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了凡四训(第三集)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3-3-22 18:34
標題:
了凡四训(第三集)南无阿弥陀佛
敬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15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三集) 1990/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19-02-0003
第三页的后半面,我们把文念一念,对对地方。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段。云谷大师这些开示非常的重要,决定不能看作迷信,如果把它看作迷信,实在讲,不是云谷迷信,是我们自己迷信,自己迷了,不相信圣人之言,不相信这个事实的真相,是自己迷惑颠倒。前面云谷禅师教给袁了凡,一番真实的反省检讨,才知道自己过失很多。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世间最大的善行就是改过。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也读到,佛告诉我们,纵使供养无量无边的圣人,这个是大善,还不如自己回过头来认真的修行。可见得认真修行就是改过自新,与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改过是大善,中外的圣人都有共同的见解。
云谷在此地就讲了,『岂惟科第哉』,这是功名,求取功名是要靠积德,是要靠过去生中的修积,才能够得到科第。『世间享千金之产者』,这是讲富贵,我们常讲家财万贯,这是讲世间富贵,大富贵的人,一定是富贵之人他才能享受富贵,富贵不是随便可以得来的。佛门里面说,这一生中得大富是你前生修财布施,财布施修得多,这一生才能得大富,我们这一生生活贫困是前生没有修布施的果报。能不能勉强得到?得不到的,如果勉强去求,这个灾祸跟着就来了。所以,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你看中国造字这个学问都很大,祸跟福很像,就差那么一点点,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些都是教给我们要知道因果,然后我们求功名、求富贵才能够如理如法,没有一样求不到的。
「千金」这是讲大富,「百金」这是讲中富,我们讲中产阶级,必定他们前世都种了因,所以他是一个大富之人,是一个中富之人。应该饿死的,是前生造孽多端,不修布施,我们常讲吝啬,这个吝啬很可怕。世间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我们也曾经见过,所谓是一毛不拔,一点好事他都不愿意做的,他劝人布施,自己不肯布施,这样的人,来生我们知道,他得贫穷的果报。因缘果报是自作自受,决定没有一个主宰在那里支配,如果说有主宰在支配,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天不过因材而笃』,我们世间人以为常常讲是天意,其实不然,这个里面真正的原因是自己造作的,绝对不是天意,天没有意思。这一种事实道理只有大圣大贤,他们有真实的智慧,把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段是讲富贵穷通都有命。
下面一段是讲儿女,这是我们世间人的两桩大事,儿女,『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德,我们印光法师常常赞叹的有两个人,第一个是孔老夫子,真的,所修的是百世之德,孔老夫子心里面所思所念都是利益国家、利益老百姓,没有一丝毫为自己着想。如果要是为自己着想,他的确可以说是为所欲为。为什么?我们念孔子书,你看他三千弟子,他有三千个学生,而且学生当中可以说是各种人才都有,不但有,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他要搞个政变很容易的事情,他有群众、有人才,要想夺取政权,搞个政变,孔老夫子来讲是太简单了。所以他有才,他决定不走非法的途径,他一定是以正当的手段来取得地位,来施展他的抱负。所以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是求当时的诸侯能够给他一个官职,他可以能够展示他的抱负。
可是我们晓得,一般人的想法、看法并不都像孔老夫子,诸侯对于孔老夫子很尊敬,他的道理、建议,听到都点头,都很欢喜,谁也不敢用他。为什么不敢用他?他才太高了,底下人太多了,万一说用了他之后,我的政权被他夺去了,所以有这种顾忌,周游列国,没有一个诸侯肯用孔老夫子。所以孔老夫子看看这个路走不通,回到家里面去办学了,一生从事于教学。所以给后人做了一个典范,绝对不用非法的手段去夺取政权。虽然看到诸侯有很多腐败的,甚至于自己的国君鲁国,他都不忍心去搞一个政变,决定他不搞革命,现在讲革命,孔老夫子不搞革命,他是主张改革,但是他决定不搞革命,决定不把既有的政权推翻,他是想改革。如果我们都有孔老夫子这样的心态、这样的认识,的确,世界和平,天下太平,人民都能够享到福祉。所以他回过头来从事于教学,把他自己的理想抱负传给学生,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所以,你看他的子孙一直到今天,孔德成先生,这是到了七十多代,在全世界还受到大众的尊敬,不但中国人,连外国人,孔德成到美国,人家一听说是孔老夫子的后代,都特别加以礼敬,特别招待他。这是说有百世之德,他一定有百世子孙保之。
『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这个十世之德,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你看那些帝王将相,他建立一个政权能够传十几代,像清朝,清朝传了十代,从顺治到宣统,十代,如果祖先不积德不可能。今天的人不相信这一套,认为自己有智慧、有能力,这个错误了,祖宗积德,自己本身宿世的德行,这个是感应道交,有同样的德行的人到了一家,才能够保得住。小而言之,我们家庭的事业能够传多少代,你说在从前,就像经商,我们举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像台湾的同仁堂,同仁堂是在北京,也是祖先积德,它这个行号做了一百多年,百年老店,他传多少代。老祖宗存的心仁慈,我们开药店是救人,是以救人为目的,利润不在乎,只要生活能够维持,店面能够维持下去就可以,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不是以个人享受为目的,是以利益社会,帮助苦难的众生,他存这个心,所以他能够维系一百多年。如果子子孙孙不变祖先的宗旨,他这个公司行号必然还要继续的延续下去,不像我们现在,你看现在这个社会上,许多人开了公司,没有两年关门了,这就是德薄。
『有三世二世』,能够传三世、传二世,也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我们中国俗话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是德很薄,以至于他不能够传下去。过去的社会对这个很重视,现在观念完全改变了,甚至于有许多年轻的夫妇他们不要儿女,他说有儿女麻烦。现在社会的结构跟从前不一样,现在有社会福利,慢慢如果我们走像美国、加拿大,谁养老?国家养老,不要儿女养老,所以他可以不要小孩,六十五岁以后退休了,国家有养老金,每个月按月给你送来,比儿子还孝顺。这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比从前好,从前老人有儿女来抚养,现在的社会逐渐趋向由国家、由政府来照顾。但是因果的原则原理是决定不会变更的。这是世俗的观点。
在出世间法,诸位看第四面第四行这个小字,第四行最后这一句,「出世圣贤,以绝欲断爱,为去惑转智、超凡入圣第一功修」,功是功德,修是修持,「惜俗情未及了解耳」。这个观念在我们现在社会还存在,譬如年轻的小孩要出家了,父母想尽方法来阻拦,原因他不晓得,他还守着旧的观念。佛法的看法他是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他是看到整个的宇宙,所以实实在在是认清了宇宙本来面目。我们世俗人看的只是看宇宙里面的一部分,看不到全体,而且看的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在十法界里面,只看到人法界,人法界只看到现前,不知道过去、未来,所以眼光没有佛菩萨那么样的清澈。家里面如果有人出家,这真正是第一大喜事,第一殊胜之事。可是出家一定要认真的修行,出了家要修行没有一个结果,于家庭没有损害,于自身必定堕落。佛家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个问题很严重。
了道的确不容易,就是你修行要有一定的成就,一定的成就决定要证果。譬如在小乘,要证得须陀洹果以上,虽然还没有出三界,那个不要紧,为什么?位不退了,三不退里头位不退了,就算是圣人了。以后天上人间,他不会堕三恶道的,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果,时间虽然长,不会堕三恶道,算是有成就了。以这个标准来看,在大乘佛法里面,最低限度要把见思烦恼断掉一部分,也就是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才算是成就,八十八品见惑要没有断掉,我们这一生修行没有成就,这是我们必须要认清楚的。八十八品见惑断掉,在大乘圆教里面是初信位,别教是初住位,不达到这个标准不算成就,还是要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要还债,十方的供养你要偿还,人家不是白白的供养你,你一定要偿还。如果证得小乘初果,圆教初信位,那人家供养你的人都有福了,你也不要还债了,他的确种在福田上了,他有福,这真正种在福田上。
以这个标准来看,我们这一代的出家人做不到,谁有能力可以做到?做不到还有一个方法,求生净土,求生净土一定要能往生,如果不能往生还是不行。求生净土,实在讲比断八十八品见惑是容易得多了,生西方净土,八十八品见惑一品不断都没有关系,所谓是带业往生,一品不断没关系。只要具足真正的信心,真实的愿心,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在《弥陀经》里面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发心出家,一定要成就的。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
这是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方法,对着袁了凡的习气毛病来下药,应病与药,他自己已经知道他的毛病习气,所以教他要尽情改刷,改是改过,刷是刷新。这一段的小注我们念一念,「各人有各人之病痛」,这个病痛就是毛病习气,各个人都不一样的,「既能平心自检,寻出一一病痛、一一过失所在,便有下手处」,这个叫真正的修行。真正修行,说老实话,并不是天天念经、拜佛、念咒,不是这些,这种形式修一辈子,还要搞六道三途。那都叫形式,形式的目的无非是提醒自己,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跟唱戏一样,表演给别人看的,引发别人觉悟,它真正目的在此地。个人修行不重形式,重在发现自己的毛病,这个叫开悟;把自己的毛病改正过来,这叫功夫,这就是修行的功夫。所以最要紧的是要能平心自检,心平气和来检点,自己反省检点,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找出来,寻出就是寻找,找出自己的病痛,找出自己的过失,到底在哪里,把它找出来,这样便有下手处,你才知道如何去修正、怎样去改过。「用全神全力」,神是精神,全副的精神、全副的力量反转来,把它反转过来。
下面举出几个例子教给我们,譬如悭贪,如果我们有这个毛病,悭是吝啬,悭吝,我们有的不肯给别人,没有的希望贪得,这都是毛病,「转之以施舍」,用布施这个方法把它改正过来。我有别人没有,人家向我要,我很慷慨、很大方,我能够送给别人。或者我看到别人确实有急需,他还没有问我要,我可以主动的布施给他,这是修福。布施里面有财布施,财物,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有这个三大类。法布施,我们以技术去帮助别人,或者是教导别人,人家不会的我们会,我们热心的去教他,使他也有这种能力,也启发这种智慧,这个叫法布施。无畏布施是帮助别人身心安稳,他心有不安,身有不安,他有恐惧,我们帮助他,使他身心安稳,这个叫无畏布施。譬如说有人晚上走路害怕,晚上走路怕鬼,他害怕,我们有时间我们送他回家,跟他作伴,他就不怕了,这个叫无畏布施,这是举一个例子。像现在年轻的学生都得要服兵役,兵役也是无畏布施,为什么?保护我们这个国家老百姓的安全,不受外面敌人的干扰、侵害,这个也是属于无畏布施。凡是这种例子我们都要知道,所以这三类的布施范围非常之广泛。佛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在台湾放生的风气很盛,放生也是属于无畏布施。但是现在放生里面有很多流弊,因为大家拼命去放生,那些商人拼命去抓,你不放生他就不抓了,他卖不掉。所以现在反而不是布施众生,反而是戕害众生,这是好心也造了恶业。我过去参加过一次放生,他们带我去,到哪里去买?什么鸟兽公司,我一看那个现象,我说以后千万不可以干,这个是专门在外头抓鸟给你去放生的,所以决定不可以到那边去。所以佛门里面常常讲放生,不是集体,不是这样做法的。放生是我们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很活泼的动物,我们的推想牠决定可以能活得下去的,你买来放生,这个有意义;你看牠不能活下去了,那就不必要,就用不着了,是看牠决定可以活得下去的。我现在还听说,有很多鸟兽公司他们养的鸟,自己饲养的,人所饲养的决定没有谋生的能力,一放,牠决定是死路一条,这些我们都要知道。所以在菜市场偶尔发现,你买去放生,放生的仪式也不必要照那个放生仪轨去做,你不会做,麻烦,实在讲,那个动物希望你赶快放去,不希望你搞那些仪式,牠痛苦,所以你给牠念阿弥陀佛,给牠念三皈依,就很好了。
「愤激者转之以和平」,这个是讲性情容易发脾气,容易急躁,这个也是毛病,像袁了凡都有,袁了凡有这个毛病,云谷禅师在此地劝他,转之以和平,和气心平,心地求平静,你的态度自然温和了。这个在德行上也是重要的一个项目,无论是佛法,儒家也讲求,孔老夫子学生们赞叹他的德行有五种,第一个就是温和,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们对老师的批评。老师温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无论对人对事他都谨慎恭敬,谨就是谨慎,俭是节俭,不奢侈,生活很朴实,礼让,孔老夫子事事都让别人,决定不与别人相争的。前面说过,如果他想跟别人争,他搞个政变夺取政权,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不争,这是夫子之德。
「虚夸者转之以切实」,这就是夸大,这个也是毛病,所谓说夸张,现在人很喜欢用这个方式,这个也是毛病,为什么?不实在。如果人家知道这个事实,以后对你说话都要打折扣,因为你不诚实。我记得我有一年在中山堂讲演,听众大概有七百多人,有个小刊物给我报导,说听众有二、三千人,这就是夸张,这就不实在。所以决定不能够浮夸,要诚实。「浮嚣者转之以沉定」,浮嚣就是我们常讲的心浮就气躁,心浮的人要以沉定来对治,沉着,心要清净,要能够定得下来。「骄慢者转之以谦恭」,实在讲,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一样值得骄傲,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要处分,做好是应该的,有什么值得骄傲?我们比起佛菩萨差太远了。所以,对人一定要谦恭有礼,要谦虚、要恭敬,谦与敬都是性德。
「惰逸者转之以勤奋」,这个也是很大的烦恼,懈怠、懒散,世出世间法如果有这个毛病,都不会有成就,所以一定要精进、要努力,要把精神提起来。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阿[少/兔]楼驮这个毛病就很严重,被佛呵斥一顿之后,他真的振奋起来了,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结果把眼睛搞坏了。佛很慈悲,教他修一种定,以后他得的天眼通,他不用肉眼比别人看东西看得还清楚,叫半头天眼,他整个头都是眼,他能够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人一定要发愤,要振奋起来,一定要知道,懒惰,一切事都不能成就,不但是佛法不可能成就,世间法都不能成就,一事无成。你看古今中外世出世间,哪一个成就的人是个懒惰的人,是个散漫的人,没有,大乘善根,唯一精进。「怯退者转之以勇进」,退怯是退步,退转,这也是大病,必须要勇猛精进,这些毛病都是了凡先生自己叙述出来的。前面说了,各人有各人的病痛,如果我们也有,也像他这样改,或者我们有的他没有,我们还有其它的病痛,要想一想,要用方法来对治。底下云谷禅师教导他几个纲领:
【务要积德。】
『务』是务必,一定要『积德』,断恶修善。「积德」,世出世间法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前面所讲的,享千金之产,有百世之德,如果不是认真断恶修善积德,怎么能办得到?释迦牟尼佛所积之德超过了我们中国孔子,孔子这是一国人尊敬,释迦牟尼佛是全世界人尊敬,一个是积世间的大德,一个是积世出世间的大德,佛是世出世间德行统统都修积。
【务要包荒。】
这就是我们现在讲心量要拓开,要能够包容。不能包容,我们自己的烦恼就多,痛苦也多,这个对于佛法的修学,佛法修学是讲觉正净,对于觉正净都造成了障碍。第一个是心不得清净,心不得清净就不会觉悟,我们的见解也就会有偏差。所以正知正见,大觉大悟,一定是以清净心为基础。所以要能够包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必去认真计较。《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就是世间一切境界,我们古人也说,过眼烟云。这个说法跟《金刚经》上非常接近,《金刚经》讲梦幻泡影,过眼烟云,有什么值得计较的,何必把它放在心上,妨碍了自己的清净心。
【务要和爱。】
这也是了凡很大的弊病,一定要和气,一定要能够博爱,就是佛法讲的慈悲。佛讲的慈悲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儒家讲仁爱,仁爱跟佛法的大慈大悲确实相当的接近。孔老夫子说「仁者无敌」,敌就是敌对的,我在这个世间还有跟我对立的,那就不是仁爱了,仁爱是没有敌对的。说没有敌对,实在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慈大悲,儒家讲的不一样,它里面的含义是相同的,这是我们应当要修学的。真正的利益是自己得到了,自己得到的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不乱,因为你有对立,你的一心决定得不到,有对立是二心,就是有对待。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你有一物存在,有一物存在就不是真心,你所用的还是妄心。如果心里果然清净,决定没有相对的,没有对立的,真心才能显露,清净心才能现前,净宗所修的一心不乱我们才能达到。不要说真正的一心不乱,就是相似的一心不乱,我们讲功夫成片,也是从这里下手的。
念佛人念了多少年,功夫成片没有得到,要去想一想、找一找,毛病在哪里?病根找出来了,再把这个病根消除,障碍没有了,功夫就可以成片了。功夫成片是决定往生,不必别人说,你自己到那个程度你自己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晓得自己会往生。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事一心不乱是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是实报庄严土,这个品位与功夫正好成一个正比例。功夫成片里面也有高下不等,所以讲九品。上品的,上三品的,给诸位说,都能够自在往生,大概中三品的都能够预知时至,上三品可以自在往生,那就是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暂时不想走还可以多住几年,都随心所欲,确实能做得到这个,何况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那功夫更高了。因为事一心、理一心,的确都不是我们凡夫一生当中能够达到的,但是功夫成片人人可以做到。所以你要想我这一生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做得到,我们一般凡夫可以做得到。这就是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上三品往生,是功夫成片,带业往生。
【务要惜精神。】
要爱惜精神,因为了凡喜欢彻夜长坐,不知道保养身体,所以对于身体的保养要重视。上面大师所讲的都是针对了凡的开示。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后悔,不要去想它,就告一个段落了。为什么?你再去想它,想一遍又造一次新的业,又再造作,阿赖耶识里又去落印象。所以过去的事情绝不后悔,决定不再去想它,要紧的是改现在的,修未来的。所以,疑跟悔都是烦恼,在百法里面都是属于二十六个烦恼的心所,佛不叫我们常常去想过去的。底下小注,这段小注很重要,「此至人造命诀也」,至人是一个有高度智慧的人,真正觉悟的人,改造命运的秘诀就是这一段的开示。如果把这个开示精简的来说,就是六句,从「务要积德」到「义理再生之身」,这个几句是改造命运的秘诀。
底下说,「改造命运第一步工夫便是痛改前非,一一积习」,积习就是我们讲的习气,现在人讲的坏习惯,「悉皆扫除,一一病根悉皆拔去,时时处处常自警觉,严自克治」。所以对待自己要严格,不要常常原谅自己,常常原谅自己前途就有限。律己要严,对人要宽,对人要宽厚,对自己要严厉,要克服自己的毛病,对治自己的习气。「保善天真」,保是保护,善是栽培。什么叫天真?心里头一念不生就是天真,天天在打妄想,那天真就失掉了,天真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净心。「如保赤子」,好像一个母亲照顾婴儿一样,要全心、要全部精神去照顾这个小孩。「改造命运全权在己,不属造化」,改造命运这个事情完全在我自己,与诸佛菩萨、与天地鬼神毫不相干。所以诸位真正把这个小册子明了了,从今以后你也不要再去看相、算命、搞风水,都用不着了,那些东西虽然是有,与自己无关,自己晓得了,仔细反省一下,自己的命运知道了,怎样去改造自己也晓得,不再受别人的欺骗了。
「即上文所谓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是也」。前面云谷大师说,什么样的人叫极善之人?我们净土宗讲极乐世界上善之人,这个上善之人就是极善之人。哪一类的人是上善之人?能够改过的人就是上善之人,西方极乐的人天天都反省,天天改过自新,一直到没有过可改了,那是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什么过失?那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就是他的毛病,就是他的过失,他还要改过自新。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还要改过,何况我们?我们在这里看到,在这个地方觉悟了,修行修什么?就是改过,从现在发心改过,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改过,过都没有了就成佛了,有过不能成佛。所以菩萨叫觉有情,菩萨是有情众生,不过他觉悟,觉悟什么?觉悟他就能改。我们凡夫,这是有情,不觉,不觉他就不会改,认为自己样样都是对的,想想自己有没有毛病?想了半天,没有,一个毛病也没有,一个毛病都没有那就是圣人了,那就是佛了,他没有毛病。
所以常说,凡夫没有毛病,菩萨毛病很多,菩萨常常检点,知道自己毛病很多,不断在改,三大阿僧祇劫都还没改完,你想想看这毛病多少。我们居然想想没有毛病,这怎么得了!这个就是什么叫做觉,什么叫做不觉,知道自己一身毛病这是觉悟的人,这个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菩萨,不知道自己毛病的人这就是佛家讲的凡夫,很好懂。所以菩萨不是神,这个不可以搞错,菩萨不是神,菩萨是一个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常常改过自新的人,这个叫菩萨,所以叫觉悟的有情众生。
如果能够更进一步,改过自新,再能发阿弥陀佛之愿,我们天天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得很熟,这是初步功夫。第二步功夫就要拿《无量寿经》当自己的一面镜子,每念一遍就是照一次,照一次像对一下,去寻找自己的毛病。我们一照镜子,晓得哪个地方脏了,赶快把它擦掉,擦掉就是修改。心里面这个肮脏不能觉悟,读经,经是一面镜子,这个镜子照一照,知道我们心里哪些地方有毛病,赶紧把它改过来。所以第一步是念熟。第二步是依教奉行,就是依照《无量寿经》来修行。修行第一要发愿,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我们要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心,咱们跟阿弥陀佛是同愿,真正是同志,同愿同志就是一个人;换句话说,你也就变成阿弥陀佛。
所以阿弥陀佛是个标本,是个样子,我们要照这个样子来塑造自己,把自己改变成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心一样、愿一样,你想想,你不能往生谁能往生?决定往生。心愿相同,然后言阿弥陀佛之言,言语相同了,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劝人念阿弥陀佛,这就是言阿弥陀佛之言,行阿弥陀佛之行,我们的身语意三业都像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这比义理再生之身高得多,这是即身成佛,成了阿弥陀佛,你看把我们凡夫身摇身一变,变成阿弥陀佛再来的,本来我们是业报身来投胎的,现在一变变成阿弥陀佛再来的,乘愿再来。这个是改造命运最殊胜、最上乘的改法。我们再看底下这段文: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血肉之身』,实在讲这里面的重点是讲妄念,妄想、执着,身与数实在讲不相干,真正有关系的是心,身是受心连带的影响,主要的是心地。凡夫的心地,总而言之,自私自利,这是凡夫心,一定堕在数里面。如果拿佛法来讲,用意识心决定堕落在数量里面,也就是用八识。佛菩萨为什么能超越?转八识成四智,他不用八识,所以不落在数里面。『义理之身』,这是自己觉悟之后,用的是觉心,前面「血肉之身」用的是迷情,这个用的是觉智。『岂不能格天』,小注里头讲,「精诚所至,金石为裂」。这句话是有一个典故,就是有一个故事。这在汉朝的时候,李广,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个名将,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在路旁边,草很深,这里面有一块大石头,他看错了,以为是一头老虎,他就拔弓箭去射它,用的力很猛,这个箭射去,插进去插得很深。结果下了马再一看,是一块石头。他自己很惊讶,他说我的力量有这么大,这石头,这个箭射去插进去这么深。再射一下射不进去了,才说是精诚所至。
正像罗什大师在七岁的时候举那个大鼎一样,他心没有念头的时候,他把它举起来,再一想,我人这么小,怎么能举得动?再举就举不动了。所以,李广他把它当成一只老虎,他不知道它是石头,知道是石头,他这个箭再射不进去了。这是比喻一个人以真诚之心,真诚没有妄念,一个妄念都没有,所以金石为开。由这个地方也能够证实《华严经》讲的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是心地清净到相当程度才没有妨碍,如果心不清净是事事都有障碍。所以触事成障是心不清净,心到清净就没有障碍了。这是至诚所以格天,这个格当作格杀的意思来讲,像儒家讲的格物,格是格斗,物是什么?物是物欲,就是欲望,我们要舍弃欲望,就是这个意思,舍弃欲望,不会被欲望所转,这叫做格物。此地讲格天,天就是什么?天就是数,定数,也就是我们讲的命运,改变了命运,转移了命运。得要用至诚才行,至诚就是真心,至诚心,我们《观无量寿佛经》讲的菩提心第一个是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时候的皇帝,在早年也是胡作妄为,以后得大贤伊尹的教导,他改过自新。这个几句话是他说的,这是他改过自新之后,这个批注说,对于伊尹感谢的话。『天作孽,犹可违』,可以改变的,我们修善积德可以改。这个天就是讲的天命,天命也就是讲的数,我们一般讲命运,这个可以改变的。『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是这一生的。我们也可以说,天作孽是宿世的,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这一世所得的不好的果报可以改,这个是宿命可以改。现前造的罪业那没办法了,你现前继续再造,你就没有改过,过去有恶因,现在再加上恶缘,那后来必定结恶果。过去有恶因,我现在断恶缘,虽有恶因,不结恶果,是这么一个道理。
改造命运的原理就在缘上,因缘果报,因是过去生中造的,没有法子改,能改是在缘上改。譬如说我们种瓜种豆,瓜子、豆的种子这是因,不能把瓜子变成豆,也不能把豆变成瓜子,这个因是定了,但是我们今天想要瓜还是想要豆,我们在缘上加以决定。我们想要豆,把豆的种子种下去,瓜的种子收起来,把它收藏起来,它就不会结果,它需要缘,缘要土壤、要肥料、要阳光、要空气、要水分,这些缘统统具足,它一定会长得很好。我们不想要这个果,虽有因,我把缘断掉,我把这个瓜子放在茶杯里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为什么?它没有缘。
所以过去虽然有恶因,我这一生当中不作恶,我修善断恶,那个恶的缘就没有了。过去生中总还有善,一个人哪有一生作恶一点善没有的,这个人找不到,一生都行善,一桩恶事没有做,这个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们所造的业是善恶混杂,多少是有,或者是恶做得多,善做得少。恶做得多不怕,咱们今生不再作恶了,恶缘断掉,虽然是少善,少善也会开花结果。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自作孽就是现在还继续不断去作恶,那你的恶果报一定现前,所以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是过去生所做的,这个我们可以改造,现前再要继续不断的造恶业,这是没法子改造的。好,我们休息几分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