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種供養中,財物供養和正行供養應引起重視。修財物供養時,應以至誠恭敬,及廣大菩提心為主,物品豐盛美妙,則在其次。如《阿奢世王授決經》中,貧女供一燈,如來為她受成佛的記,即是最好的例證。該經說:
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時,阿奢世王供養佛,飯食結束時,佛陀回到祗園精舍。國王對祗婆說:「今天供養佛,飯食已經結束,還有其他適合供養佛的嗎?」祗婆說:「那祇有多燃燈了。」於是國王就下令設置百斛麻油膏,從宮門一直到祗園精舍,廣設燃燈供養。
當時有一貧窮的老婦人,常懷恭敬心,想供養佛,但卻苦於沒有錢財。那天,她見到國王作功德,便心生感念,於是用乞討得來的兩錢,到賣麻油膏的人家買油膏。賣油膏的人說:「您這麼的貧窮,討得兩錢,為甚麼不拿去買食物呢?」老婦人說:「我聽說生佛世很難,百劫一遇。我有幸生在佛世,卻沒有甚麼供養佛,現在看到國王作大功德,我生起了供養佛的決心,雖然我很貧窮,但也想為佛堂點燃一燈。「賣油的人聽她這麼一說,就給了她兩錢的麻油。於是老婦人便到佛前,點燃了該燈。婦人想到這兩錢的麻油祇怕燃不到半夜,於是就發願說:「假使我來世能成道作佛,我將讓油燈日夜點燃,光明永遠不會消失。」隨後,她就作禮離去。
第二天天亮前,目連去巡視燈供,發現國王的燈盞,光亮已經變得很微弱了,唯有老婦人的燈盞,卻燈炷如新,光亮異常。等到天亮以後,目連用扇子去息滅燈盞時,卻無論如何也熄滅不了老婦人所供的燈盞,而其他的燈火已經都滅掉了。於是目連感到很奇怪,就跑去問佛陀。
佛陀就告訴他說:「這盞燈火,不僅用手,就是傾四海的海水來澆潑,暴風來吹襲,也不能熄滅,因為是它的主人發菩提心所佈施的。一個人在佈施時,假如居有輕慢心或另有沽名釣譽的企圖,所得的功德一定很微薄,即使佈施很多物品,也是有為的功德。」就在佛陀說完這些話的時候,老婦人來朝禮佛陀。佛陀就很慈和的伸出手,撫摸她的頭頂,為她授記道:「在未來阿僧祗劫中,你將成佛,佛號燈光,具有十種佛陀的尊號。
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以財物供養三寶,並不在於你供養的多少,關鍵在於你在供養時是否懷有至誠恭敬的心。
在我國也有許多勸人供養三寶的佛教故事。有一則也是關於貧女供佛的,故事說:一個年輕的貧女,她對佛很虔誠,常常去寺院拜佛,但是她的生活非常困難,常常拿不出甚麼供養的物品,對此她的心裡深感憂慮。終於有一天她賣舊衣服得了些錢,於是便用這些錢買了酥油送到寺院裡。當時的方丈聽說了這事後,親自到山門外迎接她,還為她講解了佛法。後來,這位貧女適逢因緣,成為了一位貴婦人。她並沒有忘記佛的恩典,因此,命人送了很多錢財給寺院,並親自坐了轎子去上香。但是這次,方丈並沒有出山門來迎接她,祇是讓一個小沙彌接待她。對此,貴婦人很不滿意,她氣衝衝地找到方丈質問他為甚麼對她的態度前後不一?方丈說:「你以前來寺院朝拜,供養的東西雖少,但是懷著的是很虔誠的心來的,所以我去迎接你,而現在你雖然供養了眾多的財物,但卻是懷著貢高我慢的心而來,因此我不迎接你。」聽了方丈的話後,貴婦人深感慚愧,馬上向方丈懺悔自己的過失。
在供養三寶的諸供養中,以正行供養為最上。所謂正行供養,就是諸經論中所說的法供養。如《寶云經》卷六云:「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供養佛。何等為十?以法供養於佛,以拔濟眾生供養於佛,以教化眾生令立諸善根供養於佛,常與一切眾生利供養於佛,不舍願行供養於佛,不舍菩薩所行供養與佛,言行相應供養於佛,心無疲厭供養於佛,不舍菩提供養於佛,不以財施供養於佛。何以故?善男子!如來法身不待財施供養,唯以法施供養為上;以具足供養利益眾生,令得安樂常獲善利。善男子!若不能利益眾生,放舍善法,所作無厭,好喜妄語,志意下劣;心生疲厭,離菩提心;有如是等,不能為諸眾生而作利益。何以故?菩薩要依眾生修諸功德,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無眾生,終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覺。為具佛道,以法供養為最第一,不以財施為真供養。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能善供養」。
對於法供養的不可思議利益,還有許多經論都有全面的論述。如《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在說完十種供養以後也說:「如是供養(正行供養),為最第一,最上最勝,最妙無上。如曇倍(曇指數極義微細義)。」
從諸多經論中我們可知正行供養的殊勝,所以就更應該以修學正行供養為主,尤其是作為出家的佛弟子,承擔著住持佛法,續佛慧命,教化眾生的責任,更應該修學正行供養。
恭敬供養三寶有許多功德,對於諸種功德,許多經論中都有所論述。如在《希有校量功德經》中,阿難請問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得多少功德?世尊告阿難言:「此閻浮提地縱廣七千由旬,形如車廂,南陝北廣,假使善男子善女人,滿一百年,持於世間一切所有娛樂之具,盡給施與,復於四事具足供養,恭敬禮拜;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塔廟,皆以香花酥油燈燭做倡娛樂,繒彩幡蓋,種種供養。於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的福多否?阿難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純淨作如是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得功德於彼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金剛經》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以上論述了供養三寶的十種供養,並重點介紹了其中的以財供養和以法供養三寶的殊勝,旨在給現代學佛者以通俗介紹,使他們真正明瞭供養三寶的意義,從而對三寶生起真正的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