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清楚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619191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19 19:01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清楚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619191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清楚的讲记敬摘点滴


...慧功夫,很难保住自己。
能否找到一个山明水秀、幽静的环境来修学,这是个人的福报。我们很想隐居,但是没有福报,居住在都市修行是很不幸,天天要与外境抗拒,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稍微不谨慎就打败仗,就堕落了。今天社会要依佛法来说,步步都是陷坑,步步都通达地狱之门,几个人能警觉到、能看到、能防范?凡是能看到事实真相之人,此人有救;看不到事实真相,点也点不醒,那就是无救。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对于社会、国家、世界,我们有责任维护其安定和平。处处为众生幸福着想,不为自己,这就是行菩萨道。要常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现今社会大众犯什么毛病,我们要对治、帮助他,那就要反其道而行。世间人贪图名闻利养,我们就要舍弃名闻利养。世间人追求荣华富贵,我们必须放弃荣华富贵,要真正做出样子给世人看。世间人念念想控制一切人事物,我们把控制的意念放下;世间人念念想占有一切人事物,我们把占有的念头也放下;念头尚且没有,怎么会有行为!
我们过的生活,别人看起来很清苦,而苦乐没有标准,我们所受的是真正之乐。我们在享乐,享清福,清福是真乐,是健康之乐。世间人享受五欲六尘之乐,那是麻醉、吸毒之乐,是病态之乐,不正常!一转眼,果报不堪设想。佛菩萨、世间圣哲的教诲,都是金玉良言。在现前社会,确实有些人被名利、物欲冲昏了头,迷失了方向,想尽方法夺取名闻利养、物欲的享受,已经到了不择手段,连佛法都被利用。此事佛经上有记载,世尊在世时,魔王波旬劝世尊早入般涅槃,魔发愿要破坏佛法。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人能破坏。’魔王说:‘等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来灭你的法。’世尊听了一句话不说,流眼泪,所谓是‘譬如狮子虫,还噬狮子肉’。现在是末法时期,大家心里都有数。
我们要做真正的佛弟子,要想在这一生中真正有成就,首先要认识弊病,并从内心里将之革除,才能有成就。实在讲,世尊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舍得干净,活得自在快乐。世尊一生没有道场,都是住小茅篷,佛集会讲经就在草坪上、树下。今天我们在一起共住,还是要恢复小茅篷的方式,这有很大的好处,对居住环境没有丝毫留恋。居住豪华的房舍,住得很舒服、很安稳,就不想离开,起了贪心、控制、占有的念头。将来死了之后,堕畜生身,在道场里作蟑螂、蚂蚁、蚊虫之类,这多可怜、多可悲!
世尊当年在世,僧团没有组织,没有层层节制,只有师生关系。释迦牟尼佛是老师,一千二百五十人是学生。经上所看到的‘上首’是表法的,不是真正的组织。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愉快、幸福,原因是每天闻法,大家的思想见解逐渐相同。相同不是说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而是每个人将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都舍弃,这就同了,这是‘见和同解’。不是说佛的思想正确,我们都是错误的,我们要以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做我的思想。佛绝不做这种事情,这是魔做的。佛绝不控制人,佛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所以真正佛法,决定没有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我们能将控制、占有、分别、执着舍弃,就会得大自在,过的就是佛菩萨、天人神仙的生活。这是我们应当要明白,要认真努力学习的。
有形式的组织很容易被人利用,还是没有组织的好。有人说没有组织就没有力量,这是争权夺利的力量,我们不要。我们要‘戒定慧’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突破三界,了断生死,能将我们的生活空间拓展到虚空法界,这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才能帮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这是大慈大悲,这是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学佛人要有真正的智慧,将孔夫子的忠恕之道,与世尊的大慈大悲,在一生中落实,才不愧为圣人的弟子,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出家的目的
出家的目的
好心出家,总算是有了相当的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到生死轮回的可怕,立志要在这一生中了生死、出轮回,古大德所谓的‘真为生死出家’。一个人若有了这样的觉悟,他对人、对事、对物的心态,自然就与别人不一样,不会再争名逐利,也不会钩心斗角。为什么呢?他知道那是轮回业。一心为了生死、出三界,不是做不到的,‘老实念佛’就能做到,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老实了?
出家,真正要讲到抱着弘法利生的愿望,有没有障碍呢?障碍很多。一个道场里,师兄弟、住众那么多,你一个人想出人头地,别人嫉妒、障碍,总要把你踩下去。这一种嫉妒、障碍的严重性,从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开始了,六群比丘就是嫉妒、障碍的一群。在《六祖坛经》里,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避难,隐藏了十五年,为什么?就是为了避免别人的嫉妒、障碍。他们不能,也不希望你有成就。
为什么出家人还有这样心态呢?这就是波旬的子孙。佛在世时,经上不是记载得很清楚:‘魔王波旬叫他的魔子魔孙,在末法时期统统出家,披上袈裟来破坏佛法。’或者就是这一类人。所以我们若是内心有这个念头:别人比我们强,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我嫉妒他,我要想办法整他、阻止他。则自己就是魔王子孙,到佛门里来专做破坏佛法的工作。如果有人真正发心走弘法利生的路子,我们生欢喜心,全心全力去帮助他、照顾他,这就是真正的佛子。所以我们自己出家了,到底是魔的子孙?是佛的子孙?自己一反省、一检点就知道了。魔王子孙出家,果报将来必定在三恶道,因为他是障道的,不是弘道的。
所以真正发心弘法利生,一定要有善巧方便,那就是自己用功时,姿态要摆得很低,最好用功不要让人发现。人家见不到的地方,我用功;人家见得到的地方,和光同尘,跟大家打成一片,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当人见不到的地方,自己认真努力。把名闻利养、贪、嗔、痴、慢、嫉妒、障碍统统放下。放下这些,即是放下六道轮回,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劝人念佛,这就是往生成佛的路。
今天这个看不惯,明天那个看不惯,我们要明了,这是造轮回业。世间的一切随他去,自己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就正确了,连孔老夫子教学也是这个宗旨-人能够尽本分。我们修学的本分是依据《无量寿经》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落实在生活中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善导大师说:‘一切从真实心中作。’就对了。
章嘉大师教导我,我也在此转赠给诸位:‘学佛的人,一生任何事情都交给佛菩萨、交给护法神去安排。’自己什么心都不操,这样一来,心就清净,就平等了。顺境,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在顺境里没有欢喜心,逆境里不生烦恼。一切皆是佛菩萨至善的安排,历事炼心成就道业,哪里会怨天尤人!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正知正见
正知正见
‘知见’最重要的,就是正知正见。我们念佛法门修行的总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正知正见,所以没有正知正见,纵然做到一向专念,也很难往生,这一点很重要。克实而论,若没有正知正见,虽然一向专念,也很难成就。因为一是一心,心有杂念就不是一心,夹杂专念阿弥陀佛,把其他法门都放弃,好像是一心专念了,其实不是,你还夹杂着妄想,还夹杂着烦恼,所以还是不能成就。可知在修行里,知见非常重要。
‘知见’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认识’-对佛法的认识,对世间法的认识。有正确的认识,就是正知正见。佛法在世间教化众生,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建立正知正见,有了正知见,修行就好办了。所以修行在个人,个人修行不能够克服烦恼,不能够克服习气,问题还是在知见上。因此《法华经》一开头,世尊就把教学的宗旨说出来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为我们开示,我们自己要有能力悟入。‘悟’是明了,‘入’就是真正做到了。也就是将正知正见融化,能与自己的生活合成一体,就叫融化,俗话叫证果,‘入’就是证的意思。
我们自己修学也要有个目标,有个标准。一年要比一年有进步,这样时间就没有空过。学佛人进步与否,可藉由下列两点,作为自我的检点、反省:
第一是开智慧。也就是刚才讲的,这个正知正见,越来越清楚、明白。经典里所说的道理,今年比过去清楚得多,领悟得多了。
第二是断烦恼。妄想、烦恼、习气比过去轻了。如果智慧没有增长,烦恼习气还很重,这一年就空过了。
天台家讲:‘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佛在经里常所说的:破戒的人还能救,破见的人就无救了。
‘能说不能行’,这是破戒-他会讲而做不到,但是他说的是真话,没有说错,知见上是正的,所以这个人还有救。假如持戒很严,做得很好,但知见错误,那就没救了。譬如诸佛如来、历代祖师大德,都教导我们要求生净土,不但念佛的人要求生净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是回向往生净土,这个见解就是正知正见。
自己能够一心求生净土,且能将正法介绍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是国之宝。所以怎样弘法利生,才能够收到自度度他的效果呢?必须要把经里的教训,在生活当中真正做到。若做不到,虽然讲的是正法,也会讲得不透彻。为什么会不透彻?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体验,而是听说的;即使是从经上看来的,也是属于听说的-是听释迦牟尼佛说的,听菩萨们所说的,不是自己亲身见到的。要怎样才能亲自见到呢?一定要身体力行,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要每天反省、检点自己的过失。我们都念过《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谈共修与转境界
谈共修与转境界
【道场之兴旺】
道场的兴旺重实质,不重形式。香火盛,信徒多,供养多,这是表面上的兴旺。从实质而言,道场要有解有行,才是真正的兴旺。如《西方确指》中所说,觉明妙行菩萨建了一个小道场,只有十二个人在一起念佛,最后全都往生了。此道场有解有行,个个成就,无一落空,这是真实无比的兴旺、殊胜。若道场人众很多,没有一个开悟、证果,这不是兴旺,而是衰相,要懂得此理。
【共修】
参加念佛会与大众一起共修,这是一件好事情。目的何在?一个人修行容易懈怠,也就是自己习气、烦恼太重,没有能力克服,所以祖师大德才提倡共修。佛门共修,始于中国。共修是‘依众靠众’,互相勉励,互相警策,这是共修真正的意义。
净土宗创始于东晋的慧远大师,他在江西庐山建立‘莲社’,志同道合的人有一百二十三位。他们共修的规矩非常严格,连慧远大师都不能违规,所以能有成就。住在山上,心是定的,确实万缘放下,发菩提心,一心专念。
【菩提心】
在深山里念佛共修,这是发菩提心吗?菩提心的意思很深广。他们念佛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而念的,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若只为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这个心不是菩提心。声声佛号都为一切众生,希望众生消灾免难,将念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是大菩提心。
念佛要有真功夫,才有功德回向;若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完全没有功夫,那个回向是空的。什么是真功夫?‘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心专念,就是真功夫。自己功夫成就了,然后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
为何求往生?为了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不是贪图享受,而是去作佛。作佛为了什么?为了普度众生。尚未作佛,智慧没有开,能力不具足,想度众生度不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智慧、学本事,学成之后,再到十方法界普度众生,这个心愿就是‘菩提心’。由此可知,起心动念为众生,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起心动念为自己,这个心是轮回心。轮回心念佛,还是造轮回业;而菩提心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菩萨事业。
《华严经》云:‘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产生障碍的是什么?念头。所以,念念是真诚、清净、平等、智慧、慈悲,不但是理事无碍,实际上也是事事无碍。若念念只为自私自利,不管是念佛、参禅,还是讲经说法,都是轮回业,修的只是六道里的有漏福报而已。因此,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若不是菩提心,结果都是有漏福报。这个福报到哪一道去享,端看你造的是什么业;若五戒十善修得很好,就是人天福报;若达不到五戒十善的标准,就到畜生道、饿鬼道享福了。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经上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真话。这两句话,你要是真的明白了,听佛说一切经都会开悟。这两句是迷悟的根源,悟的是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心现识变,迷的是不知道虚空法界是心现识变,迷悟都是这件事。
实际上,境界没有迷悟,迷悟在人。境界不是真的,真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凡是会变化的,都是假的。佛法讲真妄,标准在此地。我们仔细去观察,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全都在变化。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都是变化的。它变出什么相,要看能变的‘心’。所以,我们心想善,环境就变成善;心想恶,环境就变成恶。譬如,这个人明明是恶人,你只要想他是善,想久了他会变成善人。中国历史上的舜王是一个例子。在舜王的心里,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大善人;想了几...(●[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样。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谈共修与转境界
谈共修与转境界
【道场之兴旺】
道场的兴旺重实质,不重形式。香火盛,信徒多,供养多,这是表面上的兴旺。从实质而言,道场要有解有行,才是真正的兴旺。如《西方确指》中所说,觉明妙行菩萨建了一个小道场,只有十二个人在一起念佛,最后全都往生了。此道场有解有行,个个成就,无一落空,这是真实无比的兴旺、殊胜。若道场人众很多,没有一个开悟、证果,这不是兴旺,而是衰相,要懂得此理。
【共修】
参加念佛会与大众一起共修,这是一件好事情。目的何在?一个人修行容易懈怠,也就是自己习气、烦恼太重,没有能力克服,所以祖师大德才提倡共修。佛门共修,始于中国。共修是‘依众靠众’,互相勉励,互相警策,这是共修真正的意义。
净土宗创始于东晋的慧远大师,他在江西庐山建立‘莲社’,志同道合的人有一百二十三位。他们共修的规矩非常严格,连慧远大师都不能违规,所以能有成就。住在山上,心是定的,确实万缘放下,发菩提心,一心专念。
【菩提心】
在深山里念佛共修,这是发菩提心吗?菩提心的意思很深广。他们念佛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而念的,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若只为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这个心不是菩提心。声声佛号都为一切众生,希望众生消灾免难,将念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是大菩提心。
念佛要有真功夫,才有功德回向;若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完全没有功夫,那个回向是空的。什么是真功夫?‘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心专念,就是真功夫。自己功夫成就了,然后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
为何求往生?为了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不是贪图享受,而是去作佛。作佛为了什么?为了普度众生。尚未作佛,智慧没有开,能力不具足,想度众生度不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智慧、学本事,学成之后,再到十方法界普度众生,这个心愿就是‘菩提心’。由此可知,起心动念为众生,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起心动念为自己,这个心是轮回心。轮回心念佛,还是造轮回业;而菩提心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菩萨事业。
《华严经》云:‘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产生障碍的是什么?念头。所以,念念是真诚、清净、平等、智慧、慈悲,不但是理事无碍,实际上也是事事无碍。若念念只为自私自利,不管是念佛、参禅,还是讲经说法,都是轮回业,修的只是六道里的有漏福报而已。因此,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若不是菩提心,结果都是有漏福报。这个福报到哪一道去享,端看你造的是什么业;若五戒十善修得很好,就是人天福报;若达不到五戒十善的标准,就到畜生道、饿鬼道享福了。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经上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真话。这两句话,你要是真的明白了,听佛说一切经都会开悟。这两句是迷悟的根源,悟的是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心现识变,迷的是不知道虚空法界是心现识变,迷悟都是这件事。
实际上,境界没有迷悟,迷悟在人。境界不是真的,真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凡是会变化的,都是假的。佛法讲真妄,标准在此地。我们仔细去观察,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全都在变化。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都是变化的。它变出什么相,要看能变的‘心’。所以,我们心想善,环境就变成善;心想恶,环境就变成恶。譬如,这个人明明是恶人,你只要想他是善,想久了他会变成善人。中国历史上的舜王是一个例子。在舜王的心里,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大善人;想了几年,他的父母真的回头,变成大善人。因此,我们的心能将外面境界转过来,何况自己?这说明相随心转,境随心转。
【转境界】
《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舜王能转变境界,他的智慧、德能与如来就没有两样。所以,我们真的通达此理,就决定能转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人之所以被境界转,就是迷失了自性,心里面贪图名利、五欲六尘的享受。佛教我们开悟的方法,就是要舍弃名利,放下享受。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若不是这个样子,你怎么修学也不能开悟、证果,你所学习的只是佛学常识,佛法皮毛而已。境界转不过来,就得不到真正受用,所谓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我们今天学佛,要不要学世尊‘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样子?没有必要,但是真实义一定要懂。‘放下’,形式上放下不重要,重要是实质,就是心里的放下。心里决定没有贪图名利、五欲六尘的享受,随缘度日,理得心安,这就对了。每天出去托钵,在树下打坐,这种方法在古代能度众生,因为众生看到你修苦行,会对你生尊敬心。但现在不行了,你若执着学佛一定要过这种生活,就没人敢来学佛。所以,在什么时代要用何种作法,我们要很清楚,这就是佛家讲的‘随类现身,随缘说法’。
现在的众生贪图享受已成了习惯,没有这些享受,他就苦不堪言,他怎么会念佛!所以,一定要懂得佛菩萨示现的真实义。我们在现代这种环境里,绝不贪图享受,要在环境里锻炼将来失去时也很自在,这样功夫就成就了,这就是《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讲的‘历事炼心’。所以,真正修行人不受环境的干扰,什么样的环境都自在,都没有贪恋,心如虚空。
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何以他的心那么清净?他了解事实真相就是‘本来无一物’,所有的现象都是幻相。《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惠能大师入这个境界,所以不被境界所转,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佛心,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平等觉从哪里修?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平等觉。我们今天是依《无量寿经》,这显示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学佛最重要的是要体会佛的心,不仅是佛的言语,佛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佛心地的清净平等觉。我们从佛的言说、举止,入佛的境界,入清净平等觉的境界,我们的修学就成功了,就得真实利益。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如何入佛境界
如何入佛境界
《无量寿经》中,有三句重要的开示。对自己,佛教我们‘住真实慧’;对待别人,佛教我们‘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也就是说,自行方面,真实智慧是最重要的,决不能离开;对别人一定要帮助,给予真实利益。这个真实利益是什么?‘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开是开示、开导,化是变化,真实之际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为一切众生开示,经过佛的教导,众生明白、觉悟了,能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这就是化。这三句是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总纲领,其他经很少有如此简单、透彻、圆满的说法。而我们学习之后,自然会产生一种使命感。
华藏世界与极乐世界皆是真实美满的世界,那就是‘真实之际’。如何才能入佛究竟美满的世界?这不但是自己修学的期望,我们也应当像诸佛如来一样,帮助一切众生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人人都能入佛知见、入佛境界,这是真正学佛。佛的知见,用现代话说,是一个多元的理念,佛的世界是多元文化的落实。明白之后,心态自然就转变,这个转变就是开化。
过去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譬如有人来侵犯、伤害我们,为了自己生命安全,在一般人观念中,应当要抵抗;可是对真正修学佛法的人来说,决定不抵抗。不抵抗是真实智慧,抵抗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就是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个理念,世间人很难接受,为什么难以接受?不了解因果通三世的事实真相。所以,在轮回里,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而且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
了解真相之后,就算受人伤害,心地也清净、平和,没有丝毫报复的心理。要知道,人哪有不死的,死了能往上提升,这是真实智慧。因此,住真实慧是觉悟之人,不觉悟的人做不到。但是为了大众的安全,就可以抵抗,这不是为自己,是为社会、为众生,应当要做的。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示现国王大臣的身分,也示现将军的身分,他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所以,为众生可以抵抗,为自己则没有必要,这是真实智慧。
要如何令一切众生入佛知见?这是最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要达此目标,唯一方法就是教学。佛菩萨教化众生是生生世世的,为了令一个众生觉悟,他可以用无量劫的时间,他有耐心、智慧,所以佛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菩萨与凡夫不同之处。凡夫是恨不得这个人 越快成就越好,最好在这一生,或者一、两年,或者一、两个月;佛菩萨则不然,佛菩萨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业障习气重,一生改不过来,岂可勉强?所以,随顺他,来世遇到再说。只要他有善根,有丝毫想学的念头,佛都不遗弃,这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一切众生根性不同,非常复杂,复杂的现象决不是我们想像得到的。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无论在什么境界,心情永远是清净、平等的,不会受外面境界所动摇。佛菩萨教化众生,遇到上根利智,他的心清净、平等;遇到下下根、一阐提,他的心还是清净、平等,这就是功夫,这是住真实慧。如果遇到上根利智,喜欢;遇到笨一点的人,讨厌,这就不是住真实慧,这跟凡夫一样住在妄想、分别、烦恼之中。
《无量寿经》中,介绍阿弥陀佛的因地,我们现在也正在因地,因地学因地就方便多了。阿弥陀佛因地殊胜,如果我们学会了,对于求生极乐世界有很大的帮助。这个世间正如佛所说的‘苦空无常’,我们深深的体会、认识了。而我们在这个环境里,能得人身、闻佛法,是何等幸运!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今天遇到了,真是无比殊胜!遇到了这个缘,如果当面错过,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可惜的了。
学佛,...(●[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同的,都是明心见性,见性作佛。可是你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你同时走两条路,就无法到达。
中国自古注重师承,师承就是一家之言。一个法门,一个老师,一个道场,你决定成就。你有两个老师、三个老师,不可能成就。同时走两条路、三条路,就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成就的关键在此地。自己信心坚定,即使老师差一些,还是会有成就,正是所谓‘诚则灵’。灵是开窍,智慧开了,真诚到极处就开智慧,所谓是茅塞顿开。
佛经里有个小公案,有一个求道的人,心地非常虔诚,遇到一位法师,对法师恭敬供养,真诚到了极处。而这位法师没有修行,但是接受他的供养,接受他的诚意,感到非常惭愧。他向法师求道,法师也无可奈何说:‘你这么诚心诚意求,我就传给你好了。’他叫求道的人坐在墙角边,说:‘我传给你须陀洹果,你有没有证得须陀洹?’他点点头,证得了。然后再换一个墙角证二果,再换一个墙角证三果,再换一个墙角证四果阿罗汉,问他:‘有没有证得?’他证得了。证得之后,他起来向老师顶礼感激,老师说:‘我是假的。’他说:‘我真的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老师不行,而学生有真诚心,所以真的证得四果。
我们这才体会到古人所讲的,‘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学生中了状元,而老师是个秀才,所以才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有真诚的信心。因此,信心主宰了一切,我们如果没有信心,就一事无成。早年我在方东美先生会下,方老师的学生很多;我在章嘉大师会下,章嘉大师的学生也很多,而李炳南老师会下的人就更多了。我能有这么一点成就,就是对老师有坚定的信心。我走的是一条路,我听的是一个人的指导、教诲,任何人在我旁边说话,我不会听,也不会接受,我走的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所以才有这一点成就。
我们同学当中有人产生障碍,原因就是听得太多、看得太多,别人的意见掺杂在自己修学之中,问题就产生了。所以,杂不得、掺不得,除非到明心见性之后才行。佛家的标准是得到根本智以后,才能广学多闻,才能听各方的意见,看各种的典籍。因为你已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时任何书都可以看,任何人都可以接触,这对你只有利,没有害,可以成就你的智慧与德行,这是定功。如果你听别人的话,心就动摇,你的前途就会一片渺茫。因此,在没有得到根本智之前,决定跟着老师,一步都不能离开;老师不在,遵守老师的指导原则,就是跟随老师。学一家之言,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希望你得到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大彻大悟。
我们在《华严经》上见到,善财童子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会下得根本智成就了,然后再出去参学。根本智没有得到,不能参学,一参就完了,就怀疑、堕落,信心就丧失了,信愿行都没有了。因此,成功与否就看你修学的心态。我这一生能得这么一点小利益,就是跟定一个老师,守一家之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条路子,从此地扎根。
世出世间法逐渐明白了,佛家的经典,无论哪一宗的经论,我都能看得懂,我也能讲。可是我决定不舍弃自己的行门,无论我讲任何宗派的经论,我一定是会归净土,最后还是归到我自己这条路,这对我有好处。所以,根本智没有得到,不可能有后得智,根本智是师承。
现在人有聪明,没有智慧,就是他没有师承,没有方向、目标,他是到处在摸索,前途是黑暗的,不是光明的。遵循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前途是光明的,这个道理要明了。所以,坚定自己的信愿,决定不为外境动摇,这很重要。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得很好,即使是阿罗汉、菩萨来教我们,甚至于释迦牟尼佛再来教我们,‘我还有比净土更好的方法’,我们听了都如如不动,这才是坚定的信心,这才决定能成就。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如何面对多灾难的时代
如何面对多灾难的时代
佛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又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弟子应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时代的变化,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尤其近两年,世界各地都充满了爆炸性的危机,我们必须要明了。明了是智慧,有智慧还得要有功夫,而修行总原则不外乎‘看破、放下’,守住此原则就能心安理得。
我们要知道,时局无论怎样动乱,这是众生无始劫来累积的业力。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琉璃王灭释迦族时,世尊看在眼里也无能为力,他对弟子们说,这是业力使然。过去生中所结的怨恨,冤冤相报非常残酷,而我们将来可能看到比琉璃王灭释迦族还要残酷不止千万倍的事情。
学佛是学觉悟,觉悟与不觉悟的人不相同。不觉悟的人遇到这些事情,就会忧虑、恐惧,想避免这个灾难;觉悟的人则不然,他了解前因后果,绝不做避难想。面对此事,心地坦然,不惊不怖,尽心尽力做好本分之事,就是读经、研教、念佛、断恶修善,只要有一天时间,就积极认真努力去做。若灾难临头也无恐惧,对将来清楚明白,自己会转移到好地方去。缘分殊胜的,会从这浊恶之世,转生到极乐世界;缘分差一点的也会生天。生命是永恒的,没有生死,只是转变而已。觉悟的人希望自己的转变,愈转愈殊胜;而迷人则是 越转越苦,在十法界里往下转,觉悟的人是往上升。
平常就要用功夫,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根尘相接触时,断自己的贪嗔痴慢。顺境没有贪爱,逆境没有厌恶,因为顺逆境界皆是自己的业报。过去今生所造的一切善业、不善业,果报现前,自己应当承受。迷人受果报,有苦乐忧喜的感受;觉悟人受果报,心地清净平等,如如不动。果报现前,若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便不生烦恼,智慧增长。
惠能大师当年见五祖时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因为他真看破、真放下。看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放下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故能常生智慧。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如此,就是真功夫。若再能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彻底的觉悟,不但永脱轮回,也永脱十法界,在大乘法里,真正取得最殊胜的成就。
一般学佛不能成就的障碍,就是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起不善的心,动不善的念,固然不好,但起善心、动善念也不好。因为起恶心动恶念,造的是三恶道的业;起善心动善念,造的是三善道的业,还是无法超越轮回。可是佛又时常教导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有没有矛盾?如果你能真正明了佛的意思,就没有矛盾。因为佛所说的善,不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是相对的,相对的是轮回。佛所讲的法不是相对的,是善恶两边都离开,这才是真正的善。
《坛经》有一段能大师对惠明的开示。惠明是四品将军,跟随五祖出家,他是军人,性情急躁,动作粗鲁。能大师离开黄梅之时,有一群人去追赶,想抢回衣钵,结果被惠明追上了。能大师将衣钵摆在一块石头上,自己藏在草堆里。惠明见到衣钵在那里,却无法搬动,于是大声叫道:‘我是为求道而来,不为衣钵。’惠能大师听到此话,从草堆里出来。他要求能大师传法给他,能大师教他完全静下来、定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过了一会儿,能大师问:‘不思善,不思恶,此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经惠能大师这一问,他就开悟了,明心见性。他在黄梅天天接受五祖的教诲都没有开悟,而这一句话就将他点醒,这是因为此时他发的是诚敬之心。因此,到一念不生之时,就是开悟的边缘,有人一点,无明壳就破了。
我们今天修学的困难,在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若彻底放下,几分钟的时间,有人给你一点,或说不定是什么因缘就能开悟,可见妄想、分别、执着是大障碍。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我们被这三种烦恼障碍了自性,生生世世搞轮回业不能出离,原因在此。因此,只要一放下,天下太平,正是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觅生死都了不可得,这是真实话。《般若经》云:‘一切法不可得。’不但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若见到一切法不生,就证得无生法忍。《仁王经》讲,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的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就能真正见到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生不灭,当然不可得。这个现象就在我们现前,可惜我们看不出来,而无生忍的菩萨看出来了。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梦幻泡影是讲现象不可得,如露亦如电是讲现象存在的时间,如电一般短暂。电是闪电,其实闪电的时间还是很长,有两、三秒钟。佛在那个时代,大家感官中感触到的,闪电是最快速的,因此佛用它做比喻。
我们现在用光速来比喻,光速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讲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亿万分之一秒,大家好懂。譬如我们使用照相机,一般的快门是六十分之一秒、一百二十分之一秒。若是照飞机、照活动的物体,通常用五百分之一秒的快门。好比飞机在天上飞,你拍照下来,它是静止不动的。从这个概念上体会不生不灭,它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生灭速度转变之快,我们无法想像。八地菩萨是不动地,他才能见到一切法生灭的现象。其实这个不生不灭还是有生灭,是生灭太快了,几乎生灭同时,见不到生灭的现象,所以说不生不灭,这是事实真相。
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万缘就放下了,因为一切法不可得。得失的念头没有了,然后在世间与诸佛如来一样随缘;随缘多自在,没有得失,没有生死。再进一步说,没有垢净,没有断常,也没有来去。《中观论》讲的‘八不’,完全是事实真相,就在我们眼前。菩萨有智慧,看得清楚;我们凡夫愚痴,不了解事实真相,面对境界起心动念,胡作妄为,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而感受苦报。这些果报是业力显现出来的,佛不能度,佛无法救;佛能度、能救的,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清楚,让我们觉悟,我们也入佛境界,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因此,佛度众生,仅是教学而已。
佛对众生的慈悲,可以从‘四悉檀’来了解。无论何时何处,接触一切大众,你有慈悲心想帮助,就是用四悉檀的原则。第一、‘世界悉檀’,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第二、‘为人悉坛’,念念为他人的利益着想,让他欢喜,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这两条就是用利欲来引诱他。第三、‘对治悉坛’,关系建立了,信心建立了,成为好朋友,他有毛病,你就劝导他,用方法对治他的毛病,帮助他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第四、‘第一义悉坛’,帮助他圆满成佛。现今第一义悉檀,就是劝他‘深信净土,念佛往生’。
我们第一次与人接触,第一个目标是让对方生欢喜心,然后是无条件的布施供养,先不要讲过失。帮助人要有方法,佛的方法巧妙极了,这是真实智慧,善巧方便,我们应当要学习。
面对再大的灾难,处之泰然,清清楚楚。我们要有慈悲心,不能舍弃众生,要尽心尽力去帮助,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功德就是圆满的。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为什么苦恼无量无边
为什么苦恼无量无边
学佛,讲真话,身见一定要舍,这是最困难的。只要执着有个身见,这个身是我或者执着神识是我,这是佛教的名词,世间人称为灵魂,我这个身舍掉,身死了灵魂不死,灵魂还是一样在那里活动。要是执着这个东西真有,灵魂是我,你有麻烦,什么麻烦?出不了六道轮回。学佛,学佛感得了人天福报,不能出轮回。出家也不行,出家后身见没破,在六道里多半享人天福报,可是一享福就迷惑,心随境转,迷惑了决定造业,造业肯定是恶多善少。这个话我初学佛的时候有怀疑,怎么这么武断说造业一定是恶多善少。以后稍稍深入经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阿赖耶里面确实是恶多善少。与心王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多一倍都不止,差不多多一倍半。善心所力量没有恶心所大,恶心所的势力很大,所以起心动念不知不觉,恶心所在做主宰。这才相信,佛菩萨祖师大德所说的话是真的。
可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何在?一般来说,通途的目的,总是希望了生死、出三界,这才叫成就。无论怎么样修行,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不算成就,这是佛法最低的限度。讲成就,你能够永远脱离六道,这个成就不算大成就,佛法称为小果,有结果。你要想超越六道轮回,头一关就是身见,就是把我放下,就是看破放下,知道没有我,不但六道里头没有我,十法界里头也没有我。可是我们迷了自性,以为有我,什么是我?身是我。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执着身是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身为苦本,六道里头苦恼无量无边,根本就是因为你执着有身。而不知道身是工具,身是我所不是我,我所有的,像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大家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佛菩萨告诉我们,身就像衣服一样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什么是我?灵性是我。《还源观》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我。
中国禅宗常常参的话头有一句,‘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我,那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我。所以灵魂不是我,灵性是我,灵性就是自性。灵魂是什么?灵魂是迷了的自性。也可以这么说法,灵魂觉悟了就是我,迷了它还执着,执着灵魂是我,错了,我里头没有执着。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我就迷了;什么时候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动念,我就现前了。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着是三种障碍,障碍了自性,所以我们见不到性。性虽然没离开我们,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了妄想分别执着,自性见不到,迷了自性。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知道、明白叫看破了。看破之后贵放下,这个贵就是最重要的,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一放下,妄就断尽,你就还源了。这个地方还源是究竟果位,不是分证,佛菩萨教诲就功德圆满了。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疾病的三种根源
疾病的三种根源
第一是生理病。《华严经》讲,虚空法界一切诸法,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法的基础、根本,一切诸佛就是从此基础上建立佛法,为众生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所以,事实真相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心识,能变能现的是正报,所变所现的是依报。若依报一切都能随顺正报,所谓是‘随顺自然生态’,这是最健康、最美好的。
身体是个小宇宙,每个器官、每根微血管、每个细胞,若能随顺自然生态,就可百病不生。反之,不能随顺自然,就会生病,这是属于生理上的病源。这个自然就是自己的心性,佛说‘真心离念’,真心没有一个妄念就是自然。由此可知,起心动念是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违背自然、违背心性,于是破坏了我们的器官、血脉、细胞等组织,这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以,心地 越清净,病痛就越少,业障也就...(●[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故能常生智慧。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如此,就是真功夫。若再能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彻底的觉悟,不但永脱轮回,也永脱十法界,在大乘法里,真正取得最殊胜的成就。
一般学佛不能成就的障碍,就是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起不善的心,动不善的念,固然不好,但起善心、动善念也不好。因为起恶心动恶念,造的是三恶道的业;起善心动善念,造的是三善道的业,还是无法超越轮回。可是佛又时常教导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有没有矛盾?如果你能真正明了佛的意思,就没有矛盾。因为佛所说的善,不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是相对的,相对的是轮回。佛所讲的法不是相对的,是善恶两边都离开,这才是真正的善。
《坛经》有一段能大师对惠明的开示。惠明是四品将军,跟随五祖出家,他是军人,性情急躁,动作粗鲁。能大师离开黄梅之时,有一群人去追赶,想抢回衣钵,结果被惠明追上了。能大师将衣钵摆在一块石头上,自己藏在草堆里。惠明见到衣钵在那里,却无法搬动,于是大声叫道:‘我是为求道而来,不为衣钵。’惠能大师听到此话,从草堆里出来。他要求能大师传法给他,能大师教他完全静下来、定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过了一会儿,能大师问:‘不思善,不思恶,此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经惠能大师这一问,他就开悟了,明心见性。他在黄梅天天接受五祖的教诲都没有开悟,而这一句话就将他点醒,这是因为此时他发的是诚敬之心。因此,到一念不生之时,就是开悟的边缘,有人一点,无明壳就破了。
我们今天修学的困难,在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若彻底放下,几分钟的时间,有人给你一点,或说不定是什么因缘就能开悟,可见妄想、分别、执着是大障碍。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我们被这三种烦恼障碍了自性,生生世世搞轮回业不能出离,原因在此。因此,只要一放下,天下太平,正是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觅生死都了不可得,这是真实话。《般若经》云:‘一切法不可得。’不但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若见到一切法不生,就证得无生法忍。《仁王经》讲,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的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就能真正见到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生不灭,当然不可得。这个现象就在我们现前,可惜我们看不出来,而无生忍的菩萨看出来了。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梦幻泡影是讲现象不可得,如露亦如电是讲现象存在的时间,如电一般短暂。电是闪电,其实闪电的时间还是很长,有两、三秒钟。佛在那个时代,大家感官中感触到的,闪电是最快速的,因此佛用它做比喻。
我们现在用光速来比喻,光速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讲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亿万分之一秒,大家好懂。譬如我们使用照相机,一般的快门是六十分之一秒、一百二十分之一秒。若是照飞机、照活动的物体,通常用五百分之一秒的快门。好比飞机在天上飞,你拍照下来,它是静止不动的。从这个概念上体会不生不灭,它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生灭速度转变之快,我们无法想像。八地菩萨是不动地,他才能见到一切法生灭的现象。其实这个不生不灭还是有生灭,是生灭太快了,几乎生灭同时,见不到生灭的现象,所以说不生不灭,这是事实真相。
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万缘就放下了,因为一切法不可得。得失的念头没有了,然后在世间与诸佛如来一样随缘;随缘多自在,没有得失,没有生死。再进一步说,没有垢净,没有断常,也没有来去。《中观论》讲的‘八不’,完全是事实真相,就在我们眼前。菩萨有智慧,看得清楚;我们凡夫愚痴,不了解事实真相,面对境界起心动念,胡作妄为,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而感受苦报。这些果报是业力显现出来的,佛不能度,佛无法救;佛能度、能救的,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清楚,让我们觉悟,我们也入佛境界,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因此,佛度众生,仅是教学而已。
佛对众生的慈悲,可以从‘四悉檀’来了解。无论何时何处,接触一切大众,你有慈悲心想帮助,就是用四悉檀的原则。第一、‘世界悉檀’,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第二、‘为人悉坛’,念念为他人的利益着想,让他欢喜,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这两条就是用利欲来引诱他。第三、‘对治悉坛’,关系建立了,信心建立了,成为好朋友,他有毛病,你就劝导他,用方法对治他的毛病,帮助他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第四、‘第一义悉坛’,帮助他圆满成佛。现今第一义悉檀,就是劝他‘深信净土,念佛往生’。
我们第一次与人接触,第一个目标是让对方生欢喜心,然后是无条件的布施供养,先不要讲过失。帮助人要有方法,佛的方法巧妙极了,这是真实智慧,善巧方便,我们应当要学习。
面对再大的灾难,处之泰然,清清楚楚。我们要有慈悲心,不能舍弃众生,要尽心尽力去帮助,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功德就是圆满的。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为什么苦恼无量无边
为什么苦恼无量无边
学佛,讲真话,身见一定要舍,这是最困难的。只要执着有个身见,这个身是我或者执着神识是我,这是佛教的名词,世间人称为灵魂,我这个身舍掉,身死了灵魂不死,灵魂还是一样在那里活动。要是执着这个东西真有,灵魂是我,你有麻烦,什么麻烦?出不了六道轮回。学佛,学佛感得了人天福报,不能出轮回。出家也不行,出家后身见没破,在六道里多半享人天福报,可是一享福就迷惑,心随境转,迷惑了决定造业,造业肯定是恶多善少。这个话我初学佛的时候有怀疑,怎么这么武断说造业一定是恶多善少。以后稍稍深入经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阿赖耶里面确实是恶多善少。与心王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多一倍都不止,差不多多一倍半。善心所力量没有恶心所大,恶心所的势力很大,所以起心动念不知不觉,恶心所在做主宰。这才相信,佛菩萨祖师大德所说的话是真的。
可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何在?一般来说,通途的目的,总是希望了生死、出三界,这才叫成就。无论怎么样修行,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不算成就,这是佛法最低的限度。讲成就,你能够永远脱离六道,这个成就不算大成就,佛法称为小果,有结果。你要想超越六道轮回,头一关就是身见,就是把我放下,就是看破放下,知道没有我,不但六道里头没有我,十法界里头也没有我。可是我们迷了自性,以为有我,什么是我?身是我。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执着身是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身为苦本,六道里头苦恼无量无边,根本就是因为你执着有身。而不知道身是工具,身是我所不是我,我所有的,像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大家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佛菩萨告诉我们,身就像衣服一样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什么是我?灵性是我。《还源观》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我。
中国禅宗常常参的话头有一句,‘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我,那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我。所以灵魂不是我,灵性是我,灵性就是自性。灵魂是什么?灵魂是迷了的自性。也可以这么说法,灵魂觉悟了就是我,迷了它还执着,执着灵魂是我,错了,我里头没有执着。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我就迷了;什么时候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动念,我就现前了。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着是三种障碍,障碍了自性,所以我们见不到性。性虽然没离开我们,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了妄想分别执着,自性见不到,迷了自性。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知道、明白叫看破了。看破之后贵放下,这个贵就是最重要的,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一放下,妄就断尽,你就还源了。这个地方还源是究竟果位,不是分证,佛菩萨教诲就功德圆满了。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疾病的三种根源
疾病的三种根源
第一是生理病。《华严经》讲,虚空法界一切诸法,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法的基础、根本,一切诸佛就是从此基础上建立佛法,为众生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所以,事实真相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心识,能变能现的是正报,所变所现的是依报。若依报一切都能随顺正报,所谓是‘随顺自然生态’,这是最健康、最美好的。
身体是个小宇宙,每个器官、每根微血管、每个细胞,若能随顺自然生态,就可百病不生。反之,不能随顺自然,就会生病,这是属于生理上的病源。这个自然就是自己的心性,佛说‘真心离念’,真心没有一个妄念就是自然。由此可知,起心动念是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违背自然、违背心性,于是破坏了我们的器官、血脉、细胞等组织,这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以,心地 越清净,病痛就越少,业障也就减轻。所有的麻烦都从妄想而生,这不但是病苦的根源,也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要修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回归自然,回归法性。
回归法性,就是‘法身菩萨’,永远没有生死、没有烦恼、没有病痛。这样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以及诸佛菩萨的报土都是如此。众生迷失了自性,违反了自然,所以才遭受种种苦难。真正有志气、有智慧之人,会找寻苦难的根源,并将之消除,恢复到最健康、最幸福的长寿之道,亦即《无量寿经》讲的‘无量寿’。无量寿是每个人本有的,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才会变成生死轮回,造成这种恶相。
第二是冤业病,就是冤家债主缠身。《慈悲三昧水忏》是最显着的例子,记载了唐朝悟达国师的公案。悟达国师是十世高僧,修行功夫很好,持戒精严,善根不昧,连续十世出家修行。到第十世智慧福德都很有成就,于是做了帝王的老师。这不是一世的...(●[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所以,佛交代出家弟子要‘以苦为师’,是非常有道理的。有很多修行人,一接受信徒五欲六尘的供养,就回到阿鼻地狱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榜样,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绝对不会退堕。
人面疮是悟达国师宿世的冤家债主,过去是他的同事,被他害死了,所以怨恨结得很深。他是个修行人,有护法神保护,虽然冤家生生世世环伺身边,仍然不能贴近。于是到了第十世,终于有了机会,冤家就附身了。他有这个难,佛菩萨知道;《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嘱咐大菩萨要常照顾小菩萨。悟达国师早年作小和尚时,遇到一个长了毒疮的乞丐,臭味难闻,没有人愿意接近这个乞丐。他看到之后,生起慈悲心来照顾,并用口将毒吸出来。以后乞丐病稍微好一点,就告诉他:‘你将来若遭遇困难时,你来找我,我住在四川一个山上,山上有两棵松树’。
悟达国师遭遇人面疮后,忽然想起了这个乞丐的话,所以就到四川去找他。照着他的指示,果然看到这两棵树,他到那里去祈求,忽然看到一个大道场。从前生病的乞丐,就是迦诺迦尊者示现,是一个大阿罗汉,来试试他有没有道心、慈悲心,也知道他将来会有人面疮的灾难。后来,迦诺迦尊者用慈悲三昧水洗人面疮,人面疮开口说话,说出过去生中的业缘,悟达国师这才完全明了。迦诺迦尊者为他们调解,冤家离开了,悟达国师的病就好了。
所以,一个人在世间,不要与人结怨,非常重要。人家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要甘心忍受,决不能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若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他今天侮辱我、陷害我,甚至于杀害我,必定是过去生中我曾经害过他、侮辱过他,今天他对我如此,这个帐就了结,一笔勾消。所以,一切要做还债想,来世再相遇就是好朋友,不会再做冤家对头。因此,决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心,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行为,这就是修行,你才真正有福。
不可与一切众生结怨,连一切畜生都不可以结怨。《楞严经》云:‘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人吃羊肉,人死了以后变羊,羊死了以后变人,人又吃羊肉,生生世世吃来吃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报绝对不会报得恰好,总是会过头,每一世都过头,到后来就造成了大劫难。《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有一大段说明文昌帝君过去生中所造的杀业,由很小的杀业累积到十几世,就变成严重的杀业,果报都在阿鼻地狱。这是疾病的第二种因缘。若遇到这种疾病,以诵经、念佛、修积的功德回向,这是调解。他接受了,问题就解决;他要是不接受,还是有麻烦。
第三是业障病,不属于生理,也不属于冤业,是自己造作的恶业太多。这种病,医药没有效果,诵经、拜忏、回向也没有效果,只有用真诚忏悔心才有救。换句话说,要以真诚心修忏悔法,改过自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消除这种病苦。所以,凡是病痛必有原因,将原因消除,才能恢复真正的健康。
这三种病,在现前社会里常常见到,得病的人若自己知道病因,如教修行,无一不得救。这些事情,唯有佛法讲得透彻、圆满,我们学佛也必须要知道。有健康的身体,心地清净、平等、慈悲,菩提道上的障碍就减少,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19 19:03
修行证果就能一帆风顺。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捐钱救灾
捐钱救灾
特别是在灾难的时候,有些善心人士想救灾,最后不拿钱,为什么?他觉得钱都被那些中间人剥削去了,真正受灾难的人他拿不到,所以很多善心人士不愿意拿钱救灾。而自己也没有办法到灾难的现场,总是要交给别人办,像政府机构、私人机构。现在人对他们怀疑,说他们有贪钱,这个观念是错了,佛在经典里常常教训我们,‘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你是善心,捐的钱拿去救灾,你的功德一点都不缺少;别人拿去,让灾民拿不到,拿到自己口袋里,他造的罪业要受果报,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你不能看到这个事情,你的善心断掉了,那就错了。
有的人说,我拿出去的钱让他贪图利益,我不是帮助他造罪业吗?你想想看,你发心要是想帮助他造罪业,你就错了;你发心不是帮助他造罪业,而是发心请他把你这笔钱转交给灾民的,你不是发的这个心吗?这个心是善心,这个心是好心,至于他怎么做,他负责任,我决不是给他造作罪业的机会。
记住,各人因果,各人负责,各人有各人的果报,为善的心不能断,为善的念不能断,为善的行不能断,决定要做。不管人家怎么障碍,或者怎么在你这里面占便宜,图利益,都不要去管,各人有各人的果报。我们的心纯正,我们对他信任,他要贪图利益,那个果报太苦!灾民是急需要,那是救命的,你把他救命的那一点钱夺去,会害死多少众生,这个果报是阿鼻地狱,太可怕!那是自作自受,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出钱出力的人给机会把他送到地狱,不是的。如果是存这样的念头,那我就害人了,我要把他送到地狱;我们是信任他,祈求他帮助救灾,所以果报不相同。你深入经藏,把佛所教诲的弄清楚、明白,不要有怀疑,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在佛法当中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佛菩萨如何帮助苦难众生
佛菩萨如何帮助苦难众生
近几年来,灾难越来越多,众生生活越来越苦,往后还会继续严重。有人问我,‘佛菩萨大慈大悲,如何来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些话说得没错,但正确的意思往往被曲解。诸佛菩萨慈悲救度,不是说众生缺少食物、衣服,佛就送粮食、送衣服。佛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让众生明了灾难的起因,然后将其原因消除,灾难的果报就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救度一切众生。要想得到幸福美满、自在快乐,这些是果报,果必有因,佛菩萨教我们修因,修善因一定得善果,这才是正确之理、真实救度。
世尊的慈悲,表现在他一生的生活之中。佛是福慧二足尊,也就是智慧、福报都圆满,既然福报圆满,为何不示现享福?《无量寿经》讲,这个世间福报最大的是大梵天王,但大梵天王的福报,还比不上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之人。我们这才明了,佛的福报确实是世出世间无人能相比。释迦牟尼佛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就是大慈大悲的落实。毕竟世间富贵人少,贫贱人多,若佛示现富贵的身分,贫贱人看到佛只有仰慕,而不敢亲近。佛示现贫贱到极处,贫贱之人看到佛跟自己一样,会感到非常亲切,所以心就平了。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我们要能体会。
学佛人若是高高在上,住处像皇宫一般,出门坐名牌轿车,这些苦难人看到做何感想?尤其出家人的财富、享受是十方供养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也没有这样享受。佛一生不求人,每天托钵也只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今天就饿一天;托了第一家能吃得饱,就不托第二家。这种示现是教导我们要知足常乐,世间人的病根就是不知足,所以才招致无量无边的祸害。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无论是何种身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要学习佛的精神、佛的理念、佛的慈悲,而且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自己生活要朴实、要知足,有多余的要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是佛菩萨与世间人理念不同之处;佛菩萨是有福大家享,凡夫是有福自己享,不愿与人分享。佛不仅以言语教导众生,他自己是说到做到。他真看破,看破就是世出世间一切理事因果都通达明了;他真放下,于世出世法丝毫不牵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连边都不沾。现在有许多同修觉得自己业障深重,灾难很多,问如何消业障、化解灾难,实在讲释迦牟尼佛一生示现的就是。我们要是学会了,利益无量无边,不但眼前灾难可以消除,无始劫来的业习也能断除。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实在是粗心大意。佛法没有秘密,非常明显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不出来,也觉察不到,这是我们业障深重。我们虽然读经、听经,还是不懂经义,不能将这些教诲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所以得不到真正利益。我们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不能怪佛菩萨没有帮助我们,佛菩萨是真帮助,而是我们没有理会,反而让因缘当面错过,这个过失在自己。所以,自己要反省、要忏悔,要从反省忏悔中去学习。
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克服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克服烦恼的门径,消除业障的门径,无量无边。在无量法门中,世尊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果的。而念佛的理论一定要懂得,对于念佛就不会怀疑,佛号就能产生效果、力量;力量就是能消业障,能断烦恼。念佛能否消业障,断烦恼,关键就在如不如法,会不会念。会念的人如理如法,效果就非常殊胜。
所以,不但要懂得经义,还要‘深解义趣’,因为对于经教解得 越深、越彻底,信心就越坚定,信心能转境界。《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真的清净,就能转十法界成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相。能将十法界转变成一真法界,就是‘境随心转’。所以,佛救度一切众生,就是教导他自己转境界,因为境界是自己造成的,只有自己能解决,任何人都帮不上忙,诸佛菩萨也帮不上忙。《楞严经》上,阿难尊者遭了难,佛也不能帮助他,佛只能将遭难的前因后果讲明,然后告诉他如何化解灾难,化解还是在自己。自己通达明了,把心行转变过来,灾难就消除,境界就转变。
起一念恶心,善境界就变成恶境界;起一念善心,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最明显的是十法界。一念平等心,佛法界现前;一念六度心,菩萨法界现前;一念贪嗔、十恶心,生活的环境就是五浊恶世;一念清净心,就是清泰安稳,就是极乐世界。佛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因为相是虚妄的,所以念头才能转境界,而且这种虚妄如‘梦幻泡影’。所以,佛说:‘种种心生,种种法生;种种法生,种种心生’,这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真正能透彻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的心怎么想,世界环境就怎么变;大环境会变,小环境也会变;我们的容貌会变,体...(●[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佛菩萨如何帮助苦难众生
佛菩萨如何帮助苦难众生
近几年来,灾难越来越多,众生生活越来越苦,往后还会继续严重。有人问我,‘佛菩萨大慈大悲,如何来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些话说得没错,但正确的意思往往被曲解。诸佛菩萨慈悲救度,不是说众生缺少食物、衣服,佛就送粮食、送衣服。佛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让众生明了灾难的起因,然后将其原因消除,灾难的果报就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救度一切众生。要想得到幸福美满、自在快乐,这些是果报,果必有因,佛菩萨教我们修因,修善因一定得善果,这才是正确之理、真实救度。
世尊的慈悲,表现在他一生的生活之中。佛是福慧二足尊,也就是智慧、福报都圆满,既然福报圆满,为何不示现享福?《无量寿经》讲,这个世间福报最大的是大梵天王,但大梵天王的福报,还比不上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之人。我们这才明了,佛的福报确实是世出世间无人能相比。释迦牟尼佛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就是大慈大悲的落实。毕竟世间富贵人少,贫贱人多,若佛示现富贵的身分,贫贱人看到佛只有仰慕,而不敢亲近。佛示现贫贱到极处,贫贱之人看到佛跟自己一样,会感到非常亲切,所以心就平了。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我们要能体会。
学佛人若是高高在上,住处像皇宫一般,出门坐名牌轿车,这些苦难人看到做何感想?尤其出家人的财富、享受是十方供养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也没有这样享受。佛一生不求人,每天托钵也只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今天就饿一天;托了第一家能吃得饱,就不托第二家。这种示现是教导我们要知足常乐,世间人的病根就是不知足,所以才招致无量无边的祸害。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无论是何种身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要学习佛的精神、佛的理念、佛的慈悲,而且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自己生活要朴实、要知足,有多余的要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是佛菩萨与世间人理念不同之处;佛菩萨是有福大家享,凡夫是有福自己享,不愿与人分享。佛不仅以言语教导众生,他自己是说到做到。他真看破,看破就是世出世间一切理事因果都通达明了;他真放下,于世出世法丝毫不牵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连边都不沾。现在有许多同修觉得自己业障深重,灾难很多,问如何消业障、化解灾难,实在讲释迦牟尼佛一生示现的就是。我们要是学会了,利益无量无边,不但眼前灾难可以消除,无始劫来的业习也能断除。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实在是粗心大意。佛法没有秘密,非常明显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不出来,也觉察不到,这是我们业障深重。我们虽然读经、听经,还是不懂经义,不能将这些教诲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所以得不到真正利益。我们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不能怪佛菩萨没有帮助我们,佛菩萨是真帮助,而是我们没有理会,反而让因缘当面错过,这个过失在自己。所以,自己要反省、要忏悔,要从反省忏悔中去学习。
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克服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克服烦恼的门径,消除业障的门径,无量无边。在无量法门中,世尊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果的。而念佛的理论一定要懂得,对于念佛就不会怀疑,佛号就能产生效果、力量;力量就是能消业障,能断烦恼。念佛能否消业障,断烦恼,关键就在如不如法,会不会念。会念的人如理如法,效果就非常殊胜。
所以,不但要懂得经义,还要‘深解义趣’,因为对于经教解得 越深、越彻底,信心就越坚定,信心能转境界。《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真的清净,就能转十法界成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相。能将十法界转变成一真法界,就是‘境随心转’。所以,佛救度一切众生,就是教导他自己转境界,因为境界是自己造成的,只有自己能解决,任何人都帮不上忙,诸佛菩萨也帮不上忙。《楞严经》上,阿难尊者遭了难,佛也不能帮助他,佛只能将遭难的前因后果讲明,然后告诉他如何化解灾难,化解还是在自己。自己通达明了,把心行转变过来,灾难就消除,境界就转变。
起一念恶心,善境界就变成恶境界;起一念善心,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最明显的是十法界。一念平等心,佛法界现前;一念六度心,菩萨法界现前;一念贪嗔、十恶心,生活的环境就是五浊恶世;一念清净心,就是清泰安稳,就是极乐世界。佛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因为相是虚妄的,所以念头才能转境界,而且这种虚妄如‘梦幻泡影’。所以,佛说:‘种种心生,种种法生;种种法生,种种心生’,这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真正能透彻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的心怎么想,世界环境就怎么变;大环境会变,小环境也会变;我们的容貌会变,体质会变,生活环境统统会变,这就是‘境随心转’。所以,境界没有不能转变的,不能转变是对理论不透彻,方法不清楚,再加上没有耐心,这就收不到效果。若如理如法,岂有转变不了之理?
佛法之殊胜、微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法相比的。我们这一生有幸得人身,闻佛法,对于甚深的义理、义趣稍微明白,真正是希有难逢,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来修学。修学就是实践,做出样子给一切众生看,这是真正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样子是招牌,招牌好,令人看了生欢喜心。佛的相好无人能比,所以佛说法众生肯相信。只要依佛的教诲修学,都能得如佛一样的自在、圆满,这就是现身说法。





●[净公上人·开示集五]因果与转境界
因果与转境界

【谈因果】
东北的崔居士事业做得很成功,在经济衰退之时,财源还继续不断增长,这个因素很多人不理解。若稍稍涉入经藏都能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离因果定律。佛家讲‘缘生之法’,不仅十法界是因缘生法,佛法也是因缘生法。所以,《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也不可以执着。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性,正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何以因果不空?譬如一粒桃子,桃核是因,桃核种在地上会长成桃树,桃核就没有了;长成桃树之后,又结成桃子,这是因果循环。所以,因果不空是讲因果的相续不空、转变不空。佛菩萨教导一切众生,就是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掌握事实真相,就能得大自在。经上常讲‘境随心转’,《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菩萨懂得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而且运用得很巧妙,所以他能转变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现代人一味追求财富,你争我夺,搞得天下大乱。抢夺能否真的得到财富?不能!只会更痛苦,佛法讲这是造业。杀人是犯杀戒,夺取别人的财物是犯盗戒,造‘杀盗淫妄’的恶业,如何会带来善果?世间人愚痴,所以造极重的罪业。佛告诉我们,财富是从财布施得来的,崔居士的财富也是财布施得来的。过去生中修财布施,这一生就得财富,得财富又肯修财布施,财源就滚滚而来。即使在经济衰退时,财富仍继续不断增长,这就证明佛的话没错。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我可以为大家做证明。我年轻时并不是很聪明的人,而现在对于佛法、世法,只要一接触就能明了,这是学佛四十多年中,天天修法布施得来的果报。
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何谓无畏布施?素食就是无畏布施,这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与爱心。我二十六岁开始学佛,半年以后开始吃长素至今。早年算命看相的人说我短命,我深深相信,想想自己没有长命的理由。我年轻时的思想行为,与袁了凡先生差不多,他有的缺点我都有,他的优点我没有,我不如他,没有他福报大。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是因,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果报。
实在讲,健康长寿不需要医疗、进补。世间人以为医疗保健可以使一个人健康长寿,这是迷惑颠倒,要是真有效果,因果定律岂不是被推翻了?该长寿的,不注重营养,还是长寿;该短命的,纵使天天进补,还是短命,这才是真理。
以团体来说,新加坡居士林与净宗学会,发起建弥陀村、建佛学院,需要很大的资金,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之下,筹募基金非常困难。为何这个团体在短时间内,能聚集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就是布施,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社会安定和平,为佛法久住世间,心正行正,发真诚心,建立道场,就有感应。正如《楞严经》云:‘发意圆成’,真心一发,就是圆满功德,感应就现前。
【转境界】
学佛人虽听此说法,但仍不相信,还是依照自己的妄想执着,因此境界始终转不过来;若能相信佛的教诲,依教奉行,自然能转境界。转得最殊胜的,是转凡成圣,这是大道;转贫穷为富贵,在佛法里属于小道,这太容易了。转五浊恶世为清泰国土,十分不容易;转娑婆为极乐,更是困难!倘若难的都能做到,容易的就不必说了。所以,学佛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若我们的境界转不过来,就要永远受苦受难。
有不少同修修学得很苦,比没有学佛之前还要苦,原因是他不了解修学的理论,修得不如理、不如法。佛法的修学,就是转变境界,如何转贫穷为富贵、转混乱为安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方法,所以转不过来。若能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修学,自然能转变境界。佛法常讲‘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我们将之应用在生活上的各个层面,无一境界不能转。其总原则、大道理,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佛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要想善,不要想恶。何谓善?何谓恶?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是善;利益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小团体是恶。何以故?念念为自己与自己的小圈圈,那是分别执着。由于妄想、分别、执着,使原本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要想突破这个困境,只有从心量上解决。不想自己,不想自己的家庭,也不想自己的小团体,执着就...(●[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