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九九年早餐开示—弘法人才首重德行(共一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16 18:21
標題: 九九年早餐开示—弘法人才首重德行(共一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九九年早餐开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九九年早餐开示—弘法人才首重德行  (共一集)  1999/3/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4-0329



  达拉斯的佛七圆满了,你们紧接着召开了一个「美国净宗护法会议」,有意要邀请中国的法师到美国各地方讲经弘法,这是很好的构想,也是真正的好事。大家都知道,现代弘法人才非常缺乏,世间事情只有人才是最难得,人才的培养需要精心的照顾,长时间才能够培育成就。而人才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德行,如果没有德行只有才华,不但不能成事,而且造业障,于自、于他、于教都没有好处。才力的培养不难,德行的培养就难了,现代的社会跟古时候不一样,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比古时候增长百倍、千倍都不止。我们想想古人在那个环境之下,很少的诱惑他都要很谨慎的去防范,唯恐退转了。我们生在现代的社会,什么人有能力避免物欲的诱惑?如果免不了诱惑,必定退堕、必定造业,那就是古人常讲「袈裟之下失人身」,是非常可怜可悲的一桩事情。

  品德的修养,在今天的社会要靠自己,在过去父母、老师能帮上忙,可以做增上缘。现代的社会不行了,现代社会是提倡民主、自由、开放,儿女不听父母教诲,学生不接受老师的劝告,所以在这个环境之下,不靠自己那就一无所成。靠自己就是自己要觉悟,「三皈」要念念不忘,「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念念与觉正净相应,念念离迷邪染,这才有救!这是诸位同学们要深深的警惕。德行,德是什么、行是什么,这两个字的含义要搞清楚。「行」是我们的行为,行为包括思想、见解、言语,以及身体的造作,通称为「三业行为」。什么叫「德」?德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与性德相应,这种行为叫德行。什么叫性德?大乘经教里头世尊说得很多,「一念自性」是性德,《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是性德;由此可知,「一」是多么重要!古大德曾经说:「识得一,万事毕。」诸位要晓得,「一」就是真心、一就是自性、一就是真如。这个一不是数量,一、二、三、四是数量,落在数量上不是性德,这个一不是数字。

  而实际上,自性、性德是说不出来的,我们在讲经曾经跟诸位介绍「四不可说」,这是天台家讲的。天台家这个说法,是根据《大涅盘经》里面世尊讲过「六种不可说」。不可说就是不可思议,不得已用这个来表示,用一个「一」,一念、一心。一念、一心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有情众生的佛性,一切众生的法性。二念就变质了,二念是什么?二念是无明,三念就是阿赖耶,一念是没有变。所以说与一念相应,纯真无妄,这种思想、见解、行为,这叫德行。这个说法是高,这是法身大士的德行,我们可望而不可及。

  在我们初学的人,德行标准是什么?降到最低了,最低的德行就是世尊给我们讲的三福,「净业三福」。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要跟它相应,这个行为叫德行。三福总共有十一句,要记住,念念都不能忘。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慈心不杀是五戒。你们想想看,孝亲、尊师,受持五戒十善,你与这个相应,这个行叫德行;再提升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再向上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十一句是我们现在修学德行的标准。如果不在这上面建立,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佛在三福后头总结,那一句话重要!他说这三条是一切诸佛,这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净业正因」,修学有没有结果、有没有成就,关键在此地。换句话说,一切大小乘经千言万语,四十九年所说,无非是这三条的诠释而已,给我们详加解释。这个难!

  学讲经的方法技术不难,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根性钝一点的人,三个月也足够了。我们培训班,在讲经技术方面收到效果;德行方面,一定要靠同学们自觉,自己认真努力,要发心作师作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发这个大心,要立如是大志,我们这一生才能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我们考虑要邀请法师到国外去弘法利生,当然德行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其次才是他的学术,这个对我们才有真正的利益。我们在此地在一起共修的同学,为了将来到世界各个地方弘法利生,一定要砥砺自己的品德,要如理如法的修学,不辜负海内外许许多多护法大德们的期望,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诸位将来邀请,也要以这个为标准,他的思想、言语、行为,只要能与三福相应,我们就可以礼请,特别着重在这一点,希望诸位都能够留意到。

  悟道师刚刚传真过来,告诉我马老居士往生的一些事迹。他写了不算太长,这段文字我们交给「净宗学会」,交给此地净宗学会最近出了一个《佛陀教育杂志》,这个杂志是季刊,创刊号刚刚印出来,这份数据我们放在第二期。好在道师也很快就要回到这边来,新加坡听说是下个月四号开始起,也举行一个春季的佛七,请道师到这边来主持。这一边佛教活动一些状况,我们也会详细的报告大家,有一些资料,这一次悟琳师跟悟满师回到达拉斯会带给你们,提供你们做参考。这一次佛七有这样殊胜的因缘,这是你们达拉斯常住的法师、居士们莫大的功德。我在离开美国的时候就常常想到,我希望佛七是每一个月举行一次,不能中断,而佛学讲座也是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怕的是我们的体力、精神比不上古人,不能像古人那么样的精进,所以我们举办一个星期,休息一个星期。一个月当中有一次佛学讲座、有一次佛七,这才像一个道场。

  如果不愿意帮助社会一切大众,自己要做一个老修行,这是小乘人,利益众生的意愿不强,只希望自己成就,行!那必须找一个深山,去建一个小茅篷自己去修行。如果发这样的心,中国大陆在内地,还有不少这样修行的人,修学的环境也非常的理想,我们在中国法缘非常殊胜,我替你介绍一个小茅篷不困难。这是大乘心与小乘心不相同的地方,但是都值得赞叹。大乘菩萨能够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就别人。大慈菩萨赞叹,你能劝两个人修,就比你自己精进;这两个人是真正往生作佛,你这一生当中真正帮助两个人往生成佛,就比你自己修行要精进。

  这个话怎么讲?世出世间最殊胜的福报,最大的福报是什么?帮助人作佛,这个福报最大。你要晓得那一尊佛成佛之后度多少众生,他度那么多众生跟你有关系,你帮助他成佛的,等于说都是你度的,这个功德利益还得了!你能帮助十几个人,你的福报就无量无边,试问问你自己能不能往生?决定得生净土。这么多人在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身边,你临命终时,他们这些人会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为什么?知恩报恩,他们想到我为什么能到极乐世界,他帮忙我的,这个恩人怎么能忘记?只要他自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神志清楚,念佛的功夫差一点也不要紧,这些人也会把阿弥陀佛拉来接引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要晓得。

  所以发大乘心,发大乘愿,修大乘行,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赞叹的。你们在经上看到,哪个佛去赞叹小乘人?小乘经里面有赞叹,大乘经里面没有赞叹。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责备小乘、呵斥小乘,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要懂这个意思。大乘心可贵,大乘心即刻就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龙天善神的拥护,小乘是非常非常困难,得感应不容易,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的。这个话不是我随便说的,都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尤其《法华经》上佛明白开示,末法时期,大乘契机,小乘不契机。我们现在深深能够体会到,佛为什么说这些话?佛清楚。古时候小乘契机,古时候的社会是封闭的、是保守的,所以小乘契机。现在社会是开放的,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社会,大乘契机,小乘不契机,在这个社会宣传保守的这种修学法,一般人很难接受。这是我很多年前,我讲过《法华经》大意,好像录音带还有,曾经好像是六十次讲圆满,《法华》大意,那里面给诸位详细报告过。

  今天常普法师也提了一个问题,关于小乘退不退的问题,今天时间到了,这个问题留在明天跟诸位解答。为什么他会退转?到底退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我们学佛人很关心的事情。如何能保持不退转,这才是重要课题。好,今天就讲到此地,祝福诸位同修功德圆满,希望好好的保持这个功德。马老居士是念佛人的模范,我们应该要向她学习,这是诸位这一次亲眼所见到的。正如悟道师讲,他主持过许多次的佛七,这一次亲眼见到效果,诸位功德不可思议,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