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功德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611105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11 10:56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功德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6111055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功德的讲记敬摘点滴
...有参加过任何法会的活动,所以对於仪规完全不知道,真正是无所适从。他们对我们招待热情,我们很感谢,他们的会长送我到机场来问我,他说:招待不周。我说:招待很周到,我们非常感谢,法会不周,要好好的学习。他想找个时间到新加坡来学一天,我说:不行!一天你就学会,你是天才。真正要学会,至少要在新加坡住三个月,哪有一天就学会的?如果说领导一个团体,帮助一个地区学佛,那是菩萨发心,不是感情用事,真正要虚心学习。
从这里看这个法会将结束,观世音菩萨代表菩萨众出来致词。观音菩萨在中国大家都非常熟悉,知名度排在第一,很多人不知道地藏 菩萨,没有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赞叹意思就很深。菩萨『白佛言』,称『世尊。是地藏 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这个话从观世音菩萨口中说出,那谁不相信?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赞叹地藏 菩萨大慈悲。而且地藏 菩萨大慈悲的落实不亚於观音菩萨,并不在观音菩萨之下。『於千万亿世界』,「千万亿」不是数字,是形容词,形容这无量无边的世界,哪个地方有众生就有地藏 菩萨在,化千万亿身。
『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这两句话就是世尊在这部经上所说的。功德跟福德我们必须要有能力辨别,断恶修善、依教奉行,你们想想是福德还是功德?假如你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所修的是福德,出不了三界。如果你是离四相修行,是功德。佛在金刚会上教我们,要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诸善事」,那是功德。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所修的是什么?真正修行都落在福德这边,不是功德。起心动念还有我执,念念都是为我,我总是摆在第一。诸位要晓得,我执是轮回的根本业因,只要有「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修再大的善业也是六道里面享福,福享尽了还要堕落,要懂这个道理,这在前面都跟诸位讲得很清楚。六道、十法界怎么来的?六道来由有三个基本的因素,妄想、分别、执著,你全都有了,这就是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如果你把执著破掉,还有妄想、分别,你六道没有了,有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你在这里面生活。再能够把分别也舍掉,你就超越十法界,这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怎么形成的?妄想,妄想就是无明,破一品无明你的境界会提升一层,四十一品无明破尽,妄想完全没有,你是证得了大圆满,那是圆教如来的果地。
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知道之后才晓得世尊教我们离四相的用意。四相不能不离,不可不离,不离就不能离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对这个喜欢、对那个讨厌,都是干六道轮回,天天念阿弥陀佛,还是搞六道轮回,你以为你能往生?不能往生!能往生的人,四相真离,心地真正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很多带业往生的人,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的人,他那一念、十念与四相相应,最后临终的一念还是有我、人、众生、寿者,就不能往生。以前李炳老常讲,一万个念佛人,能够往生的是两、三个而已,什么原因?我、人、众生、寿者没断。我们想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什么时候练习?现在就要练习,不要等,「我现在还没有到临终,临终时候再离」。临终时候你有把握,你能离得了吗?平常就要真干。
对於世间之感情,我们一般讲情结要淡,愈淡薄愈好。念念为众生、为社会,不要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就是造业、造罪。别人都为自己,那是他的事情,他要搞六道轮回,佛都管不了,我们怎么能管得了!修行证果的事情,要靠个人自己努力,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大慈大悲也帮不上忙,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十法界这十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你自己愿意走哪一条?佛给我们说明,让你自己选择。自己要随顺烦恼、随顺习气,大多数是走三恶道。真正觉悟了,舍离一切烦恼,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成就功德。功德跟福德我们必须要辨别,要很清楚。「及不思议威神之力」,这是讲地藏 菩萨,特别在六道当中,勤苦的教学,以圆满的智慧、善巧方便,帮助特别是恶道众生。再看底下经文: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 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从观世音菩萨口中得到。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赞叹地藏 菩萨,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没有一个不赞叹地藏 菩萨。而地藏 菩萨的功德,一切诸佛如来共同赞叹都赞叹不尽。底下讲『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地藏 菩萨功德都说不尽。地藏 表什么?诸位要晓得,「孝亲尊师」,地藏 菩萨的功德就是孝亲尊师的功德。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一桩事情,不付托给其他的菩萨,要特别付托给地藏 菩萨?为什么不付托给观音菩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付托给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做不到,付托给文殊、普贤,文殊、普贤也做不到。付托给地藏 菩萨,地藏 菩萨孝敬,孝敬是根;观音菩萨是孝敬的发扬光大,你没有根,他从哪里发扬光大?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然后你就晓得,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孝亲尊师」学起。今天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在哪里?迷失了地藏 ,不懂得孝亲尊师。所以一个社会的安危、治乱、祸福,根在家庭,而家庭的根在夫妇。世出世间教学都懂这个道理,都在这个根本上用了许多心血在教导,希望大家觉悟。夫妻两个结合,不是你两个人的事情,对於整个社会你有责任,你夫妇不合,你家庭就破碎,家庭一破碎,社会就动乱,全世界的人遭殃受罪,谁懂得这个道理?佛陀教育多么重视家庭,儒家的教育讲求「敦伦尽分」,现在社会动乱,大家疏忽了家庭教育,所以整个动乱,整个灾变的来源,不晓得从哪里来,你怎么能够防范?你怎么能够救拔?一家人相聚固然是有因素,佛在经上讲人与人之相聚有四种原因:「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恩恩怨怨没完没了,这是事实真相。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为什么要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了解事实真相,你明白之后就能化解。纵然是一家人是报怨而来,在中国第一个模范是舜王,舜王的家庭那就是报怨而来的,不是报恩的。一家不合,舜他有智慧,懂得尽孝,能够把一家冤家相聚把它怨结化解,能够做到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亲爱,互相合作,在佛法讲这是菩萨。菩萨不是看到冤家债主躲避,不是的,是如何化解它,躲避不能解决问题,来生来世还会碰到,一定要懂得化解。所以才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小而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耐心去化解,解冤释结,培养恩义,你一家自然和睦,和睦你这个家就兴旺,这里头有大道理。地藏 菩萨教化众生这个基本的概念,基础的课程,所以功德利益,即使三世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下面观音菩萨又说: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 利益等事。】
注解里头说得很好,『向者』,这里头有远、有近。近,就是本品的文字;远,是赞叹品初的文字。这在卷中第二十五页。
【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 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观音菩萨不但为我们做证明,更为我们启请。他启请的话,『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现在」是当时参与法会,「未来」就包括我们在内。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经典,来研究这段经文,包括在这一句经文之中。请世尊为我们再介绍地藏 菩萨不可思议的这些事,目的是让天龙八部这些护法鬼神,瞻礼得福。『瞻礼』是什么?生起孝敬之心,这个心一生就得福。鬼神生心,鬼神得福,我们生心,我们自己就得福。下面这是世尊接受观音菩萨的启请,为众说法。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世尊乘便在这里先对观音菩萨一番称赞,观音菩萨跟我们这个世界缘分很深,「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我们学佛就要懂得跟一切众生结法缘。这个意思我们要清楚,结法缘,不可以结情缘,「情」一生,麻烦可就大了,生生世世纠缠不清,那要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要受长劫的苦报,决定不能够干,结法缘。法缘是把佛法介绍给他,帮助他认识佛法、理解佛法、修学佛法,这叫结法缘。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这里面决定不生爱憎,这就是法缘。如果在这里面有欢喜、有讨厌,这就变成情缘,非常非常可怕!自古以来,多少在家、出家的大德跟一切众生结缘,把法缘转变成情缘,都堕落了,太多太多了!所以大乘菩萨没有相当的定慧,反而不如小乘。小乘是他不讲经、不说法,他跟社会大众远离,独善其身,他不容易堕恶道。大乘菩萨跟大众在一起,所谓「和光同尘」,如果自己没有定慧,自己不能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依旧随顺烦恼习气,没有不堕落的。讲经说法,修一切善事,都变成有漏的福报。
纵然我们发心修善,实在讲也不是容易事情,那个善是不是真的善。诸位如果念过《了凡四训》,了凡先生讲得很好,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偏善、有圆善。他讲得很多,你懂得哪是真善?现在我们看到世间有不少人,真心想做一点好事,由於没有慧眼,不认识真正的福田,反而拿著他的财力、物力去造一切罪过,纵然不是有心,他的心里是想修善,结果变成了恶。他虽然没有罪,他有过。要看他造作最后的影响,如果影响很重大,还是有罪。这个我们不能不谨慎,如何能够辨别?唯一的方法是读诵大乘,我们对一切事物才能看得清楚。现在有许多人,都以为建道场是好事情,地藏 菩萨在这个经里面也教我们建道场,修缮旧有的道场,功德都很大。可是你要想到「道场」,它有没有「道」?不是说建一个寺庙那就叫道场,这寺院有没有道?如果没有道,你在那里建立,让许多人去争夺,让他们那些人去造罪业,你有没有过失?这个不能不谨慎。
所以我一生对这个事情小心谨慎,不敢做这个事情。你做了之后,道场人多了,每一个人都在里头争权夺利,这变成造作罪业的一个处所,不如不做。所以我常常劝人印经布施,这个没有过失,我们印的经人家拿去卖,卖也好,有人买它就有人读,这个没有罪过。只有好处,没有罪过。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的。实在讲这些事实,我们稍稍留意都能看得很清楚,自己要常常反省,我们造作的是功德还是罪过。
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如法、不如法,这是我们要重视的,决定不能够感情用事。今天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这个道场,我劝几位同修发心护持,这是我学佛四十多年来头一次。因为我在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场里头有道有学,你护持是功德,是好事情。如果这里头没有道,没有人如法的修学,那护持这个地方就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很冷静的观察,他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不相应。经典是标准,拿这个标准我们去衡量自然就明白,用不著去问人。我们在这一生短短的数十年当中,遇到这个机缘做一点好事情,这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佛在此地顺便称赞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也有大因缘,跟地藏 菩萨一样。
【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於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这一段是世尊赞叹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与...(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菩萨是孝敬的发扬光大,你没有根,他从哪里发扬光大?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然后你就晓得,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孝亲尊师」学起。今天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在哪里?迷失了地藏 ,不懂得孝亲尊师。所以一个社会的安危、治乱、祸福,根在家庭,而家庭的根在夫妇。世出世间教学都懂这个道理,都在这个根本上用了许多心血在教导,希望大家觉悟。夫妻两个结合,不是你两个人的事情,对於整个社会你有责任,你夫妇不合,你家庭就破碎,家庭一破碎,社会就动乱,全世界的人遭殃受罪,谁懂得这个道理?佛陀教育多么重视家庭,儒家的教育讲求「敦伦尽分」,现在社会动乱,大家疏忽了家庭教育,所以整个动乱,整个灾变的来源,不晓得从哪里来,你怎么能够防范?你怎么能够救拔?一家人相聚固然是有因素,佛在经上讲人与人之相聚有四种原因:「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恩恩怨怨没完没了,这是事实真相。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为什么要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了解事实真相,你明白之后就能化解。纵然是一家人是报怨而来,在中国第一个模范是舜王,舜王的家庭那就是报怨而来的,不是报恩的。一家不合,舜他有智慧,懂得尽孝,能够把一家冤家相聚把它怨结化解,能够做到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亲爱,互相合作,在佛法讲这是菩萨。菩萨不是看到冤家债主躲避,不是的,是如何化解它,躲避不能解决问题,来生来世还会碰到,一定要懂得化解。所以才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小而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耐心去化解,解冤释结,培养恩义,你一家自然和睦,和睦你这个家就兴旺,这里头有大道理。地藏 菩萨教化众生这个基本的概念,基础的课程,所以功德利益,即使三世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下面观音菩萨又说: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 利益等事。】
注解里头说得很好,『向者』,这里头有远、有近。近,就是本品的文字;远,是赞叹品初的文字。这在卷中第二十五页。
【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 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观音菩萨不但为我们做证明,更为我们启请。他启请的话,『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现在」是当时参与法会,「未来」就包括我们在内。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经典,来研究这段经文,包括在这一句经文之中。请世尊为我们再介绍地藏 菩萨不可思议的这些事,目的是让天龙八部这些护法鬼神,瞻礼得福。『瞻礼』是什么?生起孝敬之心,这个心一生就得福。鬼神生心,鬼神得福,我们生心,我们自己就得福。下面这是世尊接受观音菩萨的启请,为众说法。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世尊乘便在这里先对观音菩萨一番称赞,观音菩萨跟我们这个世界缘分很深,「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我们学佛就要懂得跟一切众生结法缘。这个意思我们要清楚,结法缘,不可以结情缘,「情」一生,麻烦可就大了,生生世世纠缠不清,那要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要受长劫的苦报,决定不能够干,结法缘。法缘是把佛法介绍给他,帮助他认识佛法、理解佛法、修学佛法,这叫结法缘。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这里面决定不生爱憎,这就是法缘。如果在这里面有欢喜、有讨厌,这就变成情缘,非常非常可怕!自古以来,多少在家、出家的大德跟一切众生结缘,把法缘转变成情缘,都堕落了,太多太多了!所以大乘菩萨没有相当的定慧,反而不如小乘。小乘是他不讲经、不说法,他跟社会大众远离,独善其身,他不容易堕恶道。大乘菩萨跟大众在一起,所谓「和光同尘」,如果自己没有定慧,自己不能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依旧随顺烦恼习气,没有不堕落的。讲经说法,修一切善事,都变成有漏的福报。
纵然我们发心修善,实在讲也不是容易事情,那个善是不是真的善。诸位如果念过《了凡四训》,了凡先生讲得很好,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偏善、有圆善。他讲得很多,你懂得哪是真善?现在我们看到世间有不少人,真心想做一点好事,由於没有慧眼,不认识真正的福田,反而拿著他的财力、物力去造一切罪过,纵然不是有心,他的心里是想修善,结果变成了恶。他虽然没有罪,他有过。要看他造作最后的影响,如果影响很重大,还是有罪。这个我们不能不谨慎,如何能够辨别?唯一的方法是读诵大乘,我们对一切事物才能看得清楚。现在有许多人,都以为建道场是好事情,地藏 菩萨在这个经里面也教我们建道场,修缮旧有的道场,功德都很大。可是你要想到「道场」,它有没有「道」?不是说建一个寺庙那就叫道场,这寺院有没有道?如果没有道,你在那里建立,让许多人去争夺,让他们那些人去造罪业,你有没有过失?这个不能不谨慎。
所以我一生对这个事情小心谨慎,不敢做这个事情。你做了之后,道场人多了,每一个人都在里头争权夺利,这变成造作罪业的一个处所,不如不做。所以我常常劝人印经布施,这个没有过失,我们印的经人家拿去卖,卖也好,有人买它就有人读,这个没有罪过。只有好处,没有罪过。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的。实在讲这些事实,我们稍稍留意都能看得很清楚,自己要常常反省,我们造作的是功德还是罪过。
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如法、不如法,这是我们要重视的,决定不能够感情用事。今天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这个道场,我劝几位同修发心护持,这是我学佛四十多年来头一次。因为我在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场里头有道有学,你护持是功德,是好事情。如果这里头没有道,没有人如法的修学,那护持这个地方就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很冷静的观察,他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不相应。经典是标准,拿这个标准我们去衡量自然就明白,用不著去问人。我们在这一生短短的数十年当中,遇到这个机缘做一点好事情,这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佛在此地顺便称赞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也有大因缘,跟地藏 菩萨一样。
【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於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这一段是世尊赞叹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与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有大因缘。这个世间包括娑婆的十法界,范围很大。十法界的众生,尤其是六道罪苦众生,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大灾难的时候,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够脱离灾难。这话我们乍听起来好像是迷信,其实它确实是有理论根据。这里头最重要是「一心称念」,才能够把灾难化解。灾难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些恶念、恶习波动现前的现象,一心称念你这个心是清净平等,你发出这个波跟起伏不定的波互相干扰。如果你这个波的力量强,你干扰它,它不能干扰你,清净平等的波就把恶念恶习的波拉平,灾难现象就化解了,道理在此地。
现在科学家也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说得没这么清楚。他们发现整个世界,在过去讲还有物质,现在说法是物质根本就不存在,物质的现象是波动现象造成的。所以一心称念,这个波是最好的。一心就是一真法界,真心;所有一切波动是妄心。我们用真心,把妄心化解,灾难就除了。一心所现的是诸佛菩萨的一真法界,是安定的、和平的、吉祥的、安乐的。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个道理,然后佛在经典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就肯定,我们知道这样做真的是有效果。这就是得佛菩萨的加持,我们世间人讲佛菩萨保佑,你自己不能到一心,佛菩萨加持不上,你自己念到一心,就跟诸佛如来感应道交,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佛法里头确实没有迷信。
此地说「闻名、见形」,这是缘。「恋慕、赞叹」,恋慕是向佛菩萨学习,赞叹是称扬诸佛菩萨,就是把佛菩萨介绍大众,我们讲的弘法利生。赞叹是弘法利生,恋慕是依教修行。由此可知,这样的人决定是有善根福德。闻名见形是因缘,他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所以这样的人『於无上道,必不退转』,这是讲他的果报。『常生人天,具受妙乐』,这是还没有发心求出离六道十界,还没有发心。他在六道里面受人天妙乐,绝不堕三恶道,也不会生在阿修罗里面。生阿修罗虽然是享受享乐,但是造业,他的福报享完必定堕落。人天里面一定遇到善友,遇到好老师,给他做增上缘。有善根福德的人遇到善知识,他都能够生信心,能够理解、依教奉行,这是胜因。『因果将熟』,这是真正觉悟了,觉悟天上人间福报不可以久享,享福没有不造业,不知不觉之中造业,所以他能够舍弃自己的福报,专修净土,那就『遇佛授记』。我们晓得在这个时代当中,这都是诸佛如来所讲的,「末法时期,唯有净土成就」,净土顶重要是心清净。
昨天我们在飞机上,英文报纸头条新闻报导,新加坡经济衰退,预测明年春季比现在还要困难,政府提醒人民要做心理上的准备。这个说法,我们很早就曾经听说。世间的灾难愈来愈多,愈来愈紧迫,我们如何能够自处?从前李老师说,「唯一的方法,念佛求生净土。」他这一句话是真实教诲。求生净土必须万缘放下,所以今天弥陀村跟念佛堂的建立是大因缘,不但在现前这个时代希有,无量劫中也难得有这么一次因缘,我们要懂得。我们在海外各地去走走,哪个地方都求我们,「法师,你在这里常住,你在这里讲经度我们」,你要晓得那是破坏这个道场。一个道场殊胜,能够拯救整个世界,这个道场破坏了,全世界人遭殃。这个道场就像电台、发射台,它这里在发射平静的思想波,产生很大的力量,你把这个人统统拉出去四分五散,都分开,每个道场力量都很薄弱,不能办事情,於灾难没帮助。
所以诸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应将全世界念佛人集中在一起,产生一个大力量。但是世间人都是感情,你在新加坡,不在我这个地方,为什么不到我这里来办?因缘,各有因缘,并不是偏爱哪个地方,哪有这种道理!什么地方有缘,就在什么地方做。世间人都是感情,都是为自己,在我这里办,最好在我家里办,小的那么个圈圈,在我这个国家...(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究竟。有多少人希望生天?天不究竟。不但天福会享尽,天人有生死,而且天人还有堕恶道的。从天上寿命尽了之后堕三恶道,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不可以不知道。注解里面前面这几行说得好,我们念一念。「三界诸天,各乘宿业」,三界是指欲界有六层天,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有四层天,总共二十八层。怎么生天?过去生中所修的业不一样,生天都是修善业,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十善业道,四无量心」,这是你生天的条件。
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十善有没有做到?诸位同修要在佛法里得一点成就,这一生决定不能够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决定不可以做。决定不能有害人的念头,当然更不可以造损害别人的事。在任何场合当中,口不出恶言,这基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会,要能够做到。如果再能够念念能利益众生,能够舍己为人,那你就修积福德,你才能得天人的福报。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人民、为一切众生,你的前途光明。纵然不知道往生净土,决定生天,享受天福。佛经里面讲的善恶、罪福,一定要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地藏 经》也相当详细,我们常常读诵、常常思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毁犯?你读诵当中检点自己的心行,这叫真修行。如果有毁犯要真正忏悔改过,决定不能覆藏,不可以掩饰,掩饰你的罪业就重,你罪业愈积愈重。你要知道忏悔,要真正改过。决定不要占人一点点的便宜,没有好处的。你占人家的便宜,来生还要报偿人家,何必!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我们生活的受用愈简单愈好。
我这次在柏斯参观一个小乘人修行的道场,我看了之后很受感动。这里面有十七个出家人,来自许多国家地区,他们得到信徒供养,有一片土地,九十六百acre是山林,自己在里面建道场,房子完全是自己建的,自己设计、自己建的,没有找工人,建得很不错。他们有个佛堂,庄严朴素。有个小型的图书馆,有浴室,浴室很大,那是一间一间的。自己住的寮房,现在有二十间,每一个寮房的距离大概走路是五分钟,寮房是一个人住一个小寮房,我看那个样子大概只有四个平方米,不大,如果摆床铺的话三张床铺就摆满,小房间干干净净,就像小茅篷一样,分散在这个地区。他说他们希望将来这个道场,顶多只住二十个人。没有厨房,小乘人没有厨房,不烧饭,接受别人的供养,每天有居士带饭菜到那边去供养他们。他们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看了很受感动,专心在办道。市区里面他们有个下院、有个讲堂,每个星期五派两个法师下去讲经说法,一个星期一次,听众大概有四百多人,都是他们的信徒。我们也有同修问他,如果是下雨刮风,没有人送饭来怎么办?他说从来没有遇到过。几年之前火烧山,他们那边树木也都被烧掉,可是他们的寮房都没波及,很不可思议,所以真正修道有护法神守护。我们看到很受感动,真正看看修行人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参学的地方。
这段经文所说,天人有『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天人福报大小也不相同,跟我们人间一样。我们得人身,大家都得到人身,都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的福报不相同。我们到澳洲去看看,澳洲人福报就比我们大,我们这么多人修行,挤在这一栋小楼上,住鸽子笼一样,人家居住的寮房,一个人都住很大很大地方,他寮房虽然小,他活动空间大;从我这个房间到你那个房间,走路去看看你,要走五、六分钟,山明水秀。我们现在讲磁场不一样,进入道场你的心会清净,会生欢喜心。山上野兽比人多,可是出家人都有慈悲心,野兽也不害人,人与这些野兽可以沟通,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就沟通,毒蛇猛兽不会伤害你,因为你心地慈悲,你没有毒心。你心里狠毒,跟它就起冲突,你心地慈悲、宁静,跟它不起冲突。在中国深山里面修行的人也很多,他们跟老虎、跟一些猛兽常常都在一起。那些猛兽好像在家里养的宠物一样,都很听话,道理就在此地。这就是佛教导我们,怎样与六道众生和平共处,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合作。
人与毒蛇猛兽都能够和平共处,哪有不能跟人和平共处的道理?所以念念要回过头来想自己,不要想别人,过失在哪里?过失决定在我这边,别人没有过失,你就能够跟人相处。如果起心动念我没有错,他们都是错的,你跟人家是对立的,死对头,这个情结永远不能化解,所以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不要求别人随顺我,要求我怎样随顺大众,你就对了。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没有叫众生顺我。然后才能在随喜当中修积功德,功德是定慧。定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是定,定起作用就是慧,定慧才能够解决问题。
天人如果福报不是很大,临终时候阿赖耶识里头恶习种子还会起现行,起现行他就会堕恶道。这是佛在经上常讲,临命终时业力现前强者先牵,哪一个念头强,随著这个念头就投生去了,所以临命终时善念强就生善道,恶念强就堕恶道。不是阎罗王判你去入哪一道,是你念头在牵引你。你愚痴念头强,畜生道去了;贪爱的念头强,饿鬼道去了;瞋恨的念头强,地狱道去了。由此可知,如果我们最后那一念,念佛的力量强,这就往生净土,这个念头要平常培养,临命终时来不及。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没错,理上讲得通,事上很少有。真正有那么几个人,那是过去生中宿善的力量强,一时迷惑造作恶业,临终时有人提醒,他宿根就起作用,这样才能往生,绝不是侥幸的。如果你想侥幸得生,没这个道理,一定要在平常培养,努力、加紧的培养,要知道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大事因缘。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了解,你怎么会不放下?你一定能放得下。如果你说你还放不下,是你对事实真相还认识不够清楚,道理没透彻。透彻之后决定放下,决定不沾染。
「五衰相现」,五衰相经里面有讲,有两种:「小五衰、大五衰。」小五衰,第一个是乐声不起。第二种,天人身上都有光,这个光微弱了。第三种是洗澡的时候水沾在身上,我们洗澡洗完之后身体擦干净,天人不需要,水不沾身。水沾在身上,这是小衰相。第四种在境界里面起了一个微细的贪念心,有一点染著。第五种眼睛我们叫眨眼,天人眼睛是睁开,不会眨眼,有眨眼的现象,这是衰相。这是小五衰,福报快要享尽。
福报享尽的时候大五衰现前,「大五衰」第一个是衣服脏了,天人衣服也不需要裁缝,也不需要去换洗,他的衣服真的是一尘不染,这时候衣服染灰尘。第二个是天人都戴帽子,帽子上都有鲜花,花枯了、花谢了,这是大衰相,这时候他很痛苦。第三是流汗。一有这种情形,他的寿命就快完了,在经上讲大概不超过七天,他就命终了。第四种身体有臭味、有气味。天人身体清净、有香味。有一些念佛的同修,或者在念佛的时候,或者在读经,甚至於经行的时候,讨论佛法的时候,闻到异香。这香从哪里来的?可能这个香你从来没有闻过,你也说不上来,有异香,甚至於很浓的香味。有的时候好几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大家都闻到。古大德告诉我们,我们在此地念佛、诵经、讨论佛法,有天人从这边经过,他看到了生欢喜心,他停住在合掌,这时候香味你闻到了。这种情形很多,很多人曾经遇到过。到大五衰相现前,就是他的福报快要尽了,香味没有了。第五种他坐不住,坐立不安。小五衰相现前的时候,如果这时有缘遇到诸佛菩萨,遇到大善知识,他能够忏悔皈依,依教修学,他能恢复,能够增长天福。换句话说,增长他的寿命。大五衰现前,不行,决定堕落。所以天人愈是往高处去,堕落就愈苦。欲界天、色界天,天福享尽还有不少到人间来,得人身的。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尽了之后,多半堕三途,「或有堕於恶道」,这是一般常讲爬得高,摔得重,这里面都有道理在。请看底下这段经文: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 菩萨形像。或闻地藏 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这就看缘分,如果他的缘分好,见到地藏 菩萨,他在五衰相现前的时候,见到地藏 菩萨的形像,或者是闻地藏 菩萨名号。不一定见到菩萨本人,像我们现在塑造地藏 菩萨形像,你见到像,听到地藏 菩萨的名号,也能『一瞻一礼』。此地讲「一瞻一礼」,我们不要误会,到地藏 菩萨拜一次就行,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一」是一心,这要懂得,真心。真诚心瞻礼,真诚心里面就具足了忏悔,具足了礼敬。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讲,五条的修学纲领,「瞻礼」当中是圆满具足。夏莲居老居士依据这个原则,给我们初学订了一个功课《净修捷要》,就是依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讲的五个原则来订的。所以有礼敬、有称名、有忏悔,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忏悔。『是诸天人,转增天福』,业障消除,福报就现前,他能够延长享受天福的时间。『永不堕三恶道报』。注解里面有一个故事,诸位自己去看就知道。从古人种种修学这些公案因缘当中,我们不但能生起信心,而且能够体悟到事实的真相,知道怎样去修学,这是讲瞻礼忏悔修福。下面说: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的「一心不乱」是定,定起作用就是慧,定慧才能够解决问题。
天人如果福报不是很大,临终时候阿赖耶识里头恶习种子还会起现行,起现行他就会堕恶道。这是佛在经上常讲,临命终时业力现前强者先牵,哪一个念头强,随著这个念头就投生去了,所以临命终时善念强就生善道,恶念强就堕恶道。不是阎罗王判你去入哪一道,是你念头在牵引你。你愚痴念头强,畜生道去了;贪爱的念头强,饿鬼道去了;瞋恨的念头强,地狱道去了。由此可知,如果我们最后那一念,念佛的力量强,这就往生净土,这个念头要平常培养,临命终时来不及。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没错,理上讲得通,事上很少有。真正有那么几个人,那是过去生中宿善的力量强,一时迷惑造作恶业,临终时有人提醒,他宿根就起作用,这样才能往生,绝不是侥幸的。如果你想侥幸得生,没这个道理,一定要在平常培养,努力、加紧的培养,要知道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大事因缘。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了解,你怎么会不放下?你一定能放得下。如果你说你还放不下,是你对事实真相还认识不够清楚,道理没透彻。透彻之后决定放下,决定不沾染。
「五衰相现」,五衰相经里面有讲,有两种:「小五衰、大五衰。」小五衰,第一个是乐声不起。第二种,天人身上都有光,这个光微弱了。第三种是洗澡的时候水沾在身上,我们洗澡洗完之后身体擦干净,天人不需要,水不沾身。水沾在身上,这是小衰相。第四种在境界里面起了一个微细的贪念心,有一点染著。第五种眼睛我们叫眨眼,天人眼睛是睁开,不会眨眼,有眨眼的现象,这是衰相。这是小五衰,福报快要享尽。
福报享尽的时候大五衰现前,「大五衰」第一个是衣服脏了,天人衣服也不需要裁缝,也不需要去换洗,他的衣服真的是一尘不染,这时候衣服染灰尘。第二个是天人都戴帽子,帽子上都有鲜花,花枯了、花谢了,这是大衰相,这时候他很痛苦。第三是流汗。一有这种情形,他的寿命就快完了,在经上讲大概不超过七天,他就命终了。第四种身体有臭味、有气味。天人身体清净、有香味。有一些念佛的同修,或者在念佛的时候,或者在读经,甚至於经行的时候,讨论佛法的时候,闻到异香。这香从哪里来的?可能这个香你从来没有闻过,你也说不上来,有异香,甚至於很浓的香味。有的时候好几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大家都闻到。古大德告诉我们,我们在此地念佛、诵经、讨论佛法,有天人从这边经过,他看到了生欢喜心,他停住在合掌,这时候香味你闻到了。这种情形很多,很多人曾经遇到过。到大五衰相现前,就是他的福报快要尽了,香味没有了。第五种他坐不住,坐立不安。小五衰相现前的时候,如果这时有缘遇到诸佛菩萨,遇到大善知识,他能够忏悔皈依,依教修学,他能恢复,能够增长天福。换句话说,增长他的寿命。大五衰现前,不行,决定堕落。所以天人愈是往高处去,堕落就愈苦。欲界天、色界天,天福享尽还有不少到人间来,得人身的。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尽了之后,多半堕三途,「或有堕於恶道」,这是一般常讲爬得高,摔得重,这里面都有道理在。请看底下这段经文: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 菩萨形像。或闻地藏 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这就看缘分,如果他的缘分好,见到地藏 菩萨,他在五衰相现前的时候,见到地藏 菩萨的形像,或者是闻地藏 菩萨名号。不一定见到菩萨本人,像我们现在塑造地藏 菩萨形像,你见到像,听到地藏 菩萨的名号,也能『一瞻一礼』。此地讲「一瞻一礼」,我们不要误会,到地藏 菩萨拜一次就行,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一」是一心,这要懂得,真心。真诚心瞻礼,真诚心里面就具足了忏悔,具足了礼敬。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讲,五条的修学纲领,「瞻礼」当中是圆满具足。夏莲居老居士依据这个原则,给我们初学订了一个功课《净修捷要》,就是依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讲的五个原则来订的。所以有礼敬、有称名、有忏悔,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忏悔。『是诸天人,转增天福』,业障消除,福报就现前,他能够延长享受天福的时间。『永不堕三恶道报』。注解里面有一个故事,诸位自己去看就知道。从古人种种修学这些公案因缘当中,我们不但能生起信心,而且能够体悟到事实的真相,知道怎样去修学,这是讲瞻礼忏悔修福。下面说: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这是说见闻瞻礼的福报就很大,如果再加供养,他获福当然就更大。这里面举了几个例子,『香、华、衣服、饮食』,表法的意思要懂。「香」表信、戒定、五分法身。绝不是我们带一点香,在佛菩萨面前燃著供养就行,那是形相,要懂得从形相里面体会实质,那才真香。所以能够舍贪、瞋、痴,修戒、定、慧,这是真正以香供佛。我们燃这炷香意思在此地,远离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华」表六度万行,「衣」表忍辱,这要懂得。「饮食」表法味,『宝贝、璎珞』表庄严具。我们真正能够依照这些方法来修学,你所获的福报、利益,那就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注解里面有说,注解末后讲,「今获功福」,功德福利,「正与般若相应,故如虚空无量无边也」,般若怎么相应?就是《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菩萨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积一切善法,修的善事虽然小,所获得的功德福利无量无边,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著相修行,修学的福报事情再大,他获得的福报很小,这个事实世尊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了,特别是大乘经,我们要细心体会。由此可知,拓开心量是我们修学大乘人第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心量不能拓开,说实在话,我们的成就远远比不上小乘。小乘人纵然不能证果,这是真的,连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容易证得,都很难,但是人天福报他是决定获得。我们看了决定没有怀疑,他们修天福。如果能够断八十八品见惑,才能证须陀洹果,但是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是很不容易断的。
我们大乘人,如果不能够放下身心世界,念佛就不能往生。这是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的口头禅,时时刻刻提醒念佛同修,「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放下四相,我、人、众生、寿者,与般若相应,那个时候真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往生真有把握。往生没有把握,是你对世间有牵挂,只要有一丝毫的牵挂,就障碍你往生,必须舍得干干净净。你有的,要布施,利益众生,自己身体所需的太有限,所费不多,何必累积许多这些日用品,让自己身体造罪业?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要懂得自己的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那你的福报就大了,是真正的福报。世尊这一段赞叹文很长,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下面是转临终恶业,也非常重要,我们明天再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四十五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45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六十一面,请看经文: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 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 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 菩萨形像。】
先看这一段,这是转临终时候的恶业。这桩事情已经有许多人注意到了。我这次在澳洲就有同修来问我,关於自己的家亲老人,临终时候要怎样处置,怎样帮助他。这些同修对佛法未必有很深刻的认识,可是他们都能够关心到临终的大事。佛家常讲「死生事大」。因为人在临终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人就死了,死了一切都了了,那就无需要这些顾虑。可是这个世间有不少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更难得是宗教的信徒,即使对於生死大事所以然的道理他并不清楚,可是这个事实的存在,他们都能够深信不疑,都能够想到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投胎,哪一道去受生?能够觉悟到这一点就相当不容易。在一般讲就是因缘果报,他能够意识到这个层次,在世间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会收敛一些。这也是近代印光大师挽救世道人心,消除世间的劫难,特别提出因缘果报的教学,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跟他讲宇宙人生的大道理,真正能够体会理解的人并不多,可是讲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一般人都能够明了,都能够体会得到。对於改变世间的人心,劝勉大家断恶修善,消除世间一些灾难,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地藏 经》对於这个理念、这种教学,可以说分量非常的重。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个任务委托给地藏 菩萨,道理就在此地。
经文一开端,叫著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六道众生。所以叫著观世音菩萨,也就等於叫著我们的名字一样。往下的经文开示,对我们来讲无比的亲切,特别我们看到『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把「未来」放在前面,他说的「现在」是当时法会里面的大众摆在第二,未来摆在第一,可见得这个经,实际上讲经的意思是对我们讲的。「诸世界中」,就不只一个娑婆世界,也显示出地藏 法门尽虚空、遍法界,跟净土经、跟《华严经》无二无别,点点滴滴显示到,大乘法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大乘的对象是法界当中一切众生,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你的心量才能拓开,这是真心,这是我们本有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一切众生本有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心量为什么会搞得这么小?心量小,才会被这些邪门外道欺骗,才会有吃亏上当这些事情,心量拓开就没有了。虚空法界无不包容,所以经文字字句句意义无限的深广,我们要能体会,要在这里头学习。所以是「诸世界中」,没有写娑婆世界。
这里面特别是讲『六道众生』,诸佛刹土都有六道众生,有的没有六道众生的,但是不多。像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众生,大多数诸佛国土都有六道众生,很苦,迷得...(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善的基础上,你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你学佛是佛门外面的学佛,没入门,怎么修都是门外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有这个基础之后,这才能入佛门,入佛门标准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做到了没有?三皈,大家今天做的是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怎么会有感应?戒经里头明明白白跟我们讲,你真正受持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今天三皈受了,一个护法神都没有。你受五戒,每受一条戒有五位护法神保护你,五戒具足就有二十五位护法神日夜卫护。你今天一个护戒神也没有,一个护法神也没有,你三皈五戒白受了。今天的佛教我们要清楚,大家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世间任何事业不能跟这个相比,所以佛法在「行」,不在「说」,说得再多,都没有用处,一定要做到。具足第二福,闻慧才有基础。这是初级的佛法,修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地方「得闻」,菩萨闻地藏 菩萨名,一闻名就相应,与什么相应?与全经相应。地藏 菩萨是这一部经的名字,听到这个名字,全经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同时都能现前,你才能悟入这个境界。
所以说『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永远不会堕三恶道,这是什么境界?你们同修们都清楚,你们都学过教的,证须陀洹果就永不历三恶道。如果没有证须陀洹果,就不能避免三恶道。此地说听到地藏 菩萨名就证初果,在大乘圆教这个地位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不就是跟你讲超凡入圣了?你要说他怎么会一听菩萨名号,就能够入这个境界?诸位想想中国过去禅宗许多公案,不一定是听佛名、菩萨名,说不定你见到一样东西,听到一种声音,豁然开悟。这在禅宗公案里面,我们听说很多。那个难,那是契入自性的境界,这个容易,教下比宗门容易。但是教下的悟入,没有宗门那么彻底,宗门不悟是没办法,一悟他见性。这个地方悟入的时候,不见得是见性。但是一念想到经教当中,教导我们的这些教诲、教训,在自己心上油然而生,就能够当下忏除自己的业障,就能够发心效法地藏 菩萨的行谊,这就入初信菩萨位。初信菩萨位在断德上来说,跟小乘初果相同,真的永不历三恶道。虽然没有出离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恶道。你要问为什么不堕三恶道?三恶道的缘断了。
三恶道的缘是什么?贪、瞋、痴、慢。这个人念念想菩萨,念念效法菩萨,贪、瞋、痴、慢、疑这个心断掉,真的没有了。念念与清净、平等、觉、慈悲相应。迷的人起心动念没有忘记自己,总是以自己为本位,这是迷,执著,放不下。觉悟了的人,念念想一切众生。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众生这么苦,觉悟的人是起心动念:我们如何去帮助他,如何拯救这个灾难。我们自己智慧不够,能力也不够,福报也没有,那起这种心、动这个念,不叫打妄想吗?没错,是个妄想。如果是真心想这个问题,自然就得佛菩萨加持。我们没有智慧,佛有智慧,我们没有能力,佛有能力,我们没有福报,佛有福报。这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他老人家教我要依靠佛菩萨才行,不能依靠人。人有大护法,在这个世间作大官、发大财的,你依靠那些人不可靠,依靠佛菩萨才可靠。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觉心,以大慈悲心,为社会、为众生,特别是为苦难的众生,跟地藏 菩萨很相应。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的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这个大道理我们要通达明了,然后你的心才清净,才能有感应。我们学佛凭藉什么?就凭藉这点。我们自己成就,是众生之福;我们自己不能成就,众生就受苦,就有灾难。所以一切众生的苦难,我过去常常提醒同修们,苦难谁造成的?我造成的,我修得不好,才让众生受苦。责任一定要自己肩负起来,绝不能推给别人,「这个事情与我无关」,哪一个佛菩萨说众生苦难与自己无关?你查遍经没这个说法。佛菩萨跟世间人不一样的,大家都晓得觉、迷不相同,迷惑颠倒的人他推诿、推卸责任,觉悟的人绝不推卸责任。所以断德相同,智慧不相同,初信位菩萨的智慧比小乘初果高得太多,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读这段经文就不会疑惑,就知道这是真话。
下面是讲修福,能修福就更好了。这是讲『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家亲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这一段很重要!一定是他自己的财物拿来修福,这才有功德。拿别人的财物来修积功德,自己什么都得不到,所修积的功德是别人的,自己还落得一身罪业,这个要懂得。一定是自己的,自己的财物才叫「净财」。如果他在世间福报很大,他家里面的房子很大、土地很多,在中国古代我们见到,往往他将自己的宅舍捐献出来做道场,这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很多。像近代的杨仁山居士,那是个大富长者,他在往生之前,没有往生的时候他就写下遗嘱,把他自己的宅舍捐赠出来,「金陵刻经处」,你们现在到南京,去看看金陵刻经处是杨仁山的家。他的这些财产没有留给他的子孙,捐献出来做佛教的事业,这是我们一个最好的模范。他的财物、宝贝真的全都捐献出来。衣服布施,你的衣服太多了送人,世间苦难的人很多,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为什么不拿去捐献出来布施?这叫真正修福。我们自己用有几套换洗衣服足够了,有几双换洗的鞋子也足够了。我们从前在报纸上看到,富有人家一个人,有总统的夫人,她的鞋子就几千双,比卖鞋店的还多,衣服多少千件,我们就不晓得了,报纸上没有登。你一个人怎么穿得了!布施是修福。
布施修福的方法很多,此地是举出一个例子,我们读经也不要死在句下,那就错了。布施的方法很多,这个地方是举一个例子,『塑画地藏 形像』,为什么?这个事情最容易做。如果叫你像杨仁山一样,捐献舍宅做道场,那就难了。有很多人说:「我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家的房子很小」。就是捐出去也不能做道场,举出这一个例子。如果讲塑画地藏 形像,这不难,随你的财力,你有能力,塑造庄严高大的地藏 菩萨形像。力量小的,请一个人给你画一尊地藏 菩萨形像,这就是说随分随力。可是在那个时候行,没有问题,造像功德很大。现在这个时代造像,问你有没有功德?不可否认,功德是有,但是不明显,现前得不到果报。这个道理在哪里?佛法弘扬不彰,《地藏 经》念的人很多,《地藏 经》里面的意思几个人了解?由此可知,如果令一切众生在佛门里面做真实功德,现前就能够得到果报的,一定要有人宣扬,将地藏 法门讲得透彻、讲得清楚,人家一见地藏 菩萨形像他感受就不一样。
如果对於佛法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有误会,这是偶像,地藏 菩萨形像供奉著,他看到丝毫恭敬心都没有,而且还批评拜偶像,迷信!我们问问:对於他这种批评的人、指责的人,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一历眼根,永为道种」,那是无量劫以后才起作用,现在不起作用。经上讲得很清楚,毁谤之罪还是要堕地狱去受罪,等到那个罪受完了之后,这一历耳根的道种,将来遇到善缘,他能起现行。由此可知,弘法工作在现前比什么都重要,世出世间任何的事业,都比不上弘扬佛法事业这么重要。我们同学们发心出家了,不管你出家的因缘是什么,总算是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具足,发心的因缘可以不必去计较。这一生当中有机会接触到正法,有机会闻到正法,修学正法,这就成了。这不仅是我们一生值得庆幸之事,正如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发愤。发愤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发愤,我们这一生这个机缘就没有空过。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非常可惜,佛经上讲「可怜悯者」;可怜悯不是指别的人,一个人一生没有遇到佛法,那有什么可怜?遇到佛法当面错过,这个人真可怜。由此可知,佛经上讲「可怜悯者」指谁?指我们这一批人,当面错过机会,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契入境界,原因就是你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你还是不能够克服自己。
念佛堂建立之后,许多同修给我们做出好榜样,克服自己。本来自己烦恼很重、习气很重,睡眠很多,萎靡不振,进念佛堂一点信心都没有,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怎么能熬得过来?进去之后,念过几次就把烦恼习气克服了,这是很明显的榜样。所以念佛堂成就很多人,念佛堂的功德无比殊胜。老年人看到年轻人都那么精进,觉得自己时日不多更应当精进,得到鼓励;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年岁那么大,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们都不眠不休,年轻人就更惭愧了;互相鼓励、互相警策,能收到这个效果。你一个人念佛容易懈怠,容易随顺烦恼习气,这就是为什么唐朝时候马祖、百丈大师提倡共修,建丛林就是提倡共修,共修的好处在此地,叫「依众靠众」。在这以前,佛讲经说法,教导大众。修行,个人自己事情。我们在佛经里面没有看到佛领众修行,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那个时候个人都会用功,不需要人督促,个个有成就。
从正法到像法,再像法转到末法,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懈怠、懒散、放逸,很难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马祖、百丈才提倡共修。「马祖」,大家听清楚,不是民间拜的「妈祖」,你要那样体会,你就搞成大错了。祖,他是禅宗的祖师,他俗家姓马,一般人称他马祖,他的法名道一禅师;一般习惯上称他作马祖,不是民间拜的妈祖。道一禅师跟百丈禅师两个人发起建丛林,提倡共修,提倡依众靠众,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过去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很多遍,他说佛教要再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就是恢复共修的制度。我们现在今天提倡弥陀村,「弥陀村」就是丛林的现代化。形式上跟从前丛林不一样,实质上是相同,这就是佛家常讲续佛慧命,我们在形式上改变,实质上没有改变。
所以佛家的教学,我们也一定让社会认知,我们教学的方式,跟现在社会教学的方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目的不同。社会的教育在培育技能,佛法的教育目的在求开智慧,破迷开悟,是在求真实智慧,不是把技术能力摆在第一,我们是把真实智慧摆在第一,这是完全不相同。佛家教学在戒定慧,我们的教科书也是戒定慧三学,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11 10:58
这部《大藏经》人称为三藏,「三藏」是「经、律、论」三藏,里面讲的就是戒定慧三学,这跟世间学校的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把这个告诉世人。如果以他们概念来说,佛家著重在德行的教育,现在社会教育缺乏这一层,这个环节没有。如果要社会安定,要世界和平,要多元化的社会,能够达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德行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特殊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如果用普通教育概念,依照他们的法令规章,佛学教育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懂得。中国古代的教学跟佛教教学很接近,但是现代教育,跟中国古代教学、跟佛家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同,使将来佛教教育能够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会对社会交出我们的成果。我们培训这些法师,法师有出家的法师、有在家的法师,出家、在家的法师对社会会有贡献的。这是这一段说出修福。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转业,转业最好是让病人知道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为什么?经论里头常说「境随心转」,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自己不知道,转变难、转变慢,因为他不晓得、不知道自己有福,他有自卑心。如果知道自己有福报转变就快。大经里头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给他修福,一定要让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报,真实的福报,他就生欢喜心,所以转业容易。因为这个原因,「使病人未终之时」,他头脑还清楚,告诉他:家人把他的财物拿去修种种福报。
在我们现前,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恐怕来日不多,赶紧把这块地捐献出来,让李木源给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什么?怕他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次电话。李木源真热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他欢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桩好事情,他真的就转了,还转得那么快。他喉咙的癌细胞居然就拿出来,听说现在可以封口,喉咙打了个洞三年了,居然好了!他转得这么快。他所修的福报,比塑画地藏 菩萨形像要殊胜多了,他有这个福、也有这个财力,有这份诚意来做念佛堂。
昨天李居士来跟我商量,念佛堂我的建议是供养一万尊阿弥陀佛,他跟我研究一万尊阿弥陀佛像,是用木雕还是用浮雕的方式,怎么样来做。念佛堂里面,我们为什么供那么多佛像?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所以你进到这个念佛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亲近了。第二个意思,我们念佛的人将来都成佛,念阿弥陀佛都作阿弥陀佛,我们每一个人...(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人就更惭愧了;互相鼓励、互相警策,能收到这个效果。你一个人念佛容易懈怠,容易随顺烦恼习气,这就是为什么唐朝时候马祖、百丈大师提倡共修,建丛林就是提倡共修,共修的好处在此地,叫「依众靠众」。在这以前,佛讲经说法,教导大众。修行,个人自己事情。我们在佛经里面没有看到佛领众修行,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那个时候个人都会用功,不需要人督促,个个有成就。
从正法到像法,再像法转到末法,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懈怠、懒散、放逸,很难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马祖、百丈才提倡共修。「马祖」,大家听清楚,不是民间拜的「妈祖」,你要那样体会,你就搞成大错了。祖,他是禅宗的祖师,他俗家姓马,一般人称他马祖,他的法名道一禅师;一般习惯上称他作马祖,不是民间拜的妈祖。道一禅师跟百丈禅师两个人发起建丛林,提倡共修,提倡依众靠众,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过去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很多遍,他说佛教要再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就是恢复共修的制度。我们现在今天提倡弥陀村,「弥陀村」就是丛林的现代化。形式上跟从前丛林不一样,实质上是相同,这就是佛家常讲续佛慧命,我们在形式上改变,实质上没有改变。
所以佛家的教学,我们也一定让社会认知,我们教学的方式,跟现在社会教学的方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目的不同。社会的教育在培育技能,佛法的教育目的在求开智慧,破迷开悟,是在求真实智慧,不是把技术能力摆在第一,我们是把真实智慧摆在第一,这是完全不相同。佛家教学在戒定慧,我们的教科书也是戒定慧三学,这部《大藏经》人称为三藏,「三藏」是「经、律、论」三藏,里面讲的就是戒定慧三学,这跟世间学校的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把这个告诉世人。如果以他们概念来说,佛家著重在德行的教育,现在社会教育缺乏这一层,这个环节没有。如果要社会安定,要世界和平,要多元化的社会,能够达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德行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特殊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如果用普通教育概念,依照他们的法令规章,佛学教育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懂得。中国古代的教学跟佛教教学很接近,但是现代教育,跟中国古代教学、跟佛家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同,使将来佛教教育能够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会对社会交出我们的成果。我们培训这些法师,法师有出家的法师、有在家的法师,出家、在家的法师对社会会有贡献的。这是这一段说出修福。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转业,转业最好是让病人知道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为什么?经论里头常说「境随心转」,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自己不知道,转变难、转变慢,因为他不晓得、不知道自己有福,他有自卑心。如果知道自己有福报转变就快。大经里头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给他修福,一定要让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报,真实的福报,他就生欢喜心,所以转业容易。因为这个原因,「使病人未终之时」,他头脑还清楚,告诉他:家人把他的财物拿去修种种福报。
在我们现前,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恐怕来日不多,赶紧把这块地捐献出来,让李木源给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什么?怕他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次电话。李木源真热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他欢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桩好事情,他真的就转了,还转得那么快。他喉咙的癌细胞居然就拿出来,听说现在可以封口,喉咙打了个洞三年了,居然好了!他转得这么快。他所修的福报,比塑画地藏 菩萨形像要殊胜多了,他有这个福、也有这个财力,有这份诚意来做念佛堂。
昨天李居士来跟我商量,念佛堂我的建议是供养一万尊阿弥陀佛,他跟我研究一万尊阿弥陀佛像,是用木雕还是用浮雕的方式,怎么样来做。念佛堂里面,我们为什么供那么多佛像?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所以你进到这个念佛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亲近了。第二个意思,我们念佛的人将来都成佛,念阿弥陀佛都作阿弥陀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进入念佛堂,念佛堂的佛像有一尊是自己,你说多亲切。所以进入这个里面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这里头有表法的意思在,所以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无比的庄严。我们每一个进入念佛堂的人亲切的体会,所以这个佛像要塑得很庄严。我们也用这种方式来发展这个道场,使人人能生欢喜心,全心全力来成就这个道场,希望这个道场做为世界念佛道场一个好样子。现在每个月从海外各个地区,组团发心到此地来念佛的逐渐多了,自自然然形成一个念佛的中心的念佛堂,所以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洪老居士七十九岁的生日刚刚过,我们听到这个喜讯,三宝加持,使我们信心更坚固。这段经文我们可以举出现前的例子。后面是果报,诸位翻过来看: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现前洪老居士的果报正如经上所说,他的业报应该是得重病,做了这个功德他的病就好了。不但病好了,还延年益寿,一点都不假。注解里面说得很好,我们把它念一念,「何故须为病人於地藏 处,修供塑像」,这是先提个问题,为什么这样做?「以能愈病益寿也。」,原因在此地,能够叫疾病免除,能够延长福寿。有寿没有福,那还很苦。有寿又有福,因为他修的有福,供佛能延寿。下面举「《止观》云」,《止观》是天台教义;「怖畏恶道,人命无常,一息不追,千载长往」,这是佛祖给我们提出的警告,这是事实真相。世间人真有不怕恶道的,这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他不知道恶道的恐怖,依然造作罪业。特别是打著佛教的旗号欺骗一切众生,求得名闻利养,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造的都是地狱业报。人的寿命很短促,「人命无常,一息不追」,一口气不来,那就堕落了。「千载长往,幽途绵邈」,这是形容三恶道,三恶道容易堕入,很难出来。
下面讲「无有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出离三恶道的条件。这时你怎么办?堕落三途之后,想修福没有缘。我们人在这个世间,多少有财富的人、有福报的人、有能力的人,一生当中遇不到修福的因缘。想修福没有地方去修福,往往由於愚痴,不认识真正的福田,将自己的财富力量去护持邪道,不但没有去种福,反而招来一些殃咎,这种情形很多很多,我们常常看到。
由此可知,消除业障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一定要有慧、要有福,没有福慧想消除业障都消除不了。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不要看别的,看学佛的同修,就在我们周边这些人,你仔细观察。他是很希望消业障,也很认真努力在做消业障的工作,自己以为那个修福是消业障,可是你仔细去一观察,他所做的跟他的目的恰恰相反,想消业障他做的工作是在增加业障,并没有把业障消除。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读经太少,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他迷惑,他不清楚。佛法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他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谚语常讲「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愚痴!世间人常讲「舍财消灾」,他财是舍了,灾没有消掉,不但没消灾,还增长了灾祸,愚痴到这个样子,你说多可怜!
所以我们才知道,佛在经上反覆叮咛,不但我们要解义,还要深解义趣。你解得浅还不行,要解得深。然后才懂得怎样修福,怎样积功累德,怎样消除业障,怎样入佛境界。关键都在深解义趣这一句。所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的事业就是为一切众生办这桩事情。世尊给我们树立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帮助大众深解义趣。到后代才有出家人放弃讲经,领众薰修,这都是大慈悲的表现。他能不能讲?能讲,他不是不能讲。为什么放弃讲经,去领众修行?目的是一样的,帮助大众在一生当中快速成就,道理在此地。在今天这两者要并重,才能够收到效果,单单靠讲经,不提倡修行,人只有闻慧,只有解悟。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纵然修福,这个福也是人天福报,或者说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只能够救一时之苦,不能够解脱,所以一定要提倡行门。有解有行,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才收到效果。否则的话,有行无解,行功夫用久了,如果得不到效果,他就生疑心、就疑惑,就会退转,因为他不明理。现在道场,讲堂跟念佛堂结合在一起,这好!这是我们所提倡,我们尽心尽力来推广,认真去做,经典里面所说的果报我们一定会得到。再看末后这段: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销灭。】
所以说依教奉行有这两种不同的果报,一个是寿命没有尽,消业障延福寿。一种是业报尽,业报尽了他这一生所造的罪业,必定堕三恶道。能够在临终之前,闻佛菩萨名号,见佛菩萨形像,生真实忏悔之心。瞻礼,前面说过,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真正发心改过自新。如果这样的心生不起来,瞻礼的效果就很微薄。那还是堕三恶道,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一个善因种子而已,它不能起现行。如果在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他就能够在现行里面就转业,这个种子立刻就起现行,他就能够脱离三恶道苦,决定得人天福报。怎样决定他生天道或者生人道?都在那一念忏悔的力量不一样,真心恳切忏悔,力量就很大,就能从三恶道报生到天道;如果有惭愧心、忏悔心,力量不是很强,他就生到人道。人、天两道受生,果报差别很大,都在一念心的转变。如果临终的时候能够闻到净土法门,一心恳切愿生西方净土,福报是无比的殊胜。所以净土法门,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菩萨宣扬,劝勉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有道理的,这个法门才能令一切罪苦众生究竟解脱。但是关键还是一句话,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烦恼习气,也只能跟净土结一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凡是往生净土的人,《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
什么样的人才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第一个条件得人身,第二个条件闻佛法,闻到净土的经论,这是证明你多善根。什么是多福德?接触净土,听到这个法门就生欢喜心,能信能愿,能依教奉行,多福德。我们听,听了不能相信,信了不能够理解,理解了又不肯做,不肯真正修行,修行了不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这都叫少福德。善根虽然有,缘有,你遇到了,你的福报很薄,还是欠缺这一点,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再等来世。来世不是等来生,不见得。下一个机会可能是无量劫之后,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麻烦。所以遇到机会,聪明人这一生马上把它抓住,不要再等下一次;下一次不晓得什么时候再等到,绝对不是来生,第二生、第三生…不是的,下一次可能就是多少劫,多少亿万年,你才会再遇到,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明了。
怎样才在这一生当中把机会抓住?没有别的,「放下」,真正能放得下。放不下怎么办?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好,他老人家说把「死」字贴在额头,念念想我就要死了,你还有什么东西能带走?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再看看周边这些死人,哪一样东西他带走了?所以印祖教人常常想著「死」,我就要死了,这个方法非常好!他老人家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自己小念佛堂,自己的关房,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像,佛像后面写了一个大字「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彻底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世间人念佛,为什么还不能往生?没有放下,依旧有留恋。
这个地方「放下」,诸位也不能误会,不是教你在事上一切都放下、都不干,一心到念佛堂去,那也得有很大的福报。我们现在出家,谚语常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说明我们本分的事情,我们活一天做一天,虽然做,绝不执著,那就是放下。决定不留恋,保持心地清净,这个重要,一丝毫不染著。我今天应该做的事情统统做了,明天做不做?不要去想它,念念想阿弥陀佛来接引,念念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明天还没走,明天再干一天,我们也不是希求阿弥陀佛赶快来接我们,一切随顺,顺其自然,一切都让阿弥陀佛安排。阿弥陀佛还没有来,意思就是说要我们多干几天,我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念念跟阿弥陀佛都相应。寿命还没有尽的时候多帮助一些人,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大众,推荐给大众,我们今天干的就是这个事情,除这个事情之外,世出世间一切法与我们毫不相干,这个作法就对了。这个作法就是「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不是说死字贴在额头,就什么事情都不干,那你完全错解祖师的意思。这个字贴在额头就是万缘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我们全心全力在做。再看下面一段经文,这是第三个段落,「示先亡生界」,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感应。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11 10:59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全txt656MB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或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或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或
https://share.weiyun.com/295f229a6fedb00c255c26aedf056cd0
。本软件包括各种txt文本文件的CBETA藏经、中华佛典宝库、中华大藏经、乾隆大藏经、高丽大藏经、藏要、高僧大德著作等共计2.86GB文本资料,34948个文件。是您深入经藏的好帮手。 主要功能:某段文字的汉语拼音、阅读藏经、导出某个藏经、书签功能、搜索功能、简繁体转换、佛学辞典等方便您使用。请大家测试一下,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回帖反馈或发送邮件到
wlxg20130220@163.com
欢迎大家提出改正意见,让这个软件成为您深入经藏的好助手。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s://www.amtb.cn/amtbapp/
另外推荐网上搜索慈光讲堂App后下载。
藏经阁1.11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UzfSwqVDm6PXoJH-nVrg
提取码:vbhm大藏经及高僧开示等各种帖子1.44G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ISidz4DVqUOaofsb35qgQ?pwd=826l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