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二0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15 18:39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二0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二0卷)  2010/2/27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21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

  清凉大师在《注疏》最后一句告诉我们,「观空不碍广有知见,性相兼了,法智增明故」。这就是讲的空有不二。我们藉这个机会,将《法华经》里面说的十种不二,我们学习了第一「色心不二」。这一句是总,用现在的话说,色就是讲宇宙之间的物质现象,阿赖耶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心是说的精神现象,阿赖耶里面的转相、见分,都是说的这个。色心不二,用现代的话说,物质跟精神是一不是二。一般凡夫知见,好像看这两种不相同,物质里面没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里头没有物质现象。佛与大菩萨,他们的看法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们在《还源观》里面读过,我们只看到物质的粗相,物质的细相我们没有办法觉察,物质是怎么来的,我们根本不知道。

  现在科学家说宇宙怎么发生的?因为观察宇宙不断的在膨胀,膨胀往外面扩张,这肯定是爆炸的现象,这是在天文望远镜里面所看到的宇宙。晚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星星,都是以非常快的速度,跟我们距离一天比一天遥远,所以很多科学家以为这是爆炸现象。那爆炸,什么东西爆炸的?他们也推算出一个原点,这个在过去我们讲席里也做很多次的报告。原点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很可能我们现在的科学仪器,高倍的显微镜也看不到。科学家的说法我记不得了,在网络上应该可以查得到。但他有个比喻,这个比喻我还能记得。他说一根头发,头发很细,把这根头发,好比这是一根头发,把这个头发切断,切断这个地方就是个圆的平面,这个圆的平面有直径,这我们知道,在这个直径上排列多少个原点?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我们从这个说法能想象到一个概念,概念还是很模糊,因为头发太细。这么细的头发,直径上能够排列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是这个原点不断在爆炸。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这爆炸到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这是科学家的一种说法。从这个星系向外扩展,这个现象上想想应该是这样的,跟佛法说的不一样,科学是现量观察。佛法呢?给诸位说,佛法也是现量观察的,不是比量,不是推测,不是想象,是观察到的。什么人观察到的?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大乘教里面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样的人他看见了。这样的人心定,这个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

  我们修行,修行没别的,修行就是把这心控制住。我们现在的心是散乱心,妄念纷飞,自己能不能知道?自己能够觉察到,看念头,前念灭后念生,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睡觉它也不停止,它还会作梦,不作梦它也不停止,这是很粗的念头。所以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就是我们这种粗念头,我们凡夫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都能够感觉到有这个念头。在佛的现量境界里面,这个念头太粗了,这个念头是许许多多细念组成的。好像我们看到一根头发,这一根头发要是用宇宙的爆炸原点来说,这个头发的平面,诸位记住,平面的直径排列有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这根头发切断的时候,这个平面上摆多少?那就没有法子计算了。我们计算只是一条直径,那全面多少?一根头发那么个点,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太小了。这讲到细念,多少个细念?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秒钟弹指四次,那多少个念头?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秒钟,念头的生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这是八地菩萨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他们所看到的。所以这是科学,现量境界,比这一根头发切断的平面,直径上排列的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还要真切。为什么?科学家讲的不是现量境界,是从理上推理而得的,不是自己看到的,佛是看到的。谁是佛?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这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生灭,你知不知道?你知道。现在为什么不知道?现在你把自性迷了。佛教导我们破迷开悟,迷不是真的,迷是假的。把迷放下之后,你觉悟了,你见到本性,宇宙的缘起你就看到了,你就明白它是怎么回事情。

  所以《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从一体起二用,宇宙出现了,我出现了,我是正报,我之外都是依报。依报里面,依报是环境,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所以我之外有很多人,有十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是我们的人事环境,这个诸位要记住,他是我们的依报,不是正报,正报只有自己一个。佛家常讲「依正庄严」,庄严是美好,正报美好,依报就美好,它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个不能不知道。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帮助我们亲证。自己跟自己环境的缘起,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头变现来的,只有自性不生不灭。自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给诸位说,它也不是空间,也不是时间。空间、时间都是它变现的,十法界里面依正庄严全是它变现的,没有现相之前,它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不能说它无,能大师说得好,在那个状态之下,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意思是什么?它一样都不缺,它什么都不是,但是它一样都不缺。

  什么时候你才能见性?必须把无明烦恼断掉。无明烦恼是什么?就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的念头,那个念头叫无始无明,《华严经》里面叫妄想。我常常在学习当中跟诸位提起这个事情,叫起心动念,这是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什么理由起心动念?没有理由。你没有办法抓住,你抓不住,为什么?它太快了。不能小看这个念头,这个念头起来之后,就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这么快的念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念念成形」,那就是每一个念头都现物质现象。这物质现象是什么现象?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给你说还不行,还不止,那我们要想象到,《华严经》前面我们所读过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两品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这个法界无量无边,没有止尽,无量无边诸佛的世界,每一尊诸佛都有十法界,那个极短暂的一念就现出这个相,而且还包括自己在内。自己是正报,其它是依报,起二用就是变现出依报跟正报。

  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说清楚了,说明白了,不是大爆炸,是一念不觉,让我们的真性,自性清净圆明体变成了阿赖耶。一动就变成阿赖耶;不动,不动就恢复自性,自性在我们净土宗里面叫常寂光土。不动的时候是常寂光,一动呢?一动,实报土出现了,方便土出现了,同居土出现了。这当中,实报土,佛经里也把它称之为一真法界。方便土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那里面的居民是谁?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菩萨,还有佛,他们住在那边,十法界前面四圣,他们住的。同居土,这就是六道轮回。你看那么短暂的相里头,有这么多的现相,而且这些现相重重无尽、无量无边,我在其中,你也在其中,我们互为依正。我这个身体是正,你们大家都是依报;你是正,我是你的依报;他是正,你我都是他的依报,依正不二!这是事实真相,这是佛法里面的宇宙观,科学,现量境界。

  佛今天给我们讲,我们迷了自性,给我们说,我们听明白了。我们知道佛不妄语,佛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所以我们能信得过佛陀所说的。虽然如此,佛对我们说什么?你听他说的,你是解悟,你理解了,你没有亲证;他是证悟,把他所证的告诉我们,我们听懂了,不怀疑,信得过,叫解悟。但是一定要亲证才算数,这是佛门教学他所要求的,解悟不算,为什么?你得不到受用。解悟,你的烦恼习气统统没放下,你在六道里面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一点也没办法,这就是解悟的果,跟证悟的果不一样。证悟的果,至少他是在实报土里面生活,不但他不在六道,四圣法界他也超越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先要解,为什么?解是看破,了解真相,然后叫你修,修什么?放下。你不明了,你不肯放下,真正明白了,你才肯放下。如果真放下了,那你今天所解的就是你所证得的。你看现在我们听佛菩萨说的,这一放下之后就变成自己的现量境界,证实诸佛菩萨所说的一点都不错。为什么?你们所说的,这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见到了,这不是假的,这得受用,这个受用就是六道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实报土现前了。

  实报土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虽然证得,见了性,你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要断了,实报土也没有了。所以《般若经》上讲的话,你证得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不例外。经上佛并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除外,没有这个说法。给你讲,实报土到那个时候也不见了,你真的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自性就是清净圆明体,你回到那里去了。还起作用吗?起作用,作用可大了,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大到诸佛如来说不出,他也没有办法讲出来。在十法界里面,无论是依,无论是正,都有感,只要众生有感,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像佛在大经上所说的,「随心应量」,谁随心应量?自性清净圆明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要知道,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现在迷失了真性,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用事没有自己,真心用事是度化众生,没有自己。说老实话,阿罗汉已经没有自己,但是他的尘沙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他还必须要向上提升,要不提升,他住在他这个阶层永远不能够向上。在十法界里面,他是第四个阶层,我们从上面数,最高的是佛,第二个是菩萨,第三个是缘觉,第四个是阿罗汉,他不能向上提升。他是不是永远住在这个地方?不是的,他留恋在那个境界,时间不会很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在这个境界里要住两万劫,两万劫之后他会觉悟,他会放弃,再往上提升。辟支佛是一万劫。愈往上烦恼就愈轻,智慧就愈接近圆满,这是大乘,这是修行人真正要向往的。

  不但这个世间依正庄严决定不能贪恋,彻底要放下,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能贪恋。向上去,这三界之外,声闻、缘觉、菩萨、佛,那个境界好!那个里面的人没有生老病死,他是化生。要知道天道,欲界天里面有生老病死,欲界天;色界、无色界就没有了,化生的,所以他没有病苦。胎卵湿化这四种生态,胎卵湿都有苦,化生就没有苦。四圣法界里全是化生,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对自对他、对事对理统统不执着,所以他清净心现前,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现前这是阿罗汉跟辟支佛,平等心现前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菩萨平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他不分别了,但是还有分别的习气,习气断掉了,他就提升到佛法界。佛法界里头平等心现前,清净平等,这个时候一觉,就恭喜他,他脱离十法界。到哪里去?到实报土去了。不觉,他还在佛法界。觉了,这个觉是什么?无明破了,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不起心不动念,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没有觉的时候还是用阿赖耶,十法界都是用阿赖耶。四圣法界用得正,这个正是怎么来的?正就是完全听从佛菩萨的教诲,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经典里面叫我们做的,我们就认真去做,叫我们不能做的,我们不但不做,连那个念头都不生。你虽然还没有觉,可是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行为跟那个觉的人一样,简直看不出差别,所以天台大师讲「相似即佛」,他跟佛很像,但是他不是佛。为什么?他还是用阿赖耶,阿赖耶里面的纯净纯善他全用了,不净不善他都控制住,都放下了,是这么个情形。一超越之后,脱离十法界,给诸位说,染净就没有了。十法界里头有染净,一出十法界,染净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染净这个念头没有了,出十法界,就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那就是究竟圆满佛。不过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这就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居民,有四十一个等级,这个等级,我们细心去体会,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为什么不能说没有?那个居民的无始无明习气确实不相同,有厚有薄,真不相同,不能说他无。不能说他有,为什么不能说他有?他起心动念都没有了,哪来的阶级?阶级是从分别执着里头有的。确实没有,也确实不无,你要从这个里面去体会,你才了解实报土的真相。

  他们那些人,真的个个都是清净平等觉,这还得了!清净平等觉,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这是阿弥陀佛的尊号,阿弥陀佛另外一个号就叫清净平等觉。换句话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只要生到实报庄严土,个个都是清净平等觉,把阿弥陀佛跟自己融化成一体。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大乘经教里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才明白了。为什么叫自性弥陀?你见到性就是弥陀。弥陀什么意思?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无量。什么无量?一切都无量。这一切包得太多了,佛常常用方便话来说,说了三桩事情,第一个智慧,智慧无量;第二个是德,德能无量;第三个是相好,相好无量,用这三个无量就统统包括了,你全证得了。佛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有没有听懂?有听懂,听懂的人不多,听不懂的人多。为什么听不懂?他有烦恼,他有习气,障碍了他。烦恼习气不但障碍他证入,障碍他悟解,就是障碍你觉悟,障碍你理解。

  诸位想想,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五祖忍和尚在世,肯定是常常讲解《金刚经》。听众有多少?我们相信,有完全没听懂的,有解悟听懂的,没有契入。惠能大师听一次,他不是解悟,他证悟了,五祖把衣钵就给他。为什么他能够证入?别人到解悟就不能再深入,为什么?烦恼习气没断,包括神秀大师在内。怎么知道神秀烦恼习气没断?五祖叫他作一首偈子,他怎么写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们想想,他有没有执着?他有没有分别?你从这首偈上看,有。那我们就晓得,他在五祖会下天天听经闻法,解悟。同学们对他都非常尊重,他能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别人不如他,他比别的同学烦恼轻一点。所以说一品烦恼就是一品障碍,十品烦恼就十品障碍,你有多少烦恼?你的烦恼比别人重,你领悟的东西就比别人差一等;你烦恼比别人轻,你领悟的比人高一等,就这个道理。

  修行的功夫是在放下烦恼习气。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讲到总的原则完全相同,一个,就是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放下不是别人占便宜,自己占便宜;不肯放下不是别人吃亏,自己吃亏,这个道理总得要懂。谁能把执着全放下,谁就证阿罗汉果,成正觉;谁能把分别放下,谁就证菩萨果位,成正等正觉;谁能在境界里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他成佛了。谁占便宜?五祖忍和尚会下那么多人,真正彻底放下的就惠能大师一个人。我们读《坛经》,我们听讲,要能体会得到,这是菩萨慈悲,现身说法。你不是要求证果吗?放下就是。你不是要求开智慧吗?放下就是。你不是要想积无量功德吗?放下就是。你不是想相好庄严吗?我们人间讲大富大贵吗?放下就是。你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不是从外来的,外面是假的,外面没法子庄严你,自性庄严你。自性里什么都不缺,连这个都不懂吗?真的不懂,为什么不懂?没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瞋痴慢。那么诸佛菩萨这个经要不要讲?要讲。讲了有什么用?没用;不是没用,众生习气太深,熏的遍数不够。咱们中国古大德教人,「读书千遍」,他熏习还不到千遍,如果熏习到千遍,肯定他有悟处,他会放下。不能彻底放下,他可能放下十分之一、十分之二,那就不错了,那他的灵性就提升。十分之一、二,天道;十分之五、六,那就到阿罗汉;十分之七,放下十分之七,辟支佛;放下十分之八、九,那是菩萨;彻底放下,不就成佛了吗?

  所以诸佛菩萨个个示现在世间都是讲经教学,讲经教学的功德不可思议。佛法离开讲经教学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觉悟的方法。离开讲经教学,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别人觉悟?没法子。三转珐輪里,示转、劝转、证转,全是教学。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教了一辈子。三十岁开悟,示现的,悟后就是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过世的,教了四十九年。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他,他是什么身分?职业教师,这不能搞错。用现在学术上的地位来称呼他,他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这是他的身分。他自己确确实实做到一个我们的典型模范,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收学费,他不要钱,他也不要名,名闻利养边都不沾。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过着托钵的生活。这是教我们什么?最后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的根本就是十善,十善是戒律的根基,没有十善就没有戒。

  所以学佛,学佛就是学放下,放下从哪里学起?从十善学起。先放下不伤害众生这个念头,念头没有,当然没有行为。一切众生都不可以伤害,人不能伤害,所有一切动物不能伤害,花草树木不能伤害,山河大地也不能伤害,依报正报都不能伤害,这在不杀生里头包含的。对有情众生,我让他生烦恼,我就伤害他了,我就造了罪业。所以这十条非常微细,微细统统给你写出来是八万四千条,这个不能不知道。八万四千条,跟诸位说,每一条下面都有八万四千条,这叫什么?细行。这个菩萨位子愈高,他做得愈究竟、愈微细。我们初学的人,能把这十条学到,你的根扎稳了,然后你才能慢慢深入。如果这十个根都没有,你在佛门里面学一辈子,你很精进,你很用功,可是你所学的是语言、是文字,你没有吃进去,口皮上的。所以你不得受用,依旧搞生死轮回,你说麻烦不麻烦?

  所以凡夫成佛要多少时间?经上常讲无量劫。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真难!放下、改过不容易,太难了。可是这个事情不是求人,世法里常说「登天难,求人难」,这是求自己,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要去要求别人,要求别人错了。要求别人,你天天生烦恼,天天跟众生结怨,你的冤亲债主一大堆。要求自己,回归自性才真正消除业障,才真正自利利他。利他是什么?给别人做个好样子。原来你是放下才成就的,自责才成就的,不是责备别人成就的。所以诸佛菩萨从来不责备人,你做再大的过失的时候,他也是笑笑。为什么?他清楚,你造的这个业,你将来一定要受报,报尽之后,你觉悟了,你回头了,他再来帮助你。你正在造业受报的时候他只是提醒你,他知道你听不进去,但是什么?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在阿赖耶识里给你种善的种子。这个善的种子在现前不会起现行,它不起作用,但是你业障消除之后它就起作用。所以现在不知道感恩,到业障消得差不多,知道感恩。感恩才知道报恩,报恩决定是依教奉行,不依教修行的,那不是真报恩。你怎么样供养,连释迦牟尼佛示现那些比丘都不接受供养,没有把供养看在眼里。所以世尊在世,供养只限于四桩事情,叫「四事供养」。每天出去托钵,你供养他一钵饭,这个他接受,你给他钱,不接受。他树下一宿,你说我盖个房子给你住,不接受。衣服只有三衣,破了的时候,不能再穿了,你供养一件衣给他,他接受。卧具,晚上睡觉的时候,地上睡觉,底下要有一块布垫起来,盖的,那三衣就够了,叫卧具,这个接受。生病的时候接受医药,除此之外一概不接受。

  简单就是清净。我们学佛头一个就希望清净心现前,简单的生活,清净心就现前。《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先修清净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财色名食睡不能染污你,色声香味触法也不能染污你;换句话说,用中国人来讲,名跟利都不能染污你,你都放下了,你都看破了,你就得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三昧,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看事情,你看得比别人深,看得比别人广,看得比别人清楚,你不会做错事。那你是节节向上提升,你不会堕落,这是学佛真实的利益,不学怎么行!我们今天也要想得到这样的成就,怎么办?世尊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话对谁说的?不是对我们说,是对将要入门的人说的。我们距离这个门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今天需要的,要把这个门找到。怎么找到?那你就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经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中断?只有天天听,天天读诵经典,一部经典听百遍、千遍,有一点悟处,那个悟处里头,慢慢把路找到了,把门找到了。所以古大德教人,都是告诉你三千遍,你得下这个功夫。对哪些人?对业障轻的人,三千遍他会开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有大彻大悟,层次不一样。对业障深重的人,那就要用劳力,为什么?你的心太乱了,你的妄念太多,你没有办法收心,听一千遍、一万遍伏不住你的妄想。怎么办?办法很多,最常用的叫你拜佛。怎么拜?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不能少,三千拜。一个小时拜三百拜,要十个小时,十个小时连着拜很困难,拜两个小时可以休息半个小时,那你一天拜佛的时间差不多要十五个小时,十五个小时都在拜佛。拜佛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恭恭敬敬的拜,消业障消得最快!这对业障深重的人。如果这样拜三年,有很多开悟了,古人的例子很多。

  一般初学佛的人,老师教我们拜佛,没有要求我们拜三千拜。我初学佛,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忏云法师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天拜八百拜。早晨三百拜,晚上三百拜,中午吃饭之后经行,经行半小时,拜二百拜,这是茅蓬里最重要的功课,天天不能间断。我在茅蓬住五个月半,拜了十几万拜,消业障!让你把妄想全拜掉。这是最少的。当时我们住茅蓬,菩妙法师也在,我们老同参。有个达宗法师,达宗法师每天拜一千二百拜,他也是分三次,每一次四百拜。方法绝妙!所以这个法门可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就全盘都败了,我们对佛法就是结缘,跟释迦牟尼佛、跟诸佛菩萨结个缘,来生接着再干,来生后世,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一生想成就,那你得真用功,真的不怕苦,勇猛精进。功课非常简单。

  我们再看这里第二段,「内外不二门。此就内外二境论内外二观也」。什么叫内?什么叫外?「谓众生诸佛及以依报名为外境」。这个地方要注意,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或山河大地、树木花草,全是我们的依报。众生、诸佛是有情的依报,下面这个依报是讲无情的依报,无情的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都叫外境。此地内外,这是个外字。内是什么?「自己心法,名为内境」。内是讲心,这什么东西?能够执着的,能够分别的,能够起心动念的,这叫内境,这个不在外,这在内。「于此内外二境,皆以三观观之,即名内外二观也」。三观是空观、假观、中观。无论是内,无论是外,内就是见闻觉知,就是受想行识。《心经》上,《心经》大家都念得很熟,《心经》上讲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身体、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就是心法。受想行识从哪来的?从自性本具的见闻觉知来的。见闻觉知不生不灭,迷了就变成受想行识,觉悟了,受想行识就还源成为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那就是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世尊在《华严.出现品》里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智慧就是见闻觉知,本有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迷失了自性,见闻觉知(就是智慧)变成烦恼,变成什么?变成受想行识。你一定要能提得起观照,观照什么?你对于这个依报正报怎么个看法?这个很重要,这就是看得破。知道依报正报,就是内与外,相上有,性上没有;事上有,理上没有,无论是性相,无论是理事,都不可得,为什么?相是幻相,是生灭相。

  我们讲心,心有没有相?有相。受有受的相,想有想的相,行有行的相,识有识的相。但是这个相不是物质现象,它有相。因为它有相,阿罗汉以上这些有定功、有功夫的人,你睡觉作梦,那梦中就是受想行识,他看得清清楚楚。你动个念头想什么,相出现了,你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到,有定功的人能看到,千变万化。它不是物质现象,它要是物质现象,佛讲尽虚空也容纳不下,它不是物质现象。它有,不是没有。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它是假的,它是空的,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包括内外二法,就是心境二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你真看破了。看破之后你是什么行为?放下,对于内里面的心法,外面这些色法,依报跟正报,不再执着了。果然真不执着,恭喜你,你就成阿罗汉,你就超越六道。你在六道里面,你这个身体不愿意丢掉,真证阿罗汉果了,你是个活阿罗汉,活佛。像什么?像济公长老一样,你游戏神通,帮助那些苦难众生,救苦救难,他来干这个。这是讲你看破,不执着了。

  如果你看得更深一层,还是这桩事情,看得更深、更透彻,不但不执着,分别心也不起。分别心不起,你的心就平等了。有分别,不平等;有执着,不清净。所以执着没有了,清净心现前;分别心没有了,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觉心现前,觉那是大彻大悟,那就是明心见性。你看统统在《无量寿经》经题上,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三观,这个境界在面前,当体是空,也是假,空假二边都不执著称之为中道,中道也不能执着,执着中道又错了。所以祖师大德常说,「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你真正得清净心。你还有个中道,你的心不清净,依旧被染污,中道也没有。见色闻声,六根都起作用,眼见、耳听、鼻嗅、舌尝、身之触、意之知,有没有?有作用,就是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叫真修行。

  底下说,「然若论修观次第,必先观内心」,这是教给我们怎么入这个门。入门功夫不在外头,在外面那太难太难了,从哪里入门?从内心,先观你的受想行识,你观这些。知道这些全是虚妄的,然后你才会发现,我每天精神生活这么痛苦,原来是冤枉,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如果真有,那就不能怪你,真的没有。这些现象是幻相,你看《金刚经》上佛用比喻,「梦幻泡影」,用梦来比喻依报,用幻、泡、影比喻正报,就比喻心。物质环境一场梦,起心动念是幻、是泡、是影,你还不放下吗?你还要执着吗?原先不明了,起分别执着不怪你,那是什么?那是你无始无明的习气,分别执着的习气,也就是烦恼习气。执着,见思烦恼的习气;分别,尘沙烦恼的习气。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而且天天在熏习,对经典里面所讲的,体会愈来愈深刻,愈来愈明了。我们今天欠的?欠的就是放下,看破之后要贵在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是智慧,你真能放下,你的智能大幅度的提升。烦恼没有了,智慧就生,这一提升的时候,那你就更放下。修行没别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二法相辅相成,互相帮助,一直帮助你到如来地。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出不了这个原则,妙极了。

  这里给我们提出修观次第,实在是太好了,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不知道次第。我们一向都是向外,没有向内。其实佛学叫内学,佛法叫心法,佛经叫内典,时时刻刻提醒向内求。我们中国老祖宗,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也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是向内求,没有叫你向外的。向外怎么样?向外就会有斗争,向外就会有矛盾,就会有冲突,激烈的时候就会有战争。所以向外这个路走不通,向内就对了,向内的利益无量无边。真能向内,你就看不到世间有一个恶人,为什么?你从内观,你没有看外面了,世间人是什么人?世间人全是佛,全是菩萨。善人是佛是菩萨,恶人是佛是菩萨,你的清净平等恭敬心生起来了。普贤菩萨教你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全出来了,那你修的是普贤行。修的是普贤行,恭喜你,你是普贤菩萨了。那还得了!菩萨当中第一。

  他是怎么看的,为什么我看不出来?诸佛如来在这里示现为善人给我看,我看到之后,他的那些善念善行,我回光返照,我有没有?有很好,不要失掉。没有?没有赶快学,向他学习。你看,佛来度我,佛来教化我。那个恶人干尽坏事,也是菩萨示现,示现这种形象给我看,让我看了之后,他那些恶念恶行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没有?没有,无则嘉勉,以后决定不要犯这个行为。你看,都是教我的,善人从正面教我,恶人从反面教我,都是我的好老师。我们怎么看法?像佛一样,平等看法,用清净心、平等心。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到了,你看到这个境界,你距离成佛就不远了。地狱众生是佛,他示现堕地狱受那么多苦难。为什么堕地狱?我们知道瞋恨嫉妒,这个原因堕地狱的。我们看到了,看到他受苦了,我能不能有瞋恨心?不可以,瞋恨心没有害别人,害自己。嫉妒没有害到别人,害自己。饿鬼都是贪心,贪而无厌,贪图五欲六尘,果报在饿鬼道。我看到因、看到果,这是因果教育,我不干这个傻事。看到人家心善、行善,修行十善的,生天,好事情,这个我要学。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到这种境界里面,就像善财童子一样,凡夫、修行人只是我一个,我一个是凡夫,除我之外统统是诸佛菩萨天天围绕着我,一生成佛了。

  我们初学《华严经》的时候,总是感叹善财童子好命,你看遇到这么多善知识,五十三参,我们连一个都没有遇到。没有想到,统统都在面前,善财的境界就在眼前,当下就是。我们怎么这么胡涂,都没有见到?原来是我们一向都向外求,没有向内。所以反求诸己这才发现,原来善财那个好命就在我们眼前,我不输给他。毁谤我的,侮辱我的,陷害我的,我给他磕头顶礼,他替我消灾,他是我的善知识。没有他,无始劫来造作的这些业障怎么消法?所以你能够遇到这个境界不会生气,没有一点怨恨,心平气和,而且接纳了,接纳就是接受了,真的灾消福至,你怎么会不感激?对于一切众生,众生、菩萨,你看那经上讲的,众生摆在前面,菩萨摆在后面,诸佛摆在后面,众生就是佛,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感激的。这是什么境界?华严境界。学《华严经》,没有发现华严境界,没有住在华严境界,你说你冤不冤枉?

  放要放得干净,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像祖师大德一样。常常有人来给我说,净公上人,你那个团队怎样怎样,这没放下,这还有执着,为什么?他还有团队。释迦牟尼佛没有,虽然他有常随众的弟子,经上常讲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不是团队。为什么?他没有组织,没有说我分做几个小队,哪个队哪个当队长,没有,他没组织。没有哪个管哪一个,全都是自动自发,都是同学,都是同参道友,这是正确的。虽有团体,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没有哪个比哪个大,哪个比哪个小,哪个比哪个高,没有。这都是我们要学的。我学佛这么多年,从学佛到今天,都是孤家寡人一个,我很自在。如果有两个就不自在了,两个就会有争了。所以你晓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什么没有同伴,就一个人。一个人他才能成无上道,两个人就成不了无上道。为什么?两个人有比较,两个人有相争,两个人生烦恼,就这么个道理。一个人不生烦恼,别人呢?别人是菩萨、是佛、是我的老师。你看那个心态一转,就入华严境界,一生当中肯定把无量劫的那些业障全消干净。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为什么我们不相信?无量劫来那个业障你怎么消得了?我们都是从外面看,从内里面看的时候就知道,能消得了。为什么?业障好比是黑暗,这是佛经上讲的比喻,释迦牟尼佛说,好像黑暗,你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千年暗室,这就讲我们累劫造的这些罪业、这些业障,千年暗室,黑暗了一千年,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那一盏灯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只要你清净平等觉一现前,无始劫以来的业障都化掉、都化解了。你那些冤亲债主不找你了吗?冤亲债主全得度了,你得度,他就得度;你不得度,他就不能得度。为什么?你这一得度,他统统沾光,不再找你麻烦了。为什么?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人性本善」,那些冤亲债主他的本性本善,他都有佛性,看到我们清净平等觉现前,他也恍然大悟。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自他不二,为什么不懂这个道理?我们读《华严》、学《华严》,就生活在华严里头,一定要把华严落实到我的生活,落实到我的工作,落实到我处事待人接物,不能不知道,美妙到极处。所以,修观次第必先观内心,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下头说,「若论机入不同,故须内外并列」。为什么讲内有的时候讲外?根性不一样,他不能够反观自性,那还是从外头想办法。外面非常缓慢,从内心非常快速,内心里面几乎没有障碍。这个外面境界障缘很多,你的进展,帮助你开悟特别困难,这都是事实。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学习当中都知道,都经历过。但是确确实实,有人他不会反观内照的,为什么?他已经养成习惯,起心动念都是向外攀缘。因此祖师建立道场,一定要建立在山明水秀的地方,为什么?环境影响他,让他远离障缘,是这么个道理。要是用内观的话,内观的话没有障碍,都市里也能修行,他是在内心上下功夫。远离外缘,住在繁华都市里,不染丝毫都市繁华的习气,真功夫,真本事!五欲六尘在面前,不起贪心,不起怨恨心,像这样的人,那就是先观内心。凡是见色闻声的时候还会起心动念,那我们先把外头缘舍离。明了这个,才晓得祖师大德的道场为什么建立在深山,人迹罕至,很少人到那边去,没有路。

  现在祖师的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胜地,开了马路,高山上还有缆车上去。从前是怕闲杂人来扰乱,现在是欢迎大家来参观,不一样了。那还能修行吗?所以我好像是在八0年代第一次回国,到北京去看黄念祖老居士,我去访问赵朴老,朴老跟我同乡,所以见面非常投缘。第一次见面,我记得我们谈了四个半小时,他请我们大家吃晚餐。我就跟他谈到现在的道场,我说现在道场已经变成旅游胜地,就让它做旅游胜地,在这个地方展开机会教育,对旅游的群众机会教育,好!它不适合修行。那修行道场重建,重建不要再建宫殿式的,要建学校,仿照外国的大学城这种建法,交通方便,科技发达。不必要建立很多,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就是一个城,你看看外国大学城你就晓得。这个道场分做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解,一部分是行,解是学院,行是学会,就像净土宗,净宗学院,这是研究净土宗经教的,是从解门入的,行门那就是念佛。解完之后,解了再入念佛堂去念佛。行门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虽然提出来,没有实行。我跟黄念祖居士见面,他老人家劝我,希望我在海外借着弘法的这个缘建立净宗学会。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去讲经,我都劝大家组成一个净宗学会,所以现在净宗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好几百个。

  其实净宗学会就是古时候的莲社,名字换了,内容没换。而净宗学院,大概在世界上恐怕只有我们一个,我在澳洲,在澳洲建这个道场,在政府注册,他准许我们用这个名字,学院,净宗学院。所以那是学校,那个道场是学校。要把佛法兴旺起来,一定要这么做。现在的教学一定要会用远程教学的方法,能收到广大的利益。我一个学院,我里面是用网络教学,用电视教学,全世界都能够收看,所以在一起共同学习的人多!虽多,他彼此不认识。他们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们,我们跟他虽没有联系,虽然不相识,他们都学得很好。有些人告诉我,在我身边的人都没学好,可是有很多学得非常好的人,在电视、在网络、在光盘,修行真不错!我听了之后我都很羡慕,我很感叹。所以我在摄影棚里面天天教学,精神都很好,为什么?他真有得利益的。我们在一块学习,是为真正得利益的人来教学的,那么其它?其它是旁听的。真得利益的人,我想不在少数,有很多人告诉我,真不少数。

  底下讲,「复为显其妙义,必须内外互融,随观一境,皆能遍摄,故名不二」。要显性的妙义、相的妙义、理的妙义、事的妙义、因果的妙义,那必须内外互融。内外是一,性相是一,理事是一,因果是一,随观一境,皆能遍摄。一中有一切,一切里头有一,《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才是真正的不二。后头的总结,这十门总结完全相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这个一念,就是一弹指里面三十二亿百千念的一念,这一念叫无始无明,这一念就能起二用,二用里头《华严经》是给我们讲的三种周遍,三种周遍就是内外互融,皆能遍摄,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这个心是真心,真心妙,也是妄心,妄心也妙。妄心是阿赖耶,真心是自性。所以我在前面报告曾经提到《地藏本愿经科注》,灵椉法师著作的,五重玄义里面讲「性识」,这是很少人用这两个字,性是真心,识是妄心。性识,真妄不二,真妄都妙,所以为门。从这个门,你能够进入妙境,妙境是实报庄严土,妙境是回归自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