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出世间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79174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9 17:03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出世间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79174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出世间的讲记敬摘点滴
...作用很大了。
科学家们的研究,如果臭氧层再恢复原状,至少要好几百年,这是科学家根据数字来统计;我们知道不需要,只要人心向善。它怎么破坏的?人心,这是第一个因素。如果你要说是地球上排的这些废气污染,那应该是全面都污染,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排废气,为什么单单跑到南极?难道全世界排废气全部都集中到南极去,哪有这回事情?人心。现在是自然生态的破坏愈来愈严重,人为灾害危机也愈来愈显著,所以这十种利益怎么可能得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共业里面还有不共业’,这是给我们一点希望,共业里面还有别业,所谓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了。如果我们真正能修,行!我们还是能够得到这个利益,问题是你肯不肯真修?
最近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我们在杨厝港这个地方找到一块地,计划建弥陀村,弥陀村是干什么的?成就念佛人往生作佛,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功德,还有哪个功德帮助人作佛功德大?不是帮他将来作佛,现代作佛,这个法门当生成就的佛法。地主洪老居士非常难得,他得了重病癌症,喉咙上打了一个洞,三年身体极其衰弱,我跟他见过一次面。他自己朝不保夕,过一天算一天,找到李木源,想在他生前做一点好事,修一点福报。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非常欢喜,这块地是他私有财产,但是他已经捐给一个基金会‘培华基金’,基金会将这个土地租给一个学校,拿这个租金每一年做慈善事业。可是这块地洪老居士还是可以做得了主,他是基金会的主席,所以基金会开会把这块地,用捐赠的方式给居士林做弥陀村,同时要求居士林捐两千五百万给培华基金会,它这一笔基金可以存在银行,拿这个利息来做慈善事业,好事!这块地二十万八千尺,在现前新加坡找这么大一块土地,相当不容易,这三宝加持,有这样殊...(●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面的急躁,火宅就是六道,六道里面的习气,不好的习气;增长性德。自性里面的德能不叫习气,为什么?本来具足,它不是薰习而成。凡夫叫习气,习气是薰习成的,不是本性,叫习性。孔老夫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大家都一样,佛法讲得更透彻;但是习性个人不相同。不但是跟你自己的本性远离,你跟一切大众的习性也都有相当的距离,即使你们义气相投,时间不会长。
谚语里面常讲‘花无百日好’,这是从比喻,再好的花没有办法支持三个月,以这个浅近的比喻说明人与人之间相处,好时节就像花开的样子。‘人无千日好’,千日是三年,处久了习气都出来,初见面的时候不知道你习气,对你很恭敬,不错!处久了,毛病习气全出来,恭敬心就衰退,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怎样才能是长处之道?见性,性德流露那就能长处,它不是习气,是习性。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的见解、他们的说法真有学问,所以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持什么态度?淡,‘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则长远,才能保持长久。过分亲近,将来必定疏离,这真天经地义的道理,一定要懂得。所以‘玉毫相光’里面所表的,教我们淘汰习气,培养天性,天性就是性德,远离六道,契入圣贤的境界。第七句:
【紫毫相光。】
“紫”色在此地表杂类众生获益。杂类的范围非常之广,刚才说过一切众生习气不同、染污不同、造业不同、果报不同,只要见到佛光都能得利益;得利益的大小,得利益的厚薄,也因众生而不相同。这里面的因缘经典里面说得太多,我们要细细去体会。第九句:
【青毫相光。】
这代表地狱,“青”色。为什么用青色来表地狱?小注里头也有说,它表地狱黑业。地狱所造极重的罪业,什么罪业极重?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的业最重...(●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能够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修学,就能够成佛作祖,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大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能行。不是这种根性接触之后,有的时候他不相信,或者是信了他不了解,了解之后不肯做;即使做的时候,疑虑重重,做得不痛快,依旧堕在妄想执著里头,他得的果报,当然就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圆顿根性的人是什么样子?他看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做事痛快淋漓,利益众生,自己清净无为,丝毫不染,是这么一个态度。第二十五:
【日轮毫光。】
这个地方也有几句话说得好,说菩萨‘从初发心,为度众生,无有懈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灭邪见戏论’,这几句话都是从境界上来说,他跟一般凡夫确实不相同。心地愈清净,智慧就圆满,对于世出世间万事万法、业因果报都看得清楚,虽然看得清楚,菩萨应世依旧是随缘,正是普贤行愿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喜欢怎么做那你就怎么做,善因感善果,恶因得恶报,因缘果报决定相应、决定不爽。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丝毫勉强夹杂在其中,这个随顺我们很不容易做到,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加一点自己的意思,加一点自己意思在里面那就不叫随顺;随顺是顺其自然,丝毫意思不加,所以佛讲经说法只是劝化让你听,你悟了你就随顺你的悟处,迷了随顺你的迷,佛菩萨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你要问为什么?这道理就深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去学习,这才叫学佛,学得跟佛一样,然后在生活里面得大自在。下面第二十七:
【月轮毫光。】
在此地表菩萨‘具智断二德,故能除五道热恼,益四众清凉。然此二轮’,二轮就是讲日、月,‘正表大士权...(●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面的急躁,火宅就是六道,六道里面的习气,不好的习气;增长性德。自性里面的德能不叫习气,为什么?本来具足,它不是薰习而成。凡夫叫习气,习气是薰习成的,不是本性,叫习性。孔老夫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大家都一样,佛法讲得更透彻;但是习性个人不相同。不但是跟你自己的本性远离,你跟一切大众的习性也都有相当的距离,即使你们义气相投,时间不会长。
谚语里面常讲‘花无百日好’,这是从比喻,再好的花没有办法支持三个月,以这个浅近的比喻说明人与人之间相处,好时节就像花开的样子。‘人无千日好’,千日是三年,处久了习气都出来,初见面的时候不知道你习气,对你很恭敬,不错!处久了,毛病习气全出来,恭敬心就衰退,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怎样才能是长处之道?见性,性德流露那就能长处,它不是习气,是习性。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的见解、他们的说法真有学问,所以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持什么态度?淡,‘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则长远,才能保持长久。过分亲近,将来必定疏离,这真天经地义的道理,一定要懂得。所以‘玉毫相光’里面所表的,教我们淘汰习气,培养天性,天性就是性德,远离六道,契入圣贤的境界。第七句:
【紫毫相光。】
“紫”色在此地表杂类众生获益。杂类的范围非常之广,刚才说过一切众生习气不同、染污不同、造业不同、果报不同,只要见到佛光都能得利益;得利益的大小,得利益的厚薄,也因众生而不相同。这里面的因缘经典里面说得太多,我们要细细去体会。第九句:
【青毫相光。】
这代表地狱,“青”色。为什么用青色来表地狱?小注里头也有说,它表地狱黑业。地狱所造极重的罪业,什么罪业极重?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的业最重...(●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能够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修学,就能够成佛作祖,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大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能行。不是这种根性接触之后,有的时候他不相信,或者是信了他不了解,了解之后不肯做;即使做的时候,疑虑重重,做得不痛快,依旧堕在妄想执著里头,他得的果报,当然就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圆顿根性的人是什么样子?他看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做事痛快淋漓,利益众生,自己清净无为,丝毫不染,是这么一个态度。第二十五:
【日轮毫光。】
这个地方也有几句话说得好,说菩萨‘从初发心,为度众生,无有懈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灭邪见戏论’,这几句话都是从境界上来说,他跟一般凡夫确实不相同。心地愈清净,智慧就圆满,对于世出世间万事万法、业因果报都看得清楚,虽然看得清楚,菩萨应世依旧是随缘,正是普贤行愿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喜欢怎么做那你就怎么做,善因感善果,恶因得恶报,因缘果报决定相应、决定不爽。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丝毫勉强夹杂在其中,这个随顺我们很不容易做到,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加一点自己的意思,加一点自己意思在里面那就不叫随顺;随顺是顺其自然,丝毫意思不加,所以佛讲经说法只是劝化让你听,你悟了你就随顺你的悟处,迷了随顺你的迷,佛菩萨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你要问为什么?这道理就深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去学习,这才叫学佛,学得跟佛一样,然后在生活里面得大自在。下面第二十七:
【月轮毫光。】
在此地表菩萨‘具智断二德,故能除五道热恼,益四众清凉。然此二轮’,二轮就是讲日、月,‘正表大士权...(●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来共同赞叹都赞叹不尽,底下讲“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地藏菩萨功德都说不尽。地藏表什么?诸位要晓得,孝亲尊师;地藏菩萨的功德就是孝亲尊师的功德。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桩事情,不付托给其他的菩萨,要特别付托给地藏菩萨?为什么不付托给观音菩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付托给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做不到,付托给文殊、普贤,文殊、普贤也做不到。付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人家孝敬,孝敬是根;观音菩萨是孝敬的发扬光大,你没有根,他从哪里发扬光大?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然后你就晓得,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孝亲尊师学起。今天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在哪里?迷失了地藏,不懂得孝亲尊师。所以一个社会的安危,一个社会的治乱,一个社会的祸福,根在家庭;而家庭的根在夫妇,世出世间教学都懂这个道理,都在这个根本上用了许许多多心血在教导,希望大家觉悟。夫妻两个结合,不是你两个人的事情,对于整个社会你有责任,你夫妇不合,你家庭就破碎,家庭一破碎,社会就动乱,全世界的人遭殃受罪,谁懂得这个道理?佛陀教育多么重视家庭,儒家的教育讲求‘敦伦尽分’,现在社会动乱,大家疏忽了家庭教育,所以整个动乱,整个灾变的来源,不晓得从哪里来,你怎么能够防范?你怎么能够救拔?一家人相聚固然是有因素,佛在经上讲人与人之相聚四种原因: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恩恩怨怨没完没了,这是事实真相。
人为什么受教育?为什么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了解事实真相,你明白之后你就能化解。纵然是一家人是报怨而来,在中国第一个模范是舜王,舜王家庭那就是报怨而来的,那不是报恩。一家不合,舜他有智慧,他懂得尽孝,能够把一家...(●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