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真信切愿归命弥陀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之228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4-16 16:53
標題:
真信切愿归命弥陀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之228
敬摘自《真信切愿归命弥陀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之228-252》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真信切愿归命弥陀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之228-252
?卷七 净土法门与信愿行三
第二章 真信切愿归命弥陀
228、信的内容、信的依据和真信的标准是什么?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能如是信,可谓真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所言信者,须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娑婆之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音印,与荫同,盖覆也。)炽盛。(五阴炽盛者,谓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也。此一属招苦之因,前七乃所招苦果。娑婆之苦,虽多逾恒沙,此八摄无不尽。诸苦既经身历,不烦备释。)极乐之乐,约根身则莲华化生,长生不死。体禀男质,绝无女形。不闻恶道之名,况有其实。约器界则黄金为地,七宝为池,行树参天,楼阁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皆是化现。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而弥陀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睹慈容,即证法忍。况复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各舒净光,同宣妙音。故虽具缚凡夫,通身业力,若能信愿真切,即蒙佛慈摄受。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
能如是信,可谓真信。欲详知者,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若欲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
《无量寿经》有隋慧远法师疏,训文释义,最为明晰。《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约事相发挥。至于上品上生章后,发挥专杂二修优劣,及令生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可谓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若夫台宗《观经疏妙宗钞》,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钝均益也。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194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229、什么是真信?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
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5页 复琳圃居士书)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2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30、怎样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若能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如子忆母,自然上契佛心,感应道交。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大愿。有一愿云:“若有众生,称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知佛念众生,如子忆母。众生若能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如子忆母,自然上契佛心,感应道交。现生蒙佛加被,业障消灭,诸缘顺适。临终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从兹入圣超凡,了生脱死。较彼仗自力修戒定慧,直至惑业净尽,方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276页 岳步云为亲所设佛堂说)
231、念佛人如何才能感通佛力?
一心念佛,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感通佛力,仗佛慈力,带业往生。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
汝病既重,但当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心若诚,必能满愿。至于所有罪业,不必以此为虑。以果能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譬如大石,装于船中,即可由海此岸,以至彼岸。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如乘大火轮,又遇顺风,不离当念,即生西方。汝但深信我语,自然可满汝愿。今为汝取法名为慧脱,谓以智慧,信愿念佛,即得往生西方,脱离生死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32页 示冯右书居士临终法语)
232、什么是切愿?
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嗔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生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3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33、什么是正确的发愿?
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便是正确的发愿。
既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若其求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忍证无生。回视人天王等,及出家为僧,不知净土,修余法门,历劫辛勤,莫由解脱者,如萤火之与杲日,蚁垤之与泰山矣。可胜悲哉,可胜悼哉。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杀人。不善用心者,其过如是。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庶净土全益,通身受用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198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234、真信、切愿、力行的内容是什么?何为用功之道?
信者,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不为所动;愿者,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行者,真实依教起行,老实一心念佛。
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哪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
《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哪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74页 净土法门说要)
235、如何发起厌离娑婆之心?
娑婆世界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诚堪怜愍。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
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等,何尝是乐。一班愚夫,耽着不舍,乐以忘疲,诚堪怜愍。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具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举此三苦,无苦不摄。八苦之义,书中备述。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4页 初机净业指南序)
236、怎样发愿才与佛愿相应?
临终定欲往生西方,即为人天王身,普利众生之高僧身,决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发愿,方能与佛之誓愿相应。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74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237、往生西方的大根据是什么?
信愿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4页 复智圆居士书)
238、怎样才能使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为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19页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239、怎样培养真信切愿?
深信持名佛号,广阅净土经论,参承净业知识。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参承净业知识,又不广阅净土经论,则十念若,从何而生?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倘再路头不真,涉入邪见,则善因反招恶果,人天福报,亦不可得,阿鼻极苦,长劫难出。譬如入海,既无导师,又乏指南,漂流于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所趣,纵能撑篙摇橹,岂能免于沉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61页 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窃谓净土一法,为诸法之归宿,乃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何得不先研究得极无可疑,不被一切经教知识语言所摇夺?而泛泛然研究其他经典,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寻常矣。若先知净土之所以,再研究其余经论,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高深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80页 复金慧畅居士书)
240、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信愿最为要紧?
若无信愿,故不能与佛相应。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须知西方,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77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5页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241、为什么说末世众生唯恃信愿,仗佛慈力方能了生脱死?
末世众生,障深慧浅,修余法门,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恃信愿,皆可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
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虽以知识希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89页 净土释疑序)
242、如何理解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我人虽根器下劣,如以印祖开示生信发愿,且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往生绝对有分。
汝心高如天,志劣如地,口虽云依光所说,实则全依自己偏见。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汝既不能通宗通教断惑证真,仗自力以了生死,又不信佛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于此法门方向尚未知,便以好高务胜之狂妄心,去研究《起信论》。《起信论》实为学佛之纲要,然于劣根,及初机人,亦难得益。
即研得《起信论》通彻无疑,其用功尚须依念佛求生,方为稳当。况法相、禅、教之精微奥妙高深而不可企及乎哉?汝心如此其高,乃不知分量之高。其志又谓“根性劣弱,何望生西,但能不堕恶道,此堪自慰。”不知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此系违背佛教,及与光说,何可云始终奉行教诲、一心持念弥陀乎哉?今以汝之身,膺人之职业,又非上等资格,其所立之心与志,真令人可叹可笑。汝且息彼做大通家之狂妄心,专心研究净土法门中书,《文钞》与高邵麟、徐女士书中备说。随所开示,依之生信发愿,不以自己根器下劣,高推往生于度外。且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其居心行事,须要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宗旨合。(《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19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243、“万修万人去”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指对净土法门信愿具足者言也。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4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44、为什么有真信切愿者个个都能够往生?
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不是靠自力。故只要生信发愿,个个都能够往生。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汝父女二人,当依我语,则可不虚此生此遇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40页 致戚友卿先生书)
245、念佛人多,往生者少的原因是什么?
信愿不真切,口说往生,心恋尘境。悠悠泛泛,希图来世富贵。平时不教眷属念佛,及至临终,不唯不助念,反为瞎张罗,破坏正念。哀哉!
世之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一以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抺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眷属不唯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人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94页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285页 复李少垣居士书一)
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生脱死之妙法。(《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77页 净土法门说要)
246、念佛为什么宜念六字名号?
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故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祈依《文钞》,勿依彼说。彼系自任己见,不依净土宗旨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44页 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念佛宜念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此条系答代俞觉鲜居士之问)(《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37页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247、为什么信愿门中尤宜致力?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其失大矣。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沉,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汝之工夫颇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62页 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248、为什么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以不愿生故,故难仗佛力往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何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7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249、如何理解不以信愿为事,而只求念至一心,会断后世人往生净土之善根?
念至一心,仍属自力,举世少有一二。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故不得以此为训,断佛慧命,疑误众生。
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慧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一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7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250、念佛念到极处亦能开悟。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为什么?
净土宗要,唯信愿行三法而已。若置信愿于度外,纵悟到极处,也断难往生。以故蕅益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入道多门,唯净土最为第一。净土宗要,唯信愿行三法而已。莲池之令人参者(即参念佛是谁),以当时宗门甚盛,不如是,或恐人以为异宗,而不肯修,又亦欲引宗门中悉修念佛三昧也。蕅益之不须参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79页复金慧畅居士书)
251、印祖为什么劝念佛人:凡离信愿说念佛等开示,悉宜置之度外?
以彼系禅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非净宗仗佛慈力,以求往生者之轨范也。光之所说,乃宗净宗古德之诚言,非臆见杜撰之偏论。
现今之世,谬乱已极。废经废伦,无可救药。然以道眼观之,是殆催人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之大警策。倘不怀出世之心,则将来之世,直无可为吾父母者。近来研究佛学者,实繁有徒,但天姿高者,每任臆见,偏重理性,不务事修。或以信愿为著相,或以参究为亲切。纵修净业,不依净土法门之宗旨,则致感应道隔,以现生了脱之法,作未来得度之因。令上等天姿,反不如愚夫愚妇,颛蒙念佛,为能得其实益,岂不大可惜哉!阁下既发心念佛,固当依净土宗旨,凡离信愿说念佛等开示,悉宜置之度外。以彼系禅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非净宗仗佛慈力,以求往生者之轨范也。光之所说,乃宗净宗古德之诚言,非臆见杜撰之偏论。请熟读《净土十要》,则自可悉知。印光《文钞》文虽浅陋,其于禅净界限,及普通特别法门之所以,佛力自力大小之得失,颇为详悉。倘肯详阅,亦未始绝无裨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89页 致郑鸣之居士书)
252、修净土以哪个发愿文为主?
专修净土者,宜以莲池大师新定净土发愿文为主。此愿文事理周到,了无一义一法之渗漏。
汝既专修净土,宜以莲池大师新定净土发愿文为主。(省庵语录下卷,有此愿文注解,阅之自知其妙。)汝自立四愿,或兼用或不用皆可。以彼愿文,事理周到,了无一义一法之渗漏。彼云法界,则包括无遗。汝云大千,较法界量,奚啻大地一尘,大海一滴?(《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75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附:莲池大师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
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莲池大师:《云栖法汇》)
?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