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八二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21 21:04
標題: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八二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2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五九五页:
  疏【又法华极赞说经之难,亦同此意。】
  钞【法华极赞者,谓尽说余经,手掷须弥,足动大千,皆未为难,能於恶世说法华经是则为难,今经难说亦复如是。】
  这是《法华经》上说的一段话。『尽说余经』,余经是其他的经典,也就是除《法华经》之外。《法华》究竟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成圆满佛果,也就是说成佛之经,这个难。要教人作菩萨、作阿罗汉、得人天福报,这样的经论非常多,这个不难;唯独讲成佛的经就难了。底下两句是比喻,『手掷须弥』,须弥山是这个世间最大的一座山,我们像抛蓝球一样,拿在手上抛过来、抛过去,这是举比喻,这个不算难,实在讲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足动大千』,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脚踏在大千世界能使大千世界都震动,这也不是容易事情。极尽形容这都不是难事情。唯独於恶世说《法华经》,或说跟《法华经》同类的经,『是则为难』。本经跟《法华》是同一类的,都是讲圆成佛道之经。
  演【唯於恶世宣说此经,最为难事。】
  难在哪里?
  演【人不信故,生怨嫉故,招骂詈故,加杖木故,若无大愿生退屈故。】
  你给他说这个经,他不但不相信,不能接受,他还怨恨,他听了心里不高兴,还嫉妒、还要骂你,「杖木」,他还要来打你。如果没有真实的大愿,他听了也很容易退心。
  演【今经难说亦复如是者,众生我慢心高,无明坚厚,不肯信受,多生怨嫉,亦犹是也。】
  「众生我慢心高,无明坚厚」,我们看现前这个社会,大师这两句话确实是描写得非常正确。「不肯信受,多生怨嫉」,跟《法华经》前面所说的状况完全相同。
  疏【复有二义。】
  还有两个意思。
  疏【前难反显极乐得道为易,后难反显极乐说法为易。】
  『前难』,前面说世尊在我们这世间成佛难、说法难,反过来看,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容易。文殊、普贤、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愿意求生净土,道理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容易、说法容易。
  钞【得道易者,婆沙论谓念佛往生,乘佛愿力,为易行道。】
  这是很容易成就的,我们读过《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证得无上菩提,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我们念佛往生就是乘佛的愿力,也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对我们的帮助,使我们很容易证得佛果,这叫『易行道』。
  钞【五浊恶世,艰於修进,为难行道故。】
  今天这个世界浊恶之极,我们内有烦恼、有习气,很不容易断除;外面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很难排除。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道业就很不容易成就。一万个修行人,难得有二、三个成就的,原因在哪里?烦恼、诱惑没有办法排除,敌不过烦恼诱惑,所以修行往往是失败的。下面讲说法难易,西方极乐说法容易。
  钞【说法易者,彼国诸上善人。】
  若不是上善,就不能够往生。经上对「上善」这两个字没有设界限,但是古大德跟我们说上善是指等觉菩萨,因为法云地的菩萨上面还有等觉,他不能算是最上,菩萨里面最上的就是等觉菩萨,再上去就成佛,那个不算了,所以这个讲法也能讲得通。上善,我有另外一个看法,佛在《观无量寿经》讲「净业三福」,第一是人天善,第二是二乘善,第三是菩萨善,如果我们把这三条分为上中下三等,菩萨善就是上善。我这个说法,我们都有分;如果解释为等觉,我们就没分。我这个讲法能不能相应?我想也可以相应,这是经上讲的。由此可知,我们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必须要实行《观经》三福。所以,不是上善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观经》下品下生章看到,世间五逆十恶的人,临终一念回头都能够往生,诸位要知道,他那个一念回头,那是真实忏悔,他就具足上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世间俗话讲,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一回头,那就是道道地地的好人,他不是坏人。真回过头来,那非常可贵,所以他能够往生。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修上善,上善就是《观经》净业三福这十一句要认真努力去把它做到。
  钞【慧深障浅。】
  彼国诸上善人,智慧深、业障浅薄。
  钞【志意调柔。】
  『志』是志愿、志向,『意』是心意、情绪。人家志向坚定,情绪也稳定,显示出来温柔。『调』是调理,性情和睦温柔。
  钞【风树鸟音,悉资解悟。】
  风树、流水在西方世界是无情说法,众鸟是有情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都是说法的音声,这些都帮助我们开悟。『解悟』就是开悟。虽然六根只讲了眼耳二根,实际上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全都是说法的音声,西方世界为什么不退转,道理就在此地。不像我们,我们在这世间六根接触佛法的机会少、时间很短,接触外界诱惑的时间长、力量很大,道心敌不过情欲,往往堕落失败。西方世界根本就接触不到情欲,六根所接触的全是佛法,而且佛菩萨说法的手段非常高明。如果天天坐在讲台上讲,底下在听,听久了就厌烦。西方世界说法已经升华到最高的艺术境界,有歌有舞,有动的、有静的,这样调剂,你决定不会厌烦。你在那里面生活会真正感到幸福快乐,在幸福快乐当中成就圆满的佛法,断烦恼、开智慧,证无上菩提。所以不难!
  钞【非比此土。】
  不像我们这个世间。
  钞【刚强难伏。】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性是刚强难化。
  钞【故举难显易。】
  说出我们这个世间修行证果、说法之难,反显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都容易。
  钞【正示极乐决宜求也。】
  说这些话真正的用意,就是让我们知道极乐世界决定要往生,一定要立定这个志向,我们这一生就不空过,这一生活得就很有义意、很有价值。如果不生西方极乐世界,说实在话,这一生必定空过,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
  疏【称理,则自性心境双融,是行此二难义。】
  演【心境双融是行此二难义者,得道乃彻悟内心。】
  什么叫做得道?得的是什么道?所谓「得道」就是彻悟内心。内心就是自己的心性、真心本性,对於心性明白了,就叫做得道。修行人对於心性的明白有浅深层次不同,於是得的道就有差别,有浅深不同的名称,得阿罗汉道、得辟支佛道、得菩萨道、得佛道,都叫做得道。小乘阿罗汉还有四果四向,小乘的名字叫「四双八辈」,初果向、初果这是一双,二果向、二果这又是一双,一直到四果向、四果。愈分愈细,菩萨分为五十一个等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上等觉,五十一个位次。这都是果位,统统叫得道。大乘法里面,圆教大乘,断了见惑,这是初信位的菩萨。见惑一断就证果,证的什么果?五十一个位次,头一个位次,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不能够小看他,为什么?证得初信位,我们这经上讲的三不退,他就证得位不退。虽然他还没有能够脱离三界轮回,他还在六道之中;虽在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就他不退转,他不会退到三恶道。他在人天两道继续努力的修行,不是在人道,就在天道,不会堕到三途,叫位不退菩萨。所以得道,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在佛法里头。佛法之外,有很多外道也有讲得道的,成神成仙他们都叫得道,跟佛法讲的定义完全不相同。他们讲的得道是得到一个果位,得到一个位次;佛法里面讲得道是对於心性明了的程度,这个得道难,得道得去除障碍,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要是不断,我们在大乘法里面,初信位的菩萨就不能够证得。
  演【说法乃化他外境故。】
  「得道」是自修,是自己的事情,「说法」是对别人的事情。当然说法跟得道都不容易,你自己没有得道,你拿什么去教别人?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自由民主开放,什么人都可以上台去讲经说法,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在从前可不行,清朝以前,你要是没有真正开悟,没有真正证果,你没有资格说法,实在讲,自己也不敢出来说法。所有的著作都要经过国家审查,看看你确实见解不错,是一个有修开悟之人,你的著作才可以流通,否则的话,不可以随便出书,不可以随便说法,它有个标准在。现在这自由民主开放,标准没有了。说法是利益众生的,一定要自己有成就。如果把标准定在得道上,恐怕我们这个世间就没有说法之人了。现在说法,难!怎么办?不得已而求其次,自己没有得道,古人得道了,莲池大师得道,古德法师也得道,我没有得道,也没有开悟,我就讲这些得道开悟的人他们的著作,介绍他们的著作,也就是说,我将我读他们的著作这些浅显的心得,在这个地方给诸位同修做一个报告,提供大家做一个参考。我们今天的能力只能做到此地。有很多人问我,「法师,你讲经讲这么多年,你都没有出几本书!」你们想想,我能出什么书?修行没有开悟,没有证果,怎么可以出书?不可以。孔老夫子一生谦虚,「述而不作」,没有创作,都是说别人的。我们今天不是谦虚,我们今天确实没有能力创作,传述古人的注疏已经就非常难得了。
  演【心者得道义,境者说法义。】
  明心见性就是得道的意思,「心」,真心本性是得道的意思。「境」,我们自己功夫到某一个境界,你才能说得出来,你才能体会得到。我们自己没有实证的功夫,但是看古人书,我们能体会到几成,这也是相似的境界。境界之领悟与心地的明白完全成正比例,你去听我过去讲的录音带,现在讲的意思比从前讲的圆满,比从前讲的深刻。同样是这个经,同样是这个本子,我这是第三次讲,这一次比上一次确实圆融得多,什么原因?我确实没有丝毫的保留,上一次讲的,虽然在这本子里面,没看出来!这一次讲的比上一次圆,就是这一次它里头深妙的意思发现了,怎么发现?今年的心比去年清净一些。心不清净,书摆在面前,像睁著眼睛的瞎子,看不出它的意思。心愈清净愈真诚,你看的东西就看得愈深愈广。我们的功夫年年有进步,境界年年也就不一样。所以境是说法义。
  演【今性中心境双融是二难并运义。】
  本性里面心境双融,这就是得道、说法二难之义,因为见性难,反过来,说法也就不容易。
  钞【心逐境生,心体本寂,则无所得者,名得菩提。境随心现,境体自空,则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个意思说得深!大乘法里面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你把这一段的意思搞清楚,这两句话你就懂得。『心逐境生』,心就是唯识讲的八心、八识,如果没有境界在面前,它不会起心动念,所以它是境生的。也许同修说,晚上睡觉,眼睛一闭,没有境界了,为什么还会作梦?睡著还有境界。外面五尘境界没有了,境有六种:色声香味触法,外面色声香味触没有了,你不会起这个心、不会动这个念,「法」在你意识里面,你没有办法控制,那个境又生起来,生起来就作梦。六根对六境,我们睡著了,前五根不起作用,前五境也不起作用,但是意根会对法境,这就作梦,日夜都不休息。所以心逐境生。可是『心体本寂』,真心本性是心体,它是清净寂灭的,它确实是一尘不染的,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讲真心、本性,此地讲心体本寂。从心体上讲,它无所得。《般若心经》到最后,说出「无智亦无得」,那是讲心体。如果讲心的作用,是有智也有得;从体上讲,无智亦无得。『无所得者,名得菩提』,释迦牟尼佛修行证果,得无上菩提,这是我们所说的;他自己境界里面是无智亦无得,他入这个境界。我们称之为得无上菩提,得无上的佛果,这叫得菩提。
  『境随心现』,境从哪来的?境是心变现的。《唯识论》讲「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第二个是转相,第三个是境界相。业就是动,这一动就起变化。转相也叫做见分,一动就是有知有觉;从有知有觉就变现出现相,现相叫境界相。这是三细相。从三细再演变、再发展,就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境是心现的,三细相的境界相也是心变现出来。『境体自空』,心体本寂,境体自空,完全是一个意思。心跟境同一个根源发生的,真如本性。心境同源,见分跟相分同一个自证分,所以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物质可以变化成精神,可以互相变,为什么?因为同源。今天科学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今天科学这能与质的转变只是在境界相里头,还没有能力把精神转变成物质;如果达到这个境界,那真的随心所欲。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你想穿衣服,衣服是物质,你这一动念的时候,喜欢的衣服都在身上了,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已经达到这个标准,可以用心能变化成物质;不喜欢,立刻就没有了,把物质还归原到心能,就没有了。西方世界的科技达到真正圆满,圆满到每一个人都能受用,并不是属於少数科学家,每一个人都会,每一个人都用得很自在,所以他在生活上没有一丝毫的缺乏。境体是空的,境之体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则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哪有法可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说法四十九年,佛说他没有说一个字,如果有人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佛确实没有说法,从心境上来说,佛确实无智亦无得,更无所说。我们说佛得道,说佛说法,完全是从相上说的,不是从性体上说的。
  钞【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心跟境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不能明心、不能见性,不能得道、不能证果,原因在哪里?我们把一切法都看成二分,心不是境、境不是心,性不是相、相不是性,把一切法坚固的执著,佛讲妄想、执著。《华严》上说,「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坚固的妄想、坚固的执著,不晓得一切法是同一个根源生的,一切法里头决定没有障碍。《华严经》显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是诸位一定要晓得,真实无障碍,是要「心外无境,境外无心」才无碍。如果心跟境是二分的,决定有障碍。真正是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确实入这个境界了。在我们中国,六祖惠能入这个境界了,不是惠能同等一流的人物还是处处都有障碍。虽然事实上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明这个道理有什么好处?我们的心胸能够开拓,不至於那么执著,不至於那么窄小,换句话说,可以帮助我们提早开悟,有这个好处。
  钞【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必须要到心境双融才是觉行圆满。如果心境不融,还是两桩事情,还是对立的,我们自觉觉他就不可能达到圆满的境界。
  ◎三、流通分
  经【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
  流通分里分成两段,这几句经文就是一段,这一段是「重举听众」。佛当年宣讲《阿弥陀经 》的时候,与会的大众,在开经的时候,序分里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参加的有哪些人;经讲完之后,又跟我们提一提,提一提里面有一点补充,前面虽然没有说的,到这个地方统统都说圆满了,那就是『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补充天龙八部。
  疏【法必流通,以佛说法,为普度众生故。】
  这一句是莲池大师为流通分替我们做了说明,流通的义趣。佛法的目的是广利众生,广泛的利益大众,『众生』包括九法界的众生,这一会上有文殊菩萨、有弥勒菩萨,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大菩萨,名字没有列出来,菩萨法界,有阿罗汉,省略缘觉。会场里面有菩萨众、有缘觉众、有声闻众、有六道众生,「一切天人阿修罗」这是讲六道众生。可见得佛说法,与这经典法会有缘的九法界众生都到场,都参与这个法会,都得利益。所以佛说法是为了普度众生。如果佛法不流通,与佛说法的宗旨、佛的愿望就完全相违背。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障碍别人,不让别人得到,这个人能不能成佛、能不能成菩萨?决定不能,为什么?自私自利,不肯利人,这就是大障碍,可见得他是自己障碍自己。不但障碍得道,连开悟都不可能;不但开悟不可能,古人的注解他也看不懂,为什么?他心量太小,心地不清净。注解都看不懂,经文就更不必说了,他能得到些什么?说个实在话,他连佛法的皮毛都得不到,他所得到的是皮毛上面落下来的灰尘,大概就能得这个东西,为什么?尘土污染了他的清净心,这是真的。法,只要是利益众生的,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去流通,用现代话来说,普遍的要介绍给大众、推荐给大众,尽心尽力去做,这叫做流通。帮助诸佛、帮助一切祖师大德去普度众生,这个要紧。
  疏【复列众者,经初明众听法,经终明众受法也。】
  这个经典开始,序分里面说出听经的大众们,告诉我们这么多人在听经;经听完之后,又叙说这些大众们听佛说法之后得什么样的利益,列举出来对我们有启发的作用,有勉励的作用。他们听经得到利益,我们听了之后有没有得好处。
  疏【独举身子者,以当机故。】
  这个经文在末后结得简单,只说了『舍利弗,及诸比丘』。
  疏【不言菩萨者,摄比丘中故。阿修罗者,此云非天。等者,等八部六道也。】
  九法界众生统统包括在其中。
  钞【流通者,光明疏云。】
  《金光明经》注解里面说。
  钞【流者下澍,通者不壅。】
  『流』,像水一样,水往下流;『通』,没有阻碍,没有障碍。
  钞【又圭峰云。】
  圭锋是华严宗第五代祖师,清凉大师的学生。
  钞【都无人传则不流。】
  假如佛法没有人传,这个法就不能流布,不能留到底下一代。
  钞【流者不住。】
  『流』是不停的意思,这个法要向外宣扬,不可以把它停止。
  钞【传之遇障则不通。】
  我们传法、宣传遇到障碍,那就不通了。
  钞【通者不塞。】
  『不塞』就是没有阻碍,那就是通达无碍,就通了。在古时候,古来大德可以说是尽心尽力把佛法流传下来,在距离北京两个多小时车程的房山这个地方,不久之前发现石经,佛经刻在石板上,刻了全部的《大藏经》。这个石经是从唐朝时候开始刻的,刻到南宋以后辽金的时代,差不多快到元朝的时候才完工,总共刻了四百年。当然人手很多,一共刻了有几十万块石块,那个石块长宽比我们这个柱子还大一点,双面刻。古人用这种方法把佛经流传到后世,唯恐经典失传,用心之苦、用力之勤,我们看到不能不感激。现在我们可以用电脑排版,重新为《大藏经》做一个新的版,能够在全世界流通。这是我们现代佛弟子读到「流通」,必须要做的工作。
  钞【普度者,流通十方,以及三世,非仅为一处一时之众生也。】
  这一句很重要,如果为一时、为一个地区,人家也不要在石碑上刻《大藏经》了,是为了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著想,这是讲真正流通佛法。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