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诸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141613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5-14 16:15
標題: 净公上人关于诸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5141613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诸恶的讲记敬摘点滴


...就证果,明心见性。时间拖得很长,都没有成就,我们是杂念心,散乱,不是专仰。用杂心散求,就是门门都好,门门都喜欢,门门都想学,这一生一世都不能成就。这个原则是《华严经》教给我们的,你不相信你看末后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就学一个法门。你在此地也看到,我们现在看这一段是三十三天天王,这一段里面举了十一个人,每一个人修的法门不一样,一门深入。不是叫我们学很多法门,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自己要成就,要想开悟、要想见性、要想证果,只有一个法门才能成功。你要去度化众生,一个法门不行,一个法门只能度一种根性的人;众生根性无量无边,所以你要通达一切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普度众生。度众生需要懂无量法门,自己成就一门,这个道理要懂。

  现代许许多多年轻的学人,他不能成就,错在什么地方?世尊在四弘誓愿教我们的四句,他前面两句不要了,他只要后头两句,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没有,怎么晓得他没有?他有分别,他有执著,他有喜欢的众生、有讨厌的众生,所以他这一愿没有。如果众生无边誓愿度,对於一切众生是平等心,真诚平等慈悲,那是一切众生誓愿度。还有我喜欢的、我讨厌的,这个我要度你,那个我绝对不度你,这不是菩提心。第二怎么样?不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他不断,烦恼天天增长,迷醉在名利里头,迷失在五欲六尘之中,贪图这些享受。这两条没有,他学什么?「法门无量誓愿学」,哪个法门他都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他就跟人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他是什么菩萨,都成佛、成菩萨。所以后头两条他有,前面两条没有,结果后面两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一定要以前面做基础。这四句,后后深於前前,像四层楼一样,一定是先盖第一层,再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哪有说底下两层不要,造第三层、第四层?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年轻人学佛最严重的毛病,他不能成就的因素,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我们应当怎么学法?应当从断烦恼下手。断烦恼就是一门深入,为什么?一心、一念,烦恼就没有了;三心二意,烦恼就起来了。交光法师在《楞严正脉》里说得好,「舍识用根」,识是什么?识是三心二意;根是什么?根是一念、一心。用根中之性,性是一个,见用见性见,闻用闻性闻,用六根的根性。性跟识有什么不同?识有分别,性无分别;性是了别,识是分别,不一样。性接触一切明了,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识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舍识用根,就是相宗里面的转识成智。不用第六意识,自自然然妙观察智现前;不用末那识,末那识是执著,不执著了,平等性智就现前;不用阿赖耶,大圆镜智就现前。前五识自然转了,成所作智,关键就是在分别执著,六、七因地转,五、八是果上转,都是教给我们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这就是此地讲的「少功德」,少是少分,但是它是总纲领、总原则。

  我们实在是入不了这个境界,转不过来,老老实实修行十善业。十善业里头最重要的是口业,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讲这三业,他把口业放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他把它摆在第一。身口意,通常我们都是这样说,他把口摆在第一,口业要不能够修、不能控制,其他做不到。最容易犯的是妄语,不诚实,最容易犯的。学佛要成就,从哪里学起?老实,老实人没有一个不得度,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一切从诚实下手,对自己要诚实,不自欺;对别人要诚实,不欺人。纵然是善事善缘,也要有智慧、有分寸,菩萨度众生确实有善巧方便,但是那个里面是智慧,绝对不是情识。我们晓得,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十善业道也有开遮持犯,有智慧才能够通权达变,知道什么情况之下应该怎样做。无论怎么样做法,绝不能够欺长上,我们的师长,现在社会讲我们的领导。我们就是权巧的做法,要告诉师长,要告诉父母,要告诉自己的领导。为什么?他是教化整体的,是统筹全局的,他要不能够了解,他可能有一些政策就产生错误,必须让大家知道。团体怎么样才能做得成功?团体里面每个成员自行化他,都要让董事会的董事们了解明了,他们是领导,知道我们自己先怎么学法,我们怎样劝导众生,他们通盘了解,才知道怎样把佛法来推行,顺利的推行。如果我们各自为政,在外面乱搞,他就没办法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纵然我们做错事情也要报告,为什么?他了解之后,他有方法弥补。如果我们隐瞒,将来出大纰漏,他不晓得,无法补救。所以上跟下要通,中国古人讲的「政通人和」。这一不通,麻烦就来了,可能就引起灾难。所以「一念心专仰」,这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一念是真心、至诚心,能做到专仰就对了,仰慕佛陀,跟佛陀学习。

  第三句讲的是效果,『诸恶道怖悉永除』。这是真的,修罗加上三恶道,你决定不会堕落,永远离开了。这是智眼天王在忉利天宫为那些大众说法。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为诸天,但是在偈颂里面没有这个文字,可见得偈颂里面这个境界广,这是对一切众生,不限於忉利天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要懂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不念佛功德,不向佛学习,随著自己的妄想、随著自己的成见有所作为,都难免恶道。这个话,诸位同修冷静的去想想,你自然就会明白。凡夫哪能没有贪瞋痴慢?贪是饿鬼道,贪心跟鬼道相应,是鬼道的气氛;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我慢是修罗道。我慢,修十善业起我慢,多半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这个慢都是堕三恶道;修行人有傲慢心,自己觉得很了不起,落修罗道。这是恶道的第一个业因。融合在依报上,佛也跟我们讲得清楚,贪心是水灾的第一个因素,瞋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傲慢就是不平,现在讲的地震。如果我们把贪瞋痴慢息掉,恶道就没有了,你不会到恶道,这些天然的灾害也没有了,境随心转。所以我们晓得,物质环境里面的灾难,还是我们起心动念造成的。现在人不懂得,认为是天然灾害、自然的灾害,哪里晓得天然、自然是自己念头变现的。你的念清净,你的念平等,你的念慈悲,灾难就化解,恶道永除。

  道理我们清楚了,天天在讲,天天在读经,可是事我们还是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习气太深,无量劫来的积习,哪有那么容易一下就断掉?那我要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断掉?真正觉悟就断掉了。我们现在虽然听,听的时候没有悟,所以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有真正觉悟过来。那怎么办?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就用一个方法,讲经教学。所以常说,你为什么转不过来?为什么不悟?闻法太少,听经不够。所以现在我们极需要的、迫切需要的道场,就是二十四小时讲经不中断,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哪一个地方有这么一个道场出现,这个地区的众生有福,这个地区的众生不遭难。不在乎修行人多少,三、五个不算少,整百、整千不算多,真正觉悟,真正回头,真正肯干。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讲经,我们可以用录相带,能做到。连鬼神都听录相带,我们才知道录相带讲经行!二十四小时的听,要听一部经,不断重复的听,一门深入;如果听很多经,听杂了,效果就降低。决定从一门里头开悟。要是听一样东西,有些人有这个根性,一样东西听多了他就听厌了,必须要换换口味,能不能这样做?也能。古代祖祖相传教给我们听一个人的,一个人所讲许许多多的经,但他决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指你一条路。不能听两个人的,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学教,老师教我们学一家之言。我跟莲池大师学(蕅益大师就是跟莲池大师学),专读莲池一个人的著作。他的东西很多,也有二、三十种,但是一个人讲的,一个人的作品,决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行!你跟定一个老师。如果你再找其他几个,他们的想法看法不一样,就会把你搞乱。这叫师承!我们要想成就,只能跟一个人学。学《华严》,清凉跟李长者就是两家,两个看法,两个门路,我们也只能找一个人,跟定清凉大师。可是到前清,这是康熙年间,道霈禅师是福州鼓山的,他做了一个《纂要》,把《疏钞》跟《合论》合起来了,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当时拿著这个《纂要》去见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这个不容易,这两个路子他怎么能把它合起来?我们仔细再一观察,道霈禅师确实也相当有智慧,他以清凉为主,以李长者的做为辅助,还是一条路,走清凉的路,两个注子都好。在过去一般学禅的、学性宗的都采取李长者的,学教的都采取清凉的,这个都很有道理。所以综合起来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那就是宗门、教下合成一体,他还是以教为主。我们学佛,尤其是初学,要掌握到这些原理原则,省很多时间,不会走冤枉路,不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短时间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成绩,这个一定要懂得。

  所以修学,不但是佛法,世法也不例外,师承非常重要,虽然现在师承没有了,见不到了;如果不从这上下手,要成就太难太难。今天师承,我们怎么办?找古人。孟夫子以孔子为老师,孔子当年过世了,孔子的著作在,专读他一个人的书。所以作私淑弟子,私淑弟子孟子是头一个,以古人、过去的人作老师,专学他一家的。他这个风气开了之后,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人用这个方法成就。像汉朝大儒司马迁,他学左丘明,左丘明跟孔子同时代,左丘明的著作是《春秋左传》,他就学这一样东西,一门深入,他成为一代文豪。唐朝的韩愈,唐宋八大家第一个,他学司马迁,学司马迁的《史记》,他就是《史记》这一部书里头一门深入,他成为一代大文学家。这就是以古人为老师,这个办法我们会了之后那就不难,古人里头找一个老师。我介绍诸位同修阿弥陀佛,...(净公上人开示集12大方广佛华严经)


...里,常常多念几遍,细心体会这个意思。所以任何一部经典,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哪里能够讲得完?一字一句讲一辈子也讲不完,这里面就开了真智慧。所以要求开真智慧,不是要读很多经,不是要听很多法门,不是的。祖师大德们说得好,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一切佛经通了,所有一切宗教的典籍统统都通了。什么才叫通?见性叫通。须知所有一切经典都通到自性;再说得深一点,所有一切的法相都通到自性。为什么?自性变现的,它怎么不通自性?一微尘、一毛孔都通自性,自性变现的,问题是你会不会?会的人,他才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由此可知,如果你要遍学许许多多法门,反而变成障碍。清凉大师在《华严》注疏里头讲「增长邪见」,就犯这个毛病。看得多,这个经上这个说法,那个经上那个说法,不知道哪个说法是对的,不知道遵循哪个说法,问题就出来了,疑虑就产生了。所以选择一个法门。

  古时候的好处,实在讲超过现在。古时候跟老师,当然学生没有能力选择老师,父母有经验,父母为学生选择一个好老师,这是父母对於教育儿女负责任。学生对老师具足信心,老师对学生热心教导,这个学生有成就。现在我们没有办法选老师,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在技术能力有一点成就,在真实智慧远远不如古人。有科学技术的,造一些杀人的武器,干这种事情。《地藏经》里面讲,造杀人武器的这些罪业,在从前你制造刀、剑、弓箭,那个罪过都很重,现在造原子弹还得了!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宁愿自己被杀头也不肯干这个事情,这个业造得太重了,堕地狱,那是永劫不得翻身,怎么肯干这种事情?今天人没有智慧,有一些技能,没智慧。古人教学重视智慧,技能在其次。你看夫子,孔老夫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才是技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佛法更是重视,究竟圆满智慧是佛法教学真正的目标,所谓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方法,遵守这个方法,遵守老师教导的方法,这叫持戒。所以戒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几个戒条。戒称为三学之一。

  综合妙音师子幢干闼婆王他所修学的,你看他的名字与他的法门相应,「妙音」。特别在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他所学的、他所做的就是弘法利生,给一些人有一个很好的启示。有一些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先要修自己,躲到深山旷野没有人到的地方去修行,等到自己修行成就了再出来弘法利生,这种人很多,自古以来就有。那是什么样的人?小乘根性的人。佛看到也欢喜,也不反对。这个经上讲的是大乘根性的人,大乘根性的人自行化他融合在一起,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就是化他,没有把自行化他分做两桩事情。诸位细细在这里观察,你看妙音干闼婆王,行在解中、解在行中,解行相应。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利他没有把它分成两截,这是大乘根性的众生。也就是世尊在《金刚经》上教导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两桩事情是一桩事情,修善的时候就要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决定在修善之中;而不是我先离一切相,然后再修一切善,那就是小乘的思想,小乘人的做法。大乘菩萨,生活就是修行,工作是修行,应酬也是修行,没有一样不是修行。所谓修行就是离一切相,这是自行;所谓化他是修一切善,一切善是决定利益一切众生。一切时、一切处,我们所接触一切大众,起心动念一切作为,对他决定有好处,对他决定是有利益的,这就叫修善。离相跟修善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是大乘根性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定要先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清净心,然后才教化众生;你自己以为心清净了,一接触大众又乱了,禁不起考验。大乘人修清净心,就是在染污环境里头修清净心,学不染。所谓不染就是学不在意,不放在心上,你就不染;也就是你不去分别、不去执著,你就不染污,这叫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离这个;事不能不做,要很认真努力去做。这是妙音菩萨教给我们,他修行证果是从这个法门契入的,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二四八集)  1999/12/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248

  请掀开经本,干闼婆王长行第八句看起:

  【普放宝光明干闼婆王。得现一切大欢喜光明清净身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节跟我们说,「现一切等者。身光普照,尘不能染,见者必欢。智光悦机,惑累不生,又欢喜也。故云大喜」。经、疏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显,佛菩萨为我们示现,无非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众生断烦恼、开智慧,这就是正法。佛家常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首偈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世间,总说了。我们如果要辨别是不是佛法、是不是正法,用这四句偈去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它是正是邪、是真是假。真正的佛法,决定是教我们断一切恶,善恶最低的标准是五戒十善,最低的标准。如果要讲到高层的,那更细微了,像佛在《华严》、《法华》、《楞严》、《般若》里面所说的,那是心性的精华。

  所以佛教众生,我们必须要记住,佛讲学,佛为我们上课,诸佛菩萨决定不以神通诱惑来对待一切众生;凡是用种种法术诱惑人的,决定是邪法,决定不是佛法。佛有这个能力,魔也有能力,你说示现这些神通,魔有这个能力,佛也有。佛要用这些方法来接引众生,魔也用这个方法,我们就迷惑了,到底他是佛是魔分不清。所以佛不用这个方法,佛用教学,教学魔就不会了,魔绝不能讲经说法,他就不会;佛用这个方法,魔就无能为力。所以用神通、用感应靠不住,那不是佛接引众生正常的方法,正常的方法一定是教导。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冷静观察辨别,佛与魔就不难看清楚。

  我们在此地学习,你看这位『普放宝光明』,名号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他的身分是干闼婆王,这是八部护法鬼神里面的一种,实际上他是诸佛如来化身的,他不是真的鬼王,是佛菩萨化身的。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形;应以干闼婆身得度,他就现干闼婆王身。他现的是什么身?现『一切大欢喜光明清净身』。光明是智慧,清净是德行,我们今天讲有道德、有学问。清净身是有道德,光明身是有学问,这样的人世间人欢喜亲近他,欢喜跟他学习。所以他的名号是「普放宝光明」,宝是什么意思?宝是性德,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这才是真的宝;他的智慧德行与自性的功德完全相应,这就叫宝光。

  性德,佛用最简单的三个字来形容它,就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称它作三宝。觉就是佛的意思,正就是法的意思,净是僧的意思,我们现在一般习称佛法僧三宝。佛法僧是什么意思?觉正净。凡夫迷失了自性,迷了之后就产生变化,觉就变成迷惑,不觉了,迷惑了;正也产生变化,变成邪知邪见;净也没有了,变成污染。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听人家说一句赞叹自己的话就欢喜,被欢喜污染了;听到人家毁谤我们就生气,也被污染了。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全被污染,清净没有了。什么是清净身?不被外境污染这个身叫清净身。你恭维赞叹我也不生欢喜心,你毁谤侮辱我也不生瞋恚心,永远保持心地清净,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对我们来讲这就是功夫,修行有功夫。从前儒家念书人讲修养,某人修养不错,我们佛家讲某人修持功夫不错,这叫真修。每天念佛、拜佛,如果接触外面境界还会起心动念,你那个佛白念了、也白拜了。

  念佛主要是修清净心,拜佛主要是折服自己的傲慢心,用我们的头,头是最尊贵的,礼佛之足,折服骄慢,这是大烦恼,佛用这些方法帮助我们修正这些错误。我们念佛、拜佛,还是贡高我慢;换句话说,佛这些方法对我们简直不发生作用。不但不能发生作用,还产生反作用,认为自己是三宝弟子,处处高人一等,处处瞧不起人,这大错特错!我们看看佛菩萨,佛菩萨谦虚,对任何一个人恭敬,我们应当要学。民国初年,镇江金山寺有一位妙善法师,跟现在普陀山的妙善法师名字完全相同,当时人家称他「金山活佛」。这个人是不平常,他的行为很像济公长老,疯疯癫癫,好像不修边幅,很随便,但是他确实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跟他相比。他也不跟大家在一起做功课,他单独搞,他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在寺庙外面念佛,大声念佛,他念的佛跟大家念的不一样。处事待人接物,看他的行为、说话好像疯疯癫癫的,其实里面都含著大道理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就穿一件衣服,夏天他也不热,冬天他也不冷,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吃东西他吃得很肮脏、很邋遢,他也不生病。人家供养他的钞票,他拿来之后就吃掉;我们知道钞票是最肮脏的,每个人手上去摸,那个细菌有多少!别人跟他顶礼,在家居士跟他顶礼,他一定顶礼回去,一定要拜。我看到乐观法师写的他的传记,小册子(乐观法师曾经亲近过他),对他这个行为,好像居士来拜,他马上跪到地下回拜,乐观法师不以为然。心里头这样想到,那个老和尚知道,找机会来给他说:你不以为然?都知道!常不轻菩萨,那是教导我们出家人,这一代的出家人太傲慢了,他老人家现身说法,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他真的随喜随缘,人家请他吃饭,欢喜,这个人盛一碗面给他,他吃掉了;那个人:「师父,我也给您盛一碗来」,来了十几、二十个人,他一下就吃了二、三十碗,他有这个本事...(净公上人开示集12大方广佛华严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