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標題: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28 21:06
標題: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南无阿弥陀佛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归依三宝有什么好处?
答:不但能得到学佛的种种好处,而且还种了成佛的因。所以,佛经上说:世俗人虽然行善,终不能破坏先世的恶业,如果能受了归依三宝的戒,就能破坏先世的恶业。

怎么归依呢?
答:受归依时,不但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归依时,不仅仅口中念着,心里还得想着。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归的戒体,戒体必须是早已先受了三归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来讲,不能无师自证,所以三归依,不得在佛菩萨形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求受三归依的庄严性、严肃性、重要性了。

三宝能分开信仰吗?
答:不归依三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年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只信佛、而不信佛法、不信僧宝;或者,只信佛法,而不信佛、不信僧宝;再或者,只信僧宝,而不信佛、不信佛法。根本先就违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开分家,如果一定强迫要把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那是永远不会得到学佛的善果。既然,相信了三宝其中的一宝,为何不归依三宝呢?

我害怕归依后受约束,所以一直不敢归依?
答:这件事很普遍,俗世有很多人对佛教有好感,但是他们(她们)却不愿意马上归依三宝,唯恐归依之后,会受到约束,或者害怕归依后无法摆脱,他们就存着观望的态度,他们把归依的意义,看成合同,一旦不信佛了,不容易摆脱等等。其实这些观点,是错误的。佛教固然希望人人归依三宝,并且从归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是由于众生根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的,只要向一个懂事的人说,我舍弃归依,马上就舍弃了,可以去信别的宗教,或者什么宗教都不信。(如归依三宝之后,除非有魔障遮心,否则是不会舍弃归依。)但是,佛教的慈悲之门,仍然永远开着,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你看,信佛都自由。

什么是归依?
答:归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归是回转、或者是归投;依是依靠、或者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者归投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归依。小孩子归投向他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母亲,所以能有安全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是出于归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于归投信赖而产生安全感的行为,都可称之为归依。但是,凡是不究竟、不真实、不可靠的信赖信仰的人,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归依。凡是能认清世事无常的,能明了一切世相都由对待相因而成,走向回家的道路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归依。

我在书上看到我们本来就于三宝同在对吗?
答:对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们归依三宝的目的,正是在于寻佛性的显现。我们本来与佛一样,本来就与三宝同在,只缘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道回家的道路,所以我们叫做众生。如果我们从今天开始,归依三宝的怀抱,信仰三宝,仰赖三宝的启发与指引,走向解脱的道路,实际上就是浪子回头,回到原来的老家而已。

为什么称三宝?
答:三宝就是佛、法、僧,因为在佛法僧中,能够产生无量的功德,发挥无尽的妙用,并且取之不尽,无极无限,无边无际。世间以金银财宝的价值高,所以称为宝。佛、法、僧的功德妙用,就是通于世间、出世间的,所以更加可以称为宝了。由于三宝的教化,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间生活,更可以使人在人间离苦得乐。所以三宝是宝,并且是超出于众宝之上的众宝之宝。

三宝有什么含义?
答:这问题很重要,只有知道了含义,才能发起信仰。佛宝——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满;法宝——法是法则,有规范,使人理解与保持自性不失的功能;僧宝——僧是和合众,于事于理和合相处。

三宝有哪些种类?
答:从大体上说,主要由于事相和理体的不同,大约分为两大类:(一)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二)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什么是住持三宝?
答:(一)凡是用玉琢、木雕、石刻、泥塑、绘画等等的佛像,便是佛宝;(二)凡是三藏经典,或者古今大德的佛教著作,便是法宝;(三)凡是剃头的出家人,便是僧宝。因佛陀灭度后的佛教,就靠这一类的三宝,为之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布佛教的教义,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什么是化相三宝?
答:(一)释迦佛成道而之入灭的阶段中,释迦佛便是佛宝;(二)佛陀当时向弟子们所说的种种教示,如四圣谛、八正道,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宝;(三)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宝。这唯有佛陀住世应化,才有的情况,称为化相三宝。

什么是一体三宝?
答:就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个都有三宝的功德:(一)a,佛有觉照之能,所以是佛宝;b,佛能说法于法自在,有轨持之能,所以是法宝;c,佛无争之过,所以是僧宝。(二)a,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b,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宝;c,法法平等,互不干扰,所以是僧宝。(三)a,僧有观照之智的,为佛宝;b,僧有轨持之用的,是法宝;c,僧为和合之体的,是僧宝。

什么是理体三宝?
答:理体三宝是说一切众生,各个本具之三宝(这个必须修行到一定的品位,才会显现。),分为两类:(一)从修证上说,凡夫都是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如果能翻迷成悟,a,惑即成为般若;b,业即成为解脱;c,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二)从真如(理体)上说,a,能观之理为佛宝;b,所观之事为法宝;c,事理一如为僧宝。这个三宝贝,不是所有的众生都有的,必须经过踏实的修行,才能表现出来。

三宝分这么多到底有几种性质呢?
答:三宝虽然分为四类,只有两种性质——不出事、理的两面。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所以也就比较容易懂得。理体的三宝,是抽象的,所以不太容易懂得,除非已经开悟,已经证得了自性真如,否则总是感到陌生的,但是,这个却是我人的究竟归依处。

这么多三宝到底信仰哪个三宝呢?
答:因为我们是凡夫,只相信事相的三宝,但是只要信,信到某一个阶段之后,理体三宝也就自然显现了。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住持三宝,就不能显现理体三宝,没有理体三宝,住持三宝也无以安立。住持三宝是理体三宝的用,理体三宝是住持的体。信仰佛教,应该从信仰住持三宝开始,信仰住持三宝的目的,就是在追求理体三宝的显现。现今有在家的佛教弟子,自己没有证理体三宝,却以只信理体三宝为理由,而不敬住持三宝,那是本末颠倒,求升反堕的行为。

为什么讲僧宝最重要?
答:三宝之中,虽然以佛为最珍贵、法为最高最胜,却以僧的地位最重要。佛陀灭度之后,佛教的道场,要由僧宝来住持,佛教的经典,要有僧宝来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宝来传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宝来接引。因此,佛陀在世时,佛教以佛为中心,佛陀灭度后,佛教则以僧宝为重心,所以现世信仰佛教,应该以僧宝为归依。恭敬三宝,也应该以僧宝为着眼。僧人之中,虽然龙蛇混杂,我人归依,不妨择善而从,但是恭敬供养的心,则应该一律平等。佛经中说:“虽然是破戒比丘,仍然可以为人天之师。”(因为他最少当过一天的清净沙弥,或者当过一天的清净比丘。)所以,不得分别高低,更加不得妄加批评。三宝是一体,归依佛、归依法而不归依僧,便不成为归依。真正的归依,必须是虔诚的相信三宝,而不是一二宝。

归依三宝有哪些种类?
答:归依三宝的种类,共有五个等级:(一)、翻邪三归——最初进入佛门;(二)、五戒三归——信佛之后加受五戒;(三)、八戒三归——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四)、十戒三归——沙弥(尼)受十戒;(五)、具足戒三归——比丘(尼)禀告受大戒(具足)戒。

为什么说归依三宝最重要?
答:归依三宝,是否得戒,非常重要,因为最初学佛,必须要受三归,加受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都以三归为得戒而纳受戒体。没有那种戒受戒时,不行三归依的。因此,三归依戒,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寺院中的早晚课诵,都有三归,一切一切佛事的终结,也都是以三归为宗本。

如何归依三宝?
答:归依三宝的词句,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最好在归依之前,先能念熟悉。一般的是在归依时,由归依师念一句跟着念一句,有的人由于归依师口齿不清,或者由于自己心情紧张,归依之后,竟然还不知道归依词的内容是什么,按道理讲,这样的归依是不能成为归依的。归依词共分为三归三结,现在抄写如下:我某甲(法名或者本来的名字均可),尽形寿,归依佛;尽形寿,归依法;尽形寿,归依僧。说三遍之后,再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前面的三归说三遍,便是三归依戒的正授,后面的则是三归的三结。归依的紧要关头,便是在三说三归的正授之时,纳受三归依的无作戒体,也就是在此正授之际,请各位千万要注意。

归依要作什么观想?
答:在正授三归之时,作一种观想:说第一遍三归依文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发心功德,感得十方大地震动,并且有功德之云,从十方大地冉冉上升;说第二遍三归依文的时候,十方涌起的功德之云,徐徐汇集于自己的头顶上空,结成华盖之状;说第三遍归依文的时候,此一云集的华盖,即成漏斗之状,缓缓下注于自己的顶门之内,遍满于全身,并且由身内扩展出去,使自己的身心,随着功德云的扩展弥盖,而充塞于十方世界——到此为止,自己纳受了三归的戒体,自己的身心,也跟戒体的功德一样,与宇宙同等体量了。设想,这样的归依,应该是何等的神圣和庄严啊!

归依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归依时,一定要将归依词听得明明白白,说得清清楚楚,这是绝对不能马虎。受归依时,最重要的有二点:第一,要注意归依三宝是何意义;第二,当受三归时,师父所说应当十分明白,如果师父所讲的话,全是文言文不能了解,这样是绝对不会得三归的;再或者隔离的太远,听不明白,亦是不得三归;或者虽然能听到大致了解,其中还有一二句怀疑处,亦是不得三归。又正授之时,就是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这很重要,应当十分注意。以后的“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是名三结,无关紧要。所以,诸位发心求戒,应当先了解三归的意义。又当正授之时,要在“归依佛”等三语注意,就可得三归依。——摘录自弘一律师的《律学要略》。

归依三宝有哪些仪式?
答:从宗教感情上说,受戒的仪式越隆重,越能激发虔诚的心;受戒的要求越严格,越能使人生起神圣庄严的感觉。本来求受三归时,只要请求一位归依师,在佛像前三说三结就可以。但是,为了郑重其事,共分八个项目:一,敷座请师——由求受归依的人为师父敷设法座,列供香花,灯烛整齐,再去礼请归依师升座;二,开导——开示三归依的意义;三,请圣——迎请十方三宝,证明受归,以及护法龙天,监坛护戒;四,忏悔——忏悔往昔业障,以求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之后,纳受无杂无染的三归戒体;五,受归——三归三结,并且发三誓;六,发愿——发无上菩提之心,愿度一切众生;七,显益劝嘱——说明三归的功德殊胜,并且叮嘱依教奉行;八,回向——将此受戒的功德,回向给一切沉溺的众生,速脱生死,早生佛土。菩萨是以利生为目的,学佛的终结目标是成菩萨、佛,因此,将功德回向给众生,就会滋养自己的菩萨道。

仪式这么多是否可以减少一些呢?
答:在实用方面而言,这八个项目,简直可以说缺一不可。一,比丘不能站着为白衣(居士)说法,所以要敷座;二,示知三不宝的意义,所以要开导;三,归依师是代表三宝为人授归依,所以要请圣;四,为求重新做人,就要忏除前罪,所以要忏悔;五,三归三结与三誓,是受归依的重心,所以在所必行;六,三归共分上、中、下三品,所以劝导发心求上品,也是必要;七,为增精进的心与坚固的志,显益劝嘱,也是应该的;八,为了养成不自私的慈悲精神,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也是对的,菩萨行者必须要这样做——利益众生。因为修行人,成佛、菩萨是我们的终结目标。

归依分哪三品?
答:归依分上、中、下三品:发心自度度人的为上品;只顾自脱生死的为中品;只求不堕三途而仍生在人天的为下品。

归依三宝后还能信仰别的神吗?
答:受了三归依后,如果为了维护家宅、财物、国土、人民及其生命的安全,而去祀神祭鬼与礼天拜神,只要不存归依的心,就不会失去归依。如果有归依的心,便失去归依。

归依后有哪些禁戒?
答:归依后只能食五净肉,并且不得作屠业、酒业、淫业、赌业等的作恶行业。每年的阴历正月、五月、九月为长斋月;其余每月的六斋日,要持戒斋。佛陀慈悲,怕初发心的居士,受不了很多的禁戒,故也就规定了这些。

什么是五净肉?
答:我们以前只讲三净肉,现在讲五净肉:一,不是为我杀;二,没有看见杀;三,没有听到杀;四,自然死亡;五,鸟兽食残。

六斋日是那几天?
答:每月的阴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八、二十九(月大就是二十九、三十)。

归依后是不是只尊敬自己的归依师?
答:我们归依三宝之后,就是归依了十方三世的一切三宝。所以应该恭敬供养一切佛菩萨的圣像;一切佛教的典籍;一切佛教的出家人。不过我们的本师佛是释迦佛,我们的本师僧是归依师,为了报恩,偏重于本师佛与本师僧,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只认为本师佛为佛,其它诸佛就不是佛,那是违背佛教的;同样的,如果只尊敬归依师,而不恭敬其它的一切僧,也是不对的。就好象农民只种一处田,而荒芜了千万处田地,这不是愚蠢吗?但是就有些在家居士是这样,开口我师父,闭口我师父,这是要不得的。

归依三宝有哪些好处?
答: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后世乐;更可以由此得到Lipan寂静的究竟乐。归纳起来大约有八种:(一),成为佛的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础;(三),业障减轻;(四),能积广大的福德;(五),不堕恶趣;(六),人与非人均不能扰乱;(七),一切好事都会成功;(八),能成佛道。

有哪些佛经讲了归依三宝的种种好处?
答:佛经中讲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选择四部经,来说明:(一),《优婆塞戒经》——人若归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比喻有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运不尽,三归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二),《折伏罗汉经》——过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受尽后,身体也变得衰败不堪,同时寿命也将在七天之后死亡。他自己知道,命终之后,将在猪中投胎,所以非常恐慌,于是请教天主,但是天主也没有办法,天主要他去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归依三宝,死后就没有堕投猪胎,得生人间,并且逢舍利弗,请佛说法,因此而证得圣果。(三),《校量功德经》——如果东西南北的四大部州之中,全部都是二乘果位的圣人,有人尽形寿供养,乃至为其一一造塔,那个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计量的,但是远不如归依三宝的功德。(四),《木Lu子经》——过去有位莎斗比丘,专诵三宝之名,经过十年的岁月,便证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

听别人说归依三宝后有善神保护,请问法师有哪些善神?
答:佛陀说过:只要归依三宝,便有四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并且希望受了三归的弟子,将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写下来,随身携带,便可辟除邪恶,出入无畏。现在是比较方便了,大多数佛教流通处,通常都有这些物品请购的,希望你们多去请购,带在身边,保佑事事如意,出入平安。

具体有哪三十六位善神呢?
答:一,弥栗头不罗婆(善光)——主疾病;二,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疼;三,弥栗头婆逻波(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旃陀罗(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善见)——主疮肿;六,弥栗头阿屡呵(善供)——主癫狂;七,弥栗头伽婆帝(善舍)——主愚痴;八,弥栗头悉诋哆(善寂)——主嗔恚;九,弥栗头菩提萨(善觉)——主淫欲;十,弥栗头提波罗(善天)——主邪鬼;十一,弥栗头呵婆帝(善住)——主伤亡;十二,弥栗头不若罗(善福)——主坟墓;十三,弥栗头必师伽(善术)——主四方;十四,弥栗头伽隶婆(善帝)——主冤家;十五,弥栗头罗师遮(善主)——偷盗;十六,弥栗头修干陀(善香)——主债主;十七,弥栗头檀那波(善施)——主劫贼;十八,弥栗头支多那(善意)——主疫毒;十九,弥栗头罗婆那(善吉)——主五瘟;二十,弥栗头钵婆驮(善山)——主蜚尸;二十一,弥栗头三摩驮(善调)——主注连;二十二,弥栗头戾谛驮(善备)——主注复;二十三,弥栗头波利陀(善敬)——主相引;二十四,弥栗头波利那(善净)——主恶党;二十五,弥栗头虔伽地(善品)——主蛊毒;二十六,弥栗头比藜驼(善结)——主恐怖;二十七,弥栗头支陀那(善寿)——主厄难;二十八,弥栗头伽林摩(善逝)——主产乳;二十九,弥栗头阿留伽(善愿)——主县官;三十,弥栗头师利陀(善固)——主口舌;三十一,弥栗头阿伽驮(善照)——主忧恼;三十二,弥栗头阿可婆(善生)——主不安;三十三,弥栗头娑和逻(善至)——主百怪;三十四,弥栗头波利那(善藏)——主嫉妒;三十五,弥栗头固陀那(善音)——主咒骂;三十六,弥栗头韦驮罗(善妙)——主厌祷。以上摘录于《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神咒》。

第四章威仪

什么是居士?
答:是指虔诚信仰佛教,并且受了三归五戒的,优婆塞(男)优婆夷(女)的统称。在习惯上(不管你有没有受过五戒),对所有男女在家信众,都称为居士或者护法。而实际上,只受了归依,没有受五戒的男女在家信众,只能称为信士。

什么是威仪?
答:戒律守得清净后,所有的德行自然就显现,所以令人可畏佩服,并不是势力的“威”。摄受别人,主要是由于心具备戒德,容止和雅,所以令人可敬,不是诈现的“仪”。所谓“诈”现威仪,就是为了得到信众的信仰,从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名和利。实际上,佛门的威仪,就是佛教徒日常生活言行的规范。

居士如何称呼出家人?
答:对寺院的方丈或者住持,应该叫大和尚;对受过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应该叫长老、老法师、法师、师父,还有按照寺院执事叫,比喻:当家师、知客师、僧值师等等,或者统一叫法师也可以;对沙弥(沙弥尼),也应该叫师父。各位千万要注意,不要叫出家人什么师兄师弟,否则罪过很大。背后或者书信,应该称上某下某大和尚、上某下某法师、上某下某师父等。

看到出家人应该怎样?
答:应该见须起立,坐须让位,如果在路上碰到了出家人,应该在下道合掌侧立,等待出家人走过去了,自己才走。

什么时候看到出家人不用招呼?
答:有五种时候,暂时不用招呼出家人:a正在读经的时候;b生病的时候;c理发的时候;d吃饭的时候;e工作的时候。

在寺院中如何拜见师父?
答:想进房间拜见师父,必须约两个居士以上(如果是女居士),首先应该先在门外三弹指,为何先要三弹指呢?主要是怕惊扰师父参禅打坐,先要让师父知道。如果房间内师父答话可以进,就进去,如果师父没有答话,就在门外安静等候。进去后,先向佛菩像问讯顶礼;次向师父顶礼,师说“一拜”答“依教奉行”就拜一拜,千万不要自认为虔诚,尊重师父,师说“一拜”,还要拜三拜,这样不但不是尊重师父,而且还是藐视——不听师父的话,也就是不依教奉行了;然后才向师父请益。实际上,在寺院中,是不准出家人随便在房间内,接待信众,而客堂才是会客的地方,否则,就违反了“长住规约”,会被“迁单”的。应该先通过客堂,只要客堂知客师同意,就可以。一般情况下,居士应该先到客堂,拜见知狂师,说我求见上某下某法师,知客师会吩咐招客师去叫某某法师到客堂来,接见信众。

信众到寺院中如何“挂单”?
答:首先到客堂,从右边进入,右脚先入,把包裹放在门边,顶礼佛菩萨像三拜,然后说顶礼知客师,再然后到登记的地方,拿出归依证(五戒证、菩萨戒证)和身份证登记,如实回答知客师的问话,并且仔细听知客师讲寺院里的规矩和吃饭休息的时间,再然后招客师就会送信众到某某房间住下。

在哪些时候不能向师父顶礼?
答:一,师父参禅打坐时;二,师父行走时;三,师父吃饭时;四,师父讲经说法时;五,师父洗脸刷牙时;六,师父洗澡时;七,师父休息或者睡觉时。另外,师父关着门,不能在门外礼拜,到房间去礼拜,首先弹指三遍,师父没有应声,应该离去,应声则进礼拜。

为什么方丈大和尚很难见,是不是我没有缘分?
答:不是的,大和尚都是很慈悲的。主要是由于日常事务太多,应接不暇,不能一一接待信众是可以理解的,见到了自然好,没有见着也不要生烦恼,不可勉强。拜见方丈时,应该事先拜见衣钵师(负责方丈日常起的师父),衣钵师会与你预定好某某时间来拜见大和尚,到时候,应提前十至五分钟,到方丈室去等待接见,这是比较如法的。

持戒有哪两种清净?
答:一,受戒之后,严守戒律,宁愿死也不违犯,这个就是上品清净;二,遇不得已,犯中下品可悔罪,应该赶快到师父或者在佛菩萨形像前,哀求忏悔,尽情发露,精诚悔改,还得清净。

什么是覆藏和发露?
答:犯了戒,想办法不让人知道,叫覆藏;和盘向别人说出,这个就叫发露。

于师父说话要注意什么?
答:凡是向师父问经问话,应该仔细听师父讲话,如果有听不明白的地方,应当等师父讲完了话,然后再问。不能待师父还没有讲完话,就急忙发问,扰乱了师父的思路,很不礼貌。如果师父训诫,自己确实有过错,应该改正,没有过错,也不要讲话,不能与师父争辩,我们修行人,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而,现在的居士,都是很了不得的,很难有这样虔诚的了。

贪睡有哪些过错?
答:佛说多睡有五过:一,多恶梦;二,诸天不喜;三,心不入法;四,不思维名相;五,喜出不净。

什么是地狱五条根?
答:财、色、名、利、睡,就是地狱五条根。

亲近师父有哪些好处?
答:a信心坚固;b其心觅进;c身无诸病;d精进;e具念心;f心不骄慢;g能成定慧;h具足闻智。

在寺院中听到钟声应该怎么办?
答:凡是听到钟声,应该合掌默念:闻钟声,烦恼轻,智能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俺,伽罗帝,娑可(偈一遍咒三遍)。能除五百亿劫生死大罪(《阿含经》)。于闻钟声,返闻闻自性,空却能闻所闻,所以烦恼顿轻;继续静听下去,觉所觉空,寂灭境界现前,所以智能长菩提生,而且能超越世间,所以说离地狱出火坑,,证得十方圆明,所以说成佛,获二殊胜,所以能度生。另外,寺院击钟,早晨击破长夜的昏沉,晚上击拔幽冥的苦暗。如果在卧时听到钟时,应该立即坐起默念。《比喻经》说:闻钟声不起,护法善神嗔恨,现世损福慧,后世堕蛇身。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