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集第六八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20 17:02
標題: 净公上人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集第六八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留下来的。
  下面就说到,发心了,真正发心,「有悲故,不为无边所寂。有智故,不为有边所动」,悲智双运。小乘人慈悲心不足,「无边」就是空,空寂,空寂就是小乘的涅盘。所以阿罗汉常在定中,众生迷,他不理会,不会主动的去帮助他,除非你找到他。找到他,他看得顺眼,有缘,他帮助你;找到他,看到不顺眼,理都不理你。这就是他为无边所寂,他欢喜空寂,缺少悲心,缺少慈悲!菩萨有慈悲心,所以菩萨不住涅盘,无边就是涅盘,有边就是生死,生死就是在十法界活动。我们举个例子,无边是什么?一个修行人住在山上,清净无为,不下山,几十年不下山,一辈子不下山,清净无为之乐。有为呢?有为就到处走,游化人间,无处不去,无时不去,这个能帮助苦难众生。因为他有智,虽然游化在世间,绝对不会被世间所迷惑。世间是什么?五欲六尘,不会被这个境界所动,色声香味、名闻利养,决定不动心。所以虽然天天在外面游化,心地是清净的。有智,有智怎么?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一样东西都不会叫他起分别执著,他不会起这个念头,幻相!在幻相世界里度幻相的众生,如如不动。这叫真功夫,这叫真智慧。
  「有悲」是定,「有智」是慧,定慧等运,运是运作,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所以这个定不是死定。定在哪里?定在动中,他真正契入到动静不二。佛法所用的标志是珐輪,就是个圆,用这个来表法。圆就代表动静不二,圆心不动,圆周在动,圆心不动。圆周有,圆心是空,你看在几何学里头,圆心不是点,点放大之后它是面。它是个抽象的概念,真有,不是没有。点移动就是线,线移动就是面积,线跟面积你看得到,点你看不到。所以佛给我们讲,心是空的,但是它有,它不是没有。
  懂得这个你也就懂得养生之道,你也就知道整个宇宙万有的理体,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确实存在。物质、精神、世界全是它变现出来的,无中生有,现在的科学家知道了。但是知道还是很浅,为什么?他没做到,没有从他生活上表现出来。佛菩萨做到了,阿罗汉做到了,表现出来是自在,表现出来的是祥和。如果科学家真的懂得,今天世界不会动乱,人与人之间不会有冲突,会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肯定的!宇宙就是这样的,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的。真正懂得,一定是顺自然,不会做出违背自然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违背了自然,法性里没有这个东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一四卷)  2006/8/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14》)


...所用的标志是珐輪,就是个圆,用这个来表法。圆就代表动静不二,圆心不动,圆周在动,圆心不动。圆周有,圆心是空,你看在几何学里头,圆心不是点,点放大之后它是面。它是个抽象的概念,真有,不是没有。点移动就是线,线移动就是面积,线跟面积你看得到,点你看不到。所以佛给我们讲,心是空的,但是它有,它不是没有。
  懂得这个你也就懂得养生之道,你也就知道整个宇宙万有的理体,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确实存在。物质、精神、世界全是它变现出来的,无中生有,现在的科学家知道了。但是知道还是很浅,为什么?他没做到,没有从他生活上表现出来。佛菩萨做到了,阿罗汉做到了,表现出来是自在,表现出来的是祥和。如果科学家真的懂得,今天世界不会动乱,人与人之间不会有冲突,会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肯定的!宇宙就是这样的,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的。真正懂得,一定是顺自然,不会做出违背自然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违背了自然,法性里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不能不知道。
  最后一小段说「不动不寂」,不动的是心,是理、是体;不寂就是动,不寂的是相、是事,是事、是现相。所以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不动是性,是自己本来面目,如如不动;不寂是现相,像我们现在,我们也是如此,本来是佛,迷了。迷了也不要紧,迷了在六道里头搞轮回,搞轮回就是不寂。但是我们的佛性,佛性还是不动。不过我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个不动的佛性,不知道自己有个智慧德能跟一切如来无二无别的体性,不知道。知道之后,也跟诸佛一样,我们在六道里面真正是觉悟了,觉悟了就叫再来人,不必去轮回六道,也不必说到极乐世界去打个转,不需要,现在就是,觉悟了。
  我们要好好的用这个身,这个生灭的身,这个无常的现相,帮助一切人觉悟,帮助一切迷惑颠倒的人回头,这是我应该要做的。为什么?诸佛菩萨都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怎么能不做?全心全力做,没有自己,把自己忘掉了。自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阿罗汉;更深一层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菩萨!几时到空有不二,动寂不二,那你就「直入中道」,中道就是不二法门。「不动不寂」就是寂动不二,不动的是体,不寂的是相、是作用。性相一如,体用不二,这才叫中道,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
  这个发心,圆教初住菩萨,十信位是学习。到初住是三心圆发,圆是圆满,三心是什么?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体,你证得了。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一四卷)  2006/8/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14》)


...的体性,不知道。知道之后,也跟诸佛一样,我们在六道里面真正是觉悟了,觉悟了就叫再来人,不必去轮回六道,也不必说到极乐世界去打个转,不需要,现在就是,觉悟了。
  我们要好好的用这个身,这个生灭的身,这个无常的现相,帮助一切人觉悟,帮助一切迷惑颠倒的人回头,这是我应该要做的。为什么?诸佛菩萨都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怎么能不做?全心全力做,没有自己,把自己忘掉了。自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阿罗汉;更深一层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菩萨!几时到空有不二,动寂不二,那你就「直入中道」,中道就是不二法门。「不动不寂」就是寂动不二,不动的是体,不寂的是相、是作用。性相一如,体用不二,这才叫中道,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
  这个发心,圆教初住菩萨,十信位是学习。到初住是三心圆发,圆是圆满,三心是什么?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体,你证得了。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它不叫直心,它叫至诚心。所以我们就懂得,直心是什么?直心是至诚心,诚是真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这就是菩提心的体。有体当然就有用,所以深心跟大悲心是作用,从体起用。体没有相,体是不动的,遍法界虚空界,如如不动,是我们自己的真性。从体起作用,作用要跟体相应就是真正的菩提心;作用跟体不能相应,那是在学习,这个不可以不懂。
  深心,我们现在讲得简单,清净、平等、正觉,这样讲大家好懂!我们现在要学,学清净,尽量放下染污。什么东西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如果从六波罗蜜的反面来说,悭贪是染污,恶作是染污,瞋恚是染污,懈怠是染污,散乱是染污,愚痴是染污。这个东西我们要离开,离开之后你才得清净心。所以我们在生活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随时随时地保持清净心,就是不生染污。保持平等心,平等心是没有贡高我慢,不可以说人家不如我,我比别人高一等,佛都没有这个念头。在天主教,我们在《玫瑰经》里面,第一段就看到圣母玛丽亚对一切人谦虚,没有一丝毫傲慢心。这是她现身说法教我们,耶稣的母亲。
  你不从日常生活当中,你到哪里修?修清净、修平等、修觉悟,觉悟一定要亲近正法。现在最方便的是听经,自己读经有的时候不觉悟,要听,多听,破我们的迷惑。你遇到一切众生有苦难,慈悲心自然生起来。哪个众生没苦难?最严重的苦难是他迷,你怎么样帮助他破迷?你怎么样帮助他觉悟?这叫大慈大悲。这是我们现前阶段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一四卷)  2006/8/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14》)


...是有吗?你要说有,看错了。所以这个「有」,佛家上面加个「妙」字,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真空讲法性,妙有讲法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你懂得这个东西,你在法相里面就不会再起心动念,你就没有分别执著。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成佛了,这就是本来是佛,本来成佛,就这个意思。
  凡夫对这个事实真相,虽然就在面前,迷而不识,不认识,就在眼前,完全不知道。所以你要问,诸佛菩萨跟我们凡夫有什么差别?跟你说,一点差别都没有。要说差别,就是一个是认识很清楚;一个是迷惑,完全不知道,差别在此地,差别在作用。觉悟的人,明白人,就是佛菩萨,他们的作用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所以他懂得教化众生,提升自己。还有什么提升?提升是我们说的,在他确实没这个念头。我们说提升是什么?任运,自然的断无始无明的习气。前面跟诸位做过详细报告,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只有慢慢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可是他也有一点加行,什么加行?普度众生,对他断无始无明习气肯定有帮助。所以菩萨慈悲,众生有感他就应,感应道交,一丝毫都没有差错。有感就应,得大自在,大乘教里面常讲「悲智双运」。所以统统在面前。
  明白事实真相,心地如如不动,就是定;境界了了分明,就是慧,没有一样不清楚,这是真的智慧,你没有分别,你没有执著。诸位要晓得,分别是第六识,执著是第七识,八识是迷了自性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八识是迷惑的自性,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有了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把它换个名词,就叫它做八识,八识就是自性。八识,如果把妄想分别执著除掉,就是自性,就是法性。
  八个识统统都有妄想分别执著,但是在起作用的时候稍稍有点不同,阿赖耶的无明重,末那执著重,意识是分别重。所以法相宗里面修行的指导纲领,「转识成智」,在什么地方练?都在日常生活,真正要练功夫。眼见色,学什么?学不分别,学不执著。不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不分别的观察,妙观察。不执著,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不执著,万法平等。修行最重要就是两个,转八识成四智,八识有因上转、有果上转。果上转是我们做不到的,因上转了,果上就连带转了。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功夫就在六、七二识,我们要学。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学不分别、学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还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难了。如果不分别、不执著,要是迷迷糊糊什么都不知道,那不就成了白痴吗?他不是白痴。
  所以古人用的比...(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一五卷)  2006/8/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15》)


...每个人心的念头不一样,所以同样是一个境界,同样是一种人物,每个人看的感受不相同。为什么?心想不一样。到什么时候看到是相同?到佛,因为佛没有心想。菩萨虽有心想,很淡薄,就渐渐接近相同,所以佛佛道同。菩萨虽然接近相同,还不完全相同,很接近。阿罗汉虽然差别,比凡夫就大大不一样,凡夫差别很大,阿罗汉差别很小。这个道理、这个事实要知道。
  就是一个人,同时你看一桩东西都不一样,这个在水实验里面得到证明。为什么你同时在显微镜看的水结晶在起变化,到底是水结晶在变化,还是你心在变化?你从这里想,我们会想起惠能大师在光孝寺听经,风动幡动,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能大师说得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用在水结晶变化。你一个人在显微镜里面看水结晶它在变,是不是温度在让它变?还是水结晶自己变?那可以说不是结晶在变,也不是温度在变,仁者心变。你前念跟后念不一样,所以这个结晶从来没有看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江本博士做了十年,从来没有两个结晶完全相同,这个道理就是「仁者心动」,佛法里面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因为你的心想刹那在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它叫妄,不是真的。真的怎么?真的是不动的。如如不动是真的,凡是有动的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的。所以我们现在六根看外面六尘境界都是幻相,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道理要懂。
  什么时候看到真相?佛说阿罗汉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换句话说,阿罗汉看到一点点真相了。他把对世出世法一切执著放下了,见思烦恼断尽了,看到一点点真相。还不是真相大白,看到一点。看到一点,总算是觉悟了,虽不是彻底觉悟,可以算得上是大悟。凡夫有小悟,小悟还未必是真的,阿罗汉算是大悟。菩萨比阿罗汉境界就高了,菩萨把分别也断掉了,不分别了,菩萨证的是正等正觉。「正」是正确,决定没错误。「等」是等於佛,等於佛不是佛,等於佛。他所见的正知正见没有错误,没有佛见得那么清楚。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佛知佛见,大彻大悟。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亲近善知识,要像善财五十三参。善知识在哪里?遍地都是。情与无情哪个不是善知识?必须你自己有净明利,你才能亲近善知识。心地不清净。明是智慧,利是讲根,根性很利,不是钝根。清净心、智慧、利根,那就像善财一样!从早到晚接触这些一切人事物,他都得到启发。与性德相应的,他学习;与性德相违背的,他改过,改过就是断一切恶。看到人家与性德相应,修一切善。改过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0卷)  2006/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0》)


...净就是功德,心不清净是福德。这个地方是菩萨道,菩萨道心哪有不清净的?因为他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信是真信,乐是法喜充满,正心住。最后一句:
  【若得信乐心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心。】
  愈来愈殊胜,『增上』是七住,「增上」是不退住。『最胜心』,这里头包括后面三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这一句里头最后这五个字,包含十住里面后面的四住。「则得增上最胜心」,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后句增上,是不退住」,后句就是最后这句,增上是不退住,「最胜心,是后三住,准下释之」。大师下面还有《钞》,《钞》里面确实他说得很清楚,我们先看增上。《钞》里面,「增上等者」,等就是五个字全都有了。「由前正心」,前面讲的正心住,我们要记住正心住就是「信乐心清净」。清凉大师这里解得好,这是我们要留意的,「但闻赞毁不动」,这是正心住。心清净了,别人赞叹我,我并不以为我真的很好;别人毁谤我,我要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不被外面境界动摇,毁誉不动,这是正心。
  现在最胜心就又进了一步,「今闻无有利害更深而心不退,故为增上」,前面只是毁誉,现在遇到利害,利害当前你还动不动心?还是如如不动,这叫不退,在这个文里面就是增上这两个字,下面最胜心。不容易做到,就是正心就好困难。你看我们一般人,听到别人赞叹,很欢喜;听到人家毁谤,就气愤,几天那个气都不能化解,这个怨气就把自己往下堕落了。经教里头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而且现在的医学也告诉我们,人在生气的时候,对自己的健康是最大的伤害,因为气愤让你细胞变质,变成什么?带的有毒素。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过好几次,我都看到。他就说发脾气,特别是做母亲的,带著小孩在吃奶的。他说发了脾气之后,决定不能给小孩喂奶,喂奶的话,二、三天他就死了,不知道他怎么死的,他中毒死的。一定要等气消掉,能够欢喜心生起来的时候,你才喂奶。这个例子很多,所以小孩的夭折,有很多是做母亲的人不懂这个道理。遇到别人的毁谤,遇到别人的责怪,就起严重的气愤,这影响太大了。
  我们今天要学的,最重要的是毁誉不动,利害不动,这样才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到法王子位,这里虽然没讲这个地位,也就是说你才有资格教化众生,你才有资格真正到灌顶,我们今天讲的你得三宝加持。这肯定的,不必求,你达到这个水平,三宝怎么会不加持!三宝的加持,我们在前面讲得很清楚,有显...(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三卷)  2006/9/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3》)


...。现在怎么样?现在被妄想、分别、执著染污,是不是真佛?是真佛,是被染污的真佛。真佛的智慧、德相没有了,现不出来,但是佛菩萨认得出来,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只是自己迷惑了。怎么样成佛?放下就是!我们做这个图,我记得好像有五种放下的形相。从觉到迷,那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法相宗讲得好,「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但是要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图无法显示出来。
  这个迷,一迷一切迷,妄想分别执著是有先后,但是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出来,太快了!一迷一切都迷了。可是要破迷为悟,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我们现在用五种方法,就代表无量法门,代表八万四千法门,这里头有顿、有渐。你看执著,我们执著是用红色来做代表。红色慢慢这个圆缩小,缩到最后没有了,这代表执著断了。这是什么?这是渐,渐悟,不是顿悟,这是渐;慢慢的放下执著,慢慢的放下分别,慢慢的放下妄想,这是渐修。
  另外一个图,好像翻书一样,红色的一下就拿掉了,这个代表顿悟;蓝色的代表分别,一下拿掉了,比前面的速度快。圆顿,那个了不起,我们这个图好像也有地方能看到,在莲花上,这三个一起拿掉,一次拿掉,那是圆顿,顿中之顿。代表不同的法门!如如不动是自性,自性没有生灭,你看妄想分别执著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是妄,不是真的。不生不灭就是真的,有生有灭是妄,这诸位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你就体会到这个意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教什么?就是教这个。这个「示意图」把所有一切如来的教学,全部都示现在里面,千经万论不离开这个轨则,我们要知道。
  无论用什么法门,这个法门里头都有顿、渐,都有圆、别,圆教、别教,天台家讲藏、通、别、圆,统统都有,看自己的根性,看自己遇缘不同。这一生能遇到《华严》,能遇到《无量寿》,应该是最圆满的,问题就是你信不信?清凉大师讲的话好!信解行证这四个字,你具不具足?你能不能理解?真正能信、能理解,行就是放下,彻底放下,当下就证得。证得的相是什么?最明显的相,烦恼没有了,智慧现前。你可以像惠能大师一样,给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没有妄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不生烦恼,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生智慧。我说这个话,常常听经的同学不会怀疑,讲得太清楚了,也举很多例子跟诸位说明。怎么会生烦恼?念佛往生真有把握!
  如果跟众生缘分薄,就可以提早往生;跟众生的缘很厚,你不能舍弃众生,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五卷)  2006/9/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5》)


...这才登地。「地」有能生的意思,你看看在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动物、植物都是从地而生长的。不但动植物,连矿物也不例外,也是大地所形成的,所形成也就是所生、所蕴藏的。所以「地」有能生的意思。第二个意思,它有能依的意思。在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都要依靠大地才能生存,没有办法离开大地。所以地有能生的意思,有能依的意思。这个地方的地是讲心地,也是大乘经里面常讲的法性。
  《华严》上告诉我们,宇宙、万法,一切众生,乃至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众生从哪里来的?太虚空当中无量的星球,星球上所有一切众生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心现识变」。这句话含的意思无尽的深广,怎么个深法?我们在《华严》前面读了不少,如果不读《华严经》真的是无法想像,我们怎么样用言语或者用比喻都无法表达。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善巧方便,确实是不可说不可说,他用方便为我们说出。虽说出,我们自己能够体会多少,各人境界不相同。有人体会得深,有人体会得很浅,有人不能体会,有人会错意思,太多太多了。佛看到众生听闻佛法有这么许多不同的反应,我们可以问,佛您老人家作何感想?给诸位说,佛是如如不动。如果佛要动心了,他就是凡夫,他没有成佛。真的成佛之后,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大觉。觉心不动,为什么?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不动心,觉心不动。
  所以我们讲法性、讲法身,讲实相、讲法界,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地的意思。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讲很多的名相?这是教学的善巧,教我们对於名相不要执著,只要说的是一桩事情就行了,执著就错了。所以无非是让我们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才真正明了事实真相;《法华》里面讲的诸法实相,《华严》里面讲的法界,一个意思,法界就是诸法实相。我们学《华严》,当然还是讲《华严》。法界是什么意思?在哲学里面讲是宇宙的本体。《华严》里面讲一切众生,众生的意思很广,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所以动物是众生,植物也是众生,矿物也是众生,所有一切自然现象还是众生,众生把宇宙之间的现象包括尽了。一切现象的本体,就是能现的体,现象是所现,能现的在《华严》称为法界。
  法跟界,法是规则的意思,我们现在一般讲原理原则,它一点都不乱;我们也可以讲大自然的规律,规是规则,律是秩序。像我们的自然界,诸位都熟悉,春夏秋冬,中国人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一年四季的秩序。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这是自然的秩序,这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0卷)  2006/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0》)


...对一切佛法深信不疑;精进,我们初学是一门精进,这要知道。我这一门精进,不能有高下心,我这一门殊胜,其他的佛法都不如这一门,你就错了。在言谈时候,有的时候可以赞扬这一门,那是什么原因?增长初学人的信心,不是真的不平等。真的,一切法是平等的,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有一切佛法是平等的。再给你说,所有一切世法也是平等的,这个道理就深了,《华严经》前面讲过。
  所以这讲信,要信佛陀的教诲,要信祖师大德的教导,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一门,你心是定的;长时,你心也是定的,定能生慧。现在人,你要是细心去观察,你才了解古人用心的高明,真实智慧。现在人心浮气躁,特别是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心浮气躁?如果是心浮气躁,要改过。心浮气躁,世出世间法什么都学不好,都学不到。所以印祖讲得好,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从真诚心里面得到,真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真诚心,什么都学不到。这不能够不知道的。
  底下是讲「思行禅定力」。我们要学的就学清净心,禅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就是看破放下,一切境缘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而自己是在生活当中学如如不动,决定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连佛法也不会受诱惑。你看许多人初学佛的,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高,他就动心;今天学这个,明天去学那个,一生换许多法门,那不会成就的,没有禅定力。所以你有这些力,你才能不受外境诱惑,外境诱惑就是诸魔力,魔加上诸,太多!《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那是从五阴色受想行识,统统是魔。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二首偈:
  【若能摧殄诸魔力。则能超出四魔境。】
  这句讲的是「用胜」,用是作用,作用殊胜。(前面《纂要》里头有一个错字,我们疏忽了,就是六义里头第一个「通胜」,通字错的,清凉大师《疏钞》里头的原文是「道」,道是正确的,因为它后面是无功用道,是道胜,不是通胜。所以通胜是经本上的一个错字,我们把它改过来。这是有根据的,依照清凉大师《疏钞》把它改过来,道胜,这就对了。)这个有力了,所以这个力非常重要。力的根是善心、善意,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菩提心,在儒家讲就是诚意正心,这才是所有一切智慧德相的根源,我们不能够不重视。对於基础的修学,在从前人不讲这个,为什么?他们从小已经成就,所以不需要谈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五卷)  2006/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5》)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