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华严经第七回向章(第一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4-16 11:14
標題: 华严经第七回向章(第一集)
敬摘自《净公上人开示集12大方广佛华严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华严经第七回向章  (第一集)   1986/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12-001-0001



  请掀开经本第五百二十九面:

  没有讲经之前,有几句话先要跟诸位报告一下。这部经我们从民国六十年在志莲精舍开讲的,经太大了,所以讲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曾经换过大概也有八、九个地方,正是像经里面所讲的七处九会,我记得总共所讲的已经超过二千个小时,八十卷经我们在过去讲到第八回向,第九我记不得,有没有讲我不晓得,四十卷经我们讲了也是一半多。本来台中李老师一直在讲《华严经》,而且他老人家曾经说过,要把这部经讲圆满,再讲一部《弥陀经》,他才往生西方。结果到了前年,他老人家重新宣布,他说经不讲完他也要走了,所以只讲两年。所以他老人家往生,可以说在两年前已经告诉我们。而我深深感觉到这部经不能讲圆满是一桩很遗憾的事情,尤其是古德常说,这部经在佛教里面是根本珐輪,一切经都是《华严》的眷属。当然能读这部经、能听这部经,都是有很大的福报,开经偈里面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也就是指这部经而说的。

  李老师往生之后,我就发愿继续他老人家志愿,把这部经讲完。我在台中问他们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他告诉我讲到第七回向,也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一章。第七回向是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观音菩萨与我们中国人特别有缘分,从这一章讲起也有特别的意义在里面。往后我们看这部经,现在诸位用的经本你看看刚刚好是一半,底下还有一册也是有这么厚,我估计我们一个礼拜讲两次,至少要四年才能圆满。这四年当中我到国外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减少,所以预定每年在此地讲八个月,这样差不多四年可以圆满。讲经的方式我也研究了很久,就是如何把这部经能够快一点讲圆满,如果字字句句都细讲,那的确要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我想采取经我们一定要读完,容易懂的地方我们简略的就带过去,意义比较深的地方,或者是对我们修学特别重要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多发挥一点,这个样子我们的进度才能够加快。虽然是这个原则,但是重要的地方我们一定还是要细讲,总而言之,经中能帮助我们得利益的地方,我们决定不放过。

  现在请看经文,这一章是十回向品第二十五,这是次序,《华严经》一共有三十九品,它是第二十五品,二十五品十回向,每一个回向是一章,而且十回向的文也都相当的长,以往第六回向我们讲了一年才讲圆满,完全讲布施。这是第七回向,第七回向的名称叫「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这是这一章的题目,经文一开端就给我们说出来了。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这个题目就是这一章经的纲领,像文章的题目一样,题目如果明了,这一章经的义趣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大概。我们先解释这个题目,因为这又是一个开端,恐怕有许多新的同修第一次来听经,我们把经里面的名相多少要简单介绍一下。『佛子』就是佛弟子,在此地这个佛子一般是称等觉菩萨。佛子也是菩萨的通称,凡是真正皈依三宝的人也能称佛子、佛弟子、三宝弟子,所以这是一个普通的称呼,虽然普通称呼,也非常的尊敬。『菩萨』,也是一个通号,他的全名叫菩提萨埵,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翻作菩萨,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就是有情的众生。我们常说人是有感情的,不但人有感情,一切动物也都有感情,天人也有感情。凡是有感情的,我们讲动物,因为人也是动物的一种,说动物可以包括人,说人不能包括动物。凡是有感情的动物就叫做萨埵,印度人称萨埵。菩提萨埵,虽然是有感情的众生,他觉而不迷,在待人对事他不迷惑,他能够觉悟,觉而不迷的有情众生就叫做菩萨,所以菩萨翻作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

  在古老的翻译翻作「大道心众生」,这个也翻得相当之好,众生发心求无上道,就是大道心,求大道。什么是大道,这一点我们要清楚,凡是究竟圆满之道才称得上是大道,不究竟不圆满的不能算是大道,所以大道只有佛道,除佛之外,可以说都不是究竟圆满之道,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宗教,许许多多的学派,他们修学的目的不外乎求长生,或者是生到天上,天并不究竟,也不圆满,天的福报大、寿命长,那是事实。寿命虽然长,福报虽然大,如果从比例上观察,天人的一生跟我们人的一生在我想像没有两样,为什么?我们看到蜉蝣小虫在水面上可以跑来跑去,蜉蝣的寿命很短,它从生到死只有几个小时,那也是它的一生。如果蜉蝣看我们人能够活到七、八十岁活到一百岁,岂不是跟我们看天人没有两样!它几个小时也是一生,我们七、八十年也是一生,它觉得它的寿命很短暂,没有多久就过去了。我们活了七、八十年,也觉得非常短暂,以这个比例来类推,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他的感受我想是相同的,所以天人并不究竟。

  要想真正的究竟,要学佛。佛法里面本来佛讲三乘,这是佛法,到近代有一些大师把人、天也包括进去,叫五乘佛法,也能够讲得通,不是讲不通的。五乘佛法里面,最究竟圆满的是菩萨乘,菩萨功德圆满就成佛。拿学校来说,菩萨正是在学校念书的学生,这么一个称呼,毕业了,拿到学位,就叫佛,所以佛是毕业的菩萨、圆满的菩萨。菩萨也就是还没有圆满的佛,正在学习的佛,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他,这是菩萨两个字的解释。诸位以后看到菩萨这个名词,就不要马上联想到观音菩萨、弥勒菩萨,想到那个相。学佛的人,看到这个名词要想到自己,尤其是中国人,中国人可以说都是学的大乘佛法。你去受戒,也受菩萨戒,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所以菩萨应当是自己,自己要发菩萨心,要修菩萨行。菩萨下面有『摩诃萨』,摩诃是大,萨就是菩萨,所以是大菩萨,通常称大菩萨是称登地的菩萨,这就称为大菩萨,所以是地上菩萨。在登地之前就是三贤,三贤称菩萨,登了地之后称为摩诃萨,所以我们称菩萨摩诃萨就把三贤十圣统统包括了,这是佛教里面普通的一个名词。

  讲到这个地方,因为也有些初学的同学在此地,必须要把什么叫佛教给诸位说明白,首先要认识佛教不是宗教,凡是宗教都是迷信的,哪个宗教不迷信?宗教都有一个主宰的神,一定要承认一个主宰的神,这些在佛教里头没有。第一个,佛教不迷信,教我们破迷开悟。第二个,佛教讲宇宙的主宰是自己,不是别人,《华严经》上给我们讲得非常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宇宙人生是唯心所现的、唯识所变的,心识就是自己的本人,所以佛教是教我们真正认识自己、认识宇宙,宇宙与自己是一体,这个是其他宗教里面所没有的,世间学术里头也没有的。

  佛教究竟算什么?学佛的同修必须要认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所以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那是最根本的一个老师,我们对佛自称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我们与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宗教说人与神不平等,特别我们在美国,美国的教堂,教堂里面是神,人决定不能住在教堂里,所以牧师神父他们距离教堂在教堂外面有宿舍,人不能住里面,人跟神是决定不能平等的,人怎么可以跟神住在一起?可是人可以跟佛、跟菩萨住在一起,为什么?这是平等的,尤其是这一章你们看到「等随顺一切众生」,这个「等」就是平等,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一切诸佛与众生平等。平等这二个字最早也是从佛经里面讲出来的,这个术语的根源就是在佛经里面,所以佛教是教育,佛教不迷信。

  寺院的来源,诸位也晓得,现在把寺跟庙连在一起,这是很大的错误,佛教之衰也就衰在这个地方。寺原来是政府办事的机构,佛教是汉朝时候传到中国来的,汉朝时候的制度,属於皇帝下面一级单位就叫做寺,像我们现在政治制度跟从前不一样,我们现在总统府组织,属於总统的一级单位我们叫局,在从前就叫做寺。皇帝底下一共有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卿、叫公卿,他的地位差不多跟现在部长阶级相同。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由鸿卢寺卿接待的,鸿卢寺等於现在的外交部,因为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制度里面外交是直接归皇帝管的,宰相不能管外交,对外面是皇帝直接管的。现在外交部跟行政院不归总统府,从前外交是归皇帝。鸿卢寺卿等於现在的外交部长,是由外交部来接待,鸿卢寺接待。

  到以后我们发现这种教育很适合中国人,我们很需要他,我们情愿接纳他,不让他回去,把法师留在中国。留在中国,诸位想想看,我们鸿卢寺总不能永远接待他,那只能把他当作宾客来看待,於是九个寺之外再建一个寺,佛教的寺是这么来的。这个寺叫什么寺?叫白马寺,现在中国大陆洛阳白马寺是我们中国第一个寺。白马是纪念佛经佛像都是白马驮来的,背到中国来的,这个功劳也了不起,所以纪念白马就用白马的名字来做寺的名称。於是皇帝直属单位由九个增加一个变成十个,就是十个寺,寺的来源是这么来的。

  当时白马寺里面做些什么工作?诸位要晓得,第一个是翻译经典,他那个工作像我们现在国立编译馆一样,翻经,讲经,传授佛法修学的方法。从这方面来看,实际上在中国教育机构就是两个,宰相底下有一个教育部,那时候叫礼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管一般教育。皇帝底下有一个白马寺,可以说管社会教育,而且这个教育范围非常的普遍,上面到帝王,下面到老百姓,在中国相传一千九百多年,对於中国人思想、意识形态、生活习惯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佛教之衰,也不过是最近两百年之事,两百年前中国佛教非常的兴盛,衰就衰在最近两百年。为什么会衰?这里面因素很多,我在此地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多谈,诸位研究中国近代史你就晓得。

  现在的佛教之衰可以说是加速度在衰,真正对一个学佛的同修来说是一桩非常痛心的事情,如何能够叫佛教再兴?古人说得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六个人建立佛教,他自己一个,还有五比丘五个学生,建立佛教,把佛教发扬光大。我想今天如果有五比丘,佛教一定可以复兴。可是五比丘很难找,我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一个也没找到。五个人一条心,为复兴佛法,把个人的名闻利养统统抛弃,佛教就兴。现在一个庙里头如果住两个出家人,两条心,各人搞各人的名利,这佛教怎么会不灭亡?世出世间法可以说没有例外的,凡是一桩事业的成就都是一心一德。我们读历史,古今中外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建立,你打开历史看他们有多少人,我很留意这桩事情,超过十个人的很少很少。他就是几个人同心,他就能建立一个政权,就能建立一个国家。佛教也是如此,只要有几个人真正同心同德,佛教必定能够复兴。尤其是佛教的制度理想非常的高尚,非常的圆满,今天我们把这些理想舍掉,制度破坏了,佛教才衰到目前这个样子。

  佛教的教学在几千年前已经进入到艺术化的标准,而且是最高的标准,言语还是其次,它用音乐、用雕塑、用美术,用这些东西表达这些教学。这些里面所含的意义你要是明了,那就是修学。佛法里面非常重视修行,什么叫做修行?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所以修行绝不是在佛堂里面敲著木鱼诵经,或者在这里拜佛忏悔,不是这个。修行应当在起心动念之处,我心里一个念头起来了,这个念头是错误的,你立刻觉察到这是一个坏的念头,错误的念头,你马上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行虽然讲三方面,身体的造作,口里头的言语,心里面的念头,但是以心里的念头为主,念头正了,言语行为当然就正。言语行为正,念头不正,那是假正经,不是真的。所以应当从心地里面去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我们打开佛经看看,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的想法看法一样不一样,如果不一样,我们赶紧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正,经典给我们的作用就是如此。经论就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的,戒律修正我们自己身口行为的,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决定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密宗都不例外,离开这个原则就不叫学佛,就不是佛弟子。这也是学佛同修必须要认识的常识。如果把佛教当作宗教看,那你一开头就错了,你永远错到底。佛法里面虽然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法讲六道轮回,但这个是宇宙之间的事实,这不是宗教。确实有这个事情,确实有这些事情我们要了解它,我们有能力应付这个环境,这是教育,这是智慧。不要说讲到鬼神了,这是宗教的事情,我们讲鬼神跟宗教里面讲鬼神不一样,宗教里面讲上帝,那一定要崇拜他;我们讲上帝,我们地位跟他平等。它确实有,确实有天堂,确实有阎罗王,这是真的,一点不假。

  现在我们来说明这个名词,『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这个意思是讲善根,「用我们自己的善根,平等来利益一切众生」,等就是平等。什么叫善根?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你看看《弥陀经》上也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可见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要具备的条件三个,要多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缘,这三个少一条都会造成障碍。「世间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诸位晓得,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这三个根生出来,所以叫三毒烦恼。三毒反过来就是三善根,一切的善法都从这里生的。我们讲修行就可以晓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顺境里面会起贪心,贪的念头才起来马上就觉悟,我错了,贪心息掉,这就叫修行,所修行从这个地方修。逆境,看不顺眼的、看不如意的,会起瞋恨心,瞋恨心也是烦恼,立刻觉察,瞋恨心平息下来。心要清净,不起贪瞋痴,心清净的,清净心是真心,起了贪瞋痴就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修行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佛法里面讲善根就是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因为菩萨三善根都已经修成,世出世间法里决定没有贪瞋痴,真正做到无贪、无瞋、无痴,再加上精进不懈,他的成就就快了。

  「对待一切众生要平等,等随顺」,正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告诉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顺,这种顺是以智慧的顺,不是感情的顺,是以「平等的顺」。怎样才做到平等?佛经上给我们说了一个原则,不著相就平等,这个说得非常之好,著相就不平等。著是什么?你有执著,有执著就不平等,没有执著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没有分别就平等。我们待人接物,不用分别心,不用执著心,你所用的就是平等心,那就是真心。才起分别执著,就错了,那就是凡夫心,不是佛心。凡夫心是妄心,佛心是真心。我们既然想学佛,样样要用真心,才能做到智照平等。

  经上又告诉我们修平等的方法,「善恶即怨亲,此二平等」。怨与亲在我们凡夫的眼睛上来看是绝对的不平等,你最亲爱的人跟你最痛恨冤家对头是决定不平等,你要在这个地方去修你的平等心,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这个方法再引申入甚深之义,我们这个身得之於父母,父母能生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到六道来?父母能生我们,父母是增上缘,我们自己没有人道的这个业因,你不会到人道来,有这个业因,这个才是亲因缘,第一因,父母是缘。因缘会合才得这个身,身是结果,身是果报。这个第一因关系就太大,第一因是烦恼、是迷惑造业;换句话说,第一因就是贪瞋痴,这是第一因。你有贪瞋痴,你就会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冤家。许许多多人认冤家认错了,贪瞋痴是冤家。无贪、无瞋、无痴,这是我们真正的善友,这是我们真正的亲人。讲到怨亲,最亲的应该是无贪、无瞋、无痴,最大的冤家应该是贪瞋痴,有谁能认识?小乘人知道这个意思,他要断贪瞋痴出离三界,那个精神也很可佩,吃的苦头也很多。大乘佛法更巧妙,他不断贪瞋痴,他也出离了,这是什么缘故?他晓得贪瞋痴都是虚妄的,都不是实在的,觉悟之后,有贪瞋痴的相,有贪瞋痴的作用,没有贪瞋痴的体,贪瞋痴的本体没有。

  譬如禅宗二祖慧可大师,他也是出家修行多少年,自己的心不安,遇到达摩祖师,诚心诚意向达摩祖师请教,达摩祖师不理他,他为了表示他心诚起见,所以断臂,把自己手臂砍掉,拿去供养达摩祖师,冬天跪在雪地里头,把自己手砍了之后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看到说:「你这又何苦来?你到底想求什么?」他就说:「我心不安,求大师给我安心。」达摩祖师叫他手伸出来,「你把心拿来给我,我替你安。」这句话问了他,他想了半天,心找不到,他说:「觅心了不可得,我找心找不到。」达摩祖师说:「好,我替你安好了,你既然心都找不到,你还安什么!那没事情了。」他从这里就开悟了。

  贪瞋痴也是如此,当你贪心起来的时候,没有关系,你回头去找,你贪心在哪里,你找的时候你也找不到,找不到才晓得本来没有贪心,瞋恚也是如此,你本性里头原来没有。贪瞋痴从哪来的?贪瞋痴从妄想里面来的,彻底虚妄的分别执著里面发生的,真如本性里面本来没有,本来没有,何必要断它?本来有的,何必要求它?本有的不要求,本来无的也不要断,觉悟就可以了,要紧是在觉悟。觉悟之后,贪瞋痴对你没有害处,害不了你,为什么?你不造业了。迷惑的时候不觉悟,贪瞋痴会造业,觉悟之后贪瞋痴不造业了,不但不造业,还帮助你做功德,只要你运用得恰当,帮助你做功德。在大乘法里面,它不灭贪瞋痴,它以觉悟、以理性达到解脱的境界。这个第七就是以三善根为本体,这是第七回向。因为你没有三善根,你怎么能够随顺众生!「随顺众生一定要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才真正能够做到平等随顺」。这是第七章。

  前面六章是从布施到般若,我们讲的六度,第一回向是讲布施,第二讲持戒,第三讲忍辱,第四精进,第五禅定,第六般若,第七方便,这一章讲方便。前面的六度是自修,完全修自利,是自度。以下有四章就是方便、愿、力、智,《华严》讲十波罗蜜,这四度专门讲度他,利益众生。自己得度之后一定要度人,度人第一个就是方便,所以佛法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度他这算是第一章,第一章是以观世音菩萨做代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入生死教化众生。菩萨本来是了生死,现在又回过头来,回到六道轮回里面来帮助众生,来教化众生,这就是慈悲,所用种种教学的方法善巧,那叫做方便。将来诸位要是看到「入法界品」,「入法界品」里面这一章就是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

  在佛教里面佛菩萨非常之多,佛菩萨跟众生一样多,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佛菩萨,众生不管是人,连蚊虫蚂蚁都算,你就晓得佛菩萨有多少,太多太多了,说不尽的。但是在修学上来讲,佛里面有三尊佛最重要,菩萨里面也有三位菩萨最重要,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他代表修学的纲领。三尊佛,当然第一个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他,我们怎么会晓得,我们不会觉悟,我们不会知道自己有佛性,不会知道自己可以成佛,所以这是我们根本的老师。除这个老师之外,一个是东方的药师佛,一个是西方的阿弥陀佛。有很多寺院里面供的佛像供这三尊佛像,三尊佛像一定当中是释迦牟尼佛,左面是药师佛,右面是阿弥陀佛。药师佛代表的意义是治病,治什么病?治烦恼病,治你的心病,你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心理健康了,生理就健康,人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佛有无量无边的方法对治你的烦恼,药师佛代表这个意思。阿弥陀佛代表归宿,无量觉。病治好了,那你就成佛,你样样觉而不迷,那就没有病。迷而不觉是有病,觉而不迷就没病。我们何必还要供阿弥陀佛?问题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烦恼断不了,如果烦恼真正能断了,就不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烦恼断不了,所以才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去依止阿弥陀佛,请他来帮助我们将烦恼断尽。烦恼断尽,你就智慧圆满,所以佛教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翻成白话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教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教修行的方法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知正见,净而不染,这是佛教所修的,其他的都是方法、手段,我们修的是这个。

  菩萨就是代表修行,修行里面有三位菩萨,观世音、文殊、普贤,在中国又把它加上一个地藏菩萨,中国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地藏菩萨是根本,是人人必修的,「地」就是心地,「藏」就是宝藏。你看我们生活在世间,许多的资源都是从地下开出来的,我们才能得到受用。我们的心就好比地一样,我们心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德能,有无量的才艺,也应当把它开采出来,全部都开采出来得到受用,这就叫佛。佛与凡夫为什么平等?就是心地宝藏完全平等,佛是已经开发,凡夫没有开发而已,不能说没有开发他就没有,不可以这样说法,他有,没有开发。所以佛法是绝对平等的,是真正平等的。用什么工具来开发?佛法里告诉我们「孝」,所以《地藏经》是孝经,用孝顺的心来开发,开发你心地宝藏,用孝顺心。「孝」这个字,中国人,尤其是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实实在在了不起。中国的文字在全世界很特殊,中国文字像图画一样,里面含著非常丰富的理论在里头。你看孝这个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两个字合起来,这个字的意思,浅而言之现在西方人讲有代沟,我们看到太多了,父母跟儿女不能共处,在我们中国过去的社会讲求的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现在为什么连个小家庭连个父母都不能容?他有代沟,孝这个字没有代沟,上一代跟底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个,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就是整个宇宙的一个图样,一个图形,非常有意义。整个宇宙的一个图形,佛法的修学以这个为基础。

  我们怎么能恒顺一切众生?我们顺父母,把孝顺父母之心推广来孝顺一切众生,佛法大乘菩萨戒以这个为基础,孝顺一切众生。所以地藏菩萨代表根本珐輪,代表的是根本法。从这个再往上去就是慈悲,慈悲是观世音菩萨代表的,大慈大悲。慈悲从哪来的?从孝顺扩大的,扩大到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实践、代表大愿。观音、文殊、普贤这三个人代表的方法,就是古今三世一切诸佛他之所以能成佛修学的纲领,只要是佛教,决定离不开这四位菩萨。文殊他是代表本性里面法身妙慧之理;普贤是讲智慧之身,能成就无量无边的行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它是个动力,什么力量推动他舍己为人?大慈悲的力量。

  诸位想想,我们世间人为什么会勤奋的工作,每天上班那么辛苦,为什么要去?为名利。假如你每天工作,没有名,也没有人给你钱,你不干了。今天这个社会繁荣,什么东西推动的?名利在推动。诸佛菩萨到处教化众生,吃尽了辛苦,什么力量推动的?佛也不要名,他也不要利,大慈悲心推动的。观世音菩萨代表动力,推动这个力量,要有文殊的智慧,要有普贤的愿行。综合起来的结果就叫毗卢遮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法身佛。所以诸位晓得,每一位菩萨代表我们自己本身的一个部分,合全部的部分成为一个整体,整体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佛性。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佛法里面供的佛菩萨的形像不是神,跟宗教里面供的像是决定不一样,它是代表法门的,叫你一看到就想到自己,看到观音菩萨想到自己慈悲,我待人接物是不是慈悲,是不是尽心尽力;看到地藏菩萨想到自己有没有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他代表这个意思。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我们是不是天天在求智慧,是不是认真在断烦恼,文殊菩萨表法,手上拿著宝剑,剑是断烦恼丝,取这个意思。智慧好比是剑,能断烦恼,取这个意思。

  诸位明白这些道理,你就晓得整个佛法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生活就是佛法。佛法说出来,别人要不相信,说是排斥,没这个道理,我绝对不相信。凡是不能接受、排斥,是他对佛法误会,他有隔阂。我在外国曾经有两次跟基督教神学院的学生,跟他们的教授接触,他们来访问,我就把佛法概略向他们介绍,他们欢喜得不得了。我就告诉他,排斥都是出於误会,都是出於隔阂,如果我们能把隔阂打破,把误会解除,基督教也会弘扬佛法。不但不排除,他会弘扬,他发心来学佛。学佛会不会违背他的教义?给诸位说,决定不违背,他一样去信他的上帝,一样拜他的上帝,绝对不违背。所以我告诉他们的教徒,如果你是叛了你的上帝,改信佛教,我说佛教不会答应,不会让你进来的。他说:为什么?佛教是教育,如果你信仰这个老师,你不要父母了,来跟这个老师,老师要不要收你?不会收你的,你应该更忠实的做一个基督徒,你到佛门里来求智慧,来上学。你跟你们的上帝是父子关系,你到佛门里来皈依三宝来学佛,跟佛是师生关系,绝对不违背,违背决定行不通。他们才恍然大悟!他能够叛父母,他绝对不会忠於老师,他能叛教就会叛国,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对於外教劝他学佛,决定不能劝他叛教,这一点我们佛弟子必定要觉悟。这是名称上一点大意。

  至於在表法里面,我们还会看到一尊弥勒菩萨,正规的佛寺建筑形式都是相同的,因为佛法是表法的,它不是随随便便建筑。你一进寺门,第一个你所见到的就是弥勒菩萨,而弥勒菩萨所塑的像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是中国人,宋朝时候的人,跟岳飞同一个时代。这个人出现在浙江奉化,我们总统的故乡,我过去听一个老居士告诉我,总统家谱里面还有记载,布袋和尚曾经在他们家里住过两个月,他们接回家供养。他是自己说出来的,他是弥勒菩萨化身再来的,说完就走了。所以中国人以后供弥勒菩萨就供他,把他摆在山门。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学佛什么样的资格才能进佛门,要像布袋和尚一样,第一个是要笑面迎人。我们这两年政府在提倡微笑运动,我们佛门重视笑面迎人。第二个是肚皮要大,代表容得下,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能够包容,这个实在讲就是平等随顺,有这种条件才有资格学佛。如果是心胸窄小不能容忍,见到人一点礼貌都没有,诸位想想看,不但你不能够接引众生,不能够度别人,自度也度不了,所以弥勒菩萨代表进入佛门第一个条件。

  旁边四大天王,我们通常讲天王殿,天王殿叫护法,护谁的法?护自己,佛法全部都是讲自己,所以把弥勒菩萨也摆在护法神这个殿上,都是护持自己,你要晓得这个用意。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他代表的是负责尽职,我们把我们的本分事情要做好,尽心尽力去做,负责尽职。南方天王叫增长,不但要负责尽职,天天要求进步,你不进步你就落伍,所以佛法不落伍,佛法讲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天天要求进步。西方天王叫广目,北方天王叫多闻,那是方法,教我们怎么样进步。你真正想要进步,你要多看要多听,所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处去观摩,你智慧就增长,你晓得应该怎么做法,求进步的方法。

  今天只跟诸位解释一个题,因为有很多同修是初来的,把佛教基本的常识给诸位说一点,下一次我们就读到经文。怎么样来修平等心随顺众生,回向的意思是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与社会大众共享,就是这个意思。有福不必自己一个人享,有福要叫社会大众共享,这个福报有意义,这个福报才是真实的,这一章的宗旨就是如此。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