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看破放下集第一二〇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9 15:13
標題: 净公上人讲看破放下集第一二〇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看破放下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个心,真空,这是华严境界。你真正体会到了,真正认识到了,真正得受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二卷)  2008/3/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二个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十首偈颂我们学到三、四、五、六这四首偈,讲的是真止、真观,我们在前面将天台大师的三观做了简单的介绍。接著我们看本经,杜顺和尚是华严宗初祖,他老人家就本经提出的三观叫「法界三观」,这都是於修行最重要的指导纲领、指导原则。首先修正我们一些错误的看法,实在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我们凡夫,不但是凡夫,包括二乘权教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都相当的模糊;六道凡夫的看法是全错了,不知道自己错,四圣法界里面知道错了,依照佛陀教诲在修正。我们可以这样说法,他觉悟了,他是解悟,他没有证悟,见解是完全正确,还是没有彻底放下。譬如阿罗汉、辟支佛,只放下执著,妄想跟分别没有放下;菩萨跟佛分别放下了,妄想没放下;妄想一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就超越十法界。
  十法界从哪来的?十法界从妄想来的。有妄想就有十法界,没有妄想就没有十法界;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没有执著就没有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不造恶业就没有三恶道,这个恶业的根就是贪瞋痴,没有贪瞋痴就没有三恶道。有贪瞋痴就有三恶道,有执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二卷)  2008/3/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2》)


...。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只要能够如理如法的去学习,必定证得,这就是入乃多途。
  下面说「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急要就是重要的,我们迫切想要的。八万四千法门太多了,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能让我们立刻就能契入,这是我们所希求的,我们迫切所需要的。有没有?有。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见章嘉大师,那是我一生第一次见出家人,我就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说「方老师把佛经哲学教给我,我知道佛法无比殊胜,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契入?」我就问出这个问题。刚刚入佛门,大概看佛经还不到两个月,章嘉大师对我很了解,初学如果讲止观,那这个话讲不完,他变更一个方法来跟我讲,还是止观,他告诉我:有,看破、放下。这个我听得容易懂。原来是什么?看破就是观,放下就是止,他把止观用看破放下这个字来跟我讲。当时我听了好像懂,其实不懂,这是讲真话,好像是懂。我问他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第一堂课,第一天见面。我离开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门口,拍著我的肩膀,那个时候章嘉大师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他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告诉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也真听话,真的依教奉行。
  学布施不容易,没有接触佛法真的很吝啬,那老师教了,教布施,舍,先舍身外之物。实在讲,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到台湾,自己生活非常困难,要学布施没有这个力量。我自己喜欢读书,能得一点钱财几乎都买书。买书很小气,我买的书都是自己读,别人借看我都不会借给他,为什么?因为一般人不爱惜...(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四卷)  2008/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4》)


...我用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追上,就可以赶上。我提出也很有理由,老师勉强点头同意了。所以我出家之后,依旧到台中跟老师学习,确确实实两年超过他们,不但赶上还超过。我在台中前后住十年,前面一年三个月是在家居士身分跟他学,以后出家之后,在台中跟他九年学经教。所以我这个行业是章嘉大师给我选择的,我对他老人家非常尊敬。这个行业真的是跟方东美先生指导的原则完全相同,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放下世缘一心专攻,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得到最高的享受。所以我对老师念念都感恩,如果不是老师的指导,我想我现在早都不在人间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止观二法,止帮助观,观帮助止;我从章嘉大师那里得到的是,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看得愈透放得愈多,放得愈多看得愈透。以后渐渐深入经藏,才晓得老师说的话就是经教里面讲的止观,真的是不出止观二法。为什么?「所以然者」,为什么?「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结之正要」,这说出了止是放下;这个结就是烦恼,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所以你心里头有结。早年我在台湾,我是不看电影的,但是看到那个电影广告在街道上贴的,说那个电影名叫「心有千千结」,那就是结,心有千千结。怎么样把结解开?止,止能解开,这个伏是降伏,所以止是降伏烦恼的初门。你要不能放下,你这个烦恼习气是永远断不掉的。到现在,我们学佛学了半个世纪,到今年五十七年,讲经也讲了五十年,天天在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四卷)  2008/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4》)


...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看得愈透放得愈多,放得愈多看得愈透。以后渐渐深入经藏,才晓得老师说的话就是经教里面讲的止观,真的是不出止观二法。为什么?「所以然者」,为什么?「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结之正要」,这说出了止是放下;这个结就是烦恼,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所以你心里头有结。早年我在台湾,我是不看电影的,但是看到那个电影广告在街道上贴的,说那个电影名叫「心有千千结」,那就是结,心有千千结。怎么样把结解开?止,止能解开,这个伏是降伏,所以止是降伏烦恼的初门。你要不能放下,你这个烦恼习气是永远断不掉的。到现在,我们学佛学了半个世纪,到今年五十七年,讲经也讲了五十年,天天在学,天天在看破,天天在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搞了五十年,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
  佛真正的意思教我们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从急要上来讲的。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大乘佛法所追求的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文音译,可以把它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这是学佛人希求终极的目标,翻成中文叫「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法追求的是智慧,不是别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所讲的五句话当中的第三句,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本自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现在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四卷)  2008/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4》)


...,这些万法是假的,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有,但是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般若经》上所说,你必须要知道。因为你知道这个,你自然会放下,根本不存在,幻有,妙有,你自然就很乐意的像诸佛菩萨一样,自然放下了。
  真正懂得透彻的,他一下就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一时放下,那就立刻成佛。所以从理上讲,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之间,念头一转变就成佛了。有人做了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做了样子,一下放下了;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也是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这一放下就成佛。所以凡夫成佛不难,难在看破,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佛法是知难行易,我们一般讲行难,它不是的,它知难行易。为什么?放下就是,放下执著就成阿罗汉,放下分别就是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了,这是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清楚自然放下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五卷)  2008/3/18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这是二住菩萨。十首偈颂从第三到第六,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要领,我们把这四首偈念一遍:
  【观察於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四卷)  2008/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4》)


...与佛性相融,回归到佛性。「不可得思量」,思是起心动念,量是分别执著,这统统都放下了,自然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末后一首是说利益,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利益: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你的烦恼就断了,实际上烦恼不是真的断了,烦恼变了,变成智慧,变成菩提。所以说是烦恼减一分,智慧就长一分,烦恼断尽,智慧就圆满了。这四首偈是佛教里头,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十几个宗派、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这四首偈我们很认真的在学习,用了很长的时间,「三观」我们学过了,现在我们学「真止」。首先要有个概念,止观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观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
  《注维摩经》说,罗什大师讲的,「始观等系心一处」叫做止,这是讲开始修行。那到底是先修止,还是先修观?实在讲这没有一定,止里面有观,观里头有止,止观不二!如果烦恼障重的人要先修止,所知障重的人要先修观。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在楞严会上,世尊讲的还不到一半,《楞严经》十卷,第三卷讲完阿难开悟了,起来赞佛。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阿难是须陀洹,须陀洹听懂了,阿罗汉没听懂,这是什么原因?阿难尊者所知障轻,所以闻法他容易听懂,虽听懂,烦恼放不下,习气很重。这种情形我们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得很多,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你懂不懂?懂,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五卷)  2008/3/18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5》)


...能去想像,为什么?你一动念头就错了。所以我们在前面这经上念过,「迷唯一念」,你怎么迷了?迷了自性,就是你起了念头。你一念才起,你就迷了,你就是凡夫。「悟止一心」,什么叫开悟?那个一念没有了,你就开悟了。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开悟的人没有言语,没有起心动念,这个难,太难!难的原因是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迷了,念念迷、时时迷、处处迷,从来没有省悟过,养成这么一个习气,把迷当作悟。什么叫悟?不知道,佛怎么讲法也听不清楚,也听不懂。这个事情,我们真的要修行,你就不能不知道。
  「止观」里面有个很简单的解释,我们一定要知道,止是伏烦恼的最初方便,观是转烦恼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怎样转烦恼成菩提。观是智慧,就是看破,止是放下,止是定,观是慧,成就定慧才能够自利利他。所以修行,看破放下就非常重要。看破放下的基础都是要懂得诸法实相,这是三止三观里面叫「体真观」、「体真止」。体真观,体真止,你看你要体会「真」,真就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止观就得力,看破放下就容易了。我们今天看破放下会讲,做不到,什么原因?就是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起心动念自然随顺烦恼习气回不了头来,这个事情麻烦。华严祖师大德们,从初祖杜顺和尚到清凉、到宗密,他们不但对教义通达,对诸法实相真正明了证得,他们把这些经验心得写成文字传给后代,我们得到了,这真的叫宝,三宝里面的法宝。得到之后你要认识它,你要知道它的价值无比的尊贵,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入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华严境界。所以杜顺和尚教我们怎么样还源,这个还源就是回归自性,再说得浅显一点的,宗门讲的话,「见性成佛」。我们要不要?要见性成佛,那就得要回头,从染污回过头来,从世俗回过头来,要向真,要回归到真如本性。
  这个「止观」就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五卷)  2008/3/18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5》)


...冤枉!你哪有能力扭曲外头现相,不可能,是你自己产生了个错觉。这叫什么?叫自作自受,六道从哪里来的?自己变现的;三途从哪里来?也是自己变的。就跟晚上作梦一样,梦从哪里来?梦是你自己变现的,不是外头有个人给你梦,把你带到梦境里,没这个事情。真的一切是自作自受。明白人永远住极乐世界,糊涂人永远住六道轮回,就这么回事情。
  晓得这个,我们就相信佛菩萨他所说的是真话,决定没有错误,我们对他要生起信心,要依照他的教诲去学习。他教给我们什么?戒定慧,戒是什么?戒是他修行证果的经验,他是这么修成功的。这里面就有止有观,法门再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离不开这个总的原则,总原则就是止观。止观就是定慧,就是看破放下,这比什么都重要。你能放下,你才能得定,得定才能开智慧,那你自己得度了;自度而后你才能度人,自己没度不能度人。怎么度人法?看释迦牟尼佛你就明白,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是帮助我们的,每个示现都是帮助我们觉悟,都是帮助我们回头。
  佛是什么?首先要知道,佛是法性,你看大乘教里面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法性,法性就是法身,能生所生不二,能现所现不二,真的是不二。为什么不二?生灭同时,能现所现同时,能变所变同时,能现能变、所现所变同时,事实真相。你才晓得是因缘所生。现相呢?现相是「因缘假和合之法,体为性空」,体是性空,事当然也不是真的,哪有真的事?体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五卷)  2008/3/18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5》)


...,果报都在地狱。你想想地狱,是什么滋味?古人有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有道理的。佛门无论是出家或者是在家居士主持的道场,都是正法道场,如果把正法变了质,变成邪法,这个罪多重!怎么叫变质?没有戒,没有苦行,没有三皈,没有六度,没有三福,没有六和,那就不是正法道场。「我没做错」,没做错,你没有把正法扶持起来,这个罪名就不得了,这个罪名就是阿鼻地狱。所以护持道场是真菩萨,不是凡夫,这不能不知道。所以夏老提出「真干」,简简单单两个字,真干是什么?佛所教导我们的,我们要真正把它落实,就这个意思。佛的教诲太多,从哪里做起?你要抓住纲领,最重要的纲领就是止观。该放下的你要放下,该看破的你真看破,这问题就解决了,那是总的纲领。
  《寄归传》里面也给我们提出两句,它说大乘修学不外乎两种,一种中观,一种瑜伽,这是讲到真正学佛。当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时候,也是提到这两种。那个时候我亲近他老人家,他四十多岁,我二十六岁,方老师大概大我二十岁的样子,我父亲一辈的人物。他对於佛学的造诣还没有达到高峰,所以他介绍给我的时候,「佛经里有哲学也有迷信,真正纯粹的哲学是性宗、相宗」,性相两宗是纯粹哲学,所以他把这两个介绍给我,《华严》是属於法相宗的,法相宗有六经十一论,《华严》是六经之一,对净土不谈。但是方老师到晚年七十岁之后不一样了,大乘佛法他完全融入。他这个人一生值得我们学习,用功,真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七卷)  2008/3/2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7》)


...不是说我这样说了,你相信,这个目的就达到了,没有。那是佛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所以佛对我们的要求「唯证方知」,这就是科学精神。佛给我们说的事实真相,我们自己要证实、证到;你自己没有证到,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他是佛、是菩萨,你还是凡夫;他没有生死,你还是有六道轮回。佛不欺骗人,唯证方知,怎么证法?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门径,八万四千还不止,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么多法门,它有总的原则、总的纲领,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这一点不知道,法门虽然多,你还是不得其门而入,这是事实。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就是止观,真止、真观。
  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看破、放下」。我是初学,他跟我讲止观,我听不懂!所以他把名词变一变,让我们初学的人听到也觉得不难,看破就是观,放下就是止。从哪里入门?两个都可以入门,可以从看破入门,也可以从放下入门,各人根性不相同。佛当年在世教学也常说,烦恼障重的人要从止门入,从放下;所知障重的人要从观门入,从看破入门。所以说每个人根性不一样,如果你用错了,你烦恼障重,你不从止门下手,就是不从放下下手,非常困难,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功夫不得力。如果所知障重、烦恼障轻,你要从观门入手才得力。古大德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出的示现,实在讲就是现在人所提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他做什么、他示现的什么,我们要知道,就是给众生做个好样子,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它做出来给你看。在事上讲它是活的,活活泼泼,一点都不呆板。为什么?这个示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所以佛没有定法教人。这就跟大夫一样,给人治病没有一定的处方,你是什么病,诊断之后给你开处方,这个方子对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八卷)  2008/4/7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8》)


...吗?还是假的!你要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说你要不要放下?自然放下。
  所以「入五止」,第一个昨天我们学的,「照法清虚离缘止」,照是照见,照见就不是我们眼见的、耳闻的,我们眼见、耳闻是错觉,是六识在做主。眼识分别,耳识分别,意识里头末那执著,我们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就是用的是意识心,全都错了!这些东西,我们真心里头、心性里头完全没有。所以六道凡夫是错用了心,不知道事实真相,如果真的明白了,见到法,法是万法,能生万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清净的,从来没有染过。染是什么?你自己以为染了,事实没有染,自己以为染,执著真的染了,你麻烦了。所以了解之后,能缘、所缘就放下了。五止这条最重要,这条是根本,所以看破就非常重要,你不能看破,你就不会放下;你要真看破了,自然放下。
  第二个「观人寂泊绝欲止」,后面这四个止都是第一个的枝叶,像树一样,第一条是根,这都是这棵树的树干、树枝。这观人,观人从哪里观?观人好观,观自己很难,自他是一不二。看外面别人就看到自己,这是个有智慧的人,聪明人。佛经里面常讲回光返照,看到别人马上回过头来想自己,别人是我们一面镜子,你才能修正你自己的行为。修行就修正,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意业;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的动作,我们接触大众,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形象是身的行为。所以叫身语意三业,意是起心动念,这个三业,身口意三业行为错误了,怎么错误?违背了自性,违背了实相,就是真相违背了,那你得要把它修正过来。因为违背,我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0卷)  2008/4/9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0》)


...漏尽,这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而且这个能力非常广大,眼见,你见的多远?遍法界虚空界,能见过去、能见未来,没有障碍,你耳的听力也是如此。现在变成隔一张纸都见不到,这什么原因?就是你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障碍。你本能有没有受到障碍?没受到障碍,妄想分别执著确实没有伤害自性,也没有伤害自性所现的法相。所以妄想分别执著不是真的,是假的,你以为它是真的,它就造成障碍;你要不以为它是真的,它一点障碍都没有。
  我们今天要学的、想得到的、想成就的,自己就很清楚、很明白,方法没有别的,方法就是放下。从什么地方放起?从日常生活把违背自性的习气要慢慢的放。有很多同学问我,从哪里下手?我也曾经请教过老师,老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布施的意义非常广、非常深,一般人听到布施以为就是施财、施钱,这个意思太小了。佛在经上讲,财有内财、外财,内外都要施。外财是你所有的,你现在所拥有的,不要据为己有,要布施给大家去受用,给一切众生受用,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坚固的我执放下,这是个方便法。如果什么都拥为己有的话,你的执著就太严重,很不容易放下。然后要懂得布施内财,内财是什么?是智慧、是德行、是能力,就是今天讲为大众服务,佛法讲为一切众生服务。弥勒菩萨给我们做的示现,为什么我们今天所有寺庙,中国寺庙,你一进门,你头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布袋和尚),把他放在当中是什么意思?...(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0卷)  2008/4/9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0》)


...办事。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教我们,所以放下要知道是心地上放下。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杜顺和尚第一句就教我们「自性清净圆明体」,跟六祖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第一句话完全相同。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跟杜顺和尚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桩事情,同样的境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知道能大师成佛了,杜顺和尚也成佛了,佛佛道同,没有两样。
  我们中国老祖宗真的是佛化身再来的,怎么晓得?我们在《大学》头一句见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们想想看,明明德跟自性清净圆明体、跟本来清净是不是一个意思?如何能够回归到自性,老祖宗教我们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顺序来修,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放下、看破。杜顺和尚说得详细,先「显一体」,再给我们讲「起二用」,这两种作用都是自然的。第三个是三种周遍,三种周遍都是举一尘做例子,一尘周遍法界,一尘出生无尽,一尘包含空有,举这个为例子。再「行四德」,然后才讲止、才讲观。由此可知,如果真的说止,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放下,那前面的四德就没有了。特别是四德「普代众生受苦德」,代一切众生受苦。我们要想学佛,要想行菩萨道,代一切众生受苦,一切众生给我们的苦都要接受,没有反驳的余地,老老实实接受就是。能接受就能化解自己的业障,消自己的业障,增长自己的福慧。别人冤枉我们了,要不要受?要受,那个消业障、增福慧更快,业障消得快,福慧也增得快,冤枉。如果真的有过失,那...(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二卷)  2008/4/1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2》)


...相对的,是习性,因为本性没有相对的,有相对就不是本性,这点我们要能体会到,要真正去下功夫。所以我常常讲,要从内心深处把对一切人的对立、对一切事的对立、对天地万物的对立要化解,为什么?性德就现前。只要有对立,麻烦就来了,对立里面决定是明显的分别执著,只要有对立就很难超越六道轮回。要知道烦恼、习气、染著根本就没有,自性清净心里头哪里会有这些东西!这东西从哪来的?就是一念不觉,从分别执著里头生起的。一念不觉、分别执著,自性里头也没有,自性清净心一尘不染。我们的功夫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就是,你本来是佛,放下就是。「入五止」我们就讲到此地。
  底下再看下一段,杜顺和尚的「起六观」,这是致知、这是看破,很重要。「六观者,即依前五止而修,即止之六观也」,这句话说的非常重要。即止之六观,就是说明看破从哪里来?看破从放下来的,你真放下就看破了,你不放下你就没有办法看破。第一个是「摄境归心真空观」,下面是简单的解释。详细的在这本书上,我们没有照这个书讲,照这个书讲时间太长,这个书里有详细的说明,我们这就很简单,就这书的摘要、提要。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什么是妄想要搞清楚,妄想是起心动念,放下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外面事情知道吗?知道得更清楚,你把事实真相全看到了,一切法的体、相、理、事、因、果,我们把一桩事情归纳这六大类。它的体性,它的现象,事是活动,它的一些动态,这些动态的原理原则、因因果果,没有一样你不清楚。如果你起心动念,就统统都障碍住了。这好比什么?所以佛常用水做比喻,水没有染污,水干净,没有波浪,水是平的,水像一面镜子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二卷)  2008/4/1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2》)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