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发心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182253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18 22:55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发心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182253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发心的讲记敬摘点滴


...得很明白,世间善的标准一定要做到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的人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佛法讲善有标准的。如果只说男子、女人,没有说善字,那就我们普通人都有分,如果加一个善字,我们就想想我们合不合这个标准。但是这个经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经,我们从头到尾仔细去观察,可以说它是一乘了义的大经;换句话说,善的标准还要提升,再提升一层是二乘善,就是声闻、缘觉,我们中国人讲的罗汉、辟支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二乘善,我们这三句有没有做到?还要往上提升,这个经是大乘经,大乘善的标准还要加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自利;自利而后利他,这是大乘菩萨,利他这才是劝化一切众生,善男子、善女人是这个标准。换句话说,净业三福十一句统统做到,那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刚才说量大福大,人家发菩提心,菩提心就量大,菩提心决定没有为我的心,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迷惑,是轮回心、凡夫心,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菩提心。
所以这样的人在佛法里面“种少善根”,少到什么程度?“毛发沙尘”,毛是我们身上的汗毛,比喻少;发是头发,一根头发;一粒沙、一粒微尘,这是形容你种的善根少,少到极处了。虽然这么少,你所受福、所得的利益不可为喻,没法子说得出来,佛都说不出来,所以大家要晓得,三宝是十法界里面第一福田。可是佛法传到今天,传了三千年,免不了变质;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样的商品,刚刚推出来是最好的,招牌打响亮,过个二、三年变质了,仿冒的也多,决定比不上第一次推出的;佛法传了三千年怎么会不变质?在所难免。尤其在末法,正像《楞严经》上所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形式上是个佛教道场,实质上不见得。所以你要想在佛门当中种福,你要看清楚这个场里头有没有道,有没有人在这里头真正修行,否则的话你种福就种错了处所,你错认了福田。你种下去将来得不到福,你不能怪佛讲错,佛没讲错,是你自己粗心大意,把仿冒的东西当作真货,这要怪你自己,你自己粗心大意不识货,你吃亏上当。
可是要真正能够识货也不是个简单事情,你要有智慧、你要有见识,智慧跟见识从哪里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就是‘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有很大的好处,所谓教学相长,不通过教学,开智慧非常困难。如果你真正发心教学、热心教学,开启智慧的机缘就多,你要不从事教学的工作,这个机会就少。你在教学当中,你准备的时候,你搜集参考资料的时候,往往帮助你觉悟,可是你不教学,你就不会找这些东西。教学过程当中,你跟接受教学的人这一问一答,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帮助自己觉悟,所以在师道里面常说‘师资道合’;老师教学生,学生资助老师开智慧,资助老师的智慧,资助老师的德行,给老师造成机会,这才叫教学相长,两方面互相都有长进,要懂得这个道理。在此地注解里面引经据论,举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里头的关键就是有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诸位记住这十个字,用这种心来布施供养修福,就跟经上所讲的果报一样。清净心没有污染,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污染、没有分别,这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得福就大了。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经》流通得很普遍、很广,大概学佛的同修都曾经念过这个经,看到经上讲布施供养的福报,所以很喜欢造佛菩萨像。造像福报很大,经上讲常在人天,那就是不会堕三恶道,多数人天天念佛,还是要堕三恶道。诸位可以看看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末后一段总结里面所说的。我当年学这一部经的时候,我看到这一篇非常怀疑,请教李老师,我说我看不懂。他讲学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句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我不懂,念佛这福报很大,怎么会堕阿鼻地狱?这不可能的事情。李老师听我这一问:你问得好,你这个问题问得很重要,我不给你说,等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为什么他这样做还会堕地狱?原因是用地狱的心来修福,还是要堕地狱。什么是地狱心?贪嗔痴。他为什么布施供养佛菩萨形像?就是看到这个利益太大了,好像是做生意买卖,这是一本万利,这非做不可,是这么一个心,他不是善心;善男子、善女人,他把‘善’字忘掉。用贪嗔痴的心,用做生意贪图利润的心,那这怎么行?
我们居士林,李居士告诉我,从前居士林有一些董事管这个道场,但是他不懂佛法,他管这个道场是把它当作一个公司行号来管理,这个道场每年要收入多少钱,这个钱如何叫它生利息,如何叫它能够多多的生财,目的在此地,没有想到办道,所以这个道场基金累积得就很多。...(●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了。
我们接著再看小注,‘若不尔者,为市易法’,这就是说你没有大慈悲心,你为什么到佛门来布施?听说佛门里面讲‘施一得万报’,这个生意好做,哪个生意一本万利?原来佛门布施一本万利,赶紧来布施,存这种心就是市易法;是以做生意、做买卖,求利心切,这下看准了,一本万利,可以赚大钱,这个心是决定错误的,不相应。下面又说,‘复次菩萨,知诸法实相,如涅槃不尽’,菩萨有智慧,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涅槃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福德入诸法实相故,而亦不尽’,怎么入?与诸法实相应。怎么相应?心相应,你布施时候起心动念与诸法实相相应。相应的现象是什么?清净不染,清净平等,虽行布施而不染著布施;布施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无论修什么样的布施,实在说佛法讲所有一切法都是布施,布施涵盖了一切佛法。佛教人不外乎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大类,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修学的不超越这三大类。能够以清净心、真诚心,服务一切众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就是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只有服务而不求益利。所以佛菩萨是一个义务智慧教育的工作者,佛的学生亦复如是,这是智慧的教学,义务的教学,所以得福不可思议,这就入诸法实相。‘故福利不可为喻’,这是真实的福报、真实的利益,没有法子比喻。
“回向法界”,回向就是服务,最近讲《华严经》正好是这些鬼王、天王来代表十回向。大经里面所讲的十住、十行,成就自己的智慧能力、智慧德能,智慧德能成就之后,就要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就叫做回向,回自向他,将自己的智慧德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这叫做回向。法界是范围,这个范围太大太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星球,而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心量多大,所以他的福德利益那就无量无边,跟诸佛如来果地上无二无别。这一段是讲你造佛像、造菩萨形像、造转轮圣王像,你所得的福。再看底下这段: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前面这一段是说能布施的人,“善男子、善女人”,能布施的人、能修福的人。后面这一段是讲他修福得福,这是遇到大乘经典,或者是“听闻一偈一句”,闻遇大乘法少,可是他听了之后他就能发心,发真诚心,“殷重”就是真诚,欢喜赞叹,恭敬布施供养,这是他所修的。诸位在此地一定要注意到,第一个他是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善根福德的人,不是普通人,就是刚才讲《观经》上所说的净业三福,他统统做到,他是这样的人。遇大乘经纵然是一偈一句,他深解经义,佛在《金刚经》上教人‘深解义趣’,一偈一句虽然少,深解义趣那就不少;换句话说,他真听懂了、明白了。
唐朝时候,禅宗的惠能大师,那是个苦力,他靠卖柴生活,现在这个社会见不到。抗战以前,抗战初期,大概在六十年前的样子,我住在福建,那时候的生活还有很多苦力,卖柴、卖水的,没有自来水,挑水,到河边、井边上挑水在外面卖,一担水那时候是三个铜板,相当于一分钱,那时用铜板。卖柴,在山上砍柴挑到城里面来卖,很辛苦,惠能是卖柴的。柴卖掉了,拿到钱要回去,这时候听到有一个人在念《金刚经》,在房子里面念经,他在房子外面靠窗口的地方听。从前的窗户没有玻璃,如果有玻璃隔著听不见,以前窗户用纸糊的,冬天也是纸糊的,冬天的时候通常糊两层;纸糊的窗户,所以里面说话,外面能听得见。他是偶尔听了几句,听到《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入了。
你要问他,他为什么能悟入?他是善男子,念经的人天天念都没有悟入,他不是善男子,不是善男子念经让善男子听,善男子开悟了。你们想想看,《观经》上讲净业三福,你细细看惠能有没有做到,做到了!他真的是孝养父母,他卖柴买米回家供养母亲。虽然他没有念过书,我们不知道奉事师长,可是以后他到黄梅参访,我们就看到,真正是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非常明显。没有学,但是人家统统做到,这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所以偶尔听人家念经,机缘,这是缘分,这个缘分让他成就一代祖师。他当时卖柴如果没有听到人念经,永远就卖柴了,哪里能够闻到佛法?这一听,听个一偈一句,他真听懂,真听明白,所以他就发殷重心,他就赞叹恭敬,他就真正想学,真正打听;你念的是什么东西?他念的是经;从哪里来的?从黄梅来的;他就有意思到那边去学。
此地供养,“布施供养”这四个字是法供养,法供养里面最要紧的是依教修行供养。布施怎么讲法?布施是把从前一切的错误舍弃掉,就是布施,依照佛法修学就是供养,这里布施没有涉及到钱财,这里供养也没有涉及到物品,没有。舍妄学真,舍妄就是布施,学真...(●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过,在经上看到过,释迦牟尼佛到哪里去度假?没看到过。现在工作很辛苦,天天在工作,还找个时间去度假,没听说释迦牟尼佛去度假,也没有听到一千二百五十人去放个假,没听说过。我们这里要办佛学院,听说还有寒假、暑假,还放个假,所以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多想想。将来办佛学院势必要放假,随顺世间,世间学校都放假。可是我们放了假怎么办?去干什么?希望大家学释迦牟尼佛,放假到外面去讲经说法,你把你这一学期所学的,假期当中找地方去讲经,你这个假就没有空过,利用这一段时间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你们有这个意思,我可以给你们安排,请海外各个地方发邀请函来邀请你们,放一个月假就讲一个月经,放两个月假就讲两个月经,没有空过;不可以放假去游山玩水,那就糟了!那这个假一放,你这一个学期所学的全光,都没有了,你怎么会有进步?进步就是念念锲而不舍,要明白这个道理。
再看底下一段经文,这是布施,修复经典、塔寺的福报。他前面小注,后头还有一段,第二十三面注解第五行,第五行后面这一段,我们把它念念,要紧。‘是故智者,欲得无上安稳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这几句是总结前面《佛说坚意经》里面一段话,这一段话我们要特别提出来流通,把它印出来。这段话在二十三面第三行,大家记住,《佛说坚意经》,这一段经文是‘佛告阿难,其有好心善意之人,闻佛明法,一心而听,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时可’,此地一时是古印度,就是现在的四个小时,他们是昼夜六时,一时相当于现在四小时。‘不能一时半时可’,半时就是现在的二小时;‘不能半时须臾可’,你没有时间听二个小时,随便听几分钟也好。‘其福不可量’,下面我们把它换一个字,‘其福不可量、不可限也’,‘用不可限’大家好懂。这是经文,他上面写个‘文’,这段经文。接著这段经文说,‘是故智者,欲得无上安稳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我们用这段常常劝人来听经,所以这段文很重要。你们看用打字把它打出来,打成一个小短篇,可以劝来人听经。接著看下面经文: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
经文上都讲的是“未来世中”,‘未来世中’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够具足这一个‘善’字的条件,非常希有、非常难得。
【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这是讲修福。佛的塔、佛的寺,“寺”这个意思前面说过,寺这个意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永久的机构,这才称之为寺,不是临时的设施,它是永久的。过去皇帝他的办事机构称‘寺’,宰相底下办事的机构称‘部’,常常可以改变、可以废除,可以重新再建立来调整。皇帝下面办事机构永远不变,在中国从汉朝到清朝,可以说都不变更,所以寺是永久办事的机关,我们要懂得这个字的意义。可是现在大家看到寺,连想法都不对,看到寺迷信,就代表迷信、代表鬼神,一听寺跟庙就连起来,寺庙,这里面是供鬼神、是搞迷信,这是很大的错误。过去佛寺是办佛教教育的机构,佛教教育要永远办下去,不能够废止,不能暂停,所以用寺。但是现在许多人把这个字的意思都误会,所以我们也要改一个名称,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提倡,不要用寺院、庵堂,用‘学会’,学会是夏老提倡的。我们今天是‘净宗学会’,我们不称净土寺,不称弥陀寺,称净宗学会,让人家看到这个名称能够耳目一新,不至于产生误会,这个意见非常之好。我们读到他老人家的书,就遵守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成立的机构叫净宗学会。
遇到一些佛寺,塔是供佛舍利,寺是宣传佛教育,弘扬佛陀教育。“大乘经典”,当然佛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法宝,前面讲这是众生的真善知识,是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遇到新造的,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我们新造这些经论容易,但是一定要造得精美,让人看到之后生欢喜心,生起恭敬赞叹的心,所以经书不能够随便印;随便印,人家一看,这个书他不生欢喜心,那是我们的过失。经本一定要印得好,尽量把它做好。我们这次印这部经书,诸位看到都能生欢喜心,这个本子不好找,我们在台湾这个本子曾经翻印多少遍,字迹都模糊,我用的这个本子是老本子,这里头字迹模糊,所以我就想到怎么样去找原来的版本。
上一次我到香港,我就很留意去找,还是佛菩萨保佑,到‘中华佛教图书馆’找到一本,这是第一次在香港印的本子,续朗法师印的,这个本子很旧,纸也变黄。又有一次我去看觉光法师,觉光法师打电话找我,我们见了面,到他那边吃一餐饭,看到他那里头书架上有这一本,这个本子同样的版本,但是比常怀法师那里保存得好,他放在书橱里面很干净,我们把这两本都带回来了。原本前面图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我们到台湾又特别找到原来的图,彩色的图,我们现在...(●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变更,所以寺是永久办事的机关,我们要懂得这个字的意义。可是现在大家看到寺,连想法都不对,看到寺迷信,就代表迷信、代表鬼神,一听寺跟庙就连起来,寺庙,这里面是供鬼神、是搞迷信,这是很大的错误。过去佛寺是办佛教教育的机构,佛教教育要永远办下去,不能够废止,不能暂停,所以用寺。但是现在许多人把这个字的意思都误会,所以我们也要改一个名称,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提倡,不要用寺院、庵堂,用‘学会’,学会是夏老提倡的。我们今天是‘净宗学会’,我们不称净土寺,不称弥陀寺,称净宗学会,让人家看到这个名称能够耳目一新,不至于产生误会,这个意见非常之好。我们读到他老人家的书,就遵守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成立的机构叫净宗学会。
遇到一些佛寺,塔是供佛舍利,寺是宣传佛教育,弘扬佛陀教育。“大乘经典”,当然佛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法宝,前面讲这是众生的真善知识,是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遇到新造的,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我们新造这些经论容易,但是一定要造得精美,让人看到之后生欢喜心,生起恭敬赞叹的心,所以经书不能够随便印;随便印,人家一看,这个书他不生欢喜心,那是我们的过失。经本一定要印得好,尽量把它做好。我们这次印这部经书,诸位看到都能生欢喜心,这个本子不好找,我们在台湾这个本子曾经翻印多少遍,字迹都模糊,我用的这个本子是老本子,这里头字迹模糊,所以我就想到怎么样去找原来的版本。
上一次我到香港,我就很留意去找,还是佛菩萨保佑,到‘中华佛教图书馆’找到一本,这是第一次在香港印的本子,续朗法师印的,这个本子很旧,纸也变黄。又有一次我去看觉光法师,觉光法师打电话找我,我们见了面,到他那边吃一餐饭,看到他那里头书架上有这一本,这个本子同样的版本,但是比常怀法师那里保存得好,他放在书橱里面很干净,我们把这两本都带回来了。原本前面图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我们到台湾又特别找到原来的图,彩色的图,我们现在印的本子比那个本子就好太多,比原来本子还要殊胜。我们送了十本给常怀法师,也送了十本给觉光法师,我们要他一本送他十本,送给他的比他给我的漂亮多了。我们这样做,以后看到他那里有好书拿来,他才肯给我们,知道是给我们不是白给,有回报的。我们拿来之后印了二万册,听说台湾现在有很多人看到这个本子这么好,他们也都想印,发心,好!大量去印,我们的版放在台北世桦印刷厂,原版在那边不需要再用制版费,欢喜印的话都可以拿那个版去印,那成本就更低了。新的我们东西一定要做得好,做得庄严,人家看到之后生欢喜心,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所以经书要做得不够精美,这就达不到,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尽可能要把它做好。
“若遇故者,或毁坏者”,‘故’是旧书,旧书的价值高,高在哪里?第一个它传得很久,经过许许多多人读过,年代久远证明这个经是真经,如果是假的、伪造的早就被淘汰掉了,所以它有历史的价值。又经过许许多多高僧大德读过,要用现在话说它的磁场不一样,新的东西怎么样也比不上旧的,诸位要晓得,它有纪念的价值,它有很强烈的摄受力。可是东西传久了会损坏,我现在手上大概还有三、四十本明朝时候的书,算算差不多有六百年,纸张很脆弱,一翻惟恐它破损,所以我现在这些书怎么去读它?影印,我读影印的本子,原书保存,不要常常去翻动它。在此地不方便,在台湾比较方便,在台湾我就拿去裱褙,就像裱画一样,里面再托一层棉纸,这层棉纸托了之后,这个书至少再又可以保存一千年。因为我现在这些书,多半是毛边纸印的,不是很好的纸,普通的毛边纸,毛边纸可以保存五百年,所以现在一定要修补。修补就是要裱褙,裱褙之后再把它装订起来,这就又可以延长一千年的寿命,这属于古董。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要认为这是破旧的,破旧的应该丢掉,破旧才有价值。真正内行人、识货的人,我们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外行人喜欢看什么?看明清的玉器,那是非常精美。内行的人看什么?看三代夏商周的铜器,破铜烂铁,东西都不完整破破烂烂的,有的只是一个碎片,无价之宝,哪里是明清这些金银玉器能够相比的?比不上,它有它历史的价值,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
旧的经书我们要修补,旧的塔寺也要把它修补出来,关于这方面我们是远远落在日本人的后面,我到日本去参观、去参学,我对于日本人保护塔寺、修补故旧,我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他们这套东西从中国学去的,学去之后一直保存到现在,能保存这么久吗?他是每年都修,这个柱子虫蛀掉了,还用同样的木材、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形式把它换下来。所以你到日本去看,寺庙庄严,汉朝时候的模样,日本人是唐朝时候留学的学生最多,学去的都是古代的建筑,中国有许多飞檐,飞檐是明朝时候的、明代的,汉唐时候还...(●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得很明白,世间善的标准一定要做到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的人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佛法讲善有标准的。如果只说男子、女人,没有说善字,那就我们普通人都有分,如果加一个善字,我们就想想我们合不合这个标准。但是这个经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经,我们从头到尾仔细去观察,可以说它是一乘了义的大经;换句话说,善的标准还要提升,再提升一层是二乘善,就是声闻、缘觉,我们中国人讲的罗汉、辟支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二乘善,我们这三句有没有做到?还要往上提升,这个经是大乘经,大乘善的标准还要加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自利;自利而后利他,这是大乘菩萨,利他这才是劝化一切众生,善男子、善女人是这个标准。换句话说,净业三福十一句统统做到,那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刚才说量大福大,人家发菩提心,菩提心就量大,菩提心决定没有为我的心,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迷惑,是轮回心、凡夫心,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菩提心。
所以这样的人在佛法里面“种少善根”,少到什么程度?“毛发沙尘”,毛是我们身上的汗毛,比喻少;发是头发,一根头发;一粒沙、一粒微尘,这是形容你种的善根少,少到极处了。虽然这么少,你所受福、所得的利益不可为喻,没法子说得出来,佛都说不出来,所以大家要晓得,三宝是十法界里面第一福田。可是佛法传到今天,传了三千年,免不了变质;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样的商品,刚刚推出来是最好的,招牌打响亮,过个二、三年变质了,仿冒的也多,决定比不上第一次推出的;佛法传了三千年怎么会不变质?在所难免。尤其在末法,正像《楞严经》上所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形式上是个佛教道场,实质上不见得。所以你要想在佛门当中种福,你要看清楚这个场里头有没有道,有没有人在这里头真正修行,否则的话你种福就种错了处所,你错认了福田。你种下去将来得不到福,你不能怪佛讲错,佛没讲错,是你自己粗心大意,把仿冒的东西当作真货,这要怪你自己,你自己粗心大意不识货,你吃亏上当。
可是要真正能够识货也不是个简单事情,你要有智慧、你要有见识,智慧跟见识从哪里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就是‘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有很大的好处,所谓教学相长,不通过教学,开智慧非常困难。如果你真正发心教学、热心教学,开启智慧的机缘就多,你要不从事教学的工作,这个机会就少。你在教学当中,你准备的时候,你搜集参考资料的时候,往往帮助你觉悟,可是你不教学,你就不会找这些东西。教学过程当中,你跟接受教学的人这一问一答,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帮助自己觉悟,所以在师道里面常说‘师资道合’;老师教学生,学生资助老师开智慧,资助老师的智慧,资助老师的德行,给老师造成机会,这才叫教学相长,两方面互相都有长进,要懂得这个道理。在此地注解里面引经据论,举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里头的关键就是有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诸位记住这十个字,用这种心来布施供养修福,就跟经上所讲的果报一样。清净心没有污染,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污染、没有分别,这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得福就大了。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经》流通得很普遍、很广,大概学佛的同修都曾经念过这个经,看到经上讲布施供养的福报,所以很喜欢造佛菩萨像。造像福报很大,经上讲常在人天,那就是不会堕三恶道,多数人天天念佛,还是要堕三恶道。诸位可以看看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末后一段总结里面所说的。我当年学这一部经的时候,我看到这一篇非常怀疑,请教李老师,我说我看不懂。他讲学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句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我不懂,念佛这福报很大,怎么会堕阿鼻地狱?这不可能的事情。李老师听我这一问:你问得好,你这个问题问得很重要,我不给你说,等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为什么他这样做还会堕地狱?原因是用地狱的心来修福,还是要堕地狱。什么是地狱心?贪嗔痴。他为什么布施供养佛菩萨形像?就是看到这个利益太大了,好像是做生意买卖,这是一本万利,这非做不可,是这么一个心,他不是善心;善男子、善女人,他把‘善’字忘掉。用贪嗔痴的心,用做生意贪图利润的心,那这怎么行?
我们居士林,李居士告诉我,从前居士林有一些董事管这个道场,但是他不懂佛法,他管这个道场是把它当作一个公司行号来管理,这个道场每年要收入多少钱,这个钱如何叫它生利息,如何叫它能够多多的生财,目的在此地,没有想到办道,所以这个道场基金累积得就很多。...(●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了。
我们接著再看小注,‘若不尔者,为市易法’,这就是说你没有大慈悲心,你为什么到佛门来布施?听说佛门里面讲‘施一得万报’,这个生意好做,哪个生意一本万利?原来佛门布施一本万利,赶紧来布施,存这种心就是市易法;是以做生意、做买卖,求利心切,这下看准了,一本万利,可以赚大钱,这个心是决定错误的,不相应。下面又说,‘复次菩萨,知诸法实相,如涅槃不尽’,菩萨有智慧,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涅槃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福德入诸法实相故,而亦不尽’,怎么入?与诸法实相应。怎么相应?心相应,你布施时候起心动念与诸法实相相应。相应的现象是什么?清净不染,清净平等,虽行布施而不染著布施;布施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无论修什么样的布施,实在说佛法讲所有一切法都是布施,布施涵盖了一切佛法。佛教人不外乎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大类,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修学的不超越这三大类。能够以清净心、真诚心,服务一切众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就是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只有服务而不求益利。所以佛菩萨是一个义务智慧教育的工作者,佛的学生亦复如是,这是智慧的教学,义务的教学,所以得福不可思议,这就入诸法实相。‘故福利不可为喻’,这是真实的福报、真实的利益,没有法子比喻。
“回向法界”,回向就是服务,最近讲《华严经》正好是这些鬼王、天王来代表十回向。大经里面所讲的十住、十行,成就自己的智慧能力、智慧德能,智慧德能成就之后,就要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就叫做回向,回自向他,将自己的智慧德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这叫做回向。法界是范围,这个范围太大太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星球,而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心量多大,所以他的福德利益那就无量无边,跟诸佛如来果地上无二无别。这一段是讲你造佛像、造菩萨形像、造转轮圣王像,你所得的福。再看底下这段: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前面这一段是说能布施的人,“善男子、善女人”,能布施的人、能修福的人。后面这一段是讲他修福得福,这是遇到大乘经典,或者是“听闻一偈一句”,闻遇大乘法少,可是他听了之后他就能发心,发真诚心,“殷重”就是真诚,欢喜赞叹,恭敬布施供养,这是他所修的。诸位在此地一定要注意到,第一个他是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善根福德的人,不是普通人,就是刚才讲《观经》上所说的净业三福,他统统做到,他是这样的人。遇大乘经纵然是一偈一句,他深解经义,佛在《金刚经》上教人‘深解义趣’,一偈一句虽然少,深解义趣那就不少;换句话说,他真听懂了、明白了。
唐朝时候,禅宗的惠能大师,那是个苦力,他靠卖柴生活,现在这个社会见不到。抗战以前,抗战初期,大概在六十年前的样子,我住在福建,那时候的生活还有很多苦力,卖柴、卖水的,没有自来水,挑水,到河边、井边上挑水在外面卖,一担水那时候是三个铜板,相当于一分钱,那时用铜板。卖柴,在山上砍柴挑到城里面来卖,很辛苦,惠能是卖柴的。柴卖掉了,拿到钱要回去,这时候听到有一个人在念《金刚经》,在房子里面念经,他在房子外面靠窗口的地方听。从前的窗户没有玻璃,如果有玻璃隔著听不见,以前窗户用纸糊的,冬天也是纸糊的,冬天的时候通常糊两层;纸糊的窗户,所以里面说话,外面能听得见。他是偶尔听了几句,听到《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入了。
你要问他,他为什么能悟入?他是善男子,念经的人天天念都没有悟入,他不是善男子,不是善男子念经让善男子听,善男子开悟了。你们想想看,《观经》上讲净业三福,你细细看惠能有没有做到,做到了!他真的是孝养父母,他卖柴买米回家供养母亲。虽然他没有念过书,我们不知道奉事师长,可是以后他到黄梅参访,我们就看到,真正是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非常明显。没有学,但是人家统统做到,这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所以偶尔听人家念经,机缘,这是缘分,这个缘分让他成就一代祖师。他当时卖柴如果没有听到人念经,永远就卖柴了,哪里能够闻到佛法?这一听,听个一偈一句,他真听懂,真听明白,所以他就发殷重心,他就赞叹恭敬,他就真正想学,真正打听;你念的是什么东西?他念的是经;从哪里来的?从黄梅来的;他就有意思到那边去学。
此地供养,“布施供养”这四个字是法供养,法供养里面最要紧的是依教修行供养。布施怎么讲法?布施是把从前一切的错误舍弃掉,就是布施,依照佛法修学就是供养,这里布施没有涉及到钱财,这里供养也没有涉及到物品,没有。舍妄学真,舍妄就是布施,学真...(●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