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经》舍利弗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18 11:19
標題: 《经》舍利弗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宝静法师阿弥陀经要解亲闻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于汝意云何,是佛征问舍利弗,以测其解悟如何。何故名为下,是自征经题。盖既有能诠之名,必有所诠之义。须彰其义,方克奉行。舍利弗下,自释其义。意显上来十方诸佛,皆劝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此经上半卷明信愿持名闻思修三慧功德殊胜,固已知之。但云何名为诸佛所护所念,犹未明了。故释迦说出闻经受持及闻佛名之胜利,而得为诸佛所护所念,而得不退转位。众生闻之,固当信受是说也。

  疏中分三(初)释护念二。释果觉三。结劝信。(初)又二(初)正释。

  《解》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此文初略标经所诠,有三义,一无上心要,二诸佛名字,三无上万德。无上心要者,能念之心性,起信愿行三资粮也。诸佛名字者,所念之弥陀名号也。弥陀名号,体即法界,能摄一切名号,故为诸佛名字也。无上万德者,能念心性本具万德。所念诸佛,智德圆满,断德究竟,法身体显,澈证万德。以我心具万德,念佛无上万德。以佛无上万德,明我心具万德。能所不二,故称无上。诠者,显也。此经文字为能诠显,无上心要等为所诠显。所诠既以万德为体,能诠亦当以万德为体。故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是经。即是得闻无上心要,万德洪名。故为诸佛于常寂光中,护之念之。又闻已由闻慧而进入思修,能受持斯经,执持名号。即是思惟无上心要,思惟万德洪名。亦即是受持无上心要,受持万德洪名。故亦为诸佛护之念之。又弥陀名号,即诸佛名号。弥陀万德,即诸佛万德。众生心要,即诸佛弥陀心要。诸佛弥陀心要,即众生心要。俱以三德秘藏为体,乃诸佛共证。故众生闻经持名蒙诸佛共所守护爱念也。

  二料简二(初)问。

  《解》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

  或问,此经既阐无上心要,佛名又诠无上万德。故闻此经,能为诸佛护念。假使有人,但闻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既无闲暇,又不识字,而未能持念阿弥陀经。亦得蒙佛护念,得不退转耶。

  (二)答又二(初)明通局二义(二)明自他二力(初)又二(初)明局义(二)明通义(初)又二(初)明他经

  《解》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根,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

  答中初句,略标二义。局者限局,拘隔不通。唯限于一心不乱,方能感佛护念。约竖论也。通者,融通。不论散心一心,垢心净心。但闻佛名者,皆得蒙佛护念。约横论也。占察下,先明局义。占察,即占察善恶业报经也。引彼经以明诸佛护念,唯局相似分证,不通初心也。杂乱垢心者,见思垢心之所杂乱,恶念思惟之所纷揽。虽然口中喃喃称诵弥陀,而心中杂念纷纷,颠倒妄想。圣贤其口,而虺蝎其心。如是念佛,虽念无益。古人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舌头念破也徒然。以口是心非,虽念等于不念。故云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决定信解者,既心不归一,则定水不清。既无禅定,则慧月不朗。既无慧解,则不能生真实信。既无深信,则无愿行。然则散心念佛,岂非徒劳无益乎。曰否。亦可得人天善报,增长福业。不过但获世间有漏,不能出生死,登极乐,悟无生忍,得不退地之深妙广大利益耳。若到一行三昧,即一心不乱境界。便能悟无生忍,登不退地也。则成广大微妙行心者,明第一义悉檀入理益也。广谓性具,大谓性量,深妙谓性体也。若见思惑空,六根清净,入相似位,名相似无生法忍。无生法忍者,中道理性,二边不生,对待不生。此中道不生灭法忍可于心,故名无生法忍。言相似者,粗惑虽除,无明未破。见而非真,故称相似。即相似无生法忍,相似性体性量性具,相似第一义谛也。依占察经,须到六根清净相似位,方可名为闻十方佛名也。

  二明此经

  《解》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

  此字指本经局义,亦应与占察义同,故曰应尔。若闻此经已信受持名,至事一心不乱,破我执,断见思,脱凡情,能与一切智相应,一切智即应身佛名也。则蒙应身佛护念。若念到理一心不乱,破法执,空无明。亡圣解,能与一切种智相应,一切种智即法身佛名也。则蒙法身佛所护念矣。

  二明通义

  《解》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

  诸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从性海流出。任运被机,不谋而应。故不可思议。诸佛名号功德,全性成修,全修显性。从性立号,以德彰名。故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但得闻佛名,无一不成佛也。有心,即定心念佛者。无心,即散心念佛者。若信,即信心念佛者。若否,即闻佛名不信而谤佛者。不分定心散心信者谤者,但能得闻佛名,便成未来得度之缘,成佛之种。故华严偈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即此意也。诸佛以平等大慧,度生化物,故不简怨亲。精进不息,故恒无疲倦。苟有福德善根,得闻佛名,岂疑诸佛而不护念耶。地藏经中,尘滴善根尚护念成就。今闻此难信之妙法,万德之洪名。必蒙诸佛护念,更无疑矣。

  (二)明自他二力又二(初)明自力之难

  《解》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

  金刚三论,乃释金刚般若经注解,为无著天亲二大士造也。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观智与佛同,证理与佛同,称为同生性。地前三贤,住前五品六根。观智与佛异,中理未亲证,称为异生性。入同生性,亲证法身,故蒙诸佛护念也。

  (二)明他力之易

  《解》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

  上文约自力念自佛,须到分证位,入同生性,方得任运护念。今仗他力,念他佛,到相似位,得事一心不乱,见思已空,生方便土者,即蒙佛护念。若初念佛人,不须到相似位。即以前名字观行,但能生信发愿,亦有通途蒙佛护念。似位以还,即观行位。一闻佛名,即名字位也。同体法性,有资发力者,佛及众生,法性体同,故曰同体。正当闻佛名时,即是由法性力,资养八识中过去了因种子,发成闻名善根之现行也。虽不得当时破惑证真,得其近果。亦得远在未来,为成佛之因,证不退位也。

  (二)释果觉

  《解》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

  佛为九界之尊,究竟极果。对下而言,名之无上。正观谛理,对邪而言,名之曰正。真俗融通,对偏而言,名之曰等。觉者,五住究尽,二死永亡,朗然大悟,名之为觉。一切六道凡夫,虽有佛性,名为菩提但为无明所覆,遂成迷妄,是为邪觉,不名为正。声闻缘觉,止破见思。虽得菩提,未见中道。是为偏觉,不名为等。一切菩萨,已断尘沙,未穷无明。虽得正等菩萨,佛地犹远,不名无上。唯佛一人,妄尽觉满。如十五夜月,无能过者。故名无上正等正觉也。大乘果地者,乃摩诃衍乘之极果也。藏通果觉,有位无人。别教妙觉,是圆二行菩萨。故前三教佛果,但有名字。唯圆教妙觉,方为究竟果觉也。

  (三)结劝信

  《解》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圆三不退,即是初地初住分证佛。故云,乃一生成佛之异名。此经即为一生成佛之妙典。故佛劝勉嘱咐舍利弗,汝等菩萨二乘,天龙八部,闻此经者,皆当信解受持。既以闻名,将来决得一生成佛,登三不退。其功德有如此大。何况更能受持读诵,其功德胜利,当更不可涯量。斯语皆为释迦,及十方诸佛,金口诚言。我等闻之,岂可不真实起信心乎。

  (丙)二劝愿流通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