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告文殊南无阿弥陀佛20230723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23 08:51
標題: 佛告文殊南无阿弥陀佛20230723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这一段开示,在楞严经里面非常重要。留意楞严经的同学,如果说不能将全经的经文背诵,这个要紧的经文要背。这一段是一定要背的,必须要把它记住的。我们看佛讲话,实在是很简单的,没几句话,可是这几句话要是细细地解释里面的意思,真是无有穷尽啊。包罗可以说一切世出世间法,全都包含在其中。那么这是谁的境界呢?是佛与大菩萨们的境界。换句话说,是真实的境界啊,不是虚妄的啊。
十方如来,这在十法界里面,果位到了顶端了,如来地的果位。大菩萨,一般讲法呢,八地以上的菩萨。八地菩萨,才转识成智啊,而得如幻三昧。因为下面有【于其自住三摩地中】,所以这个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自住,所谓住啊,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说,心定了。心不定啊,没有住处,心定了。这是拣别不是权教、小乘人的禅定。为什么呢?权乘菩萨,二乘圣者,他们所修的定力,没有离开阿赖耶识。他们的定啊,是识心所修的;八地以上的这些菩萨是称性之定,已经舍识了。舍识之定是真定,未能舍识的定不是真定。为什么呢?有出有入。入住处,境界清清楚楚。而称性的大定呢,没有入住处,所谓行住坐卧无不是定,没有出入的,这叫大定,这个是真正的定。
大菩萨们所修,所谓是称性起修,绝不是凡情用一种克制的功夫,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妄想,而得到的定的境界。所以人家是称性的,称性是属于自觉圣智啊,所以他是常住在正定当中。那么再给诸位说,这样的大定本来就是如如的。十方如来有,八地以上的菩萨也有,八地以下的菩萨就没有了吗?也有,我们也有!所谓称性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哪一个没有性定呢?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大定,法尔如是啊。可是我们虽然有,得不到作用,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不起作用呢?妄识障碍了。去了妄识,这种三摩地就现前了。
此地的这个三摩地,就是本经讲的首楞严大定。在本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舍离妄识,楞严大定就现前。住在此定中,正是禅家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能所俱空,当体寂灭啊,你看这个受用多自在啊。灵光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光,不是修来的,本性里面原本具足的,脱根脱尘。根是内境,内六根,外六尘。般若智慧光明,是脱根脱尘的。
那么诸位在这里应当要体会到,凡是着了根,着了尘,着就是着相啊。着根是什么呢?这是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你要是着了内相,或者着了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一着相,灵光就失掉了。内不着根身之相,外不着尘境之相,这个时候灵光独耀啊。那个灵光是本有的,是怎么失去了?就这么失去的。
现在佛教给我们,是教我们恢复。如何恢复呢?内离六根,外离六尘,就行了。我们现在华严经讲到第九回向菩萨,你看第九回向菩萨里头教给我们的,无著,无缚,解脱心。无著就是脱尘,心里面清净,一尘不染,五欲六尘都不沾染,这是脱了外面的。内里面呢,脱根。说实在话,外面脱尘,这个功夫很容易,外境啦。内里面这个根身要摆脱掉,确实是不太容易。如何脱法呢?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心经里面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根身离念,没有我啊,这才能够做到无缚啊。根尘两脱啊,般若正智才现前。
所以在这个境界里,能所俱空,能与所是一不是二。当体寂灭,寂灭即是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一切法不生不灭。诸位要记住,一切法,没有一法生,没有一法灭,这叫作寂灭相,这个是真正的样子。我们为什么在这个境界里头,看这一切法都是生灭相呢?实际上不是法生灭相,是我们心生灭。诸位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听经也听了不少了,总得记住一个大前提。那是佛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境随心转,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外面的境界相是见分所变的,这个大前提一定要把它牢牢地记住。
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诸位想一想,真心变的那个境界,当然是不生不灭清净相。相是心变的嘛。那么我们现在这个心呢,染污的心,生灭的心,念念生灭,所以变外面这个境界相啊,通通是生灭相,就这么来的,这么回事情。几时我们这个心不生灭了,外面境界就不生灭了。所以我们用生灭心,要找那个不生不灭的境界,诸位想想,那到哪里去找啊?找不到的啊。阿罗汉、辟支佛所找到的,那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不是真正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清净。为什么呢?他是用的生灭心。所谓是错用了心呢。
我们学佛要学真的,就要把生灭心离开。生灭心是假的,是虚妄的。生灭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所谓念头。你看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了。念头是生灭的,不会说这一个念头永远保持住。那一念要永远保持住啊,就叫作定啊,就叫作一心了。那个无想天人,他就是保持着一念。四空天人,像阿罗汉他们、权教菩萨那个定呀,就是保持着一念,他能见到相似的不生灭的清净境界,但是他不是真的。他那个一念要断掉了,那就是真的,真的境界现前了。这是把修行最高的原理原则说出来了,真正能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而且是最快速地解决问题。楞严经好啊。
不生不灭的真心是什么?就是六根的根性,我们这一大段所讲的十番显见,就是讲这个东西。眼根里头的见性啊,十番显见这么长的经文,大主意就是教我们舍眼识用见性,就这么回事情。我们果然悟到这个道理了,能依照这个道理改过来,释迦牟尼佛那就欢天喜地啊。你是真正得到佛所说的真实义了,真成就了。老师教这个学生,学生不错,确实有成就了,老师高兴啊。
舍识用根的利益,那么就可以用这段经文来介绍,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呢。见性,我们在六根当中举一根来说,一根明白了,其余五根是一样的,就都明了了。见性是平等的,见性是没有分别的。诸位要记住,见性是了别,而不是分别。一切明了,绝无分别。所以见性叫照见啊,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诸位总要记住,照见里面没有分别心。
那也许大家要怀疑了,好,我们用见性见,一切都不分别了。我跟人也不分别了,男人跟女人也不分别了,这不一团糟了,这社会还成什么社会呢?你要有这个疑问呢,你对这个问题的意思完全不了解。你是用情见在分别,对于照见两个字没有搞清楚啊。照见之后是没有分别,虽然没有分别,是样样都明了,绝对不会混乱。照见里面没有作用,诸位要记住,无做。无做里头可以随缘,随缘正是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它起作用,起作用就是无作用。为什么呢?他没有分别。你说某人叫张三,这个菩萨称他也叫张三。你叫那个人叫李四,菩萨称那个人也叫李四。称张三称李四,是你们众生心分别,佛菩萨随顺。佛菩萨心里他并不叫张三,他也不叫李四。诸位好好去想想这个道理。心里真清静,确实没有。可是见了面的时候,哎,你张三兄,你李四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叫佛法不坏世间法。
虽然不坏世间法,在证得三摩地这样的人,他没有世间法,也没有佛法。说佛法、说世间法,还是众生心里面的见解。释迦牟尼佛讲这一大套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我们也听得迷迷糊糊,全是世间法,随心应量的。他要不随心应量呢?一句话也没有说,无话可说嘛。虽然随心应量说了四十九年,还是一句话没说。诸位要知道,一句话没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做而无做,无做而做。这叫妙用啊,这叫真实行啊。所有的行与真实相应。真实是什么?真实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的。
所以佛的言语不生不灭,佛的行为不生不灭。佛不但自己不生不灭,佛眼睛里所看一切众生,所做所为也是不生不灭的。假如说佛自己不生不灭,众生还有生灭,他还没成佛。为什么?他有分别心,他还有能有所。所以在佛菩萨的境界里头,一境无二境。虽然有十法界的境界摆在面前,但是它是一境。全是清净寂灭相,无能无所,当体寂灭啊,是这个境界。
几时我们在境界里面,也得到像这样的境界了,自己就入三摩地了。像诸佛菩萨一样,你也自住三摩地中了,你所见的这个境界相跟诸佛菩萨见的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那么如果我们见的这个境界相跟经里面讲的不一样,那么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住在三摩地中。不住在三摩地中,就不是真实位的菩萨。我们以贤首的判教,小始终顿圆。唯有圆教、顿教才是真实的,其他都不是真实的。
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正是佛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味清净啦。所现的,是智慧光明,身心、法界无二无别啊,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啊。这个那伽是比喻,这是印度话,那伽是什么呢?有好几种翻译,有的翻作龙,有的翻作象。总而言之,这是动物当中大的,你看那个大象,在一切兽类当中,它的身躯很大,站在那里四平八稳,好像如如不动的样子,取这个比喻。不像其它的动物,身心都是不停地在那里动。象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龙象啊,它有它的威德,用这个来做比喻。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三摩地刚才讲了,就是楞严大定。八地以下的菩萨,虽然也有三摩地,也有定,但是怎么样呢?解行未忘啊,能所未忘。换句话说,他还在二,还没有到不二啊,还住在二法里面呢。住在二法里面,给诸位说,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在他上面有佛法界,在他下面还有声闻缘觉,还有六道,这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而证得首楞严大定呢,就没有十法界,一法界。所以叫一是真呢,十不叫真啊。总是一真法界,没有说十真法界。一是真法界,十当然就不是真法界了。十法界是众生心量变现之物,权教、小乘都在十法界里头。
十法界里面也有佛,十法界里头佛法界啊,有通真,有不通真。这个在佛里面也得分类啊,天台四教就是四种不同的佛。藏教的佛,十法界的佛,没有明心见性。什么样的佛是藏教的佛呢?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那是藏教的佛。为什么呢?示现八相成道,这是藏教的。通教以上没有八相成道。八相成道的佛叫作藏教佛,佛教有个名叫藏头佛。藏头佛,藏教里头到了顶头了,藏头佛。藏头佛的地位,诸位要记住,要比起圆教,连圆教初住菩萨都不如,圆教初住菩萨都比他高。初住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了。藏教佛还没见性。那么像这些常识,我们都应该要懂得。
什么时候舍了识了,就证真了。如果不舍识,总是攀缘外面的尘境。心有所缘,缘佛法还是外境。我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外境。所以,既然还攀缘外境,自己不自在啊,自己没有安住的所在,好像到处流浪汉呢,是流浪汉,没有安住的所在。见了性之后,见性是证真,自己才如如不动,这才有了住了。这种住叫自住自地,这个境界实在是高啊。
那么佛与阿难问答,到这一个阶段,境界已经提升到八地以上。所以那些凡夫权小,听到世尊跟阿难这么一问一答,感觉得手足无所措,茫然不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所以他们确实是不容易了解。不了解什么呢?就是前面佛所答复阿难的无是无非是,阿难悟出来的呀,佛给他印证,如是如是啊。
诸位要晓得无是无非是诸法实相,我们在诸法里面还操什么心呢?还起什么念呢?如果说诸法有是,你可以取它;如果说诸法无是,你可以舍弃它。告诉你无是无非,那就取舍不得啊。取舍两忘,心清净了。诸位能不能明了这个意思呢?菩提涅槃不要求啦,无明烦恼也不必断啦,这就对了!你看看《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啊。为什么他不除妄想?妄想是烦恼,不要断烦恼,为什么呢?没有烦恼嘛,你断什么?你要断烦恼,烦恼还来啦。你要是想求真,求真就是烦恼。所以诸位要是明了无是无非这一个大道理,心当时就清净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这就是佛性现前。
但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十方如来与大菩萨的境界,那么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换句话说,我们还是八识在用事,那么换句话说,有菩提可证,有烦恼可断,还是要断烦恼,还是要求菩提。但是诸位要晓得,断来断去,求来求去,都是相似法,不是真实法。你要能到真实法,把你能断所断通通丢掉,那才入真实。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呢,才是理一心不乱。
菩萨的心,没有心。菩萨有心,皆利众生,如何叫大家觉悟,这就是菩萨心。菩萨这个心,给诸位说,又是非有非无。你说没有,他真有这个心;你说有吧,他又随缘,他又不是积极着来做这个事情。不像我们凡夫,哦,这个好事,拼命去做。菩萨去做,也非常热烈,但是是随缘,不是攀缘。因缘都成熟了,佛菩萨做,做得非常认真。因缘不成熟,佛菩萨不做。不像我们凡夫,因缘不成熟,我们也要做。凡夫跟佛不相同啊。因缘不成熟,你要去做,只有败事不能成事。好像那个果木一样,菩萨提着篮子去采那个果木,熟了,摘下来;没熟的呢,过几天再来。凡夫什么样呢?生的,才长成一点点大,都把它摘下来。摘下来就是几天坏掉,烂掉,没用处。凡夫跟佛不一样啊。
所以什么事情都有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有熟的时候,可以促成,绝非攀缘。譬如教学,程度还不够,不够不要紧嘛,教些浅的嘛,教些容易的嘛,慢慢来嘛。众生没有福,没有福修福嘛;大福报他不会修,不会就教他修小福报嘛。所以菩萨有无量的方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妙极了。
编号051-b/133–十番显见之八 显见不分
诸位要晓得,依他起性,就是无自性,当体即空。因缘所生嘛,没有自体。譬如说这一把扇子,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前面这是一张纸,当中这是竹,这个竹棍儿,这个地方是一个牛角穿在这里,你把它一拆开了之后,扇子就没有了。合起来,我们叫做扇子。扇子就叫妄有啊,有即非有啊,非有之有啊。你不要认为,哦,真有个扇子,那错了。我们要了解它的真相。真相呢?真相没有,当体皆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