候看懂了,你就会来求学;没看懂,教没有用处,你未必肯相信。所以一定要先做示范。人要做所有一切人的好样子,一切人就是缺乏这个东西,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现在的人缺乏,可以说一个字都没有。
佛门弟子也是缺乏,是印光大师讲的,表面上看到,净宗念佛的人很多,他说克实而论,要讲真话,一百个人当中大概只有一个,九十九个都是假的。印光大师讲的话是真的,为什么?你问他净土宗,他不知道,他说不出来。你修净土,什么叫净土?净土是怎么回事情?从哪儿来的?你学它有什么好处?几个人能讲清楚?所以念佛不能往生。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们,今天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三、五个,不是万修万人去。万修万人去,是唐朝时候善导大师所说的,那个时代。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帝王护持,所以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他对教理真下了功夫,每一个寺院庵堂都是学校,出家人都讲经教学。古时候建筑,佛教的道场,寺院庵堂是学校,学校有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是挂幢幡的。幢幡是什么作用?是信号。今天寺庙里头有讲经教学,幢是圆筒的,升上去了;外面人看到这个旗杆上挂了这个,知道这一天有讲经,喜欢听经的人自然就来了。不要通知,用这个发信号,你看到了,喜欢,自己来,没有人邀请你,这是信号。今天没有讲经,大家在一块共修念佛,就挂幡。幡是今天有共修的活动,幢是今天有教学的活动,是这么个意思,通知大众的。佛法之盛,儒释道三家都讲经教学。儒家的道场是书院,私塾、书院,这讲学的地方。现在道场还在,不讲经了,没有教学的活动了,道场把经教疏忽了两百年。我们今天想找个道场去讲经,行不行?不行,人家不答应,不欢迎。台中有一些老同学来找我,能不能把老师的道风再恢复起来?我就问他,台中莲社可不可以讲经?慈光图书馆可不可以讲经?没有人敢回答,我心里就清楚了。老师在世的时候,这两个道场每天都有活动,我离开多年,现在情形不知道了。
我帮助悟行法师,他是台南人,在他家乡建了一个极乐寺。我告诉他,极乐寺以讲经教学为主,没有经忏、没有佛事、没有法会。这个道场建立好了,开幕了,里面七个讲堂,无论在家出家,发心学习讲经,都可以到这个道场去练习。有这么一个场所,是为讲经教学而建的这个道场。为什么?讲经教学发心的,讲经教学没有地方去。这里面没有教授的老师,有指导老师,教你怎么修学,你自己得真干,才能有成就。认真努力去学讲,讲好了,你的听众就愈来愈多;讲得不好,听众慢慢就散掉,没人来了。这是对一个修行人的警策,逼着你得要认真、要用功。德行能感召人,你的学问让人听到之后,流连忘返,每会必到。你自己不真干,骗人,短时间可以,长时间是做不到。一个星期可以,人家碍于面子来捧捧场;一个月就不行了,一个月,人没有那么长的耐性,不会给你捧场。
所以懂得如来的心,懂得诸佛应化到世间来是来干什么的,这个是我们要学习的。以如来的心为心,以如来的愿为愿,这叫真正佛弟子。自己有私心搞名闻利养,还留恋五欲六尘放不下,假佛弟子。在佛门里面搞名闻利养罪过很大,佛一生不搞名闻利养,你们假借着佛来搞名闻利养,你就想你的果报在哪里。念头都不敢有,还敢干这些错事吗?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有很长的文字说明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现在普遍,到处都是。《文钞》不能不读,为什么?没有人这样热心、这样详细给你分析讲解,没有了,古德里头我们只看印老一个人,太慈悲了,把这些毛病统统说出来,提高我们自己的警觉。
「一切如来长子」,普贤菩萨。「亦名大阿阇黎」,阿阇黎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是轨范师。他的德行,他的学问,他的善巧方便,可以做我的榜样,可以做我的模范,这种老师就叫阿阇黎。这是大阿阇黎,应当要跟他学习。「本经《德遵普贤第二品》中,复有为教菩萨、作阿阇黎之文」,有这两句经文。为教菩萨,这是大乘,这不是小乘;谁是菩萨?真正能够相信,能够发愿求生净土,能够老实念佛,那个人就是菩萨。因为这个法门是大乘,不是小乘。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他就提升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大菩萨。一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真的是为教菩萨。
阿阇黎里面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足《还源观》上讲的四德,你才能教菩萨。「随缘妙用,威仪有则」,这是做示范;「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是总纲领。这四条总纲领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落实在这里头。不真干不行!真干里头有无穷的快乐,真的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别人天天骂我,天天毁谤我,天天糟蹋我,天天侮辱我,天天陷害我,我还是快乐无比,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怎么不快乐?我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能不快乐吗?你们干那些事情,我边都沾不上。学佛真快乐,不学佛你才会感到苦,学佛要感到苦,我学它干什么?我学了六十年,大家看到,我天天快乐,没有一天愁眉苦脸。
「今此经中,普贤大士列最上首」,普贤菩萨,菩萨众里面第一个,最上首,「正显密净不二」,因为普贤是密宗的初祖,密宗第一个祖师,他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都归到净土,所以密净不二。「故先师夏老云:净土即是密教显说」。密教就是净土的密说,是一不是二。藏传密教,「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这是有证明的,不是随便说的。「故红教尊崇弥陀,劝生极乐,远盛于其它教派」。现在藏密有很多都修净土,我所接触到的,都在研究《弥陀经》、《普贤行愿品》,现在我们介绍《无量寿经》夏老居士的会集本给他们,他们看到欢喜。「密净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暂不详论」。我们再看下面一位上首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
这个菩萨是代表禅净不二。『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也翻成「曼殊室利」,音都差不多,梵文是同一个名字,翻译的人不一样,用的字不相同,但是音很接近,这是原文音译,音译的。「此云妙首」,翻成中国意思是妙首,「亦云妙吉祥,亦云妙德,是诸佛之师。」诸佛之师就是妙首。妙是微妙,什么叫妙?非有非无,这妙是称自性。自性里面什么现象都没有,非有,但是它能现一切现象,所以它也非无。佛用一个空来形容它,这个空不当作无讲。为什么说空?它没有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没有,所以用空字。为什么不能当无讲?它遇到缘能现,能现物质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自然现象,它统统能现,这叫妙。实际上,这个妙时时刻刻没有离开我们,最明显的例子是作梦。大家都有作梦的经验,用妙首、妙吉祥来形容作梦,你就能体会到一点这个意思。梦,三个现象都没有,根本就没有梦境,可是睡着了它真作梦,梦中真有,梦中什么都有,醒过来之后全不见了,再找不到了,痕迹都找不到。所以经上把这个世界种种现象形容为梦幻泡影,虽然四个比喻,实际上是梦,幻、泡、影是陪衬的话,主要就是梦。告诉我们人生一场梦,不少人从这句话里头醒过来,觉悟了。
空无所有,可是有缘它就能现,没有缘它就空无所有。所以是妙首,妙里头第一个,最妙了,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有一切法都是心现的,法相宗经典上常说心现识变。这一切万法从哪来的?自性、本性。中国人讲本性,「人之初,性本善」,讲本性。本性所现,本性所生。本性是空的,所以它现的相不是真的,现的相是假的,你可别当真,你当真就错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的是真话,懂得的人很少。不少人听到好像是懂得,其实没懂,为什么?他还把这个假相当真,这就是没懂。真懂的人呢?真懂就不执着了。为什么是假相?它真的是假相,无常。无常是什么?念念不住,所以它不可得。
这些经典里面的文字,我们早年看到,严格说起来叫莫名其妙,真不懂。但是佛一生不妄语,我们对佛相信。佛说这些话我们确实不懂,真的得深入经藏,受经藏的熏习有个十年、二十年,你就渐渐体会到意思,懂得一点了。我们的根性不是上根人,上上根更谈不上,我们是中下根性,三、四十年的熏习,对于这个才懂一点,明白一点。到看现代科学家的报告,我们的疑惑断掉了,真相信了。近代的科学家所发现的这三个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他们的报告跟佛经上讲的愈来愈接近,对于物质现象是完全跟佛法相同。科学家也感到奇怪,为什么最近发现的这个东西,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他就说到了,而且说得比他还清楚,这什么缘故?他们也在想,他说人类可能有一种本能,他本来知道,现在我们这些人把本能丧失掉了。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本能是什么?本能就是清净心。
古时候地球上的人少,所以竞争这个念头没有。土地太大了,谁去竞争?你有能力耕多少,你就耕多少,没有界限,也没有是你的、我的,没有,每个人没有这个概念。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人少。现在人多了,大家抢土地才发生竞争。所以那个时候人心纯朴,清净心生智慧。现在人心充满妄想、幻想、杂念,这个东西生烦恼,不生智慧。生智慧的,很容易觉悟。所以圣贤、佛菩萨愈往上古去愈多,就这个道理;愈接近现代就愈少,心乱了,不是别的。大小乘经典,佛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把心放在一处,放在一处就是定,定久了就开智慧,智慧开了无事不办,这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今天接受净宗,接受弥陀的教诲,我们把心放在名号上,这个方便。这个制心一处,这一处在哪里?阿弥陀佛。我这个心就住在这一处,这一处好,不但真的是制心一处,而且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制在其它一处,得不到佛力加持,制在这一处,得到阿弥陀佛加持。我们不怀疑,我们肯定诸佛对弥陀的赞叹,赞叹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增长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增长我们对往生净土的愿心,这一生就成就了。我们走的是成佛之道,要记住。外面许多人在障碍我们,希望我们把成佛之道给拉下来,我们的念头一动摇,就被他拉下去了。不要理他,他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与我不相干,我如如不动,他用什么力量也没有办法把我拉下来;你要去理会他,你就上大当。所以听到了,欢喜合掌,阿弥陀佛,祝福他健康长寿、少灾少难,我们就这样敬祝他,他心里听到生欢喜。他对我,我听了念阿弥陀佛,不放在心上,要放在心上,我们就上当,我们真的被他拉下来了。永远走这条成佛之道,信、愿、持名。
所以妙吉祥、妙德是诸佛之师。经上常讲他是七佛之师,释迦牟尼佛往上去,七尊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学生。学生都成佛了,他早就成佛,现在示现在菩萨的地位,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这是什么?这是教我们学习的,人不要高高在上。你看学生、弟子有成就了,他做教主;老师呢?老师做他的助手、做他的下属。这都是世间一般人做不到的,为什么?贡高我慢。佛菩萨做到,谁发这个大心带头,我们大家拥护他,决定没有争执。现在这个世界权力斗争,我们常常听到。佛门里头没有,谁做主?是谁的法缘,谁做主。这个人与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人有缘,大家都欢喜他,大家都听他的,那他有缘,我们就得拥护他。没有人争,也没有人选,也没有人推荐,完全是自然的。今天在这个地区、在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跟大家有缘,所以诸佛如来到这里来,都是比丘的身分、声闻的身分、菩萨的身分,实际上早就成佛,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前辈。不争,自然来了,释迦跟它有缘,我跟这个地方也有缘,我们就以释迦为教主,我们统统跑龙套,跟着他,帮助他,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做圆满。这个事业的总目标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总的方向就是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用的手段,教学。教学从哪里起?从个人做榜样做起。人要做一切人的榜样,家要做一切家庭的榜样,道场要做天下所有道场的榜样,你不能把头带错。所以我们在台南建一个道场,台湾只有这一个,还没有第二个,一定要做最好的榜样。这个寺没有经忏佛事、没有法会,这个寺是教学,每天讲经教学。七个讲堂,教的经论不一样,你喜欢听哪个经论,你就进哪个讲堂,都有一个法师或者是居士在那边主持,担任这个科目的讲解。这是我们心心向往的。宗教要回归教育,从我开始,从我这个寺开始,希望三、五年当中做出成就出来,能产生一点影响,大好事。
下面,「《放钵经》曰:今我得佛」,这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得到佛的名分、地位,「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佛在未成佛之前,是文殊师利的弟子,接受老师的教学,释迦成佛了,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文殊代表智慧,哪一尊佛不求智慧,凡是求智慧的,就离不开文殊师利,所以他是诸佛的老师。「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将来这些菩萨修学成佛,都离不开文殊师利,也离不开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老师,普贤菩萨是教练,他们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文殊教,普贤做出榜样来给你看,督促你学习,他带着你一起干,这样才能把学生教出来。现在为什么没有人才?我天天讲经,没有教练,就缺少这个,所以跟着我的人不能成就。教练的功德不可思议,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学生真干完全靠他。
在古代这个国家要能够长久,得靠教育。为什么古代帝王能够统治几百年,能够传二十多代,享国三、四百年,靠什么?靠教育。教育里头真的就是靠老师跟教练。制度不是重要的,重要是教育。典型的,你看周朝,武王死的时候,他这儿子成王十岁,不得已周公摄政,周公是他的叔叔,叔叔做摄政王,等他长大之后政权交给他。这个小孩要好好教,设立一个制度,三师三少。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老师。这三个人通常是帝王的顾问、帝王的老师。太师教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方法,教这个;太傅教道德、教因果,教这个,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太傅管;太保管日常生活起居,卫生保健,你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心健康。所以这三个老师管这三样东西,身心健康,仁义道德,再治国平天下的那种方法,三个老师。
还有三个少师,少师、少保、少傅,那干什么?那是教练。这三个人以身作则,做出来给成王看。成王小,才十几岁,要做出榜样给他看,要让他学习。三少地位,现在的话说,他是正部级的,三少。三太,大概是副总理级的、总理级的,那个级别很高,一品官。少师、少保是二品官。王公大臣里面,子弟有优秀的,选出来,陪着成王读书,叫陪读,就是底下一个朝廷。所以交接的时候很顺利,他从小已经把他培养出来,没有争论的,稳定的来传承,世世代代。这个制度好,这种皇上受到最好的教育,这是全国真正有道德、有学问、懂得教学的这些老师,来教底下这个朝廷。他们受了几十年的训练,对于治国平天下丝毫不陌生,老皇帝过世,他们顺利就继承。所以太平盛世靠教育,不是制度问题。制度再好,他要没有学过、没有教过,照样干坏事,自私自利念头起来就亡国,家破人亡,政权就被别人夺去了。真正教得好,世代相传。老百姓没有人愿意造反,造反是逼出来的,领导人太不象话,人民忍无可忍才造反,能够忍受的,谁愿意造反?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中国古时候这些东西,确实能够救整个世界。
现在全世界都有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不是局部,整体有问题。在这个时节,我们得到了《群书治要》。《群书治要》是唐太宗将经、史、子这三部里面的精华找出来,提炼出来的,所以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四库》的精华录。这么大的分量里头,提炼成五十万字这样一本书,当时皇上、王公大臣就是读这部书。在这部书里面吸取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造成大唐盛世。这部书哪一个国家领导人肯学,他都能够做到大唐盛世。所以这本书普及全世界,我们希望将来能翻成各个国家文字,在全世界流通。这些年来,社会上盛传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很多列强都害怕中国崛起,要想方法来制止、来对付。我在国际上告诉大家,也告诉很多国家领导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群书治要》的世纪,不是别的。你们都可以得到这部书,都可以学习这部书,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学这部书,这叫中国人的世纪。不是武力,不是政治,不是贸易,不是经济,什么都不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从哪里提炼出来的?从《四库》提炼出来的。所以中国《四库全书》要大量翻印,每一个国家图书馆都有,每一个大学图书馆里都有。
而且我鼓励每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要学中国文言文,希望三十年之后,文言文是国际通用的文字。为什么?你能有能力直接去看原文。这个地球会大治,世界社会会安定、会和平,所有一切争论全没有了,真的可以做到世界大同,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这部书人人看到都赞叹,真正智慧的宝典!有这句话就很难得了。急着要看,外国人急着要看,要看翻译的本子。全书翻译完成,我估计要五年,慢慢来。现在第一本出来了,第一本十分之一,全部翻完十册,第一册现在出来了,英文本出来了。不读文言文不行,要读原文,原汁原味。文言文是老祖宗最伟大的发明,世界上任何发明比不上这个,这种工具巧妙极了,能把几千年以前的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理念、方法,用这种方式传递给后世而不改变。你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真正能够接受文化遗产,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国运之衰,把文言文丢掉是一个大损失。如果文言文不丢掉,中国不至于到今天这个样子。文言文丢掉了,古书看不懂,看不懂不会尊重它,说它是糟粕,你说有什么办法?真正是宝,人间至宝!把它当作糟粕、当作垃圾丢掉,不要了,不识货。古人用心多善,用什么方法照顾后代的子孙,生生世世都能照顾到?就用这个方法。全世界只有这一家有,任何国家民族没有。老祖宗照顾后人无微不至,后人不肖,不相信祖宗,不要祖宗这些智慧财产,不要,今天活受罪。
大乘的遗产比中国传统文化还要高一等,方老师介绍给我,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通过六十年的学习,今天明白了,不但是哲学最高峰,是科学最高峰。人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佛经上讲得清楚。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这是科学问题。物质是什么?念头是什么?自然现象是什么?统统讲清楚了。现在的科学家是摸到边缘,没讲清楚,只有物质讲清楚,精神现象没讲清楚。发现了,念头是突然蹦出来的,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但是很快就消失掉,这他看见了。这个话大乘经上有,佛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佛这句话被科学看出来,证明了,但是为什么出生,为什么会有这个生灭现象,科学不能解释。今天科学讲的能量、信息、物质,实际上就是佛经上讲的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转相是信息,业相是能量,名称不一样,是一桩事情,高等科学。
老祖宗有智慧,不迷信。如果佛教是迷信,皇上怎么能把他迎请过来,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习?它不迷信,里头有高度的智慧,是我们自己迷信,自己迷了不知道。我们不相信它,这不相信是迷信,不是真的。对它真正了解了,你信是正信,不信也是正信;对它一无所知,你信它是迷信,不信它也是迷信。现在人是人云亦云,不肯去深究,人都犯了这个毛病。我们年轻也受影响,认为佛教是迷信,所以根本就没有念头去碰它。不是遇到方东美先生,我们这一生跟佛没有缘,受社会大众的影响,都认为这是宗教,都认为这是迷信,这错了。我们这一生算是非常幸运,遇到一个明白人,告诉我们事实真相。
这下面一个比喻,「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你看文殊多重要!文殊就是智能,不是知识,知识是从外头学来的,智慧是从内心流露的。佛法称为内学,佛法在心性当中去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境界,与外面不相干。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念过书,他开悟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就是大学问,这就是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科学,要从内去开发,绝对不是从外面能学到的。外面学的是知识,知识能够解决局限的问题,而且有后遗症。智慧没有,智慧给人类带来幸福;知识搞不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人重知识,不知道有智能。中国人世世代代承传的是智慧,现在忘掉了,现在对它怀疑,把这个抛弃掉,跟西方人学知识。真的,知识发展到最后世界毁灭,人为的,不是自然的。知识走的方向,大家能觉察得到,它走的是什么路子?是核武大战、生化大战,它走这个路子。这个战争爆发,人类就灭掉,真正是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是人为的。说到这个地方,我真的希望有灾难来,为什么?听说灾难来了,这个地球磁场会变了,变了飞弹打不准,这好消息。现在它是按照,这磁场没有变,它按照经纬度,这打得很准,几千里路那么远都能命中率,都能打到点。地球磁场一变化之后,全都乱掉,飞机在天空找不到航道,船在海上也找不到方向,这个好了,飞弹没用处了,发射打不到目标,好事,不是坏事。否则我想,自然灾害不至于毁灭。自然灾难最大的、可怕的,海啸。海啸受害的,沿海的居民,内陆的居民不会受害。可是这个核武生化可麻烦,你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你都逃不掉,你躲不过,这真叫彻底毁灭。这是什么?古老传统智慧不要了,搞科技、搞知识,就会造成这个结果。这个结果,稍微有一点知识的人都能够意识到,就看得很清楚。
我们继续往下看,「《心地观经》曰」,念老慈悲,引用这么多的经论来解释,「三世觉母妙吉祥」,这是经典里头解释,妙首、妙吉祥都有来源的。下面「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言妙德。以了了见于佛性故。德无不圆,果无不尽,称妙德也」。这就是明心见性,他见到圆满的心性。明心见性之后还要修,他们所修的理念跟方法与我们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十法界的众生起心动念,所以有起心动念一套的理论、理念,有起心动念的一套方法,来帮助我们不起心、不动念。这些法身菩萨,他们已经真正证得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们依据的理论跟方法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方法要给他,他就堕落,他一定落在十法界里头。那他们的方法用什么?通常经教里头有一句说「无功用道,此处用不得力」,就说这个。人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已经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修?他要有个念头去修就起心动念了。于是我们就了解,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佛菩萨,个个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三个阿僧祇劫。佛有没有说法?大家有没有听经、有没有修行?你说有,起心动念了;你说没有,也起心动念了。这是什么境界?活活泼泼,没有起心动念,众生有感,自然有应。为什么说自然有应?应,没有起心动念,佛经的名词叫法尔如是,自然而然,有起心动念就不自然了。所以这个境界,经上常讲不可思议,你无法想象,你也说不出来,古德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
极乐世界同居土有说法的,方便土有说法的,实报土呢?实报土不但没有说法,实报土里头现身、感应都没有起心动念。那是圆满的真实,圆满性德起用,而且起用的范围非常大,是遍法界虚空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没有先后;没有空间,没有远近。诸佛如来在哪里?就在当下,跟我们有缘,现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实在说,诸佛如来如是,我们每个人亦如是,只是自己完全不知道。大乘经上所说的,没离开我们,我们只是没感觉到。事实,你想想看,无论是念头,无论是我们身体,身体细胞的活动,统统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里进行,我们不知道。这个科学家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无常!你说哪个是我?前念的我不是后念的我,后念的我不是前念的我,一秒钟我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次,我在哪里?你在哪里?他在哪里?一切法都不可得。
《大般若经》释迦牟尼佛讲了二十二年,苦口婆心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希望我们自己能证得,证得你就得大自在,你就成佛了。《大般若》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佛说了二十二年,这是整个宇宙的真相。我们人从一念不觉,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在这个法界虚空界里头绕了一大圈。这一圈先是迷,迷到地狱,慢慢爬出来再恢复到觉,觉,觉到最后,到圆满的觉悟又回到原点。回到原点以后会不会再迷?不会了。回到原点就是证得究竟圆满,就是妙觉果位。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作用是什么?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没有理由的。为什么?一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
大乘里面的伦理讲到究竟圆满,一切法不离自性,自性是真正的我。就像作梦,梦中所有一切境界都是你心变现的,你如果要晓得自己是在作梦,梦中境界都是我心现的,你就没有憎爱,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就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一体!你真的就清净平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所有一切烦恼忧虑没有了,自私自利没有了,是非人我没有了,你恢复到清净心、平等心、大觉的心,这个多自在。佛教什么?就教这个。佛教最后的目标就是教你回头,就是教你回到你的原位,你的原位是大圣,你的原位是佛陀。你相信,你是佛陀,不相信,你也是佛陀,不管你信不信。信不信都在迷位,但是信是顺着这个路走,不信是迷着这个路走,是相反的道路,会愈走愈远、愈走愈苦。顺着这个路走,向成佛之道,向智慧之道,向福德之道,这是顺着路。
「了了见于佛性。德无不圆,果无不尽,称妙德也」,性德圆满证得。佛经上所说的,菩萨八万四千功德、无量功德是自性本具的,你统统证得,这是大德、大智、大能。果无不尽,回到常寂光,跟一切诸佛融成一体。这个体没有任何现象,就是三种现象都没有,不得已称为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没有变化;寂是清净,就是这个题上讲的清净平等;光就是觉。智慧光明,样样圆满,这是佛法最高的境界,诸佛希望我们统统都能证得。你决定能证得,为什么?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本有的,你不可能证得,是你本有的,你决定可以证得,这叫妙德。
《会疏》里面说,「具三德秘藏」,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也叫智慧,智德。第二种,断德,我们把烦恼断掉、业障断掉,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断掉,这叫断德。末后一个叫恩德,恩德是对一切众生,自动的,一丝毫不勉强,众生有苦有难,立刻伸手去帮助他,这是恩德。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那是恩德的表现。三德秘藏,具是本具,自性里头圆满具足。「神化不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这叫「妙德」。要知道三德秘藏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自己在这个地方要建立信心,如果不信、有怀疑,就得不到,真正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如何证得?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证得,真正不可思议。净宗保证我们人人有分,人人成就。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30 12:24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