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九0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4-3 18:32
標題: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九0卷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九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九0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众表教第八句:
【令普安住一切三昧。尽未来劫。】
这是菩萨德业十句里面的第八句,十句每一句是代表一地,第八句就是八地菩萨。前面说到七地,得十方诸佛的加持。八地是不动地,清凉大师注解,「无生无动,住三昧心」。『令普安住』,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量三昧,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界里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不动心了。为什么他不动心?这是证入甚深。入是讲法界,对于法界的理、法界的事相有了很深刻、很透彻的认知,通达明了一切事实真相,所以他的心定了,不再动摇,不再被境界影响,不再会被环境所动,所以叫做不动地。这个时候,「令」是令自己的心,叫自己的心普遍安住在一切三昧,无量无边的三昧。三昧是正受,也就是一切受用皆得其正。我们凡夫的受用是不得其正,不得其正的现象是什么?你有苦、你有乐、你有忧、你有喜,身有苦乐之受,心有忧喜之受,这不是正受。正受就是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统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叫做正受,这个时候与性德完全相应。凡夫之受是不正常的,与情识相应,他不是与性德相应。
末后这一句很重要,『尽未来劫』,八地菩萨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了,换句话说,永远不会退转。八地之前还有退转,八地之后真的不退转了,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经》翻作阿鞞跋致。这一句我们怎么学法?我们的修学要从忍辱波罗蜜下手,要有耐心,要能忍。古大德常常教我们「忍人之不能忍」,别人不能忍受的我们能忍,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三昧就是禅定。在六度里头,忍辱才有精进,精进才能得定。所以你不能忍,你怎么能成就?到得定才算是成就,小成就,开智慧了叫大成就。没有得三昧,你的修学没有成就。真正能忍,这是相似的成就,不是真成就,有一点像。
什么叫三昧?一切境界现前,菩萨与凡夫和光同尘,形象上看没有两样,骨子里头不一样。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所以完全恒顺众生、随喜众生,他里头有功德,功德是什么?内里头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正受,这个心清净、平等、真诚、慈悲,充满了智慧。学佛在哪里学?就在生活里面学,在工作里面学,在日常应酬里面学,处事待人接物是应酬。会学的人,你想想哪里不是道场、什么时候不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不但是道场,而且是大方广佛华严的道场。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习气,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无始劫来就养成这样的习惯,现在要改,真难、真不容易。那怎么办?不能不改,时时觉,古人这个话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常常保持你的警觉,我一接触,念头才一动,「我怎么又会起这个念头?我怎么又分别了?我怎么又执着了?」可是在事相上,有的时候要分别,有的时候要执着,这是最难的,分别是为他分别的,我没有分别。所以分别、执着是化他的,不分别不执着是自利,自利跟化他同时、同处,同一桩事情。
我为别人解释、为别人分析,自己确实没有念头。没有念头,你怎么会分别、你怎么会执着?佛在经里说了个比喻说得好,譬如击鼓撞钟,你撞击这个钟鼓就响了,你撞击的力量重,它就响得大,你撞击的力量轻,它声音就小。佛就问:钟鼓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钟鼓有没有执着?也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它为什么会响?它响的声音为什么会大,为什么会小?为什么会长,为什么会短?众生有心来叩,道人无心而应。所以佛菩萨所说的、所教的、所表现的,是无心而应。我们要学,这叫真功夫,这叫真修行。什么时候你真正做到于一切法无心了,无心是无什么心?无执着心、无分别心、无妄想心,那就恭喜你,你已经转识成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真正转得过来的,真转过来了,地上菩萨、菩萨摩诃萨;学着转,转的功夫得力,没有完全转过来,但是转的功夫确实得力,这是圆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萨。
我们一般修行人不知道怎么用功,把方法都搞错了。学教的人这在佛法里面占绝大多数,应该说要占百分之九十。我这个说法不是随便说的,佛教十个宗派,除了禅宗之外,其他九个宗派都叫教下,那不是占百分之九十?教下人用功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头要提得起观想,读经随文作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随事入观。观是什么?观是智慧,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是成所作智。对于外面境界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真净一尘不染,这是定慧等学,真的在用功,真的是功夫。眼见色,眼在色尘里面入三昧,诸位要记住,入三昧就是得正受;耳闻声,耳根在声尘上得到正受。正受就是不起苦乐忧喜舍,换句话说,不起妄想分别执着,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帮助一切众生解决疑惑。随问随答,应机说法,没有通过考虑,「我想一想该怎么作法?」那就错了,那是凡夫,凡夫要想一想,想一想落在第六意识;我的权衡轻重落在第七识,印象深刻落在第八识,这是不善修行。
但是我们想想今天的修行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哪一个不落心意识?不落心意识我们可以说他是再来人,他就不是凡夫,他不落心意识。那落心意识怎么办?希望落心意识的程度逐渐淡薄,这就是功夫的进步。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检点,我今年的妄想分别执着跟去年比,是比较轻还是比较重,还是一样?如果觉得今年比去年轻,进步了;如果今年跟去年差不多,没有进步;如果今年比去年严重,那你退步了,这是一种很好检点自己的方法。修行功夫稍稍得力的人,你应当反省检点一个月一个月比较,当然最好的是一个星期跟一个星期做比较,你会觉察得到你的进步很快,真正是佛经上讲的「勇猛精进」。平常我们念这四个字,它里头真正的含义我们很不容易理解,你自己做到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有进步,勇猛精进四个字的意思你懂得了。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勇猛精进你不懂;一个月比一个月进步,那个勇猛精进有一点模糊印象;到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都有进步,勇猛精进的意思你懂得了,你真体会到了。这叫实学,真实的学问。
怎么作法?先把脚跟扎稳。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同修,在家出家,学了不少年,问问他功夫,功夫老样子,甚至于比学佛之前妄想分别还要严重。不学佛的时候烦恼还少,学了佛之后烦恼更重,所以真的有一些人吓倒了、吓退了。我们见过,吓得不敢学了,这是什么原因?修学不明道理、不懂方法、不识境界,才产生这么许多错误。要是追究其根本,就是刚才我说的,脚跟没有站稳、脚跟没有落地,漂浮在上面的,那怎么能成就?脚跟是什么?世尊在《观经》上讲的「净业三福」,那是根,我们疏忽了。这三条十一句,很多人会念,什么意思不懂,怎么作法不晓得,想做不知道从哪里做起。这三条十一句,具体的内容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这十一句是题目、是总纲,哪一部经论你们想想看,佛所说的能超过这十一句的范围?所以这十一句是我们学佛的开头,我们从这里下手。这十一句也是我们学佛的圆满,圆圆满满做到,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个人成佛了。
我们今天开头,所以我们对十一句解得很浅,我们行得不深。浅学、初学落实在哪个课本?第一条《十善业道经》,第二条《沙弥律仪》,第三条《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修学大乘的根基。所以同学来问我,我们现在学什么?学什么都好,问题是你有没有根基。好象盖房子一样,盖什么都好,我先问你,你有没有土地?土地都没有了,你盖什么房子?净业三福是你有了土地,你打好地基了,有土地、地基打好,你想盖什么都成就。至于怎么样修、怎么样学,《沙弥律仪》都有。平常老师教,我们怀疑,对老师所教导的理论、方法、境界都有疑惑,不能接受,这是自己薄福之相,自己没有善根、没有福报。那你就要培养善根、培养自己的福报,怎么培养法?读圣贤书,圣贤书都是性德的流露。
早年李老师要我读《印光大师文钞》,真好!读《文钞》用意在哪里?培养善根福德,善根福德不够。善根福德够了,就等于说你已经有钱了,你可以买地,你有善根有福德,你可以买地盖房子了。那个地是什么?《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地。《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修行,具体的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个土地,是土地所有权状,是地图不是真的土地。真的土地在哪里?在戒律、在十善,再给你说儒家的《弟子规》。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你自然就知道我现在应该要学什么。如果你没有根,你用尽功夫、用尽时间,你是花瓶里的花朵,没有根,几天枯死了。你学得再好、学得再多,你也能言善道,你讲得天花乱坠,得到大众的赞叹,名闻利养可以得到,最后李老师讲的话,「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不是真学问。哪些人做真学问?往往我们瞧不起的,没有看在眼里的老太婆、老阿公,甚至很多愚痴的人,没有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一天到晚很卖力为大家服务,做这些苦工,心里佛号不断,将来走的时候现一招给你看,你望尘莫及,你比不上他。
出家人里面我们看倓虚老和尚常讲的修无师,谛闲法师念佛的徒弟锅漏匠,他们在没有往生之前谁瞧得起他们?往生这一招表现出来,大家称赞没有话说了。他那是真功夫,真的没有自私自利,真做到忘我,圆圆满满的牺牲奉献,为大众服劳役,把大众看作佛菩萨,他有恭敬心。为什么?他自己知道自己命苦,知道自己无能,谦卑!谦虚卑下他完全做到了,尊敬别人,看到别人都比自己好。念过书的、学什么东西一学都会的,他很敬仰、很尊重,一心一意、全心全力来服侍你们,他修福;他万缘放下,一心求净土,这是修慧,福慧双修,最后他成功了。我们这些人难,难在不相信经典上所讲的,也不相信老师所说的,自以为聪明。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学得很多,一样都不通,学到老一无所成。在现代这个时代真的即使通宗通教,不如老实念佛。所以我们对于念佛堂,念佛堂的功课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我们遵从谛闲老和尚的教诲,他教锅漏匠的这个方法,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自己要求自己,除这一句佛号之外,心里头没有一个杂念。你念到这个境界,净土就成就了,你能够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你也不必去想什么四土三辈九品,不要去想这些,这是什么?都打闲岔,想这个干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句佛号不能间断,口里头可以断,心里头不能断。
今天早晨我还给悟胜师说:你通宗通教,学得很多,说得天花乱坠,鬼神瞧不起你。为什么?你没有根,你做不到。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像佛菩萨,鬼神瞧不起你。如果你把「沙弥律仪」学会,你统统做到,鬼神看到你都给你顶礼;不但鬼神给你顶礼,十方三世诸佛看到你都给你顶礼。为什么?你救了佛教,你是真正佛陀的代表,你救了佛教。讲经说法救不了佛教,也救不了自己。然后你想想,你应该先学哪一门?他问我:《华严经》是不是可以不听?《华严经》不是为你讲的,会学的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会学的人处处都有障碍,有障碍那你就得要有选择。学《华严》一天听四个小时,占了你很长的时间,你是可以把它放下,专心一定要克定进度。
我《十善业道经》两个月或者三个月要学成,什么叫学成?要落实。《十善业道经》你懂了,听懂、听明白了,落实是什么?落实就十句: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你落实了,你真正做到了,天龙鬼神看到你恭敬你。为什么?你是世间的善人,但是你不能代表佛。你要代表佛,你要遵守佛的法度,佛的法度是戒律。你学戒律那你是代表佛,你是代表正法久住,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沙弥律仪」我们用多少时间来学?我想三个月足够了。所以学东西要有进度,你学得你会有法喜。修学的心态,我们一般人讲这个士气非常旺盛,现在人讲的有成就感,他气旺。李老师很懂得这套方法,我当年在台中接受他老人家的调教,他把我学习的气氛提升了。本来我对学教一点信心都没有,他能让我生信心,把学习的心理加强,让我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学习的情绪非常之高,那是进度。
我到台中跟他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学教。我是旁听生,我不是正科生。因为他那个班有二十多个同学,老师教学的顺序是按同学先来后到,先来的人排在前面,我是最后去的,所以二十多个同学我摆在最后。老师教学,一次只教两个人,两个人学同样一部经,那个时候他的标准就是上台去讲。我们在新加坡培训班完全用他的方法,你得上台讲。两个人一个讲国语,一个人讲台语,好象两个人一个在讲国语,一个在翻译台语,其实他们两个人用同一本的讲义,上台表演。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只讲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的讲义,大概要八千字,每一个星期他要写八千字的讲稿上台去讲。我最后去的我是旁听,我跟诸位同学说,我的记忆好,理解力也还不错,我旁听所学到的,比他直接接受老师指导的,我比他还要多,但是我没有机会上台,讲台顺序是有次第的。我听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我都会讲,我讲的比那个学的同修肯定要讲得好,但是我没有机会。几乎是一个月学一部,那个学习的情绪高了,所以在那个情形之下就发心出家了。一出家教佛学院,教佛学院教一个学期,我才用一部经;我学了十三部,佛学院三年六个学期才用六部经,我有七部还派不上用场。比佛学院确确实实高明、有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佛学院不能够接纳,这是古大德代代相传的老办法。
诸位同学:
李老师那个道场是个居士道场,在家学佛的经学班的同学一个出家人都没有,我参加经学班的时候是在家,像沙弥戒、比丘戒,在家居士当然不能讲,只给我们讲三皈、五戒十善。他自己编了一个小册子《常礼举要》,要求我们这些学生一定要做到,这都是属于戒律的范围。另外他选的是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这个书他没有讲解,叫我们自己学习,做为我们修身的读本。我们现在这个道场是出家的道场,比在家的行持标准一定要提升。为什么?出家人是代表佛的,狭义的说代表本师释迦牟尼佛,广义的说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们的行持要不像佛可不行。古时候一出家,五年学戒,五年学的是什么戒?就是沙弥律仪跟比丘戒。先学得样子要像,然后才能够学教或者是参禅,你才能进入讲堂听经闻法或者进入禅堂参禅。你没有五年戒学的根基,你没有资格入这个堂口,讲堂跟禅堂你都不能进去。
念佛堂行,念佛堂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它不要求这么高的水平。但是念佛堂要是不持戒,你念佛的功夫不会得力。至少三皈、五戒十善你能做到,你念佛才能往生;如果这上有亏欠,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如果是出家,沙弥律仪一定要做好,可以进念佛堂念佛。所以世出世间的修学它都有个根,现在人所讲的基础教育。我们年轻的时候,老人没有教我们,我们失学了,正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现在要怎么样?现在要补习。如果不学,没有法子成就,佛再慈悲也帮不上忙。你们要问大经可不可以听?可以听。为什么?大经天天在劝我们,我们功力要用在什么地方?功力要用在戒律上,这就对了。全心全力,我劝同学用两年的时间把自己这个根扎稳,你们要学别的经教,两年之后。
这两年一定要把根扎好,换句话说,两年当中要学得像一个佛,佛的样子是什么?戒律就是佛的样子。经论上常讲,「三昧是佛的心」,今天我们念的这一句「无生无动,住三昧心」,这是禅心,这是佛心。教是佛的言语,你们想想看,有言语没有佛心、没有佛的行,你那个言语不真,你的言语肯定有过失。为什么?一般所说道听途说,听别人讲的,不是自己亲身体验,往往把意思错会了,你错说了,你误导别人,自他都有罪过。怎么样说才不错?你自己做到,你有亲身的体验,你心是定的。你为别人演说你自己负责任,这还得小心谨慎,为什么?怕别人听错,总要有防范。可是这桩事情防不胜防,我们有防范的心、有防范的措施就好。为什么?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教,你看看这个世间,看经的、听讲的,误会的人很多,佛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哪里能避免?但是决定不能有意,决定不能够疏忽;无意,无意是疏忽也有罪过,一定要小心谨慎。要记住,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才能广学多闻。
如果我们今天想学文学,我劝大家读古文,这是当年李老师教导我们的。读古文用意在哪里?用意在看经,经是古人写的,你要有能力看经。你能够背诵五十篇古文,熟读背诵,你就有能力看古文,目的在此地。不是在学做文章,是要拿到这个工具,我有能力阅读经典,决不是去学文学。写字很重要,特别在中国,走到哪里人家会铺一张纸请你留几个字,要不要写得好?不需要。印光大师讲的,我们守住祖师的教诲,只要那个字写得规规矩矩、工工整整就好,出家人的本色。我们不想做个书法家,世间的艺术我们不能在这上浪费太多时间。古时候出家人有很多,这些琴棋书画都有很深造诣的,那不是出家以后学的,出家以前学的。近代弘一大师诸位晓得,要用现在的话说他真的是个艺术人才,音乐、绘画、书法、篆刻,不但会还有很深的造诣,出家之前学的,不是出家之后学的。出家之后学的行不行?行,你自己的道业成就,生死有把握了,学一点这个东西接引大众,做度化众生的权巧方便,行!如果自己道业没有成就,你怎么能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上面?
「我为什么出家?」这一句话重要。出家的时候,大家那个初心都是想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世间这些东西你要不放下,那是障碍。所以必须要学的要学习,学到我们自己够用就可以了。我对于世间东西的学习,也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出家之后不再动了。我学过音乐,我也学过绘画,也学过写字,出家之后不再搞了,画完全丢了,音乐完全丢了。写字有的时候还要用,但是这么多年来没有进步,没有在这上留意。篆刻,我不给人家刻东西,只有自己用的印章,偶尔刻一两个,全心全力用在经教上,我这一生在讲台上。这一个时代崇尚民主自由开放,谁都没有权力约束谁。为什么?现在讲人权,不可以违犯人权,所以只有劝勉,没有约束。我劝导大家,大家肯听,我们在一起,同学非常欢喜,我在这里多住几天;劝大家,大家不听,不听我赶快走路。为什么?你有人权,我不敢冒犯。各人搞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今天我们大家在一块相处的关系,我常常讲是朋友的关系,我们尽到朋友的责任。朋友是规劝,规过劝善,能接受我们多说一点,不能接受绝不再说。所以,怎样求得正受?是要按步就班,是有方法、有层次,只要我们自己明白这些道理、方法、境界,逐步向上提升,纵然达不到正受,也能达到边缘。天台大师讲的相似位、观行位,观行位就是功夫得力了。知道在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菩萨学处,都是修行的道场,你就会用功,进步就快了。第九句:
【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
第九句是九地菩萨,九地菩萨是法师地。在大乘经上菩萨五个大位,大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个大位里面又有十个位次,五十个位次,加上等觉是五十一个位。每一个大位里面,第九都是法师位,十信位九信菩萨是法师,十住位九住位是法师。这里讲到九地,「九为法师,见无边法」,教化众生。所以经文上说,『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法师不亲近佛,你这个法怎么来?所以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法师,不能不求生净土。即使是功夫差一点,往生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也行,这样地位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圆满的加持,你的神通道力、智慧光明跟阿惟越致菩萨相等,阿惟越致菩萨是八地菩萨。但是你要知道,不是你自己修得的,阿弥陀佛加持你,使你得到,这个时候你有能力随时随意参访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你有这个能力。
你去参访诸佛如来,就像《华严经》上我们看到这些菩萨一样,一定先对佛致敬行礼,然后供养,这是修福;听佛说法,这是修慧,福慧双修,永远不会间断。我们人要聪明,不能糊涂,真聪明专心干这桩事情。我要学无量无边法门,我要见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赶紧到极乐世界去。你要专心干这桩事情,现前要是搞经教,打闲岔了,把你这个大好因缘堵住。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间、在这个环境里头,在我们这样年龄又没有根基,经教肯定是搞不通的,死路一条!我不害大家,你要搞经教,要有搞经教的条件。条件是什么?第一是悟性,第二是记性,这是必须具备的条件,然后还要持戒,你才能成就。
我初学跟章嘉大师,三年当中他给我讲戒律很重要,讲了几十遍,总算把我唤醒了。我在初接触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非常羡慕佛经的理论方法,没有把戒律看在眼里。自己有个错误观念,认为戒律是生活规范,是释迦牟尼佛订的,那是给印度人订的,我们不是印度人,我们生活习惯跟他不一样。他是三千年前订的,是那个社会,三千年之后整个世界都变了,所以年轻时我有这个观念。我们看戒律,是看三千年前他们的生活方式,当作历史文物来看,没有想学的念头。大师了解我,善巧方便,每一次去轻描淡写提一下,让我落印象。他往生之后这个印象最深刻,才想到他提出这一句话,一定非常重要,认真的找戒律的书来看。为什么?戒律没人讲、没人教,没有地方学,只有自己看自己学习。老师提示给我,你看懂一条,你做一条。做到了,这一条戒你就得了,绝对不是形式。我最早听到「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章嘉大师给我讲的;第二次是前年,新加坡纳丹总统,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给我提的这一句话。我很惊讶,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再没有听到人讲这句话。他给我讲的,他是印度教徒,他说:「我在所有宗教里头最佩服的是佛教,最尊重。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听了都呆了,这人内行,不是外行,很值得我们尊敬。
要作法师,法师不像佛,怎么能成为法师?所以要想学法师,先要学作佛;先学作佛,就是我们的形象要像佛的样子。形象要像佛的样子,佛的样子就是戒律、就是威仪。戒律是骨干、是精神,威仪是外表,表现在外面,所以戒律是内心里头的事。不杀生,我常常讲对一切众生、蚊虫蚂蚁蜎飞软动的小虫,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何况是人?不论他是善人是恶人、是我的亲人还是我的死对头,都不能有丝毫伤害的念头,你这不杀生戒就圆满了。不但是没有伤害众生的行为,要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令一切众生生烦恼我们都有过失。「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大乘经上常讲的,佛说的,我们如果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已经有了过失。不偷盗那一条我也常讲,不能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我们念念当中要修布施供养,怎么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怎么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行为?
所以持戒要从心地上用功夫,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样才能够养成自己的戒德,戒德放光。这个光显示在你自己的色相,你的相貌会改变,你的体质会改变,戒德端严,端正庄严,这是法师的形象。然后充实自己的学问,因为你要接引广大众生,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希求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你不能用一个法门度众生,法师广学多闻,普度众生。要做到广学多闻有方法,一门深入。李老师教给我的,至诚感通,「一门深入,至诚感通」,你学东西就学得快了。但是诸位一定要记清楚,德行在前,学问在后。四弘誓愿诸位都会念,都能说得出来,「烦恼无尽誓愿断」,那是德行,那一条就是戒律的成就,戒律成就烦恼断尽了。
然后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孔老夫子的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德行。从前跟孔老夫子学习的人,头一个要学圣贤人的威仪。孔老夫子是以谁为标准?他心目当中的标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夫子常常赞叹的古代的大圣人,以他们的行谊做标准,那就是戒律。儒家的威仪在《仪礼》里头,三千威仪儒家讲的,佛法讲的是八万细行。所以,儒家的礼没有了,儒在这个世间就消失了;佛家的戒没有了,佛在这个世间就消灭了。我们要想挽救儒佛,要想复兴佛法,从哪里做?从自己本身做,这个事情不能求人,求人你肯定会失望。要求自己,自己真正去做,续佛慧命。真正去做头一关,决定遵守释迦牟尼佛涅槃前教导的两句话,「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持戒?怕苦,受不了,所以把挽救佛法、复兴佛法这个机缘错过了,受不了苦!
什么人能救?「死我都不怕,我还怕苦?」拼着命来挽救,你发这个心,你有这个毅力,十方诸佛加持你,你值得人尊敬,值得诸佛菩萨尊敬你。这个世间没有人发这个心,没有人肯干,你还能干,佛菩萨焉能不照顾你?你要是真正好好的学儒,把《弟子规》确实落实,夫子在天之灵与世间大圣大贤肯定加持你。孔老夫子、孟夫子在天之灵,那个威德不小。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道教、神教的寺庙多半都被毁掉,夫子庙还在,没有被毁掉,这是夫子的威德,儒家的护法神不能说没有感应,师道!现在在中国,儒跟佛都有渐渐兴起的现象,我们看到这一线的生机。但是如何续佛慧命、续儒慧命,就在我们肯不肯发心、肯不肯吃苦、肯不肯依教奉行。果然真干,肯定像经上所说的,你会「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第十句:
【乃至一切三昧解脱神通变化。】
清凉大师注解,「具于大尽,三昧等圆」,圆是圆满,就是此地讲的三昧圆满:解脱圆满、神通圆满、变化圆满,这是法云地的菩萨。通常佛法里面常讲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就是到这个地方圆满,再往上面去提升一级,是后补佛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后补位。等是等于佛,他并不是佛,但他等于佛,在十地之上。大师注解,「初地尚摄诸地功德,况于后后不具前前?」《华严经》上讲的「一修一切修」,它有主、它有宾、它有正、它有助,主修的就是正科。我们主修的是什么?说到主修,又要分某一个阶段你主修的是什么,都要清楚、都要明了。那我们今天总的来说,我们主修的是净宗,这个方向没错。净宗第一个阶段修什么?第二个阶段修什么?第三个阶段修什么?你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这个阶段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三个阶段是什么?戒学、定学、慧学,这分成三个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里面,最初入门的阶段是什么?第一个阶段也分三段,我想这大家都晓得,净业三福入门。你不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你入不了门。而且净业三福佛讲得好,「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是所有一切菩萨八万四千法门的共同科目。三世诸佛这个数量太多了,肯定不是修一个法门成就的,这就是给我们说明不管你修什么法门,现在说你学教也好,你学禅也好,学净也好,学密也好,先要问你净业三福有没有修好?如果净业三福没有修好,我们就知道无论你修哪个法门,你不会成就。你盖房子,我知道你还没有土地,有了土地你还没有打地基,肯定搞不成功。希望我们同学要认清楚,基础要坚定,决定不可以疏忽。培训班的同学,我知道你们都很有志气,很值得赞叹,但是如果你们疏忽基础,你们将来不会成就,你们不是诸佛菩萨真正的代表。
真正代表,你要记住,佛心、佛身、佛口。佛的心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清净心,一般大乘法门里面常讲禅是佛心,清净心就是禅,名词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我们知道禅有浅深次第不一样,同样的清净心也有浅深次第不相同,所以我们的目标要订在纯净纯善。心要纯净,这是佛心;行要纯善,这是佛的形象。有人问我,纯善纯净从哪里修?就跟过去有一些人问我,忍辱波罗蜜怎么修法?佛在经上教给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你从这里下手。心里头一点恶意都没有,充满了纯善,这是自己得大受用。要知道有一点点恶念,那个恶念就是病根。许许多多学佛同修身体不好,你身体不好真正的原因是在哪里?你把那个病根找到,那个病根就是心里面掺杂着不净不善,不净不善就是贪瞋痴慢,这是病根。病根拔除,我们修行圆满才有指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