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六信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621825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6-2 18:26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六信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621825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六信的讲记敬摘点滴
...。外头境界,这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你看大乘教里讲了多少,我们也都常常提到,佛讲「境随心转」。我们的心是佛心,没有一样不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们的心要是魔心,魔心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菩萨都是魔。
你们为什么去拜佛、去烧香?听说佛门里头,布施供养,回报的很多,一本万利。我到佛门去拜佛、去烧香,是想求发财,我对你今天供养一块,明天有一万块回来,我是这个去拜佛的,佛菩萨都是魔。佛法给我们讲的清楚、讲的明白,佛魔是在自己一念,正念是佛,邪念是魔;觉悟是佛,迷惑是魔;清净心是佛,染污心是魔;真诚心是佛,虚伪心是魔。你明白这个道理,佛与魔不要到外面去找。
所以有一些境界现前,无论是在梦中,或是在定中,或是在偶然机缘当中,你突然见到。《楞严经》上佛教导我们,你见到不放在心上,就是好境界;如果你执著,那都是魔境界。只要你在见到或者梦中,你分别执著,那都是魔境界;不分别、不执著,都是好境界。这是世尊在《楞严经》上教导我们的。
问:下面最后一个问题,请问在佛堂绕佛,绕佛时排下气,是否会堕地狱?
答:这我没听说,是出在哪部经上的?去查查看。但是我想佛菩萨很慈悲,不应该罚得这么重。这个我想,这不在戒律,这在威仪。《印光大师文钞》里面曾经提到过,这是属於威仪,不是戒律。威仪是过不是罪,犯戒是罪,威仪,这是过失,比罪要轻一等,怎么可能会堕地狱?地狱罪是上品十恶,上品十恶里头没有这一条。上品十恶里面这是说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严重的,这才是地狱罪,上品才是地狱罪。中品、下品还不至於,这里头不包括这一条。所以佛法通情达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佛法是很合乎人情的。你看佛法对我们初学的人,在六道里头那个通融就太多,在四圣法界里面比较上要严格一点,他才能出得了十法界,才能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就正如同我们读书一样,你看幼儿园的学生、小学生,老师多么爱护他,多照顾他!虽然管理很严,但是照顾很周到。对小学生,对中学生,还是无微不至。我们今天在佛教里头学校,我们是幼稚园,还没有念小学,这要知道。小学是十信位的菩萨,这要知道。我们在初信、二信,就是到第六信,都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七信才离开,六信都还没有离开;换句话说,基础教育!所以开缘非常之多。
即使是戒律都有开遮持犯,有时候它是开戒,它不是破戒,在某一种条件之下。所以不是执著。经典里面记载,有位国王的妃子,是受持八关斋戒,正好她这一天受八关斋戒,厨师做的这些菜饭,国王不喜欢,下命令把厨师杀掉。这个王妃为了救这个厨师,把戒统统破掉,打妄语欺骗了皇上,皇上气消掉。到了第二天,饭菜端上来:可惜,昨天我把他杀掉。皇上,没杀,我已经把他藏起来。这是什么?为了救一个人命,这叫开缘。皇上是一时脾气上来,知道他将来会后悔,这厨师是个好厨师。所以说是为众生可以的。
你看人家供佛像,卧室里面可不可以供佛像?这是很不恭敬,可是有开缘。如果你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希望我时时刻刻都不离开佛像,我睡在床上,睁开眼睛,我就看到佛像,可以,为什么?你是恭敬心,只有这样可以。如果不是恳切求生的心,那你把佛像供在卧室里,不恭敬。你看佛很讲道理,不是不讲道理的。佛不是为自己,没有自己,都是为众生著想,都是教人学礼敬诸佛、学称赞如来。
可是个人的时候,他有特殊的,比如在这个问的,如果大家在一块共修;这个下气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放屁,你忍受不了。大众在一块共修,那有这种情形的时候,别人会起反感,这叫威仪,会影响别人。在肚子难过的时候,赶快走出去,这个可以!你可以离开到外面去,不要在佛堂,不要在共修地方。如果你自己在家里面拜佛,你家里面一个人,这不影响别人,哪有那么重的罪?就是在一起、在大众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重的罪,威仪。所以印光大师劝导大家,自己要慎重,最好不犯威仪,让大家在共修都能生欢喜心,这就好,不要扰乱大家的情绪,道理在此地。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
可是你自己一个人在或者诵经、念佛的时候,这就没有关系,为什么?你可以不必离开到佛堂外面,可以不必,这无所谓。所以我们总是通情达理。这是生理上的现象,并不是你故意的,不是你有意的,生理上的现象,要懂得。就是大众共修的时候我们要离开,到佛堂外面去,这个道理懂得就好。要是说这桩小事情会堕地狱,那没有人敢学佛了,也没有人敢上佛堂,岂不是把人家的法身慧命都断掉?佛还是度众生的慧命摆在第一,其他小事情,那都不会计较的,这我们一定要懂...(净公上人开示集21)
...是说你的见解错误,我是对的,你要跟著我的,没有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都同了!所以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如果你起了妄想,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我让电视做这个画面(你们看了,还没做得理想,我刚才也在看,还有缺陷,还要修正),一念不觉就是这个大的白圆圈本性里面起了一点,那一点染污起来了,我们用黄色代表妄想,一点起来了,慢慢慢慢的扩大。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从一个点慢慢扩大,也把它画成五十一个圈,当中那个刚刚发生的这一点,那叫等觉菩萨。因为等觉菩萨他就是最后一品无明,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外面那一圈,那就是法云地的菩萨,再慢慢发展,那就是十地、十回向、十行、十住、十信,这就是遍满了,这是表这个意思。
菩萨位次怎么来的?统统是无明这种烦恼。但是烦恼有深浅不相同,地位愈高的,就是圈愈小的,他那个妄想的习气就愈少;遍满了,那就太多!你看这十信位的菩萨,那就是满满的,像月亮一样的,十信位的菩萨像初三、初四的月亮,黑的多,白的少;十五满月,那就是佛,一点染污都没有。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也很容易理解。
从妄想就又变现出分别,分别这个烦恼比妄想重,有妄想还没有分别,这是菩萨。所以菩萨六和敬做到了,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妄想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不碍事,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有了分别执著,麻烦就来了,那就有冲突。我的分别跟你的分别不一样,我的执著跟他的执著不一样,就会发生冲突。但是我们要知道,妄想分别执著有生就有灭,它一点慢慢扩大,断的时候,慢慢都缩小,缩到最后没有了,它有生有灭。妄想有生有灭,分别有生有灭,执著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称为妄,这个字用得很妙!这起心动念就是想,起心动念称之为妄,不是真的。真的不生不灭,只有自性不生不灭。所以菩萨有生灭,阿罗汉也有生灭,只有佛没有生灭。
可是这个地方讲的佛,诸位要知道,我们不是讲究竟圆满佛,那是狭义的,我们讲广义的。广义的佛是什么?《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是佛。我讲《华严经》,配十法界来讲,经里面告诉我们,七信位的菩萨他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说执著没有了,执著完全没有了,可以说他达到六和敬,他没有执著。虽有分别,没有执著,七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到六信,佛跟我们讲,初信位的菩萨相当於小乘须陀洹,初果,也就是说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见惑断尽,初信位的菩萨断尽了。初信再往上面去,叫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你们看从初果到四果向六个位次,没有出六道,到第七个位次证阿罗汉,见思烦恼才完全断尽。上面,我们就知道,八信位的菩萨就是辟支佛,九信位的菩萨就是十法界里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就是佛。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你看十信,所以十信心满就成佛。
成佛,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真的佛不是假的佛。《华严经》上跟我们说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一个位次,那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无明都没有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你想想还有什么位次?那有位次,不就又有分别执著了吗?分别执著没有,哪来的位次!这要懂得。佛为什么又要讲位次?清凉大师真的是帮我们很大的忙,这个问题帮我们解决了,他说这四十一个位次是无明习气没断,那就知道无明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但是他真的有无明习气。这我们讲经的时候很详细的跟诸位说过,无明习气没断,所以那是真佛,本来成佛,圆教初住就是真佛,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中国禅宗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是见性成佛,这是真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十法界里面有修行,一真法界里没修行,无功用道。你怎么修,一修就落在分别执著里头,所以你不能修,你不修也落在分别执著里头。所以那完全是一片真诚清净平等觉,只是带著有妄想习气厚薄不相同,那是真正究竟圆满的六和敬。我们先要懂得这个道理。
这是宇宙告诉我们自性和谐的,自性变现出来的法界,法界是和谐的,法界里面一切万事万物也是和谐的。我们夜晚看星空,你看天上无数的星球都是很有规律的在运转,和谐的,它不打架、不冲突。你再细心观察我们这个地球上,地球上所有的这些生物本来也是和谐的,植物是和谐的,动物是和谐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和谐的。为什么?它跟法性相应,所以本来和谐!
为什么不和?不和就是你起了分别执著。在法相里面(法性变成法相),那就是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万事万物都没有分别执著,但是它真的是有妄想,它没有妄想,它就不会变成物质,就不会生起现相,所有的现相都是在...(净公上人开示集21)
...法的事情,跟从的同修是否在事相上造下共业?或者是因各人的发心,会有不同的别业?
答:确实有共业也有别业。
问:第二个问题,在佛教道场发心做义工,是不是在三宝门中修福田?
答:那要看你怎么做法,你做得如法,是在三宝门中修福田;如果做得不如法,在三宝门中造业。所以这个很重要,这是要有智慧去拣别,你才能如法。那要什么样的心态去修福?你能守六和敬就修福,或者是你能够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你在佛门为大众服务,肯定是修福;如果说违背了,那就不免造业,这一定要懂得。《弟子规》真的落实,他就是没有受三皈五戒,他要念佛求往生都能往生。
问:第十一个问题,大陆的丛林道场推崇《广论》(《广论》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风气很盛,多以研究班的形式共修。由於父母亲在此道场做义工,但父母亦专修净土,不知是否会影响修学?如何与其他学佛者共处?
答:如果你是真正明了懂得,没有冲突,《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基本的修行方法,基本也是初学的,是打基础。能够好好修学,有这个基础,然后修学其他的法门才会有成就;如果不能够落实,依旧是有困难。在我想像当中,基础的基础还是《弟子规》,如果落实《弟子规》之后,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不难;否则的话,还是不容易。西藏密教以这个为基础。
问:底下一个问题,学生在道场做出纳义工,若道场有不合理的开支,学生做帐是否有罪?我想辞去这个工作,但是师父不高兴,且亦无合适人选来接手。应该如何做才如法?
答:这个问题所谓是因果各人负责,既然道场有这种情形,还是辞掉了最好。你坚决的去辞,你那个师父一定会找人接替,不可能他不找人。
问:底下一个问题,中文佛经的「如是我闻」涵盖许多意思。但英文佛经中「如是我闻」的意思,就只是「据我所知,如我所闻」,恳请老法师开示,如要翻译成英文应以何为标准?
答:英文大家翻的,你就用这个做标准就好,这就是各人根性不相同。中国人是得天独厚,早年翻经的人都是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我学佛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从前翻经的法师都是证果的人,至少都是三果以上。三果是阿那含,四果是阿罗汉;在大乘圆教,像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大概都是五信、六信的菩萨。七信菩萨是阿罗汉,五信、六信的菩萨那都是相当有功夫,所以是这样的等级;何况还有更高的法身菩萨应化在其中。现在众生福薄,不修福报,这些菩萨就不来了,这要知道。
问:弟子有心修读「汉英佛经翻译及口译」,但必须在汉英文字及语言下功夫,不知这是否违背「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原理?
答:从事於翻译工作,刚才说了你一定要修行证果,你的翻译就不会差错。你要没有证果,要想学习翻译,至少你真的要有修行;你没有修行,对於佛经的经义都不能完全了解,完全照文字来翻,那全就翻错了。「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翻经是非常不容易的,讲经都不容易,何况翻译。我们老师当年教我们讲经,实在讲,开悟之后才能讲经,没开悟怎么能讲经?那现在我们都没有开悟,为什么要讲?没人讲了!水平不能不往下降低。没人讲,我们没有开悟,讲的时候把经讲错了,要不要负因果责任?要背因果责任。怎么办?老师教我们一个方法讲注解。古人的注解,我只要注解没有讲错,经讲错他负责任,我不负责任,这是个好办法。
我们今天讲《华严经》,讲什么?清凉大师的注解,李长者的《合论》,我们是参考这两样东西。他注错了,他负责任,我们只要把他的注解没讲错。他的注解是文言文,我们等於讲经是把文言文翻成白话文,再加上我们自己修学的心得,做个学习报告提供大家参考。哪里敢讲经!这个道理要懂;那翻经比讲经是更困难了。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如何快速的悟入佛法精髓?弟子真的希望能将佛经翻译成英语,让佛法能在西方国家振兴起来。恳请开示!
答:这个很容易,这个问题就是我当年第一次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给我的,真正看破、放下,佛法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你看我们做的凡圣迷悟示意图,你反覆的看,那个图很简单,最好都不要解释、都不要文字,你就看那个图的味道。你真看明白,你彻底的放下,不要放下多,只要把执著放下,你就开悟了。执著放下了,我们一般讲是大悟,但不是彻悟;不是大彻大悟,是大悟,证阿罗汉果可以翻经。三果都可以翻经,你是四果罗汉那当然没有问题。所以佛在经上常讲,证得阿罗汉之后,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所想的、见解的不会有差错,你已经得了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你已经成了正觉。阿罗汉才是正觉,不到阿罗汉都不算是正觉,这个道...(净公上人开示集2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