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正藏第17册No.0820佛说演道俗业经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4-8 11:03
標題:
大正藏第17册No.0820佛说演道俗业经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在家居士应读佛经内典》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17 册 No. 0820 佛说演道俗业经
No. 820
佛说演道俗业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无数,四辈之众,天、龙、鬼神、阿须伦会。时,给孤独氏与五百居士出舍卫城行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坐一面。叉手问佛:“居处治家财有几辈?出家修道行异同乎?当奉何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复以何宜化众生耶?”
佛言:“善哉问也。开发曈曚将来学施。”
佛言:“财有三辈:一曰下财;二曰中财;三曰上财。何谓下财?有人治产积聚钱财,不敢衣食,不修经戒,不能孝顺供养二亲,不乐随时给足妻子,欲其消息充饶饱赐,奴客、徒使衣裁蔽形、食系口腹,抱愚守惜如蜂爱蜜。不信先圣,不奉高士、沙门、道人,不好布施种福为德。心自计常,不虑对至——合者必散、祸福自追。贪慕身地不觉恼恨,咄嗟没过入泥黎门。其身缘食四大虺盛,神寄其中假号为名,羸弱犹化危脆不固,不解非常倚世之荣,心怀万忧,谓亦长生,心存吾我,不达悉空。三界尚虚,况人、物乎?汲汲迭惑——贪、淫、嫉妒。
“如斯行者,奉养父母安和至心,出辞还返不失颜色,晨定暮省小心翼翼,念二亲恩而无穷极,给足妻子应时衣食,恩情归流与共同欢,妻子如是也终无私行,瞻视奴客、眷属、徒使不令饥乏。不信死后当复更生,谓死灭尽归于无形。供孝所生念乳养恩,给足妻子恋恩爱情,瞻视仆使欲得其力,不能奉敬沙门、道人,不肯行善布恩施德,后当得福与众殊特,是谓中财。”
佛于是颂曰:
“常能念乳养, 孝顺供二亲,
给足其妻子, 随时不失节;
奴客及徒使, 慰劳不加恶,
下侍皆顺从, 遣行不违教。
不信后世生, 闻之惊不喜,
自计身有常, 长存不终亡。
三界如幻化, 当识此辞章,
己所为罪福, 从本而受之。”
佛复告长者:“上财业者,谓其人若有财宝能自衣食,孝顺父母不失时节,恒瞻颜色不令怀戚,出不犯禁入不违礼,造行清白不使污染,恭敬尊长谦逊智者,启受博闻等心不邪,下劣贫厄咸蒙仗荷,给赡妻子常令备丰,除诸邪念修以正治,消息奴使不令穷匮,不妄挝骂加之慈愍,奉敬先圣、至学、正士、出家顺法沙门贤明,夙夜行礼不失其意,布施所乏使成道德,恣讲经典并化痴冥,以善方便不失其时,自安护彼一切众生。犹如牸牛食刍出乳,乳出酪,酪出酥,酥出醍醐,醍醐最柔特妙。其自安身愍哀十方,多所慈念、多所安隐,诸天人民皆得蒙度。是人最尊无上无比,为无俦匹、为世大雄,独步无侣。”
佛于是颂曰:
“若有众财业, 以自好衣食;
供养孝父母, 不失其颜色。
出游不犯禁, 还返不违礼;
造行常清白, 顺法不荒迷。
供敬奉尊长, 谦逊明智者,
启受博闻士, 等心不慕邪。
随时给妻子, 各令得其所,
慈赐奴仆使, 衣食常丰足。
奉沙门学士, 布施授供养,
从受深妙法, 弃捐痴聋盲。
愍伤十方人, 不独为身行,
常自安其已, 亦解一切厄。
譬如酥醍醐, 本从刍草出,
既可用安身, 身和无疾疹。
普哀众生类, 其心常平一,
以是四等行, 速逮成至佛。”
佛告长者:“出家修道学有三品:一曰声闻;二曰缘觉;三曰大乘。何谓声闻?畏苦厌身,思无央数生死之难、周旋之患视身如怨,四大犹虺、五阴处贼,坐禅数息安般守意,观身恶露不净之形,畏色欲本——痛、想、行、识,怖地狱苦、饿鬼之厄、畜生恼结、人中之难、天上别离,不可称计、轮转无休如狱中囚,欲断生死勤劳之罪,求无为乐泥洹之安。但自为己不念众生,常执小慈不兴大哀,倚于音声不解空慧,三界犹幻,趣自济己不顾恩慈,是为声闻学。”
佛于是颂曰:
“畏无量生死, 周旋之艰难,
心已怀恐惧, 唯欲求自安。
坐禅而数息, 专精志安般,
观身中恶露, 不净有若干。
弃捐三界色, 断欲得自安,
不能修大慈, 唯志乐泥洹。”
佛告长者:“缘觉者,本发大意为菩萨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归,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无能及者。不解如来色身所现,因世愚人不识大道,断生死流不能反原,尽生死本故为现身,相好严容、文辞言教以化愚冥显示大明,及著相好谓审有色像。虽行四等、四恩、六度无极、三十七品,观十二缘欲拔其原,不解本无,悕望大道;正使积德如虚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达故。何谓不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无想、不愿诸法,晓一切法如幻、化、梦、野马、影响、芭蕉、泡沫皆无所有,道慧无形等如虚空,无所增坏普度众生。”
佛于是颂曰:
“本发菩萨意, 志慕大乘业,
但欲着佛身, 不了无适莫。
布施戒忍辱、 精进禅息智,
四等恩六度, 惟己乐无为;
慕三十二相, 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 脱五阴六衰。
但察其粗事, 不能观深微,
虽欲度十方, 心口自相违。
不了如幻化、 水沫泡野马、
芭蕉如梦影, 妄想甚众多。
正使作功德, 犹如江河沙,
心怀无上真, 不解除众魔。”
佛告长者:“其大乘学,发无上正真道意,行于大慈等如虚空,而修大悲无所适莫,不自忧身但念五趣一切众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护,惠施仁爱、益义等利救济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六度无极无所悕望,以施一切众生之类。观于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艰难不可称计,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无异,为之雨泪,欲令度厄至于大道。”
佛于是颂曰:
“发无上大意, 行慈悲喜护,
大哀如虚空, 行等无适莫;
立德不为己, 唯为十方施,
度脱诸群生, 使至大道智。
“又有四事得至大乘:一曰布施给诸穷乏;二曰不择豪、劣,行轻、重心;三曰所可施与,无所悕望不求还报;四曰以此功德施于众生。”
佛于是颂曰:
“布施摄贫穷, 不行轻重心,
志慧无悕望, 不求还得报;
愍念于群黎, 往来周旋者,
以此功德施, 悉令至大道。”
佛告长者:“奉戒有四事,疾成大乘:一曰守口、护身心,不念非;二曰出入行步不失礼节;三曰不愿生天、转轮圣王、释、梵之位;四曰以是禁戒惠施众生。”
佛于是颂曰:
“常护身口意, 心坚如太山,
若出入行步, 未曾失礼节;
不愿生天上, 释梵转轮王,
则以此正行, 用惠一切人。”
佛告长者:“忍辱有四事,疾成大乘:一曰若骂詈者不计音声;二曰若挝捶者计如无形;三曰若毁辱者谓如风吹;四曰有加害者常怀大哀。”
佛于是颂曰:
“挝骂令默然, 自计本无形,
设有恨意起, 心辄还自止;
和心颜色悦, 众人咸恭敬,
用是得成佛, 三十二相明。”
佛告长者:“精进有四事:一曰夙夜奉法未曾懈废;二曰宁失身命不违道教;三曰勤讽深典不以懈惓;四曰广欲救济诸危厄者——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夙夜奉大法, 未曾有忽忘,
宁自失身命, 不敢违道教;
诵习深经典, 不以为懈惓,
救济众危厄, 不使心怀怨。”
佛告长者:“禅思有四事:一曰乐习精修闲居独处;二曰静身、口、心令不愦乱;三曰虽在众闹常能定己;四曰其心旷然而无所著。”
佛于是颂曰:
“恒好于精修, 志闲居独处,
静其身口意, 未曾念愦闹;
数处众乱中, 心定无忽变,
一心见十方, 道慧起神足。”
佛告长者:“智慧有四事:一曰解于身空,四大合成、散坏本无主名;二曰其生三界皆心所为,心如幻化倚立众形;三曰了知五阴本无处所,随其所著因有斯情;四曰晓十二缘本无根原,因对而对现——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悉解其身空, 四大而合成,
散灭无处所, 从心而得生;
五阴本无根, 所著以为名,
十二缘无端, 了此至大安。”
佛告长者:“智慧复有六事:一曰解色如聚沫;二曰了痛痒如水泡;三曰思想如野马;四曰晓生死如芭蕉;五曰察识如幻;六曰心神如影响,计本悉空皆无处所。”
佛于是颂曰:
“解色如聚沫, 痛痒如水泡,
思想犹野马, 生死若芭蕉,
了识假譬幻, 三界无一好,
分别悉空无, 尔乃至大道。”
佛告长者:“慈有四事:一曰慈念十方;二曰如母育子;三曰极愍念之;四曰如身无异——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慈念于十方, 如母育赤子,
常怀极愍念, 如身等无异。”
佛告长者:“哀有四事:一曰愍之;二曰为之雨泪;三曰身欲代罪;四曰以命济之。
“喜有四事:一曰和颜;二曰善言;三曰说经;四曰解义。
“护有四事:一曰教去恶就善;二曰常训诲归命三宝;三曰使发道意;四曰开化众生——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愍念为雨泪, 身欲代其罪,
舍命而济之, 不以为怀恨。
和颜演善言, 讲法分别义,
教去恶就善, 诲归命三宝。”
佛告长者:“有四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一曰解空,学无所求;二曰无想、无所悕望;三曰无愿,不慕所生;四曰常等三乘之业,无去、来、今——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解空无所求, 无想悕望报,
不慕愿所生, 常等三世行。”
佛告长者:“有四事法,疾成佛道:一曰一切皆悉本净;二曰而解万物普如幻化;三曰生死断灭皆从缘对;四曰计其缘对本亦无形。”
佛于是颂曰:
“一切悉本净, 解物如幻化,
生死从缘对, 计本亦无形。”
佛告长者:“有六法疾成正觉:一曰身常行慈,无怨无结;二曰口常行慈,演深慧义;三者心慈、仁和、调隐,哀念十方;四曰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五曰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六曰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是为六。”
佛于是颂曰:
“身常行慈心, 未曾捶怨结,
口恒修言愍, 演深慧之谊。
心和仁调隐, 哀念诸十方,
护戒不起想, 正观十方空。”
佛告长者:“有四事疾成佛道:一曰奉精进业悉无所著;二曰教化众生道心不断;三曰游于生死不以患厌;四曰大慈大哀不舍权慧——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精进无所著, 教化未曾断,
不患厌生死, 不废舍权慧。”
佛告长者:“开化众生有四事:一曰不信生死者,则以现事祸、福喻之;二曰不信三宝,显示大道;三曰迷惑邪径,指语三乘,佛道独尊而无有侣;四曰三界所有悉如幻化无一真谛——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不信生死祸福示, 堕邪见者显大道,
佛道独尊而无侣, 三界悉空如幻化。”
佛告长者:“开化复有七事:一曰悭贪者教令布施;二曰犯恶者诲令奉戒;三曰瞋恚者劝令忍辱;四曰懈怠者化令精进;五曰心乱者诲令定意;六曰愚冥者教令至学智度无极;七曰不知随时显权方便——是为七。”
佛于是颂曰:
“悭者教布施, 犯恶令奉戒,
瞋恚劝忍辱, 懈怠劝精进,
乱者使定意, 愚冥教令学,
智慧度无极, 随时发善权。”
随时菩萨问佛:“何故学者有上、中、下,不悉普等至大乘乎?”
佛言:“学者其心,见有远近、解有深浅、志有优劣,故示三乘。计本无三,假引为喻。譬如有人为国大臣聪明智慧,王之所重,参谊国事,一以委托不怀疑虑。又斯大臣有三亲友:一曰太子;二曰尊者;三曰凡人。大臣举治国之政颇有漏失,众人潜入白之于王,谓图逆辟。王闻怀疑,问诸臣曰:‘当何罪之?’诸臣得便各重罪之:或言斫头,或言截手断足,或言割耳及鼻、挑眼去舌。王察众臣所议甚重,告曰:‘不然!此人明达,偶有小失,不宜乃尔。当捉闭着狱。’诸臣唯从不敢复言。告边臣曰:‘速下文书,令收敕臣闭在刑狱。’
“时,凡亲友闻之悲念,欲使出狱,力劣不任,唯以衣被、饮食所乏,日日供之;亦不能令不见考治。尊者又闻,心用辛酸,往至其所解喻狱吏,不令搒笞,痛苦休息,不堪出狱。至太子闻,以为罔然,‘是吾亲亲无有重罪,众臣憎之,谗之于王,不宜取尔。’往诣王所,具陈本末,谓无逆肆,当用我故愿赦其殃。王用爱子,即赦使出狱,与王相见令业如故。
“其国王者谓如来。其太子者智慧度无极、善权方便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权慧之宜,乃能得出于三界狱,得成为佛广济众生。尊者亲友谓行净戒,免三恶趣不助三界,可受天上、人间福,不得至道。凡知友者谓布施业,此适能脱饿鬼之界,不免地狱、畜生之厄。所以者何?如其所种各得其类,发无上正真道意,奉于大慈无极大哀,开化一切故,得至佛道。本典大道不达深法,不解进退中止自废,故为缘觉。畏生死难往返周旋,但欲自济,不念苦人故,堕声闻。各随本行而获致之。”
说是经时,给孤独氏居士五百长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有数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箜篌乐器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悲声。当是之时,莫不欢喜自归佛者。
居士复问:“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佛言:“先习五戒,自归于三。何谓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杀;二曰清廉节用不盗;三者贞良鲜洁不染;四曰笃信性和不欺;五曰要达志明不乱。何谓三自归?一曰归佛无上正真;二曰归法以自御心;三曰归众,圣众之中所受广大,犹如大海靡所不包。复有四法:一曰道迹;二曰往还;三曰不还;四曰无著。缘觉至佛无上大道,得天、人身皆由之生。次行四等、四恩、四辩、六度无极、大慈大哀,得成大道。前知无穷却睹无极,教训十方何智不逮?”
阿难问曰:“此经何名?云何奉行?”
佛言:“名曰‘解俗家业三品之财出家修道无上正真’,其要号曰‘演道俗业’。”
佛说如是。贤者阿难,给孤独居士、五百清信士,莫不欢喜。
佛说演道俗业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