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营(二)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3 09:46
標題: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营(二)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营(二)—最彻底的管理方法  周泳杉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7/12/8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44-0001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可以跟大家在这样一个集会的场所,我们来探讨企业经营的问题。其实我在来参加这个讲座之前,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一直提醒自己的,就是以一个虚心的态度来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可是当我前几天回来,会务组的老师把名单给我看,就是这次报名的名单,我看了之后,从原本很虚心变成心虚,变得很心虚。为什么?因为名单里面有很多都是在企业界里面服务过很久的一些前辈。所以本来很虚心想要来跟大家交流,结果变得很心虚,不太敢站上来。因为有很多前辈在下面,确实在人生的历练上都比我们还要来得多。

  我们知道杨老师对现代说文解字非常的巧妙,老师都常常妙语如珠。她说心虚没关系,心虚叫做心包太虚,她说虚心是我们开始的方法,可是我们目标是心虚。从虚心走向心虚,我们就可以心包太虚,心一定要虚,东西才能够灌进来。老师很安慰我们,给我们打气、加油鼓励。因为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我们希望从老祖宗的智慧当中获取到一点点人生的经验,来经营我们的人生、经营我们的事业。我曾经在庐江讲过一年多的《弟子规》与企业管理,现在他们帮我换了一个题目,叫做「中国文化与管理科学」。我听了之后,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惶恐,我告诉他们说这个题目太大了,中国文化那太大了,深广无边;管理,这也是大题目,科学更不用讲了,科学的题目也很大。我说这三个题目都很大,讲的时候我们也是希望从老祖宗的智慧当中去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

  为什么在大陆讲这个课题要定这么大的题目,是有原因的。因为整个传统文化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其实已经断了一段时间,尤其在中国大陆,因为有历史的一个因素,文革的因素,让传统文化整整大概断了将近一百年。大家对「传统」这两个字,一想到传统,就觉得传统里面有管理吗?传统里面有科学吗?没有。一般人心里的感受是传统的东西就是旧的,就是迷信,怎么会有管理、怎么会有科学?跟现在的工商管理不是很矛盾吗?是水火不容的,有现代的管理科学就不要传统文化了。因此我们的同仁才定这样的题目,让我们来反思一下,传统文化跟管理和科学到底有没有冲突、有没有矛盾?是这个初衷,所以定了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冲突的题目。

  我们都晓得传统,什么是传统?有个朋友曾经很巧妙的说,昨天以前的事就叫传统。昨天的就叫传统,铁定不是未来的,未来的就不是传统,昨天就是传统。在好像是前两个礼拜,因为我们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办了一个纪念活动,就是我们办班教学两周年的一个纪念活动。邀请了一些外国朋友来到我们的中心,里面有些学术界的朋友,也有长期推动和平工作的一些外国朋友,到了我们中心。其中有一位来自澳洲的作家,他事实上是个作家,但是他的弟弟是澳洲一个政治人物。他到了我们中心之后我们就请他参观,参观完之后,在我们那边待了几天,参观我们整个和谐示范镇在示范做教学的一个过程。参观完之后,我们请他上台去分享,他告诉我们,他说当你在澳洲提到传统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的概念是两百年以前,那叫传统。他说没想到在中国提传统这两个字,他的概念是五千年以上,他对于有这样一个传统他感觉替我们很高兴。为什么?他觉得我们提传统才两百年,你们提传统居然是五千年。

  他在中心看到我们的老师彼此互相打招呼的方式是鞠躬礼,他说我在澳洲如果做这个动作,人家会以为我要捡垃圾,弯下腰要捡垃圾才会做这个动作。他说来这里感受完全不一样,就是你会发觉他对传统很向往。他还如数家珍,他说他的祖先怎么来的?他说我的祖先当时是从英国来的,如数家珍。为什么从英国到澳洲去?因为偷了一双鞋子。他说我的祖先偷了一双鞋子之后,因为他讲英文,我们的翻译帮他翻译的时候他是这样翻的:我的祖先因为偷了一双鞋子,所以被下放到澳洲去,下放到那边去劳改。所以,他的祖上有一个训诫子孙的一句名言,他的祖先流传下来的名言是告诉他的子孙,无论你们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偷鞋子。他对他的祖先这句话记得很牢,他感觉到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很光荣。

  我们看到英国有些学校,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他们也有传统,他们的传统就是在河里面划船,他们在划船的时候都以这个传统为光荣。他们觉得太光荣了,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传统他觉得非常的喜悦,提起来的时候嘴都是笑得合不拢的。不像我们提到传统眉头就皱起来,这个传统好像是昨天的东西就是传统的,不值得一提的,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他不是这样的,我看到他在提他的祖先、在提他的传统的时候,他满脸的欣喜。我们感觉到这种安慰,这种对祖先的爱慕、这种依恋之情,从他的言语当中,虽然他讲的是英文,透过翻译来翻译,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亲切的那种喜悦。所以这是对传统的一种看法。

  我在汤池因为讲这个题目讲了一年多,当时我还记得我们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因为想到这样一个四万八千人的地区,它是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我们怎么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伦理道理的教育,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件事情做的当然就是要亲民。所以我们就是老师组织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几个人譬如说五个人为一组,到各个村里面去跟他们交流,要下乡讲课,我们是入户去讲课。讲什么?讲伦理道德。我相信在座很多的朋友听到讲这样的课,心里面就会开始紧张。这样的课有市场吗?现在企业都讲市场,有市场吗?有人听吗?确实我们一开始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窘境。到了村里面的时候,村干部跟我们讲,老师,你们来讲伦理道德没有人要听的。他说你们为什么不来教我们怎么赚钱?你来教我们赚钱的课,包准是场场客满。你们来讲教我们怎么赚钱!怎么来教我们伦理道德?这个没有人听。

  当然我们听到这样的话之后,请问各位朋友,我们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下一个念头是不是反正没有人听,咱们就别讲了,打道回府!事实上在我们整个社会,现在也遇到同样的信心危机。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很多朋友到我们庐江参加五天的讲座之后,回去之前都很紧张。告诉我们说,老师,我在这里一开始的时候我很感动,尤其我们也看「暖春」,我们也看一些影片,还有唱歌,今天晚上会唱一些歌曲。他说我很感动,然后下一步是很激动,因为发觉人生终于有一条非常开阔的道路,很激动,觉得以后的生活必然是充满着希望。但是我很担心回去之后不动,为什么回去会不动?他说因为只要一回去我们那个环境,我一定会被拖下水。很多朋友很担心这个问题,所以现在都是信心的危机。

  我们面对村民的想法,我们没有受到影响,还是一样依然下乡去讲课。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村干部又来,他告诉我们说,老师,你们来讲这些课,真是不错。为什么不错?他说因为我们这里的调解委员会都已经快失业了,他们叫下岗。从岗位上下来就是失业,他说我都快下岗了。为什么?因为没工作做,没有人吵架了。没有人吵架,那你们来讲这个太好了,你们是不是能够多来几次?一周我们去两次,他说是不是能多来几次?我们就感受到确实从整个经营面来看,我们在企业的经营上来讲,管理的层面来讲,其实看到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我们今天在做经营、在做企业管理的时候,其实常常把我们的眼界只放在企业的部分,这不一定是个很适当的角度。因为企业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整个社会的需求跟企业的需求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谈企业管理的时候,就让我们眼界拓展到社会的需求。在中国大陆也好,在台湾现在也好,乃至于全世界各地也好,我们发现企业管理的书籍、企业管理的光盘,就是CD、VCD、DVD,发行得非常多。很多人在讲企业管理的课程,而且现在愈来愈多的迹象是把企业管理拉到跟中国文化一起讲,有很多这样的一个迹象。现在确实大陆很多的名牌大学他们也开了很多MBA、EMBA的课程。我上网去看,不得了!这些课程,最热门的企业管理课程都跟中国文化有关,譬如说从《易经》去谈中国文化、从《论语》谈中国文化、从《孙子兵法》谈中国文化,很多,非常的多。

  各位朋友我们冷静的来想,请问这个状况我们从当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个朋友曾经拿一本杂志给我,我们看了之后,那一期杂志里面是在报导什么?报导台湾的企业现在吹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经典热。企业里面很多的大企业,他讲了很多的老板都在学中国文化。讲了很多的现象之后,这篇文章在最后介绍了十本书,就说企业管理的人,他就介绍这十本经典是必看的经典。结果我一看之后,发现这十本经典里面少了一本,少了哪一本?我讲的是经典,他是从四书、五经、十三经里面挑的。当然《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夫子所编撰的,我们把它当成经典是很正确的,但是他在杂志后面,他提的这十本经典指的是十三经的范围。少了哪一本?少了《孝经》,没有《孝经》。

  各位朋友,当我们在看很多讯息,我们在看这些讯息的时候感觉中国文化很兴盛,可是深入去探讨的时候,却感觉到有很多危机隐藏在里面。当我们想要用中国文化来经营事业的时候,请问我们的心境是什么?我在中国大陆曾经听过一句话,最常讲的一句话,他说庐江文化是统治阶级拿来统治人民的工具。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心境?因为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或者是运用中国文化在做管理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真诚心,不是真的。觉得这是工具,这是我管理的工具,问题就出在这里。你看这十本书当中没有《孝经》,可见得大家把《孝经》的定位放在什么样的地方。

  我曾经在看《孝经》的时候,我都感觉《孝经》是全世界最好的管理科学的课本。这本书是最好的管理科学课本,它的管理讲到非常的精辟,讲得太深了。但是看到我们现在讲管理科学的、讲企业管理的,确实在这部分没有做很多的关切。在《孝经》里面,我们谈到非常多的管理,所以管理科学不能不学《孝经》。我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其实历史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库。为什么说是知识库?因为它是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历史,可以从历史当中学习到很多很宝贵的经营管理之道。

  在整个人类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来想一想,就像蔡老师在开幕式的时候讲到,有没有哪一家企业五千年还没有倒的?没有,确实没有。一个企业跟一个民族的经营一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完全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习惯性的把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学习脱节了,习惯性的脱节,所以我们感觉经营家庭跟经营企业是两回事,我们又感觉经营企业跟经营国家是两回事。但是在《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是几件事情?是一件事情,它不是四件事情。所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那个「而后」是什么意思?叫自然而然。自然而然,不用勉强就可以达到的,这叫而后。

  以前我也在企业界待过一段时间,我也认识几个企业界的老板,曾经有位老板跟我在聊天的时候,跟我讲到这样的话。他说我的公司里面有一千多个员工,我可以把他们管得服服贴贴的,可是我回到家里,面对我那个宝贝儿子我就搞不定他。对我宝贝儿子没有办法,可是我对我一千个员工可以把他们治得服服贴贴的。所以他的结论是什么?他说我虽然是一个好的老板,可是我不是一个好的爸爸。各位朋友,我们有没有常常周遭有这样的朋友?听到这样的声音?确实是有。但是学习中国文化之后,我们才晓得这个话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学习中国文化之后,因为我学到《论语》,孔子曾经跟我们讲,他说「君子不器、大道不器」。君子不器这句话怎么理解?这个「器」很简单,器就是东西。但是不可以这样翻译,我们不可以翻译君子不是东西,这样就不对了,这个话就比较难听。东西,告诉我们它有功能性,譬如说这枝笔是不是东西?是东西。它的功能性是什么?写字,对不对?麦克风是不是东西?是。它的功能性是什么?扩音。毛巾是不是东西?是东西,它的功能性是擦脸或擦桌子,功能性。告诉我们君子不器,告诉我们什么?他说君子不应该有特殊的功能性,这就对了。

  君子不应该有特殊的功能性,那是什么意思?叫做君子应该是通才,不是专才,是通才。传统的教育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就是一个读书人千万不能做专才,要做通才。而且传统的教育也把人变成通才,因为「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一件事情我们对它不熟悉,那是一个读书人的耻辱。什么意思?他说一个学儒的人必须要站在时代的最尖端。站在时代的最尖端,我们用现在的话叫做引领流行,能够带动流行的风气,这是一个学儒的人应该有的自我期许。这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目标,你要做通才。

  所以孔老夫子的教育里面,礼、乐、射、御、书、数统统要会,文的、武的都要会,读书人不是弱不禁风的,很多甚至于都是武林高手。但是这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为什么?因为能力愈高,我们服务别人的资粮就愈多,服务别人的能力就愈提升,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想现在的教育,是希望把人教成通才还是教成专才?专才。因为现在你看大学里面去开始分科系,有医学系、法律系、企管系、中文系,有什么系,统统都分系,分得很细。因为我是学医科方面的研究所,所以对医院还是比较有一些接触。譬如说选了医学系进去之后,最后还要分什么?分科。最后还要分,分得更细,有小儿科、皮肤科、神经科、精神科,很多的科。所以到医院里面去,有时候不会挂号,为什么不会挂号?到底是要看精神科还是神经科,不会,很难。

  我说以后还会更难,怎么会更难?譬如说我要看耳鼻喉科,耳朵有问题。去挂号之后护士会问你,请问你要看左耳科还是右耳科?愈分愈细,专才。这样的一个概念加深了我们对自我定位格局的限制,所以我们才会听到,我是个好的老板,但是我不是个好的爸爸。错了。请问一个好的老板会不会是一个好的爸爸?我们学了中国文化就知道,一个好的老板一定是个好的爸爸。因为做老板跟做爸爸的原理原则一不一样?统统一样。所以当他讲我不是个好爸爸,然而我是个好的老板的时候,可能他也不是个好的老板,可能他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深。

  因此从这些迹象当中,我们应该来反思五伦关系,五伦关系它有它核心的价值。中国文化对于伦理的关系、人际关系,我们现在讲人际关系,讲伦理大家还会觉得那是传统,那是昨天的事情;讲人际关系,有很多人可能会拿一万块、两万块去上一堂人际关系课。请问人际关系学讲的,跟我们传统文化五伦关系一不一样?一模一样!蔡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夫妻关系怎么相处,讲到兄弟怎么相处,讲到夫妻怎么相处,这是不是人际关系学?是,这也是。怎么说花几万块的那才叫人际关系学,然后免费的就不是?那又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界限,这叫分别执着,设定界限,画框框。所以学到传统文化之后,就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老板他一定是个好的儿子,一定是个孝子,他也一定是个好的爸爸,他也一定会是个好的先生或者是好的太太,那一定的。为什么?因为原理原则完全一模一样。

  我在讲企业伦理,因为我们在庐江讲这课程是个系列课程,一年多,其中有个专题就是讲企业伦理。我告诉大家,我说在中国经典里面你找不到这四个字,你找不到「企业伦理」这四个字。请问中国文化有没有企业伦理?没有企业伦理的话,这家老店怎么开五千年?当然有。但是为什么它又找不到?因为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家庭伦理,企业伦理是家庭伦理的延续。所以我们讲「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是有道理的,他在家庭毕业之后,在企业里面就不需要再接受进阶的教育,不需要。所有的教育都在家庭当中完成,这高明,太高明了!所以我们讲「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脱离不了这五伦关系,脱离不了。我们一定有父母,在座的没有人没有父母,一定有,因为没有人是从石头蹦出来的,没有。所以,人脱离不了五伦关系,人无伦外之人,没有,你找不到五伦以外的人,找不到。再来,学问无伦外之学,任何学问都为什么服务?都为五伦关系服务。只要学问跟五伦关系脱离,那叫什么?那可能会造成我们人生很大的障碍。

  各位朋友我们昨天在讲饮食健康的时候,我们也提出这样的一个反思,我们从小到大,到底有没有一部教科书在教我们怎么经营好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有没有一部书是在教我们经营夫妻关系?有没有一部书是在教我们经营父子关系?而这些关系都很深刻的影响我们一生的际遇,我们一生的命运几乎都被这些关系所左右。一生的命运都被这些关系所左右,但是我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居然把我们自己的人生与这些关系切断,我们不学这个。这是我们感觉到很惊讶的,猛然一想觉得太惊讶了,怎么忽略掉到这么严重的事实?然后我们再去追求,在我们人生当中可能起了一点点,不是很大作用的东西,把二、三十年的人生焦点都灌注在那里。每天所争取的就是一分、两分、三分、四分,心愈来愈窄。愈来愈窄心虚就做不到了,心就变窄了,不变虚了。因此带着这样的一个疑惑,我们走进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的眼光慢慢就会归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观照这些四书、五经当中的这些经句。这些句子慢慢就回到我们心里面,才晓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小时候念到这句经文,真的是叫什么?不服气。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才对,怎么会悦乎?我是学得很苦的。为什么?一天考五、六科,怎么会乐?那太苦了。所以看到这个,感受到什么?我说圣人绝对跟我们不一样,他跟我们是两种人,圣人跟我们离得太远了。我们第一个提起来的就是这个,跟圣人离太远了,学怎么会乐,学应该苦才对。我看到一句座右铭,他写什么?他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人认为学是快乐的,都觉得学很苦。为什么经典里面讲学是快乐?很显然的怎么样?我们这几天在讨论传统文化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心境,各位朋友,什么心境?当我们的认知跟经典冲突的时候,请问是检讨经典还是检讨我们自己?检讨我们自己,不能检讨经典。为什么不能检讨经典?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我们现在的人确实对于经典都是用怀疑的眼光来看。

  学怎么痛苦?因为学错了,学错了就痛苦,学对了就快乐。有一天我就去查一本字典叫《形音义大字典》,《形音义大辞典》我去查哪一个字?我去查学习的「学」这个字,我就去查这个字。为什么去查这个字?因为我在想,我说中国的老祖宗造字的时候,他把人生的智慧都藏在字里面。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密码,人生智能的密码就在这个方块字里面,藏在里面。当我们的人生出了问题的时候,要从中国的文字当中去译码,看看到底我的误解在哪里。结果我去查了字典之后,我收获非常的大。

  他们把「学」给我们做了一个介绍,他说这个学本来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字,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字有会意字,这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一双手的侧面,这是一个罩子,下面是一个小孩,请问这个小孩被罩住之后他快乐吗?人被一个东西罩住,快乐吗?不快乐,是不是?不快乐。这个罩子代表我们对生活的误解,我们对人生的误解、对我们周遭人际关系的误解。因为这个罩子罩住了,我们看不清楚,所以我们跟父母冲突、跟兄弟冲突,我们夫妻冲突,我们的所有人际关系,老板跟下属冲突,我们很苦!怎么办?学。学什么?把这个蒙蒙眬眬的东西拿掉。拿掉之后我们看清楚之后,原来父子之间怎么样?父子有亲。父子应该怎么样?父子应该父慈子孝才对。夫妻应该怎么样?应该夫义妇德。君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君仁臣忠,应该是这个样子。了解之后,我们的人际关系马上得到改善,快乐!太快乐了。

  我们在「幸福人生讲座」的过程,因为有很多朋友在第三天、第四天的时候就会上台来分享,我们这次也有,所以大家要先准备一下。分享的时候,我们直接感受到,就是这个朋友他内心当中对他人生疑惑解除之后的快乐。有一位公司的厂长,他上台来分享的时候他就讲,我本来来这里参加讲座之前我就打算要离职的,我辞职信都递出去了。但是这次来了,我非常的感动。感动在哪里?他说我的老板娘(因为每次我们给企业的名额都是有限的),我们的企业只有几个名额,很少,我跟我的老板娘讲,我已经要递呈了,所以你就不要让我去,这个名额就留给其它人,因为我就要走了。

  他的老板娘告诉他说,就是因为你要走了,所以我才把这个机会给你,要不然你走了就没有机会了,我希望你去听完之后再离开,再走。结果他听完四天的课之后,他说我不走了,我已经发了一个短讯给我老板娘说我不走了。为什么?体会到老板娘那种心境。人生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们对于每一个走到我们身边来的人,这分缘分我们统统非常的珍惜。我们想一想两个人在一起,十年修得同船渡,请问那个机率有多少?我们这个讲堂、这个教室这些朋友大家聚集在一起,我们当然有一些是同寝室的,请问机率有多少?全世界的人口的数字要摆在分母,我们要摆在分子,这样算对不对?不对,为什么?还要加上时间的因素,所以分母等于无限大,所以这个机率是无限小,太不容易。一想到这个缘分这么样的密切,就非常的感动,因为我们不能对不起来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个机缘太殊胜、太少了。所以他说我不走了,我看清楚了,我看清楚我跟老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关系。他快乐!他非常的快乐。

  有很多的朋友到我们这边五天的课程之后,他回去第一件事情,老师也讲到南京的一个叶总,回去第一件事情,所有员工加薪百分之十五。他为什么?他说我以前想到的是,你们都是来替我赚钱的,赚的都是我的。结果一感受到整个中国文化这种对人的仁爱、恭敬,这种对立不见了。他就想到,我个人有追求,我的员工有没有追求?我的员工也有追求,是不是?他说我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把产品从生产线原料的端把它做出来,我一个人绝对做不到。我们工厂里面这么多的产品,谁做出来的?我的员工做出来的。他一想到这个,你看一个人本来只想自己的时候,他很苦,他其实不快乐。

  这位叶总,蔡老师这几天也讲了他的例子,他的公司是要关门的,已经是想要不干了。因为苦,他不苦他怎么会想说不干,他快乐他一定是不疲不厌,他就是已经想要关门了。但是人生只要一念转过来,学!就是那一层罩子一打开,看清楚了,那太快乐了。这个事情他不干了。他说我一家人一个月的花用太有限了,几千块人民币就非常的富裕,我赚那么多钱干什么?他就想到这一点,我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马上回去对员工加薪百分之十五,他说我以前对他们太刻薄。这次回去之后,蔡老师有讲到他第一件事情不是回家去,去商场里面看什么?看羽绒、看棉衣,因为他想到他的员工在冬天的时候工作会冷。你看,回去的第一件事情做的都是什么?都是弥补他过去人生的缺憾,他快乐!你看那个罩子一拿掉,人没有不快乐的。看清楚生活应该怎么过,看清楚我们的事业应该怎么经营,那太快乐了。

  所以「学」这个字告诉我们两个部分很重要,第一个部分,上面那一只手很重要,老师的手很重要。但是我们看到下面那个小孩的手重不重要?重要。他要往上撑,不能只靠老师的手,他要自己好学。你看那个手往上撑,把罩在人生身上的罩子把它拿掉。各位朋友,学习是加入东西的过程,还是拿掉东西的过程?很显然是拿掉东西的过程。但是我们反思一下,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习惯用脑子在学习,我们不习惯用心来学习。我们现在用脑子来学习,请问我们脑子在学习的时候,是加入东西的过程还是拿掉东西的过程?很有可能是加入东西的过程。所以难怪我们愈学愈怎么样?愈苦!是不是?我们加入了什么东西,可能加入我们的成见,我们对事物的成见;我们可能加入的是我们的贪心;可能加入的是我们的脾气,愈学脾气愈大;可能加入的是我们的傲慢,我们愈学愈觉得我是很有知识的,知识累积的量很大;我们愈学可能愈对周围的人怀疑,加的是怀疑。

  了解到这个层次之后,慢慢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些道理,开始跟我们的生命去做一些连结。它是可以连结的,而且连结起来的时候人快乐,因为他是拿掉东西的过程。所以每天都是归零,归零之后来面对崭新的一天,其实就是心虚的过程。把心虚了、空了、归零,然后我们每一天有满满的智慧充填到我们的内心当中。其实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会了解其实传统文化好像不是昨天的事。现在很多人讲要创新,我要创新,其实我在观察整个市场产品周期的时候,我都感觉我们现代人不是在创新,在创旧才对。为什么叫创旧?请问一台计算机你买了之后,它流行多久?几个礼拜就退流行,因为有新机种出来了。一支手机你买到之后,请问流行多久?也是几个礼拜就退流行。一件衣服买到之后流行多久?好像一季就退流行了。那叫创旧!它一直在创造旧的东西,一直在创造过时的产品,一直在追流行。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穿唐服,流行多久?已经流行多久?太久了。这个叫创新,叫历久弥新,禁得起历史考验的这才是新的,所以叫「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才叫新。我们现在创造的都不能够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话,就叫创旧。

  我们下一节课再跟大家继续的来分享,怎么样的管理是一个最彻底的管理。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