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李越老师主讲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7-1 18:17
標題: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李越老师主讲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105-126)》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李越老师主讲 (第一一一集) 2013/4/6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111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看《论语》当中的这段话,刚才我们讲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是畏惧的意思。「勇而无礼则乱」,勇敢而无礼就会乱。接下来,「直而无礼则绞」,一个人很直,一个人很直好不好?很好,直率。但是假如失去礼节的话,这个绞就是对人会产生一种伤害,一种杀伤力,就会一句话说完,别人很难过,我们自己还不知道。透过这段话我们就了解到,您看恭、慎、勇、直是好的美德,但没有以礼节之就变成缺点了。所以礼就是告诉我们尺度和分寸,不可以过,也不可以不及。
比方说孔老夫子有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就问老师一个问题说:「闻斯行诸」,就是听到一个道理,我要不要赶快去做、去行动?孔老夫子就说:你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就去做,意思就是说太莽撞了,你家里还有父亲、还有兄弟,怎么可以都不去考虑他们的存在,你要考虑。接下来又有一个学生,子路就出去了,又进来一个学生叫冉有,冉有也问老师这个问题说:「闻斯行诸」。孔老夫子说:你听到一个道理要赶快去做,不要想前想后,不要深思熟虑想那么久,立即就去做。这个学生又出去了。旁边一个学生叫公西华,他就看得蒙了,很纳闷,两个学生都问一个问题,可是老师的回答却不一样。孔老夫子懂得因材施教!因为子路性格就是很勇敢、勇猛,因为勇敢勇猛往往可能考虑问题就不够全面周详,可能那个行为一出去就会乱了方寸。恰巧这个冉有,什么事情,可能别人都做完回来了,我举例,当然我们不能去评价夫子的这些弟子们,就是生活中我们看到,人家可能这件事都做完回来了,他还在那里考虑,拿捏不定主意,思前想后,没有去做。所以夫子面对冉有这样的性格,就说要赶快去做。公西华就会疑惑,为什么问的问题一样,回答却不一样?您看这里是不是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学圣贤教育,道德仁义,一定要学礼,没有学礼,我们做事情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就非常缺乏应对进退的这种分寸和尺度,可能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失误,可能就会带给别人压力、麻烦甚至伤害,往往都是好心办坏事。所以你看我们这样了解了,就知道学礼多么重要,就是让我们要人情练达。「人情练达皆文章,世事洞明即学问」,这个就是大学问,需要我们一生去下功夫、去努力,不是我们这么一听了一堂课,可能我们就懂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观照、去磨练,待人处事接物情理法圆融,你时时懂得拿捏那个分寸,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和谐、就会圆满,我们就不会很懊恼。往往觉得我的存心也不错,我做的这件事也是对人有利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这就是不懂礼、不知礼所造成的原因。所以透过我们不断去深入,我们就知道学礼是太有必要了。
我们再继续来看,『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教训」是家庭教育,「正俗」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假如没有礼的话,它就不能够完备,不周详。您看我们家庭教育教什么?《童蒙须知》、《弟子规》,《养正遗规》里面这些「童蒙养正」的内容,包括《朱子治家格言》,我们周一在学的《了凡四训》、《颜氏家训》。我们看看里面的内容,是不是都在教我们礼?都在教礼。社会教育也是要六德、六政、六艺的学问。您看都要以礼来完成,失掉了礼,这些教育也不圆满。歌舞戏剧都是表达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是都要以礼的尺度、礼的方式来去呈现和完成。
再来,『分争辨讼』。人与人产生了纷争、辨讼,都是利害、得失产生的。发生这些纠纷,人事的纠纷,要嘛就是强凌弱、暴侵良,这些现象产生,或者见解不同,发生了这些纷争。假如没有礼作为标准,我们就很难去判决,你就不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没有这样一个是非标准就很难判决。所以就制定礼这样一个标准,让我们懂得了是非、善恶、好坏,而这个标准一定是符合道义。为什么叫礼义、礼义,礼和义往往都连在一起,它一定是符合道义、符合道德。
再接下来,我们看『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个「定」就是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的关系要定出他的尊卑长幼。我们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高为尊,地很矮为卑,所以定了乾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样定下来,我们就明白了,这个干代表什么?代表一种领导力,所以它为尊;这个坤代表柔顺,它具有一种柔顺的力量,所以它代表的是服从,它代表的是卑。用天地来譬喻,其实不是譬喻,也就是我们人类的秩序,还有我们定出的尊卑长幼的秩序,它是藉由效法天地。「礼本于天,效于地」,都是按着天地自然的法则,来定了我们人伦的秩序。父亲尊,儿子卑;领导尊,下属卑;男尊,女卑。这个尊卑不是说我们人格不平等,不是的,是我们处的这个地位,你处在这个位子,它一定有尊有卑。这个尊卑它是变化的,今天我在家里做父母,儿女是卑,我就是尊;我到了单位,我有领导人,我就是卑,领导就是尊;我回到家,见到父母,父母是尊,我是卑。我们这个尊卑是在不同的伦理关系当中,不断的来变化我们的角色。我们知道了尊卑的道理,长幼的道理,上下的道理,各守本分,天下就平安,否则就混乱。父不父,子不子,孝道失掉了。做父亲的不知道慈,做儿子的不知道孝,您看父子有亲就达不到。父子有亲是性德,是爱的源头,因为我们没有遵循尊卑长幼的秩序,尽各自在这个位子上的本分,人伦关系就混乱,人际关系就产生矛盾。
所以我们学圣贤教育,我们常常就要想一想我这个身分,我的本分应该尽哪些?比方说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就是我们要尽的本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现在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做妈妈的本分应该是哪些?具体的是要做好哪些事,才尽了妈妈的本分?我做父亲的尽本分,哪些是父亲应尽的本分?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没有仔细去想,我们所有的教诲、道理都变成了口头禅,它就不能落实。我做儿女,我要尽哪些孝道的行为,才是尽了本分?我们清不清楚?如果我们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去笃行,不能够产生实修实学。所以,你看到一个单位,你要就职,都要写出你的岗位、职责,就是把你的本分要界定清楚。我做领导人,哪些本分要尽的?你清楚了,按这个做,慢慢、慢慢我们就可以上轨道。你做什么角色都要去思考。我们往往一个人身担着多种角色,是不是?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思考之后一条一条去力行,这个叫实修实学。久了之后,我们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那个分寸拿捏不一样了。对待父母,对待长辈,刚才我就一下到我们的二楼,进去我们共学班,因为大家刚才都听了桥木和梓木的故事,大家本来都坐在那儿,一看到有长辈过,或者年长一点的过,大家都站起来了,就马上用在生活上,习惯了之后,这个德行就会内化。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学礼,在不同的人伦关系当中,我们要去练,练久了它就内化成我们的德行,我们的心灵境界就提升。否则我们学久了,我们会生烦恼,为什么?觉得学了为什么进步这么慢?家人不认可,朋友也不认可?是因为我们学得高、学得大,是因为我们没有脚踏实地去落实,原因就出在这。没有脚踏实地去落实是原因,我们没有认真的去深入义理,或者我们没有认真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去好好的反观内省,我应该怎么做?所以往往我们学东西就会流于一个表层,比较学得肤浅。这是我们今天学传统文化容易产生的一些流弊。所以这里您看,它都要定尊卑长幼的秩序,如果没有礼,这些定不了的话,都一般大,儿子可以拍父亲的肩膀,可以搂着父亲的脖子,可以叫名字,您看他的恭敬心从此失掉了,这个就很可怕。所以一切的礼都是让我们的德行得到长养,让我们的性德得到彰显,能够降伏我们的习气毛病。所以礼不是约束我们,礼是来成就圆满我们的德性,因为礼本乎天性,礼本来就是性德,是我们本身拥有的。
再接下来,『宦学事师』。这个「宦」是指的做官,我们做官要不要学?要学。做官要学的很多,要亲民,要尊上,要尽忠职守,要忠心耿耿,还要用礼乐教化人民,可能还要学习六艺,过去的士人都要学六艺,为官一方,教化百姓,所以说宦学事师。「事师」就是我们要亲近老师,向老师求教,要不要礼?要礼。您看拜师礼、侍侧之礼,侍侧之礼就是左右侍奉老师的礼,要学。还有问道之礼、谢师之礼,我们最了解的还有一个束修之礼,你求拜老师的时候要送十条干肉,束修之礼。您看这个都是礼。是不是老师需要十条干肉?不是的,老师不是说需要这个干肉,是藉由这样的礼节,表达对老师的这分恭敬,真诚的态度。你有了这个态度,你才可以接受老师的教诲。说实在的,假如今天我们所拜的老师不行,可是我们自己拥有和具备这种诚敬恭敬心,我们都会成就。为什么?因为心态决定命运。你有了这分心境,你和性德相应,我们修学不就是朝着圣贤之路的方向去迈进吗?「圣与贤,可驯致」,因为你的恭敬心跟性德相应,老师不行,你都会成就,你可能将来超过老师。所以你看亲近老师,你要有礼。
再接下来,『班朝治军』,也就是朝廷的官品位都有阶级的,还有包括军队的纪律,都要以礼而行之。我们看古代的电视片、电影,我们就会看到臣子上朝,文官武官,哪个在左,哪个在右,都是有礼仪规定的,按着他的官职大小等级站下来。假如没有仪礼来设定这样一个秩序和标准,您看朝廷里也是一片混乱,朝廷都混乱了,怎么样去治理国家?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官职任命,官职上任之后,包括颁布刑法,实施这些政令,一定也要依礼而行。假如没有礼就失掉了威严,失掉了威严,没有了威严、威仪,您看这些政令,也没有办法再去实施。
再接下来是『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指古时候进行祭祀天地鬼神、祭祀祖先的这些仪式,我们看到那个礼仪形式都非常的盛大,都有那些歌舞乐结合在一起来表达,表达对天地的这分感恩,至诚的感恩心,对祖先的那种恩德的追思。如果失掉了这些礼节,天地祖先他们没有办法感应道交,我们说至诚感通,失掉这分真诚恭敬,他们也没有办法来享用,不能表达我们这分诚意。当我们有这样的一分诚意,鬼神来享这些祭品,他们才能够享用。您看这些礼可不可以废?可不可以减?不可以。比方说,您看我这里有一些图片,这些祭祖大典是不是都有礼仪的这些表演程序?您看是不是都有这些舞乐来表达人对祖先的这分至诚的恭敬、怀念、追思和感恩,在祭孔的时候。这些都失掉了,我们都需要去学习。还没有机会能够亲临现场,在祭孔的时候。这两天清明节,应该很多地方都有祭祀祖先的礼仪形式和活动。您看参加一次这样大型的祭祀活动,我们的心灵都会得到一次洗涤和震撼。藉由大型的这种礼仪形式,都是一种教化的方式和手段,其目的都是让我们人心向善,人心归于正途,能够断恶修善,起到这种教化的目的和作用。
所以这里有一段话叫,「道德非礼不能落实,心性非礼不能修养」。我们谈心性,没有礼就变成玄学,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往往有很多人在谈一些修行的问题,你不听还明白一点,等你听完你就胡涂了。为什么?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很玄妙。但是它对我们自身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有没有帮助?好像摸不着头、摸不着尾,所以说道德一定要有礼才能落实。我们今天讲要孝,一定就是《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您看这样就落实了。「学识非礼不切实用,事业非礼不能建立」,一个事业你如果没有礼,你这个单位没有规章制度,乱成一团,没有定位、定性,没有一个目标方向,没有建立共识,没有规矩,这个事业就做不起来。「社会非礼不能安定」,您看这个社会一定要有礼,有交通规则,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都要有这些规矩。你到银行取钱要一米线,干什么都要排队,都不能有非礼的行为,社会生活才能够保持它的安定。方方面面都有礼。「国家非礼不能强盛」,国家礼失掉了,它就不能强盛,因为人民的素质就在下降。
我们刚才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这个教最重要的是礼教,礼乐教化。在《礼记.曲礼》当中也有一段话,「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猩猩能言,牠是动物,不离开牠是禽兽。鹦鹉能够说人话,牠还是飞鸟。我们今天人无礼,但是会讲话,我们人有人的外表、相貌,讲的也是人的话,但是我们失掉了礼就跟禽兽差不多,没两样了。所以我们今天首要学礼。所以这里讲,「夫礼之于正国也」,我们把它读诵一遍,预备起:「夫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我们讲治理国家礼就像什么?礼就像那个秤,它能够秤物品的轻重。您看这就是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在轻重上,人们就不可能去欺骗人。又像什么?绳墨。绳墨是来量他的曲直,有了绳墨人们在曲直上就不能够欺骗人。规矩是用于方圆,规是圆,矩是方,有规有矩才是方圆。这里有一段话,我们可以去感受,「绳墨以求直线,秤以求轻重,规以求圆,矩以求方,此为基本之器,由此基本之器,方能成就万器」,有了这个基本之器才能够成就万器。所以我们看一下万事万物,是不是都有它的规矩?有它的标准,有它的尺度。我们今天用的任何一个东西,我们坐的椅子,我们用的桌子,我们用的一支笔、本子,凡是我们生活中用的东西都有它的规矩。所以我们做人怎么可能没有规矩,不异物品乎?也就是说我们做人连物品的德性都没有,那是不行的。所以做人就要有规矩,治国亦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礼之功用」,在我们的二百二十八条,二百二十八条我们来一起读诵一下,「夫礼者」,预备起: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这个礼它的功用其中之一,就是它定了亲疏的关系,定了对事情的嫌疑做出一个规定,『别同异,明是非』,我们一条一条的去理解。我们人讲要博爱,但是这个博爱一定由内而外、由亲及疏,所以礼它就制定了我们人与人之间亲疏远近的关系。古时候用什么定?用丧服的五服就定出来了。家里的亲人往生、过世了,您看穿的丧服就可以区隔开来他们跟亡者的关系,那个就是五服。我们看到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叫五服制。跟这个亲人关系最近的直系亲属,他穿的那个衣服,我们讲的披麻戴孝,很粗的,愈粗代表他跟亡者的关系愈亲近,表达这个时候的那种悲思,就透过这些衣服就体现出来。愈跟他的距离关系远的,穿的衣服就会细一点,质料就没有那么粗。它是根据这个,把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区隔开来。
为什么要定亲疏远近的关系?因为我们中华民族非常注重血统,要保证他血统的纯正和他的优良,所以他要定亲疏的关系。定了这个关系,就规定同姓不婚、同族不婚,亲戚之间不能通婚,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就是为了保证血统不绝,血统保证他的纯正。因为亲近或者同族结婚,孩子生下来,他的智力、体力都会下降,我们现代的科学、医学也测定出来了,我们古人就拥有这样的智慧。我们人种的质量下降,这个民族就没有办法绵延,我们的文明就没有办法承传,文化也会随之衰亡。您看定这些制度,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真的是叫百年、千年、万年大计。所以我们古人他看得非常的长远。这个就是血统不可弱。再来,血统不可绝,就是嫡子继尊,也就是正妻所生的孩子来继承整个家族的这条血脉,代代这么传下去。
再来是血统不可混,就是异族不婚。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如果嫁到了美国、法国、西欧这些国家,嫁过去之后生的孩子;她也许是嫁给了那里的华人,可能嫁给了那边的外国人,您看生的孩子,是不是他就会产生了变化?他接受了这种西方的教育,他虽然长得是一个中国人的样子,但是他没有中国人的文化了,没有那分精神的东西了,只是有一个样子,那这样文化就会慢慢、慢慢失掉。所以您看中华民族为什么注重这些礼的规定?就是保存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能够福荫子孙,代代承传,福荫子孙,让它不要断绝。当我们定了这样一个亲疏远近,自然而然是由内及外、由近及疏,让我们知道其爱有根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所以爱有根本,从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开始,推己及人,将这个爱可以发扬光大。它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再接下来,『决嫌疑』。「决嫌疑」,就是人的动机是纯正的,可是往往因为畏惧嫌疑而又不敢为,所以就用礼把它定下来,定下来让人们各尽其情。我们这样讲,还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和形象。「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就是一个具体的。您看这个就是用礼定下来,也就是告诉你,你到了瓜田可千万不要系鞋带,你只要一系鞋带,瓜地里的瓜农看到了,你在干什么,偷我的西瓜?那惨了,我们这个时候要解释说,没有,我在系鞋带,人家相信吗?不会相信,是不是?可能过去一顿拳打脚踢,修养好的就原谅我们,是不是?您看,我们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是不是?所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你在李子树下,我们说苹果树下,所有的果树下面,你戴个帽子在那里整帽子,远远的看,人家以为你在偷他的果子,是不是?你也说不清。两人不看深井,有没有?这都是礼的规定,这么一规定,我们就知道,到哪一个环境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我们就很清楚了。就不会让别人因为我们的行为而起了嫌疑,我们自己也招惹了祸害,也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是不是?您看这些礼要不要学?要学。用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财务室能不能进去?您就千万不要进。那个办公室没有人,你要不要在那里待?别人家门开着,房间里没有人,你要不要自己待到那里?刚好一落的钱放在茶几上,刚好银行取出来少了二百,结果人家说你在我家里待了十分钟,一定是你拿了。你能讲得清吗?所以我们懂得活学活用,用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不让人起嫌疑。男女在一个房间谈事,就把门开着,不要让人家讥嫌。这些都是怎么样?保护我们的清净心,也护持别人的念头。这就是礼教给我们的这些道理。
再来,「别同异」。别同异就是事同,情不同,或者情同,事不同。如果把它视为一例的话,可能就会失去了道义,就是这个事情不能混在一起谈。这样讲还是理,我们还是说不清,举个具体的例子。比方说家里没有儿子,结果认了一个儿子,上了户口,得到了法律的许可。这个是什么?继子。可是如果我们又不守礼,不守道德,在外面又生了一个私生子。一个是亲生的,一个是继子,请问哪个孩子是正当可以继承你家业的人?因为我现在国家的法律,我也不是很清楚,应该是哪一个?继子。你们都清楚,应该就是继子,他是正当的继承人。为什么?这个就是维护道义,维护正义。所以古人非常强调正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分正,纲常立,纲常才能立起来,人们在一起生活才有道义,才能倡导正义,否则就乱套了,伦常乖舛。我们这样就来了解礼它就是别同异。您看都是儿子,可是反而亲生的不能继承,继子可以继承,因为这是按着礼的要求,正当行事。非礼的行为,他就没有名分,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永续安定,人与人之间的和乐美满。所以礼是护法神,是保护我们的。
最后一条还没讲,『明是非也』。我们刚才讲,礼就是理,这个礼就是道理的理,「礼者理也」。所以明辨是非,只有理才能够明辨。可是这个理又很抽象,所以要用礼来明辨是非善恶。所以就有什么?规定,诸如手续、仪式、典章、程序,皆以这些方式来表现出它的是非、好坏、对错,用这个来判别,「明是非」。这个就是礼所发挥的作用和功用。
我们再接下来学习一条,我看是在二百三十一条,我们来把它读诵一下,「昏礼者」,预备起: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我们看『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我们中国的古代,一个人出生之后,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结婚的时候要行婚礼,一个人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要行丧礼,之后还有祭礼,邻里乡党为了体现尊老敬老的这种风尚,又有乡饮酒礼,臣子拜见天子又有朝觐礼,诸侯之间往来又有聘问之礼。所以古时候人的一生叫礼义人生。一生当中每一年都会参加很多的这些礼仪活动,所以叫礼义之邦。这个婚礼它告诉我们,在《礼记.昏义》当中告诉我们婚礼的目的和意义是要「合二姓之好」,两个不同的姓氏和合在一起。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你好、我好,两情相悦,过这种小家庭两个人世界的生活,不是去追求什么浪漫的生活。在古时候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是上要事宗庙,要祭祀祖先,追思祖先的恩德;下是要绵延后代,传宗接代,要教化子孙,让他们能够时时记住祖先的教诲,把祖先的家道、家风、家规、家业能够代代承传下去,绵延不绝。您看,夫妇两个人成家之后,他是担负着这样一个家族的责任,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责任。您看这个责任多么重大。我们看似两个人,每一家庭都是两个人,都承担这样一个责任和使命,民族的文化就会绵延不绝,就会发扬光大。如果我们都是谈情说爱,要去追求自我的享受、浪漫,那这个文化就断在谁的手里?断在家的手里。
所以中国古代的家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相当大,因为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家庭当中完成,家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摇篮。他一切的道德基础、根基都是在家庭扎下去,这些礼教、规矩都是在家庭扎下去。中国古代的大家庭,一般都是五代同堂,多则上千人,少则也一二百、二三百人。所以那个时候齐家,齐的是这个大家,家齐国治。因为每一个家庭都那么和睦,上百口、上千人和睦相处,自然而然社会就安定。所以过去做官的很轻松,天天作诗、写书,可以走访名山大川。为什么?家庭承担了所有的教化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全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送到社会,送给国家,他就能够承担社会国家的一分责任,您看民族就兴旺了。现在我们三口之家,也没有办法和睦,是不是?因为家道失掉了,因为我们都是以发财为主,以利为利,一切向钱看,您看这个就很麻烦。
所以说我们看到婚姻是有这样的作用。所以过去的古圣先哲、古圣君王他们非常重视婚礼。重视婚礼,是因为『男女有别』,而后夫妇就会有义。男女在家庭的分工不同,各尽他的本分,就是刚才我讲的,明了了自己的本分。过去古人是男耕女织,一个承担家庭经济的责任,女性反过来,专注于相夫教子,把一个后代培养好,那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男女有别各尽其本分之后,夫妇相处和睦,相处有道义,承担应该尽的本分。『夫妇有义』,和睦相处,自然儿女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庭成长,人格就健全,自然而然儿女跟父母的关系,就会特别的亲密、特别的亲爱,父子就有亲,不会有今天所谓的叛逆,叛逆期。因为他是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成长,所以他的内心人格都非常健康。
『父子有亲』,就是他的性德一直能够得到一个保持,让他最纯净纯善的那分性德能够保持下来。那有这分亲爱,他到了单位去工作,无论做君还是做臣,因为有跟父子互动的这些礼,养成了他对父亲的那分尊敬、那分敬爱,自然而然他到了单位就会去尊敬他的领导,领导也会懂得爱护他的属下,所以君臣就有正。我们刚才讲到,「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其实这其中我们讲到决嫌疑的时候,我们刚才讲到为什么父子会亲?父亲为什么能够在家庭有这样的一分尊严,是因为也有礼的规定。比方说祖可以弄孙,父不可以弄子。什么意思?就是爷爷可以跟孙子承欢膝下,可以享受那分天伦之乐,可以在那里玩耍。但是做父亲的跟儿子就不可以,为什么?因为做父亲的在家庭承担一分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他时时要表现出一种威严和尊严。如果今天我们做父亲的失掉了这分尊严,孩子他就会造次,他就会轻慢。我们今天做父亲的跟儿子女儿很亲,结果儿子又可以骑在头上坐大马,还可以啪啪给父亲再搧两个嘴巴子,爸爸还很高兴,来再打一下、再打一下。您看父亲的尊严、威仪失掉了,孩子的恭敬心也因此而遭受了什么?最大的损伤和破坏。我们要是不懂这些道理,不明这些教育,最后孩子将来长大出了问题,我们在那里抱怨、悔恨就来不及。
所以「圣人因严以教敬」。母亲给人感受的是慈爱,做君王给人感受的是尊严,而唯有在父亲那里既能得到这分威严又能得到慈爱。所以他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我们说母慈父严,我个人的感受是我父亲就很有威严,我们从小家里的孩子看到父亲都怕,母亲就很慈祥善良。一个人生在这样的家庭,您看他都学到了,学到了慈爱,学到了柔顺,又学到了那分尊严,他的人格才会健全,他的品德才会全面。所以我们今天做父亲要切记,你跟孩子没大没小之后,他不把你当回事,最重要的是他的德行受到了伤害,养成了坏的习惯,轻慢、傲慢的行为态度,那将来走向社会就要吃亏。
所以刚才讲到,一个是父亲不可以弄子。您看这个礼还有规定,媳妇可以到公公的房间问疾,公公不可以到媳妇的房间去探望,它是有礼的规定。子长母可以抱,女长父不可以抱。女儿长大一点,父亲不能抱,这个决嫌疑;儿子长大一点,母亲可以抱。古人他非常细腻,「曲礼」就讲得很详细。为什么叫「曲礼」?曲曲折折,委婉曲折,很细碎。因为礼缘情而生,我们人心就情感丰富,喜、怒、哀、乐、爱、恶、欲全都具有,所以这些礼要定得细,我们要去遵循。包括幼弟可以到姐姐的房间,哥哥就不能到妹妹的房间。这个都是用礼把它定了。包括我们都知道过去古人父亲过世都要服丧三年,可是老师就要心丧三年。所以它要有区别,没有区别人们就会混淆,就会把这件事搞错了,下错了定论。
刚才我们讲到,为什么一个人他走向了社会,到了单位,他能够懂得尊重他的上司,尊重领导,尽忠职守,皆是在家庭跟父亲的互动而形成的人生态度,进而把它能够延续到他的人生当中,君臣关系中。这样我们就理解了。所以这里讲,『婚礼者,礼之本也』。「婚礼」是礼的根本。为什么?「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妇」。君子的学问是从夫妇开始,因为有夫妇而后才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才有君臣,它是一层一层下来的。包括在家庭跟兄弟的相处,兄友弟悌,自然把这分态度就用在社会上对待朋友的这种态度上。所以都是在家庭形成的。
讲到这里,我们刚好中心在前年,有尝试举办了三对新人的汉服婚礼。我们也是效法「昏义」当中的义理,藉由这样的一个婚礼,来启发当事人对婚姻的这种目的和价值的认识,进而让他们去对这样的人生的一件大事,去珍惜、去慎于始。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不过现在这三位新郎官,已经不是新郎官,旧郎官了,他们已经全部做了父亲,生了三个宝宝,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长得都很可爱。其中我们一个同仁,他的孩子生下来,现在还有大约半个月就满月。生下来是素宝宝,生下来接近快七斤,三、五天我去看,那个头都可以动,眼睛可以看人,头发长得很好,没有那些什么东西在头上长着,很干净,很重。他们三个孩子都很健康,我们看是不是跟这个婚礼有关系?我们来欣赏一下,请我们的音控给大家放一段,十来分钟我们感受一下,谢谢。
(放影片)礼仪第一,万家灯火祝福。中国古代每当有新人喜结连理,邻里乡党都会点亮红烛,祝福新人。让我们许下共同的心愿,祝愿新人新婚吉祥,福慧双增。
礼仪第二,告上礼。《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请三对新郎上台就位,禀告祖先。上香。行礼。拜。下面请新郎宣读「告文」,告如在:「奉天之作,承地之合,友爱兄弟,团结宗族,和睦乡邻,勤俭持家」。
礼仪第三,行醮子礼。向父母大人行礼。一拜、兴。请新郎父亲为新郎敬酒。新郎接酒。新郎出发迎亲前,父亲教导说:「去迎接你的内助,以继承我们的宗室之事。勉励和引导她恭敬从事,以嗣续我们先妣的美德,你的言行要有常法。」儿子回答说:「是的,父亲。只怕我不能胜任,但绝不敢忘记父亲的训诫」。
礼仪第四,亲迎礼。有请新郎献大雁。大雁顺阴阳往来,是随阳之鸟。妻子应当顺从丈夫,是取自大雁飞行有序之意,婚娶要依长幼定先后,笃厚人伦观念。行礼。拜、兴。献大雁。新郎新娘会面。新人行礼。拜、兴。新娘将要告别父母,接受父母最后的教诲和叮咛。女儿即将离开家人的佑护进入夫家,请父亲母亲嘱托一句终身受用的话。
父:女儿,嫁到马家要做个好媳妇,好好孝顺公公婆婆、爸爸妈妈,一家和谐,快快乐乐。
母:在娘家孝顺父母,嫁去马家要孝顺家公家婆。要做人家好媳妇,要一家人快快乐乐。
父:不要难过,女儿。
母:女儿,妳是学中国文化的,到了丁家,要做丁家的好媳妇,要孝顺公公婆婆,把中国文化的精神体现出来,创造一个传统特色的小家庭,以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对妳的栽培,记住!女儿。
父:过门后,孝敬公婆,要勤俭持家,记住了吗?
母:女儿,出嫁之后,希望妳能够孝敬公公婆婆,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妳一定要宽容忍让,不要耍小孩子脾气,记住了吗?
父亲将女儿的手,交付给新郎。新郎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新娘的手,新郎表示,从今尔后,一定会好好照顾新娘,请二位老人放心。
行礼。拜天地。拜、兴。在这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感恩先祖,感恩父母。行礼。拜、兴。夫妻对拜,相互感恩。婚姻让我们成为一家人,夫妻一条心,门前黄土变成金。从今之后,不论贫富,不论贵贱,互敬互爱,白头到老,恩爱永远。行礼。拜、兴。
礼仪第八,行同牢合卺礼。
男女七岁,坐不同席,食不共器。从今天起,三对新人开始同席而坐,同餐而食,代表夫妇结为一体,地位相等,尊卑相同,祸福相共,休戚相关,命运相连。
进卺。卺,就是苦葫芦。合卺,是把葫芦一分为二,瓜瓤苦涩,用它来盛甜酒。夫妻共饮合卺酒,表示二人今后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合卺。
礼仪第九,行结发礼。
请新郎新娘结发。
请新郎新娘牵手。从今日起,荣辱与共,苦乐同当,敦伦尽分,相助成德。
诗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新人婚姻,天地已知,祖先已知,顺父母意,亲朋见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现在我宣布,新婚大礼,礼成。
接下来,我们该吃喜饼、喜糖了。这个婚礼当时其实就是在这间明伦堂的教室举办的,大约整个的礼仪程序进行下来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我们只是把它裁剪了十八分钟。无论是我们在当时参加这样一个小时的婚礼,还是我们现在来看这个光盘,我们的感受可能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得到了一次洗涤,得到了一次教化。您看一个婚礼一道一道的礼仪程序、过程当中,从开始向祖先、向天地来告知。过去结婚一定要先让祖先了解,了解他的后代子孙要成婚了,您的香火有人承传了,血脉能够绵延了。您看要向祖先来禀告,就告上礼,我们刚才有看到。这个是时时慎终追远,把祖先的恩德放在了心中,把父母放在了心中,顺父母之意。所以这里头有孝道、感恩的教育。同时每一道礼仪的过程,它都不能少,婚姻礼六礼,这个还没有完全,这个只是在现场的一个内容,在现场以外,还有很多的礼仪程序。有六个程序,当然包括送大雁,我们刚才看到也是其中的一个程序。问名、纳吉、纳采等等,这些名词,我们在现在都没有听过,请期、亲迎,这样一层一层走过来。其目的都是在每一个礼仪的程序当中,来提醒当事人一种慎重的态度,对婚姻的这分珍重,这分重视,这分戒慎恐惧的态度。每一道礼仪就在提醒,让当事人对婚姻有了这分责任和使命,不是简简单单两个人的事,是关乎整个祖先家道承传的一个大事业,乃至是民族文化绵延的大事业。所以你看那个心量是不一样的。那这些教育没有人教我们,我们根本不知道。
所以,你看无论是结婚的当事人新娘新郎,还是家里的父母,还是亲朋好友、来参加的人,每个人都得一次人心的提醒,所以它起到的是教化作用。可能我们用讲课的方式是教化,而这种大型的礼仪,包括祭祀礼,各种礼仪,你每年参加个五六次、四五次,当然每个礼的背后,有真正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有它真正礼仪背后的存心和意义。不是我们来参加一个热闹,吃吃喝喝,高高兴兴,它就不具备这样一个内涵了。你看人心都得到提醒,回去之后都会藉由参加这次的婚礼,而懂得更好的孝敬公婆,孝顺父母,夫妻和睦相处。藉由参加这个,就在帮助我们、提升我们。当事人如果未来有一些矛盾、纷争,家庭,我们把这个片子打开看一下,看完之后痛哭流涕,开始反求诸己,不忘初心。我们当下现在看都会动容、都会感动。所以古代的这些礼,也是我们圣贤人的智慧,以这种方式来教化人心。如果这些古礼都能恢复,您看一片祥和之气,天下一片祥和之气。所以这个婚礼就是根本。
我们还有点时间,我们继续来看二三二条,二百三十二条,我们就来了解,每一个礼它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我们把它读诵一遍,「故朝觐之礼」,来预备起: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防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斗争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之败起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此之谓也。】
这后面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在编的时候,《群书治要》编的时候,《360》把这句放在最前面,它是要表礼的作用,实际上它是这一段连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在《礼记.经解》当中它完全是连在一起的。这段文章比较长。『朝觐之礼』,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诸侯拜见天子的礼仪。每一年都有诸侯要去拜见天子,好像一年,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至少有两次去拜见天子。那有这样拜见天子的礼,您看就能够建立起君臣的那分道义。做臣子的他懂得敬重他的君王,这分道义就建立起来。人有这样的往来,这样的礼,他永远不会忘本。否则的话,久了,这些教育没有跟上,他可能就会作乱。
再来,我们说『聘问之礼』,是诸侯之间相互的往来。说实在的,我们不要说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每一个星期都有主管开会,中心的第一把手召集他的中层领导要开会。您看就是召见,像治国一样的道理,只是大小的问题。常常每个星期有这样的互动,君臣之间的情义、沟通它才到位,才会彼此理解,什么事透过这样一个沟通、了解,大家才能见和同解,才能够彼此去尊重,彼此协助。您看有上有下。同级的这些领导干部,我们说中层干部,他们都有彼此的往来互动,才会团结协助,而不会各拉山头。如果这样各拉山头,这个团队就经营不下去。所以这个「聘问之礼」,就是诸侯之间的往来,『使诸侯相尊敬也』。
『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丧祭之礼」就是父亲过世儿子要服丧三年,我们都了解。君亡之后,做臣子的也要服丧,这个服丧礼也是很重的。所以这样才能够表彼此的这种恩义,这种道义,它才能够将人心的这分道义、情义呈现出来,恩义呈现出来。『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乡饮酒之礼」,把邻里乡党的村里,我们说乡,请来吃饭,这个时候让所有的长辈坐在上位,晚辈来侍奉长辈,藉由这种礼仪的形式,让所有的晚辈年轻人懂得敬老尊长。他就是在这些礼仪程序当中,学到了如何尊敬老人的态度。所以古时候叫序齿,年龄最长的就坐在最尊位。您看有这种有形有相的礼仪程序,藉由这样一个乡饮酒礼的平台,让我们所有的晚辈看到这样的一个形式,就明白了。好像我们春节一个单位要请客吃饭,全体的同仁都来参与,您看就分出长幼尊卑的次序,大家就懂得去服务长者、老者,他服务的当下就起到教化人心的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礼。
再来,『婚姻之礼』,我们刚才已经看了,所以明了男女分工的不同、本分的不同。所以这里就讲,『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礼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伦的乱象产生,就像防止水的堤坝被冲破水会来。这是一个譬喻,曾经有一所大学,他们是住在山脚下,每年山上的洪水下来冲到学校,有一次冲到了学生的宿舍,差点淹死人。后来就赶快把这个学校的墙垣,从山水流下来的地方,就把它筑起了堤坝,筑得很高。结果从此之后就再没有水患,没有了水患之后,住在一楼的人,一从窗户看上去,看不到山色美景,就觉得很窝火、很懊恼。应该把这个墙推掉才对,要不我们住在这个山脚下,就没有住在山里的价值了。各位朋友能不能推掉?您看礼它起到的作用就是防微杜渐。所以我们这个好日子一过之后,不知不觉堕落的时候,没有礼的教化,没有这些防微杜渐的教育,我们就会麻木不仁。一麻木不仁,行为随便,一轻慢,可能『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从此可能人生的祸患,就静静悄悄的来到了你的身边。所以礼就是像一个堤坝,防止水患的到来。这里讲,『以旧防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你如果说推掉,这个风光山色很美,可是晚上下暴雨、洪水来了,您可能睡在房间里,白天看到了美景,可是晚上可能水冲到了家里都不知道,是不是?所以把旧礼去掉了,就一定会有坏乱,就有乱患。
接下来就讲到,『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人们不了解婚姻之礼的教化作用,夫妻之间邪辟之事就会发生,男不忠,女不贞,那种淫乱之事可能就产生。您看人生可能就从此进入苦海,家庭破裂,各种纷争随之而来。『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晚辈不知道尊重长辈,『斗争之狱繁矣』,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这些事件就会发生。再来,『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丧祭之礼废了之后,做臣子的、做儿子的都失去了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就失掉了,『背死忘生者众矣』,背叛死者的意愿,忘记生者给予我们的提醒和教诲。『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聘觐之礼失掉了,您看君臣之位也失掉了。过去我们看古代的一些片子,这些诸侯他不应该行的礼乐,他在行,他就越位,他可能行的一些礼仪形式,他用天子之礼在行。您看这个失位之后,马上这个国家可能就会遭殃,因为他违背天道。所以一切的秩序它是来自天道、天理、人情,不能违背,违背就有祸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聘觐礼失掉,『背叛侵陵之败起矣』。诸侯国之间没有友好往来尊重,自然而然开始侵凌土地,开始发生这些战争,这些祸乱都会发生。
所以这里讲,『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古之教化好像我们看不到它很明显的一种教化作用,但它是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当中让我们断恶修善,让人们远离罪恶,长养这分善心善行。就像一块糖放在嘴里,不知不觉化了,它就起到这样教化的作用。如果我们不知道礼的重要,往往我们就会用法。法很明显,好像解决问题,但是它是末,根本是人心的教化。今天所有社会的现象,或者产生的乱象,都是人心出了问题,所以必须用教化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先王,古代的这些圣君明王非常重视礼的教化,这个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所以《易经》讲,「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时时刻刻,每天生活依循圣贤的教诲,能够每天戒慎恐惧,恭慎保持,诚敬谦和,时时具备这样的一个态度,相信我们的人生经营会美满,进而把这样的一个态度能够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藉由我们的这种修身修心的功夫,而能够带给家庭、社会、族群、国家的一分安定。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非常感恩大家,谢谢大家。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藏经阁1.11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UzfSwqVDm6PXoJH-nVrg
提取码:vbhm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儒释道文字资料」,点击链接即可保存。链接:
https://pan.quark.cn/s/99366735bdc5
大藏经及高僧大德讲经说法文字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1RE47lujteCj-W2DnYNPQ?pwd=i35p
提取码:i35p
圣贤教育音频视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JiTm4DpCSI9iED-YgGxdw?pwd=2m4k
提取码:2m4k
高僧大德讲经说法音频视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AtE6sRBPKRSkg5Nm-FJbQ?pwd=0963
提取码:09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