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波罗蜜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16229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16 22:12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波罗蜜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16229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波罗蜜的讲记敬摘点滴


...教里面,基督教、天主教,《新旧约》里,「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那就是它教义的核心。在佛法里面,「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爱,为本。中国传统教育里面,孔子是代表,「孔曰成仁」,仁是仁爱,有自己一定要想到别人,仁爱。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爱是中心,感谢、感恩那是爱的表现,所以这两样,水的结晶反应非常之美,这是科学给我们做出证明。我们懂得,记住,大乘佛教常讲的,「慈悲为本」,待人要慈悲,待一切物要慈悲,动物要慈悲,花草树木要慈悲,山河大地要慈悲,自然现象都要慈悲,慈悲就是爱。为什么叫慈悲?理智的,这里头有智慧,不是感情。感情用事的那就叫爱,所以佛法里面把爱叫做情爱,它里头有情;慈悲里头它有智慧,它不是感情。佛门有句话说,虽然讲的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又有一句话,祖师说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怎么说法?如果慈悲方便离开经教这个标准,问题就来了,是烦恼当家,不是智慧当家,这个要知道。慈悲、方便一定是要智慧当家,它是正面,它没有反面。如果慈悲、方便是烦恼当家,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瞋痴慢,那就是肯定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讲我们现在末法的佛门状况。
  所以,教育多重要!印光大师在一生常常提到,过去古圣先贤所教的,经典上看到诸佛菩萨的报土,为什么那么殊胜?他有母教,他有家教,他有学校教,教好了。人人都明理,人人都不迷惑,这对了。我们今天遭遇到现在社会的困境,我们读圣贤书,明白了,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教育出了问题。这个社会有没有救?有救,只要能够恢复母亲的教育,母亲太重要了。家庭的教育,学校、社会教育,都能够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冲突自然化解,社会能够恢复安定和平。古人所讲的,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可以落实。不但这种小康局面可以落实,更殊胜的,佛陀的大乘教育,能把我们娑婆世界转变为极乐世界,把这个世间能够转变为华藏世界。不是做不到,念头一转就做到了,什么念头?清净平等觉。人人都能够恢复到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菩萨。佛菩萨所住的世界,叫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没有,哪来的三途六道?所以说吉凶祸福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觉迷。后面有一句,大师引用《起信论》上的话说:
  【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是名入真如门也。】
  这话说得好。『无念』,念即无念,为什么?念不可得,所以念就是无念。这什么意思?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是念即无念。你说念,念已经不见了,第二个起来,第三个起来,一个一个起来了,一起来就灭,《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真的。你能看到这个,你就『入真如门』。我们把这个标准降低一点,这是什么境界?《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他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真的入真如门。真如有没有门?没有门,他证得了。这是「摄用归体入五止门」的一个引子,下面就开始讲五种止,就是放下,放下有五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五页倒数第三行。
  【言五止者。一者。照法清虚离缘止。谓真谛之法本性空寂。俗谛之法似有即空。真俗清虚萧然无寄。能缘智寂所缘境空。心境不拘体融虚廓。正证之时因缘俱离。】
  我们看到这一段。今天我们正式学习五种止,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照见,五是数字。实在讲,应当放下的无量无边,大师从经论上把它分成五大类,每一大类都是无量无边。为什么要放下?前面都说过、介绍过,这个地方大师不厌其烦,还是要处处提醒我们。第一种叫『照法清虚离缘止』。照是照见,像《心经》里面所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照见万法,清虚就是空的,跟《心经》上照见五蕴皆空是一个意思,「照法清虚」。所以法,世尊常讲,从缘生。缘当然有因,因是什么?因是法性。法性遇到缘就现相,遇到缘能生万法。因是不可得的,清虚!所以法虽然是森罗万象,实际上也不可得,它体是清虚。所以法,实实在在讲,也是清虚,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实际上是清虚的,这个地方给我们讲清楚了。所以缘不要执着。世尊教化众生,讲经说法,不得已用的这个名词。名词含义很深,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懂得它的含义,不要执着言说、文字,乃至于起心动念都不要执着,不要去想它。为什么?它不存在,你想它干什么?这一想,麻烦就出来,愈想愈错,错到最后,回不了头来。这是在现前社会当中,我们处处都能看见,那叫苦不堪言,这很可悲,也很可怕。
  为什么叫我们把缘放下?下面说出来,『谓真谛之法本性空寂』。佛依二谛而说法,一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真谛是什么?讲诸法、一切法的真相,这叫真谛。真谛是谁见的?是诸佛菩萨亲证的,他们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们见到了。六道众生没见到,迷了,迷了本性。四圣法界也没有见到,为什么?他不是用真心。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依旧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跟六道没有两样,都是用妄心。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六道众生愈迷愈深,四圣法界是真佛弟子,不是假的,真正是入了门的弟子。我们中国人习惯讲入门、登堂、入室,入室是传法弟子,那是传人,继承人。在佛法里面,阿罗汉是入门,你看见思烦恼,他把见惑、思惑统统放下,证阿罗汉果,成正觉。
  学佛所求的是什么一定要晓得,你把目标方向搞错,你这一生学佛是白学,佛法你得不到。所以学佛的人,你学的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法所修学。通常经典上用梵语,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翻的,没有翻,还是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叫尊重不翻。这是所有学佛人,他学什么?就是求这个终极的目标。这句话里,三个阶段,无上正等正觉,第一个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三个阶段。阿罗汉得正觉,六道凡夫有觉,不正,为什么不正?他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所以那个觉就不正,不能称为正觉。说得严重一点,那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的标准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这佛经里面常说的「三界九地」。见烦恼,见惑,你的见解错误,有八十八品,八十八品见惑。思惑是你想错了,你思想错了,有八十一品。见惑八十八品断尽,才证得小乘须洹陀,大乘,《华严经》里面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你入门了,正式入学,是佛的学生,还没成就。佛的小学,小学没毕业,才一年级。小学要念几年?十年级,你看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十信,十信是小学毕业,这是小学,这个我们要知道。小乘初果,这都是真正的、正式的佛弟子。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还没入门。我们晓得,你走到佛的大门口,没有进去,大门口就不错了。
  我们这么多年来,常常勉励同学,也勉励自己,我常讲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常讲,讲了十几二十年。有没有入门?没有入门,这要知道,这只到哪里?到门口,没有入门。所以你就晓得,这个事情多难!入门,你就是圣人,小圣,入门是什么?一年级。入门的条件是什么?八十八品见惑要断尽,这没有带业的,跟净土不一样,这个不带业,必须断尽你才能入门。可是我们常讲没入门,在门口,在门口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决定成就。那就是什么?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成就。净土殊胜,入华严境界可不简单,没带业的。他拐个弯就入华严大堂,从极乐世界转过去,转个弯,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到华藏世界。真是诸佛如来法门有方便,善巧方便,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
  我们怎么办?我们知道难,断见思烦恼是真难,但是我们必须要勉励自己,做到我讲的这十六个字,到门口,这我们能做到,不是做不到。怎么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不就是二谛是一吗?二谛是一不是随便说的,佛经上有证据,真是这样。
  最后跟我们说,身心放下,你才能够把障碍去掉,自性现前,止就是放下。知道身是假相,四大假合;心是妄想,受想行识。你看看《心经》里面教我们,《心经》是什么?就教我们放下身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讲身。然后跟你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亦复如是」,也是这样的。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也是如此,想即是空,空即是想,照前面句子套进去念,你就明白了。到后面那个识是阿赖耶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教我们彻底放下。放下之后,还是这里讲的真谛现前,也就是说明,宇宙万有的真相现前,你就见到了。这个境界不是小乘,小乘没这个智慧。这个境界是大乘菩萨的境界,正等正觉。所以这叫「照法清虚离缘止」,因缘俱离。我们从经典里面得到这个信息,知道,问题我们自己要怎样去学习?放下执着,得大自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2009/8/20  台湾  档名:12-47-7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六面第二行,我们将文念一遍:
  【二者。观人寂泊绝欲止。谓五蕴无主名曰寂泊。空寂无求名为绝欲。故云观人寂泊绝欲止也。】
  这个文是五种止里面的第二种,前面第一种「照法清虚离缘止」,讲的是放下对立、放下能所、放下二谛、放下身心。这是说我们要想入华严境界,这讲方法,末后两段讲方法,前面讲理论,现在要落实,落实首先放下然后才能看破。这个第二段所讲的是境缘,我们在生活环境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观人,物质环境是随着人事环境转的,大乘经里面佛常常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讲到最后,这个五种止是五种放下,讲到最后是要把念头放下,那是总的。现在先从事上跟我们说,首先讲对立。人修行为什么不能开悟?为什么不能证果?这个说得太高了一点,我们再往下降,为什么不能消业障?为什么不能化解灾难?确实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立。对立是用现代的名词,佛法的名词叫边见,边是二边,我跟人这是二边,理跟事这又是二边,二边就对立。我们要问,宇宙之间是不是对立的?不是。
  我们从前面理论上,一直学习到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清楚、很明白,宇宙是一体。你看它第一段「自性清净圆明体」,体是一,一就是道,一就是佛,一就是神,一就是真主。中国古大德,这道家所说的,「太极」,太极是一,「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道家讲宇宙的发展。古圣也有这种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显一体、起二用,从二用里面看到本性的三种周遍、四种性德,它是一体。什么是和谐?一体就是和谐。为什么不和?不和不是自性,自性是和谐的。不和是什么?不和是妄想、是妄心,妄心是分别执着,这是错误的。在《华严》里面,我们看到整个宇宙的源起,是从起心动念。所以宇宙从哪里来的?一念产生。没有念头就没有宇宙,它不生;有念它就出现。这个念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念头,我们现在讲的念头太粗。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这是讲凡夫,我们心里起个念头,凡夫不知道,粗心大意。佛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头,凡夫起的这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有多少细念?微细的念头,有多少个细念?有多少个相(现象)?有多少个识?问三个问题。我们动一个念头,动一个念头里面就有这三样东西,第一个是有多少细念组成这一个念头;第二个这里面有多少个相,相是物质现象;有多少个识,识是精神现象。
  我们这个经文里面讲到五蕴,『五蕴无主』,讲到五蕴,五蕴里面讲色受想行识,这个大家很熟悉。为什么?学佛的人没有不念《心经》的,《心经》一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上讲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讲物质现象,后面精神现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讲得很清楚。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一念里面产生,这个念是细念。弥勒菩萨回答释迦牟尼佛,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代我们问,弥勒菩萨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弹指」,这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怎么会知道?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细念,一个念头。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每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出现;「形皆有识」,每个念头都有精神现象出现。物质跟精神分不开,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里头有物质,分不开。存在的时间多长?我们现在用秒做单位,我们弹指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你把三百二十兆乘四,那是什么样的数字?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是弥勒菩萨说出来的速度,太快了,比光的速度还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念头非常微细,没有办法执持,执是你执着,持是你想保持它,不可能,你没有办法。所以佛笼统的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比喻,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就是自性,自性是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真的。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体,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宇宙人生观。
  自性本来是真诚的,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本来是慈悲的,这是性德,自性本具的。现在全没有了,谁把我们搅和成这个样子?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叫妄心,不是真心,也叫妄念,三种都属于妄念。起心动念是微细的妄念,分别是粗重的妄念,执着是最重的妄念。大乘教里面讲得多好,没有起心动念就没有宇宙,那个境界是什么?叫常寂光。修净土的人都知道,我们净土宗最高的讲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显露出来,这里头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所以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讲得好,自性什么样子?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第二句话给我们讲「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第三句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一样都不缺,没有现的时候一样不缺。现的时候「能生万法」,只要它一动,起心动念是动,极其微细的振动,我们现在讲波动现象,这一动,宇宙现象就出现。不是科学家讲的大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法真讲得好,佛怎么知道的?他亲眼看到的,看到宇宙怎么现起来的,不是他一个人看到,很多人看到。
  佛给我们介绍,八地以上就见到,你好好的修你要修到第八地就见到,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觉。这五个位次,八、九、十,十一就是等觉菩萨,再往上去是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五种人能看见。为什么?他们定功深,心地非常清净,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那种波动,他能感觉到,八地菩萨感觉到,感觉到他就能看到,所以他能看到宇宙的起源。这是现量境界,这不是比量,不是从理论上推想的,不是,是亲眼看到的。我们好好的修,不是要成佛吗?你到那个程度的时候你就看到,宇宙之间所有现象就彻底明白。这是华严境界,太高了,怎么入门?入门,今天这一段文就是告诉我们入门,首先放下身见,首先要放下对立。身见是什么?执着身是我这错误的,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佛告诉我们身体不是我,我永恒不变、不生不灭;衣服会坏,穿个几年就不行就坏掉,换一件。身体也是一样,使用几十年不好使用,这个机器也不好使用,换一个,所以它不是我。我是什么?真正见到我,我不生不灭,换个身体。
  有功夫的人,也就是心地清净的人,不生烦恼的人,他换身体他随意自在,他想换什么就能换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我们现在叫业报身。过分的执着,你就得要造罪业,罪业造得愈重,你的衣服愈换愈差,来生换个畜生身,换个鬼身,换个地狱身,你就错了。聪明人来生换个人身,来生的身体比这一生还要好,更好的换成天身到天上去。天有二十八层,一层比一层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方,他也不说话,嘴巴一转,叫你去看,找那个人,他的爸爸。一会儿老人出来,很客气接待他,告诉他锅炉在厨房。修完之后,换了零件当然要给主人讲解,为什么换那些零件,说明。看到这个年轻人在看电视,腿架在沙发扶手上,态度很难看,就向他,他也是不理,嘴巴一撇,叫老头。然后这个员工修完,给这个老人说「这是不是你儿子?」老人点点头,员工说「你要好好教他,他不懂事」,老头点点头。员工送他一套《弟子规》的光盘,送给这个老先生,这就离开。老先生过了几天打电话给他的公司,汇通公司,非常感谢,看了光盘之后才晓得,他一生没有把小孩教好,变成这个样,老的时候感到没有依靠。他小孩怎么教的?完全用名利来教他,小学念书,小孩从小念书,成绩好给钱,慢慢的把他口味愈提愈高,不懂得孝顺父母,根本不懂得父子的关系,这糟不糟糕?看到这个东西之后,他才晓得教错了,非常感激,没想到你们公司有这么好的东西,到处有这么好的东西来送人。他说这个世界上太稀有了,如果多有像你的公司一样,我们这个社会就有救了。
  伦理的教育没有了,道德教育更谈不上。我们现在这一代还有一些老人,有这么一点影响力支撑这个社会。这些老人再过去,底下一代怎么办?你就想到这个问题多严重,想到这个后果多么可怕。今天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承传,如果我们不再加紧努力认真去做,没有了。不要说过十年,再耽误五年就完了,神仙来都救不起来。如果有这种机缘,全心全力去做,不为自己,为拯救社会,为把已死的人心慢慢把它复苏醒过来,起死回生,这是什么事业?这是什么样的功德?印光法师七十年前提出的,讲因果,重视家庭教育。他老人家讲「果能注重此二事,则人人知因果,家家有教育,一切法语巽言均成家常茶饭,无一人肯一日离者」,这个社会就有救,真的从已死就清醒过来,就复苏,这多重要。
  下面说「光常曰」,光是他老人家自称,印光大师,这个话他讲一辈子,遇到人就讲,「因果」这桩事情,「圣人治天下」,此地这个圣人是指古代的帝王,古代帝王从小,上一代的帝王是他的父亲,选他做太子继承王位,很小,将全国最有学问、有德行的老师请来教他。这些老师教他什么?教他学圣学贤,所以称他为圣人,称他为圣王,他下达的文件命令称之为圣旨。他要是真的好好的学,确实是个好皇帝,爱民如子,真的把国家治好,用什么治?用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懂得教育,他懂得伦理、道德、因果,这三样东西普及于社会,人心就安,社会就安定,这个世界就和平。中国几千年长治久安,就这么个道理。皇帝好,底下一个班子,接班人都好,文武百官他们的子弟,优秀的子弟陪着太子叫陪读,那就是什么?培养底下一个小朝廷。皇帝一过世,下面一接班,底下这些人接班顺理成章,不乱,跟现在不一样。所以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佛要度一切众生讲什么?讲因果,你不讲因果你度不了众生。佛度众生,要知道,先叫众生不堕三恶道,这是第一步。叫你在世间做善男子善女人,来生不堕恶道,来生一般再得人身比这一生会过得更好,富贵长者。修得好一点是上善,修上品善生天;再向上提升的,那是少数人,不是多数人。他对于人天福报看得很淡,就帮助他往上提升,声闻、缘觉、菩萨、佛,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佛经里头,向上的有高等的哲学、有高等的科学,终极的目标是叫你「妄尽还源」,我们这篇文章的题目。还源是回归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佛法教学终极的目标。人天、声闻、缘觉、菩萨那是阶段,就好像办学一样,人是小学,天是中学,声闻是高中,缘觉是大学,菩萨是研究所,佛是圆满,最高的学位拿到。它是教学,最高的学位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扎根,这多重要。知道佛教化众生的方法、阶段。
  下面我们看看,佛教对女子、对妇女的期望,「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为重要也」。这不但是佛教,中国古圣先贤跟佛这个理念完全相同,教女真的是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栽培,扎根教育是从什么时候?从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思想言行就要端庄,性情要温和,真正去修忍辱波罗蜜,不烦恼,不烦不恼、不怨不恨,不发脾气,心平气和,为什么?养胎儿,让胎儿在先天得正气。换句话说,一切不好的这些刺激统统远离,这十个月怀胎。小孩出生他就会看、就会听,已经在学习,这个事情怎么知道的?古人有记载,我们在经书上读到的。现在有证明,我们看到美国魏斯博士的这几本书,他用深度的催眠让受催眠的人回到过去世。他怎么回去?先回到童年,让你催眠的时候回到童年,你三岁、你一岁、你出生那个样子,没出生之前在母亲肚子里,肚子里有什么感受他统统说出来。才晓得母亲她的思想、言行、举止,小孩感受很深,从催眠里面知道,胎儿在胎胞里面的感受,都在学习。中国人讲胎教,大有道理!那时候没有这种技术的时候,我们老祖宗都知道。
  从一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扎根教育,这个教育谁教的?母亲。你看母亲使命多么重要,这个小孩是圣人、是贤人,还是凡夫,全在母亲,母亲调教得好,小孩就圣贤。所以这一千天是关键,「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孩出生,在小孩的面前,母亲的时间最多。任何一个人接触小孩都要端庄,不能随便,都要如理如法,让小孩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伦理道德,这个根他自然种下去。中国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有道理。这两句话在现在讲不行,讲不通,古时候讲得通,他三岁这一千天扎的根根深蒂固,到八十岁都不会变更,都不会改变,这个力量多大!三岁他肯定能够辨别是非、善恶、邪正,他有这个能力。然后再上学,上学是老师教,老师怎么教法?老师跟他母亲教法一样,以身作则。老师这时候要讲《弟子规》给他听,要教他依教奉行,要讲《感应篇》。读诵圣贤的典籍,那些东西太高深,他年岁还小,只教他背不必讲,讲什么?讲因果报应的故事,小孩也喜欢听。从小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灌输给小孩,他受过这种教育,他一生不敢做坏事。不但不敢做坏事,不会有恶念,为什么?知道有因果报应。不要说言语造作,起心动念都有因果报应,他会很谨慎、很小心。所以妇女太重要!
  「以有贤女,方有贤妇贤母,贤母所生之儿女皆为贤人,此三太之所以兴周,而后世称女人为太太之来源也」。太太两个字太伟大!所以,女子教好了她是个贤女,将来出嫁她是贤妇,她生了小孩她是贤母,贤母所生所教的儿女真的是贤人、圣人。下面举个比喻,三太是周家的,周朝,在历史上诸位能看到,周朝享国八百年,是中国享国最久的一个朝代,那是大福报,享国八百年。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福报?祖宗好,祖宗是圣人,文王是圣人,武王是圣人,周公是圣人。怎么能称圣人?妈妈好,妈妈会教。周文王的祖母叫太姜,他的母亲叫太任,他自己的妃子叫太姒,这三代名号上都有一个太字,所以以后就称太太。称谁?所有妇女出嫁之后都尊称为太太,希望她能够学三太,学太姜、太任、太姒,养的小孩都是大圣人。孔子一生当中对于文武周公,佩服到极处、仰慕到极处。周朝能享国八百年靠谁?靠这三个太太,这三太。
  底下一个总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换句话说,哪一个国家族群对于妇女轻视,他这个族群决定会亡国,绝不可能兴旺,为什么?没有家庭教育。所以诸位真正要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你就了解圣贤人没有一个人敢轻慢妇女。妇女的责任太大,在五伦里头夫妇有别,结婚之后,夫妻两个组成一个家庭,任务不一样,家庭里面两大任务。过去组织家庭,组织家庭为什么?不是两个人相亲相爱,不是。因为从前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妇两个可能没见过面,父母做主,媒人介绍的,结婚的时候才会见面,是这么回事情!父母对子女爱护,细心选择有德行、贤慧。结合之后是为什么?为传宗接代。从前中国是大家庭,小孩生下来之后到他长成人,他这一生为什么?为家庭,为荣宗耀祖,为这个家道、家学、家业,绵绵不断的往下承传,这是中国人家的概念。跟现在人完全不一样,现在人不懂!所以古代夫妇一结合,很少听说离婚,没这种道理,哪有这种道理?那不全破坏了?所以真的是共甘苦同患难,要维系这...(●[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