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七0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4-10 18:48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七0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0卷)  2002/10/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70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七段,积集宝香藏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莲华因陀罗网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积集宝香藏。】
  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过,『香水海』就是说的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用香水海来表法。这是把这个海的名称说出来了,这个名的含义非常好,『积集宝香藏』。
  【世界种名一切威德庄严。】
  这是一个大世界,这个世界种跟前面一样,它所持的也有二十层世界。
  【以一切佛珐輪音声为体。】
  在这个大世界来说,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耳根最利的多。我们一直看下来,看到这个地方,这是第七个海,以音声为教体的居多。再看它所持的二十层世界,经文上还是从最下面这一层介绍起: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种种出生,形如金刚。】
  『金刚』下面要不加别的字,多半都是讲金刚杵,金刚神手上拿的金刚杵。如果不加其他的字,多半用这个来表法。
  【依种种金刚山幢住。】
  这是说依住。
  【金刚宝光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莲华眼。】
  世界的名号,『种种出生』。我们从世界的形状,从世界的依住,从这个世界上空的庄严,都有「金刚」这两个字。金刚在大乘佛法里面,总是代表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像中国人最熟知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简称为《金刚经》。从这些地方让我们去体会,这个世界「种种出生」,再看后面有『纯一清净』,这是法身菩萨居住修行的道场,世界是道场。种种出生不能做一般解释,这个种种出生是种种智慧出生,称性的智慧,这就好比是金刚。金刚是比喻,无能毁坏。金刚有坚固的意思、有光明的意思、有锋利的意思,种种出生当然与这三个意思都相应,真实智慧。
  学佛,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更重要的是要有真实智慧,金刚般若才能够应付得了这个五浊恶世。在浊恶的环境当中,能够保全不会被染污,不受浊恶环境的影响,确确实实要坚固的信心。《金刚经》上讲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清净就是坚定的信心,信自、信他。信自是摆在第一位,自己要没有信心,佛菩萨加持不上,帮不上忙;自己有信心,佛菩萨就能加持。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信、愿、行,第一个是讲信自己。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本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要相信。大乘了义经里面,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要相信自己本来成佛,这个信心比什么都可贵,这个信心是真正之宝,金刚宝!从这个信心里面,建立我这一生有往生西方净土之分,我们从这里建立信心。
  第二我们「信他」,他不是别人,他是佛。信佛不容易!我过去跟同学们说过多次,我在台中求学,出家受了戒,再回去看李老师,见面头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你要信佛!老师指著我,对我说。那个时候学佛九年,出家两年,教佛学院讲经也有两年,老师叫我信佛。真正信佛的人,不多!老师给我说出,多少出家人到老死都不信佛。当时我听这一句话,听不懂,我们有疑惑。这个神情老师看出来,给我解释:什么叫信佛?依教奉行。佛教你,你没有做到,不信!这我才恍然明了,我想想那是真的,多少老和尚到老死,你看佛教我们放下,他还是放不下;佛教我们断贪瞋痴,他贪瞋痴没断,还带著走了。从这个地方,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佛。
  一定要把佛所说的话真正听懂了,佛的话是经典。这些言语是从自性自自然然透露出来的,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加一点意思在里面,那是凡夫。凡夫有意思在里头,诸佛菩萨没有,他没有意思,他那个里面是真实的金刚般若智慧。我们凡夫问题就出在这里,把自己本性本具的金刚般若智慧转变成「意思」。你说糟不糟糕?转变成世智辩聪,真实智慧失掉了。世智辨聪就是带著有意思,我们常讲你是什么意思,他是什么意思。只要有意思,你就晓得他是六道凡夫,他不是圣人。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放下、断掉,你就证阿罗汉果。所以佛说阿罗汉才可以相信自己,为什么?他没有意思,正觉!有意思是不觉,有意思是无明,那个意思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三大类的烦恼,从妄想生分别、生执著。有意思就是无明,意思断了,那就明了。我们学佛要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地方著眼,建立清净的信心。
  所以《金刚经》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现前了,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智慧比喻做光明,金刚比喻做锋利,它能破一切法,一切法不能破它。坚固、锋利,我们想想这个比喻。如何把自己本有的金刚般若开发出来?哪一个学佛的人不想?天天在想,般若没有现前,烦恼现前了。这是什么原因?想是妄想,妄想是烦恼。那要怎么想?要把妄想放下。理上讲没错,事上讲,难!我很想放下,它偏偏就是放不下。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想放下,总是放不下。我想不只这一生,过去生生世世也都很想放下,那为什么放不下?总而言之,习气太深了、太重了。习气怎么来的?无量劫薰习来的。生生世世,我们都是被烦恼薰习。纵然遇到佛菩萨,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我们的老毛病还是常常犯,入不了佛菩萨的境界,这是我们的大病。
  佛菩萨非常慈悲,知道我们烦恼习气非常严重,教我们一个特别的方法,念佛法门。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简单、容易、稳当,效果无比的殊胜;肯信的人不多,这个不是讲社会大众,是讲我们学佛的同学,念佛的同学。那一句佛号为什么没有念好?没有真正相信。如果真的相信,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什么样的问题都解决了。念头才起,不要去问这个念头善、恶,立刻提起这一句佛号,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叫会念!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这一个法子,只要起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绝对不容许心里有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是什么?是杂念。你心自然平了,六根接触外头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一切的染污,这是念佛三昧,《楞严经》上讲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讲如来果地上师子奋迅大定。
  大势至菩萨,会!他老人家一点都不吝法,把他自己修学的方法向一切众生宣布,那就是《楞严经》里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他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叫「都摄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知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心像镜子一样,这个镜子干干净净,照到外面清清楚楚。镜子染不染污?不染污。不照的时候,它不染污;正在照的时候,也不染污。我们想想这里头的道理,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一丝毫不染污叫三昧。真正念佛人!我们烦恼习气很重,起心动念就是染污,就是受外头影响,所以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你能够收摄,「都摄」就是把它收回来,不是把外面境界收回来,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收回来。收不回来,没有法子,这个时候怎么办?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这个摄在这一句佛号里头。起心动念,阿弥陀佛!这就是「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处事待人接物只用一个真心。对方懂不懂没有关系,我们不要去计较,计较就是妄心,真心就没有了;决定没有计较,决定没有分别。
  今天修行比过去确确实实要困难十倍、百倍都不止,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为什么?在一个世纪以前,一百年以前,在中国,儿童都还能受到古圣先贤的教诲,百年之前。老人讲、长辈讲、老师讲,社会大众纵然作奸犯科的人,他脑子里头也有仁义道德,教化众生比较容易;换句话说,他有根在。这一百年当中,把这个根拔掉,逐渐逐渐消失了。在最近半个世纪,五十年,根没有了。换句话说,我们以真心诚意对人,别人以恶心恶意对我,这个就难了。五十年前,就是这个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那个时候,这些大德们、长者们教化众生以善心善意对人,人家也不是真心真意对你,但是程度轻。虽然心里不以为然,表面上还维持一个良好的态度,阳奉阴违!现在没有了,立刻就给颜色给你看,你能受得了受不了?从前是表面上敷衍你,现在连表面都没有了。众生难度,刚强难化,到现在我们完全看到了。说老实话,五十年前这个刚强难化不明显,确实刚强难化,但他表面上给你敷衍;现在连表面都没有了,立刻就反驳你。甚至於不立刻的时候,马上出了门就反驳你,你就晓得多难。
  换句话说,你要有多么深厚的修养,你不会被境界所转。这是什么?这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你不会怪他。为什么?他的习气烦恼是非常非常重,生活的环境又不好,天天在接受污染,严重的污染。从小到大,没有人跟他讲过圣贤的道理,也没有人做出样子给他看,他怎么会懂!所以我们晓得,他那种心态、那种反抗,正常的。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话我们要记住,这些人「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教他。佛最后劝我们,不要去责怪他,要同情他,要怜悯他,要以慈悲待他,要以相当长的时间感化他。换句话说,我们要有很长的时间忍耐,这个忍耐里头还要充满智慧,还要有善巧方便,感化他。
  自己没有定功(这个定功是三昧),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方便,处今天的社会很辛苦,哪来的乐!但是如果你真的得三昧,真的智慧开解了,你在这个五浊恶世里头一样快乐,跟在极乐世界没有两样。这个就是佛法的殊胜,这一点实在讲就是方东美先生最初把佛法介绍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没有得到这样法喜,我们没有学会!一部《楞严经》讲什么?就是讲三昧。全经讲了三桩事情,奢摩他、三摩、禅那,这都是梵语,都是讲的定功。「奢摩他」的意思,偏重在止;「三摩」偏重在观;「禅那」是止观平等。全部《楞严》就讲这三桩事情,统统是讲的大定。「止」,是止息我们的妄念,妄念止住了,分别执著当然就没有了。所以「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看破,你当然不会起心动念。禅那是看破、放下平等;看破里头有放下,放下里面有看破,看破、放下融合成一体,禅那。中国大乘禅宗里面所修学的。
  我们念佛是不是修这个法门?是的,一点都没有错。放下万缘是止,提起这一句佛号是观。「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止,净念相继是观。所以,念佛怎么不是禅!有人说念佛不是禅,错了,念佛是禅。佛在《大集经》上说念佛是上上禅,这是佛讲的。问题你要会念。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头才起,立刻把它止住,不要再起了,「阿弥陀佛」,就照住了;照住久了,提升就照见;照见就破无明,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这叫照破。自性般若没有现前的时候,你照住,照住是得定,定里头没有开慧。念佛,方向、目标还是在明心见性,只是跟禅宗用的方法不一样,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下下根人都能修的。宗门用观心、用参话头,那个下下根人没法子。念佛这个方法好,金刚般若智慧!所以我们今天真正要用功,在哪里?起心动念之处。
  纵然是帮助一切众生,为什么帮助一切众生起烦恼,感觉得很困难,什么原因?你没智慧,你三轮不空;也就是说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感觉得很苦,感觉得很难,感觉得样样行不通。好心待人,为什么别人恶意向我?你看看,人、我你没有放下。《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统统都著了相。你以轮回心干这一桩事情,很苦!你要以菩提心干这些事情,那就自在了。菩提心是什么?三轮体空,真的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个时候,那就跟六祖所说的「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不是真的不见,真的不见,你就变成白痴了;见如不见,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头痕迹都不著,不见!是这个意思。镜子照外面,见;镜子一丝毫没有染污,不见。见跟不见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就很难懂。说见,说不见,你懂得;说见跟不见是一不是二,你就不懂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见地,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你就会得自在;你也就不辛苦,你也就没有烦恼,你也没有压力了。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知道你的相貌转了,你的体质转了,你的生活环境统统都转。真正转境界是从心地,不是从外面。外面,那是转不过来的。外面是什么?外面是果。果哪能转?从因上转。因是什么?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从心想去转。
  这个佛号叫『莲华眼』。我们要学著用「莲华眼」来看世间,清净不染。想想莲花的表法,十法界看得清清楚楚,决定没有丝毫染著。这样修行就对了,你会常生欢喜心。诸位要知道,欢喜是自性分泌出来的养分、营养,那是真正的补品,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里头生的。所以中国古人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快乐!精神都来了。什么是喜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喜事!儒家讲的,它不是这个说法,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学」是跟圣人学,从圣人那里学到的,「习」是落实,在生活上、在对人对事对物统统都能够落实、都能做到,快乐无比!我们今天对於一切人事物,为什么这么样的难?勾心斗角。常常去想,他什么意思?他这个举止什么意思?他这个话里头什么意思?苦了,太苦了。要是佛菩萨听了、看了,笑笑,心里头没事。他有意思,我没有意思;他有烦恼,我快乐。我为什么要把他的意思、他的烦恼放在我的心上,染污了自性,染污了清净心。错了,大错特错!
  与一切众生相处,持戒、守法很重要。他不持戒、他不守法,他希望别人持戒、守法。所以我们持戒守法,恶人看到也欢喜、也赞叹。为什么?对他利害没有妨碍,他放心。他最怕的是什么?他的利益被你夺去了,他最怕这个。持戒、守法的人决定不会侵占别人的利益,这放心!他跟你相处,他跟你往来,他没有戒心,他真的很快乐;他跟别人相处,心里头都要设防,怕人欺骗他,怕人伤害他。我们对於善人恶人、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一丝毫伤害那个念头,这样与性德就相应。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第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喜见音,佛号生喜乐。】
  我前面讲的这一番话,把这一段的意思也包括在其中了。『喜见音』,『生喜乐』,佛的德号「生喜乐」。大乘经教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真正的菩萨!如果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怎么能教导他?菩萨应化在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来教化众生的。教化众生,当然最重要的,众生欢欢喜喜接受教导。老师所希求的,就这么一桩事情。学生看到你就不欢喜,掉头而去,你怎么教他?我们要问:我应当用什么方法来对待一切众生?佛说得好,四摄法。你没有学会,你就没有法子。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包括声闻、缘觉,都知道用四摄法。用得非常巧妙,用得非常高明,一切众生都欢喜这个老师,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四摄法比什么都重要,能摄受一切众生。四摄法最重要的是没有私心,完全是利益他的心,绝对不附带利益自己的心,这是真心。附带一分一毫自利的心,就是「夹杂毫分不善」,你的效果就要打对折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三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庄严幢。佛号一切智。】
  『宝』,从事相上来看,经论上常讲的七宝庄严。「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圆满,世间所有的珍宝。七宝就是所有的珍宝,当然庄严,但是这真正的意思,性德才是宝。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道德是宝」,道家讲得很多,儒也说道德是宝。在佛法里面讲性德是宝,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个世界的名称很好,可见得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有道德,当然有福报。
  佛在这个地方教学,课程是『一切智』,佛的德号就是课程的总称。「一切智」,实在讲是就是一切种智。佛陀是梵语,它的含义是三种智、三种觉,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用「智」跟「觉」来翻它。智跟觉是中国文字里面的字汇,含的意思跟「佛陀」含义接近而不能够完全相同,所以用音译来翻,然后再加注解,「佛」这个字里头有智的意思、有觉的意思。智里面有「一切智」,一切智是知空,知一切万物的本体,所以万法皆空,这是一切智。第二种叫「道种智」,道种智是知有,现象;本体是空的,现象有!虚空是相,法界是相,刹土是相,众生是相。无量无边这些形相,什么道理生的?什么原因生的?为什么生的?这个智慧叫做道种智;道就是道理,种是种种,多!无量无边的这些现象。每一种现象都有它生的道理,包括灭,生灭的道理。所以道种智知宇宙的现象,一切智知宇宙的本体。第三种叫「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一切智跟道种智是一不是二,你才能得受用。诸佛菩萨得大自在,得大神通,那是一切种智。实在讲,这三种智就是配在体、相、用,一切智之体,道种智之相,一切种智之用。这个「用」就是跟一切众生,我们讲跟一切动物,跟一切植物、矿物,人是动物,跟一切天地鬼神,相处得非常融洽,相处和睦,一切种智!
  另外,佛的意思,有「觉」的意思;觉也有三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了,这是自觉。觉了之后,你一定会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觉悟的方法无量无边,起心动念,六根跟这个色身的表演,都是帮助众生觉悟的。但是人必须先自觉,然后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在娑婆世界帮助别人觉悟,最重要的还是要演说,音声为教体;演是叫他看,音声是叫他听。听,比较容易觉悟;看,不定到什么时候,他才看出门道。所以佛教导我们「为人演说」,这就是说明娑婆世界众生,这个六根的作用,眼根跟耳根容易契入。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所示现的,说实在话,我们听了他的教诲,然后观察他一生的表演才觉悟。如果他要不给我们说明,我们很不容易看出他的门道。经过详细说明之后,我们会看了;没有将这个经过说明,不会看!就如同我们到故宫博物院去看看商、周、上古时代留下来那些宝藏,那些宝藏是什么?我们去看的话,破铜烂铁,绝对不会生欢喜心。要是给我们,我们一定把它当垃圾处理掉了,不识货!反而觉得明、清那些玉器你会非常欢喜,会喜爱它。为什么?你懂。上古遗留下这些遗物,你不懂!不说明不行,说明之后,你才晓得那是珍宝。明、清玉器怎么能跟它相比?不能比,那真正叫无价之宝,不识货的人把它当作破铜烂铁。大圣大贤的示现、表演,我们凡夫看不懂,就像那些上古留下来这些宝物一样,看不懂,没在意。现前社会上一般这些娱乐、欢乐的这些表演,非常有兴趣,为什么?他看得懂,浅、肤浅!他看得懂,他很有兴趣。所以你看每一个表演,还卖票,观众都是上千上万人;讲经说法,不要票,没人来听,这就是古人所讲的曲高和寡。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所谓的文化水平不同,欣赏、领悟的水平有差别。
  我们总算很幸运,这一生当中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善知识,接受佛法这一段长时间的薰陶。现在怎么样?现在渐渐也会看了,看到这个世间一切的现象,自己会回光返照,会悟出一些道理,开发自己的后得智。我们看到两个小朋友在路边起了争执,这个一般人看起来没有放在心上,这无所谓,真的,印象都不落。修行人看到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开悟了。他一观察就晓得这是什么?冲突、矛盾。从哪里生的?小孩年岁不大,从妄想分别执著生。见到形相,他就能回归到自性,他就能回归到圣教,自己应该怎样学习,他就懂!然后你能够想到,佛在一切经教里头,为什么无数次的重复?重复就是薰修,长时薰修,短时间没有效果。我们每天读这一部书,中国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千遍,这是薰修。一遍、两遍你不会开悟,十遍、百遍你也不容易开悟,千遍、万遍你开悟了,你才真正明白了。明白之后,还念不念?还念,还是千遍、万遍,干什么?做样子给别人看,那就「觉他」。那是大慈悲心的流露,永远没有止息的,一门深入。菩萨发这样的道心,成佛了;成佛之后,还度这一类的众生。
  诸佛的名号不一样。他这个名号,就是他从初发心行菩萨道修成的成果,他修学的总纲领。成佛之后,还是用这个方法,教化虚空法界跟他根性同类的众生。虽然在果地上门门都通,什么问题都没有,一经通一切经通;一切经通,他还是弘扬他自己原来修的这一部经。你想想看,这里头是些什么味道?我们要从这里学习。这种方法,实在说快速成就,稳当成就,绝不夹杂其他法门,一生专攻这一样,这一门学问里头,专家!专之后博,博还回到专,可贵!这真正是真实慈悲,为一切初学的众生做示范,让初学的人知道,把心定在一门,守住一门,一门深入。到你身心清净没有疑惑了,得定。得定就转境界,没有忧虑了,智慧开了,能化解世出世间一切问题,离苦得乐。再看向上一层,第四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多罗华普照,佛号无垢寂妙音。】
  『多罗』是树的名字,毕钵罗树就是我们现在称的菩提树。因为佛在这个树下开悟的,我们一般讲证道的,证得无上的佛果,所以这个树以后就称它做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佛在这个树下觉悟的。「多罗华」的意思我们就明了了,觉悟的行为就叫做「华」。不觉悟的行为是烦恼。不觉悟的行为是什么?悭贪。再举几个例子来说,觉悟之后,布施。不觉悟的时候,作恶;觉悟之后,持戒、守法。不觉悟的时候,脾气很大,嫉妒心很重,瞋恚心重;觉悟之后,忍辱。不觉的时候,懈怠、懒惰;觉悟之后,精进。不觉的时候,心散乱,胡思乱想;觉悟的时候,禅定,心是定的。不觉的时候,愚痴;觉悟的时候,有智慧。那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多罗华」。『普照』,普照是利益社会大众。这个世界菩萨多,觉悟的人多,觉悟的形象到处都能够见到,叫普照。
  佛在此地教化众生,宗旨、纲领是『无垢寂妙音』。「无垢」就是离一切染污,能够离一切染污,心当然是寂静的。寂静是自受用,如来果地上所证到的,大乘教里面称之为「寂灭忍」。《仁王经》上完全用「忍」来界定菩萨修行的层次,用五种忍。最高的是「寂灭」,比这个次一等的叫「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所证得的;七地菩萨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无生法忍。再往上面去,十地菩萨、法云地菩萨证得是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是中品的寂灭忍,如来果地上是上品寂灭忍。这个名号「无垢寂」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境界。
  他教化众生是『妙音』,以音声为佛事。像我们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重点是远离一切染著。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偏重在「放下」。弥勒菩萨所现的相,就是布袋和尚所现的相,偏重在放下。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关於布袋和尚的记载。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南宋时代,南宋高宗的时代,跟岳飞同一个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不但他俗家姓什么叫什么没有人晓得,出家的名字也没有人晓得。大家都叫他做布袋和尚,因为他无论在哪里,你看到他身上背一个大布袋,别人供养他什么东西,他也统统放在布袋里头。居无定所,真的是游化在人间。没有一定的住所,所以也不知道他是住哪个庙里的。笑面迎人,很喜欢帮人做义工,欢喜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都欢喜他,布袋和尚就出名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人,满面笑容,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人家看他是出家人,当然问他: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他就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两手下垂。人家一看,懂得了,这叫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拾起来,背在身上就走了,一句话都不说。示相!让你去体会。放下之后,你要能提得起。那个提起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不是为自己;自己统统放下没有了,要把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一桩事情提起来。他教人很简单,千篇一律,几个人看懂?几个人学会了?他走的时候,也就是他圆寂的时候,我们一般人讲他死的时候,他告诉别人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完了,他真的就走了。所以中国以后佛门里面塑造弥勒菩萨的像,统统造布袋和尚。他是自己说出他的身分,说了就走,这个在历史上有例子。说了不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是真人。身分一暴露,就不住在这个世间。住在世间是招摇生事,人家知道这是什么菩萨再来的,那就造成人潮,大家都来拜活佛,把佛法的形象就破坏了。所以身分一露,决定走,你再找,找不到。
  「无垢寂妙音」,我们要学,要学放下,要学远离一切烦恼,外面所有一切不善的缘要远离。「寂」是要把内里面烦恼习气要断掉,你才真正到清净寂灭。用什么方法?念佛第一殊胜,确实比什么都重要。再看第五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变化光,佛号清净公上人智慧月。】
  这个世界叫『变化光』,「光」是智慧、光明。「变化光」,我们就晓得这是权智,一般讲善巧方便。权智一定是依实智生起的,没有实智,哪里会有权智?实智起用,就是权智。实智不起作用的时候,《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不起作用的相是清净寂灭相,所以说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真心、自性现前,这里头确确实实一念不生,《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这是自性、真心,清净心「本来无一物」。到它起作用的时候,那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万德万能。起作用绝对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的。起作用,还要为自己,那不是佛菩萨,还没觉悟,那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相似位,不是真的。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绝对不会起一个念头为自己,没这个道理,全是为众生。不但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实际上是「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就是我们今天讲意思,念头都没有了,自受用。
  菩萨教化众生起后得智,妨不妨碍自己?我们凡夫常常想,「我要去帮助别人,对自己的清净心肯定有妨碍」。凡夫的想法,全想错了。实际上怎么样?完全没有妨碍,那叫真清净、真自在!应化在世间有没有妨碍?跟你说真的,没有妨碍,一丝毫都没妨碍。但是在表现的形相里面,好像有障碍,实际上没有。都是为利益众生,利益现前众生,就是眼前这种程度的众生。就像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示现在浙江天台山,法华宗的祖师。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他是念佛往生的,做这个样子来给你看,最后念佛往生。他的学生、徒弟们问老师:老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三辈九品,您老人家生那个品位?他告诉学生:我因为领众,管理道场,操心,用心不专,所以五品位往生。天台家的五品位,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品位不高。
  诸位同学要有慧眼,你细心观察,释迦牟尼佛在表演。他早就证得圆满菩提了,还要表演一个凡圣同居土往生,什么意思?你要懂得。我们如果是凡夫身,烦恼都没有断,这一生修行,你要管事、管人,我们常讲管钱财,常常为这个操心,恐怕不能往生!他老人家的表演就是告诉你,干这个事情肯定要对自己有很大的伤害。他愿意这么做,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品位来照顾大众,来帮助大众,这是大慈悲。他讲了,他如果要是不管这些人事,他的品位会很高。表演给我们看,让我们看了之后觉悟!做住持、做当家、做这些执事是为常住大众服务的,绝对不是名闻利养。如果把这个看作名闻利养,看作地位,看作身分,看作自己一种荣耀,不能往生。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堕落,人身都得不到。这个示现是教育,表演给我们看。种种表演,千变万化,但是这里面充满了真实智慧,叫「变化光」。
  佛示现是表演,菩萨示现也是表演,我们发心真正向佛菩萨学习,也是在表演。教学,课程没有一定的标准,课程标准怎么定?要看此时此地众生的根性,众生的需要。你仔细观察他,他的程度,观察他的根性,定课程的浅深,他程度要能接受。还要观察他的需要,为什么?帮助他解决眼前的苦难。你想想,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不要找了,印光法师已经给我们说出来,现在最需要的是「敦伦尽分」,最需要的是「闲邪存诚」,最需要的是「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印光大师已经给我们说出来了。世尊末法九千年,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帮助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这是方向、目标、教学的宗旨。你要离开这个宗旨,不契机了。敦伦是什么?伦理道德。现在伦理道德没有了,最需要的是伦理道德,最需要的是因果教育。把伦理道德跟因果教育揉合在一起,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劝导要做示范,往生的时候要表演给大家看,大家才相信。没有看到真正的表演,我们劝他,他半信半疑;亲自看到了,他相信了。我们要发愿表演,三宝会加持你。表演要真的表演,不是演戏,装模作样的,那个不行,那个没有用处。表演是真正取得往生的条件,像前面讲的放下万缘,修纯净纯善。
  佛号『清净』,清净心现前。『空』是空慧,心性里头没有丝毫夹杂,自性本具智慧现前。『智慧月』,「月」是清凉自在,这是一个比喻,形容词。佛用这个方法达到变化光明的效果,这我们应当要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