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七六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27 14:55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七六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六集)  2013/4/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听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五十六页,第二行,从第二个字看起:

  「行者,身口意之造作。德行者,所成之善谓为德,能成之道谓为行,故德行指功德与行业,又指具足功德之行,即戒定慧三无漏学与六度也。」前面我们学到此地。这一段文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念头有染净、有迷悟、有善恶,从起心动念发至于身口,身口之所造是由意业来指挥它,所以修行意业最重。如果没有恶念、没有邪念,身跟语业都离恶向善。如果心里面有恶念,身口纵然是掩饰,真正有功夫、有道行的人还是会看穿,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学佛的人,为什么修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很少?以念佛人来说,六十年前李老师常讲,他不说别人,说台中莲社,台中莲社是他老人家创办的,莲社在台湾是个正法道场。我到台中去求学,那一年是莲社成立十周年,莲社的莲友有二十万人。我在台中住十年,离开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五十万人,十年长了一倍半。老师常说,这么多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一万个人大概只有三、五个往生。这老师说的实话,六十年前。六十年后的今天,老师不在了,一万个人当中有几个人能往生?我想应该是一、二个,四、五个退到一、二个。为什么这么难?难在意业,念头,念头要善。真妄、是非、善恶,一定要有能力辨别清楚。

  修行修什么?无非是断恶修善。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感应的是三恶道。念佛人堕落到三途里面去,不少!灌顶大师在「大势至圆通章」里面告诉我们,念佛一百种果报,第一个就是无间地狱。我早年学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采用灌顶大师的《疏钞》,疏跟钞都是他作的。他是乾隆时候的大德,注疏非常丰富,好像日本《卍续藏》就收了二十多种,他的著作差不多有四、五十种。我看到这句话,我非常茫然,心里想着:念佛的人纵然不好,堕三途,也不至于堕到无间地狱,这个说得太严重了。他从这里开始到第一百个,第一百个是实报庄严土的上品上生。我拿到这个本子向老师请教,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讲,讲经的时候跟大家宣讲。这就说到心不善,如果说是念阿弥陀佛,心不善,口不善,说话不善,行为不善,会招这个果报。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名闻利养,依然跟世俗人一样,争名夺利,争名夺利就违背三宝,甚至于毁谤三宝。有,不是没有。破和合僧,这个罪就重了,有意无意,我们常常遇到,遇到不能说,自己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这些与恶道相应的,我们有没有造?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常说,这也是李老师的话,把心里面一切善、不善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为什么?不善的念头那是三恶道的业因,善的念头是三善道的业因,出不了六道轮回。真想出六道轮回,就把善、不善统统洗刷干净,把阿弥陀佛请来放在心上。心上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放,心里就是阿弥陀佛。那你的言一定是阿弥陀佛,行一定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得生。像这样的人,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早年我在台中听李老师说的,真正往生一定要这样做。没有做到赶快加强补充,一定要把它补出来。关键全在放下万缘,要真放得下,你才能真正做到。

  德行,所成之善这叫做德。能成之道,这个道是方法、是道路,方法就是道路,你真正能够修得成,这是行。像刚才所说的,清除我们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要放下。妄想难,难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妄想。这个妄想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个妄想,我们怎么会知道。不知道,你怎么能断它?所以这是法身菩萨的事情,我们没有明心见性,决定见不到。我们从哪里下手?从分别执着下手。学,这真功夫。也就是这一天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之前,这一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学什么?学不执着、不分别,这就是真正功夫。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叫真念佛人。功夫虽然不圆满,为什么?妄想没有放下。不要紧,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得阿弥陀佛的加持,你就全放下了,而且不知不觉的放下。

  所以德行这两个字要重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德相应。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的,我们把伦常八德归纳起来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德行。佛法里面教导我们戒定慧三学,菩萨的三学、六度、六和。我们净宗所提倡的五个科目,不多,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这五个科目。起心动念要跟这五个科目去对一对,相应的可以做,相违背的不可以做,这个人叫真修行。修净土就更容易了,为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没有一个不往生。净宗比其它的法门容易修,净宗有依靠,完全依靠阿弥陀佛。

  「又《会疏》云:行谓行业,三业所作」,这是行,行业,「德谓福德,行之所感。」我们行为所感的,善心善行感的是福德,不善的心行感得的是灾难。我们相信世尊在经上讲的话,「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包括宇宙之间万事万法,所以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实实在在说,绝对不应该起一个恶念,恶念是自私自利、是名闻利养、是损人利己,这非常非常不好的念头。起心动念能成就别人,能帮助别人,这是善念。帮助别人愈多,帮助的时间愈久,这个善的功德就愈大。如果说不善的念头,那是障碍别人,陷害别人,也论影响,这个不善影响的人很多,影响的时间很久,那他的罪过就非常重。六道轮回是善恶业所感的,你既然造了,一定感受果报,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德的反面就是灾难,全是行之所感。

  「又非朝夕所得,故云积植」。我们天天在造,从一出生就在造。一出生天真烂漫,性德流露,时间不长。小孩一出生,他张开眼睛,竖起耳朵,他已经在学习了。所以中国古人讲胎教,它有道理。小孩在这个时候,特别是三、四个月的时候,非常明显,你看到他表现出来的是自性的真常,完全是真心流露,不夹杂妄想杂念,没有,他完全没有。可是他天天在受影响,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会影响他。如果是正面的,他就学好了,负面的他就学坏了。古时候的胎教,从怀胎到出生,出生之后到三岁,满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真正叫做扎根教育。母亲负责任,做出好榜样给他看,让他看见的、听见的、接触的全都是伦理道德。父亲母亲都要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做出来给小孩看。他看了一千天,根深蒂固,这叫扎根,他一辈子都不会学坏。为什么?虽然三岁很小,他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善恶,他有能力,他看了一千天。符合他所知道的标准,他接受,不符合这个标准,是负面的、反面的他排斥,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古谚语说「三岁看八十」,他到八十岁都不会学坏,可见扎根教育重要。现在社会为什么这么乱?扎根教育疏忽了,没人教了。现在父母不懂,父母没受过这个教育,是他的父母也不懂。

  这种教育的理念,满清末年就疏忽了。满清最后的一百年,特别是慈禧太后主政,完全疏忽了,对古圣先贤、对祖宗不尊重,不像过去那样的真诚恭敬心。居上位的表这个法,这个法不好,所以上行下效。国家领导疏忽、不重视了,下面文武百官以及人民对这个信心逐渐也淡薄了。到民国初年还有几个人讲,还有讲学的,没人学了。我们说某人某人的传人,言语传下来了,他做到没有?他没做到,他比不上他的老师,他老师做到了,他没做到。现在连讲的人都没有,所以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个简单事情。没有圣贤怎么能恢复?圣贤从哪里来?圣贤从真正觉悟当中来。我有理由相信,中国有十四亿人,这么多人口当中,肯定有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不必多,有个二三十个、七八十个,就兴旺起来。这些人,男女老少不拘,只要他觉悟,只要他有使命感,做出牺牲奉献。牺牲的是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东西他能丢掉、他不要了,专心在圣学里头下功夫。

  圣学核心就是真诚心,学着一味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以真诚心生活,决定不用妄心。真诚心就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净业三福最后一条,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在今天社会,只要有这样的人,能行这四句话,这就是菩萨应化,就能拯救世界,就能够复兴传统文化。这样的人,我们也不必去找,找也找不到,细心去观察,人当中有。如果发现,我们要鼓励他、要帮助他、要成就他。怎么帮助、怎么成就?要给他一个学习的环境,读书的环境,我们建立一个书院,建立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我们要想办法筹募基金,他们来学习,我们不收学费,而且还提供他衣食住行,让他什么都不操心。他家里如果还有妻子、儿女,有父母,我们要负责来帮他养他们,让他安心去读书。每个星期给我们做一次报告,这就是他的成绩,他对得起这些护法。这些护法全心全力照顾他,他要拿出成绩来,也就是让他能够把根扎好。

  这个根,伦理道德的根,也就是我们常说儒释道的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他真做到了。没有这三个根,他纵然学业有成,烦恼习气没断,他会变节。这个事情也是正常的,没有根,哪个人没有私心?谚语有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话是错误的,但是这个话有道理,哪一个不为自己!真正不为自己的人,天不会诛他,地不会灭他。为什么?那是圣人,那是佛菩萨,他不是凡人。可是一般人都有这个概念,这就是他要保护他的私心、他的欲望。所以德行教育比什么都重要,真正能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做好,这个人就是圣贤种子、佛菩萨的胚胎,他将来一定成圣成贤,一定成佛作祖。大众对他的供养,值得的,大众对他的供养,那真正是培福。学习一门功课,《四库》里头,经史子集都可以,只要你学一种,不能学两种,十年之后,你就是专家学者。每个星期两小时课,十年不间断,这个成绩非常可观。一年算五十个星期,就是一百个小时,十年是一千个小时,一千个小时的报告。这个报告要有文字的,还有录像记录的,凭这个成绩我们向国家教育部,送给它审查,请它授予汉学博士学位。他有资格、有能力,在全世界大学里面去教授汉学,师资就有了。现在师资找不到,十年才能把师资培养出来。十年的时间不长,一瞬之间就过去了。这就叫积植。

  「积者积累,如点滴所聚。植者培植,似育苗成林。经时久远,不可计称,故云无量劫。」菩萨成佛不容易,无量劫累积的德行。我们今天讲,我们要培养传统文化的老师,十年,十年的累积福德,培养一个好的老师。成佛作祖可不简单,要无量劫。我们能够对净宗深信不疑,一心专取,我这一生什么都放下,全心全意在这部经上下功夫,一句名号上下功夫,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也是无量劫的累积。我这一生几年之间的累积,怎么会说无量劫?无量劫是佛说的,说得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学净宗的人多,菩提心发不出来。真正能发菩提心,佛说的,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那不就要无量劫吗?现前听到这句佛号、听到《无量寿经》的经文,生欢喜心,没有疑惑,他就真正相信、真正欢喜、真正发心依教奉行,这个人不是凡人。也就是说明,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劫功德不可思议,他绝不是一生一世的善根,多生多劫善根,现在得到无量诸佛的加持,这个心才发得起来。不是一般人说想发心就发心,他发不起来,发二、三天就退了。很多很多,太多了,发心说出来,说完就没有了,不是真的。口皮上我发了菩提心,菩提心说完,他就发完了,他就没有了,这种人占多数。假的不是真的。真发菩提心,佛都赞叹你,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拥护。

  真发菩提心,简单的说,就是以真心待人接物。小的,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记住,标准是我们经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吃东西,我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这心不清净,有执着、有分别,这不是菩提心,妄心。穿衣服,我愿意穿这个衣服,不想穿那个衣服,你有分别、有执着。总而言之,待人接物,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全是六道凡夫,这个心是轮回心。用轮回心修净土,还是搞轮回,出不去,分别执着太严重。什么时候分别执着放下,你自己往生就有把握,你就有信心。还有这样严重的分别执着,自己真的是没把握。所以修净业在哪里修?就在生活当中修,在你工作里面修,在待人接物之处修。修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起心动念太深、太微细,我们没法子,我们就在分别执着上下功夫。这么多年来已经养成分别执着的习惯,现在我把这个习惯放下,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要再犯这个错误。一切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决定不要跟人计较。这是什么?这就是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除掉。别人有分别、有执着,我不分别、不执着。他一定要怎么做,我随顺他,跟别人不会发生冲突。为什么我随顺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我何必执着,我何必分别。清净心能转境界,分别执着是被境界所转。我们要学,学能转境界,不被境界转,你就得自在。《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什么时候你能转境界,不被境界转,你跟如来就接近,愈来愈接近。

  许多人不知道修,不懂得怎么修法,以为经念多了就是修行,不是的。经念多是一种方法,是教你修定的。你定不下来,叫你去读经,一遍一遍读,就是读书千遍,一千遍读下来,心定了,目的在此地,定生智慧,所以它是手段。世间圣人都不重视记问之学,何况佛菩萨。我们看得多,听得多,学得多,这叫「记问之学」,下面一句话说,「不足以为人师也」,他没有资格教人。为什么?他没有自己的东西,他完全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是真实智慧。他智慧没开,全是记着别人的,叫道听涂说,错误自己不知道。中国人的学问是讲求真实智慧,印度的佛教亦如是。智慧从哪里来?从真心来。妄心里头没有智慧,真心有智慧。真心从哪里来?真心就是禅定。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候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真心,所以真心是不动的。你把心定在一处,那个心就是真心;心到处乱跑,这心是妄心。所以佛教人,这句话在大小乘经上都有,「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有的地方翻成止心一处,静止的止,「止心一处,无事不办」,佛法里是教这个。这个道理,孟夫子得到消息,《孟子》里头有一句话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就是制心一处。我们的心散乱,跑在外头,你能把这个心收在一处,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智慧,无师自通,这真东西。

  真的,中国东西确实有它的深度,实际上它不难学,只要你肯相信,你不怀疑,你认真去做,你决定会有成就。但是这种成就,真成就了,你没有学历,在这个社会上可能找不到工作,可是你真有智慧,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所以我们今天要找国家领导人,国家领导人相信,发大心来培养一批没有学历的专家学者,他要能够认可,事情就好办。我在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回教大学送我一个博士学位,我听说是有八十多个人推荐,也就是认同,里面有过去的瓦希德总统。校长跟我说,他说只要有瓦希德一个人推荐,学校都会送博士学位。可是真正读书人,真正有成就的人,他对这个没兴趣,要这个干什么?他对这个很淡薄。可是社会上它真要,现在的社会就是学历、经历,就凭这个来核定你的品位,你属于哪个等级。没有真正看你的能力,看你的智慧、学问,没这个,它就是凭文凭。文凭在现在社会起到这个作用,所以大家争,争名校。

  剑桥大学来邀我,到伦敦去办一个大乘佛学院,麦大维教授替我争取的。这是名闻利养,剑桥是全世界排名第三,非常有地位。我谢谢他,谢绝了;要是搞名利,我就不会谢绝他,我马上感谢他,我就要了。要了怎么样?要了以后还继续搞六道轮回,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你得依学校的要求,不能依我们自己的要求。依学校要求,我知道他们所学的是佛学,大乘佛学,我去当这个佛学院的院长。这些名义上是专家学者、佛学家,实际上戒定慧都没有,三个字一个都没有,我们在佛法里面就有罪了。佛法的教学决定是戒定慧,但是戒定慧他们学校决定不承认。所以我跟他谈,我们教法一门深入,十年为限,学期是学十年。他们这就不懂了,他们还是四年大学,两年硕士,两年的博士,这样搞不出来。尤其是十年专学一样东西,他们无法理解。他说这一样,它怎么学?不是学过了吗?就是学第二遍,第二遍学完,学第三遍。哪有这种学法的?全世界找不到。对,我们这个全世界真找不到。但是在东方,就这一样东西,他学一辈子。十年是根扎稳了,十年之后他依旧搞这一样,愈搞愈精,所以到最后是精通,不是普通的通。而且这一部专通了,其它的触类旁通,没有学过的,他一接触也通了。在知识就不行,你没有学过的你不通。譬如学《华严》,《法华经》你就不懂,《楞严经》你就不懂,你没有学过。学通的人,一切经全通了,他来讲决定没有过失。为什么?智慧开了。儒跟佛,包括道都讲开悟,目的是开悟,与课程真的是不相干。学校规定要读多少个学分,这学分分配在哪些课程里头,这个我们就受限制了。所以这不能去,那是世间学校。

  所以我们今天搞汉学院,汉学院里头有儒释道,都包括在汉学里头。无论你是学儒、学道、学佛,只能学一样,而且只能专攻一部经,决定不能搞太多。十年专攻这一部,一遍讲完讲第二遍,二遍讲完讲三遍,三遍讲完讲四遍,愈讲愈精。我自己有体验,初学佛的时候,我学《楞严》,我讲过七遍。李老师往生之后,我用他的眉注讲《无量寿经》,讲了十遍。现在我们用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这是第三遍。我发心是一年讲一遍,活多久就讲多久,一门,没有第二门。门门虽然都能讲,依旧讲一门。这一门是什么?这一门就是戒定慧,搞多了,戒定慧就没有了。戒定慧落实在一门深入,落实在其义自见,看到经文意思就生起来,无量义。经本确确实实,经跟批注,批注里头很多都是经论,一半是祖师大德的注疏,都是开悟人所说的。你看到这个文字就生无量义,深讲浅讲、长讲短讲,随意,没有丝毫拘束,不用备课。虽然不用备课,可是我天天要读经,读经是自己的事情,分享是帮助别人,自他两利,所以都得要真干。这里头有乐趣,乐趣无穷,法喜充满。所以是积累,积功累德。这无量劫。

  我们看底下一段,「别显」,别显里头分三段。第一段,「自利行」。一定是先自利,然后才能利他,自己没有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自利里面又分三小段,第一个小段,「离欲念佛」,这自利行。经文: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不起贪瞋痴欲诸想』,「想,对缘生心曰想」。眼对色起心动念,这叫想。耳听音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意就是我们讲心,思想,这叫六根,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分别执着,这叫想。「如于境执取」,执着,执着然后取相,「男女等种种差别之相,谓之想,能取境界差别故」。想里面很复杂,无量无边,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贪的想,瞋恨的想,愚痴的想,总不外乎这三大类。「如《郁迦罗越问经》」,这是引用经文里头一段话,「谓菩萨行布施时,以离欲想、修慈想、无痴想对治三恶想」。这有想,修布施,离欲,欲是欲望。一般人修布施,他有欲望,为什么?佛在经上说,财布施得财富,他把它当生意来做,我布施,这有利益,一本万利,得财富。如果布施不得财富,我不干。布施一定得财富,这话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他有得财富的念头,他能得到,得到的不多;他如果没有得财富的想,他得到的多,这个一般人不知道。为什么?你用妄心,妄心有命运,你用真心,真心没有命运,真心里面得的财,是自性里头无尽的财宝。为什么人要开悟?开悟的好处太多了,不但有求必应,心想事成,而且具足无量神通,这是世间法不能相比的。所以要离欲,布施,欢欢喜喜布施,不要想我得到什么,什么念头都没有。看到别人有需要,尤其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全心全力帮助他。

  修慈想,这是慈悲心。慈悲心,我们常讲这是自性里头第一性德。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父子有亲。父母对儿女,特别是小孩出生一百天,这个时候最明显,你看小孩的眼神、看他的动作,他对父母的爱。这个时候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对每个人都爱,他不认生,谁抱他都欢喜。到他认生,那就有分别、有执着了。他还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完全天真,你看这个。这是我们中国古人看出来了,明白了,人有天真,天真在这个时候表现。到小孩认生了,认得父母,不是父母他不要了,这个就有分别执着了,天真就没有了。一百天大概还不认生,那一种的爱,真爱。为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甚至于没有起心动念,真爱。这不是假的,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学来的。所谓是体露真常,在他身体显出真常,真常就是性德、就是自性,你能见到。古圣先贤见到之后,就想到一个问题,如何能叫这种真常的性德,一生当中保持不会变质,这多幸福。所以这就要靠教育了。古人知道,「性相近,习相远」。我们这个天性跟佛的自性相同,跟天地万物的自性相同,所以人要爱天地万物,我们完全同一个自性。一切万物是自性变的,惠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跟我是一体,怎么会不亲爱?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跟他接触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是说性相近,习相远。于是这个小孩要照顾他,让他只能看到正面的,他就学到正面的。一切负面的、不善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见,不能让他接触到。要看三年,从出生到三岁,要把他看得牢牢的,决定不让他接触一切不善的、负面的,这样他就完全养成正面的,叫正气。三岁,他就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他就有能力。凡是一切负面、不善的,他自然不接触。这一千天养成了习惯,所谓三岁看八十,到八十岁不会变质,教育的功德。

  所以,《三字经》上提出一句严重的警告,「苟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的教,他的性就变坏,他就受染污了。所以古人有两句话说,「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这两句话,我们在从前念印象不深刻,现在整个社会看,社会问题出来了。怎么出来的,会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子不教,家不齐。所以子不子,父不父,家也不像个家,造成今天社会现象。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中国书籍里头你去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生病一样,你把病源找到,你就有办法对症下药。怎么办?赶快教。光是口教,没用,没有人相信。那要怎么教?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我们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做成榜样,他相信了。

  二00六年的年初,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到三月份,效果卓著,真做出来了。丢掉了二百年,三、四个月的时间就恢复,我都不敢相信。我给这些老师们说,我说在当前这个环境里头,我们要非常非常谦虚,决定不要以为我们自己有能力教得这么好,那你就错了。这个成绩从哪里来?祖宗之德,祖宗保佑的、三宝加持的,不是人能做得出来的。我说我们要感恩,感恩祖宗、感恩佛菩萨、感恩汤池人民跟我们合作。如果我们一生骄慢,我们有能力教得这么好,那完了,这保不住了。所以用真心,真心不能退转作妄心,一退到名闻利养全完了。退到名闻利养就是变质,从正面变到负面去,从无量功德变成无量的罪业,那完全错了。帮助这个社会,就像美国布莱登所说的,帮助大家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我们朝这个方向走,这是光明大道。这个话是量子力学家说的,千万不能生起自己的名闻利养。这个地方教给我们,「不起贪瞋痴欲诸想」,我们要是起了贪瞋痴欲诸想,错了,那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此地批注里面说,「贪想、瞋想、痴欲想是三恶想」,这个欲就是欲望,个人的名闻利养,有这个念头不好。《郁迦罗越问经》里面,菩萨行布施时,头一个,没有自己的欲望,没有自己的利害,修慈想、无痴想对治三恶想。「菩萨舍所施物,生离欲想。于求者与乐因缘」,我有多的,我送给别人、帮助别人,别人缺乏,得到了他欢喜,所谓跟他结善缘、结法缘,「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特别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处所,我们这些邻居、邻里乡党,怎么样帮助他?我们有多的,吃的、用的,我们自己省一点,多跟大家结缘,每家都送。特别是老人,常常慰问他,常常送东西给他。原先不相往来,这么一来的话就很亲热了,邻居每个人都会打招呼,见人都是满面笑容,这风气就改了。我住在六和园一年了,原本这个地方、这个村子里头,这个村大概有八十多户,人与人不相往来,见面没打招呼的。现在我们主动给别人打招呼,他不给我打招呼,我也给他打招呼,我也对他笑,笑咪咪的问他好,现在都会打招呼了。我们这些吃的东西,供养太多了,拿到那里大家分,家家欢喜,老人我们特别照顾。

  这个地方上有一个很老的修行小道场,不大,只有几间房子。以前听说是几个比丘尼在那边修行,这些人过世之后,产权是她们的,没有人继承。村子里面的人大家商量,村长找大家,做为这个村公用的场所,这是属于村的。把它重新修理,整修一下,做为这个村大众聚会的场所,里面供佛像,做一个小念佛堂。好事,来找我,我帮他们建起来,奉献给这个村,村民办什么活动有场所了。在这个地方居住三年,这个小村就变成一家人,和谐示范村。这个小村里面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统统尊重。我们提倡宗教是一家人,再进一步,我们提倡宗教要常常在一起学习,各种宗教的经,我们统统都可以学习,都可以拿来讲解。宗教与宗教之间就不至于起误会,不至于有冲突发生。所以宗教要回归教育,这比什么都重要!「以此布施功德,回向无上道,则痴心薄。」不愚痴,不要求世间名闻利养,要求无上道,无上道是真实智慧。「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恶想,离诸烦恼。」贪瞋痴欲,他不起这个念头。怎么修法?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起贪瞋痴欲,工作里面也不起恶念,待人接物统统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下面说,『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不着」,这两个字,「不贪着」。「色等,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没有贪心。眼见的是色法,耳听的是声法,鼻所闻的是香,舌上尝的是味,身体接触的是触,起心动念是想,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应对的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这就好,这叫真功夫。能够不分别不执着,你就不会受境界的影响,它不影响你,你就自在。什么叫影响?眼见色马上生起贪心,喜欢它,讨厌它。喜欢是贪心的正面,讨厌是贪心的负面,这一个贪心有正负,统统包括在里头。耳听音声也是有正负两面,你有分别有执着,有喜欢听的,有不喜欢听的。不起这个念头心就清净,起这个念头心就不清净。我们起什么念头?起就要起阿弥陀佛的念头。好听的阿弥陀佛,不好听的也是阿弥陀佛;好看的阿弥陀佛,不好看的也是阿弥陀佛,统统归上阿弥陀佛,对了,正念现前。在净宗是净念现前,这就对了。

  「色等,六尘也」。这下面有解释,「一、色尘。一切形色,如青黄赤白及种种形象」。眼见的对象就是色,用这个字做代表。「二、声尘。一切音声,乐声与噪声」。乐声是音乐,悦耳的声音,反面是噪音,你听得很难受,这是声尘。「三、香尘。鼻之所辨别者,芬香与恶臭」。这都是属于香尘,香有正面有负面,芬香是正面,恶臭是负面。「四、味尘。舌之所辨」,舌所尝的,这讲饮食,「饮食之种种美劣之味」。这些都是人之所常,叫常情,情识。情识范围包括得很广,情识要淡。饮食只要能够保持着营养,有足够的养分就够了,不必贪图美味。分量,佛法里面讲应量,与自己的量要相应,不要多吃,宁愿少吃一点。中国古人教人,饮食七分饱就够了,吃太多容易得病。为什么?增加肠胃的负担,它要消化,过分的它消化不了,就得毛病了。所以能够少吃一点,减轻它消化的负担,这是你对肠胃的爱护。你要喜欢吃这些美味,无限量的吃,你很爱舌头,你不爱肠胃,满足舌头的欲望,肠胃可苦了。所以你要有平等的爱心,不能偏爱,这些都要懂得。

  「五、触尘。身之所辨者,例如细滑粗涩、寒热温和等等」。总而言之,在这里头不能生贪恋,不能有爱好,有爱好、有贪恋你就迷了,这个迷对往生起作用。往生你会想想,你还有很多喜爱的东西带不走,这个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就走了,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只好再搞六道轮回。所以对于五欲六尘要淡薄,没有贪恋,没有爱着,这就好。「六、法尘。谓意根对」,我们通常讲心,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分别。前面眼耳鼻舌身只是传递信息,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执着是谁?第七识末那执着,第六识分别。这个就是八识同时起作用,每天从早到晚都干这个事情,你要把它看破。你要了解真相,把它看破,然后你就自在,真正能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再跟人争,不再跟人辩论,人家干什么都好,一心只求往生净土,只求亲近弥陀。极乐世界是学校,我们到那里去上学,毕业就成佛。不成佛你就不会毕业,决定成佛,而且非常快速的成佛。这是很难得的缘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把它把握住。

  我们再往底下看批注,「又此六尘中,如男女之美容,丝竹歌咏」,丝竹是音乐。中国的乐器,弦乐器是丝;像笛子、箫,这些是竹。用竹做为乐器的很多,这些乐音。「栴檀」,这是鼻闻的,「与男女身香」,这些都是属于六尘当中的。「饮食」,讲求饮食的美味就更多了,特别是中国饮食的文化比外国人考究,外国人对饮食比我们简单,这是真的。中国人在这上花的时间太多了,浪费时间。我记得我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的校长请我吃饭,在他家里,这是对客人最尊重的。他的家住在公寓房子,黄金海岸,是学校公寓房子,家里没有佣人,就是夫妻两个。请我吃饭,两个菜,校长自己做一个菜,他的夫人做一个菜,客人是两个。我们四个人吃饭,你看,两个菜,做得不错,味道也很好,吃得很舒服。不像中国,中国要是请客,贵宾,那个排场可大了。在这方面,我们觉得外国好,很实在。

  抗战时期,我们做学生的时代,国家养我们。我们是流亡学生,离开家庭没有父母照顾,战争大家逃难都逃乱了,学校来收养,我们学校就是我们家庭。学校是公费,我们不但不缴学费,还要发给我们粮食、发给我们衣服。所以在抗战期间,当兵的人叫「丘八」,我们这些流亡学生叫「丘九」,国家来养活我们。我们吃饭,四菜一汤,一个桌子,八个人。师生共同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一样,所以我们对于老师、对于同学,那个亲情,现在世界上没有了。我们都是患难,同命相怜,互相照顾,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同学跟兄弟姐妹一样,老师跟父子一样,比父子还要亲,同学比兄弟还要亲,患难当中互相照顾。我念书的学校在贵州铜仁,就是国立第三中学,学校是国家办的,完全是公费。

  底下接着,「上妙衣服与男女身分柔软细滑之触觉,皆令众生贪着其事,不得出离」。这个一定要知道,这就是贪瞋痴,你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今法藏菩萨,内无恶想」,没有恶念,「即离惑因」,迷惑的因没有了。你要是有这种迷恋的想法,这就是迷惑的因。他内没有这个想法,外面「不着六尘,是离惑缘」,迷惑的缘。因缘都舍掉,都放下。憬兴法师说,「内因既离,外缘斯止」。内里面不想,没有这个念头,外面的缘自然就不会引诱你,你不会被外面境缘所动。内有这个念头,外面就很容易污染,内里面没有这个念头,外面境界就不会再干扰你,这叫不着。「由于无三恶想,乃离惑业之因。六尘为缘,不着六尘,复离起惑之缘。憬兴师明其因果,谓内离惑业之因,故能止外惑业之缘,内外皆离。」学佛真的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你要真明了六道里轮回的真相。六道轮回里面人天两道,这叫善道。阿修罗也算善道,但是这个善不究竟,为什么不究竟?它的因是染污的,它不是清净的。阿修罗也修福报,修大福报,三种布施他都认真修。虽修福,他的傲慢心重。像在佛门烧香他要烧头炷香,一定要在人前面,不落人后面,跟人家争胜,喜欢争,好胜好争,这是阿修罗。所以阿修罗喜欢打仗,以战胜为荣。

  罗剎跟阿修罗几乎是同类,都是有大福报,所以他有福,他没有德行。在他享福的时候,这个福是很大,福享完之后,统统到三恶道去了。你再往前面一看,你就晓得他出问题了。不像人天,人天来生修得好的,依旧在人天。如果学佛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修得很好,人道寿命到了,生天;天道寿命到了,又能到人道来,还享天的余福。人天两道往返,要证须陀洹果,才能保证不堕三恶道。没有证得须陀洹果,怕的是又堕到三恶道,那个麻烦就大了。恶道太苦,时间太长。所以这段文很重要。不善的因,我们要知道,贪瞋痴慢的念头,这是不善的因。五欲六尘的缘,在外面诱惑、在外面勾引,我们如果要是没有能力、没有觉悟,在缘上生了贪瞋痴的心,那就造业了,这个恶业就成就了。恶业必定感恶果,这是不能不知道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27 14:56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