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控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262236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26 22:38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控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262236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控制的讲记敬摘点滴
...,是大势至菩萨。诸位在楞严会上看到,他是怎样念佛的?他自己说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他念佛成佛了。我们今天念佛,没有都摄六根,所以不能成就;一面念佛,一面在打妄想,妄想没有断,妄想跟佛号同时现起,妄想把念佛的功夫破坏掉了。这样念佛念上三百年,也没用处,那真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正念佛人,他懂得都摄六根,他知道要净念相继。有人问过我:「法师,怎么样都摄六根?」我告诉他:「净念相继。」「怎么样做到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他听不懂。听不懂我再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一点,念佛人不但在念佛的时候要念得相应,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净念相继。不念佛的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不怀疑、也不夹杂,功夫自自然然不间断,这叫功夫成片。在平常不念佛的时候,也不会起心动念,也没有贪瞋痴慢,也没有是非人我,一切真正放得下,这是功夫,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
修道人心是定的,他能享受寂静之乐,这就我们一般人讲的清福,他享清福。世间人不行,世间人觉得那个太寂寞了,那个环境他待不住,他喜欢热闹,到处凑热闹;热闹就闹到三途去了,没有不堕三恶道的。诸位想想:哪一个修行人会在热闹场所?不可能。热闹场所里面的修行人,不是普通人,都是菩萨;那是什么?「三学」成就了,在热闹场所里面修三慧,法身大士的事情。我们是初学,初学要修戒、定、慧,初学一定要选择寂静的处所,环境愈清净,对我们修行愈有利益、愈有帮助。古时候修行道场,都建立在深山里面,人迹不到,要想到山上拜佛,走路都要走几天,所以一般人不常去。现在难!想找一个清净场所很不容易找到。深山里面这些古刹,现在也开了公路,甚至於还有了缆车,变成观光旅游点,哪里来的清净?清净的环境很不容易得到,所以真正想修行的人,找不到一个好的道场、修行的场所,这是我们这一代众生福报不如古人。
我们这一代,外界五欲六尘诱惑,比起古时候增加百倍、千倍都不止,我们怎么能够敌得过这些诱惑?敌不过诱惑就被淘汰掉了、就堕落了,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的。热闹的场所,最好能够避免,愈少去愈好,要去,实在不得已。所以去办事,事情办完之后,决定不留恋。活在现代的社会,哪一个人不想观光旅游?可是你要晓得,你现在喜欢观光、喜欢旅游、喜欢旅行,你能够观多少年的光?你能够旅行到多大年岁?算你很有福报,十岁就开始观光旅游,到了八十岁也走不动路,你也没法子了;最后还是要搞三途六道,你还是没有办法超越轮回。为什么不把这几十年时间,好好的去修行、好好的去用功?你能够把握这种机缘,掌握著你的时间,时间很宝贵,在这一生当中努力的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天天去旅游,天天去观光,那个观光旅游的范围大了,十方诸佛刹土,你说多自在!这才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
这个地球太小了,没有什么意思,没有好玩的地方,没有值得观光旅游的地方。要观光旅游,还是到十方刹土,到诸佛报土里面去观光旅游,我们不是做不到,真正肯花几年的时间好好念佛,你就得到了。为什么将自己宝贵的光阴,浪费在这个世间?依旧不断的去搞生死轮回,这叫迷惑颠倒,佛在经上讲的「可怜悯者」,这种人真正可怜,真正是可悯!遇到佛法不知道珍惜佛法,不解佛法,不修佛法,你说多可怜!世间人一生遇不到佛法,情有可原;遇到了不能够深解义趣,不能够认真修行,当面错过,这是可怜悯者。第六条:
【具无碍解,以清净辩,於无量劫说佛功德无穷尽故。】
『辩』是辩才无碍,无碍的辩才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来的。心不清净,你怎么可能有智慧?没有智慧,哪来的辩才?由此可知,清净心重要。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一定要看破、要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对一切世间人、事、物的控制占有;换句话说,对一切世间人、事、物,控制占有的意念与行为都没有,你的心才清净,你才真正放下了。大乘法里头著重「心地」放下,小乘法著重在「事相」上放下,两者相辅相成。事上放不下,我说「我心理放下了」,难,不可能!除非是诸佛菩萨再来人,不是凡夫;凡夫决定做不到。你事上没有放下,换句话说,你心上总免不了有牵挂,牵挂就是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本。所以,这事上我们也要放下,心上才干净。
唐朝时候庞蕴居士,我们学佛同修都知道他的故事。他家里面很富有,学佛开悟了;悟了以后做一个榜样,给后学的人看看,让后学人看到他那个样子,有所领悟。他把他家里财产装在一条大船上,船划到长江中心,把船砸一个洞整个沉下去,家里所有一切财产都不要了。生活怎么办?编草鞋。草鞋恐怕香港人没有见过,大陆也许还有。我在年轻抗战期间穿草鞋,编一双草鞋大概卖两文钱,在那个时候,大概是两分钱、三分钱,一天编几双草鞋,卖几双草鞋就能过日子,生活就可以过去了。有人就问他:「庞居士,你那么多财产,你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出来做做好事,社会救济事业不是很好吗?」他回答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诸位想想这个味道,「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是最好的好事,人人都无事,天下就太平。人人都做好事,就要打架;你做得好,我比你还要好,他又比我好,这就不平了。到寺庙里烧香,还要争著、抢著烧头一炷香,好胜心!贪瞋痴慢,烦恼起现行,所以好事不如无事。无事不生烦恼,决定没有人我是非、没有贪瞋痴慢。所以,事上也舍得干干净净,心地清净光明,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个意思很深很广。第七句:
【住最胜智】
智慧,『胜』是殊胜。这一句也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住真实慧」。
【犹如虚空,所行清净无染著故。】
『如虚空』是比喻,心跟虚空一样,永远保持著清净不染,这是真实智慧。心里面还有忧虑、还有牵挂,这就是你有染著,你的心不清净;一切烦恼、忧虑、牵挂统统都没有了,你的心才清净。清净心是你的真心,清净心是你的本性。菩萨住真实慧。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所住的是净土。下面一句:
【无所依止】
『依』是依靠,『止』就是住在那个地方。
【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现色身故】
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没有依靠,所以佛在经上说,诸佛如来叫「无依道人」。世间人都有依靠,佛没有,佛是尽虚空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决定没有依止。我们凡夫不行,我们做不到,佛的生活称性,我们随顺烦恼,随顺烦恼就得找个依靠。我们初学,那没法子,还得找个依靠,所以今天同修要发心皈依,依就是找个依靠。法身大士不需要,我们凡夫要找个依靠。「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依靠谁?依靠三宝。佛在经上讲,什么三宝?「自性三宝」,是你真正的皈依处。外面的三宝靠不住,你要靠佛,佛不在世,现在的佛是泥塑、木雕、彩画的,所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怎么能保佑你?你靠他,怎么靠得住?法宝是经典,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也不可靠。出家人,出家人自己都保不住,怎么能保你?这外面的三宝不可靠,要依自性三宝。
自性三宝是什么?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说,他讲三皈依:「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能大师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讲三皈依?我们猜想,一千三百年前唐朝那个时代,可能传授三皈,大家就有错误的观念,所以他用这种讲法提醒我们。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皈依佛;换句话说,从我们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要依觉悟,这就是皈依佛。从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是皈依法。从我们染污的心、染污的行为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使我们恍然大悟,真正皈依是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57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